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2.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及点评5
【推荐】《黔之驴》教学实录《黔之驴》课堂实录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一、导入: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
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
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生:【齐声】驴!师:哪里的驴?生:【齐声】黔,贵州!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
“黔”怎么读?生:【齐声】qián!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生:【齐声】读!师:对,首先要读。
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
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
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三、分析“驴”的形象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学生标画。
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课题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执教:黄厚江苏州中学高三(5)班2013年12月3日第六节录音整理:张瑛评点:蔡建泉师:有没有同学认识我没有太伤感了。
我看了半天,也一个都不认识。
不认识不影响我们上课。
这节课我们上作文课。
高考作文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不管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老师来说。
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走进高考的考场,准备写记叙文的举手。
(五六个学生举手)坚决不写记叙文的举手。
(也有部分学生举手)师:要不要写记叙文,这是高考作文必须面对的策略。
江苏有一个传言,就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写记叙文,你们听说过吗其实这句话不可信。
黄老师告诉你们两句话,每个省里面都是记叙文得高分,这是真的;但能不能反过来推断,记叙文就一定得高分不能。
这位同学坚决不写记叙文,我很支持你,但是有风险。
但一个理智的高三学生,应该练好三招:第一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第一选择写什么文体,但有的材料不一定适合你擅长的文体,所以三种文体都要会写,有一种文体写得特别好。
当然不管你的第一选择是不是记叙文,还是要把握记叙文的写作。
(板书“记叙文写作”)写得好的,争取拿高分;写不好的,特殊情况也能写得出来。
这是比较理智的态度。
(1以上为进入主题的前奏:首先是了解学情,看看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态度。
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一是让教师心中有数,二是为后面教学铺垫。
其次是从高考文体的智慧选择,辩证看待记叙文在高考复习中的意义,使学生学有动力,努力有方向。
)师:现在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写记叙文,你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指名第一桌的一位学生)生:审题。
师:审题以后干什么?生:立意。
师:这是你们黄老师教你们的啊(学生笑)师:审题是不错的,但审题后怎么就凭空立意了呢立意是根据什么来立意呢一个题目的指向是很多的,如果看到一个题目,写记叙文,先去想立意,这就错了。
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语文教学通讯 2012.09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
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
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
生:在第5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
还有吗?生:不幸。
在第3段。
黄:很好。
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
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2段,“脑袋慢”。
黄:哦,“脑袋慢”。
这个词加了引号。
表示特定内涵。
大家说说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生:滞笨。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
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
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
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
“不老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
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
”有两个词需要注意。
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
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
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
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
教学实录之《猫》(七上第16课)
黄厚江教学实录之《猫》(七上第16课)黄厚江《猫》(七上16课)教学思路及点评(附课堂实录)老师执教的《猫》,教学思路及评析如下:一、课前预热,直接入题上课,师生问好,黄老师紧接着来了一句:同学们辛苦了。
学生一时没反应过来,笑而不语。
在黄老师的提醒之下,同学们才齐声答道:老师辛苦To然后开始上课。
【评析】关键词:变化。
我们应该力争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着变化;只有变化,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带来惊奇,从而避免落入“又是老一套的窠臼。
曾经有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学习名校的某种教学模式,结果生搬硬套地走上了“模式化”的道路,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某某——下面开始自学……1老师的上课“程序”同学们都背得滚瓜烂熟,甚至都听得有些“腻烦”,这样的课堂,哪有什么兴趣可言?变化从何而来?只要老师们心中想着“变化”,随处都是“变化比如本节课上,黄老师改变了一下问候方式,变化就出来了。
