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BCG膀胱灌注
灌注治疗膀胱癌如何正确有效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教授李宁忱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0%~80%患者初诊时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基础治疗是经尿道肿瘤切除术(TUR-BT)。
尽管在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很高的复发率,而且有些病例会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因此,TUR-BT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
近年来,随着对膀胱灌注治疗的深入研究,相关治疗理念日益清晰。
复发危险首先明确首先,要明确肿瘤复发与进展的危险度。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复发次数、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以及是否存在原位癌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肿瘤数目对复发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为肿瘤的复发频率,尤其是术后3个月时有无复发、肿瘤大小、肿瘤分级。
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则与肿瘤进展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明确相关因素,准确判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进展的危险性,对灌注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为以下三组:一、低危:初发、单发、Ta、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注: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二、高危:任何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is。
三、中危:除以上两类的其他情况,包括多发、复发的Ta、 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欧洲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则使用EORTC评分表的肿瘤评分,根据不同复发与进展评分判断患者的复发与进展概率,并进行危险性的低、中、高危分组。
该方法对膀胱癌预后危险度的预测更为精细,但也相对复杂。
当今国际上各指南的分类标准略有差别,但基本原则一致,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基础。
膀胱穿孔暂缓灌注目前,TUR-BT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已经成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术后灌注的标准方案,被各临床诊治指南所推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灌注治疗进展
0倍,而排出较慢,
能在肿瘤细胞中保持高浓度,减少每次灌注保 留时间,并且其能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 对正常组织的毒性。Kobayashi(4l等将NMIB C患 者分成三组,进行THP(30mg/30m1)灌注,分
别保留30min、1h和2h,发现三组间THP在肿
维持灌注相比诱导灌注能够再减少l 4%的肿瘤 复发率【12】。Shelleytl4】的研究则对比了MMC与
B
CG治疗中级别和高级别Ta/T l肿瘤方面的疗
C G才能显示
已足够,无需维持灌注I…,而中危和高危患者则 须维持灌注化疗。维持灌注化疗通常为每周1
次,持续4~8周,而后每月1次,持续6~1 2个 月,但维持治疗究竟应持续多长时间、频率如
肿瘤发展,即肿瘤出现进展…。欧洲泌尿外科学 会(EAU)将NMIBC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 组,其中低危复发和进展几率分别为37%与0%; 中危45%与1.8%;高危54%与l 5%,Tis即属于 高危一组13】。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 O R T C)则制定了一个更为精细的评分系统,
30ml水中,保持2h。由于该药效果较差且副作用 大,现已少用。
40mL水中,灌注保留时间2h。 1.4NMIB C各种新型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随着
研究的进展,各种新的灌注化疗药物不断涌现, 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一种新型的脱氧胞苷类 似物,是一种药物前体,在细胞内转变成磷酸化 代谢物后发挥细胞毒作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显示,在B C G治疗失败并拒绝行膀胱切除术的
通过T U R术后6周的B C G诱导灌注可以降 低肿瘤复发率20%~65%,平均40%【1 3l,而BCG
显降低。最近Gee等1”1的研究发现在B CG灌注 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无瘤 生存率。Pan等【20】的研究也显示在灌注治疗时加
卡介菌素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卡介菌素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卡介菌素(BCG)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多用于肿瘤和感染病的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生物制品之一。
近年来,卡介菌素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疗效,成为许多疾病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一、卡介菌素简介1.1 卡介菌素的发现和制备卡介菌素(BCG)最初是由Albert Calmette和Camille Guerin 在20世纪初在法国Lille所创制的。
他们通过多次培养选出了从牛病原菌中分离出来的弱毒痘苗菌。
经过60年的发展和改良,现在的BCG已经成为了一种药用菌种。
目前全球流通的卡介菌素制品,主要分为B型、C型和T型3种。
其中,C型和T型已经逐渐被B型菌株所取代,因为B型菌株的免疫原性更强。
1.2 卡介菌素的免疫原性卡介菌素的免疫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包括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另一个方面是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细菌和病毒。
此外,卡介菌素还能激活一类特殊的细胞,称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这些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可通过吞噬和降解来清除病原体。
一些研究证实,卡介菌素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促进免疫细胞局部化,加强免疫细胞间相互联系,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二、卡介菌素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2.1 卡介菌素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BCG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并且能够激发免疫反应,进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抵抗肿瘤侵袭。
