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迭》知识梳理型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学科领域:历史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2)让学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和变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及其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的兴衰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2)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3)引导学生探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4. 合作探讨5. 地图游戏(1)教师出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忆。

(2)学生进行地图填空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幅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图。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 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3.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促进知识的内化。
5.结合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历史学习更加立体和深入。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认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国家产生、发展、变革的过程。
2.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夏商西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夏商西周基本知识的掌握
b.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历史文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夏商西周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二、章节内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兴起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兴盛4. 西周的衰落与灭亡5. 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理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难点: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提醒学生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新课导入】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 讲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1. 讲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三、西周的建立与兴盛1. 讲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西周兴盛的原因。

四、西周的衰落与灭亡1. 讲解西周衰落的原因。

2. 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五、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1. 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

2. 讲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影响。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课后作业】1. 记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思考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夏商西周更迭的知识点。

六、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七、章节内容: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西周的文化与艺术3. 西周的宗教信仰与礼仪制度4. 西周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5. 西周的内外政治状况与灭亡原因八、教学目标:1.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文化与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传说中的首任君主大禹。

认识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治理特点。

探讨夏朝的衰落原因。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起源与大禹治水传说。

夏朝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夏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1.3 教学活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建立。

分组讨论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夏朝。

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商朝的崛起与更迭2.1 教学目标认识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汤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建立。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商朝。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西周的开创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认识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理解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讲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建立。

分析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周。

探讨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西周的衰落与东周的开启4.1 教学目标认识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理解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分析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讲述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5.1 教学目标总结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5.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课目的】1.认识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成立的史实及更替的次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

3.经过学习夏、商、西周消亡的史实,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4.经过对奴隶制国建夏代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长,源远流长,加强民族骄傲感。

5.经过对大批精巧文物、历史古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惜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课要点】认识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朝夏、周朝商的相同原由,并议论有何历史启迪。

【教课难点】划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必定的困难。

【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先人的艰辛勤动,反应了我国从人类发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波折而漫长的历程。

跟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日,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期间——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 年夏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板书课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教师发问:夏代的成立者是谁?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大概在公元前 2070 年(BC 观点引入),禹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代,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代。

学生识图(课件出示图片),夏代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详细地点,认识阳城是今日的哪个城市。

教师发问:启是如何继承王位的?(师)禹年迈的时候,也依据禅让制的传统,推选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可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想,禹为何要把实权交给启呢?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议论并发布看法。

)(师)禹死后,伯益依据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礼让,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益礼让的结果还会和舜、禹时的礼让结果相同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内容。

理解王朝衰亡的历史教训和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夏、商、西历史更替”为线索,展开本课教学。

通过神频、图片、故事讲角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同时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学生清楚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社稷”这是古时候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代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本节课我们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者:禹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2、2、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3、都城:阳城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5、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相传禹年老时,想要推荐皋陶( gāo yáo )为继承人。

可是皋陶虽有威望,但还没来得及禅让就死了。

禹又让伯益做继承人。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标内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学者发掘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其大量文物,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重证据的意识。

4.历史解释:知道二里头遗址及其文物的发掘,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文明进程,学会在理解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理解夏、商、周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明白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封制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教师讲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家天下”形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合作探究:“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天下为公:禅让制,传贤。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理解朝代更迭的原因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各个朝代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朝代更迭的原因和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朝代更迭的原因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资料。

2. 准备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遗产等。

3. 准备教学PPT,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流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对三个朝代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夏朝部分:(1)介绍夏朝的建立和主要历史事件。

(2)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3)介绍夏朝的文化遗产。

3. 商朝部分:(1)介绍商朝的建立和主要历史事件。

(2)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3)介绍商朝的文化遗产。

4. 西周部分:(1)介绍西周的建立和主要历史事件。

(2)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3)介绍西周的文化遗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板书设计: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建立、灭亡原因、文化遗产商朝:建立、灭亡原因、文化遗产西周:建立、灭亡原因、文化遗产六、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七、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深入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b.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世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c.文化: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夏商西周的更迭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剧本、制作历史海报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历史地位及影响,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
3.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4.家长辅助: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探讨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了解家长对这一时期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2.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尊重历史,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word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根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开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局部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读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

【重点与难点】1.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及其灭亡的相同原因、讨论有何历史启示2.难点: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这一历史时期有关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由科代表组织,划分夏、商、西周三小组。

