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政府机关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公共关系与媒体沟通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公共关系与媒体沟通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公共关系与媒体沟通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公共关系与媒体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媒体进行沟通,司法部工作人员可以有效传达政府政策、解释法律条款,增加透明度,建立良好公共形象,提升公众对司法机构的信任度。

同时,与媒体合作也可以帮助司法部更好地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增进理解,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增进理解,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增强法治宣传力度,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司法部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媒体沟通的重要性,建立稳定、良好的公共关系,积极主动地与各类媒体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的进步。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三一文库()/论文其他/综合论文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自非典事件伊始,我们的政府早已发现,媒体嗅觉的灵
敏程度,已是今非昔比,任何想要隐藏、掩盖的事实、真相,
都将在各路媒体的群追猛打之下无所遁形,与其欲盖弥彰,
倒不如主动公开,变被动为主动的好。

如何正确处理与媒体
的关系,是我们的政府需要谨慎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
问题。

主动和媒体交朋友,不失为一个上上之策,媒体的工作,
便是挖掘新闻,政府如若能主动提供新闻线索,给媒体“喂
料”,那媒体自然有可写,有新闻可报,如若不然,政府对
各类事项均是遮遮掩掩,态度暧昧,那就不要怪媒体挖你的
第1页共2页
新闻、绯闻、甚至丑闻。

现在,各地都在推行官方微博,实
现官民的在线交流,也是政府主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项举
措。

当然,政府对待媒体,也不可做出恭维、奉承的表情,
虽然媒体握有各类报道爆料权利,但是,若地方政府自身行
得正做得端,何故惧怕媒体。

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在严谨自身做法的同时,主动与
媒体交朋友,自觉提供新闻线索,对于公众,不隐瞒不欺骗,
通过媒体,将事实真相告知民众,这样一来,媒体发挥了自
身作用,政府也不用视记者为洪水猛兽,各司其职,各得其
所。

22。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1、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2、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3、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4、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公开真实意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参与活动5、抗辩事由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不能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他们的想法,但是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来影响受众7、有偿新闻在新闻活动中,由采编人员介入的一切以金钱或者金钱等价物交易的行为8、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9、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简答1、记者需不需要暗访,要考虑哪几点?答:1所要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重要性2 一切获取信息的其他方式都无济于事3披露该事件而阻止的危害明显大于因采取欺骗手段而引起的危害的2、隐性采访的合理运用?答:1不得做为常规方式使用,使用了要向上级报告2 隐性采访的内容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利益的重要性3 不得伪装特定身份如公安、政府官员4 不得为了获取证据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5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6 进行暗访之前尽量告知上级部门,获取上级的配合7 隐性采访结束后,应对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4、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5、新闻侵权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报导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3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6、什么是新闻侵权,其特点是什么?答: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特点是1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造成侵害,其中由以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2从传播方式上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3从后果上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7、新闻侵权诉讼事由有哪些?答:侵害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等8、有偿新闻的表现有哪些?答:1(软新闻)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不分,以新闻作品的方式做广告2 以巧妙的新闻形式给企业形象和产品做宣传3 以批评报导做为要挟,直接索要钱物4 有偿不闻该报道的不报道三、论述题1、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有哪些?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明确“三个统一”的理念(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余仁山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

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

需要我们开放视野。

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

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

“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

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

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

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

3、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

4、涉及弱势群体相关事件或突发公共事件。

5、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

6、企业舆情热点事件。

(5)为什么会出现对媒体的如此重视?首先是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其次百姓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三是媒体争夺新闻资源的激烈。

