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及其借鉴_张旭昆

合集下载

信用分级监管成功案例

信用分级监管成功案例

信用分级监管成功案例信用分级监管成功案例引言:信用分级监管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手段,它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级,以辅助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信用分级监管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几个成功案例,探讨信用分级监管的实践效果和关键因素,以期为今后的监管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成功案例1:美国信用分级监管的发展与应用在美国,信用分级监管是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国信用分级监管机构主要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提供评级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

这种监管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降低了投资风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美国信用分级监管的实践中,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房地产信贷领域的监管。

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信贷市场一直面临着严重的风险和波动。

为了稳定市场,并提高投资者的信心,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了信用分级监管的手段。

他们对各类房地产信贷产品进行评级,并提供给投资者有关风险和回报的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监管机构能够限制高风险产品的发行,并引导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这一成功的案例为其他领域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对于美国信用分级监管的成功,我认为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是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独立于政府和金融机构,能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级工作。

此外,他们的评级过程和方法也十分透明,可以提高评级结果的可信度。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的紧密合作。

监管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监管措施。

这种互动和合作为实施信用分级监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功案例2:中国信用分级监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之一,信用分级监管在该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和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但也带来了风险和乱象。

中国银行-从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看信用评级的监管-120208

中国银行-从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看信用评级的监管-120208

内部报告注意保存全 球 经 济 金 融 问 题 研 究2012年第4期(总第93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012.2.8 从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看信用评级的监管2012年伊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即重拳出击。

标普继1月13日下调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后,1月16日又下调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

1月27日,惠誉宣布下调意大利、西班牙等5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标普、穆迪和惠誉屡次调整对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不断推出负面评价,为欧债危机发酵和蔓延推波助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各方的纷纷质疑。

媒体和相关市场主体均指责其评级标准不客观、不准确,导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风险处置不当。

因此,简要回顾和梳理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变迁的历程,分析现行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框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全面认识美国评级机构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加快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和质疑主要源自监管的“逆向回潮”关于评级机构标准的讨论一直是经济研究界的“新问题”和“老话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公司丑闻和互联网泡沫崩溃以及2007年次贷危机中,都曾经出现过对评级机构的批评和质疑。

历次批评和质疑基本集中在相同的几个方面:评级机构未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及时向市场发出预警信号,“顺周期”性反应令危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评级机构透明度、可靠性及现有评级模式不够完善。

因此,需要建立新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增强信用评级的整体性和透明度。

通过追踪美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和质疑反复出现、经年不熄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市场尤其是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是一个“危机导向”的过程,往往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理论界众口一词、口诛笔伐,监管机构信誓旦旦,出台强效监管措施。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评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对于金融、电子商务、租房、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各国在信用评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就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概述1. 美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信用评估体系发达的国家,其信用评估机构主要有三大征信机构,分别是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

这三大征信机构收集个人的信用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房贷等信用记录,利用这些信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用评估服务。

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还包括FICO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综合评分,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判断申请人的信用状况。

2. 欧洲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在各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比较完善。

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Schufa和英国的Experian。

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包括了消费者信用报告,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信用报告来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

3. 亚洲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也比较先进。

特别是韩国,其信用评分系统非常成熟,不仅涵盖了金融信用,还包括了消费信用和生活信用等方面。

韩国的信用评估在贷款、就业、租房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1. 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在国外,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比较规范和统一,这有利于提高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减少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和传递。

应采取措施规范各类征信机构的行为,提高信息征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在国外,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比较健全。

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范围和原则,规范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披露行为,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及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及启示

