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具体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
重点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内容主要是对“一着惊海天”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及深层含义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着惊海天”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事件历史意义的认识,以及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一着惊海天”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事件背景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
3. 讲解:对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观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事件经过: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历史意义:事件展示了我国海军的英勇顽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修辞手法分析: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一着惊海天”事件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4年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课文背景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描写我国 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的文章,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时代背景
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我国海军 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航母的研制 和服役标志着我国海军进入了一 个新时代。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文章中的生字 词、重点语句,理解文章 的内容和结构,学习新闻 特写的写作技巧。
情境导入
通过模拟或再现与课文内容相关 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
理解课文。
2024/3/24
问题导入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背景导入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 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
17
课堂活动安排及互动形式
活动安排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加深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文学手法和技巧方面的不足,教 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 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文学手法和技巧。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常识方面的不足 ,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作 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背景和文学常识。
2024/3/24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文本理解和感悟方面的不足,教 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开展小组讨论和 分享阅读感受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 主旨和要点,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 色。 14
2024/3/24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 的情感和态度。
第4课《一首惊海天》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特定景象或修辞手法,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海洋为主题的短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首惊海天》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大海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积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海的赞美。这表明,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阅读了《一首惊海天》,学习了诗歌中描绘大海的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歌,加深了对海洋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诗歌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突破方法:提供写作框架和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反馈,以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首惊海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大海,对大海有什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海的壮丽和诗歌的魅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物风采》,详细内容为《一着惊海天》。
该文讲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完成一系列重要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感受航天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描写手法。
示例:“他目光如炬,神情坚定。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坚定的信念。
5. 随堂练习:学生仿照例题,选取课文中的另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a. 航天英雄杨利伟b. 神舟五号飞船c. 人物描写:目光如炬、神情坚定等d. 航天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示例:“他沉着冷静,勇敢面对挑战。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其他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8.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一着惊海天》中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和情感描绘,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审美情趣。
其次,在教学难点方面,我对修辞手法的讲解还需加强。虽然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但课后我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对其运用感到困惑。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们动手写一写、改一改,从而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或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为了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下一次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元素,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句子和段落,以及比较不同人物的反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一着惊海天’的经历?”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探讨,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词汇、句子和文章结构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4.写作训练:以“我的海洋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口语交际:讨论与海洋相关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如生僻词汇、修辞手法理解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教学实际与教材要求相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海洋题材的文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踊跃提问。以下是我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一着惊海天》,提高学生对语文词汇、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海洋探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感悟课文所传递的海洋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举例: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及对人类探索海洋的期待。
(3)海洋相关科普知识:掌握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举例: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们对海洋文化和探险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但在细节方面,如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3.实践活动的组织: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的角色扮演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操作不规范、讨论不深入的问题。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指导,明确活动要求和评价标准。
4.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挑战的情感态度。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在讨论探险精神时,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他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帮助他们将探险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阅读与鉴赏: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课文中的记叙顺序和描写方法,提高逻辑思维和 Nhomakorabea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挑战的情感态度,通过感悟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海洋文化和探险精神的兴趣;
5.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加放松地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课堂纪律方面,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教材第二章“讲述”,涉及详细内容为:通过叙述一场海上冒险经历,让学生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提高他们叙述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叙述能力,培养他们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冒险精神认同,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表现出冒险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上冒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讲解。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分析记叙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场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故事,要求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着惊海天》2. 记叙文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主题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次难忘冒险”为题,编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示例:一次难忘冒险去年暑假,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附近山上探险。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带着背包,踏上征途。
山路崎岖,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山涧。
山涧两侧是陡峭悬崖,中间是一条湍急河流。
我们看着眼前景象,都惊呆。
这时,一个朋友提议:“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跳过去。
”大家纷纷附和。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河中一块石头,准备起跳。
然而,就在我即将跃起那一刻,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河里。
我惊慌失措,挣扎着想要上岸,但水流太急,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着惊海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英雄事迹的感动和好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海军英勇事迹的奥秘。
其次,在讲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词汇量。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采取更多激励措施,如设置奖品、表扬优秀小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一着惊海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英雄事迹,传承英勇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课文内容,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5.增进学生对军事科技的认知,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如关注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较多,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查字典等方式,熟练掌握并运用。
-说明文结构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方法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0课《一着惊海天》。
本文记叙了我国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神舟十号飞船的故事,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的表达方法,体会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一着惊海天》一、研制神舟十号飞船1. 克服困难2. 伟大成就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 艰辛历程2. 伟大突破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0课后的练习题。
2. 拓展作业:调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讲解等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解决方法:通过仿写、改写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4)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举例: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句子,探讨作者的表达技巧。
(4)课文结构梳理: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
-举例:通过图解、列表等方式,展示课文结构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2.教学难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着惊海天》的情感表达、写作技巧和散文的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课文中“海天一色,惊涛拍岸”等句子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磅礴”、“惊涛”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用法。