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政府协调面临的任务更为繁重和紧迫,为此,我们必须深
入研究和逐步发展政府的协调职能,以控制和减少转型期 的社会震荡,促进体制顺利转轨,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协调发展。转型期要做好政府协调工作,首先要正确处理
好对内对外协调的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协调分工的问 接性和提高协调效果的权威性的关系;再次,要把主动协调
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小组成员:申帅 姜文娟 万春 牛春生 张影加
LOGO
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在现代社会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 繁多和复杂,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也凸 显重要,深入研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有 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Contents
1 政府部门的协调
1.2 转型期政府协调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协调具有复杂性。协调注重全面性。协调突出 重价比。 协调强调动态性。 作用:(1)有利于把众多微观主体的市场活动统一 纳入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维护市场经济 发展目标的整体性; (2)可以理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 大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地向前发展;(3)能化解社会主体间的物质 利益冲突,理顺各利益群体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满足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减缓和消除社会震荡,促进 和保持社会稳定;(4)有助于保持社会发展的和谐状 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经济和 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案例分析
2007年厦门PX项目引发的公共危机,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对于厦门 PX事件,公众的目光无疑集中在2007年5月底。其实事件早在项目论 证期间就已埋下了隐患。隐患如同威力巨大的地雷,2007年3月被点 燃,5月份全面爆发。 2007年3月,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政协委员赵玉芬的 《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提案》,不仅得到了105位政协委员的 联合署名,而且作为当年全国政协头号提案提交了大会。2007年3月19 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对赵玉芬院士的采访报道《厦门百亿化工项 目安危争议》。文中历数了PX化学物质的极大危险性,以及该项目对 厦门中长环境造成的可见的乃至潜藏的种种危害。 2007年5月,一份获准在境内合法销售的香港杂志,因发表一篇题为 《厦门:一座岛城的化工阴影》的深度报道而被厦门有关部门收缴。5 月24日,《瞭望东方周刊》刊发文章《百名政协委员难阻厦门百亿化 工项目》,详细介绍了政协委员提案无法改变PX项目的一些细节。至 此,PX项目引发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引起厦门市民的关注。连续几天, 厦门市几个著名的网络社区中,关于PX项目的帖子点击率竟达数万之 多。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范文公共危机管理论文范文1公共危机管理浅析摘要:公共危机,是指发生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时,由于受众群体对企业,政府或者社会的缺乏信任感,导致事态不断恶化,以至于危及组织生存和发展。

为了解决公共危机给组织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共危机管理应运而生。

下面让我们从其含义和案例入手,深入浅出的了解公共危机管理。

关键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118-01公共危机管理也叫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级: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特别严重的是Ⅰ级→→红色表示严重的是Ⅱ级→→橙色表示较重的是Ⅲ级→→黄色表示一般的是Ⅳ级→→蓝色表示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当前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必须统筹全局,从基础抓起。

一、建立和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一是设置危机管理机构。

二是建立危机管理中的协调机制。

这种机制分为两类:无等级协调机制和等级协调机制。

等级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内部有等级区分的协调机制,主要体现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

无等级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内外不涉及等级关系、而主要涉及信息沟通的协调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媒介观察11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情况概述近几年,我国的网民数量逐年增长,总量巨大。

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小时[1]。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上网时间长,对短视频等新媒体使用率高,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公众的生活、工作,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在网上得到极快的传播,且极易发酵。

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因处置不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激化负面情绪的工具,从而引发网络舆情甚至演变成新的公共事件,造成二次伤害。

笔者从近年来公开的报道中,梳理了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后果、问责结果,不少事件的教训是惨重的。

从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处置过程和引发的网络舆情来看,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等极易因处置不当,导致网络谣言、舆情蔓延、网上网下炒作等互相影响,形成新的公共事件。

虽然进行了辟谣、信息发布,打击处理了违法犯罪人员等,但政府、公众之间的裂缝却要经过多方努力才能消弭,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和危害较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如下:突然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2]。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在网络中被扩大传播,其影响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网络安全,强烈要求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呼吁出台网络安全相关法律。

2017年6月1日,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施行,明确要求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立即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3]。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复习题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t4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许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乔忠等)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

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3)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4)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5)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由公众、媒体、政府的三角关系看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由公众、媒体、政府的三角关系看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源 。 一种 东 曲一 旦 变得 稀 有 , 必 须 接 受公 共 部 门 就
播媒介不仅不可或缺, 而且愈发彰显其重要 , 掌握 最适 当的时机将公安机关正面的形象 信息传递给 媒体 , 实施正确 的媒 体战略, 进而 得剑好 的传播效 果, 成为公安机关沟通战略和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 安机关 设立 新 闻发言人 制度 是顺麻 时代 发展
V0 . 6 S ra 7 1 1 e i l6
由公众 、 媒体 、 政府的三 角关 系 看 公安机关 新 闻发 言人 制度
张 婕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研究生部 , 北京 103 ) 008 摘 要: 公安机关在全 国各地普遍建立新闻发 言人制度 , 是保障我 国公民充分享有“ 知情权” 和公安工
作推行“ 政务公开” 的一项重要举措 。拟从公众、 媒体 、 政府三者在新闻发布工作 中的关系以及先后顺序, 借 鉴提 出“ 郑重声 明” 有 关事件 背景 的“ 和 座谈 会 ” 两种 信 息发 布形 式在 新 闻发 布 的过 程 中起 到 很 好 的协 助 作
用 , 完善 新 闻发布 制度 , 得公 安机 关能够更精 准 、 来 使 更迅 速 的发 布警 情信 息 , 一 方平安 。 保

