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以什么理由来“管理”媒体——美国政府与新闻媒体关系说
美国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的_特权_
![美国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的_特权_](https://img.taocdn.com/s3/m/71d854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4b.png)
观传美国记者保护媒秘 密 消 息 来 源 的“ 特 权 ”□ 周明涛所谓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的特权, 是指新闻 记者享有的拒绝任何人, 特别是政府机关或司法机 关对其提出的要求披露其秘密消息来源及相关新闻 采访文件或资料之权利。
该特权在美国社会有重要 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渊源。
同时, 在美国, 该特权又存 在着与生俱来的争论。
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其存在 的理论基础、法律形态及实践表象等方面。
保护秘密消息 来源特权的理论分野在美国, 对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问题, 人们在 理论上还存在许多争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与“新闻自由” 支持者认为, 在新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下, 记者越来越多地受到司法机关的传唤; 如果记者没有保护其消息来源的特权, 则那些秘密消息的提供者, 将因害怕暴露身份而不再向记者透露任何消息; 如 此, 则公众将无法通过新闻媒体获得足够的信息, 其知情权将严重受损。
反对者则认为: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是否有实质 性数量的秘密消息来源因缺乏记者特权而受阻了。
2、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与保护记者的人身自由支持者认为, 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特权的必 要性, 在于其能使记者免受因保护消息来源而被投入监狱之苦。
然而, 反对者们认为记者特权并不能达 到这一目标。
因为, 即使拥有记者特权, 如果法庭认 为在某一具体案件中该特权不能适用、而该记者又 拒不遵守法庭的命令的话, 则他仍可能被判入狱。
3、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的现实需要支持者认为, 当今美国已处于史无前例地大量 强迫记者披露其秘密消息来源的危机之中。
据美国 新 闻 自 由 记 者 委 员 会 ( The Repor t ers C om mi t t eefor Freedom of t he Press ) 报告, 在过去 20 年中, 大约有 1 6 名记者因拒绝法庭该方面要求而被判入狱。
所以, 记者享有保护其秘密消息来源的特权, 实 为现实之所需。
传播学原理复习题
![传播学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67eb1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1.png)
传播学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媒介接近权。
1967年,美国学者J.A.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首次提出了“媒介接近权”的概念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反论权”,第二个报道是“意见广告”,第三个方面是必须开设允许受众自主参与的“开放频道”的附加条件。
2、决定流言(rumor)流通量的要素。
留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某证据的暧昧性3、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耐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的功能概括: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拉扎斯菲尔德和徳和莫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4、传播学的奠基人。
拉斯韦尔为宣传下定义:宣传就是运用象征符号来控制群体态度。
总结了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传播的要素——五“w”定理: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
该要素勾勒出传播学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
出版《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
卢因研究群体传播问题,提出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
霍夫兰把心理实验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即说服效果实验。
拉扎斯菲尔德开创了传播学的经验性研究施拉姆创立传播学科5、传媒的所有制。
西方的公共媒介,私营媒介。
中国的国有媒介。
6、拟态环境。
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特征
![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617567301f69e3143329416.png)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 新闻发言人是一 个重要的岗位, 也是一个诱人的职业。然 而,新闻发言人 的 出 现 和 最 终 发 展 成 一 种政治制度, 却和美国人关系密切。从根 本上来说,新闻 发 言 人 制 度 是 美 国 政 治 改革和传媒大众化 的 产 物 。政 治 改 革 要 求美国政府公开 信 息 ,利 用 新 闻 发 言 人 控制舆论,解 决 政 府 危 机 ,树 立 政 府 形 象;传媒大众化 促 使 美 国 新 闻 界 积 极 争 取知情权,迫使 美 国 政 府 出 台 一 系 列 制 度来保障新闻发言 人 制 度 。在 两 股 力 量 的综合作用下,美 国 新 闻 发 言 人 制 度 不 断成熟,并对现 代 各 国 政 治 生 活 产 生 积 极影响。
国人口大量挤进城市,机器生 产 得 到 普 遍运用,工商业的繁荣最终将 农 业 挤 到 一些工商业无视公众的利益,利 用 虚 假 广告, 推销无用甚至有害的产品。 !$ 世纪 初正是美国大众化杂志流行时 期 ,那 些
了一边, 主导了美国的经济生活。但 是 , 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这种保 障 不 仅 使
个州外,其余各州都通过立 法 对 涉 及 公 共事务的文件、 会议的公开进行了规 定 。
各 级 政 府 为 了 调 解 政 府 与 公 众% 包 新闻界的斗争使 新 闻 发 言 人 制 度 此 时 , 0、 括新闻界 9 的矛盾, 不得不指定专人 % 新闻 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就相对固定了。 美国 新 闻 界 一 贯 自 诩 自 己 是 “无 冕 发言人 9 来及时回答新闻界的问题。 政府公关与新闻 发 言 人 制 度 的 建 之 王 ” , 是与立法、 行政、 司法平行的 “第 美国相继发生了 !、 !$ 世纪 D$ 年代初, 四势力” , 由于拥有独立的经济地 位 和 宪 “五 角 大 楼 文 件 ” 事件和 “水 门 事 件 ”积 会 就 一 些 敏 感 问 题 接 受 新 闻 界 的 质 疑 , 殿, 言人是总统的家奴, 他们 只 对 总 统 负 责 , 决了合众国银行 特 许 证 延 长 法 案 ,树 立
美国战时新闻规制与媒体新闻自由
![美国战时新闻规制与媒体新闻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397d96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5.png)
美国战时新闻规制与媒体新闻自由摘要美国一向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新闻自由的国家,并依此来批评他国没有新闻自由。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美国并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
美国的新闻媒介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来自政府的各种压限制。
尤其美国经历战争的时侯,政府对于新闻媒介的这种限制则会表现的更为明显。
美国政府和军方在历次战争中逐渐演化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时新闻规制手段,这些规制手段与美国历来所标榜的“新闻自由”是自相矛盾的。
