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菌的L型(概念、意义)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受到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破坏或合成障碍,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称为L-型细菌。

(2分)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性。

(1分)2.终宿主(概念、举例)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分)。

例如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门静脉系统中,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分)3.消毒(概念、举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能杀死非病原微生物。

(2分)如饮水煮沸法、2%的碘酒消毒注射皮肤局部。

(1分)4.结核菌素试验(概念、意义)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2分)。

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1分)5.垂直感染(概念、举例)许多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分娩产道等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方式。

(2分)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1分)1.质粒(概念、举例)位于细菌细胞质中,是细菌核质DNA以外的遗传物质。

其本质是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分子(2分)。

它具有复制、转移等功能,控制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如耐药性、性菌毛的发育,但并非细菌生存所必需。

(1分)2.肥达反应(概念、意义)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病人的血清作定量凝聚试验,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2分)。

根据抗体的含量和消长情况,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1分)3.伴随免疫(概念、举例)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此免疫力逐渐消失(2.5分)。

如机体对血吸虫感染后产生的免疫。

(0.5分)4.干扰素(概念、功能)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等刺激体细胞、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及多种功能的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非特性免疫成分。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88学时)一、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有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组成。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本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总计基础免疫学绪论 1 1抗原 2 2MHC 1 1免疫系统 2 2 4免疫球蛋白 2 2补体系统 1 2 3细胞因子 1 1免疫应答 2 2抗感染免疫 1 4 5超敏反应 3 3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免疫学防治医学微生物绪论细菌总论细菌各论其他微生物病毒学人体寄生虫学总论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机动合计2217821024432164642111124221131221225543188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免疫学第1章免疫学绪论【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熟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了解免疫的类型、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教学】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学发展简史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2章抗原【目标】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了解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理论教学】第1节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能: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

第2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2、一定的理化性状3、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第3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特异性2、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第4节抗原的类型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完全抗原、半抗原2、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3、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第3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标】熟悉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病原体进化和系统分类1.真核生物病原体:包括各种寄生虫和真菌等。

2.细菌病原体:单细胞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和结核杆菌。

3.病毒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非细胞性微生物。

二、病原体传播方式1.直接传播:通过接触、体液传播和垂直传播等。

2.间接传播:通过空气、水、食物和生物载体等传播。

3.矢量传播:通过昆虫等生物媒介传播。

三、病原体与宿主的互作关系1.致病力:病原体引起疾病能力的度量。

2.宿主适应性:病原体在宿主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3.宿主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抵御病原体的机制。

4.病原体耐药性:对抗抗生素或药物的能力。

四、病原体诊断和检测方法1.传统方法:包括培养、染色和显微镜等手段。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和基因测序技术。

3.免疫学方法:包括ELISA和免疫荧光等。

五、病原体控制和预防策略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感染。

2.疫苗接种: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预防感染。

3.卫生措施:如手卫生和环境消毒等。

4.生物灭蚊:针对蚊虫等传播媒介进行干预控制。

总结:病原生物学是一个涉及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领域。

了解病原生物学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起源、传播和控制。

通过进化和系统分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病原体的特征和分类;病原体传播方式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病原体与宿主的互作关系研究则可以深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原体诊断和检测技术的进步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而病原体控制和预防策略的实施则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通过不断深入地研究病原生物学,我们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病原生物学是研究致病微生物及其感染机制的学科。

它对于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病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感染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一、概念介绍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的学科。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而病原生物学通过研究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机制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防控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四类。

1.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破伤风、肺炎、霍乱等。

2.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3.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等。

真菌引起的疾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4. 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等。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三、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入侵、繁殖和损害三个步骤。

1. 入侵: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宿主体内,如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等。

入侵途径的不同也决定了感染的部位和方式。

2. 繁殖: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进行繁殖,通过分裂、增殖等方式增加数量。

繁殖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感染的程度和严重性。

3. 损害:病原微生物通过产生毒素、破坏宿主细胞等方式对宿主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

损害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疾病的轻重程度。

四、病原生物学研究方法病原生物学的研究需要掌握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培养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病原微生物来观察其形态、生长特性和生理代谢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营养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 遗传学方法:通过研究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如DNA和RNA,可以了解其遗传特性和变异情况。

包括PCR、基因克隆、序列分析等。

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的两个重要学科领域。

病原生物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及其传播途径,而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疾病对机体进行病理的影响和生理的变化。

本文将分别介绍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学科。

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病原体的分类、结构、生活史、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致病机制等方面。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病原体的特性,可以开发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研制、药物的开发和传染病的防控策略等。