(3)关键句段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关键句段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4.课文结构梳理: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案背景《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杨红樱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海底世界中的冒险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一着惊海天》,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现象;学会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学习生字新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海底世界视频、教学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海底世界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底的神秘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海底世界有哪些奇妙的现象?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海底探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底世界的奇妙现象和科学的力量。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海底探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重庆江津人,海军大校军衔,海军特级飞行员,航母着舰指挥员(LSO)。
2012年11月23日,他第一个驾驶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实现了舰载战斗机从“岸基”到“舰基”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舰载战斗机海上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加快歼-15舰载机研制定型和我国航母战斗力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
201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4、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特征概括如下: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强调形象说话,突出评论性。
5、掌握字音6、理解词义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理解通讯的特点。
读一读字音和字义。
学习通讯是本节课的重点。
掌握重点字音字义。
解新闻内容。
3、围绕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内容?点拨:甲板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舰载机着舰的难度,舰载机飞来,着舰指挥员引导,舰载机成功着舰过程,人们的激动心情。
重点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过程。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写作思路。
点拨:这篇通讯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着舰的时间、环境、准备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详细叙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过程。
第三部分:(第20—25自然段)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小结: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欣赏诗人用唯美的语言表达出的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到海的无限力量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
2. 掌握诗歌韵律特点,培养朗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和欣赏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启发式教学法3.情感教育法五、教学过程Step1 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课文,并依次回答以下问题:1.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2. 作者是谁?他有哪些作品?3.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4. 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5.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表达了哪些情感?Step2 合作解读1.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信息后,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和欣赏诗人的情感表达,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2. 学生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组内的标志性诗句表达出来,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综合剖析正文,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领略“一着惊海天”所表达的情感。
Step3 实践运用1.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在“一着惊海天”这句诗句的启发下,让学生们写一篇意境深远的随笔,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生们通过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朗诵小组选出的标志性诗句,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现分享,同学们互相欣赏、指正,进行心得交流。
六、教学反思诗歌是文学形式中最抽象、最为深刻、最迷人的创作形式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魅力,同时对海的神奇力量和生命的珍贵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理解和欣赏诗人用唯美的语言表达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着惊海天》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战斗机着舰训练的通讯。
课文通过讲述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官兵们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展现了我国航母战斗群官兵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时事政治和国家发展有一定的关注。
但对于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等专业术语以及航母战斗群官兵的工作和品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等专业术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专业术语;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专业术语、人物形象分析等;2.图片资料:收集与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相关的图片资料;3.视频资料:寻找与航母战斗群官兵工作相关的视频资料;4.学习工具:准备课文阅读理解题、人物形象分析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一着惊海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3篇
篇一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
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 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 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篇二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及原文《一着惊海天》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一着惊海天》课文原文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23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性难题。
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_____起飞,预计_____临空!”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__,航速__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__时__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
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李白的诗篇,主要描绘了诗人在观看围棋比赛时,被一步巧妙的棋着所震撼的情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围棋文化,感受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李白的豪放诗风。
教学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与解析:熟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惊”、“着”、“海”等。
3. 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主题,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学习诗人豪放不羁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围棋故事,引起学生对围棋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意。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查找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帮助学生掌握。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作者:李白3. 重点词语:惊、着、海、围棋、豪放、比喻、夸张等。
4.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围棋为题材的诗歌。
2. 答案示例:碧波荡漾棋盘间,一着妙手惊海天。
世间英雄谁敌手,唯有李白最豪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诗风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重庆江津人,海军大校军衔,海军特级飞行员,
航母着舰指挥员(LSO)。
2012年11月23日,他第
一个驾驶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
舰和滑跃起飞,实现了舰载战斗机从“岸基”到“舰
基”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舰载战斗机海
上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加快歼
-15舰载机研制定型和我国航母战斗力建设做出了
特殊贡献。
201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
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4、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特征概括如下: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强调形象说话,突出评论性。
5、掌握字音
6、理解词义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理解通讯的特
点。
读一读字音和
字义。
学习通讯是本节
课的重点。
掌握重点字音字
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点拨:
3、围绕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
次记叙了什么内容?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内容?
点拨:甲板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
拦索,舰载机着舰的难度,舰载机飞来,着舰指挥
员引导,舰载机成功着舰过程,人们的激动心情。
重点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过程。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写作思路。
点拨:这篇通讯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着舰的时间、
环境、准备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详细叙述了舰载
机成功着舰过程。
第三部分:(第20—25自然段)着舰成功的重
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小结: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
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
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四、品味刀尖上舞蹈
同学们,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歼—15舰载机飞来时,辽宁舰全体官兵紧
张、认真的情形,同时告诉我们他们为了这一天兢
兢业业、沥尽心血。
5、这篇通讯把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一
一做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可以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塔台内,聆听
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一般。
同时表现出舰、机配合得惊人的默契。
6、“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
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
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这句话将舰载机比作凌波
海燕有什么作用?
7、“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表现了什么?
点拨: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舰载机
的声音、气势分别比喻成许多马疾跑、万山来,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
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8、结合语句说一说舰载机着舰时如何“惊心
动魄”?
点拨:“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
时巨大的声音和威力,“眨眼间”、“刹那间”、“疾
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
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
全和平衡。
前后对比中突出了我国军事技术的强
赏析语句。
结合语句感受通
讯的文学性手
法。
小结: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
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
同点所在。
它们的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
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
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
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
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课堂练习1、选词填空。
(1)希望期盼盼望
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
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了半个多世
纪。
(2)娴熟熟练熟悉
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地操纵
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点拨:(1)期盼(2)娴熟
2、仿写句子。
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
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
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3、“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
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
飞行员合影留念
学生进行抢答
赛。
发挥想象,说
一说。
及时巩固课堂所
学,加深记忆。
培养想象力,体
会人们的心情。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