美国战时新闻规制手段的存在,充分证实了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的虚假性。
本文从美国战时新闻规制的发展历程和战时新闻规制的手段及其对新闻自由的摧残等方面论述了美国战时新闻报道的不自由和美国所偶标榜的“新闻自由”的虚假性。
关键词:美国战时新闻规制新闻自由US Wartime News Regulation and the Freedom of PressABSTRACT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advertised itself as a country which boasts the most liberated press policy, and so to criticize other country that they do not have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But the reality is absolute freedom of the press has never exi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media has been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government since the date of birth,especially when America is at war.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 Military , in various wars , has evolved a set of "effective" wartime journalism regulation policy. These regulatory instruments and the "press freedom" which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advertised is self-contradictory. The existence of the “wartime journalism regulation policy of America”Is the solid proof of the falsity of U.S. freedom of the press.Keywords: U.S. wartime journalism regulation policy freedom of the press.美国战时新闻规制与媒体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中国与美国比较
![中国与美国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53603e35ef7ba0d4a733bb7.png)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
胁。
3、信息文明的两重性
第一,进步性。 信息与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 生产力;信息网络化使得人类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加速了经济 全球化的进程。
《大趋势》:“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
五、朋友-friend
美国人囗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 有区隔性;譬如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 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友等等。 另外 美国地域广大,人口流动性也高,而且朋友 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所以友情是比较 "温水"性。中国人的友情通常是"牵一发而 动全身",一言不合就尽量避免跟对方碰面, "起落"性比较大。中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相 当普遍的,而美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凤毛麟 角的。
中国与美国社会差异
Society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中国 比较的内容 官员负责的方向 一级一级地对上级负责
新闻传媒 企业经济 官员的产生 学校教育 党、政关系
美国 依法行政,对选民负责
只有政府办报纸、电视、广播 只有民间办报纸、电视、广播 经济实体主要由政府办,称为 经济实体由民间办为主,国有企 国有企业,价格由政府定 业少,价格由市场决定 协商选举或由上级指派, 由选举产生,上一级政府不干预 下级政府组成 著名的学校是公办的,如北大、 著名学校是民办的,如哈佛、耶 清华 鲁 政府向党委负责,党的书记是 党派的意志只能通过选举组建政 一把手,管理社会的一切行政 府来体现,政府长官是最高决策 事务 人,政府领导一切行政事务 政府主导市场 经济由市场主导 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尊崇 国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尊崇国民 国家整体,服从上级高于一切 个人,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 藏富于国家,强调“大河有水 藏富于民间,强调“小河有水大 小河满” 河满”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依法行政,关注民生 政府关注老人,关注过去 政府关注孩子,关注未来 制造和生产,利益占小头 设计和策划,利益占大头 听话的就是人才 有创造力就是人才 民众服务于政府和国家 政府和国家服务于民众
民主和新闻界的关系——《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读后感
![民主和新闻界的关系——《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8c63d358f5f61fb736667e.png)
Xl NW ENX UE
民主和 新 闻界 的关 系
《 为什 么 民主需要不可爱 的新 闻界 》读后感
李 硕
【 摘 要】 《 为什 么民主 需要 不可爱的新 闻界 》为 当今世界著 名的社会 学家和媒体研 究学者、美 国人迈 克 尔 ・ 舒
德森近年来 最有代表 } 生 的论述文 集。本 文对该 书章 节逐 一剖析 ,以期给 中国新 闻界 以借鉴 。
【 关键 词】 新 闻界 ;新 闻伦 理 ;美 国新 闻 史
【 作
者】 李 硕 ,武 汉 大 学 。
《 为 什 么 民 主 需 要 不 可 爱 的 新 闻 界 》 这 一 标 题 已 代 议 制 政 府 ” ) 。这 得 益 于 新 闻 “ 告 知 公 众 ” “调 经 直 观 地 告 诉 我 们 作 者 的写 作 意 图 ,即 阐 明 民 主 ( 更 多 查 报 道 ” “ 分析 评 论 ” “ 社 会 同情 ” “ 公众论坛 ” “ 社 的是 代 议 制 民主 )和 新 闻界 的 关 系 , 更 为确 切地 说 是全 会 动 员 ”和 人 们 常 常忽 略 的 “ 宣 传 代 议 制 民主 ”这 七 项 面 分 析 了新 闻业 之 于 民主 政 治 ( 广 义 的 政 治 实 际上 是 一 功 能 。 对 于 最 后 一 项 功 能 的 论 述 中 , 舒 德 森 提 到 了 阿 斯
息 ; 组 织 为 经 济 利 益 炮 制 新 闻 ; 记 者 受 到 自身 固 有 的 政 步 。 正 是 这 些 特 征 使 新 闻 出 版 业 始 终 保 有 一 种 对 既 定 权
治 观 念 影 响 。作 者补 充道 , 当下 新 技 术 突 破 ,新 媒 体 涌 力 的监 督 、 腐 蚀 、 破坏 与倾 覆 的 能力 。 ”几 乎 在 所 有 国
媒体与国际关系
![媒体与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dae7fd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2.png)
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政治学导论一)【媒化世界】人对世界的感知, 除了直接经验以外,主要是依靠媒介获得的。
这种通过感知构建的世界是被新闻媒体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因为媒介的报道是对现实世界片段的再现或者重构。
二)从政治角度看新闻传播权力:媒介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价值:媒介体现的道德和观念秩序: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三)传播与政治的关系1、传播——〉政治传播与政治参与传播与政治权力的取得传播与政治权力的保持和运用2、政治——〉传播政治观念对传播的推动政治利益分化与传媒多样化政治环境对传媒的制约政治思想文化和新闻理念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权力一)媒介的权力属性1、【权力】1)影响和支配他者的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2)权力与力量3)权力的源泉:暴力;财富;知识4)软权力2、媒介作为一种权力1)知识权力依赖传播渠道2)媒介是一种可以施加影响的传播渠道二)【媒介权力】媒介通过对信息的占有、选择、解译,实现对大众的引导和劝服,影响公众议程,乃至政治决策的能力。