普尔和惠誉三大寡头“三分天下”的格局。二是加强评级机构 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建设。《金融监管改革法》规定,每个评 级机构必须设立董事会,且半数以上(不少于2人)的董事应 该是独立董事,并设立专职合规主管且建立机制保证合规主 管独立性,专职合规主管每年必须向公司和sEc呈交合规 年报;要求NRsR0评级机构设立内部防火墙,防止市场推 广和销售影响评级,向sEc上报与被评级机构间的人员流 动,并对加入此机构的雇员进行利益冲突审查和防范;要求 NRsRO评级机构设立有效内部控制架构,保证其规章、流 程、方法贯彻到评级中,并向SEc呈交内部控制年报。三是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活动透明度。 (三)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除明确sEc有权对评级机构的 不当行为进行定性并作出相关处罚外,还废除了美国证券条 例第436(g)条款赋予评级机构的法律豁免权,要求评级机 构承担“专家”责任并允许投资者以评级机构对其决定信用
第六个评估内容,即市场风险敏感度,用于强调金融机构监
控和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及其对有关市场风险监管做出反
应的能力,该市场风险主要反映其利率变化的风险缺口,主
要考察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及股票价格的变化,对金融机构 的收益或资本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市场风险敏感度 (sensitiv研0fMarket Risk),以s为代表。增加第六个评估内容 以后的新体系为camels
3、4、5绷为166家,占37.4%。1998年该州银行总数下降为
28l家,其中l级银行和有问题银行分别为167家和4冢, 所占比例为分别为59.4%、1.4%。可见骆驼评级法有助于银
行业的良性发展并促成优胜劣汰。级别低的银行在市场竞争 中落败,通过被级别离的银行兼并或者破产而退出舞台,能 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银行必然是那些资产质量优良、 评级级别高的银行,这从1级银行所占比例大幅上升中可以 看出。 二、后危机时代美国对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监管措施 美国一直对银行信用评级机构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美 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75年通过“无异议函”的形式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结题汇报材料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金融研究所 2012年02月28日
1
目录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报告主要内容
重要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
2
项目报告基本框架
绪论——理论研究综述 主要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趋势 主权信用评级与国家风险 主权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 美国信用评级市场与监管变迁及其借鉴 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建设与监管的建议 附录: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比较分析
“欧猪五国”评级都有被进一步下调 的风险 债务余额和财政收支余额占GDP比 重的上升 货币政策和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的 矛盾 欧洲债务危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 统一各国财政 当前“欧猪五国”经济和财政状况 看,西班牙和意大利评级都有被进一 步下调的风险
-10 -15 -20 -25 -30 -35 爱尔兰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
3
(一)主权信用评级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汉德等人(Hand,Hlothwusen and Leftwich,1992)研究则表明评级sen and Maltzan,1999)检验了主权债务评级变化,发现
了主权信用评级对债券利差的显著影响。
评 级 的 研 究 始 于 20 世 纪 90 年 代
%
100 80 60 40 20 0 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右)
%
-6 -8 -10 -12 -14
资料来源:IMF 6
主要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趋势(续)
日本财政余额和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
4 250
日本主权评级被意外下调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日本政府的负债很高,但高负债 是以长期低利率做保证的,是“可持续 的负债” 日本保持长期低利率水平,并不会受 到海外债权人太大的压力 除非欧债危机对全球需求造成了重大 打击,使日本的出口和经济丧失了恢复 的机会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进展为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从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建议。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那时,美国信用评估机构(如FICO)开始推出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用于评估个人的信用状况。

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不断完善,从传统的信用评分模型发展到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信用评估。

欧洲和亚洲国家也相继建立了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英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由信用报告机构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组成,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服务。

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用于评估个人的信用风险。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主要特点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数据多样化。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数据来源广泛,包括个人的贷款、信用卡、房屋贷款、手机账单、水电费缴纳情况等多个层面。

这样的数据多样性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个人的信用状况。

2. 数据共享和整合。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基于大数据技术,将各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共享和整合,形成全面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人的信用风险。

3. 公平公正。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注重公平和公正,避免主观因素对信用评估的影响。

在美国,个人有权利获取和校正自己的信用报告,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对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启示与建议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给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提供了启示。

以下是一些建议:3. 加强个人隐私保护。

在推进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的要注重个人隐私保护。

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保障个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启示——兼论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监管改革面临的困境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启示——兼论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监管改革面临的困境

