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具体治法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金 元四大家在郁证治疗中常采用针灸疗法。例如,朱丹溪常采用“从肝论治”的针 灸方法,选用太冲、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张从正则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气机;刘完素则选用尺泽、委中等穴位进行针 灸,以清肺泻肝、调理脾胃;李东垣则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以健 脾开胃、补中益气。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郁证的主要原则包括疏导气机、调理脾胃和滋阴养血。首先,疏导 气机是治疗郁证的关键,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达到疏 通气机的目的。其次,调理脾胃也是治疗郁证的重要措施,可通过饮食调理、中 药治疗等方式来恢复脾胃功能,从而缓解气机郁滞。此外,滋阴养血也是治疗郁 证的必要手段,可通过服用滋阴养血的中药材来改善机体气血不足的状况,从而 缓解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
刘完素认为,郁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肺、肝、脾三脏,临床以心 情不畅、咳嗽胸闷、腹胀腹泻等为主要症状。李东垣则认为,郁证多由脾胃气机 失调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乏力等。
治法概述
治法概述
金元四大家治疗郁证的思路各异,但均注重调理脏腑气机。朱丹溪主张从肝 论治,用逍遥散类方剂调肝解郁;张从正主张祛除体内邪气,用汗、吐、下三法 疏通脏腑气机;刘完素则倡导调理肺、肝、脾三脏,用凉药清肺泻肝,温药健脾 开胃;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用健脾升清、和胃降浊的方法治疗。
病因病机
此外,身体虚弱也是郁证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久病不愈、年老体弱、气血不 足等,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易受情志、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气机郁滞。
证候表现
证候表现
中医郁证的主要证候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忧愁、抑郁、烦躁、易怒等,且常伴有兴趣缺乏、意志消沉等症状。 思维迟缓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 眠、多梦、易醒等。此外,中医郁证还常伴有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嗳气吞酸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志异常、自杀倾向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通 过疏肝理气, 缓解肝气郁结, 改善情绪
01
养心安神:通 过养心安神, 缓解失眠、焦 虑等症状
03
02
健脾和胃:调 理脾胃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体质
04
活血化瘀:活 血化瘀,改善 血液循环,消 除瘀滞
发展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担忧和焦
虑
02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
03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04
加强人际交往, 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交流
谢谢
常用方剂
01
02 逍遥散: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
善太息等症。
柴胡疏肝散: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 太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03
04 半夏厚朴汤:用于痰气郁结,胸闷,呕吐,
呃逆等症。
甘麦大枣汤: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失眠, 多梦等症。
05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 忘,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演讲人
目录
01. 郁 证 概 述
02. 郁 证 的 辨 证 论 治
03. 郁 证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郁证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证的定义
01 郁证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由 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
02 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胸闷、腹胀、 食欲不振、失眠等。
03 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痰湿内蕴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耗 伤
阴 虚
心 病
心 肾
情 志
营 血
火 旺
及 肾
阴 虚
刺
激
2、病机:
发病:郁证起病可急可缓。 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性:初起多实,渐至虚实夹杂,久则以虚为
主,虚中夹实。
病势:初起以气机郁结为主;进一步可兼见血 瘀 、痰结、湿阻、食滞、火郁等;终可伤及脏 腑,至气血阴阳虚弱,以心脾肾虚常见。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证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 定处,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基本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实证――理气开郁,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
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 消食等法。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 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虚实夹杂――根据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结交阻于咽喉
食道狭窄或干涩
病位
肝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好
差
3.郁证脏躁与郁证
1
脏
躁
癫
证
主症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 惊,悲忧善哭,时作欠伸,骂 詈喊叫,不发如常,有自控能 力
喜怒无常,沉默痴呆,语无伦次 等思维、情感、感觉甚至行为异 常为主,极少自行缓解,缺乏自 控能力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中医学-郁证
郁证病因病机1.病因情志内伤,愤懑郁怒,忧愁思虑。
2.病机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凋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病理因素是气、血、湿、痰、热、食六郁。
病初因气滞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属虚证。
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它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
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各型郁证的治法1.肝气郁结证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速记: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归肝滋肾六王2.气郁化火证主症: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郁证有哪些症状?