因此,BCG在膀胱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BCG在膀胱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治愈率、较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同时也极少出现中毒反应,这使得BCG成为了膀胱癌的重要治疗药物。
2.2 卡介菌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BCG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研究表明,BCG可以直接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此外,BCG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营养供应和生长。
BCG灌注
BCG作为一种减毒活疫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最有效的灌注药物。
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激动剂,需要适当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最基本的条件是受体可以在BCG的诱导下引起较强的TH1细胞免疫反应。
TH1活化后刺激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BCG相关的杀伤细胞大量增殖,同时可刺激淋巴因子及干扰素的产生,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最近的资料提示BCG可能通过NO途径来发挥作用。
BCG膀胱内灌注疗法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有资料统计TUR-Bt+BCG灌注化疗组复发率平均为29%,单纯行TUR-Bt组复发率却高达67%。
Herr提出膀胱内灌注BCG可延长发生肌层浸润和转移的时间,随访死亡率也从治疗前的32%下降至治疗后的14%;需作膀胱全切的病人比率明显下降,由42%减少至26%,接受手术的时间也大大延长(由8个月延长至24个月),并可在术后延长生存时间。
长期随访证明BCG灌注疗法对于延长肿瘤复发时间,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疗效肯定。
对于CIS病人的治疗,BCG更能充分表现它的优越性。
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表明76%的病人经BCG灌注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
而且,对于BCG敏感的病人此后只有11%需作膀胱全切。
但是对于已侵犯肌层的肿瘤病人疗效不佳。
BCG灌注治疗的疗程时间长短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议。
大多数人认为仅仅一个为期6周的疗程是不够的。
Lamm提出了一项新的“6+3”方案替换老的“6+6”方案。
其具体治疗计划如下:患者先接受一个为期6周的BCG诱导阶段,而后在3个月及6个月时各灌注治疗一次,每次3周,每周1次,6个月一循环,共治疗3年。
大剂量口服复合维生素(VitA、B6、C、E)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在BCG的使用过程中有近90%的患者会出现类似于膀胱炎的症状,大多数患者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对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降低BCG的浓度(一般降低1/3或1/10)来减轻副作用,也可每日服用异烟肼300mg控制症状,但并不主张预防性应用。
卡介苗和干扰素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卡介苗和干扰素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为了解卡介苗(BCG)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将56例膀胱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BCG 75 mg+α-干扰素60万u,另一组单用BCG 75 mg膀胱内灌注。
随访6~72个月,平均38.6个月,肿瘤复发者BCG+α-干扰素组3例(10%),BCG组8例(28%)。
结果表明:BCG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我院自2005年起联合应用BCG与α-干扰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膀胱癌56例,男44例,女12例。
年龄43~76岁,平均61岁。
初发肿瘤39例,复发17例;单发47例,多发9例。
全组56例在灌注前行膀胱部分切除41例,TURBt 15例。
病理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
病理分级:Ⅰ级23例,Ⅱ级28例,Ⅲ级5例。
临床分期:T0期11例,T1期39例,T2期6例。
随机分为BCG+α-干扰素组和单用BCG组,每组28例。
1.2治疗方法:BCG每支含75 mg活菌,α-干扰素每支30万u。
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BCG+α-干扰素组:BCG 75 mg+α-干扰素60万u+生理盐水至60 ml;BCG组:BCG 75 mg+生理盐水至60 ml。
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当药液即将注毕时,将阴茎尿管竖直注入少量生理盐水,以防拔尿管时BCG残留于尿管内。
灌注后每15分钟变换一次体位(左、右、仰、俯),保留1小时以后排出。
每周灌注1次,共6次,此后1年内每月1次,1年后每3月1次至2年。
2结果两组5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8.6个月。
术后定期行尿常规、尿细胞学及膀胱镜检查,若发现可疑病变,即行活检,以明确有无肿瘤复发。
BCG+α-干扰素组有3例(10%)分别于术后1~2年复发。
BCG组8例(28%)分别于术后1年内(2例),1~2年(5例),2年后(1例)复发。
表浅性膀胱肿瘤--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及其与化疗效果的比较
Treatment schedule:
a single schedule maintenance therapy
(6+3) double schedule others
“6+3” Regimen :
1.induction period: weekly for 6 weeks
Combination therapy:
Megadose vitamins IL-2 Interferon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eutic
drugs: MMC et. BCG-CWS (卡介苗细胞壁骨架)
Thank you
2.CIS or high-grade: (6+3)→ 3-week at years 4, 5, 6, 8, 10, and 12
三、与化疗效果比较
常用化疗药物
噻替哌 丝裂霉素C 阿霉素 表阿霉素
Comparison:
instillating time effect mechanism increasing dose maintenance therapy
2.maintenance period: 3 weekly at 3, 6, 12, 18, 24, 30, and 36 months
6+3 vs 6+6 :
regimen
item
6+3
6+6
CR*CIS
87%
63%
tumor-free 83% 43%~67%
Others:
1.w*6→2w*6→m for 2~3 ys
eradicating existing disease, treat carcinoma in situ reducing disease recurrence
重组卡介苗治疗膀胱癌的研究现状