记得听另外一位名师上课,这位老师如黄老师一样,问了一句:同学们辛苦了。
学生犹豫片刻后回答:老师辛苦了。
老师又来了一句:同学们真可爱。
学生略有些迟疑地回答:老师真可爱!下面听课的老师们哈哈大笑,同学们也感觉出了这样回答不准确。
老师笑笑说:如果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就成了“老活宝''了。
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问:同学们该怎样问候更恰当呢?有学生说:老师真可敬……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二、文本研读,给小猫取名直接入题,问学生课文写了几只猫,分别叫什么名字,引出第一次语文学习活动:阅读相关语段,根据三只猫的色彩、形状、性格等特点给它们取名。
【评析】关键词:趣味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这个创意来自于课后“思考与探究”第一题,但与原题比较,这个创意太珍贵了,一下子激发起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材上的原题是一个表格,要求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填写表格。
《孔乙己》教学实录(黄厚江)
《孔乙己》教学实录(黄厚江)师: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人物的什么?生:脸师:脸,肖像描写,对吧。
还有什么,你还记得?生2:衣服生3:动作生4:语言师:对。
孔乙己的话语还能记得两句?能说出一句来吗?生5:多乎哉,不多也。
师:对,鲁迅先生写孔乙己的话语很有个性。
还有吗?生6:君子固穷。
师:嗯。
还有一句很有特点,找不到没关系。
我的感受是,作者别出心裁地花了很多笔墨去写孔乙己的手。
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写了几次他的手。
请大家一起到小说里去找一找,并划上标记。
如果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上评点。
生1:我找的是第7小节,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
这里长指甲可见他好久没有修了,就写出了他的不修边幅。
师:好的,其他还有吗?生2: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师:对。
还有没有了?生3: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生4:坐着用这手走去了。
师:嗯,用手走,刚才已经有了,这里又强调,这个用手走很重要。
还有没有了?师:那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作者有没有写他的手啊?生静默。
师:哦,没有。
看来黄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了。
想:第四小节除了写肖像除了写语言,还写了什么?看到了吧?喝酒的时候,别人嘲笑他,他是怎么拿钱的?生:便排出九文大钱。
师:排出,这个排字不能放过。
对吧?好的,这也是写手的。
除了这个——生2:摸出四文大钱。
师:嗯。
现在我们看看,作者写他的手,主要从哪些方面写的?生3:动作和样子师:嗯,样子,这个说法怎么样?生4:应该是模样。
师:模样是口语化的,还有更好的?生5:外形。
师:一个是写外形,形状,一个是写动作。
以动作为主。
写了哪些动作?再找一找,把动作加圈,特觉得重要的加两个圈,特别重要的加三个圈。
排——敲——伸开——罩——摸——走(板书)你觉得这些动作,哪一个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生:排。
师:嗯,表明他不欠账。
还表示什么?师:显示没偷,借以摆脱尴尬。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黄厚江点评:刘恩樵/v_show/id_XMjY2MTI3NDY0.html【实录】《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黄厚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很好。
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
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生:课文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预习的时候在用心思考。
现在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有难度;在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黄老师自己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许多问题。
首先我对课文的题目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生:作者的家。
师:对。
是作者的家。
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
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
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生(齐):感叹号。
(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师:他读出了什么感情?生:自豪感。
师: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
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生:文章除了题目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生: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_老王_教学实录及反思_黄厚江
(学生没有反应。)
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作者 客套。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 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
黄:揣摩得很好。在“我”坚决
课,也这样站在门口,你们会这样 给“我”吃就愧怍了吗?“我”给了 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
描写吗?
钱又愧怍什么呢?
钱也收下了。— ——大家看,老王
生:不会。
是写思想。第 2 段有一个词可以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 的。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
用来解释— ——
中看出他的“老实”。他还有哪些
生:还有。
生:失群落伍。
老实的表现?