郁证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郁证症状,尤其是郁证的早期症状,郁证有什么表现?得了郁证会怎样?以及郁证有哪些并发病症,郁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郁证常见症状:
*以上是对于郁证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郁证并发症,郁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郁证常见并发症:
发作性睡病、副鼻窦炎、颅咽管瘤、脑囊虫病、矮小症、癫痫性精神障碍、抑郁症、新生儿泪囊炎、脑动静脉畸形、精神发育迟缓
*一、并发病症
心烦易怒,精神不振,虚烦不寐,神疲乏力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郁证症状,郁证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郁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医内科学----郁证
19
2021/1/30
医学ppt
[辨证论治]
2.气郁化火 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 兼症: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
酸,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0
2021/1/30
医学ppt
8
2021/1/30
医学ppt
【病因病机】
愤懑郁怒极 情 肝失疏泄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志 过
气机不畅
初起肝经自病 化火
气血失和
血瘀
肝郁及脾 日久累及他脏
肝郁及心
9
2021/1/30
医学ppt
【病因病机】
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医学ppt
【概说】
三、古代文献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 论述。治疗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 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6
2021/1/30
医学ppt
【概说】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风病之起也, 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 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4
2021/1/30
医学ppt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 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 郁,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 出为特征。
郁证患者的辩证施护
郁证是由于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引起的一类病症。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肋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物梗阻,并伴有眩晕、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属于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癔症”等疾病。我院2007—2011年共收治郁证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于下:
3.2痰气交阻证:喉咙不适,甚则有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或兼胁痛,苔薄白腻,脉玄滑或细滑。护理原则为化痰理气解郁。(1)咽喉有阻滞感,及早做食道钡透检查,排除癌变,消除疑虑。(2)吃饭时不宜生气,避免气滞食阻。(3)平时取陈皮5克,玫瑰花、绿梅花、厚朴花各3克,开水泡服,以助于理气化痰。(4)竹笋、萝卜、梨有助于化痰顺气,可常食用。(5)食勿过饱,宜少量多餐,忌肥甘油腻助湿生痰之品。
2.4针刺疗法:(1)郁证病人气绝时可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平时针刺内关、谭中、足三里、神门、三交阴等穴位。(2)胸闷、头疼、失眠病人,可以用梅花针叩击脊椎两侧及内关。百会、凤池、神门、足三里等穴位。(3)耳针疗法,在神门、皮质下、脑、肾等痛点埋针。
2.5气功疗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静功、动功,太极拳等,或用气功信息治疗仪进行治疗。
3.3心肾阴虚证:郁证日久,眩晕耳鸣,心悸少寐,虚烦易怒,腰膝酸软,健忘,遗镜或月经不调。舌质微红,少苔,脉细数。护理原则为滋养心肾。(1)病室环境宜安静,有利于睡眠。(2)夜间看书报时间不宜过长,鼓励患者做静养气功、打太极拳。(3)入睡前半小时给服用柏子养心丸5克,或针刺神门、三阴交,得气后留针20分钟。(4)精神恍惚,喜怒无常,用准小麦30克、大枣10枚、灸甘草10克煎服。(5)避免惊恐、怒气、气郁以及过度兴奋的情志因素。(6)可食红枣、桂圆汤或百合、莲子汤以养心安神。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情志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各种疾病的病证。
根据中医理论,郁证可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包括:
1. 气滞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滞不畅,常伴有胸闷、郁闷、烦躁、易怒、胸胁疼痛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郁气滞证、胃气郁结证等。
2. 血瘀型郁证: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不畅,常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面色暗黯、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血郁滞证、血瘀气滞证等。
3. 阳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常伴有精神疲倦、体力衰弱、畏寒怕冷、皮肤苍白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肾阳虚证、心阳虚证等。
4. 阴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常伴有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等。
5. 气血两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常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虚血瘀证、脾虚化瘀证等。
以上只是部分中医辨证分型,具体辨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的主要内容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六郁辨治:朱丹溪提出了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之六郁辨证。
对于每种郁症,他都详细地阐述了其主症和脉象。
其中,气郁是无形的变化和功能的失调,而其他诸郁如血、痰、湿、食则均为有形之壅滞。
他创立了越鞠丸来治疗这六种郁症,此方以行气活血、除湿化痰、消食清热为主,能疏散各病邪郁阻所导致的病症。
调节情绪:朱丹溪强调通过调节情绪来疏解郁结。
他提出了“五音调情”和“观色调情”的方法。
前者是通过听音乐来调节情绪,他认为不同的音乐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后者是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花卉、山水等来调节情绪,他认为色彩对人的情绪有影响。
中焦论:朱丹溪认为“凡郁皆在中焦”,拟定越鞠丸来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方中香附与川芎相伍,一气一血,善于疏肝解郁,为临床所常用。
病机认识:郁证的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病程进展大多气郁在先,血郁在后。
肝郁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对于肝郁阴虚之证,可以自拟“一贯煎”为疏肝养阴之方;对于肝肾两虚之证,可以用“逍遥散”与“地黄丸”配合为“滋水清肝饮”。
郁证是什么 有什么相似病
郁证是什么有什么相似病*导读:郁证是中医的病名。
与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比较类似。
主要指标原因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
……郁证是中医的病名。