同时,病原生物学的研究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二、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机体进行病理的影响和生理的变化的学科。

病理是指疾病引起的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生理是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对器官和组织的损伤机制、病理变化的发展过程、机体对病理刺激的反应以及病理生理改变对机体功能的影响等方面。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和生理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可以指导疾病的康复过程,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的重要学科。

病原生物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而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进行病理的影响和生理的变化。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内容互相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病原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加强交叉学科的合作,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原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病原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病原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以下哪个领域的科学?A.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B.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C. 病原体的结构和功能D. 病原体的分类和命名答案:C2. 病毒属于以下哪一类病原体?A. 细菌B. 真菌C. 寄生虫D. 病毒答案:D3.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属于病原微生物?A. 大肠杆菌B. 乳酸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酵母菌答案:D4. 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以下哪种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反应?A. 发热B. 出汗C. 咳嗽D. 打喷嚏5.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 结核病B. 痢疾C. 流感D. 肺炎答案:C6.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哪种物质组成?A. 蛋白质B. 脂质C. 多糖D. 核酸答案:C7.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厌氧菌?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肺炎链球菌D. 破伤风杆菌答案:D8.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杀死哪种微生物?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寄生虫答案:B9.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B. 疟疾C. 结核病D. 肺炎答案:B10. 病原生物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鉴定病原体?A. PCRB. 血常规C. 尿常规D. 心电图答案:A11.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自养型?A. 绿脓杆菌B. 酵母菌C. 蓝细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C12. 病原生物学中,以下哪种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A. 肺炎B. 脚气C. 结核病D. 痢疾答案:B13.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需氧菌?A. 大肠杆菌B. 破伤风杆菌C. 酵母菌答案:A14.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以下哪种问题?A. 药物过敏B. 药物依赖C. 抗药性D. 药物中毒答案:C15.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A. 流感B. 疟疾C. 肺炎D. 结核病答案:B16. 病原生物学中,以下哪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A. 流感B. 结核病C. 肺炎D. 脚气答案:C17.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兼性厌氧菌?A. 大肠杆菌B. 破伤风杆菌C. 酵母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A18. 病原生物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病原体的分离?A. PCRB. 培养C. 血常规D. 心电图答案:B19.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 结核病B. 痢疾C. 流感D. 肺炎答案:C20. 病原生物学中,以下哪种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A. 流感B. 疟疾C. 结核病D. 肺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病原体的分类B. 病原体的致病机制C.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D.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微生物属于病原微生物?A. 大肠杆菌B. 乳酸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酵母菌答案:AC3. 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以下哪些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反应?A. 发热B. 出汗C. 咳嗽D. 打喷嚏答案:A4. 以下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 结核病B. 痢疾C. 流感D. 肺炎答案:CD5. 细菌的细胞。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调节机制。

4. 学习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病原生物学的定义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病原体的分类、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等2. 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和分类细菌: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病毒:结构、繁殖方式、分类等真菌: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寄生虫:分类、生物学特性等3.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的概念和类型: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等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和作用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制4. 免疫调节机制免疫调节的类型:细胞因子、细胞接触等免疫调节的作用和意义5. 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病原体的入侵和繁殖宿主免疫反应的类型和作用病原体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调节机制以及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观察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科书。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显微片、实验试剂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在线课程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1.病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学规律,致病机理以及与微生物宿主(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和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蠕虫和医疗节肢动物)相互作用的科学。

这是基础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类生活的改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人类传染病的“病原谱”也发生了变化。

重大变化。

另外,随着病原体的抗生素抗性的出现和新病原体因素的发现,人类在对抗病原体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2.根据国内外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特殊性,培养目标鼓励硕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受过该专业训练的研究生将在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

(1)热爱祖国,尊重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3)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扎实的医学微生物学或寄生虫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及国际相关学术研究的前沿。

(4)它们在抗感染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传染病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他们应该掌握本学科的传统技术,熟悉相关的新技术,并具有进行病原体生物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熟练使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并进行某些国际学术交流。

(6)他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致力于科学和教育振兴民族的事业。

(7)硕士学位授予者应具备与高等学校高级助教同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发展成为学术骨干的基本素质。

3.研究方向01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02肝癌的机理与诊断与治疗研究03细菌相关致病基因的功能与调控研究04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05医学的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蠕虫06机会病原虫的分子生物学和工程抗体07肠病毒的分子生物学08病毒膜蛋白的功能09过敏性哮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0粘膜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4.考试对象:①101个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1③306综合西医。