黄:对,还有。哪一件事?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
生: “落伍”也说明他老实。
生:送钱先生。
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
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
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 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 内容。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 “我 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但为 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
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 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再 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下老王这
名师课堂 课 堂
本版主持/筱 菀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筅黄厚江
教学实录
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 “不老 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
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 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 迅就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
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 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 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
20
2012.9/A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1、由“感动”入手切入话题简洁自然)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
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
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
(及时的鼓励)生:第六段,蹒跚。
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
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2、明确问题,直击重点内容)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
(不许看书,既是对看书专注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印象程度。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师:走路的动作呢?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3、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有更直接更鲜明的印象,如果此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呢?然后对比课文的描写呢?)屏显:父亲翻月台图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4、由对整件事的印象具体到词语的表达,逐渐深入理解和细化对“父爱”的感受。
)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生:是。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他呀,特别爱帮助人。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小明看到了,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关切地问我:“疼不疼呀?”然后,他又带我去了医务室,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扶着我。
这就是小明,一个热心肠的同学。
再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的眼睛会说话。
要是谁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只要用眼睛一瞪,那个同学马上就会乖乖坐好认真听讲。
有一回,我偷偷在桌子下面玩橡皮,老师没有说话,只是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自己错啦,赶紧把橡皮收起来,认真听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是不是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清楚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怎么写出有趣的人物特点。
先来说说我的好朋友小花,她是个超级小吃货。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野餐,她带了满满一书包的零食。
刚到公园,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开始大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
”不一会儿,她面前就堆了一堆零食袋子。
还有我们的班长,他特别勇敢。
上次在操场上,有一只大虫子突然飞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上,大家都吓得尖叫起来。
班长勇敢地走过去,轻轻地把虫子拿下来,还安慰那个女同学不要害怕。
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就能发现身边人的特点,然后把他们写出来哟!《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同学们,今天来学学怎么把人物特点写好。
比如说我的爸爸,他是个足球迷。
每个周末,只要有足球比赛,他一定会守在电视机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大声喊着:“加油!射门!”那兴奋的样子,好像他自己就在球场上踢球一样。
还有我的邻居奶奶,她特别勤劳。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能看到她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给花浇水。
到了下午,又忙着做各种好吃的点心,送给邻居们品尝。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呀?多留意身边的人,就能写出他们的特点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一起看看怎么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特点。
2024年中国语文名师黄厚江《孔乙己》教学实录
2024/2/29
18
05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
2024/2/29
19
教学效果评价
2024/2/29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 点和命运走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表现出浓厚的学 习兴趣。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黄厚江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对《孔乙己》这篇 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8