模式 , 提 高 了美 国信 用评 级市 场 的准入 门槛 , 改变 了 此前 信用 评 级 市 场 主 要 基 于 “ 声誉资本” 驱动的 自
由竞 争格 局 , 促 使 了三 大评 级机 构 寡 头 垄 断 格 局 的 形成 。更 为重 要 的是 美 国政 府 通 过 N R S R O制 度赋
蘑 穗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1 )

要: 美 国信 用评 级 监 管 制度 的发 展 与 改 革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在 金 融 危 机 与 动 荡 的 驱 使 下被 动 进 行 的 , 成 本 高且 容
易 陷于 “ 路径依赖 ” 的 困境 , 应 当避 免 重走 美 国 “ 危机 驱 动 ” 式 改 革 的 老路 , 积 极 主 动 地 结 合 我 国 国情 、 借 鉴 各 国 已 有的经验 , 尽快推动建 立和 完善信 用评级监 管制度 框架。 关键词 : 信 用评 级 ; 评级机构 ; 监 管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F 8 3 1 . 2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7 4 7 X( 2 0 1 3 ) 0 8— 0 0 5 1— 0 5
① 全 国公 认 的 统计 评 级 机 构 ( t h e N a t i o n a l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S t a t i s t i c l a R a t i n 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 简称 N R S R O。
美 国证 监会 ( S E C ) 直 接监 管 相结 合 的监管 体 系 。其
管, S E C设立 了 N R S R O概 念 。 随后 , 越 来 越 多 的法 律 法规 开始 引用 N R S R O 的评 级 结 果 , 到2 0 0 2年 美 国有 “ 至少 8项 联 邦 法 令 , 4 7个 联 邦 法 规 以及 超 过 1 0 0部 州 法 律 和法 规 参 考 N R S R O 的评 级 作 为 监 管 基准 ” …。但 是 , S E C 在 此 期 间 一 直 都 没 有 明 确 N R S R O 申请 的程序 以及 认 可 的标 准 。实 际操 作 中, S E C采取 无异 议 函 ( n o 。 a c t i o n l e t t e r s ) 的方 式 , 即信 用 评 级机 构 向 S E C提交 申请 , 如果 S E C 同意 该 申请 , 便 向 申请 机构 出具 一 份 无异 议 函 , 收 到这 份 函件 即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经验借鉴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经验借鉴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经验借鉴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从诞生至今已历经30余年,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我国评级市场上的产品及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所致。

国外发达国家评级市场监管经验为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规范化监管提供了有效借鉴。

本文基于对国外发达国家评级市场监管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评级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一)多头式管控导致社会对评级机构的有效监管不足。

我国工商、金融、债券、税务等多部门都在各自领域内对评级机构开展监管,但监管重点不尽相同,没有一家监管机构可以从整体上对评级机构的准入审核、营运方式、评级方法进行全方位监管。

工商管理部门从自身监管角度出发对注册企业的资本、经营范围、企业名称、企业注册地址的产权合同等进行审核,但名称中带有“信用评级”“征信评级”等字眼的企业是否实际具备相关评级资质不做审核,作为征信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确只能从业务和经营角度对评级机构进行引导,对评级机构的注册无权干涉,导致了大量无经营资质的空壳评级公司充斥整个行业。

(二)评级行业的自律机制以及评级专业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评级业缺乏有效的自律监督机制,行业内的人员资质认证、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业规范没有统一标准,近年来许多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遭诟病,其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被社会各行业认同,评级机构社会公信力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征信的健康发展。

如:2015年1月21日,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把一些资质较好的网贷平台列入黑名单,但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表示大公数据评定的“黑名单”数据来源、评价模型的可信度和拟合情况未向市场说明,协会认为作为裁判员身份的大公国际直接参与互联网金融“运动”是缺乏行业自律精神。

(三)评级机构的盈利模式导致评级结果独立性不足。

评级公司收入直接来自评级对象的评级费用,导致评级公司很难对“买单评级”的企业给出客观评价。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指通过对个人的财务状况、信用历史、消费行为等信息进行评估,以便信贷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个人的信用风险和信用状况,从而为相关机构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目前,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已经相对完善,而对我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美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主要由三家信用评级机构(Equifax、TransUnion、Experian)掌控,这三家公司拥有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能够提供个人信用评分、信用报告、信用监控等服务,并成为美国金融业评价个人信用风险和状况的重要工具。