与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比较类似。
主要指标原因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
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常见于青中年的女性,除了情志的症状,身体一般没有其他病症。
诊断郁证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相似病区别开来以免误诊。
与郁证相似的病症有虚火喉痹、噎膈、癫狂等。
*郁证与虚火喉痹郁证容易引起吞咽困难,患者会感觉咽喉中有物梗塞,这就是郁证梅核气。
此类症状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多时由于情绪的影响,情绪的波动大会引起梅核气的出现。
如果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梅核气的症状会渐渐减轻甚至消失,如果心情抑郁,加上将注意力集中在咽喉部的时候,就会使咽喉的梗塞感加重。
而虚火喉痹是因为感冒或长期吸烟和食用辛辣的食物,引起喉部的异物感,除了异物感,还会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但一般与情绪无关,多出现在壮年的男性身上,过度疲劳或感受外邪就容易是咽喉的症状加重。
*郁证与噎膈噎膈主要出现在中老人中,男性患者比较多。
与郁证引起的梅核气相似,都会出现梗塞,但噎膈的梗塞感抓哟会在胸骨之后的地方,吞咽的困难会日益加重,如果用食管检查会发现异常。
*郁证与癫狂郁证的情志抑郁会引起脏躁,指的是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间歇性暴躁,不发作的时间就如常人一般,患者大多是青中年的妇女。
而癫狂则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中,男女发病的几率一样,经常表现为心神失常,而且难以自行缓解。
(完整)郁证
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失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症及反应性精神病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更年期综合症诊断参照2000年<〈精神医学〉〉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郁证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内伤和脏气素弱有关,病变部位主要涉及肝、脾、心三脏。
其病机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而成气郁;气郁日久,化火上炎,而成火郁;或因思虑过度,精神紧张,或肝郁横犯脾土,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成痰郁;或情志过极,损伤心神,心神失守,而成精神惑乱;病变日久则损及肝肾心脾,使心脾两虚,或肝肾不足,心失所养.总之,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因其病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机郁滞不畅为先。
病理性质初期多实,以气、血、湿、痰、火、食六郁邪实为主,久则由实转虚,终致心、脾、肝气血阴精的亏损,成为虚证类型。
临床上则虚实互见者较多见。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实证治以疏肝理气为主,依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消食之剂;虚证则以益气血扶正为法。
1、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型证见: 精神抑郁,善叹息,嗳气,胸胁胀痛,腹胀纳呆。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佛手9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若肝郁化火者,可加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10克和胃降逆;兼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鸡内金、山楂各10克消食化滞;肝气乘脾而见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12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乌药12克健脾化湿,理气止痛;兼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有瘀斑瘀点者,可加当归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等活血化瘀。
中医内科-郁病
一、概述
3.历史沿革 明代医家虞抟《医学正传》把郁证作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 病、更年期综合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出现 郁证的症状表现时,均可按郁证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郁病的总的病因是情志内伤所致,与肝关 系密切。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2.体质因素:
一、概述
1.郁证定义 2.古今郁证的区别 3.历史沿革 4.范围
一、概述
1.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 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 证)。
一、概述
2.古今郁证的区别 (广义) 明代以前属于古代的郁证,其范围十分 广,六淫、七情、痰、食、瘀等所致的 疾病,都属于郁。 明代以后才以情志之郁为主要内容。如 《景岳全书· 郁证》说:“凡诸郁滞,如 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 腑,一有滞逆,皆为之郁。”
结语—1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 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是情志内伤所致,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注意精神调摄:移情易性《临证指南医 案》“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结语—2
1、肝气郁结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和 中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 火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 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解 郁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4.血行郁滞 治法: 理气解郁,活血化 瘀。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痛无定处。 兼症:善太息,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 不调或腹胀。 舌脉: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医关于“郁证”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郁证”的证治分类一、肝气郁结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3.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4.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5.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川芎理气活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