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探讨
2024/2/29
语言特色
鲁迅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他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鲜 活的人物形象。同时,他的语言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 语言风貌。
艺术手法
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他通过象征 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通过讽刺手法揭示了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歧 视和冷漠;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无情。
2024/2/29
12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 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2/29
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 件、作业和拓展资料,方 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
互动教学工具
使用互动教学工具如电子 白板、投票器等,增强课 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2024/2/29
6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
鲁迅及其时代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变革时期的世态人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 杂。
阿房宫赋教案黄厚江
阿房宫赋教案黄厚江【篇一:阿房宫赋教案完整版】《阿旁宫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1):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标签:黄厚江背影分类:阅读研究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
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
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
生:第六段,蹒跚。
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
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师:走路的动作呢?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屏显:父亲翻月台图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生:是。
师:我生气了,怎么读书的,这是攀么?(动作示范了一下,借助黑板)师:这是攀,还是爬?所以画的不好,你们要敢说。
生:“倾”字好……很不容易。
师:我就读出了“不容易”,你们大概是没有做爸爸的缘故(众笑)。
教师板书不容易师: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下课了。
如果背影简单写一个穿着……的父亲,在……给儿子买橘子……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听黄厚江老师上《背影》由感 教学案例
听黄厚江老师上《背影》由感教学案例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马春娥我们许多人平常喜爱读散文,因为灿若星河的优秀作品给我们以无尽的享受。
但也因散文的丰富性和敏捷性,往往让我们误读、误教,教学内容往往难以设定。
散文的教学内容应当怎样确定?我觉得这次黄厚江老师的《背影》教学,为我们供应了思索的方向。
同学课前还没有拿到课文,于是,黄老师让他们在上课前的五六分钟里读课文。
上课一开头就特别吸引人。
对学情的把握就是在这样朴实简明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完成了。
师:同学们好!课前让大家阅读课文,你们捕获到了哪些令你心动感动的地方?生:第六段,这一段的动词描写体现了父亲的背影蹒跚。
生:找到了几个句子,第四段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第六段“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语言描写虽然直白,但写出了父子之爱,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怜惜,依依不舍的父子情感。
师:很朴实的话中体会到父爱。
生:第4段,父亲肯定要送我去北京,很照看我。
师:刚才同学的发言很好。
尤其是你,能用“我”来说,把我自己放在文中。
对学情的把握就是在这样朴实简明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完成了。
然后老师引导同学,老师说“很多感动的细节,融在背影中,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当时,黄老师还特殊地穿了一件黑色的外套,来衬托这篇课文中父亲的黑布马卦,所以老师还提示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看到黄老师的背影想到了什么?听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去年的杭州,黄老师来上作文课,让同学描写人物,那天黄老师说特地穿上了一件新红色茄克衫以吸引同学的留意力,今日为了应景,黄老师也是特殊地选了一件黑布茄克吧。
同学们很快地反映过来,找到了父亲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为了更好地把这个背影刻在心中,黄老师让同学看课文的插图,并让同学在课内选一段文字,以协作这个插图,特别自然地重点分析文章第六段。
把《背影》第六段作为重点分析段,是很多老师都在做的。
但是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
从描写如何详细,人物形象如何生动,让同学形成对父爱的一种共识。
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教育感言】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
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
(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
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
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
《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
其他同学还能说说不同的例子吗?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
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
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