病原生物学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

病原生物学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共生的寄生虫,如蠕 虫、原虫、节肢动物等。
两门学科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例如某些寄生虫病 和感染性疾病可能由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需要 两门学科的共同研究。
02
医学微生物学
跨国界的传染病传播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跨国传播,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疫苗研发与分发
针对新兴传染病,国际合作加速疫苗的研发和分发,提高全球疫苗 接种率。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加强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全球疾病 预防和控制能力。
THANK YOU
节肢动物学
节肢动物学概述
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和 蛛形纲动物。它们在人体 内寄生,引起各种疾病。
蝇蛆病
由蝇类幼虫引起,主要 症状为皮肤红肿、疼痛
和瘙痒。
虱病
由虱类引起,主要症状 为皮肤瘙痒、红肿和疼
痛。
恙螨病
由恙螨幼虫引起,主要 症状为皮肤红肿、疼痛
和瘙痒。
04
病原生物学的应用
诊断与治疗
诊断
病原生物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鉴定 和分类。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抗原抗体检测等 手段,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如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等, 以及细菌的结构特征,如细胞壁、细胞膜、核区和 质粒等。
细菌的生理与生化
介绍细菌的代谢途径、能量产生方式、对环境的适 应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
细菌的致病性

病原生物学考研就业前景分析

病原生物学考研就业前景分析

一、专业介绍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

主要是基于基因、免疫、细胞分子生物等研究对病原生物学的影响,是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规律、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类生活的改善和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病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新的病原体因子的发现,人类仍面临着与病原生物斗争的严峻挑战。

二、就业前景病原生物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课,不但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其它医学基础密切相关。

近年来,新的病原生物及新发感染病的不断出现,对全球医学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完善和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病原生物研究及其相应临床工作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病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

虽然人们在生物医学领域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类疾病也发生着改变,由于很多疾病目前没有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并且疾病的治疗费用与预防费用相比呈几何级数上升,卫生事业将步入预防保健的时代。

这就为病原生物学专业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1、就业去向:应当说学习基础医学以后的出路还是很多的,首先是做自己的本行那就是读硕士博士,然后做博后,再去大学研究所或者医院做科研工作。

另外你也可以改行干任何相关的工作,譬如去医药公司从事销售,研发等等。

事实上基础医学的学生能够一直继续科研的比例很少,大约不会超过20%,最终能独立作为PI领导一个研究室的不超过10%。

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科研工作相对枯燥(因人而异,不可否认的是科研工作有很多重复劳动,而且受挫是工作日常)并且收入较低,如果靠做这个买房养家,前期经济压力会很大,我同学但凡改行的基本上收入都是我的二倍以上。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是关于疾病病原体的研究,是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而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和外部的防御机制,保护生命免遭外来损害的科学。

两者在疾病防治和人类健康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病原生物学研究的病原体很广泛,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原生动物等。

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互作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病原体如何与宿主发生互动,导致病理损害又是一个大问题。

通常情况下,病原菌进入宿主体内后开始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物,然后激起机体免疫反应。

然而,免疫系统不能总是有效地对抗病原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对不同类型病原体,病原生物学具体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

1. 病毒学病毒是一种杂交的生物结构,可以说既是生物,也是非生物的。

病毒只有在宿主中才能生长繁殖,因此称之为病原体。

病毒学研究病毒的种类、病毒的构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病毒基因表达、病毒行为、病毒的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2. 细菌学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包括许多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的菌株。

细菌病原体外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菌进入宿主的机制、定殖和繁殖等细节都是细菌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3. 真菌学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包括许多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的菌株。

真菌可引发多种疾病,例如真菌感染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等。

真菌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真菌的种类、真菌的构造、真菌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真菌基因表达、真菌行为、真菌的传播途径等方面。

4. 寄生虫学寄生虫学是研究疾病寄生虫的科学,可以包括形态各异的寄生虫,比如丝虫、阿米巴、绦虫、蛔虫,肉虫、血吸虫等。

寄生虫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感染、生长、繁殖和毒素的作用、寄生虫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等方面。

5. 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和外部防御机制的学科。

主要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和疫苗免疫等领域。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有少数微生物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这些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第二章细菌学概论1、细菌的大小:细菌体积微小,通常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观察细菌需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到几百甚至几千倍。

2、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3、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1)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主要功能:(2)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3)构成菌体抗原壁磷壁酸格兰阳性菌细胞壁:膜磷壁酸脂多糖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特异多糖脂多糖核心多糖脂类A(内毒素的毒性中心)外膜脂质双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蛋白聚糖骨架肽聚糖四肽侧链(2)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细胞质,是质地柔韧致密而富有弹性的一层半透膜。