”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影响事件如何发生,界定问题并对问题提供解释,由此塑造公众意见。
具体表现:1、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制约人们所见所闻【例】美国了解亚洲的途径:传媒占50%以上,而旅行仅占16%2、媒介参与事件的发生: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3、媒介决定公共议程和解释框架4、媒介是塑造舆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三)新闻媒介的权力来源1、特性赋予:单向;适众;迅捷;选择2、公众赋予:整体托付论;部分托付论3、强权化身:自上而下的代表4、政治发展过程:与争取政治自由的过程伴随5、功能赋予四)媒介的权力重要性1、新闻传媒影响力的上升 表现: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权力向国家下层次的转移3、权力内涵的转化二、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媒介功能的概念 1、【媒介功能】指新闻媒介通过完成报道活动而产生的社会作用或者功用。
2、新闻媒介功能的层次(拉斯韦尔的分析): 1)基本功能:传播2)属性功能:守望、解释(教育\舆论)、社会化 3)工具功能:监督、宣传、动员——〉政治功能:政治监督;政治沟通和协调;政治控制,政治分解(裂) 政治宣传:动员和蒙蔽;政治斗争的平台经济功能: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媒介的经济润滑注1:属性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效果,即对社会整体或个体产生的实际影响 注2: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四种模式:包容说;交叉说;重合说;并列说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注3:口传社会和大众传播社会部分社会功能承载比较功能 口传社会大众传播社会监测 个人(守望人、报讯人) 个人、新闻媒介协调 个人(领袖)、会议 个人、政府及执法机构、民意媒介 教育家庭、学徒、示范家庭、学校、教育媒介娱乐 戏班、游行、集会 现场表演、娱乐媒介 二)制约媒介功能的环境因素 1、制度环境决定媒介功能发挥2、社会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制约媒介功能发挥【例】1987-1990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批评性报道所占比重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一)媒体调控1、定义【媒体调控】指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等利用法律的、政策的、物质的等手段,对新闻媒体进行的硬性或软性的管理和约束。
传播学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e0e914964bcf84b9d57bbc.png)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①H.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 a.环境监视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②C.R.赖特“四功能说” a.环境监视功能b.解释与规定功能c.社会化功能d.提供娱乐③W.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一般社会功能④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a.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事物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b.社会规范强制功能c.麻醉作用大众报纸(廉价“便士报”)的特点和意义①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发展和普及于19C后半叶和20C初②特点价格低廉;发行量大;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大众生活;读者不限于特定阶层或群体,是一般大众;广告收入是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③意义:在此过程中大众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观点纸”→“新闻纸”,政党经费运营市场→市场化和企业化运营,即报纸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a.人们因为活动范围等局限,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往往通过新闻媒介进行。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对新闻媒介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而人们意识不到注意这一点,往往把“拟态环境”当作客观环境本身看待。
b.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且由此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该机制使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媒体监督辩论辩题
![媒体监督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7363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f.png)
媒体监督辩论辩题正方,媒体监督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媒体监督可以帮助揭露腐败和不当行为,促使政府和其他机构采取行动,以保护公众利益。
例如,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曾经通过深入调查,揭露了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这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
这个案例表明,媒体监督可以对政府和其他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媒体监督也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和行动。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实施效果,使公众更加了解政府的工作,从而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
正如约翰·亚当斯所说,“自由的报纸是自由政府的基石。
”媒体监督可以帮助确保政府的公正和透明,这对于一个民主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反方,媒体监督可能会导致过度曝光和侵犯个人隐私。
媒体有时会过分关注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行为,而忽视了个人的隐私权。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会通过不当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并进行报道,这对个人造成了伤害。
此外,媒体监督也可能会导致政府和其他机构采取保守态度,因为他们担心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放大和批评。
这可能会影响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正常运作,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媒体监督也可能会导致媒体的偏见和不公正报道。
媒体有时会受到政治和商业利益的影响,导致报道偏颇和不公正。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会选择性报道,只报道符合其立场和利益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这种偏见和不公正报道可能会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
在总体上,媒体监督是必要的,但需要在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偏见报道方面加强监管。