6 ・ 8
维普资讯

婕: 由公众 、 体 、 府 的三 角 关 系看公 安机 关新 闻发 言人 制 度 媒 政
由于新闻性不足 、 宣传性过重 已经陷入 了“ F T 面宣 传、 负面解读 ” 的处境 , 用传播 学的理论解 释就是 ,
它们有能力制造议程 , 却没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够的能力传递议程。
有 效 防范危机 或应对 危 机 。公 安机 关 的特殊性 质 和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1、 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

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2、 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不准的,一定不要回答,也不要擅自发表个人观点。

对于记者一些叼钻的提问,不要像做考试题一样一一回答,我们不能重复对方提问的内容,我们可以循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逃出提问陷阱。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说“无可奉告”,对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以笑应对,做到风度翩翩,彬彬有礼。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特殊情况,不要接受电话采访。

因为声音的感染力不如面对面地加上表情和手势,所以要与记者面谈。

再者现在技术手段太先进,有些记者会通过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3、 善用媒体:转危为机。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快、准、有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成立新闻发布工作组,集体研究,统一口径,由专人向外界发布信息。

而且发布信息要及时、要准确,并且要有序,有序就是随着事件的进展情况,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而不是等整个事件完结以后,再发布信息。

因为谣言止于事实、谣言止于智者,通过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真象,有利于问题的处理。

4、 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常见的错误方式。

1、 对负面舆论不悄一顾,懒得回应。

2、 简单否认了事。

3、 封堵、遮掩,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报道。

4、 鸵鸟政策,躲起来或想蒙混过关。

5、 推卸责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优品课件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自非典事件伊始,我们的政府早已发现,媒体嗅觉的灵敏程度,已是今非昔比,任何想要隐藏、掩盖的事实、真相,都将在各路媒体的群追猛打之下无所遁形,与其欲盖弥彰,倒不如主动公开,变被动为主动的好。

如何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是我们的政府需要谨慎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动和媒体交朋友,不失为一个上上之策,媒体的工作,便是挖掘新闻,政府如若能主动提供新闻线索,给媒体“喂料”,那媒体自然有文章可写,有新闻可报,如若不然,政府对各类事项均是遮遮掩掩,态度暧昧,那就不要怪媒体挖你的新闻、绯闻、甚至丑闻。

现在,各地都在推行官方微博,实现官民的在线交流,也是政府主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项举措。

当然,政府对待媒体,也不可做出恭维、奉承的表情,虽然媒体握有各类报道爆料权利,但是,若地方政府自身行得正做得端,何故惧怕媒体。

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在严谨自身做法的同时,主动与媒体交朋友,自觉提供新闻线索,对于公众,不隐瞒不欺骗,通过媒体,将事实真相告知民众,这样一来,媒体发挥了自身作用,政府也不用视记者为洪水猛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如何处理媒体和公众关系

如何处理媒体和公众关系

如何处理媒体和公众关系媒体和公众关系,是企业、政府等机构与外部人群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媒体和公众关系,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而相反的,如果媒体和公众关系处理不当,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如何处理好媒体和公众关系,成为企业对外交往的重要问题。

一、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媒体是企业和公众之间的通道,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企业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和交往。

在与媒体交往时,需要根据媒体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例如,在与新闻媒体沟通时,需要遵守及时性、准确性、公正性等原则,向新闻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在新闻媒体中的曝光度;在与专业媒体沟通时,需要注重技术性和专业性,积极同专业媒体沟通,提高企业在专业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与社交媒体沟通时,需要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和情绪,保持互动性和参与性,建立良好的社交媒体形象。

二、及时回应和处理公众关切和疑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关系的范围和渠道越来越广泛,企业需要及时回应和处理公众关切和疑虑,避免出现公众对企业的不信任或者负面情绪。

对于公众反映的问题,企业需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并及时向公众做出解释和说明。

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积极、正能量的信息和态度,增强企业在公众心中的正面形象和影响力。

三、积极倡导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需要积极倡导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优秀员工的形象和品质,并将这种企业文化推广到公众和社会中。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内部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四、建立完善的应对危机和风险的机制和策略面对危机和风险,企业需要有预防和应对的机制和策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危机和风险对企业的损害。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和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和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和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一、概述新闻传媒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在民主参与中的角色日益凸显。

新闻传媒不仅传递信息,还承担着监督政府、反映民意、教育公众等重要职责。

在民主社会中,新闻传媒被视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工具。

新闻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非毫无争议,对于新闻传媒在民主参与中的角色及其影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歧。

一方面,新闻传媒通过报道和评论,能够揭露社会问题,监督政府行为,促进公民参与,从而推动民主发展。

另一方面,新闻传媒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导致其报道失真、偏颇,甚至成为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而削弱民主参与的效果。

