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试技术(复试)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测试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测试信号的分类,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相关分析和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测试装置的基本静态、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

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动态特性。

3.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变换原理以及传感器的典型应用,能够合理地选用传感器。

4.了解常用测试信号调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常用参量的测试。

二、课程考试大纲1.绪论掌握测试系统的组成;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2.测试信号及其描述了解信号的分类方法理解周期信号展开成傅立叶级数(三角函数、复指数函数形式)的方法,掌握其基本概念,掌握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熟悉复杂周期信号和准周期信号的异同,理解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方法,掌握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熟悉典型信号(矩形窗函数、δ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频谱及其特点了解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掌握随机信号的基本特征参数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理解测量装置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系统的主要性质掌握测量装置静态特性的评价指标能够用传递函数或频率响应函数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掌握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阶跃响应、频率响应)掌握测量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4.常用传感器掌握传感器的定义、基本组成,了解传感器的分类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掌握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区别和特点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电容传感器的分类。

熟悉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差动结构特点掌握可变磁阻式和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分类,零点残余电压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和应用,压电晶片串并联的特点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热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及应用能够根据测量参数进行传感器的合理选用5.信号调理掌握电桥(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能够计算直流电桥(单臂、半桥、全桥)的输出电压,掌握电桥的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方法,能够利用电桥和差特性构成实际的电桥测量电路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掌握幅值调制与同步解调的原理,了解频率调制的基本概念,理解频率调制方法与解调了解滤波器的分类,掌握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掌握RC低通滤波器和RC高通滤波器的组成及其特性,了解RC带通滤波器及其特性,了解恒带宽、恒带宽比滤波器,了解模拟滤波器的应用6.测试信号处理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信号的A/D转换过程和A/D转换器的转换过程理解相关的概念,掌握自相关函数定义及其性质,掌握互相关函数定义及其性质,了解相关函数的应用了解自功率谱密度函数、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和相干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了解信号数字化的过程,理解频谱混叠、截断、泄漏、窗函数、栅栏效应、频率分辨率、整周期截断的基本概念,掌握采样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7.力学参数的测量掌握应变仪中电桥的输出特性,了解布片和组桥的原则,能够对典型载荷下应变测量进行布片和组桥,掌握单向压力状态和主应力方向已知的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应变计算,了解主应力方向未知的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应变计算方法,了解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了解力的测量方法,了解常用的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掌握柱式力传感器的布片、组桥和输出电压、灵敏度计算理解转矩的测量原理,了解常用转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阻应变式转矩传感器的布片、组桥和输出电压计算8.机械振动测试了解机械振动的类型,掌握单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简谐激振力引起、基础振动引起)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理解测振系统的组成,了解测振传感器分类方法,了解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形式、性能参数,了解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与使用上限频率,了解测振放大器的基本类型了解振动的激励方式及其特点,了解电动式激励器、电磁式激振器、电液式激振器的基本原理,了解振动测量系统的基本类型。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号:B002D150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学分:2.0考核形式:考试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方式:必修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

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了解VXI模块与主机箱,掌握VXI总线信号,掌握VXI器件。

掌握VXI系统的通信协议。

理解VXI高速数据总线(FDC),理解VXI模块接口设计技术。

掌握PXI总线的特点和总线规范。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及课程要点总结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及课程要点总结

02
测试技术基础
黑盒测试
总结词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详细描述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关注软件的功能和行为,而不考虑其内部结构或 实现细节。测试人员根据需求文档设计测试用例,通过输入数据并观察输出结 果来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
总结词
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结构或代码逻辑来发现潜在的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
采用合适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如等价类划 分、边界值分析等。
如何提高测试效率与质量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CI/CD):快速反馈, 减少缺陷。
性能测试:确保系统性能 达标。
代码审查:提高代码质量, 减少缺陷。
测试环境管理:确保测试 环境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测试技术方法
静态测试
总结词
在代码不执行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VS
详细描述
静态测试通过检查代码的语法、结构、逻 辑等来发现潜在的问题,通常在代码编写 过程中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一些明显 的错误和不符合规范的问题,但无法检测 到运行时的错误。
动态测试
总结词
在代码执行过程中进行测试。
详细描述
动态测试通过运行代码并观察其行为来发现 潜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静态测试 无法发现的运行时错误,但需要更多的资源 和时间。常见的动态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
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正常,独立于其他模块。
集成测试
检查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
系统测试
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验收测试
客户验收阶段,确保系统满足客户期望。
测试技术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分享