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生理作用:细胞呼吸作用,细胞膜上具有多种呼吸膜生物合成作用中介体(拟线粒体):细胞膜内褶皱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作用:1)增加膜面积2)增加膜上酶含量(3)细胞质:是细胞膜所包裹的溶胶状物质,其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以及少量糖和无机盐。

细胞质含有多种酶系统,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超微结构有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等。

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是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每个菌体内可有数万个。

质粒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闭合环状的双股DNA分子,带有遗传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物质。

(特点:自我复制核外基因)胞质颗粒:较大颗粒,贮存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的颗粒样结构,有脂肪滴,糖原、异染颗粒等。

异染色体:RNA多偏磷酸盐,嗜碱着色深,诊断价值(4)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又称为拟核或核区,无核仁和核膜,主要成分是DNA。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绪论第一节病原生物学概述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生物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及其传播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微生物学1、微生物可分为:(1)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1)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3)英国人弗来明发现了青霉素。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和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有相对恒定的形态与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与识别。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1、细菌个体微小,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球菌,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功能:1、保护、支撑;2、物质交换;3、决定菌体的抗原性主要成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2、格兰阴性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

(2)细胞膜功能:1、选择性渗透和物质转运作用;2、生物合成作用;3、呼吸作用;4、形成中介体。

(3)细胞质为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有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等超微结构。

(4)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功能:1、是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2、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3、增强细胞的侵袭力。

(2)鞭毛功能:1、是细菌的运动器官;2、粘附。

(3)菌毛功能:1、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性(定植);2、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4)芽胞功能:1、保持细胞的生命活性;2、有些芽胞可以间接引发疾病;3、芽胞是否被杀灭为医院的灭菌指标之一。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的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病原生物的分类、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

3. 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应对机制。

5. 掌握免疫系统的种类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学a. 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b. 病原生物的生命周期:宿主和环境。

c. 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

d. 病原生物的致病机制:毒素、侵袭、细胞损伤等。

2. 免疫学a.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抵御外界病原生物入侵、清除异常细胞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b. 免疫系统的结构:脾脏、淋巴结、骨髓等。

c. 免疫系统的种类: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d. 免疫系统的应对机制:免疫记忆、炎症反应、细胞毒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述,介绍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图片展示法:通过投影或幻灯片展示病原生物和免疫系统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病原生物和免疫系统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实验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设计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回答并解决。

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总结。

五、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幻灯片或电脑,用于展示图片和实验演示。

六、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病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病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展示不同病原生物的图片和生命周期-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病原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二课: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介绍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展示不同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的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预防和控制病原生物传播的方法第三课: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介绍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展示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免疫系统在维护人体健康中的作用第四课: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种类- 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种类- 展示免疫系统结构和种类的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区别与联系第五课:免疫系统的应对机制- 介绍免疫系统的应对机制- 展示免疫系统应对机制的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免疫系统如何清除病原生物和异常细胞第六课:教学评价和总结- 安排课堂练习和讨论学生答案- 布置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感想或总结- 总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重点内容。

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

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㈠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㈡简答题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 1μm杆菌:长 2~3μm 宽 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①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②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③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④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 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

引言概述:病原生物学是研究致病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的科学领域。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对于防控疾病、提高兽医和人医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传播途径、致病机制、防控措施以及对人畜健康的影响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全面了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况。

正文内容: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1.细菌病原微生物2.病毒病原微生物3.真菌病原微生物4.寄生虫病原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2.食物水源传播3.虫媒传播4.接触传播5.垂直传播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1.毒力因子a.毒素b.唾液酶和溶组织酶c.抗凝血酶和凝集素2.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机制a.菌体外因素b.菌体内因素3.免疫逃逸机制a.蛋白多样性b.糖基化c.伪装机制四、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措施1.疫苗接种a.活疫苗b.灭活疫苗c.亚单位疫苗2.个人防护a.戴口罩b.勤洗手c.避免接触传染源3.环境卫生管理a.消毒措施b.隔离措施c.废弃物处理4.动物管控a.养殖环境改善b.定期兽医检查c.动物隔离治疗5.国际合作a.情报共享b.联防联控机制c.跨境疫苗运输五、病原微生物对人畜健康的影响1.经济影响a.疫情爆发b.动植物产品贸易受限c.养殖业受损2.公共卫生威胁a.流行病传播b.人畜共患病c.抗生素耐药性传播3.生命安全影响a.疾病致死率增加b.严重感染导致生命威胁c.长期病患后遗症总结: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对于防控疾病、保障人畜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涵盖了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广泛范围。