重组卡介苗治疗膀胱癌的研究现状发表时间:2017-03-21T15:40:17.1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邓翔王坚[导读]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有报道指出全球膀胱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9位,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6位,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在第10位[1]。
90%以上的膀胱癌为移行上皮癌,其余类型还包括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
在膀胱移行上皮癌中,70%以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后,约80%的患者会复发,同时约30%的患者会进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因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需行辅助治疗,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率和进展[2]。
与膀胱灌注化疗相比,灌注BCG可以显著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几率,而且持续灌注治疗可以提高其疗效。
因此卡介苗免疫疗法已经成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原位癌(CIS)术后预防复发和进展的标准治疗方法[3]。
尽管BCG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术后辅助治疗中效果明显,但是仍有30%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对BCG灌注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有些患者对其局部及全身副反应耐受差而被迫中止使用BCG膀胱灌注[4]。
最近有研究表明基因重组卡介苗相对于传统卡介苗可能有更低的副作用以及更佳疗效,本文就重组卡介苗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rBCG是把BCG作为工程菌,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BCG中,靠着BCG在宿主内的反应,表达多种外来抗原,来诱导对多种疾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
rBCG有2大类:1.TH1免疫应答为基础的重组卡介苗1.1 分泌人白介素2的重组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多向性作用的关键细胞因子[5]。
IL-2主要是由活化的Thl淋巴细胞产生并分泌,之后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1)能刺激已被特异性抗原启动的T淋巴细胞增殖;(2)活化T淋巴细胞,促进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效应细胞产生消灭肿瘤细胞作用;(3)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以增强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间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产生消灭肿瘤细胞作用;(4)通过刺激产生TNF使肿瘤细胞凋亡,在机体免疫中有关键性作用[6]。
利福平对膀胱癌术后灌注BCG所致不良反应的疗效评价
95 O
重 庆 医 学 2 0 年 5月 第 3 08 7卷 第 9期
・
论
著 ・
利 福 平对膀 胱 癌 术后 灌 注 B CG 所 致 不 良 反 应 的 疗 效 评 价
王万用, 程 伟, 张 雄, 黄 捷△ 4 00 ) 0 7 0
中 图分 类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4 (0 8 0 —9 00 1 7—3 8 2 0 ) 90 5 —2
Ev l to hec r tv fe to ia pii n d e s e ci n fBCG fe a cno a o a e p r in aua in t u a ie e fc fR f m c n o a v r er a to o a tr c r i m fbldd r o e ato
ofBCG fe l d rc nc r o r ton. a t r b a de a e pe a i Ke r s: a e an e ; ia p cn; a il am e t - e i y wo d bldd r c c r rfm ii b clus c l te gu rn
热 和膀 胱 刺 激 症 状 发 生率 明 显低 于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 O 0 ) . 1 。结 论 应 用 利 福 平 可 有 效 预 防 和 减 轻 膀 胱 癌 患 者 术
后 灌注 B CG 的 不 良反 应 。
关键 词 : 胱 癌 ; 膀 利福 平 ; 介 苗 卡
g o p b f mp cn . s l Th n i e c a e o d e s e c i n o h r a me tg o p r d c d s n f a ty c mp r d wi r u ( y Ri a ii ) Re ut s ei cd n e r t fa v r e r a t f t e te t n r u e u e i i c n l o a e t o g i h c n r lg o p P ̄ 0 0 ) C n lso Ria ii a r v n n e iv f e t e y t e a v r e r a t n o n r v sc li si a in o t o r u ( . 1 . o cu in f mp cn c n p e e ta d r l e e fc i l h d e s e c i fi t a e ia n tl t e v o l o
癌症研究中的免疫治疗方法
癌症研究中的免疫治疗方法引言:癌症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有一定效果但具有许多副作用和局限性。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在癌症研究中应用的免疫治疗方法。
一、卡介苗(BCG)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膀胱癌是充满挑战性的肿瘤类型之一,卡介苗(BCG)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因子被广泛应用于其治疗中。
BCG通过激活机体的自然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攻击。
临床试验表明,在非浸润型膀胱癌患者中,BCG可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及进展,并提高存活率。
然而,这种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膀胱癌患者,因此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以便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其通过解除肿瘤对T 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来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这类药物可阻止肿瘤细胞与T细胞表面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免疫系统。
临床试验表明,在多个癌种中ICIs均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例如,CTLA-4抑制剂在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PD-1及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种中也显示出很好的临床前景。
三、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随着基因测序及组学技术等的发展,《国家癌症大会》于2015年提出了个体化精确治疗理念。
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基于患者的个体特征和免疫系统,通过对肿瘤基因组测序、表观遗传学及免疫学分析,针对患者的癌细胞进行针对性治疗。