有同学记得吗?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完整版)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和你们商量一件事?生1:(学生都在坏笑)老师想要拖堂——师:你们笑什么,你怎么知道我要拖堂啊老师,今天可能要拖一会儿等一会儿,你们数学老师来了,在窗外,我们就装作没有看见,他干着急,没有用,我们继续上师:(教师写课题)今天我这个课题为什么竖着写呢?生:(小声的)山高啊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上了吗?没有背上的继续背,背上的要能默上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上的看着课本生:(学生背,比较整齐)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生2:凫(fú)师:嗯,不错还有一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豗,什么“崖”转石万壑雷生:(同声)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师:什么“崖”生3:砯(pīng)崖,课本上有注音师:啊,我还没有在意版本不一样过去我们一直读成“砰”崖转石没关系你读你们的砯(pīng)崖,我读我的“砰”崖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生:(同声)奇险/也如此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生4:靠前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生:(学生读)奇险也/如此师:老师示范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生5:就是被贬谪的仙人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生6:不受束缚,比较自由生7:想象丰富,奇特师:有道理,这是神仙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面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个同学开始生8:噫吁嚱!生9:噫吁嚱!生10:噫吁嚱!生11:(感觉读不出来)师:我修正一下,把后面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生:(五个学生继续读)噫吁嚱!危乎高哉!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生:(同声)还没有呢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生:(学生读)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生:(学生划这三句)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生:(学生笑)生12:(第一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生13:(第二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师:第一个同学读得比较豪放,第二个同学的情感把握得更出色一些,把三句的变化读出来了这三句的读法很有讲究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得感叹那么,这三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4:把文章串起来师:这是结构上的作用除了把文章串起来,还能把文章的层次向前推进一层生15:内容上,能够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师:这个情感的变化,很重要就是文章的脉络要从内容、形式、情感上来考虑除了这三句,其他又写了什么?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合作朗诵一下诗歌,我读这三句,你们读其他部分(师生合作朗诵)师:说一说,除了这三句,还写了哪些内容,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生16:写了蜀地的形成师:教师板书,也就是来由生17:行走在蜀道中师:压缩一下,就是旅途生18: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师:为什么要写这个神话生19:可以写出险峻,神奇师:刚才这三句如果是关键句,那么,关键句中,还有关键部分,还有一个诗眼是什么?生20:诗眼就是“难”师:蜀道“难"在哪里?生21:难在蜀道之路的艰险还难在守道之人的凶残师:一个是本身的,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原因导致了蜀道之难与刚才几句有什么关系?生22:关系很清楚第一是写蜀道的高和险,渲染出蜀道之难第二是写蜀道上行道之人的艰难,第三是通过想象,写蜀道之难的外在原因师:想一想,李白为什么要把蜀道写得那么难?生23:我觉得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说明人生之路的艰难生24:我觉得是李白政治上的艰难师:老师板书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关于李白把蜀道说得艰难的原因有多种,我随便列举了一下第一,政治上的艰难第二是人生的感喟第三是送友人入蜀第四是关心故人(杜甫)第五是劝明皇不要入蜀第六是讽刺军阀那么,同学们能否从文本中找到根据?生25:最后一句是表达政治上的艰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生26:送友人的依据是:“问君西游何时还?”生27:挂念老杜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生28:劝明皇不要去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师:这里的“险”,除了蜀道自身的高险之外,还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之险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生29:我觉得人生感慨,可能更好一些师:关于上面的这几种原因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第三种辛弃疾的很多诗歌,就既有送友人,又在感慨人生其他的各种观点,有的经不起推敲比如关心故人杜甫,据考证当时杜甫已经不在四川了比如劝明皇不要入川,当时安史之乱早就平息了,都不足为据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诗歌是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效果不一样比如有人把“噫吁嚱”独立排行也有人把,“噫吁嚱,危乎高哉”排在一行除了句子的排行之外,有时候断句,也影响排行比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可以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生30:书上的好师:对,还是书上的好这种排列有一种参差的美,还能把空山的空旷,人的孤独和惆怅表达出来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如果让你来排,你如何排,大体上是如何排的?然后,把你们的排法诵读出来,我在黑板上划出图谱生:(按照自己的排法,诵读全文)师:(在黑板上按照学生的诵读,划出图谱为什么竖着写,在这里找到了落脚)为什么强调这种图谱和分行? 生31:形式上给人高峻的感觉师:的确是这样,这是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李白需要的时候,三个字,五个字,七个字生32:还有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师:很好,通过诗句的长短,映衬出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生33:我觉得这还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种语言的艺术师:非常好,我觉得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形象表达,感情变化,语言艺术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一、《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
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
写完了没有?好,放笔。
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
预备,起!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
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