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气、食物、水源、虫媒和接触等途径。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管理、动物管控以及国际合作等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病原微生物给经济、公共卫生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人畜健康的保护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分类、特点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3.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机制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4. 能够分析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介绍病原生物学的概念,阐述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介绍细菌、病毒、真菌等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分析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3.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机制:介绍免疫学的定义,阐述免疫机制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4.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介绍免疫失调的概念,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类型及实例。

5.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介绍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疫苗研发、抗感染治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机制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让学生了解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的学习。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应用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

4. 实验材料:提供实验室材料,进行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活动1.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直观了解病原生物的形态和检测方法。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 )是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也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等)病原生物( pathogenic organism )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给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的微小生物。

存在于土壤、空气、水、织物表面、人类和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胃和腹腔中有微生物吗?)病原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两大部分。

几类病原微生物的介绍如下:
1、朊病毒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

2、真菌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

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3、细菌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病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其他微生物和它们之间之间的致病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了如何预防、治疗、控制和结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有关病原生物学的研究为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了其他重要的护理和护理服务。

病原物的研究包括病原物的分类、发病机制、常见疾病的传染性、运输、传播、疫苗的研制、药敏性测定、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制、病原诊断和抗体检测。

病原物分类在病原物学中,病原物主要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

病毒是最小的细菌,具有特殊的病毒结构,不稳定的性质,需要宿主细胞的表达蛋白来繁殖,并可以通过空气或水池传播。

细菌是一种独立的、非常活泼的微生物,它们通常有不同的形状,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并有多种繁殖方式,可引起传染性疾病。

真菌主要是在需要潮湿环境的地方繁殖,比如湿地,它也可以引起多种致病性疾病。

最后还有原虫,它们是由线虫、吸虫和虱类组成的无脊椎动物,通常可以携带多种疾病。

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空气、水源、食物、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在空气中传播,通常发病期较短,传播距离较长,但受到室内的影响,传播的距离较短。

水源传播是指病原物藉由食用水池等被传播而结果感染疾病。

食物传播是指食物中携带的病原物被食用者感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接触传播是指当病原物接触病人的身体和接受病原物的人之间的接触可引起传染。

病原物预防疾病及其传播源一旦出现,就可能对人群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病原物传播的危害。

首先,有必要改善我们的环境健康水平,包括清扫和消毒空气,改善水质,改善噪声和污染等,以降低病原物的传播。

其次,应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病源的形成和传播,例如加强食品安全,防止游泳池中病原物的传播,加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比如强化疫苗接种和口服抗生素,等等。