课前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大禹陵》提问:①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大禹有何功绩?②传说中的禹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得出答案设问:禹以后这种方式遭到了破坏,是何人所为,怎样破坏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何种影响?●讲授新课展示:夏、商、西周简表投影:学生课前预习成果一、“家天下”的夏朝讲授: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展示:夏的建立思考: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讲授:“家天下”提问:“王位”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再平等,有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作为王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呢?归纳:夏已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展示图片:《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提问:请学生描述看后的感受讲授: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了解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程。

方法突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

能想、敢说,在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法与学法导航: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法、讲述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并利用网络等有效途径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信息,丰富和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新部编本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内容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2)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

约公元前21世纪,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等。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三、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本课的知识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教学设计1: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1: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通过小组合作与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资料,编演历史剧或制作简单的课件,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历史时期有关的资料。

学生活动由科代表组织,划分夏、商、西周三个小组。

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表现方式,整理有关信息。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

〖板书设计〗夏朝――――――――――――商朝――――――――――――西周时间:公元前2070年时间:公元前1600年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禹建立者:汤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阳城都城:亳殷都城:镐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的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夏商西周的更迭》知识梳理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通过学习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形成自觉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取代夏、西周取代商的相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居民,那时在财产的拥有方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变化?(出现了私有财产)那么随着这些私有财产的出现,它们的拥有者必然要求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受到任何侵犯。

这样的机构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呢,同时随着人类的进步,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居民之后出现的人们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国家的产生过程―――夏商西周的更迭。

板书[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早在大汶口居民时代,私有财产就出现了,到尧舜禅让的时候,私有财产更是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就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从约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了国家社会――夏朝,那么夏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夏朝的建立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夏朝是永远存在下去了吗?夏朝创造出了那些文化?[“家天下”的夏朝]请同学看书后回答:夏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建立的国家机器。

1.禹建立夏朝和禹传启,家天下。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已经强大起来,私有财产不断增加,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也越来越大。

禹在年老时,已转化为夏国王。

在禹死之后,禹之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杀死伯益而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有扈氏部落,最后得到各部落的承认。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禹转化为夏国王的过程禹在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皋陶(GāoYáo)做为自己的继承人。

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

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

禹死后,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

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禹传子,家天下”禹死之后,启杀伯益而继承禹位,又出兵打败有扈氏部落,启的统治得到各部落的正式承认。

历史上称为“禹传子,家天下”。

何谓“家天下”?传说,禹以前“选贤与能”,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是“天下为公”的时代;禹死传子,实行王位世袭制,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的建立。

指导学生看本目插图《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殿复原图》,使学生对夏朝都城有直观的认识。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殿复原图》偃师二里头遗址中部的夏代王都的宫殿建筑基址,全部由夯土筑成,最厚的地方达四米多。

整个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在基址上面保留有排列整齐的柱洞和墙基。

考古工作者根据基址遗迹进行了复原,发现基址中部偏北为一座大型的主体殿堂,殿堂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四坡出檐,外有一周挑檐柱。

主殿堂的前面为平坦开阔的庭院,庭院南面为面阔七间的牌坊式大门。

基址的四周还围绕着一组完整的廊庑式建筑。

从整个来看,这是由堂、庑、庭、门等单体建筑组成的一座大型建筑群,布局严整,主次分明,极为壮观。

这座建筑已基本上具备了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规模。

根据殿内发现若干埋有人骨架和兽骨的祭祀坑,推测这座宫殿可能是宗庙建筑遗存。

宗庙是古代国家政权的象征,它不仅是祭祖的地方,也是处理军国大事,举行策命典礼、外交盟会的地方。

在古代,“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因此这里是王都所在地。

这座宫殿的遗址发现于二里头第三期文化层中,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其绝对年代为距今三千五六百年,约当夏代末年。

据记载,夏末桀居斟寻。

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夏桀的都邑斟寻。

3.夏朝建立时的国家机器。

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那么夏朝建立了这样的国家机器,为什么会灭亡呢,它又是怎样灭亡的呢?[商汤灭夏]请同学们看插图《桀驾人车汉画像石》,然后回答夏朝灭亡的原因。

1.夏朝的灭亡。

夏桀奢侈腐化,不顾人民死活,这些都注定了夏桀定将败亡。

《夏桀把人当坐骑》夏王(夏桀)无道,暴虐百姓,竟然以人当坐骑。

此图选自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石。

2.商汤灭夏及商朝的建立。

商汤灭夏黄河下游的一个东夷部落,因它的祖先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东南),因此称为商部落。

夏末,商部落强大起来,积极准备灭夏。

汤任用贤人伊尹做助手,谋划灭夏大计,并且先后灭掉夏的同盟者韦、顾、昆吾。

从夏朝本身的情况看,夏末,危及夏政权存亡的,一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二是与周围方国、部落矛盾激化。