媒体监督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揭露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不当行为,又要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只有这样,媒体监督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019-2020同步人教政治选修3新突破(精练):专题综合测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019-2020同步人教政治选修3新突破(精练):专题综合测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1f575fa6c30c2259019e66.png)
专题综合测评(二)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是()A.集权关系B.分权关系C.中央集权D.民主集中B[在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是分享政治权力,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A、C、D错误。
]2.美国联邦制最大的问题是()A.不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B.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C.州的灵活性太大D.联邦政府权力有限B[美国联邦制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
A、C、D也是存在的问题,但不是最大的问题。
] 3.奥巴马医改法案引起的争议愈演愈烈。
有共和党控制的6个州加入到反对身为民主党的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阵营,这意味着已有一半以上(26个)的州将对这项法案发起挑战。
医改法案的争议反映了()①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政治地位平等②美国联邦与州共同分享政治权力③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相互牵掣④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争夺执政地位A.②③B.②④A[美国的联邦地位高于州,故排除①;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总统争夺执政地位,故排除④。
]4.联邦制和邦联制的最大不同在于()A.前者各州没有独立主权,后者各州有独立主权B.前者是国家结构形式,后者是政体C.前者是州之间的国家联盟,后者各州保持独立D.前者各州拥有真正的权力,后者权力集中在邦联国会A[本题考查联邦制和邦联制的区别。
联邦制各州具有相对主权,邦联制各州有独立主权,A符合题意。
B、C、D错误。
]5.美国联邦制下,各州的权力主要是()A.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B.发行货币C.对外宣战D.对外缔结各种条约A[本题考查对联邦与州权力的识记。
B、C、D三项都不是各州的权力,是联邦的权力,只有A正确。
]6.澳大利亚的一个州政府悄悄地避开联邦监管机构,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个消息给了澳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一个措手不及。
传媒的四种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d6b42eaf45b307e87197cb.png)
• 控制传媒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司法系统,或者是传统习惯,或立法
机构。但自由至上主义理论主张利用自我修正过程及信息、观点 和娱乐市场的自由竞争来代替国家的监管
• 对大众传媒的表达限度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法律上限制大众传 媒通过诽谤中伤社会成员;另一个方法是禁止色情材料的传播。
• 社会功能:传媒有权利和义务监督政府、国家官员和民主制度的
1、与苏联体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主要源于早期的威权主义 理论。它们主要有两个不同点:
首先,共产主义者强调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来鼓
动世界革命; 第二,在苏联体制下,国家垄断了一切面向大 众的媒体,尽可能全面地垄断信息传播。而其 他专制政体则允许资本主义企业或私人掌控。
2、与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 两者没有共同点 • 威权主义者认为媒体的首要目标就是避免干扰国家目标。 而且这些目标有政治级别的人决定,而不是由“观点的自 由市场”决定。 • 自由至上主义理论认为媒体有权监督政府,而这在威权主 义理论看来毫无意义。 • 但双方都融合了一些社会主义特征,比如说媒体的国有化 或社会化。
许可题材和禁止题材
媒介禁忌: 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检验和评价媒体内容的标准是媒体对现实既定目标所做的贡献
只要媒体不直接批评现任政治领袖和他们的规划,威权主义 这就满意了
但他们不能容忍的是公然的推翻其政权的图谋,可以质疑政 治机器,但不可以质疑操控这个机器的人
四、与其他理论的比较
P19——P21
P36——39
• 之后,米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坚信,真理是明确而且是可 以证实的,只要允许它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它就会显示 出战胜其他意见的独特的力量。从他的思想出发,当代逐步发 展出“观点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两个概念; • 厄斯金在《人的权利》中说:“每个人,只要不是故意欺骗他人, 而是尝试用自己的理论性和良心启发他人,即使他的观点有错, 只要对他来说是真理,就应该让他把自己的观点公布在全民族 的普遍性之前; • 密尔认为,自由是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权 利,只要他的想法不会危害到其他人; • 杰斐逊坚信虽然公民个人在运用理性的时候可能会犯错误,但 大多数人作为一个整体时必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为了推动这 个过程,社会中每个成员必须接受教育,必须了解社会信息, 而传媒是重要信息的来源和向导,因此,必须不受国家控制。”
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507673168884868762d651.png)
作者生平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年9月23日纽 约 - 1974年12月14日),美国作家、记者、政治评论家, 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代表作《公众舆论/舆论学(Public Opinion)》。 1889年9月生于纽约,是德国犹太人第二代移民后裔。念完 博士后,李普曼继续留在哈佛攻读研究生,再此期间,任 桑塔亚纳教授的助手,协助讲授哲学史。1910年夏末,著 名“耙粪记者”林肯· 史蒂芬斯来哈佛招助手,经过与哈佛 教授磋商后,选择了李普曼。从此李普曼涉及新闻工作, 此后供职于多家媒体。1912年他辞去一切职务,前往缅因 州,撰写《政治序论》。《政治序论》出版后获得成果成 功,西奥多· 罗斯福对此书推崇备至,与李普曼往来交换意 见。1914年《趋势与主宰》问世,它和《政治序论》一道 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同年与人合办《新共和》杂志,担任 副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助理。 1919年回到《新共和》工作。1921年至1931年,任纽约《世 界报》编辑、主编,10年间为其撰写了大量社论(后汇为 10卷出版),享誉一时。
第七部分阐释报纸,即新闻工作为什么不能够引导民意,引导公众舆论 第八部分有机化情报,李普曼提出了救治之道,在这一部分里对他的救治之道 做了初步的规划、展望。 本书写作的三个重要范式:拟态环境、刻板印象、局内人与局外人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新闻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 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主 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 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印象可以为人们认识 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 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印象,因而它 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 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 印象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局内人,局外人”观点。局外人自然是指一般公众,由于拟态环境,刻板成 见的影响,公众无法获知真实的世界。而作为专家的“局内人”夹在公众与 真实世界之间,这部分人让公众依靠,负责将外部世界变得易被公众理解。 局内人利用“象征”引导公众。