最后,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环境清洁,多运动,健康饮食,不滥用药物,以及预防某些疾病的措施,例如避免接触病毒或携带者,戴口罩等都可以有效预防病原物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学1关于IMViC试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来鉴定球菌B、由吲哚+甲基绿+Vi+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组成C、由吲哚+甲基红+VP+葡萄糖利用试验组成D、由吲哚+甲基绿+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组成1.E、由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组成正确答案:E2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细胞膜C、核质D、芽胞E、耐药质粒正确答案:D3所有的病原菌都是A、自养菌B、嗜冷菌C、嗜热菌D、异养菌E、腐生菌正确答案:D4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核糖体B、mRNAC、性菌毛D、质粒E、异染颗粒正确答案:D5关于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G+ pI为2~3,G- pI为4 ~5B、细菌数量越多,细菌悬液浊度越大C、表面积大D、革兰阴性菌渗透压比革兰阳性菌大E、细菌呈半透明状正确答案:D6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A、质粒B、鞭毛C、菌毛D、荚膜E、芽胞正确答案:D7有关质粒,错误的描述是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的特点D、可在细菌间转移E、可白行丢失正确答案:A8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菌毛B、鞭毛C、荚膜D、芽胞E、质粒正确答案:B9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表面结构是A、芽胞B、荚膜C、质粒D、线粒体E、包涵体正确答案:B10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水解细胞壁磷壁酸B、溶解细菌细胞膜C、破坏细菌外膜结构D、抑制肽聚糖合成E、水解肽聚糖β-1,4糖苷键正确答案:D1前噬菌体是A、整合至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内的噬菌体核酸C、吸附至细菌表面的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子代噬菌体基因组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2白喉患者的病原体是白喉棒状杆菌,其症状主要由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了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所致,其产生白喉毒素的机制是A、是其质粒控制产生B、因感染β-棒状杆菌噬菌体所致C、感染了λ噬菌体所致D、细菌感染衣原体所致E、细菌感染支原体所致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3下述不携带耐药基因或其他基因的遗传物质是A、染色体B、插入序列C、质粒D、噬菌体E、转座子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4关于热原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本质是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C、注入人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D、压力蒸汽灭菌法可破坏热原质E、250℃高温干烤可破坏热原质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5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的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6下列哪项不符合噬菌体的特性A、只含有一种核酸B、既有溶原性周期又有溶菌性周期C、严格的宿主特异性D、可通过细菌滤器E、具有完整细胞结构正确答案:E 我的答案:E得分:10.0分7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为A、3.2~5.2B、5.2~7.1C、7.2~7.6D、7.7~8.8E、8.9~9.2正确答案:C8BCG菌株的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形态变异C、耐药性变异D、抗原性变异E、荚膜变异正确答案:A9噬菌体在分类上属于A、支原体B、原虫C、真菌D、病毒E、细菌正确答案:D10溶原性细菌是指A、L型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F质粒的细菌E、带有转座子的细菌正确答案:C1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使其获得新的遗传性状,这种基因转移方式称为A、转化B、转染C、转导D、接合E、基因转位正确答案:C2在细菌接合反应中,受体菌与供体菌配对时需要A、供体菌的裂解B、性菌毛C、双方DNA的转移D、限制性内切酶E、转座子的整合正确答案:B3活ⅡR型链球菌(不产荚膜)与灭活的ⅢS型链球菌(产荚膜)混合培养后,出现了可产生荚膜的活ⅢS型链球菌,这种基因转移方式称为A、转化B、转染C、转导D、接合E、基因转位正确答案:A4白喉棒状杆菌无毒株感染棒状杆菌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产生白喉毒素基因,成为有毒株,这种基因转移的方式称为A、转化B、转染C、转导D、接合E、溶原性转换正确答案:E5F因子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后,可使其染色体发生水平转移,导致细菌的某些特性发生改变,染色体中含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A、F-细菌B、F+细菌C、Hfr菌(高频重组菌)D、耐药菌E、溶原性细菌正确答案:C1人和动物血清的除菌宜采用A、高压蒸汽灭菌B、间歇蒸汽灭菌C、滤菌器过滤D、巴氏消毒法E、煮沸消毒正确答案:C2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范围是A、245~246nmB、250~256nmC、265~266nmD、270~276nmE、280~290nm正确答案:C3外科敷料、手术器械宜采用A、高压蒸汽灭菌B、紫外线照射C、煮沸消毒D、巴氏消毒法E、干烤正确答案:A4杀灭物体上微生物最彻底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过滤除菌D、防腐E、无菌操作正确答案:B5防止微生物侵入手术创口宜采用A、消毒B、灭菌C、防腐D、无菌操作E、抑菌正确答案:D6关于紫外线杀菌,下列哪项不正确A、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265nmB、能干扰细菌DNA合成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E、紫外线穿透力弱,对人体无害正确答案:E7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A、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杀死B、细菌芽孢被完全杀灭C、菌体内DNA变性D、细菌鞭毛蛋白变性E、细菌荚膜被破坏正确答案:B8杀灭细菌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煮沸消毒法C、巴氏消毒法D、流通蒸汽消毒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正确答案:E9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A、4℃冰箱保存B、半固体培养基接种C、甘油盐水保存液D、-20℃冰箱保存E、冷冻真空干燥法正确答案:E10乙醇杀菌力最强时的浓度是A、50%B、60%C、75%D、90%E、95%正确答案:C1关于内毒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B、性质稳定,耐热C、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D、其化学成分是LPSE、在细菌裂解后释放正确答案:C2关于细菌外毒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不容易破坏D、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E、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正确答案:C3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成分是脂多糖E、对热稳定正确答案:B4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A、肽聚糖B、H抗原C、荚膜多糖D、脂多糖E、O抗原正确答案:D5革兰阳性菌具有黏附作用的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磷壁酸C、肽聚糖D、M蛋白E、四肽侧链正确答案:B6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A、发热B、食物中毒C、休克D、DICE、白细胞反应正确答案:B7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脂蛋白B、脂多糖C、核心多糖D、O-特异性多糖E、脂质A正确答案:E8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后的A、内毒素B、抗毒素C、细菌素D、脱毒外毒素,并保留了抗原性E、脱毒外毒素,并失去了抗原性正确答案:D9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磷壁酸B、肽聚糖C、脂多糖D、脂蛋白E、磷脂正确答案:C10助长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透明质酸酶B、血浆凝固酶C、核酸酶D、歧化酶E、胶原酶正确答案:A1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抗生素B、溶菌酶C、补体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正确答案:A2参与胞外菌免疫应答的T细胞主要是A、Th0细胞B、Th1细胞C、Th2细胞D、TC细胞E、TS细胞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3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A、作用细胞内B、作用无组织特异性C、引起化学中毒D、一次产量较大E、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正确答案:E4溶菌酶不能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A、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B、肽聚糖无五肽桥C、肽聚为二维结构D、肽聚糖含量少E、四肽侧链第三位是二氨基庚二酸正确答案:A5下列关于固有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A、固有免疫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B、固有免疫是与生俱来的C、胎盘屏障属于固有免疫D、血脑屏障属于固有免疫E、补体不参与固有免疫正确答案:E1 2岁,男性,近1个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