(一)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作为基础,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

应该完善信用报告的发放机制,提高个人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并掌控评估信息评级机构是构建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该建立类似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评级机构,掌握评估信息,向金融机构提供可靠的个人信用评估服务。

(三)落实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措施随着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个人客户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措施,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三、总结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已经成为了国外金融业评价个人信用风险和状况的重要工具,对于我国个人经济活动的规范、金融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建立信用评级机构、落实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对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及启示的开题报告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及启示的开题报告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及启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信用评级是什么?信用评级是评估借款人(公司、政府或个人)能够按时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的过程。

信用评级机构会为借款人或债务发行人发放信用评级,以帮助投资者评估风险与回报的平衡,以及提供有关资本市场的信息。

信用评级通常以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表示,这些符号代表了借款人的信用违约可能性。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美国信用评级体系起源于1916年,目前主要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 Ratings),其中标普和穆迪的地位尤为显著。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通常采用以下标准进行评级:1.发行人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2.原始债务的质量和安全性;3.债务发行人的现金流;4.债务的安全和担保;5.债务和债务承诺的保护和支付优先级;6.市场和行业风险等。

信用评级在美国的角色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评级的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占据了全球金融市场很大的份额,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演变以及其在美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并提取一些启示,为了更好地了解该议题,具体目的如下:1. 探讨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历史和发展。

2. 分析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的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

3. 研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关系。

4. 分析信用评级机构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作用。

5. 总结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分析法。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对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历史、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市场份额、竞争关系、影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

其次,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提取一些启示和建议,为中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和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参考。

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在吸取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美国信用评级监管部门加快了对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进程加快,评级市场垄断态势有所缓解。

目前,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一、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概况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因行业高度垄断、严重“顺周期”、利益冲突等问题而饱受指责。

截至2008年6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全国认可统计评级机构(NRSROs)共10家,其中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Fitch)垄断了评级市场,三者合计的市场占有率为98.38%。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之所以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金融市场日趋复杂,信用评级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分析师、复杂的评级技术以及行业核心资产“声誉”,大型评级机构在上述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二是美国建立了信用评级认可制度,并首批赋予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家评级公司 NRSROs 的地位。

这种授权实际上限制了新的市场进入者,降低了评级市场的竞争程度。

在2001年之前,美国评级机构总体以行业自律为主。

2001年底爆发的“安然事件”中,评级机构在尽职调查方面的失职,使得监管部门强化了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2006年,为了提高信用评级业的竞争程度和透明度,美国国会颁布了《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以法令形式明确界定了NRSROs的注册程序和信息披露要求,要求SEC对寻求成为NRSROs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定监管规则,首次明确了SEC对NRSROs的监管权力,构成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的主体框架。

目前,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s注册与SEC进行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主要经验(一)完善监管体系。

金融危机后,SEC对NRSROs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在信息披露、利益冲突和减少法规对信用评级的依赖等方面一套相对严格的规定。

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已经发展了多年,其经验和教训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中国借鉴的方面:1.信用评分系统美国信用评分系统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信用卡、房屋贷款还是其他类型的贷款,都会对申请人的信用评分进行评估。

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银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信贷历史和风险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确定贷款利率。

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学习这种模式,建立更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以提高贷款准确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2.监管机构的作用美国的信用管理体系还包括强有力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负责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中国,监管环境可能没有那么健全,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

3.教育与宣传美国政府经常在公共场合进行信用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贷款、信用卡和其他信贷工具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中国,类似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消费者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

4.消费者保护机制在美国,有许多消费者保护法律和规定,保护消费者免受欺骗和不公正的贷款和信用行为。

这些法律和规定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建立更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总之,美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对中国信用管理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更健全、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信用管理系统改善消费者信贷服务体验,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基于中美信用评级业比较探讨我国评级业监管发展