《自由与新闻》原文
![《自由与新闻》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968ec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d.png)
《自由与新闻》原文《自由与新闻》[摘要]新闻自由主要指人们搜集、、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然而,新闻界并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本文首先是对西方国家标榜的绝对新闻自由进行了辩驳,然后以历史上的唐山大地震和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媒体表现为例,分析随着我国体制环境变化,新闻自由观念的逐渐深入的过程,并针对部分媒体将新闻自由范围无限扩大而提出的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在追求新闻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从近代新闻业到现代新闻业,新闻自由一直是新闻界热烈讨论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传媒人们演绎出了一幕幕庄严、悲惨、嬉闹、庸俗、罪恶交相展示的新闻话剧。
一、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的实质以《纽约时报》为例“新闻自由是“搜集、、传达和收受新闻的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与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新闻评论的自由等”[1]但新闻活动的属性除了表现在以新闻方式认识社会的活动这一方面,新闻活动更是一种属于上层建筑的活动,是政治性非常强的社会活动,因而对新闻自由实质的理解,更应该放在政治自由的范围内加以讨论。
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新闻自由问题,一度成为我国新闻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西方国家也着重在这个问题上攻击我国。
《纽约时报》作为一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美国主流媒体,在实现“新闻自由”上很有代表性,美国的传播政策是建立在两大原则基础上的:其一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其二是信息自由交流、传播企业自由公平竞争,这两条是美国新闻传播政策的基本精神。
所以在新闻自由的保障上就出现了两种标准,即政府以保障国家安全的理由有时可以漠视自由权。
例如:越战期间,《纽约时报》开始连续刊登美国国防部绝密文《关于越南问题的美国决策过程史》的核心内容。
美国政府在要求《纽约时报》停止连载但遭到拒绝后颁布了史无前例的临时限制令,后来闹上法庭,最后判决《纽约时报》胜诉。
这一事件被美国新闻界引以为豪,认为是新闻自由的标志性事件。
实质上,美国政府利用法律诉讼延迟了消息的,阻碍了《纽约时报》对信息的,并在此之后,对新闻媒体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制。
从新闻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中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西方“媒体是第四权利”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其各自特点
![从新闻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中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西方“媒体是第四权利”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其各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6da51d4431b90d6c85c786.png)
从新闻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中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西方“媒体是第四权利”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其各自特点过去人们是交互使言论自由(the freedom of speech)与新闻自由(the freedom of the press)二个概念的,各国宪法大多把新闻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或将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等同。
[1]依据此种解释,新闻自由只能被视为是言论表达的载体或工具,新闻媒体并没有特殊地位。
而现在一些人相信第一修正案将这两个概念分列出来,则意味着它们应承担不同的使命。
一、“第四权力”理论和“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思想形成的过程第一部分:“第四权力”理论的思想形成的过程将新闻出版机构称为“第四权力”的说法似乎颇为流行,那么这个词到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根据Stewart大法官的说法,该词是由Edmund Burke提出的,原意指的是新闻界是早期组成国会的三种阶级——宗教、贵族及平民——之外第四阶级。
但Stewart大法官在使用该词时,指的是新闻媒体乃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机构。
1974年11月2日,斯图亚特(Potter Stewart)在耶鲁法学院150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中提出,根据宪法规定,“新闻自由条款包括了对新闻机构的保障。
”他认为:“出版业是唯一在宪法中获得明确保障的行业。
”美国宪法规定的合众国的政体是立法、司法和行政(即总统及其政府)三位权力平衡。
宪法赋予每一方的权力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一个制衡体制。
在1791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的保护下,新闻媒介在美国建国初期的几十年里变成一支坚强力量。
如今美国的新闻媒体确实常常被称为“第四阶级”(the fourth estate),这个名称是不是意味着媒体和宪法创立的政府三方权力享有同等的地位?按斯图亚特法官的观点,新闻自由条款的作用就是直接保护新闻出版业的,他解释说:“宪法保障新闻自由的最初目的是……要在政府之外建立第四部门,以监督官方的三个部门(to create a fourth institution outside the government as an additional check on the three official branches)。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课件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9524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f.png)
媒体经营的基本理论介绍
1、传播网络论。 2、双重出售论。 3、新闻媒介的集团化战略。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报刊发行
二、扩大发行量的手段。 (以日本《读卖新闻》为例) 1、向订户赠送礼物。 2、改进服务质量。 (送报上门,下雨天加塑料袋) 3、压低报价。 4、举办各种活动扩大报纸影响力。 (巨人棒球队/交响乐团)
节目播出
决定收视率、收听率的主要因素: 1、决定因素——节目质量。 2、节目安排的时段。 3、声音、画面的质量。 4、节目编排的技巧。 5、文化的差异。
2、基本上依靠广有制为主 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
二、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听)率或发行量作为工作 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趣味为节目策划的基本 原则。 4、垄断竞争是基本模式。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 的双轨制运行体制
二、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 导和监督机构