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异味者,为兼食郁,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连翘、莱菔子;身重,口腻,腹胀,便溏者,为兼湿郁,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妇女经前乳胀腹痛者,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或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气郁化火1.临床表现: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2.证机概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3.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代表方:丹栀逍遥散5.常用药:柴胡、薄荷、郁金、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丹皮、栀子清肝泻火若口苦、便秘者,加龙胆草、大黄清肝泄热;肝火犯胃,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加黄连、吴茱萸;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夏枯草、钩藤;热盛伤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当归、白术,加生地黄、麦冬、山药,或改用滋水清肝饮三、痰气郁结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金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有“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咽喉门》称此为“梅核气”2.证机概要: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
3.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4.代表方:半夏厚朴汤。
5.常用药:厚朴、枳壳、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郁证——精选推荐
郁证 郁证 [定义] 郁证,古谓之。
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机郁滞⽽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所谓郁,指滞⽽不通之义。
郁证既是⼀个病因病理学概念,⼜是⼀个综合病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义的郁证,泛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机能不和,从⽽导致⽓、⾎、痰,⽕、湿、⾷等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
狭义的郁证,则主要指由情志不舒、⽓郁不伸⽽引起的性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多种复杂症状。
[历史沿⾰] 先秦时期,对⾃然界及⼈体内出现的⼀切积聚,蓄积、失畅现象概之谓。
郁。
如《书经》将。
郁。
引伸为“愤结积聚。
,《周礼》释为。
声不舒扬。
《吕⽒春秋》谓⽈。
精不流则⽓郁。
《内经》将。
郁。
的概念引⼊,对⼈体脏腑经络、⽓⾎津液,饮⾷情志的滞塞郁结所引起的⼈体变化进⾏了⼀系列论述,并把情志因素看作是引起⼈体⽓机失调的重要原甲。
如。
愁忧者,⽓闭塞⽽不⾏。
(《灵枢。
本神》,。
思则⼼有所存,神有所归,正⽓留⽽不⾏,故⽓结矣。
(《素问。
举痛论篇》)治疗上则。
疏其⾎⽓,令其条达,⽽致和平。
(《素问。
⾄真要⼤论》)在《素问。
六元正纪⼤论篇》中,根据五运失常太过,提出“⽊郁达之,⽕郁发之,⼟郁夺之,⾦郁泄之,⽔郁折之。
其中尤以。
⽊郁达之”更具临床实际意义。
汉唐及宋,许多医家沿袭《内经》经旨,对类似郁证的病证、病机进⾏过较详细的论述,但未将“郁证。
作为⼀个独⽴病证加以讨论。
如在《伤寒论》、《⾦匮要略》。
《脉经》、《千⾦⽅》、《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古医籍中,都在五脏杂病中反映了郁证的病机和证候表现。
尤其张仲景,在《⾦匮要略》中,对百合病、妇⼈脏躁、妇⼈咽中如有炙脔、奔豚⽓等病证的症候表现进⾏了详尽确当的描述,并提出治法⽅药。
这些作为狭义郁证的重要内容,÷直为后世所沿袭,⾄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北宋。
陈⾔在《三因极⼀病证⽅沦》中提出七情致郁学说,为后世“郁不离乎七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郁证 病情说明指导书
郁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郁证概述郁证是情志忧郁、气机郁滞引起,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为主要特征。
发生与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本病预后一般均良好,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通常都可以治愈,如果病程较长,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郁病。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肝脏。
常见症状: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
主要病因: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检查项目:食道的X线、咽部检查。
重要提醒:患者如果出现心情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祛除诱发的病因,避免病情可进行性加重,演化为癫狂等病证。
临床分类:1、肝气郁结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满,胁肋胀痛,但痛无定处;常伴有胃脘胀痛,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干口苦;可伴有头痛,耳鸣,或胃脘不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痰气郁结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胀满,胁肋胀满,咽中有异物感;苔白腻,脉弦滑。
4、心神失养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容易受惊,时而忧愁,时而悲伤,喜怒无常;伴有哈欠连连、或手舞足蹈,大声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5、心脾两虚主要表现为思虑过多,胆小多疑,头晕,神情疲惫,身体倦怠无力,心中悸动不安,失眠健忘,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6、心肾阴虚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宁,心中悸动不安,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睡眠中汗出,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烦失眠,多梦遗精:合交泰丸(黄连、肉桂);
遗精较频: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34
[预防调护]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虑,防止情志 内伤; 2. 作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对 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35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郁证?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2.郁证分哪几型?郁证为什么要重视理气?在临 床上如何掌握理气法? 3.试述郁证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的辨证施治。
7
【概说】
四、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 等,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辩证论治。
8
【病因病机】
初起肝经自病 化火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气血失和
情 肝失疏泄 志 过 气机不畅 极
日久累及他脏
血瘀
肝郁及脾
肝郁及心
9
【病因病机】
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3
【概说】
二、证候特征 气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 主要表现。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 舌质有瘀点瘀斑, 或舌质紫暗; 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肋痛,嘈杂吞 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 溏腹泻;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胁肋胀满疼痛较甚:加郁金、青皮、佛手; 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旋覆花、代赭石、 苏梗、法夏 兼有食滞腹胀: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兼有血瘀见胸胁刺痛:加当归 红花。
19
丹参、郁金、
[辨证论治]