基于中美信用评级业比较探讨我国评级业监管发展

基于中美信用评级业比较探讨我国评级业监管发展基于中美信用评级业比较探讨我国评级业监管发展摘要:本文系统比较了中美信用评级业发展起源、评级技术、监管制度等差异。

在借鉴美国成熟评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评级结果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的立法监管使用, 规范评级业的发展,培育国内高质量、高品质的评级机构。

关键词:信用评级中国美国监管制度一、信用评级的涵义信用评级,就是由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机构或部门,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各类经济体履行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度进行综合评价,对采用某种特定的符号表示这种信誉度的一种评价活动。

信用评级实际上就是对受评对象按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的评价,即也是一种风险评估。

信用评级经过百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信用评级体系,种类日趋繁多,单一的分类标准已经无法全面正确认识现代信用评级体系。

在认识信用评级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信用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评价信用状况的分析方法,才能对信用评级有个深刻的认识。

信用评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2)动态分析语静态分析;(3)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4)综合分析与单项评价。

信用评级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分析,而是要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相关指标体系,采用上述几种评估方法对受评对象的偿债能力、信誉度进行全面综合考察的过程。

二、中美信用评级的起源和发展状况1、美国信用评级的起源和发展现代信用评级制度公认起源于美国。

1909年,约翰·穆迪出版了《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ments》一书,标志着信用评级的开端。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大萧条,有三分之一的债券违约,但是信用评级高的债券却很少违约。

这一现象直接促进了投资者和政府对信用评级的重视,大大促进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最发达的国家,其不同的市场上有不同信用评级机构提供服务。

目前美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由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商业市场的信用评级和消费者信用评级组成。

金融危机视角下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与监管

金融危机视角下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与监管
康 雷 宇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博 士 生 , 供 职 于 中 国农 业 银 行 总 行 , 究 方 向为 金 融 风 险 北 现 研
管 理 。 ( 京 1 0 8 ) 北 0 0 3


引 言
置效 率 。
二 、信 用 评 级 业 的 发 展 历 程
设 , 极 发 挥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在 资 本 市 场 发 展 中 的风 险揭 示作 用 , 升 金 融 市 场 的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本 文 回顾 积 提
了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的发 展 历 程 , 析 金 融 危 机 对 信 用 评 级 的 冲 击 及 问题 , 分 以及 美 国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监 管 的 改
级 业 的 发 展 可 以划 分 为 三 个 主 要 的 阶 段 。
动 了 金 融 乃 至 经 济 的 发 展 。 而 ,0 7 以来 爆 发 于 美 然 20 年
国 的 金 融 危 机 席 卷 全 球 , 级 机 构 在 危 机 产 生 、 展 和 评 发
爆发过 程 中都起 了推波 助澜 的作用 ,使人 们 重新 认识
息不对称、 降低 交 易成 本 的 重要 制 度 安排 , 过 去 的 近 一 个 世 纪 里 有 力 地 推 动 了金 融 乃 至 经 济 的 发 展 。充 在 分 借 鉴 国 际 社会 对本 次 金 融危 机 中信 用 评 级 体 系 总 结 的 经验 教 训 , 利 于 我 国 完 善 信 用 评 级 体 系制 度 建 有
府 均准备 对信 用评级 机构 采取更 有 成效 的监 管 。对 于
还 处 于 发 展 初 级 阶段 的 中 国 信 用 评 级 业 而 言 ,充 分 借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引言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指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全领域的评估,以便借助信用信息搜集、处理、分享和应用等手段,形成对个人的客观评估结论。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二、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概况1. 美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美国是全球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最早发展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形成了以信用评分模型为核心的体系。

目前,美国个人信用评估主要由三大信用评估机构——Equifax、Experian和TransUnion主导,通过收集、管理和分享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零售商和其他企业提供信用评估服务。

2. 欧洲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欧洲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比较分散,各国有不同的信用评估机构和评估标准。

英国的信用评估体系相对比较成熟,Credit Reference Agencies(CRA)是英国主要的信用评估机构,负责搜集、维护和分享个人信用信息。

中国的私人信用评级公司——信用中国也在英国设有分支机构,致力于为中国公司和个人提供境外信用评估服务。

3. 亚洲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亚洲各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相对较落后,但近年来开始取得进展。

