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地理海陆变迁 最新
七年级地理上海陆变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上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影响。例如,河流改道、 填海造地等人类活动导致了上海陆地的变化。
上海陆地变化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上海陆地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全球气候 变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上海陆地的形态。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是上海陆地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加速,上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 巨大变化,这也导致了陆地的形态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上海陆地的历史变迁
上海早期的陆地形成
古生代
上海地区在古生代时期处于海相 沉积环境,形成了厚实的碳酸盐 岩和泥质岩地层。
中生代
中生代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和板 块构造的影响,上海地区逐渐隆 起,成为陆地。
上海陆地的变化过程
第四纪
在第四纪时期,由于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上海地区经历了多次海陆 变迁。其中,距今约6000年前,上海地区再次被海水淹没,成为一片浅海。
上海陆地变迁的重要性
上海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其陆地变迁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有 着重要的影响。了解上海的陆地变迁历史,有助于更好地规 划和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同时,海陆变迁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深 入了解地球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 习海陆变迁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也具有重要 意义。
学习本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地理环境变化
学习上海地区海陆变迁的主题,有助于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演化过程,理解自然力量 对地球表面的塑造作用。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挑战,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可以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内容要点说明【沧海桑田】教材图3.20以荷兰围海造陆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教材之所以举荷兰的例子,是因为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荷兰有围海造陆的传统。
荷兰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包括须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
教材图3.20以须德海工程展开,该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防治洪水,同时通过围海造陆将部分海域改造成圩田,增加耕地面积。
但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并且人类的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教材图3.21反映了当时争议双方对地球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地球“活动论”和“固定论”的基本观点。
2.教材图3.22左图反映了南美洲和非洲形状相互吻合,但是据此能说明它们原来是一块大陆吗?这是抛给学生的第一个问题。
右图是“破损的书页”图,既有比喻的意思,更有提醒学生追求细节、寻找进一步证据的意图。
此图体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3.本节教材的“思与学”栏目,通过设问引出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
这个“思与学”栏目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不仅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还蕴含着丰富的非智力因素教育,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和科学观的教育,以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4.“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大陆漂移说,还让学生能够运用该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两方面的资料。
教材图3.24为学生提供了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及古老地层在两块大陆上的位置,学生可以据此推测这两块大陆原来可能是一块大陆,后来分离了;教材图3.25为学生提供了大西洋两岸中龙化石的分布。
中龙是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溪流和水潭中,无法横渡大洋,而中龙化石分布在大西洋两岸,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曾经可能是连接在一起的。
3.3海陆的变迁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课堂小结
沧海桑田
海
陆
从世界地
的
图上得到
变
的启示
迁
板块的运动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的实例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
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地理现象
随堂练习
1.2024年3月下旬,湖北地质科学研究团队在湖北十堰郧西大梁发现了丰富典型的
泥盆纪(距今约4.19—3.59亿年前)珊瑚化石。此次在湖北郧西大梁发现珊瑚化石,
喜马拉雅山地区怎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在“长高”?
知识点1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原因
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东汉桓帝时,麻姑 应王方平之约,降于蔡经家,能掷米成珠,自谓 “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沧海桑田”的典故 就来自麻姑说的“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话。
桑田指农田。沧海桑田是指沧海变成农田,农田 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平面上升)
海陆变迁的实例
我国香港地狭人稠、寸土寸金。 香港国际机场选址在赤鱲角, 从1989年开始规划建设,1995 年6月完成机场的开山及填海工 程,四分之三是填海而成。
(填海造陆)
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说 提出
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 陆海岸线非常吻合。 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也发现这一奇 特现象。他结合自己的考察研究,提出了 一个大陆漂移的假设。 魏格纳查阅大量资料,多次实地考察, 1912年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亚欧板块
箭头相反表示相邻的板块怎 样运动,箭头相对表示相邻 的板块怎样运动?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运动方向 运动形式 形成地形
相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3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的启示提出了大大陆西漂移洋的猜两想。岸轮廓有明显的对应性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探究一:
1、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心想 :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 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
问题:难道仅仅是巧 合吗?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大陆漂移假说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初 中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 二章第 2节海 陆的变 迁 课件(共34张PPT)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证据一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证据二
找证据
地层就像记录地球历史的无声书,该图 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 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 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证据二
动物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全球分六大板块 和若干小板块。 在板块交界处, 或碰撞挤压, 或张裂拉伸, 地壳比较活跃; 在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陆→海
板
形成(裂谷 )、(海洋 )
块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点击“箭头”可以超链接到动画演示
海水侵入,形成海洋。 裂谷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想一想,我们是否能真实地 看到板块运动带来的力量呢?
