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传统视角与新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传统视角与新视野

摘要:学术界研究和看待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大多数都是基于传统的“喉舌论”视角,是一种单边的、静态的关系模式。实际上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开始出现角色互换,通过二者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传播,逐渐转变为和谐双赢的新局面,因此研究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需要新视野。

关键词:政府媒体关系;角色互换;双赢视野

中图分类号:g206.2; 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2-0-01

一、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传统视角

传统的政府与媒体之间关系的分析视角是“喉舌关系论”。最早作出这一论述的是马列经典著作,马克思在《新莱茵报》审判案——马克思的发言中指出:“报刊的使命就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政者的始终如一的揭露和批判者,是人民精神无处不在的耳目和千呼万应的喉舌。”列宁在《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现状》中认为“俄国报纸目前已经成为进行宣传党的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公开喉舌”。我国历史上毛泽东多次提出“报纸要掌握在政治家手中”,邓小平提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的宣传党的主张”,江泽民提出“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胡锦涛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管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以上论述都是在强调党和政府要管好媒体这一

“喉舌”工具。政府与媒体、党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内容与工具的关系。媒体必须完全的服务于党和政府的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的媒体诞生至今一直具有依附性和从属性的特点。也是基于此,我国关于政府与媒体关系的众多研究分析都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进行谈论的,这一方面是遵守着历史上马列政党执政思想沿袭的传承性,另一方面也符合新中国建立发展的合法性基础要求的必然性。但是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也逐渐会发生变化,只有与时俱进的改善和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媒体关系才能真正适合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二、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产生变化的背景

首先是改革开发以来西方关于政府与媒体之间的“第四种权力关系论”的影响。西方的第四种权力关系论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他认为“自由的报刊是对行政、立法与司法权力起着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美国的1789年宪法明确规定“言论以及出版自由是人民的神圣权利”,之后的1881年,法国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新闻自由出版法》,其中规定“任何报纸、期刊的印刷、出版,无需事前申请许可。”以上这些关于新闻自由的至高无上的法律原则,使媒体成了西方国家广为认同的社会舆论监督工具,是行政、立法、司法之外最重要的“第四种权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步学习西方的成功社会管理经验,强调新闻自由的法

律地位,虽然这种地位的获取和保障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还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是从1982年宪法关于“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的规定开始,我们也算是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次是政府与媒体之间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时代到来而

产生的挑战关系与伙伴关系的影响。曾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的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一书中这样说道:“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不是你的学生,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他是你的挑战者。”他的这番话深刻的指出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复杂变化。理论上来看,我国的媒体具有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组织系统的独立运营以及经济人的利益追求等特点,集中说明了其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我国媒体逐渐从“喉舌”发展为一柄“双刃剑”,以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连接了政府和社会;这些舆论的正确与否又成为“输入”政治体系的支持性或者消极性力量,政府与媒体之间挑战关系就此产生。

实际上,政府和媒体之间应该通过信息的共享传播,各取所需,合作双赢,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是合作,我们的政府要认识到媒体在树立和传播正面的政府政策形象的重要作用,不要将其定位成负面信息的扩散者;也不再害怕和媒体打交道,要主动积极配合媒体,提供正确全面的信息,避免媒体的“主观新闻”误导公众。其次是伙伴,政府和媒体之间是彼此平等、不分高下,互相

尊重的合作状态,政府与媒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上政府与媒体关系变化的背景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互联网时代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新视野——角色互换与互动双赢

1.角色互换

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有一条共同的秩序链条来维系,他们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社会传播系统中,政府、媒体和公众具有不同的角色属性,三者之间应该是动态平衡的,也即政府产生公众需要的信息,通过媒体的合理传播,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公众,引导公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各种选择行为。任何一个善治的政府,都能够积极有效的利用媒体的信息传导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沟通信息和凝聚整合的平台作用。很多情况下,一个政府的决策是否能够成功执行,往往依赖于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尤其是一些重特大社会事件的应对,政府若想创造有利的解决环境,就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媒体资源,最大化凝聚民心民意,以“早、快、明、恒”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制造和引导舆论,及时准确的宣传解决思想和措施主张等,形成政府先入为强的舆论氛围优势。

经过互联网时代政府与媒体之间次数众多的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经验教训,政府现在愈加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建立与维护,不再简单认为媒体是自己的喉舌,而是站在互动双赢的长远关系层面不断紧密和稳固与媒体的良好关系。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角色也发生了一

定程度的互换:需要新闻资源的媒体成为了政府信息传播平台的供应者,生产大量新闻资源的政府成为了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需求者。而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这种角色互换,第一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传媒高度发达,在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第二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必须最大限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政府在这方面的优势无可替代。

2.互动双赢

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媒体的产业属性逐渐增强,经过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的洗礼,逐渐形成了以信息在市场中的新闻价值为利益来源的趋向。不管是媒体的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都给政府带来了重要影响。政府与媒体之间呈现出一种从属、协作与博弈的交叉复合关系,可以说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一切交往都是这种复合关系的不同体现。因此,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好就是互动双赢,如果处理的不好就是两败俱伤。政府需要通过媒体塑造和传播正面形象、消解和减少负面形象,媒体应该站在舆论公正的立场,反映民心民意监督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互动双赢状态。

传统的政府与媒体喉舌关系下的新闻报道大多以政府的重要会

议和活动为主线,其特点是既有事实又有评论,告诉公众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对于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发布政府想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有一定的传播效果。但这种传播强调的是政府单边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