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后抑郁症理论与中医肝郁理论的关系及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后抑郁症理论与中医肝郁理论的关系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7T11:42:34.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张景洲刘铁军(通讯作者)[导读] 肝郁,即肝气郁滞,是指肝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疏泄功能失常、体用受累之后出现的病机和证候表现;

张景洲刘铁军(通讯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404-02 肝病后抑郁症理论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铁军教授于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它初步揭示了肝病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原因及治疗的基本方法,其是关于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一种重要观点,应属于中医情志病的范畴,肝病后抑郁症是指由慢性肝病引起的抑郁状态,属于广义心身疾病的范畴,为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抑郁的发生不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

肝病的病情,延缓疾病的康复,而且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

一、肝与情志病

情志病,是指由于怒、喜、思、悲、恐、忧、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当情志活动过于亢进或突然变化,可出现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病患。肝具有主疏泄及藏血的功能,可通过协调脏腑功能活动,调整机体的意识、精神、思维活动而发挥重要影响。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等角度来入手进行治疗,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肝郁是发病的始动因素

肝郁,即肝气郁滞,是指肝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疏泄功能失常、体用受累之后出现的病机和证候表现;它涵括了肝藏象机能异常在主疏泄功能中所表现出的生理影响、病理变化以及对其他脏腑组织综合影响的系统性表述。从临床上看,它是一组以肝失疏泄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群;既可以由单一证候组群出现,也可以与其他脏腑、经络病证同时夹杂出现。肝郁辨证,则是建立在肝主疏泄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和肝气郁滞病理机制在发病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基础之上,对临床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它包含了中医脏腑辨证中“肝气郁滞证”以及“肝气郁滞”病理变化证候机理的辨识,探讨其延展出的对于人体整体生理、病理、发病、治疗等的综合影响[2]。因此,肝病后抑郁症是对临床中与“肝郁”相关肝脏疾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的一种规律性认识。元代医家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专设情志病一节,表明当时对心身病证已有相当认识,而且提出了“因病致郁”的理论,对后世医家的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肝郁是发生肝病后抑郁症甚至于发生消化系统相关心身疾病的始动因素。

三、肝病后抑郁症提出的意义

刘铁军教授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查阅了近年来的千余篇相关文献,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肝病后抑郁症理论”,对于提高该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肝病后抑郁症是指由慢性肝病引起的抑郁状态,属于广义心身疾病的范畴,为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抑郁的发生不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肝病的病情,而且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兼有气机不畅,疾病发生后又往往导致情志不舒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我们经大量研究后提出肝病后抑郁症理论及对其病因病机的两种认识:情志内伤所致的肝郁是肝病后抑郁症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是肝病后抑郁症的病机核心。肝病后抑郁症属“因病而郁”,人可“因郁致病”亦可“因病致郁”,疾病和情绪可相互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加重病情。基于肝郁理论之上的肝病后抑郁症理论的提出,成为目前消化系统相关心身疾病理论系统中的重要学术创新观点和见解,是对其的创新和发展,丰富了中医、中西医对此的认识。

四、肝病后抑郁症的治疗

《医方论》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故调整“肝郁”状态是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提出了疏肝解郁法治疗用于治疗心身疾病是有其中医理论基础的。因此对肝病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和探讨,并对中药复方治疗肝病后抑郁症的药效学观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对肝炎后抑郁理论及药物研发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此研究基础上,刘铁军教授提出了以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肝病后抑郁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将此治疗方法应用于其他消化系统相关心身疾病治疗中,也取得满意的研究结果。疏肝解郁法可调畅气机,消除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而引发的临床症状,气机宣畅,疾病自然向愈,并且可使病情不致于向其他方面传变,另外对性格内向,心情抑郁、不善表达或性情暴躁,急躁易怒之人应用本法,以心理疏导或者采取中药制剂进行治疗,使其忧郁,躁怒除,开郁结,可消除肝气郁滞之根源,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能有效地治疗包括肝病后抑郁症在内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参考文献

[1] 陈常云. 肝与情志病探讨[J]. 光明中医. 2011,26(9): 1790-1791.

[2] 王睿琦,赵丽慧. 以肝为中心的肝郁辨证临床意义及方法探讨[J].江苏中医药. 2011,43(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