火山喷发
地震
亚欧板块
美 洲Biblioteka 板非洲 板 块
印 度
太平洋板块 块
洋板 块
南
极洲
板
块
世界大上点洋的击洲几火“的山乎椭、澳圆全地”大部震超利位集链亚于中接大海分到陆洋布板位在的块于板是运哪块动哪的个交个分板界板析块块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 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地震带来的灾害
东京大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练习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2022年3月16日日本东海岸发生6.0级地震的两大板块是( B )。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PPT
等地质灾害。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设活动破坏 了自然地形和地貌,增加了地质
灾害的风险。
道路建设
道路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山体和自 然植被,可能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减
促进地球科学研究
大陆漂移学说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支持。
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冰川运动、气 候带分布和自然灾害等。
03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的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莫 里斯·尤因和弗朗西斯·克罗塞特
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地球自转与月球引力
地球自转和月球引力对板块运动产生影响,使板块发生旋转和漂 移。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与意义
地震预测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学说,可以预 测地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
矿产资源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矿产资源的分 布规律,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 供了理论依据。
海洋地质学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为海洋地质学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深入 了解海洋环境、海底地貌和海洋资 源。
转换型边界。
板块的运动
03
板块会沿着一个全球性的、类似于传送带的循环系统运动,这
种运动通常被称为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机制
地幔对流
地幔对流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机制之一。地幔中的物质通过对 流运动,带动板块运动。
热膨胀与冷收缩
当岩石圈板块向两侧移动时,由于热膨胀和冷收缩的作用,岩石 圈板块会弯曲或折叠,形成山脉或海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题目:请解释气候变化如何引起海陆变迁。
答案:气候变化引起海陆变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沿海地区的水域面积增加,陆地区域减少。此外,气候变化还可以导致降雨模式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湖泊和沼泽的分布。
例题4:
题目:请说明人类活动如何引起海陆变迁。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海陆变迁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海陆变迁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中的“海陆变迁”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其实际案例,培养其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认知和探究能力。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海陆变迁的定义、类型、原因以及变迁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024年秋季学期新湘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第3章 第3节 海陆变迁
云南石林
1.缓缓的地表形态变化
喜马拉雅山
海洋生物化石
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
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过去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了陆地。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大陆漂移被证实后,魏格纳虽然说明了大陆是漂移的,但没有说明大陆为什么漂移。必须进一步探究“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觉得,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其主要观点有:
(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分出若干小板块。
(2)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山脉、海沟、弧形群岛
张裂拉伸,使地表发生断裂
形成裂谷、海洋
2024年7月20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喷发
A
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新疆沙漠广布
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假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 序是 ( ) a b c A.a→b→c B.a→c→b C.c→a→b D.c→b→a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
试推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地中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推测并说出理由。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PPT
生物栖息地的变化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例如,恐 龙时代的森林和沼泽环境逐渐演变为草原和沙漠环境。
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
化石记录是研究古生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化石记录的不 完整性,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分析。
地球物理证据
01
地磁场的变化
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和地壳的运动。例如,地
对板块构造理论的贡献
海底扩张说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地球上板块 运动和地壳变动的原因和规律。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海底扩张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海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地震预测等方面。
05
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说的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于是他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 迁》
目录 CONTENT
• 海陆变迁的概述 • 海陆变迁的证据 • 大陆漂移说 • 海底扩张说 • 板块构造说
01
海陆变迁的概述
海陆变迁的定义
01
海陆变迁是指地球上海洋和陆地 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02
它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火 山、地震等多种自然力量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板块构造说的意义
板块构造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变和地 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说,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地震预 测、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板块构造说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相关学科的发展。
海平面升降
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海平面发生升降,影响沿 海地区的海陆分布。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上册地理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说教材课标海陆变迁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进行科学观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由于学生难以举出说明沧海桑田的例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开阔视野。
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