这种方法使得免疫治疗成为可能,且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另外,各类与抗肿瘤有关的细胞因子、抑制剂等也可以根据患者特异性进行调配使用。
四、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一种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的新型治疗手段。
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首先从患者血液中提取T细胞,并经过基因改造程序实现特异性靶向;接着将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以实现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免疫治疗在膀胱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免疫治疗在膀胱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曹达龙;叶定伟【摘要】膀胱癌已成为泌尿男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自1976年将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膀胱灌注成功地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之后,膀胱癌的治疗未见显著进步,尤其是局部进展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膀胱癌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和细胞毒 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能显著改善局部进展和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预后.PD-1、PD-L1和CTLA-4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负向调控信号,恢复T细胞活性,从而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他免疫治疗还包括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等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研究将对免疫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等进行综述.%Bladder cancer is one of the common genitourinary malignancies. Since the discovery of 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in the 1970s for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here have not been any major breakthrough drugs especially for locally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 Recently, the immun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 targeting the programmed death 1 (PD-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and 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 (CTLA-4) pathways have shown significant long-term responses and tolerable safety profiles for locallyadvanced and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 Inhibitors targeting PD-1, PD-L1 and CTLA-4 are mainly used to restore T cell activity by blocking negative regulation signal, and to enhance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 cells. Other immunotherapies including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 therapy also have great prospects. In this review, 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eutic agents and the mechanisms in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cancer a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7页(P81-87)【关键词】膀胱癌;免疫治疗;卡介苗;PD-1;PD-L1;CTLA-4【作者】曹达龙;叶定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欧美国家的第九位常见恶性肿瘤[1-2]。
不同类型CG膀胱灌注BCG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CG膀胱灌注BCG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背景】
BCG膀胱灌注是以卡介苗为主要成分的免疫治疗方法,用于预防和
治疗膀胱癌。
BCG膀胱灌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类型的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
一定争议。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类型的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中的
应用情况和疗效。
【研究问题】
不同类型的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如何?
【研究目的】
1. 研究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
2. 探讨不同类型的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中的疗效差异和原因。
【研究方法】
1. 检索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类型的BCG膀胱灌注的临床研究情况。
2.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包括研究设计、病例数、治疗方法、随访时间和疗效评价等。
3. 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具体内容包括各
类型BCG膀胱灌注的优缺点、合适的临床应用范围以及疗效评价等。
【预期结果】
1. 系统评价不同类型的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
