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演变
• 1.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开始 • (1)背景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关系逐渐恶化。
• ②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 (2)过程: • 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 • 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 • 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 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 与出发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
的演变
• (一)、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 年代末) • 1、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力不足以与之相抗衡)。 • 2、原因: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
• (二)第二阶段(20世 纪70年代至80 年代末) • 1、特征 • 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
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 2、原因 • 西欧内部经济联系加强,整体实力大增;日本经济迅速恢
复发展;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 3、表现 •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
•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
• 1、赫鲁晓夫改革
• A、内容:农业: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
•
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
• B、特点:
• 以农业为突破口
• C、评价 :
•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斯大林模式
• B、评价: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 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国际组织》 知识清单
《世界格局国际组织》知识清单一、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古代世界格局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世界上存在着多个文明中心,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等。
这些文明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但由于交通和通讯的限制,它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对较少,尚未形成全球性的格局。
(二)近代世界格局1、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国家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
这一时期,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2、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强了对世界各地的侵略和掠夺,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4 年至1918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但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三)现代世界格局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1939 年至 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后,美苏两国实力大增,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
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冷战与两极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
冷战期间,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格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3、苏联解体与多极化趋势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暂时局面 决定因素
发展趋势
影 响
思考:影响世界格局变 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社会制度、国际形势等。
20世纪80年 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影 响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美
两 极 格
苏联 解体
局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背景
三、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 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 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这三个体系的相同之处 1、背景:都是战争的产物;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确立的,打上 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 3、内容:都包括划分世界版图、宰割弱小民族、划分势力范围 的内容; 4、结果: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史料研读: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材料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 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材料三:“这是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丘吉尔 谈一谈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看法?
世界格局的演变
2、趋势:世界朝着 多极化趋势 发展。新的世界格局 尚未 形成。
“一战”前:
三国同盟: 德国(核心) 奥匈帝国 两大军事集团
意大利三国协约: 英国(核源自)、法国、俄罗斯“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过程: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与其他战败 国签订的一 系列和约
凡尔赛体系 序战 得后 以国 重际 建 新 秩
两次会议
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 欧洲、西亚、非洲 的国际“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华盛顿 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 华盛顿体系 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东亚 和 太平洋 地区的关系
2、形成:
美国 苏联
北约(资本主义阵营 ) 华约 (社会主义阵营 )
华约的成立( 1955 年),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结果: 两极格局终结 :
1991 年底,苏联 解体。
冷战后的格局:
多极化趋势
1、格局: “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妄想建立一个以 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 日本 “多强” 中国 俄罗斯 广大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
“二战”后: 两级格局(两大阵营):美国(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过程:
目的: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实质:
1、冷战政策
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政治: 表 现 经济: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1、变化原因:(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1、冷战政策(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近现代国际关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一)知识结构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越来越联系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
一、16世纪下半期新航路开辟以后至一战1.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的时期,也是早期西、荷、英、法向外扩张充满矛盾斗争的时期。
这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7世纪,英、荷之间发生三次战争,荷兰战败,失去了海上强国的优势0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进行了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不仅掌握了欧洲霸权,而且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多次组织反法同盟。
1815年拿破仑战败,英国和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国际关系格局——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这个体系中,英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法国受到削弱,俄国实力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争夺海外商品市场,欧洲列强们极力向外扩张,冲突不断,1853年至1856年,英、法同俄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遭受失败。
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崛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战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他们之间国家实力的对比,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
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
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车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
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倾向也随之出现。
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
打破体系: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形成:美苏争霸 打破体系:1991年底,苏联解体。
3、冷战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实力增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1)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英国在18世纪 60年代,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 控于美国。
原因(1)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起点高,工业总产 值跃居世界第一位。(2)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3)其它帝国 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落。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 则相对削弱。
4、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来自势发展(多极化)原因:(1)两极格局的结束。(2)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 主地位。(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活动愈演愈烈,世界呈无序状态。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利益、宗教、信仰等因素产生种种矛盾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二战后期及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大国强权政治基础上的。
1991年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但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与地方冲突仍然不断。
(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涨变化和分化组合从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果;一种世界政治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均势逐渐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1919年1月会议:巴黎和会参与国:英法美文件:《凡尔赛和约》作用:《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时间:1921年~1920年会议:华盛顿会议文件:《九国公约》作用:《九国公约》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华盛顿体系”。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影响:两文件构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其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相对安宁,安宁的背后出现了世界的相对繁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时间:1929~1933年地点:首先在美国爆发,之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一)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核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内容: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②恢复工业,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③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④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⑤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二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同日本:1、战后初期,美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日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 的发展 3、为了把日变成反社会主义的据点,美结束占领状态,大力扶植 日经济 4、50年代 初起,日美经济竞争和日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 5、80年代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
含义: 欧洲: 背景: 杜鲁门主义 表现 冷战政策 表现 马歇尔计划 “北约”的建 北约” 北约 亚洲: 侵朝战争 立 热战政策 侵越战争
讨 论 题:
如何评价两极格局?