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大纲》湖南大学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绪论1、测试的基本概念,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的定义2、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一章信号分析基础1、信息与信号的定义及其彼此之间关系,信号分析的任务(从信号中换取各种有用信息)2、信号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3、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傅里叶级数定理)及强度特征,各傅里叶系数的物理意义,傅里叶级数三种形式(三角函数式、谐波形式、复指数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物理意义,周期信号频谱的三个特点(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数的,每个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数倍上,谐波幅值随波次数的增高而减小)。

了解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的关系。

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傅里叶积分定理),傅里叶变换对,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5、单位脉冲函数定义、性质及其频谱,常用信号的频谱函数。

6、随机信号的分类,描述各态历经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的定义、彼此之间的关系及简单计算,其中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的幅值分布规律。

7、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用,自功率谱密度函数、互动率谱密度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8、关于傅立叶变换的频率分辨率,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关系。

采样频率——fs;采样点数——N,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得到频率分辨率:F div=fs/N又因为采样时间TS可以表示为:Ts=N/FS因此有:f div=1/T即频率分辨率只和采样时间长度有关,采样时间越长频率分辨率越高,采样频率的选择是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即大于2倍信号频率。

当然为了后边信号处理,采样频率越高越好。

9、当用锤击法对测试对象进行激振时,不同的锤头材料对锤击力会有不同的影响:锤头材料越硬,作用时间越短,根据傅里叶变换的时间尺度改变性质可知,时域压缩,频谱扩展。

因此越加在测试对象上的力信号包含更丰富的频率成分越丰富;反之,锤头材料越软,作用时间越长,时域扩展,频谱压缩,因此频率成分较少。

现代测试技术(复试)考试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复试)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试卷结构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一、X射线衍射分析考试内容X射线的物理性质(X射线的产生及β射线的过滤)晶体结构概述(各晶系的对称要素特点)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劳埃方程式、布拉格方程式及两种方程式的统一、布拉格方程式与衍射方向)、衍射强度和衍射方法(结构因子的表达和计算、系统消光、不同晶系的X射线衍射特、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方法)X射线结果分析(图谱处理、图谱检索)、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举例(分析纳米物质粒度、分析层状硅酸盐结构及对层状硅酸盐的有机、无机处理过程的检测)。

考试要求1. 掌握晶体对称的概念,熟悉各晶系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各晶系单位晶胞的形状特征、理解面网间距的含义、掌握斜方、四方、立方晶系的面网间距计算公式。

2.理解X射线的基本性质、理解X射线产生的原理、理解α射线和β射线的产生机制、理解β射线的过滤。

3.理解布拉格方程式、理解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对应关系、掌握粉末法X射线衍射产生的原理、理解衍射强度的概念及决定强度的因素。

4.理解PDF卡片的含义、理解X射线分析数据检索的含义及用途、理解粉末法X射线衍射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电子显微分析考试内容电子显微镜基本原理。

电子聚焦原理。

电子聚焦缺陷。

电子显微镜成像原理。

电子束与物质之间的作用。

二次电子形貌像。

背散射成分像。

X射线成分像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图象。

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X射线谱仪及微区成分分析。

考试要求1. 理解电子束的波动性及电子波的特点、理解电子聚焦原理及聚焦缺陷。

2.理解电子束与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二次电子信号、背散射电子信号及X射线信号,以及各信号的物理意义。

3. 掌握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理解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组成。

4. 理解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及X射线成分像的含义。

5. 理解波普仪和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结果特点。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

1、课程基本信息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2.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3个毕业指标观测点,具体如下:(1)毕业要求观测点1-3:工程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自动化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毕业要求观测点4-1: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在自动化相关领域进行实验设计。

(3)毕业要求观测点6-1:工程与社会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2.2课程目标根据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指标观测点安排,本课程设置了5个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简称:JC-X)。

JC-1目标1: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检测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检测系统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指标的涵义,了解检测系统静动态特性标定过程,熟悉典型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接口电路、应用特点和适用条件。

JC-2目标2:掌握基本的检测数据误差分析方法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特点和判别方法,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残差、标准差、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等不同误差表示形式及计算方法,能够利用计算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基本的误差分析。

JC-3目标3:检测系统的架构和设计熟悉检测系统模块组成及模块功能,了解现代检测系统的基本架构形式(独立式、总线式、微机扩展式、虚拟仪器式等)、架构优缺点和系统设计方法。