2. 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BCG膀胱灌注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本研究将对不同类型BCG膀胱灌注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监测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建议和指导,提高BCG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重组BCG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重组BCG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徐昊 2012301060018 生基一班摘要: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具有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等优势,以其为载体可构建重组卡介苗(recombinant bacille calmette-guerin,rBCG),rBCG 疫苗构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开发疫苗,以抵抗包括结核在内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主要对rBCG疫苗载体的发展、rBCG疫苗的免疫机制、以及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抵抗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卡介苗 rBCG 疫苗Abstract:With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afety and high thermostability,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may be used as a vector for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BCG(rBCG). Recombinant BCG technology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s against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cluding tuberculosis(TB).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spect of rBCG vacci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BCG vector、the immune mechanisman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mors as well as bacterial,viral and parasitic infections.Key words:bacille calmette-guerin rBCG Vaccine引言:在现代医学中,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对消灭天花、控制脊髓灰质炎和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BCG和细胞因子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 胱 恶 性 肿 瘤 是 泌 尿 系 统 最 常 见 的肿 瘤 , 界 范 同 内 其 世 年 龄 标 准 化 ( S 发 生 率 在 男 性 和 女 性 分 别 为 1 . / 0万 、 A R) 0 11
一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因此 , 于 ctkn 对 yo ie与 膀 胱 癌 关 系 的研 究 也 成 为新 的热 点 。 本 文 将 围 绕 近 年 来 B G 以及 ctkn 对 C yo ie 膀 胱 癌 治 疗 的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一
、
B CG 灌 注 疗 法
在 新 近诊 断 的 膀 胱 肿 瘤 中大 约 有 8 为 非 肌 层 浸 润 性 O
肌 层 浸 润 性 膀 胱 癌 ( o - s l iv s e ba d r c n e , n nmu c — a i l e a cr en v d
时 间 明 显 短 于 对 照 组 。最 近 的 一 项 体 外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经 B G 刺 激 后 的 C 7 I 6巨噬 细 胞 与 C H He 巨 噬 细 胞 相 C 5 B / 3 N 比 , 肿 瘤 细 胞 的 毒 性 作 用 明 显 减 少 。在 随后 的 研 究 中有 让 对 据 表 明 可 能 是 由 于 高 水 平 的 I 一0抑 制 了 B G 刺 激 后 的 I1 C
C 7 I 6巨噬 细 胞 的 毒 性 作 用 [ 。 A d a e等 用 r C 5 B / 8 7 n rd B G S P 一 种 重 组 的 表 达 百 日咳 抗 原 的 结 核 分 枝 忏 菌 ) 注 膀 1 T( 灌
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一)
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一)【关键词】卡介苗;肿瘤,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使得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及化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
卡介苗成功治疗膀胱癌的经验,使得卡介苗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本文就卡介苗的抗肿瘤机制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卡介苗治疗肿瘤的历史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erin,BCG)是强毒的牛型结核杆菌经过13年传种230代所得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活菌苗,最早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直到1935年,Holmgrea首次报道用卡介苗治疗癌症。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曾有研究报道卡介苗对白血病、结肠癌、肝癌、肺癌和黑色素瘤等都有治疗作用。
1976年Morales等首先报道将卡介苗用于治疗膀胱癌。
2002年,Bassi总结了149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卡介苗治疗膀胱原位癌的完全缓解率为60%~79%〔1〕。
目前认为卡介苗治疗膀胱癌是肿瘤免疫治疗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2卡介苗抗肿瘤机制卡介苗治疗肿瘤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证明卡介苗抗肿瘤是通过局部而起作用,但也有研究证明,机体完整的免疫系统是其发挥作用所不可缺少的。
Ratliff等〔2〕研究发现卡介苗在去除胸腺的大鼠体内不能起到抗肿瘤作用,所以认为卡介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机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的。
目前通常认为卡介苗抗肿瘤机制有4种。
2.1卡介苗具有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受体卡介苗具有高亲和力的FN受体,FN是一种大分子非胶原蛋白,存在于血浆和各种体液、细胞表面及基质中。
卡介苗通过FN结合在膀胱壁上,这是卡介苗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所必需的第一步。
当正常上皮被完整破坏时,基膜及黏膜下层暴露,卡介苗上的FN受体与局部损伤处膀胱壁表面的FN结合,从而启动了机体免疫反应来杀灭肿瘤细胞。
全身或膀胱内使用改变纤维蛋白稳定性的药物可影响卡介苗与膀胱壁的结合及卡介苗灌注治疗效果。
BCG膀胱灌注
姜韬
随访3 年, 肿瘤复发率为15. 15%。
吴爱明
BCG 120 mg 加NS40 ml膀胱灌注保 BCG组复发26例, 未复发52 例; 1 年DFS 留2 h,weekly *6 。后改为monthly, 87.4%, 复发率12.6%; 5年DFS 66.7%, 复 共3 年。MMC 组在术后7~ 10 d 开 发率33.3%。MMC组复发12例, 未复发 始膀胱灌注MMC 20 mg, 方法同BCG。13例; 1年DFS 84%, 复发率16%; 5 年 随访12~60月。 DFS 51%, 复发率49%.