而夏统治集团内部混乱,“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离心离德。

夏桀为了转移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外发动征伐战争。

他在有仍大会诸侯,有缗氏反对,中途逃归,他便大兴问罪之师,灭掉有缗。

接着又出兵讨伐岷山。

夏桀奢侈腐化,残害异己,征伐邻国,宠信妹喜,人民对他的统治痛恨已极。

商部落首领成汤(即商汤)乘机以讨伐夏桀的暴政为号令,发动了灭夏战争。

双方大战于鸣条之野(今河南封丘东),夏桀大败,退守三(zōng,今山东定陶)。

成汤追击,夏桀再败,向东南逃窜,最后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

夏亡。

成汤回师亳邑,即位为王,各方部落首领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

商汤建都于亳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从商朝建立之前,成汤把都邑迁至亳,历经6代11王,大约有150~200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

在商朝历史上,定都时间最长的是殷,仅次于殷的则是亳。

关于亳都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南亳);一说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境(北亳);另有人认为在今陕西长安县境(杜亳)。

近年,学者邹衡提出“郑亳”说,认为河南郑州所发现的商城遗址,即成汤所居亳都。

课本地图从商丘说。

盘庚迁殷商朝建立后,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诸子弟争相代立的长期王位纷争。

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

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先后五次迁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河甲自嚣迁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自庇迁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市)。

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

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至商亡再也不曾迁都,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盘庚迁到新邑之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叫做“殷”,甲骨文中把它称作“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为了表示对商人的轻蔑,便把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逐渐废弃,成为废墟,故称“殷墟”。

商统治区域商朝的统治区域首先包括王都所在地及其周围邑落和商王游猎区,这是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盘庚迁殷后,王都称“大邑商”,即后世的“殷墟”或“殷”。

经考古发掘,殷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面积达二十四平方公里,这只是考古发掘面积,其实际面积应该比这更大一些。

商朝末年,王都的范围有所扩大:“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作为王都,这个范围已经不小了。

从王都再往外延伸,王畿范围大约包括今河南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带。

其次,武丁时期,商王朝的版图和政治影响空前扩大,以王畿为中心,商朝的统治区域西至今陕西西部,东至大海,北至辽宁,南至汉水以南的长江流域,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的大部以及江南的一部分,可能还包括今内蒙古的某些地方。

3.商朝国家机器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4.商朝的经济发展商朝进入繁荣时期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的国势开始上升。

到了武丁继位后,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商朝的鼎盛阶段,进入繁荣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商朝的农作物和农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编》所收的单字中,属于谷物名称,而且可以肯定下来的有禾、黍、麦等几个字。

此外,商代的谷类作物,比较重要的,至少还有稻和稷。

甲骨文中的“禾”字是谷类作物的统称,其用法与今日“禾苗”之“禾”字相当。

“禾”与“年”常通用,占卜“受禾”与占卜“受年”的意义都是卜问年谷物是否有好收成的字句。

甲骨文中所记谷物名称,以“黍”字为最多,说明它是当时的主要作物。

在郑州二里岗等地已经发现的商代农具,以石器最多。

这里也有蚌器、骨器,青铜器最少。

迄今已发现的青铜农具,加上采集品、传世品在内,共计三十多件。

这说明商代青铜器虽然已经用于农业生产,但它并没有排挤掉石器,人们普遍使用的还是木、石器工具。

殷墟发掘中,一个坑内集中出土的石刀就有一千多把;还有一个坑内出土了四百多把石镰。

工具的集中保存,说明农业劳动是集体进行的。

商朝甲骨文中保存了与农田整治有关的字,如田、囿(yòu)等。

从田字结构看,田的周围有疆界,中间有纵横的沟洫和小路,将其分成四块,六块或八块,构成一个整齐规划的农田图形。

甲骨文囿字的字形清楚表明,当时每个方块田中还种植了各种作物,已有了园艺种植。

商朝的制陶和玉石雕刻业商朝时候,制陶有很大发展,白陶工艺水平最高。

白陶是把高岭土烧制达到1 000°C以上高温制成的,质地洁白细腻,花纹刻镂精美。

商代的玉器十分美观,形状各异,有双龙相接的圆形,有的呈双鱼相对的半圆,还有的雕成人面、兽头、虎、象、兔、鸟、蛙、蝉、鱼等形状,姿态生动活泼。

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商代著名女将。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她的墓葬。

墓中出土了六百余件玉、石器和三件高达三四十厘米的象牙雕刻品,集中反映了商代工艺水平。

这里的象牙杯是其中的代表作。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文字。

由以上可以看出,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