韩国是亚洲地区个人信用评估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核心是韩国信用信息中心(Kore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s,KCIS)。

通过与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信贷公司等合作,KCIS收集和管理个人信用信息,并向贷款机构、雇主等提供信用报告。

中国香港也建立了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权的金融资历局和维护香港所有金融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的机构。

三、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启示1. 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表明,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启示

2011年10月财经视点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启示文/徐小茗摘 要:根据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改革措施,我们可以看出其改革的思路体现在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管理和降低监管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三个方面。

相比较美国的信用评级体系,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尚不规范,存在着信用评级行业定位不明确,部门监管及法律监管统一体系尚未建立,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利益冲突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在美国行用评级改革措施的启示下积极完善本国信用评级行业。

关键词:信用评级;利益冲突;信息披露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096-02一、信用评级的意义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概率理论计算出某种资产或某个经济体的违约概率并以专门的符号来表明其信用可靠度。

信用品及按照评级对象不同可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的目的是揭示金融产品发行商能否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揭示了经济体获取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经济增长要素之一是经济体有能力通过资本市场取得流动性高,低成本,高效的融资。

而融资成本则取决于经济体的信用等级。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资产定价日益复杂的今天,信用评级的最直接作用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最为直接简单的参考信息,有效降低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同时,信用评级机构出示的信用评级报告可作为资本市场管理部门审查监管的依据,保证资本市场有序、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二、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内容及方向(一)监管改革措施美国信用评级业改革是针对“全国认可统计评级机构”(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N R S R O)进行的监管改革。

欧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经验及启示

欧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经验及启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剧和扩散过程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是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抵押债券评级虚高,吸引投资者大量持有次级债券,风险积累不断积聚,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爆发;二是在欧债危机爆发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不断下调部分国家主权信用等级,引发了全球市场恐慌,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在此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欧美在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改革幅度和推进力度最具代表性。

一、欧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主要做法1.完善法律法规,做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顶层建设。

美国和欧洲地区都设立了专门法律作为上位法,同时监管部门又出台了配套的实施细则或标准,形成了多层次的法律体系。

美国评级监管法律框架包括“信用评级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联邦法律和证监会制定的配套实施细则。

除“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以外,欧盟委员会也根据授权制定了相应的细则规定,明确收费、监管、信息报送等内容。

2.明确监管主体,逐步改变原有分散的监管格局。

2006年,美国国会通过“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明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是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唯一的监管机构。

欧洲地区明确由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CESR )协调各国相关机构共同对欧盟境内评级机构进行监管。

2011年,欧洲地区成立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SMA ),取代CESR ,对欧盟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泛欧统一监管。

3.实行注册认证制度,严格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

美国采取信用评级机构注册管理制度。

评级机构申请注册时,SEC 主要审查申请机构的股权结构等基本信息、评级业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潜在利益冲突,尤其是执业能力,如资金来源和评级人员情况,并要求评级机构具有一定的评级从业历史,即评级机构须提供不少于10家使用其评级结果的机构所出具的合格证明书和其评级结果的历史表现。

美国信用评价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美国信用评价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美国信用评价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信用评价的产生企业信用评价活动源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经历着工业化带来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铁路运输系统为满足工业不断增长的货运需要而增加新路线,需要筹集大量资本。

同时,许多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在资本市场筹资。

这些公司的信用质量差异较大。

有的实力雄厚,经营成功;有的则财务状况欠佳;有的简直就是进行欺骗,名义上是为了兴建铁路和工厂而发行债券,事实上并没做。

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对这些情况了解很少,大部分投资者缺乏可靠的金融信息,难于评价其将要投资债券的信用风险,更不能比较不同债券之间的信用风险。

1890年,当时正在从事编写美国公司财务信息手册的约翰穆迪先生(JOHN MOODY),针对这种情况创办了穆迪评价公司,首先对铁路债券的信用进行了评级。

1909年,约翰穆迪在其出版的美国铁路公司投资分析信息手册(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MENT)中,发表了首次评价情况,对每一家公司的债券进行了评价,并在手册中排列了各种债券的评价等级,受到了投资者普遍欢迎。