3、党委直接任命各新闻媒介的主要负 责人。
4、党委(通过宣传部)制定新闻媒介 的工作方针,批准各阶段的工作计划。
二、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 导和监督机构
5、党委审查关系重大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6、党委监督、审查财务收支状况。
二、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 导和监督机构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经营
一、具体范围 报刊发行 节目播出 广告业务 多种经营 二、基本理念——规模经济。 三、基本理论介绍。
报刊发行
一、决定报刊发行量的因素: 1、发行范围:全国/省/市。 2、发行区域的人口数量和受教育水平。 3、发行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人们的 收入、消费水平。 4、发行区域的市场竞争状况。 5、报刊本身的质量(竞争力)。
媒体自由与信息操纵辩论辩题
![媒体自由与信息操纵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d42d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8.png)
媒体自由与信息操纵辩论辩题
正方,媒体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信息操纵是对社会公正的
严重侵犯。
首先,媒体自由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通过自
由的媒体可以让公民获得多元化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政
治生活。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民主政府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的政府。
”而媒体自由正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和监督政府的重
要手段。
其次,信息操纵会导致公众受到误导,甚至是被愚弄。
例如,曾经发生在美国的“水门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信息操纵事件,导致了总统尼克松的下台。
因此,我们必须保障媒体自由,防止信
息操纵的发生,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公正和民主。
反方,媒体自由并非绝对的好处,信息操纵也并非完全的坏事。
首先,媒体自由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因为媒体可以
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不实信息和偏见信息。
正如英国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
”因此,信息的正确性和
客观性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信息操纵有时也是
为了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例如,在战争时期,政府可能需要控制媒
体发布的信息,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
强调媒体自由,而忽视信息操纵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媒体自由和信息操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权衡。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媒体自由,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信息操纵。
只有在充分考虑社会的利益和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保障社会的公正和民主。
媒体监管的辩论辩题
![媒体监管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34f7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8.png)
媒体监管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媒体监管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保护公众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和广告等。
然而,有些媒体可能会散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因此,媒体监管是必要的,以确保媒体不会滥用其影响力,保护公众的利益。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以骗所有人一段时间,也可以骗一些人一段时间,但你不可能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这句话表明了虚假信息的危害性,以及媒体监管的必要性。
经典案例,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有许多虚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些新闻可能对选举结果产生了影响。
这表明了虚假信息对社会的危害,也凸显了媒体监管的重要性。
反方观点:媒体监管可能会限制言论自由,对民主社会不利。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媒体监管可能会限制媒体的报道范围,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甚至可能成为政府对异见声音的打压工具。
因此,媒体监管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名人名句,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经说过,“言论自由是我们的国家的基石。
”这句话强调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媒体监管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经典案例,在一些专制国家,政府对媒体进行严格监管,导致媒体报道受到限制,公众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
这表明了媒体监管可能对言论自由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媒体监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言论自由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应该寻求一种平衡,既保护公众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又确保言论自由得到充分的保障。
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
![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https://img.taocdn.com/s3/m/86b13d3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3.png)
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内容提要:由于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联系日紧,媒介作为民主论坛和监督力量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不好。
美国大公司和政府藉由媒介将他们商业文化和思想大量灌输给美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以维护国内社会现状和充当世界领导者。
受商业利益驱使,媒介纷纷合并集中,走向垄断。
媒介所自我标榜的“个人选择自由”、“客观中立”、“内容多元化”、“社会无冲突性”、“人性不变”等是神话。
新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不了媒介受大公司和政府控制的特性。
在新技术时代,由于媒介权力大小悬殊,信息分配还是“贫富不均”,甚至“二极分化”更厉害。
席勒对美利坚帝国文化和媒介的批判与唯物主义有内容的相似。
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HerbertI. Schiller),是美国批判学派的先驱。
席勒认为,大众媒介紧紧联系着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中心。
由于这种联系,媒介提供民主论坛、监视有权势的利益集团这些最关键的作用就常常发挥不足。