姜韬.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 年第27 卷第1期.45. 吴爱明,周兴,唐志忠等.实用医学杂志2001 年第17卷第6期:553-554
13
BCG治疗结果
14
BCG治疗结果
15
BCG治疗结果
C Richard W Lockyer et al.J R Soc Med 2001;94:119-123
8
作用机制-启动阶段
刺激肿瘤细胞表达MHC-Ⅱ BCG胞壁激活TLRs IL-12,GM-CSF)
激活CD4+T细胞。
产生肿瘤因子(INF-γ ,IL-2,IL-7, TH0 转化为TH1。
经BCG 活化的高表达CD1的DC细胞可以充分激活各T细胞 亚群(抗原提呈)。
9
作用机制-效应阶段
2002年我国男性膀胱发病率为3.8/10万,女性为l.4/10万。 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膀胱癌死亡率男性为3.79/10万,女性为 1.30/10万;而农村男性居民膀胱癌死亡率为2.42/10万,女性为 0.81/10万。
2
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的开题报告
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BCG是膀胱癌早期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是在一些T1G3期的患者中,BCG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存在难治性膀胱癌的问题。
本选题旨在探讨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
二、研究问题1. 什么是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2. 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 哪些因素影响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4. 如何提高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三、研究内容1. 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定义和分类。
2. 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3. 影响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位置等。
4. 提高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治疗效果的策略包括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辅助局部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化疗和免疫治疗方法等。
四、研究方法1. 掌握最新的文献和国内外治疗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指南。
2. 收集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通过药物作用机制、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探究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新疗法的探索。
五、预期成果1. 对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的定义、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2. 探讨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新的治疗方案和新方法。
3. 提出BCG难治性T1G3期膀胱癌治疗的新思路和建议,改善患者预后。
低剂量BCG膀胱灌注治疗TaG_3膀胱肿瘤_复发_进展及成功率
(张民摘译顾方六校)电离子渗入疗法治疗阴茎海绵体硬结症[Claus R,et al.J U rol,2000,163B95]作者评估了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维拉帕米通过电离子渗入疗法治疗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的疗效。
在一项非控制性的前瞻性研究中,作者随机选100例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的患者。
将装有三种药物混合物的容器粘在阴茎硬结表面的皮肤上,通过5mA的电流给药。
结果显示:96%的病人疼痛消失,53%的病人阴茎硬结缩小,37%的病人阴茎偏移得到一定纠正。
治疗前性功能障碍者44例中19例(44%)性功能有所改善。
对于病史较短者治疗效果更明显。
由于此方法副作用小和无痛,所有病人都可以耐受并接受,因此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维拉帕咪的电离子渗入疗法可作为治疗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的一线非手术疗法。
(李昕摘译顾方六校)低剂量BCG膀胱灌注治疗TaG3膀胱肿瘤:复发、进展及成功率[L ebret T,et al.J U rol,2000,163B63]T aG3膀胱肿瘤是指高度恶性无固有层浸润的浅表膀胱肿瘤,占新诊断膀胱肿瘤的2%~4%。