此后,约翰•穆迪的金融信息手册与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宽,从对铁路公司及其债券评价,扩大到了对工业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以及他们所发行的债券的评价。

1918年以后还扩大到了对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的政府债券的评价。

面对巨大的投资者需求市场,又先后产生了一些评价公司。

1923年,标准普尔公司开始分析债券的发行,很快进入对公共领域债务的评价。

标准普尔公司的前身为普尔出版公司,是由亨利普尔于1860年创立的。

该公司主要从事铁路、石油和钢铁行业的情报服务活动。

1920年,成立了标准统计公司,开始向投资者提供股票信息和企业财务情报。

1941年,普尔公司和标准公司合并,成立了标准普尔公司,即现在的S&P。

目前穆迪与标准普尔已成为美国两大著名评价机构。

在20世纪20年代中,美国经济增长很快,许多公司迅速成长,纷纷到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为其投资计划和投资项目进行筹资,而这些计划和项目可能并不现实或者无法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期总第192期征信CREDIT REFERENCE No.12015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Serial NO.192收稿日期:2014-11-20作者简介:张旭昆(1953-),男,浙江杭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李晓红(1985-),女,山东临沂人,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债券与信用评级。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及其借鉴张旭昆,李晓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摘要:梳理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变迁,分析美国信用评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背景因素,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尽快完善和发展信用类债券市场,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法治建设,优化信用评级业发展环境等。

关键词:信用评级;资本市场;去担保化;信用债券中图分类号:F832.3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47X (2014)11-0066-04一、美国信用评级业的诞生与发展现代信用评级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

为节省西进运费,美国各州为修筑运河发行州债。

[1]1837年的金融风暴使州债倒债事件频频发生,债券投资者开始对与债券违约有关的信息收集分析产生强烈需求,1860年,亨利·普尔成立普尔出版公司,约翰·穆迪于1890年创办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 ),并于1909年出版《铁路投资分析手册》。

1906年,标准统计局(Standard Statistics Bureau )成立,并于1941年与普尔出版公司合并为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and Poor ’s )。

[2]1913年约翰·惠誉创办惠誉投资者服务公司(Fitch Investers Service )。

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始于穆迪对美国铁路债券的评级[2]。

下面结合几次大的经济危机来梳理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一)1929—1932年美国经济大萧条阶段在这一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严重大萧条。

据统计,当时美国资本市场上不能如期履行债务的债券比例高达30% 40%[2],投资者发现获得高信用等级的债券违约率很低,而低信用等级的债券违约率很高。

根据Hickman (1958)的研究,1900—1944年间,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到期不能清偿的所有债券中,被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为适宜投资的债券平均倒闭率仅为11.1%,而被评级机构评级为投机因素较强的债券倒闭事故发生率高达42.4%。

[3]这一得到市场验证的事实极大提高了投资者对评级机构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债券市场对信用评级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张,从而带来了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及经济危机阶段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受此影响,美国发生了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违约风险上升。

投资者对评级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这个阶段评级机构收费模式发生了转变,最初是免费提供评级,到后来是依靠出售评级相关出版物和报告获得收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向受评对象收费的模式。

[4]为了规范评级行业,1975年,SEC 将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家评级公司确认为“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 )”,并使用这些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净资本规则下经纪公司的净资本额,确立了三大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三)20世纪80年代金融工具创新及经济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涌现出一批通信、激光等高新技术企业,这些行业发行债券时很难取得投资级信用等级,为解决资金紧缺问题,这些企业开始选择通过发行次级债券①筹措资金。

次级债券的盛行带来了次级债评级业务的快速发展。

同期,资产证券化②开始出现并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工具创新成功的典范。

随着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金融产品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用评级业的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显现。

三大评级机构开始对国家主权进行评级,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办事处,或开设自己的分公司,或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活动与当地评级机构开展合作。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信用评级全球化的浪潮。