JC-4目标4:检测技术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国际标准了解检测仪器仪表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特点及环境、成本、社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方案,并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检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JC-5目标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发展观。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现代测试技术》博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现代测试技术》博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现代测试技术》博士入学考试大纲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传感、微电子、控制、计算机、数理统计、信号处理、精密机械设计等多门学科,是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

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是能合理的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考试大纲(一)、信号及其描述1、信号的分类与描述;2、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3、瞬变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4、随机信号。

(二)、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2、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3、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4、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5、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三)、常用的传感器1、传感器的分类;2、机械式传感器;3、电阻式传感器;4、电感式传感器;5、电容式传感器;6、压电式传感器;7、磁电式传感器;8、半导体传感器;9、光纤传感器;10、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四)、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1、电桥;2、调制与解调;3、滤波器;4、信号的指示和记录装置。

(五)、信号处理初步1、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2、信号数字化出现的问题;3、相关分析及其应用;4、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

(六)、位移的测量(七)、振动的测试(八)、应变、力和扭矩的测量(九)、现代测试系统1、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2、总线技术3、虚拟仪器4、网络化测试仪器二、参考书目1.黄长艺,严普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贾民平,张洪亭,周剑英.测试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能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设备的结构及其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原理及试验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晶体结构的测定,物相分析,宏观应力测定;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和薄膜制备技术及电子衍射的原理,应用电子衍射对材料进行微关组织结构的分析,应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 以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测试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服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学,透射电子显微学,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Modern Techniques of Measurement is one of elective course to train pupils techniques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alyzing and testing.Through learning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odern testing equipment, theory and method such as X-ray diffract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Crystal structure can be tested, contents can be analyzed and macro-stres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s and component of material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ion probe.The main sections of this cours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probe, spectral analysis.一、教学内容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1.1 X射线的本质1.2 X射线谱1.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教学重点:掌握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教学难点:X射线的吸收,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第二章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2.1 X射线衍射方向2.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2.3 倒易点阵2.4 X射线衍射强度教学重点:掌握布拉格方程成立条件,掌握倒易空间中的爱瓦尔德图解.教学难点:X射线衍射强度与结构因子的关系,以及结构因子的定义.第三章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3.1 粉末照相法3.2 X射线衍射仪教学重点:理解德拜照相法,掌握衍射仪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X射线衍射峰位的指标化.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4.1 点阵常数测量4.2 物相分析4.3 宏观应力测定教学重点: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掌握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理解X射线应力测定原理.教学难点:X射线应力测定实验精度的保证及测试原理的适用条件.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5.1 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应用5.2 电子衍射5.3 金属薄膜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教学重点:掌握透射电镜成像原理,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教学难点:透射电镜衍射花样的标定.第六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6.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构造和性能6.2 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6.3 波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6.4 能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6.5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微区成分分析技术教学重点:掌握扫描电镜成像原理,掌握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教学难点:扫描电镜能谱线分析.第七章表面成分分析7.1 俄歇电子能谱7.2 原子探针显微分析教学重点:掌握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纳米级表面成分定量分析.第八章电子显微技术的新进展及试验方法选择8.1 电子显微术的新进展8.2 现代显微分析方法选择第九章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和红外与拉曼光谱简介9.1 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9.2 红外与拉曼光谱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教学要求:掌握X射线的本质;熟悉X射线的产生装置;掌握X射线谱产生的实质;了解X射线谱的实验规律;了解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吸收限的应用.第二章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教学要求:了解X射线的衍射方向,掌握布拉格衍射定律;了解衍射与反射的本质区别;理解倒易点阵在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掌握X射线衍射强度的含义.第三章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教学要求:掌握X射线衍射方法;理解粉末照相法和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初步操作设备仪器的能力.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求:掌握多晶体的物相分析原理;掌握PDF卡片的内容及含义;掌握物相定性分析方法;了解物相定量分析方法;注意实际分析时的难点及注意事项;了解三类应力的实质;掌握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基本原理了解试验方法;明确试验精度的保证及测试原理的使用条件.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教学要求: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应用;掌握透射电镜成像原理;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技术和方法;简单了解电子衍射方法;能够进行薄膜样品制备;熟悉透射电镜分析方法.第六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教学要求: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及应用;掌握扫描电镜成像原理;熟练掌握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样品制备方法;熟悉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可举例说明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熟悉波谱仪和能谱仪工作原理及应用条件;掌握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现代测试技术 课程考核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 课程考核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考核大纲
一、适应对象
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测试装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描述方法,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知识的能力,对工程中常见的非电量进行测量。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
考查:期末论文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本课程考试采用论文考核方法。