与T1G3膀胱肿瘤相比,对T aG3膀胱肿瘤的预后所知更少。
BCG膀胱灌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高危险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方法。
作者观察了BCG膀胱灌注后T aG3膀胱肿瘤的复发率、进展率及成功率。
1982~1996年605例新诊断膀胱癌中32例(513%)为T aG3膀胱癌。
肿瘤切除后,膀胱灌注BCG75mg(溶于50ml生理盐水),每周一次,共6周。
32例获随访2~13年(平均5814个月),包括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膀胱随机活检等。
结果显示,32例中9例(28%)BCG膀胱灌注后无复发;8例(25%)复发仍为T aG3;7例(22%)进展为T1;8例(25%)进展为肌层浸润癌。
4例(12%)死于膀胱癌。
肿瘤数目、全身体检情况、有丝分裂指数或与原位癌的关系似乎无法预测肿瘤肌层浸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BCG 的作用机理
研究 BCG 治疗膀胱 肿瘤 的关 键是认 识其 作用 机
理 , 但是从由 BCG 感染所引起的复杂免 疫反应过 程中 完全了解 BCG 抗肿瘤作用机理仍十分困难。 研究表 明 , BCG 治 疗 膀 胱 肿瘤 至 少 经 过 二 个 阶 段 [ 13] : 一是 初始 阶 段 , 二 是 效应 阶 段。在 初 始阶 段 , BCG 以免疫活 性形式 接触 并保留 在膀 胱 , Ratliff 等 的 实验证实 BCG 与 膀胱 的接 触依 赖于 纤维 连接 素 [ 14] 。 动物实验提示应用抗纤维连接 素抗体或纤维蛋白凝集 失衡剂 , 可 阻断 BCG 对 膀胱壁 的接触 , 其结 果是降 低 BCG 破坏肿瘤细胞能力 [ 15] 。纤维连接素 使 BCG 接触 膀胱壁后 , BCG 被巨 噬细 胞和 膀胱 上皮 细胞 吞 噬 , 然 后 , 由 BCG 衍化 的抗原 即在其 细胞表面 表达 , 以此 来 作为免疫识别物 [ 16] 。 BCG 疗法的效应阶段是通过 BCG 活化巨噬细胞、
分病人在 BCG 治 疗期 间伴 有 膀胱 炎症 , 其中 约 40% 有血尿 , 30% 有 流感样症 状 , 包括 发烧、 不适、 恶 心、 呕 吐 , 严重并发症包括 : 3% ~ 4% 出现高热 ( 超过 39 度 ) , 1% 发 生肉芽肿性前列 腺炎 , 1% 严 重血尿 , 0 7% 肝 炎 或肺炎 , 0 4% BCG 脓毒 血 症等。这 些 严重 并 发症 的 发生限制了 BCG 的广泛应用 , 并提示人 们对这一 疗法 进行改造 [ 7] 。 现行的单一 疗程 BCG 使用方 法 ( 每周 一次 , 共 六 周 ) 被 认为是最适当 的方法。长 期使用 或再六 周强 化 疗程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长期疗效 , 半量 BCG 的 作用 并不明显地降低疗效 , 而可以相应的减少副作用 [ 7] 。
国外医学 泌尿系统分册 自然杀伤细 胞 ( N K ) 、 B 细胞 和 各种 T 细 胞来 发 挥作 用 。在临床 上这 已被 BCG 灌 注 后不 久 即出 现 脓尿所证实 [ 20] 。单核细胞 , 特别是辅助 T 细胞在早期 即可 被 发现。 与 此 同 时 , 细 胞 因 子 I L - 2、 T NF 和 INF 在尿中明显 升高 [ 21, 22] 。灌注完 数周后的膀胱 活检发现单核细胞浸润 到上皮 层并伴 有水肿、 上 皮脱 落和肉芽肿形成 [ 23] 。 II 类 组织 相溶性 抗原 在膀 胱上 皮细胞中的 表达 也随 之升 高。其 中 T 细胞 浸润 和尿 中 IL - 2 的 水平升高 是最 重要的 因素 [ 24] 。 BCG 作用 呈现 T 细胞依赖性 , 并且其治 疗作用 是局部 作用。这 与临床应用结果相一致。单独去除 CD4+ 或 CD8+ 细 胞能够有效地阻断 BCG 的作用 , 提示这两类 T 细胞缺 一不可。 完全阐 明 BCG 免 疫治 疗的 机理还 有待 更深 入地 研究。新近研究发现 , BCG 免疫 治疗的 主要作用 是通 过调动免疫系 统识别并消 灭携带 BCG 抗 原的细胞 , T 细胞亚群研究认为 T H - 1( 细胞 介导 T 辅助细 胞 ) 细 胞是通过 IL - 2 和 IF N- 发挥作用。 BCG 治疗膀胱 肿瘤 的可 能机 理有 人 归纳 为 四个 阶段 [ 7] : 起 始阶 段 , BCG 通过 纤维 连接 素与 膀 胱上 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相接 触 , 继 之被上 皮细胞 和组 织中 的巨噬细胞吞噬 ; 免疫诱导阶段 , 巨噬细胞和膀胱上 皮细胞产生 细胞因子如 T N F、 IL - 1、 IL - 8 和诱 导白 细胞粘着分子及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 ( M HC) 的 GmCSF, T 细胞和其它非特异 性效应细 胞也被 诱导增 加 , 巨噬细胞表达 BCG 抗原 并产 生细胞 因子 如 T N F 、 IL - 12 以活化 T 细 胞。活化的 T 细 胞产生低水 平量的 IL- 2 和 IFN - ; 效应 阶段 , 重 复使用的 BCG 诱导 产生大量 BCG 特异性 T 细胞 和高水平 量的 I L - 2 和 IFN , 后者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 I L- 12 及 IFN 。 I、 I I 类 M HC 抗原也被 T N F 和 I FN 诱导表 达 , 以便使 BCG 感染的细胞更易于被 CD4+ 或 CD8+ 细胞毒 T 细胞识别杀伤。 另外 , 由高浓 度细胞因 子诱 导活化的巨噬细胞和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也可能是杀伤 肿瘤细胞的因素。随着 BCG 抗原负荷 减少 , 进 入消褪 期 , 巨噬细胞产生下调细 胞因子 , 如 IL - 10、 阻断 IF N - 和 IL - 12 的产生 , 长期存活于膀胱的 BCG 特异性 记忆 T 细胞可以对 BCG 再治疗时重 新起动免疫反应。