2.气郁化火 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 兼症: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
酸,大便秘结,
6
【概说】
元· 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 五郁论》中说,“风病之起也, 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丹溪心法· 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 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朱丹溪还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 创立 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 《古今医统大全· 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 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临证指南医案· 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36
谢谢大家
37
31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主症:情绪不宁;
兼症: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
盗汗,口咽干燥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32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 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 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
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梅核气与噎膈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 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 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郁病中的梅核气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 有物梗塞,作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3、脏躁与癫病 癫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以 精神失常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 郁病中的脏躁一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 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17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 胡 、 香 附 、 枳 壳 、 陈 皮 —— 疏 肝 解 郁 ,
理气畅中;
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
18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4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肝:气郁、血郁、火郁。 脾:食郁、湿郁、痰郁。 心:虚证。 2.辨虚实 实: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
滞、痰结。
虚:气血两虚、阴精亏虚。
15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16
[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4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 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 郁,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 出为特征。
5
【概说】
三、古代文献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 论述。治疗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 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26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甘草——甘润缓急; 小麦——补益心气; 大枣——益脾养血。
27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手足蠕动或抽搐: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
躁扰、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制首乌;
喘促气逆:合五磨饮子。
28
[辨证论治]
5.心脾两虚 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
23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
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2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湿郁气滞:加香附、佛手、苍术;
痰郁化热:竹菇、栝萎、黄苓、黄连;
病久入络: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
25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兼症: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 舌脉:舌质淡,脉弦
兼症;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29
[辨证论治]
5.心脾两虚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茯苓、白术、 甘草、当归、龙眼肉 木香——理气醒脾。
30
益气健脾生血;
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安神;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胸郁闷,情志不舒:加郁金、佛手; 头痛:加川芎、白芷。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0
[辨证论治]
2.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21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热势较甚:加龙胆草、大黄; 肝火犯胃:加黄连,吴茱萸; 肝火上炎:加菊花、钩藤、刺蒺藜。
22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兼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10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1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虚火喉痹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 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 尚觉咽干、咽痒、灼热。 郁病中的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 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咽中梗塞的 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
第一节 郁证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证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证
1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
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
【概说】
二、证候特征 1.情志病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为主 2.非一时性---持续2周以上 3.气郁-------六郁(血郁、火郁、食郁、 湿郁、痰郁) 4.郁证日久---可出现心脾肝肾亏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