UCSD传播学系的创始人席勒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传播学荣誉退休教授。
1970年,他创办了UCSD传播学系。
1999年10月,在他80岁的时候,一个以“在新全球经济中的媒介和传播”(Media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UCSD传播学系的主持下召开了。
这是一个专门为庆贺席勒学术成绩而举行的会议。
二十来名深受席勒思想影响的学者提交了论文(Seiter,E,1999)。
席勒在他的学术研究中重点调查了美国的传播制度和传播程序。
他说明了占优势的美国政治经济是如何利用媒介来安抚国内公众,同时又对全球实行霸权的。
他的研究范围有信息娱乐业的工业结构、美国文化业的全球扩张、使美国文化业不断膨胀和发展的技术原因等。
媒体监管的辩论辩题
![媒体监管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47e4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e.png)
媒体监管的辩论辩题正方,支持媒体监管。
媒体是社会上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其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媒体监管是必要的,以确保媒体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首先,媒体监管可以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在信息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媒体监管可以有效地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保护公众的知情权。
其次,媒体监管可以防止媒体对特定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媒体作为公共平台,应该传播正能量,而不是制造社会矛盾和分裂。
最后,媒体监管可以保护公众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监管可以防止媒体滥用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名人名句,毛泽东曾说过,“舆论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说明了舆论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媒体监管的必要性。
经典案例,2018年,美国剧集《纸牌屋》的男主角凯文·斯派西因性侵丑闻被曝光,导致该剧在第六季结束后即将被取消。
这个案例表明,媒体监管可以有效地揭露名人的不当行为,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反方,反对媒体监管。
媒体监管可能会限制新闻自由,对言论自由产生负面影响。
媒体应该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而不是受到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的干预和控制。
媒体监管可能会导致信息的片面性和不客观性,因为监管者可能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从而影响媒体的报道和评论。
此外,媒体监管可能会对创新和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过度的监管可能会阻碍媒体的自由发展和创新。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人民的言论自由,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这句话强调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也呼吁不要对媒体进行过度的监管。
经典案例,在中国大陆,由于政府的严格监管,媒体报道往往受到政治立场和利益的影响,导致信息的片面性和不客观性。
这个案例表明,过度的媒体监管可能会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媒体监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言论自由和社会稳定之间进行权衡。
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既能保护公众利益,又不会过度限制媒体自由的监管方式。
媒体监管辩论辩题
![媒体监管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d29b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c.png)
媒体监管辩论辩题正方,支持媒体监管。
媒体监管是必要的,因为媒体的言论和报道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媒体监管可以确保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偏颇的报道误导公众。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该案件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一篇关于阿拉巴马州州长的广告,内容涉及一些不实的指控,最终法院判决《纽约时报》有罪,这表明媒体报道需要受到法律的监管。
此外,媒体监管也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避免媒体滥用权力对个人或团体进行诽谤和侵害。
名人名句中,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造谣生事”,这说明言论自由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因此,媒体监管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最后,媒体监管也可以防止媒体传播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引用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法律规定了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措施,以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媒体监管是必要的,可以确保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以及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反方,反对媒体监管。
媒体监管会限制言论自由,阻碍媒体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报道和批评。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任何形式的媒体监管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封锁和审查,损害公民的知情权。
名人名句中,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言论自由是我们的生命”,这表明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
此外,媒体监管也容易被政府或特定利益集团利用,对异见声音进行打压和封锁。
例如,中国大陆的媒体环境就存在严格的审查制度,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单一化和官方化,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最后,媒体监管也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政府或特定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媒体监管来控制信息的流通和传播,使得公众只能接触到特定的信息,而无法获得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这将损害公众的判断能力和民主参与权。
综上所述,媒体监管会限制言论自由,损害公民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容易被政府或特定利益集团利用,以及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美国政府美国媒体政府管理[摘要]:美国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没有受政府控制的媒体,更没有一个管理媒体、出版、言论的宣传部。
但是,美国媒体的运作有法可依。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利法案》是关于新闻自由的最高准则。
《权利法案》用一种“否定性”的语态对政府权力的边界作出规定,同时也就宣告了公民权利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政府权力的活动受到宪法的限制。