在探讨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时,需要全面考虑新闻传媒的功能、作用及其与民主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旨在分析新闻传媒在民主参与中的角色及其影响,探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以期为深化对新闻传媒与民主关系的认识、推动民主发展提供参考。

1. 简述新闻传媒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

新闻传媒是民主信息的传播者。

它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政策法规、社会动态等及时传达给广大民众,使得民众能够了解并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来。

这种信息传播的功能,对于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至关重要。

新闻传媒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政府行为、社会现象、公共事件等进行报道和评论,引导民众关注社会问题,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和民主化。

同时,新闻传媒还可以通过曝光腐败行为、揭示社会不公等方式,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新闻传媒也是民主参与的重要平台。

它提供了民众表达意见、交流观点、汇聚民意的渠道,使得民众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来。

这种参与不仅能够增强民众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还能够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推动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怎样同媒体打交道

怎样同媒体打交道

怎样同媒体打交道信息时代,如何应对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同全国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把舆论引导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支持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结合多年在新闻宣传部门工作的实际,借这次机会,谈点粗浅的体会和建议。

(一)沉着冷静,有理有节。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走上前台,直面媒体,引导舆论。

他们沉着冷静,有礼有节,展示了良好的公共形象。

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面对媒体的高手,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记得我在香港做记者时,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巧答记者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次记者招待会上,李瑞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中说到,希望特区政府精诚团结,共创香港美好明天。

一位香港记者出了道难题:“您刚才在讲话时说到‘特区政府要加强团结’,是不是意味着特区政府不团结?”李瑞环回答得很机智:“请问记者先生,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意味着你身体不健康?”(二)真诚相待,以理服人。

某市规划局一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一“高论”立即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广泛争议和质疑。

记得有一次,一位县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时,焦躁不安,态度野蛮。

他不但不正面回答问题,更是语出惊人:“在我的地盘,老子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我怕什么!”其表现在《焦点访谈》节目播出后,这位“最牛县长”成为全国出名的反面教材。

国家出版总署明确规定:“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

侵犯记者的采访权就是侵犯公众的知情权和自由表达权。

”国务院条例规定,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能说“无可奉告”。

采访报道是记者的职业,是正常工作。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1.新闻采访活动从性质上分有哪些常见形式?试分别阐释。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即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易地采访:即记者到平时分工范围以外的其它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

(5)巡回采访:又叫旅行采访、体验式采访,即按照编辑部的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的活动。

(6)隐性采访:即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活动。

2.新闻采访活动从形式上分有哪些常用方式?请列举并适当解释。

(1)个别访问:(2)集体访问:A.开座谈会。

B.记者招待会。

(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通常用来采访解释性、调查性新闻。

重大事件性新闻如果正在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做连续报道,也需要蹲点采访。

(6)查阅资料:A.查阅资料写作综合新闻。

B.查阅资料补充新材料。

(7)改写:(新闻写作、编辑中详细讲)A.缩节:B.改写:(8)问卷:注重分析。

(9)电话采访:比较方便,但是应该与采访对象事先沟通好。

参看《金正昆讲礼仪》视频。

(10)网络采访:注重真实性。

3.我国记者按分工不同有哪些基本类型?试归类并加以说明。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一条战线或某一部门的记者。

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卫生记者等。

2.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1)特派记者:因特别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如:邵飘萍、范长江、瞿秋白等。

(2)特约记者:应邀完成特定采写任务的社外工作人员。

包括: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其它大报的负责人;作家等。

3.地方记者与机动记者:(1)地方记者:报纸编辑部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

(数量最多)如新华日报连云港记者站,新华社山西分社等。

(2)机动记者:类似特派记者,数量最多。

多采访突发事件、调查性新闻等。

4.驻外记者:受编辑部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如新华社纽约分社记者。

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

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重视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标签: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政府信任危机在当今世界是个普遍现象。

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政治不信任”现状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是政府公信力弱化和执政权威下降。

部分地区部分民众对于政府的言行失去了信任。

当信任丧失的时候,社会互动的双方会彼此提防和敌视,并吝于给予,甚至可能破坏现有秩序,导致社会的解体。

①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信力的弱化必然使政府行为步履维艰。

新时期地方政府出现的公信力危机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在这样一个大众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可以被轻易曝光和放大,因此,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

探究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紧迫性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新时期政府公信力面临的挑战互联网出现之前,政府公信力有其特殊性。

第一,政府公信力主体拥有公共权力并具有独立性。

第二,政府公信力主客体的地位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对等性,政府无论是在行使执法权力还是在获取与控制公共信息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