消瘦并感疲乏无力、午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缺乏。

医师高度怀疑其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痰标本涂片检查。

应选用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法B、墨汁染色法C、芽胞染色法D、抗酸染色法E、镀银染色法正确答案:D2利用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的依据是A、细菌合成代谢产物B、细菌分解代谢产物C、细菌毒素的活性D、细菌色素的产生E、细菌的裂解产物正确答案:B3对细菌型别的鉴定,应选择A、形态染色观察B、分离培养C、菌落观察D、药敏试验E、血清学鉴定正确答案:E4鉴定细菌的种属,不必选择的实验方法为A、形态染色观察B、分离培养C、菌落观察D、药敏试验E、血清学鉴定正确答案:D5细菌性痢疾的微生物学检查可选用A、血培养B、尿培养C、粪便培养D、肥达试验E、骨髓穿刺正确答案:C6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应注射A、破伤风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白百破三联疫苗D、破伤风菌苗E、大剂量抗生素正确答案:B7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的试验是A、糖发酵试验B、抗O试验C、VP试验D、吲哚试验E、甲基红试验正确答案:B8减毒活疫苗的优点不包括A、接种次数少B、免疫效果好C、免疫维持时间长D、可引起黏膜免疫E、接种者无禁忌证正确答案:E9不能用于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是A、纸片扩散法B、连续梯度法C、平板稀释法D、试管稀释法E、电场电泳法正确答案:E10在采集与送检可疑含菌标本时,不正确的方法是A、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B、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C、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E、严格消毒后采集局部病变标本正确答案:E1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以复制方式增殖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正确答案:B2判断病毒有无包膜的依据是A、是否出现细胞病变B、对石炭酸是否敏感C、对温度抵抗力不同D、超速离心沉降速度不同E、对脂溶剂是否敏感正确答案:E3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复制B、裂殖C、二分裂D、芽生E、分泌正确答案:A4测量病毒大小通常是用A、mB、CmC、mmD、μmE、nm正确答案:E5下列病毒复制周期中,不正确的一个环节是A、吸附B、穿入C、脱壳D、生物合成E、分裂正确答案:E1病毒垂直传播主要是经A、胎盘B、蚊子叮咬C、吸入D、皮肤损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2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于胞浆和(或)核内可形成一种具有诊断意义的物质A、质粒B、中介体C、包涵体D、核糖体E、溶酶体正确答案:C3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A、杀细胞感染B、细胞融合C、整合感染D、形成包涵体E、继发感染正确答案:E4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除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有A、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作用B、致细胞病变作用C、细胞转化D、细胞融合E、包涵体形成正确答案:A5灭活病毒无效的因素是A、温度B、乙醚C、青霉素D、氯仿E、紫外线正确答案:C1成年男性患者,被确诊为HIV感染者,消瘦衰竭经常发生肺感染,造成免疫低下的机制主要是A、神经胶质细胞减少B、树突状细胞减少C、吞噬细胞被破坏D、中和抗体保护作用低E、CD4+T细胞大量被破坏正确答案:E2在感染早期,能非特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因素是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Th1细胞E、CTL正确答案:C3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能作为早期感染指标而具有诊断价值的一种是A、IgGB、IgMC、IgED、IgAE、IgD正确答案:B4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化学药物B、减毒活疫苗主动免疫C、基因治疗剂D、干扰素E、中药正确答案:B5病毒抗体的检测中,错误的叙述是A、常用方法为ELISAB、主要检测IgGC、要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D、抗体效价增长4倍或4倍以上有意义E、抗体效价降低4倍或4倍以上无意义正确答案:E6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pH改变E、细胞培养液变浑浊正确答案:E7干扰素的作用A、无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B、无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有病毒特异性C、有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D、有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有病毒特异性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8关于干扰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B、抗病毒化学治疗剂C、病毒感染后,由宿主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球蛋白D、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结构基因活化后产生一种糖蛋白E、病毒复制所产生的衣壳抗原正确答案:D9减毒活疫苗对人体有潜在危险性的原因不包括A、毒力回复性变异B、激活机体潜伏病毒C、可引起持续感染D、不便于保存E、可能进入机体引发相应并发症正确答案:D10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脱壳D、阻止病毒核酸转录E、阻止病毒释放正确答案:B1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流感病毒B、幽门螺杆菌C、沙眼衣原体D、梅毒螺旋体E、白假丝酵母菌正确答案:E2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中常添加以下哪些物质A、青霉素+庆大霉素B、氯霉素+放线菌酮C、两性霉素BD、放线菌素E、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正确答案:B3形成类酵母型菌落的是A、新型隐球菌B、白假丝酵母菌C、毛霉D、烟曲霉E、镰刀菌正确答案:B4预防皮肤癣菌感染的最好方法是A、接种真菌疫苗B、注射抗真菌抗体C、应用抗真菌淋巴细胞D、注射干扰素、胸腺肽等细胞因子E、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正确答案:E 