与《独立宣言》中的自然法相一致,《权利法案》的价值表述具有启蒙时期“天赋人权”的特征。
它把个体权利认定为是先于国家而存在的,个体权利构成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并且为公共权力的范围划定了边界。
所以,个体是否具有哪些权利,无需通过立法来加以宣告或者“赋予”。
美国政府与媒体有时候会发生摩擦,摩擦的发生和化解方式都体现了美国的政治体制特点和社会价值观。
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一直是缺乏“和谐”的。
美国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没有受政府控制的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台、中央政府报纸,更没有一个管理媒体、出版、言论的中央宣传部。
美国媒体的运作有法可依,这个法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利法案》是关于新闻自由的最高准则,它于1791年通过。
《权利法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剥夺和妨碍公民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法律。
1868年又通过第十四修正案,将对国会的限制规定扩大到地方政府机构。
《权利法案》用一种“否定性”的语态对政府权力的边界作出规定,同时也就宣告了公民权利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政府权力的活动受到宪法的限制。
与《独立宣言》中的自然法相一致,《权利法案》的价值表述具有启蒙时期“天赋人权”的特征。
它把个体权利认定为是先于国家而存在的,个体权利构成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并且为公共权力的范围划定了边界。
所以,个体是否具有哪些权利,无需通过立法来加以宣告或者“赋予”,因为这些个体权利是不言而喻的。
否定性的规定不是在列举公民具有哪些权利,而是在禁止政府去侵害这些公民权利。
人民高于政府,政府必须经由人们同意(程序便是公民选举)才有合法性,这成为美国民主制度的核心价值。
美国政府与媒体有时候会发生摩擦,摩擦的发生和化解方式都体现了美国的政治体制特点和社会价值观。
一、政府为媒体“定性”的难题
之前,政府在经济政策、医疗改革等问题上不断受到福克斯新闻网猛烈抨后,白宫已有反弹,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也曾在访谈节目中说,奥巴马政府和白宫官员都没有将福克斯新闻网视为新闻机构。
而福克斯新闻网高级副总裁迈克尔•克莱门特则回应说,白宫此举“令人吃惊”。
白宫官员决定对一家新闻机构“宣战”。
奥巴马政府攻击福克斯新闻网的主要理由是它的党派立场违背了新闻媒体应有的独立和公正。
而福克斯新闻网批评白宫企图干涉和控制媒体。
就美国的公共价值观而言,媒体不能独立于党派立场是“犯错”,而政府企图干涉媒体则是“犯忌”,甚至违反宪法,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
美国历史上的新闻报纸曾经与党派有密切的联系,并为党派政治服务。
独立战争后,年轻的合众国内形成两个对立的党派,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和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派,两派的政治理念不同,围绕许多问题在各自的报刊上展开了激烈论争。
政党报纸到19世纪30、40年代影响达至顶峰,甚至南北战争结束前一直保持着影响。
在党派报纸时期,报刊与政府关系密切,帮助形成美国的两党制度,但从来没有出现一党专制独大,自己有报纸,却不准别的党或民众办报纸的一言堂局面。
政党报纸的弊端是,由于党派性而往往牺牲全民的公共作用,而且往往集中一切火力,向反对本政党、反对它所支持的政策或反对它所推选的政客的任何人猛烈攻击,不惜诉诸人身攻击、漫骂、污蔑。
福克斯新闻虽然与美国早期的政党报纸有所不同,但因其明显的保守政治立场,名声并不好。
但是,福克斯新闻网名声再不好,政府也无权将它定性为“伪新闻”或“非新闻”媒体。
白宫这么做,将自己陷入了理亏的窘境。
奥巴马不得不为他的下属辩解,他说,他们的意思是,一般的新闻媒体与福克斯新闻这种“脱口广播”(talk-radio)式的媒体是有区别的。
在美国,有许多称作为“脱口广播”的小电台,都是由几个能说会道的“利嘴”主持,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很极端,吸引了一些相同立场的听众。
主持人言辞锋利、刻薄,听众的对谈参与也是一样,漫骂、污蔑是常有的事,常常搞得像是愤青聚会。
为了争取美国民众的同情,奥巴马暗示福克斯新闻是“脱口广播”。
因为美国的主流观点是,政党独立媒体不是不能涉及政治,而是必须把政治当做公共信息,而非某一政党的舆论阵地,或专门攻击对手的斗争武器。
政党独立或依附政党的媒体之间是有重要的区别。
政府可以从一般原则来坚持这一区别,但却无权以此来对某个具体的媒体定性。
政府定性是一种行政权力对媒体的不当干涉,它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政府权力对媒体的限制和控制。
这是对言论自由的一种严重威胁。
在这一点上,就连原本并不喜欢福克斯新闻的人士也不会站在政府一边。
二、真实是新闻自由的充足理由
1735年,来自费城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为《纽约周刊》出版人曾格(john peter zenger)打赢了一场殖民地政府控告他“诽谤”的官司,成为早期殖民地美洲人民胜利捍卫新闻自由的一个里程碑。
汉密尔顿运用的理由是“真实”,而不是当时还不存在的美国宪法。
当时纽约州殖民地的最高长官是总督威廉•寇斯比。
寇斯比被民众视为“恶棍州长”,在历史学家的描述中,他是一个“作恶多端、贪婪、妒忌、易怒、迟钝、没有文化、高傲”的家伙。
反对派人士詹姆士•亚历山大决定创立一份独立政治报刊。
他与曾格接触,希望发行一份名为《纽约周刊》的政治性报纸。
当时,曾格从事宗教性刊物制作已经有6年之久,对出版刊物很有经验。
而他们创办《纽约周刊》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揭发寇斯比的恶行。
1733年11月5日,曾格发行了第一份周刊,内容包括揭露寇斯比非法干扰民众党候选人路易斯•莫里斯竞选。
尽管寇斯比非法干扰,莫里斯仍然赢得了选举。
《纽约周刊》详细描述了莫里斯当选后的民众庆祝活动。
人们在商船上燃放庆祝的烟火,同时,“在莫里斯走上街头时,民众大声欢呼,还为他准备了壮观的庆祝节目”。
紧接着,《纽约周刊》又发表社论,揭发州长寇斯比钳制出版自由的其他可疑行为,向民众说明出版自由的重要:“失去出版自由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失去更多的自由,因为出版自由是自由思想中的主干,几乎可说是最应受保护的自由权利,即使只是限制出版自由,都可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剥夺人民言论、写作和出版的自由。
人民会因为无言论自由丧失全部的自由权利,成为奴隶。
”
寇斯比忍受了周刊几个月的攻击后,决定禁止它发行。
第一波禁止周刊发行的动作发生在1734年1月,由首席法官迪兰西召开大陪审团会议,以“煽动叛乱、诽谤”罪嫌控告曾格。
控告理由是,无论言论人所说的内容是否为事实,若言论涉及损毁当局或政府的信誉均应治罪。
在大陪审团一再拒绝起诉的情况下,寇斯比强行命令法官开出逮捕令使曾格到案。
11月17日,曾格被捕,被拘禁于纽约旧市立监狱,监禁了8个月之久。
在审判时,检察官告诉陪审员,曾格“是一个具有煽动性,常常传布错误和诽谤信息的印刷人”,“恶劣而且恶意”地散布“诽谤、丑化、中伤”州长寇斯比和其他官员的消息,犯下了“诽谤罪”。
诽谤官员是犯罪行为,“造成人们的争论,引起不和谐甚至引发诽谤与被诽谤双方的流血冲突”。
按这个逻辑,人民批评官员,越是事实,越是诽谤。
来自费城的安德鲁•汉密尔顿是辩护律师。
在辩护中,他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法理立场:事实是对诽谤指控的最合理反驳。
这是个了不起的立场,它宣告,如果法不合理,那就不该去遵守法。
汉密尔顿说,现有法律规定,任何人对政府作出批评,不管是否属实,都是诽谤。
这种法律是很不合理的。
民不能告官或者告了也没用,这本身就不符合法治原则。
汉密尔顿越过法官,直接诉之于公民陪审团成员的道德良心和公正意识。
他对陪审团说,陪审团拥有超越所有争论的权力。
必须由陪审团,也就是人民来决定法律与事实关系为何。
因为陪审团和人民相信法律,他们更应该这么去做。
如果人民完全让法庭来判决涉及官员行为的言论是否构成诽谤,他们就等于自动放弃了陪审团的权力。
要让人民可以决定什么是事实,那就必须有新闻和出版自由。
汉密尔顿的辩护至今仍是经典之作,他说:“出版自由是一种基本权利,进一步说,是一种所有自由人都应拥有的权利,得以在受到伤害时发出不平之鸣;人们有权公开抗议滥用权力者的行为。
”如果人民不能表明自己坚信的价值观,就会失去自由,“助长压迫人民的力量,甚至摧毁国家”。
他还说:“权力就好比是河流,在水量适当的状况下,河流美丽而且有用;但若河水泛滥,就会造成灾难,让淹没的地区彻底被摧毁、荒芜下去。
这种状况如果是自然力量造成,我们只能尽力保护好自己,但明智的人都知道自由正是人类应尽全力保护的东西,这是惟一能抵制滥用权力的堡垒,可避免野心分子侵害个人人权,……在我们服从当权者的领导时,同时也应该严格监督当权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