(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美国安然事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引发此次金融风暴的原因除了东南亚国家本身经济结构存在弊病、金融监管不健全等,评级机构也未能在此次危机中发挥它市场风向标的作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期间的表现首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倒闭,随着安然破产案调查的不断深入,评级机构又一次受到投资者质疑。

安然公司在破产前四天还被三大评级机构给予了最高等级。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2002),明确要求SEC就信用评级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说明,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2006年,《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Credit Rating AgencyReform Act of2006)出台,旨在规范信用评级业,增强行业竞争性,提高评级机构透明度等。

这也是自信用评级机构诞生以来,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5][6](五)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9年欧债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

次级抵押贷款③债券一夜之间沦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而穆迪、标普、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曾在危机爆发前将这些次贷产品评定为最高等级(AAA级),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完全丧失它“金融市场守门人”的功能。

无独有偶,在随后发生的欧债危机中,媒体和相关市场主体纷纷指责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不客观、不准确,导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风险处置不当。

对此,欧盟政府己经提出明确抗议,并提出要建立欧洲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信用评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虽然如此,信用评级业自出现以来在资本市场上所发挥的作用仍毋庸置疑,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美国信用评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美国信用评级业自诞生以来,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广受质疑,但仍处于目前世界信用评级行业的顶端,下面结合美国资本市场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对美国信用评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有利于债券市场发展的美国金融制度19世纪的美国金融制度非常有利于当时债券市场的扩大和发展。

当时的金融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一银行制”,那时美国商业银行只能在州政府注册,在一个州范围内开业经营,并且只能在该州的某一地区设立一个营业机构,这就是所谓的“有一个营业室的银行”(One-Office-Bank),或称“单一银行制”④。

银行规模的扩大受到很大限制,当时多数商业银行只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短期资金需求,而那些需要大量或长期资金的企业只能把目光投向债券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

(二)资本市场上证券去担保化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前,美国大多数公司债券都是有担保债券,而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有担保公司债券的债务倒闭率明显高于无担保公司债券。

美国公司债券无担保化在经济大萧条后迅速发展。

1900年代初期,无担保公司债券仅占整个公司债券的10%以下,1920年代末,这一比例①②③④次级债券就是指信用等级在BB级以下等级的投机级债券,此类债券风险较高,投资回报率也较高。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成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的证券的行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1994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瑞格-尼尔跨州银行与分支机构有效性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标志“单一银行制”在美国正式宣告废除。

开始逐年上升,1946年以后,无担保公司债券的发行进一步扩大,到1965年以后,无担保公司债券比例竟达到了64%。

[2]随着无担保债券发行的扩大,信用评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三)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广泛使用评级结果在美国信用评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SEC 开始实行“简化企业财务公开制度”,即一次性登记制度。

该制度规定,发债人在发行债券时,只需一次性提出登记申请,在之后的两年内,发债人便可以在规定的发行额范围内,按照规定的发行方法任意分几次发行债券。

一次性登记制度的建立,使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作为重要的投资情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975年,SEC首次将NRSRO纳入到联邦证券监管法律体系中,要求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只能购买评级机构认定的投资级债券。

此后,NRSRO的观点在联邦和州的法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评级机构带上了浓厚的公共色彩。

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与不足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最初的评级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隶属于各地人民银行的分行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过几次清理整顿,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营。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认定了9家评级公司具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企业债券评级的资质。

2005年,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建设,形成了中诚信、大公、联合、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具有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

2010年8月,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它是国内首家采用向投资人收费模式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

当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的格局,几家相对大型的评级公司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业务范围包括债券评级、企业评级、其他金融产品评级等。

国内主要评级公司概况如表1所示。

表1国内主要评级公司概况一览表名称成立时间所在地区主要股东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1988年3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沪银信息咨询中心等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1992年7月上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财经大学等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北京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信达信托、中国证券业协会等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1994年3月北京国内8家学术团体和社会公证机构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2000年1月北京唯一一家国有控股信用评级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北京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代表全体会员出资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膨胀、整顿到目前健康发展阶段,信用评级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支柱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