第三,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扩散性。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题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题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讲人:吴江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详细说明了公务员应当具备九种能力。

其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指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人民群众才能享有更加幸福的生活,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我国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的重要法律。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党委、政府机关在具体操作和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群体事件进一步激化和扩大,给党委和政府开展正常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领导没有很好地掌握处置艺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待加强。

针对此状况,我们特别请到了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为大家讲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问题。

本次讲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内涵2.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责任及公务员的素质要求3.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一、单选题(10 道)1. 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 B)中国将突发事件的威胁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其威胁程度分别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用颜色来表示,分别为,红、橙、黄、蓝;按照严重程度要报告的上级机构分别为:国务院、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地市及县级政府。

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习近平同志去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当今时代,舆论形势、舆论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

比如现在的网络,已经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了。

快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正确有效引导舆论是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领导干部应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一、要正确认识媒体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怎么利用,譬如媒体。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你利用得好,他就能助你一臂之力;你用得不好,他就会伤了你。

那么什么是媒体呢?1、媒体的定义。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文“Medium”,含义是“两者之间”,即承载、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

媒体一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信息发布借助的具体载体,比如报纸、电视;另一个指发布信息的媒体机构,比如电台、电视台。

新闻媒体,是指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载体,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

新闻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媒介是泛指所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体,既包括大众新闻媒介,也包括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

狭义的新闻媒介指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性杂志、网络等。

新闻传播学中的新闻媒介,一般指狭义的新闻媒介。

目前,新闻媒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手机。

2、媒体的作用。

有学者对媒体的角色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提出: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政策发布和宣传发动)、“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宣传、广而告之)、“社会的预警者”(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公共管理的主体”(舆论监督)。

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事件持续发酵几天后,5月28日,厦门市民的手机里出现了一条将PX项目 比喻为原子弹的短信,并以此号召市民上街游行。短信在市民中疯狂转 发,数量达百万个之巨大。 网络舆论和恐怖短信终于引起了厦门市政府的关注。5月28日,《厦门 晚报》以《海沧PX项目已按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在建》为题,刊登了该市 环保局负责人就海沧PX项目答记者问的文章。5月29日,负责PX项目的 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样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厦门晚报》 发表长文,解释了涉及PX项目建设的一些科学问题。5月30日,厦门市常 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缓建PX项目,并称市政府已 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重新进行区域性的环境评估。 6月1日,厦门市民反对PX项目的游行活动如期举行。当天下午,厦门市 政府再次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PX项目已经暂时停工。同时,市政 府以手机短信的方式通报市民已“暂缓建设PX项目”的信息,并欢迎市 民通过正常渠道向市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6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厦门市已经暂停建设 海沧PX项目。之后,厦门PX项目终于停工,并迁址漳州。
三.政府协调面临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
非规律性行为对行政协调的挑战 非国家意识对行政协调的挑战
行政职务位差对行政协调的挑战
应付挑战的对策:
增强政府行政协调能力
在继续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改善人民生活 的同时,加大教育力度
利用市场机制、高科技成果改革政府的传统 协调方式和手段,把不时出现的挑战溶解在 政府的优质服务之中
解决管理不协调的措施
(一)政府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二)加强跨地区的信息交流 (三)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应加强沟通 (四)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 (五)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政府机关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公民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愿意将矛盾纠纷交给法律评判处理,对司法工作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关注和要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杭州胡斌飙车案、上海杨佳案、我爸是李刚案、陕西药家鑫案,以及老人跌倒系列案件,都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类似的案件中,如果政法机关不能及时回应质疑,就有可能导致"舆论审判"和"道德审判",从而对司法工作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

新闻舆论也成为政法机关规范行为、转变作风、纠正失误、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驱动力。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一个作为党和政府的权利代表,一个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两者毋庸置疑地共同利于矛盾的最前沿阵地,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担负着对各行各业实施新闻监督的职能,政府机关的执法、服务活动、队伍管理同样在其监督之列,两者之间的摩擦、冲突也时而发生。

在一些地方由于媒体的失实报道和负面报道较多,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政府机关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需要。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政府机关加强队伍管理的需要。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政府机关推动政府公共建设的需要。

在当前的网络媒体时代中,舆情形成、发酵、形成沸点的时间更短,政府机关要遵循"黄金4小时"原则,就是最好在4小时内就要做出反应、表明态度、采取行动。

一方面,大背景强调政务公开,通过公开保公正;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机关干部意识的进步。

所以,政府机关要以积极心态面对舆论监督,推动各级领导加强舆论引导意识,提高每一名机关干部面对舆论时的处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