期末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
考核内容
1、测试技术基础
(1)信号的分类及时域、频域描述方法;(2)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
2、测试装置
(1)常用传感器的变换原理(2)调制与解调、滤波、放大等中间变换环节
3、常见非电量(位移、速度、振动、力和压力、噪声、温度等)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考核要求:
以非电信号的检测与相关的传感器原理分析为考核重点,以学期论文的考核形式,考核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对工程实际中常见信号进行检测、分析的能力。

(可查阅相关资料)
六、样卷。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023
科目名称:现代测试技术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参考书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
1、测试系统的组成。

2、信号及其描述和分类、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随机信号。

3、测试装置基本特性、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测量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测定。

4、各种传感器的类型、原理及其应用。

5、模拟信号的获取与处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的放大与滤波、模拟信号的显示与记录和数据传输技术。

6、数字信号的获取与处理、信号分析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非稳态信号分析方法、非稳态信号的时频特性。

7、测量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发现准则、系统误差的发现与剔除、直接测量结果的表达及误差估计、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估计等。

8、虚拟仪器及LabVIEW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现代测试技术自测试题

安徽农业大学现代测试技术自测试题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考试大纲绪论: 1.理解并掌握测试技术的含义:定量.定性测试的含义;电测系统的通用系统框图。

2.常用的机械非电参量列举。

第1章:1.理解并掌握确定性,随机性信号;连续,离散性信号。

2.信号的描述方法;确定性信号的频谱分析方法和频谱特点。

第2章:1.理解并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静态系统的特性参数;动态系统的描述方程。

2.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3.测试系统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4.测试系统的干扰源及常用的抗干扰方法。

第3章:1.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概念,基本构成。

2.理解并掌握电阻应变片,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热电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检测机械非电参量;基本类型。

3.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第4章:1.理解并掌握测量用的直流,交流电桥的构成及平衡方法;重要特性。

2.AM , FM 波的调制及解调方法。

3.滤波器的类型,频率特性;一阶低通.高通的无源.有源滤波器电路构成及频率特性分析。

4.信号的显示方法,记录方式及方法。

第6章:1.理解并掌握根据位移量程选择合适的位移传感器;差动放大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线位移的技术路线。

2.理解光栅式传感器测量测量米级线位移的技术路线。

第9章:1.理解并掌握电阻片应变片式传感器测量拉伸力,剪切力,扭矩的布片;连接电桥;输出电压分析;技术路线。

现代测试技术自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0分)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要完成对机械参量的测试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采用的测试方法有机械法、光学法和法。

2.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转换元件是。

10mm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转换原理是。

3. 压电式传感器的压电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电偶传感器是将温度参量转变为。

4. 电荷放大器电路的作用是。

5. 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则按幅频特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带阻滤波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
一、X射线衍射分析
考试内容
X射线的物理性质(X射线的产生及β射线的过滤)
晶体结构概述(各晶系的对称要素特点)
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劳埃方程式、布拉格方程式及两种方程式的统一、布拉格方程式与衍射方向)、衍射强度和衍射方法(结构因子的表达和计算、系统消光、不同晶系的X射线衍射特、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方法)
X射线结果分析(图谱处理、图谱检索)、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举例(分析纳米物质粒度、分析层状硅酸盐结构及对层状硅酸盐的有机、无机处理过程的检测)。

考试要求
1. 掌握晶体对称的概念,熟悉各晶系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各晶系单位晶胞的形状特征、理解面网间距的含义、掌握斜方、四方、立方晶系的面网间距计算公式。

2.理解X射线的基本性质、理解X射线产生的原理、理解α射线和β射线的产生机制、理解β射线的过滤。

3.理解布拉格方程式、理解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对应关系、掌握粉末法X射线衍射产生的原理、理解衍射强度的概念及决定强度的因素。

4.理解PDF卡片的含义、理解X射线分析数据检索的含义及用途、理解粉末法X射线衍射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电子显微分析
考试内容
电子显微镜基本原理。

电子聚焦原理。

电子聚焦缺陷。

电子显微镜成像原理。

电子束与物质之间的作用。

二次电子形貌像。

背散射成分像。

X射线成分像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图象。

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X射线谱仪及微区成分分析。

考试要求
1. 理解电子束的波动性及电子波的特点、理解电子聚焦原理及聚焦缺陷。

2.理解电子束与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二次电子信号、背散射电子信号及X射线信号,以及各信号的物理意义。

3. 掌握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理解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组成。

4. 理解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及X射线成分像的含义。

5. 理解波普仪和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结果特点。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