战后初期出现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是 美国“冷战”政策的结果。这种格局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 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又在近半 个世纪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 国 霸 主 地 位 动 摇
背 景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1967年,欧共体成立;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2、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
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不愿受美国控制,希望与美国 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
经济上: 表现
单元复习
二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国际关系)
二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塔体系建立)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冲 发 展
(美苏争霸)
击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第三世界崛起)
瓦
解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大致有六条,它们是:1、国际关系的演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2、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5、科技革命6、现代文学与艺术一、世界格局的变动(政治格局、经济格局)1、政治格局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时期,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也更加集中,垄断进一步加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种种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P23……英法等国也采取了与美国类似的政策。
而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二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片凋敝。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经济仍旧是一片凋敝。
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作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不仅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战后西欧和日本百废待兴,但他们充分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和日本各国的工业生产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更是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存在,危机也不可避免,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1973—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格局演变知识点总结
世界格局演变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世界格局古代世界格局主要以国家和地区为基本单位,受到地理环境和军事力量的制约。
在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型帝国的兴起和崩溃,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
1. 古埃及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以其丰富的农业和发达的手工业而闻名,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宗教化的帝国。
其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国家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
2. 古巴比伦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国家之一,古巴比伦以其发达的商业和农业而闻名。
古巴比伦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各个城市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外交纷争。
3. 古波斯古波斯是古代伊朗高原的中心地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宗教文化而著称。
古波斯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以波斯王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和扩张主义的外交政策。
4. 古希腊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尔干半岛。
古希腊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城邦制度和多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
古希腊以其发达的哲学、政治、艺术和科学而闻名。
5. 古罗马古罗马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曾经统治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古罗马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古罗马以其发达的城市和道路建设而闻名。
二、中世纪世界格局中世纪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经济文化的繁荣。
在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地域性和种族性的政治体系,以及各种宗教的传播和文化交流。
1. 封建制度中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封建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展现出不同的形式,如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和东亚的封建农奴制。
封建制度以其土地所有制和世袭贵族等特点而闻名。
2. 宗教传播中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宗教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导致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而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三次世界格局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近几十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世界格局也随之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世界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迁。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出现,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每一次变迁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代文明时期:埃及、中东和东亚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兴起,形成了多个独立而发达的文明体系。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竞争为后来的世界格局演变奠定了基础。
2. 封建时代: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封建制度,各个封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
但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各国格局相对封闭固化。
3. 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18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崛起,通过科技发展和殖民扩张逐渐形成现代国家体系。
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方国家成为全球主导力量。
二、政治演变1. 冷战格局:二战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的对峙局面。
这种格局持续了数十年,并对全球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出现了剧烈的地缘政治调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南亚经济崛起等事件使得世界更加多极化、复杂化。
3. 新兴力量崛起:近年来,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
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
三、经济演变1. 战后经济重建:二战后,废墟之上的欧洲迅速崛起,战后经济重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欧洲经济社会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2. 全球化进程:20世纪末,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信息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国际关系演变总结
国际关系演变总结近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
从冷战时期的两极分立到现在的多极化,国际关系模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总结国际关系的演变,并探讨其对世界格局以及个体国家的影响。
一、冷战时期的两极分立冷战时期是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阶段。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严重对立与冲突。
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展开竞争,世界被分为两个阵营。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以对抗为主导,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二、冷战后的多极化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时,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他国家也逐渐崛起。
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崭露头角,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
国际关系的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转变,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多个力量块并存的局面。
三、全球化与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环境、安全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诸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崛起,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将国际关系整合为更为紧密的网络。
四、地区冲突与国际调解在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中,地区冲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中东地区的冲突,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等。
在这些冲突中,国际社会的干预和调解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话、谈判和外交手段,各方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五、新兴挑战与全球治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新兴挑战不断涌现。
例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合作与协调变得尤为关键。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各国才能更有效地应对这些共同挑战。
六、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随着新的兴起与衰落,国际关系模式可能会再次发生变化。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合作与对话仍然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
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
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
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
从古代的帝国兴衰到现代的民族国家崛起,从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到工业社会的全球贸易,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重新分配与组合。
进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更是经历了深刻而复杂的演变。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列强实力大幅削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
这一时期,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在政治方面,美苏各自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政治联盟。
美国通过建立北约组织,拉拢了一批西方国家;苏联则成立了华约组织,与北约相抗衡。
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严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种紧张的政治对峙,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国际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
在军事领域,美苏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双方不断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核武器、导弹等。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也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美苏军事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件,当时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逐渐陷入困境,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由此进入了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但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欧盟通过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在军事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日本在科技和经济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在世界经济格局方面,二战后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这还是 我第一次做 幻灯片啊…… 电脑课又没 上过(我们 学校悲剧 了),自己 琢磨了半天 还是做出来 了ORZ。因 本人能力问 题造成的质 量低下粗糙 请原谅吧!