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投影展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读)师:这是老王的状态。
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生:活命。
师:为什么?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
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
但是老王是──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
活命。
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师:一个人以活命的状态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这样的。
来,你来朗读。
注意那个很复杂的字“翳”是读“yì”。
我给你配点乐,慢点,你先酝酿感情。
(师打开音乐。
指示学生开始)(二生诵读)师:你的状态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状态也肯定不是“活命”,因为你们都读笑了,你们还不理解文章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活命”。
[投影展示]“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听课黄厚江老师(乡愁)课堂实录
(听课)黄厚江老师(乡愁)课堂实录黄老师先谈阅读: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读书就是最好的语文。
1.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是最重要的;2.上好名著阅读课时重要保证,随便让学生读,质量不高,缺少老师引领,学生会很茫然;3.读书是否有效果,老师是否读一本书是关键;4.要有评价系统。
听课感受:大家风范,不加雕琢,天然而成。
步步引导、缓慢深刻、重点突出,重根底、善引导、提能力。
我较之,差远矣。
课堂实录:(乡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生:现代诗。
师:文学知识扎实,是一首让人过目不忘的好诗。
好诗也要遇见会读诗的人。
一共几小结?生:4师:第—句第—节……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师:蛮会读书的,能记住开头,但能不能记住四个最重要的?小时候??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师: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生:我在这头……师:看来会读诗的同学很多,有没有哪位同学情愿连起来读一读?生读师:读的不错,有两个读音很多人和你们读的不一样,啊,要和前面那个字的韵母最后一个音素发生变化,读“ya〞,一起读一下。
生读师:似乎这个读音感情更细腻。
还有一个,“那〞,很多人读“nei〞师:刚刚初略读了一下,感受了作者情态,这首诗学习不需要老师,用心想一想都了解妙处,说说好处。
生:量词、由小变大、意象……师:你们的发觉很重大,叠词好不好?生:好,有音韵美。
师:对,更强烈,如胖胖的,更深了。
还有什么发觉?生:格式齐整。
师:重章叠唱。
师:没有分享了吗?那我们学完啦,下课。
生惊讶师:那有没有人发觉问题,没有就下课啦。
生:乡愁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叫相思?师:这个问题好,但是等一下再答复。
大家没有问题了我来问。
有学生说叠词好,那么都换成叠词好不好?如“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你们说两次感情强烈,我再换,“一枚大大的邮票〞“一湾深深的海峡〞“一方高高的坟墓〞好不好?再改“新娘在那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在这头〞好不好?师:流沙河说,思而不得的感情是乡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感言】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
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
(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
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
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
《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
其他同学还能说说不同的例子吗?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
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
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
有同学记得吗?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反映了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学生没有反应)《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吗?生7:有印象。
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聪明能干。
因为消除了大人们的所有顾虑,主客观的因素都作了考虑,大人们相信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其实还有一句很能见出个性的话——生8:在偷豆子吃的时候,他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
师:通过上面的回忆学习,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
具体要求是:用8-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两个片段,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个性。
大家首先要想想你准备写谁,还要想一想他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人,这样才容易写出他的个性来。
写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有同学愿意写我当然也行,但内容一定要具体。
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了,大家也都写得差不多了,没有完成的内容请课后继续写。
写作文,动笔写是提高的一个途径,评价、批改别人的作文,和别人交流写作的感受,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下面就请同学们相互批改,一篇文章要经过前后座两位同学的批改。
只要你认为他能够写出个性就可以打优(80分以上),个性鲜明的可以打得更高,没有写出个性的可以打不及格。
批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认识,那种取一般化的折中做法最要不得,也就是最没“个性”的表现,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认识,该打多少就打多少,坚持自己打分的标准。
(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同学们大都批改结束了,我们来一起交流。
有没有打60分以下的文章,也就是不及格的?生1:有。
师(接过作文,读):他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
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
他十分爱动,但也十分爱睡觉,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
他爱吃,他什么都吃,也许是一头猪的转世……好像还没有写完,认为他的作文不管怎么说还是可以及格的同学请举手。
(生2举手。
)生2:我觉得他写得蛮好的。