我的答案:E5关于真菌生物学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常用沙堡弱培养基分离培养B、多细胞真菌和单细胞真菌都可引起致病C、只有菌丝具有繁殖能力D、生长缓慢E、孢子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正确答案:C1对于寄生虫的免疫逃避,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寄生虫能够优先选择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寄生B、寄生虫能够优先选择免疫功能较强的宿主寄生C、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D、寄生虫可选择在宿主的免疫器官寄生E、寄生虫可选择在宿主的非免疫器官寄生正确答案:C2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哪一种不可能实现A、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B、宿主清除了部分寄生虫C、宿主能很好地控制任何一种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D、宿主不能有效地控制寄生虫E、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正确答案:C3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A、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和免疫损伤B、致癌、机械性损伤、毒性和免疫损伤C、掠夺营养、慢性炎症、毒性和免疫损伤D、侵蚀内脏、机械性损伤、毒性和免疫损伤E、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正确答案:A4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根据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将共生现象分为A、共栖、互利共生、依赖B、合作、互利共生、寄生C、共栖、寄生、非寄生D、依赖、非依赖、寄生E、共栖、互利共生、寄生正确答案:E5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是A、体内寄生虫B、体外寄生虫C、专性寄生虫D、兼性寄生虫E、暂时性寄生虫正确答案:C6对于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远比发达国家严重B、发达国家较严重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严重D、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不严重E、发展中国家略比发达国家严重正确答案:A7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是A、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B、自然性、生物性、社会性C、传染性、传播性、易感性D、广泛性、快速性、危害性E、慢性、隐性、传染性正确答案:A8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A、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B、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和成熟的完整过程C、寄生虫完成一代发育和成熟的完整过程D、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和发育的完整过程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和繁殖的完整过程正确答案:A9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宿主下列的哪一种因素无关A、营养状态B、遗传因素C、免疫功能D、性别E、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正确答案:D10根据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将其分为A、中间型和非中间型B、中间宿主型和非中间宿主型C、直接型和间接型D、原虫型和线虫型E、直线型和非直线型正确答案:C11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A、寄生B、互利共生C、依赖D、共栖E、合作正确答案:A12为适应寄生生活,寄生虫的基因、形态及功能均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类变化A、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B、繁殖能力的退化C、侵袭力的变化D、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E、基因变异或重组正确答案:B13下列哪一项不是寄生虫病的传染源A、带虫者B、保虫宿主C、病人D、易感者E、隐性感染者正确答案:D14对于宿主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非消除性免疫,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B、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C、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可完全清除D、虽不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E、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正确答案:B15下列哪一项不是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A、解剖位置的隔离B、抗原变异C、表膜的脱落和更新D、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E、强大的繁殖能力正确答案:E1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是A、自然因素、人群因素、经济因素B、自然因素、科学因素、文化因素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人群因素、社会因素E、医疗因素、人群因素、社会因素正确答案:C17下列哪一项不是寄生虫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抑制的机制A、天然免疫细胞的活化B、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C、Treg细胞的诱导与激活D、封闭抗体的产生E、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正确答案:A18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A、在人与野兽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B、在人与寄生虫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疾病C、在人与非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D、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E、在脊椎动物与非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正确答案:D19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A、经空气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节肢动物传播D、经人体直接传播E、经治疗药物传播正确答案:E20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A、中间宿主的分布B、温度C、湿度D、光照E、雨量1.正确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