10 H err HW. J U rol, 1985; 134: 531 11 H err HW et al. J U rol, 1987; 138: 292 12 Studer U E et al. Prog Clin Biol R es, 1989; 3410: 207 13 Rat liff T L. Eur U rol, 1992; 21: 17 14 Kavoussi LR et al. J Cl in Invest , 1990; 85: 62 15 Hudson M A et al. Cancer R es, 1991; 51: 3726 16 Latt ime EC et al. Cancer Res, 1992; 52: 4286 17 A dams DO et al. J Immunol, 1992; 126: 981 18 T hanhauser A et al. Can cer Immunol Immunot her, 1993; 37: 105 19 Wang WH et al. Scand J Immumol, 1993; 38: 239 20 D eBoer EC 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 her, 1991; 33: 411 21 Bohle A et al. J U rol, 1990; 144: 59 22 Prescot t S et al. J U rol, 1990; 144: 1248 23 Pagano F et al. Prog Clin Biol Res, 1989; 310: 81 24 DeBoer LC et al. J U rol, 1994; 15: 232A 25 Kadhim SA et al. J U rol , 1993; 149: 270A 26 T hanhauser A et al. Can cer Immunol Immunot her, 1993; 37: 105 27 Rat liff T L et al. J U rol, 1993; 150: 1018 28 Riggs DR et al. J U rol, 1992; 347: 212 29 Glashan R W. J U rol, 1990; 144: 658
参 1 2 3 4 5 6 7 8 9 考 文 献
American Cancer Societ y 1994 Facts and Figures. A merican Cancer Societ y, 1994 M orales A et al . J U rol, 1976; 116: 180 Lamm DL et al. J U rol, 1980; 124: 38 Herr HW et al. J Clin O ncol Lamm DL et al. N Engl J M ed, 1991; 325: 1205 K avoussi LR et al. J U rol, 1988; 139: 935 O Donnell M A et al. S urgical oncology clinics of nort h ameri ca, 1995; 4: 189 Herr HW et al. J U rol, 1989; 141: 22 Cymes M et al. J U rol, 1992; 147: 273A
自从 1921 年 Calmette 和 Guer in 分离出 结核 杆菌 起 , BCG 已被证 实具 有广 泛的 治 疗作 用 , 抗结 核 疫苗 的应用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29 年 Perle 发现患有结核病的人群中癌症发生率低 , 提示 了其潜在的抗肿瘤 作用。 1935 年 Ho lmgren 首次 报道 应用 BCG 治疗癌症患者 , 然而直到五六十年代 才真正 开始了其 治疗 癌症 的基 础和 临床 研 究。其 中对 BCG 治疗有效的 癌症包括 : 白血 病、 结 肠癌、 肺癌 和黑 色素 瘤。1976 年 M er ales 等 率先 报告 了 BCG 治疗 膀 胱癌 患者[ 2] 。 1980 年美 国西 南肿 瘤研 究小 组经 过严 格的 对照研究证实了 BCG 治疗膀胱肿瘤的作用 [ 3] 。
2 BCG 治疗膀胱肿瘤的现状
BCG 在膀胱移行细胞原位 癌 ( CI S) 的治疗和 预防 膀胱癌复发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 并 已证实 BCG 是预 防膀胱癌复发的最有效制剂 , BCG 对 CIS 的治愈 率达 70~ 80% [ 4, 5] 。这可能与其能够 完全与 肿瘤表面 相接 触有关。与 CI S 相 比 , 较 大的 膀 胱残 余肿 瘤 , BCG 的 治愈率较低 , 但仍可达 50~ 60% 。 BCG 治疗的真 正效 应不 只是 源于 其 较高 的 初始 缓解率 , 而可能是其改 变了疾 病的自 然过程。 BCG 的 治疗作用是持久的 , 70% 的 CI S 病人 能够 达到 5 年甚 至更长的完全缓解。其降 低疾病 发展 速度 , 减少 全膀 胱切除术的机会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 膀胱灌注药物 [ 7] 。 尽管 BCG 对膀胱 肿瘤 免疫 治疗显 示了 良好 的效 果 , 但是 , 下 列几 方 面 因 素仍 限 制 了 其 使 用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