有肖像描写,而且还有动作描写,内容也比较集中。
师:你能说出被写的这个人具有什么个性吗?生2:他“贪吃爱睡”。
师:对,倒的确写出了人物贪吃爱睡的特点。
文章是如何写出这个特点的?生2:一个是肖像,“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个是细节,“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
师:大家想一想,“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这样的肖像描写能表现“贪吃爱睡”的特点吗?生3:不能。
师:哪一处肖像描写能呢?生4:“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
”师:对。
“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的确能表现他特别能睡。
大家能一起修改一下,使句子的前半部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贪吃爱睡”这个特点吗?生5:在“嘴巴”后面加一个词“一直”。
师:“嘴巴一直在动”,嗯,改得不错,但还可以更具体一些。
哪一位同学能在“嘴巴一直在动”后面再加一个句子,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一些呢?生6:加一句“总好像吃着什么最喜爱吃的东西”。
师:非常好。
生7:再加一句“还发出砸巴砸巴的声音”。
师:真是太好了。
其实还有一个句子可以改得更具体一些,哪个句子?生8:“手里抓着东西。
”师:你能改一下吗?生8:“手里总抓着一根火腿肠。
”(生大笑。
)师:是改得很好。
但总是“抓着一根火腿肠”是不是又过于绝对了,我想只要改成“手里总抓着吃的东西”就可以了。
大家同意吗?生(众):同意。
师:大家再看看,“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这个句子应该怎样改呢?生9:应该突出他的胖,因为“贪吃爱睡”的人都是很胖的。
师:是很有道理,不过具体的修改,就留给这位同学自己了。
尽管这位同学的片段的确有些问题,但总的说,还是写出了人物个性特点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在60分以上。
大家同意吗?生(众):同意。
师:好,有没有两个人的评分差距比较大的?好比说我批优秀,他批良好。
——这也正是有个性的表现。
(生提供作文。
)师(接过作文):你们分别打多少分?生1:我打85分。
生2:我打75分。
师:差距是蛮大的。
(师读作文)……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雪,突然马路上传来“嚓嚓”的扫雪的声音,一个人的身影也映入我的眼帘。
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看就像是个农民,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把扫帚,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白白的发丝已爬上了他的额头。
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年龄很大的老爷爷。
我急忙跑过去想劝他回去休息。
他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就让我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吧。
”老爷爷的精神很让我感动,我就跑回家拿来笤帚,和老爷爷一起扫起了雪。
一边扫雪,我还一边和老爷爷聊天。
我起初不会扫,慢慢地就会扫了。
后面还有都是写自己感受的,我们就不全读了。
我们请打85分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文章对老爷爷的外貌描写很成功,写出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语言也很生动。
师:再请打75分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2:我认为她没有写出老爷爷的个性,所以应该打80分以下。
师: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
如果这篇作文是我批的话,我会打75分。
尽管小作者的思想觉悟很高,但文中老爷爷的个性还不是很明显。
个性是一个人独有的特点,虽然这也是相对的,但“为人民服务”一般还不能代表某个人物的个性。
另外,写人的文章一定要集中地表现这个人物,后面写“我”的内容偏多了,未能集中地来写老爷爷这个主要人物。
其实,我给75分左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我觉得这位同学所写的人物,可能没有这个人或者没有这件事,就是说我对事件的真实性有点怀疑。
请问这位同学,有这样的事吗?生3:我听说过这样的事。
师:看来事情也不全是假的,但黄老师猜的也没有全错。
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片段中,哪些内容让我们觉得不太可信。
生4:不可能有这样的老农民。
现在还有谁愿意义务扫马路上的雪呢?生5:这也不是绝对的。
但如果不交代具体的情况,老大爷这样做的确很危险,也会影响交通的,我想如果扫村口的路,就比较可信。
生6:老大爷的话,也不太可信,一个老农民不可能说出“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就让我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吧”这样与身份不符的话。
师:这很有道理,这很像一个英雄人物说的话,或者一个领导干部说的话。
我想这与作者对这个人物不熟悉有关系。
写文章进行适当想象是必要的,但要合理,要切合人物的身份。
人物的语言是体现人物个性很重要的方法,但也一定要切合身份。
文章中有些细节,我觉得也可以推敲。
我再读一读,大家再想一想——“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看就像是个农民,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把扫帚,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白白的发丝已爬上了他的额头。
”啊,有同学要发言。
生7:离那么远,怎样可能看到“白白的发丝已爬上了他的额头”呢?生8:我觉得“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也不准确或者不真实,因为老大爷并没有病。
师:都有些道理。
还有吗?还有一个细节得推敲——看来大家都没有劳动的体验。
啊,有同学发现了。
生9:“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把扫帚”的“冻得发紫的双手”不真实。
师:为什么呢?生9:那么远,看不到。
师:你的确发现了问题,可对问题的原因认识得不够准确。
我想不是看不到,而是不可能。
黄老师有过几年的农民经历,数九寒冬在冰天雪地里劳动过,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在劳动,双手就不可能“冻得发紫”,而且一般说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的可能性也不大。
由这些可以看出,不写熟悉的内容,随意地写,或者人家怎么写自己就怎么写,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黄老师一开始就强调要写自己熟悉的人。
师:有没有哪两位同学共同发现一篇可以打90分以上的优秀文章的?(有学生举手。
)师:请读一下片段好吗?生1(读):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她天天闲着没事,时常买菜烧饭,帮邻居调解矛盾,还经常为楼下的阿姨们洗洗衣服。
她只要一有事做就开心得不得了。
但是她不是每天都有事做,所以她经常觉得自己很无用,常常一个人坐着发愣。
奶奶觉得很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中。
难道她要孤独地度过晚年吗?决不,因为还有我呢。
奶奶很爱我,只要我去了奶奶家,奶奶的脸就会变成一朵花,连那深深的皱纹也变得……师(对着另一位同学):你也给这篇作文打了90分以上,请你说说她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生2:能表现奶奶的善良和慈祥,我认为可以打90分。
师:有没有认为打不到90分的?生3:我认为不应该打90分,因为奶奶的个性还不是很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