欧盟
• 成立: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间 的联系日益密切。(客观条件)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 体”。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 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 意义:西欧政治联盟(性质)的成立,有力地 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安全。 • 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 民的广泛愤怒。1942年,26个国家在 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 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 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 它的形成推动了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 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 了战争形势。
北约-华约
• 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 1949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军事政 治集团北约组织。 • 苏联针锋相对,1955年与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成立了华约组织。 • 至此,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 形成。
12.”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 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2于雅尔塔)
①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什么?
WW2;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②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1例战后苏联与同盟互 相敌对的史实。 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的对抗;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开 展军备竞赛等。 ③战后,战时同盟分裂了,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么?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国家与国家间经济、政治利益的矛盾 与冲突等。
3.下列现象能代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主流的是: A.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B.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由轰炸南斯拉夫联盟 C.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 D.朝鲜半岛南北方首脑会晤
4.下面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其中集中体现了经济 全球化发展的是: A. B. C. D.
• 5.请列举出与下列条件相符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①它于1920年1月成立,被英、法控制。 国际联盟 ②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欧洲联盟 ③它的成立标志着两级格局的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 ④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WTO)
读后请回答:
①与上述两个国际组织并存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②上述两个国际组织是在什么国际会议上建立的?
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
③两个国际组织的宗旨都说:“要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或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用史实证明这两 个国际组织是否履行了其宗旨,并谈谈你的认识。
最后,
祝大家新年 快乐!
1.国际格局的演变。
2.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多级化的发展趋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 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该体系 2.作用: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 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 区的统治秩序。 3.局限 4.瓦解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地区冲突
民族冲突
• 新疆7.15事件尸体。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 多级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重要的国际组织
• • • • • • • 协约国-同盟国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集团 北约-华约 欧盟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组织
协约国-同盟国
• 三国协约-英、法、俄 • 三国同盟-德、意、奥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 团争夺霸权,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第 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轴心国集团-世、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英苏中等26国 法西斯国国家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 家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柏林 -罗马-东京轴心”。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 的严重威胁(二战)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②欧盟与我国及世界多数国家都存在密切贸易往来,说明世界经 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趋势。 • ③北约的扩大及其作为,说明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霸权主义。
• ④有人说,欧盟的扩大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利大于弊; 北约的作为是违背世界主题的,弊大于利。你赞成吗?说说你的 看法。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 实质: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 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 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 关系进入了新时代。
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 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局势总 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 主要中心力量: • “一超”(美国) • “多强”(俄国、中国、欧盟、日本) • 主要障碍 • 发展趋势
• 8.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后 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 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 “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 配之下。 • ②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 巨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 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 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 重要力量之一。
• 欧盟的的前身欧共体对于冲破两极格局的束缚有推动作用。欧盟 的建立也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经济联 合组织不仅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北约的存在说明某些国家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日仍在依仗 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成为不安全因素,与时代的主流相违背, 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 6.欧盟在扩大的同时,另一个与欧洲有关以美国为核心的组织, 北约,也在东扩。2004年3月,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等7国加入 北约,是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其成员国由19个增 加到26个,并打着”人权“的旗号积极参与局部战争,如科索 沃战争,在战争中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 ①同样在冷战中形成,同样涉及众多欧洲国家的两个组织,欧盟 与北约的性质有何不同?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北约是政治军事组织。
都没有完全维护世界和平。国际联盟下,列强纵容侵略;美国以 联合国的名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等。 民族或国家事务应由民族或国家人民自己解决,国际事务应以和 平对话方式解决,干涉只能加剧矛盾与冲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1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史上威胁亚太地区“和谐”的因 素主要有哪些?举出新中国为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促进区域发 展,做出一系列努力的典型事例三例。
• 7.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调整,影响着整个 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①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两级格局对峙(雅尔塔体系)。 ②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苏联解体。 ③两级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两级格局已经结束,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的格局。 ④在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地区冲突加剧,请举例 说明。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日美关系
①1853年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大门,入侵日本。(黑船事件)
②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侵略,同美国发生 冲突,华盛顿会议上两者矛盾得到暂时调整。
③二战爆发后,日本先发制人,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双方矛盾激化。 ④二战后,美军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对日实行严厉的非军事化 政策。 ⑤随着社会主义阵营发展,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 据点,增加对日订货。 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日 本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
13.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重要的国家,两国的历史及两国关系耐人 寻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两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整个人类的伟大理论成果。指出这两种 理论成果,并举出运用这些理论指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德国: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成立。 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日 本明治维新。
专题演练
1.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该条约埋下的主 要矛盾是 A.美国和英国的矛盾 B.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被压迫国家
2.20世纪60年代,导致美苏争霸冲突最激烈的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C.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 D.科索沃战争
• 9.如何推动世界政局向多级化发展?认为推动世界政局多极化的 重要意义是什么? 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 力,加强国际合作。 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根据盟约规定,一个国际性机构——国际联盟 建立起来,其宗旨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机构。当时44个国 家参加,中国也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 材料二: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联合国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等六个主 要机构,总部设在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