教学中对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板块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板块交界地带)。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出示海陆变迁的例证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2、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魏格纳,认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提出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四、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先讲讲)关于沧海桑田有一个成语故事,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可见海陆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今天我们来研究和探讨海陆变迁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板书 1、沧海桑田的含义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7图"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第三节海陆变迁【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4.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讲述故事,切入问题。
让学生讲一讲“沧海桑田”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海陆是否能够变迁的问题探究。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进一步验证海陆是在变化的。
讲故事、观看视频,能够化虚为实,化远为近。
观察与感悟一、地表形态的变化1.列举实例,解释下列现象。
● 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承转】这些地理现象都是漫长的变化的过程。
但有些现象表现激烈,易被察觉。
2.火山与地震。
展示火山与地震图片,结合教材内容,找到火山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火山与地震产生的突然性,感受短时间内的地表形态的变化。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展示填海造陆、开山采石的情景图片,感受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结论:海洋→陆地,陆地→海洋,板块张裂拉伸,板块碰撞挤压。
引导学生分析海变陆、陆变海的实例,从而感悟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引导学生对海陆变迁进行归类分析。
的影响。
承转地表形态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观察与思考二、大陆漂移假说1.多媒体展示大陆漂移过程,结合阅读“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了解该假说创始人、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一内容与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目标解析
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就是指火山地震带恰好与板块之间的交界相似。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海洋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指出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该问题比较抽象,以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要想全部理解和接受是比较难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充分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演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提出用什么工具)。
因为使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要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沧海桑田的变化】
提问:造成海陆变迁有哪些原因?学生讨论。
阅读:P13“海陆变迁的原因”
实例归类: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地壳运动)
2 中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痕迹(地壳运动)
3 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有鱼、贝、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运动)
4 “低地国”荷兰增加了1/3的土地(人类活动)
5 美丽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50年内九个小岛将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海平面上升)【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阅读:P14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提问:1 魏格纳发现南美洲、非洲轮廓的什么特点?(大西洋两岸的两洲轮廓凹凸相吻合)注意读P15图。
2.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什么设想?(两个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3.为了证明这个设想,他怎么做的?(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寻求证据)
4.他找到了哪些证据?指导学生读图F、G,讨论。
(⑴图F: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⑵图G:大西洋两大陆两岸动物的相似性—海牛、鸵鸟。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证明两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
活动:用剪好的大陆轮廓纸片蘸水在黑板上粘贴、移动演示这一假说。
提问: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
读图要点:1 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古大陆; 2.后来,这块古大陆分裂成几块,以极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3 直到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格局,而且各大陆继续运动着。
提问:1 很多年以后大西洋是变大还是会变小?(变大)
2 太平洋的大小变化呢?(变小)
3 地中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小,甚至消失)
提问: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结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指导读图:P18“六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地图册P11“世界六大板块图”、讨论完成。
1 整个地球表面由哪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2 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哪个?(太平洋板块)
3 大洋洲主要位于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
4 亚洲是不是全部位于亚欧板块?(不是。
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5 太平洋是否全部位于太平洋板块?(不是,如南太平洋一部分位于南极洲板块)
读图:利用下面“六大板块图”,
1 指导学生识记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2 观察各板块运动趋势:以下这些结论都可能变成现实,你能解释吗?学生分小组讨论。
⑴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继续长高;(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亚欧板块向南移动,陆地挤压而抬升)
⑵地中海逐渐消失、非洲与欧洲连接在一起;(非洲板块北移、亚欧板块南移,使地中海“缩水”甚至消失)
⑶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美洲板块西移、亚欧板块东移,使大西洋扩大)
⑷太平洋面积不断缩小、中国变成内陆国……(美洲板块西移、亚欧板块东移,使太平洋“缩水”)
阅读:指导阅读P18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发展观点,培养科学大胆猜测精神。
指导读图:P18“六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地图册P11“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1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有什么共同规律?(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 这些地区为什么多地震、火山?(指导实验:四人一组,一只塑料瓶上漂浮2-3块薄泡沫板,挤压瓶底部,发现什么现象?受到什么启示?泡沫板边缘隆起或下陷,证明板块交界部分不稳定。
)
3 你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震带名称吗?(⑴环太平洋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 图中可看出,中国的地震多还是少?(多,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
5美国西海岸、东南亚国家、南美洲西海岸地震、火山多吗?(多)
六.课堂小结
学生先汇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强调,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在永恒的运动之中才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我们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自然界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七.目标检测
1.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之中。
2.大陆漂移假说是()提出来的,他发现()洲东岸和()洲西岸相吻合。
3.全球主要有()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多发生()和()现象。
4.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八.配餐作业
A组(金榜学案P18 1-10题)
B组(金榜学案P19 11-12题)
C组(金榜学案P20 诱思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