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现象”系列创新实验

合集下载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2篇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2篇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2篇丁达尔现象试验器是一种用于观察电磁场作用的实验装置,它由法国科学家丁达尔于1859年发明。

这个实验装置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探索电磁现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丁达尔现象试验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丁达尔现象的基本原理。

丁达尔现象是指在两个相互干涉或衍射的波面相交区域,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种现象在光学中非常常见,但丁达尔在19世纪将其扩展到电磁波领域,开创了电磁现象研究的新领域。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光源、光栅、屏幕和可调节的角度控制装置。

光源可以是激光器或白光源,它产生的光通过光栅进行衍射,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光线。

光栅是一种由许多平行的、等宽的狭缝或透明线组成的光学器件,它具有优秀的衍射性能,可以将入射的激光光束分成几股光线。

这些光线经过干涉后,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有规律的干涉条纹。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的角度控制装置用于调整光栅的入射角度,从而改变干涉条纹的形态。

试验者可以通过调节角度控制装置,观察到不同间距的干涉条纹。

这样就可以对电磁场的特性、波动性进行研究,揭示电磁现象的本质。

丁达尔现象试验器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态和变化,可以探索光的波动性质、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

其次,丁达尔现象试验器还可以被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以及确定光栅的参数。

这对于光学和电磁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教学中,丁达尔现象试验器可以直观地展示电磁场的特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波的行为。

总的来说,丁达尔现象试验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装置,它通过展示干涉条纹,使我们能够直观地探索电磁现象的本质。

通过对试验器的研究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这对于促进光学和电磁学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银镜反应: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反应物的要求: 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 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 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 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

它是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

丁达尔效应研究内容

丁达尔效应研究内容

丁达尔效应研究内容以下是 7 条关于丁达尔效应研究内容:1. 你知道丁达尔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就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的那一道道光束啊!那其实就是丁达尔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神奇呈现呀。

研究它不就像是探索一个奇妙的光影世界嘛!比如在雾气蒙蒙的早晨,当光线穿过那层薄雾时,哇,那美丽的景象不就是丁达尔效应在展现它的魅力嘛!2. 丁达尔效应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多重要啊,你不会不知道吧!想象一下,一杯浑浊的液体,当光照射进去,那些丝丝缕缕的光路显现出来,这多有意思啊!就像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观察着那些溶液在光下的变化一样,丁达尔效应可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新发现呢!3. 丁达尔效应可不只是好看哦,它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呢,你说是不是?好比在一个满是灰尘的房间里,我们看到那一道道光,不就知道这里的空气状况了嘛。

研究它就像拿着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知识的大门呀,就像我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丁达尔效应来判断天气一样神奇!4. 嘿,丁达尔效应在不同介质中的表现也很不一样呢!就像水和牛奶,同样有光穿过,那呈现出来的可完全不同。

我们研究它时,不就像是在挖掘一个个隐藏的宝藏一样充满惊喜嘛。

比如在雾霭沉沉的森林里,和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那丁达尔效应的差别老大了!5. 丁达尔效应在科学研究中可是超级有用的呀,你还别不信!就跟我们破案时找到关键线索一样重要呢。

想想看,通过研究它来了解物质的性质,这多棒啊!好比我们根据光透过云层时的丁达尔效应来分析云层的成分,是不是很厉害?6. 哎呀,丁达尔效应也能带来一些难题呢,但这也是研究的乐趣所在呀!像有时候很难清楚地观察到它,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人着急。

但我们不放弃呀,就像在找一个调皮的小伙伴,努力去找到它。

比如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要捕捉到丁达尔效应就得费一番功夫呢!7. 总之,丁达尔效应既神奇又有趣,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

它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现象,等待着我们去解开它的秘密,去发现它更多的奇妙之处。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这是个啥玩意儿呢?别着急,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咱们来说说氢氧化铁胶体。

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其实就是氢氧化铁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糊糊状的物质。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东西没啥用处,但实际上它在生活中可是大有用处哦!比如说,我们常说的磁带、录像带,就是用这种胶体涂在上面的。

还有,一些化妆品里也会加一些氢氧化铁,起到遮盖瑕疵的作用。

那么,氢氧化铁胶体是怎么制备出来的呢?这里面可有讲究了。

要把氢氧化铁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让它们充分搅拌。

接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氯化铁溶液、硫酸铝溶液等等,这样才能让氢氧化铁胶体形成得更好。

还要把这个糊糊状的东西放到一个容器里,让它自然干燥就行了。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说丁达尔效应。

这个名字听着有点高深莫测,其实它就是指一种现象:当光线通过一种不透明的物质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散射现象。

具体来说,就是当光线穿过氢氧化铁胶体时,会因为胶体的颗粒大小而发生散射,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光线效果。

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啦!
那么,丁达尔效应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它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多应用的。

比如说,在医学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丁达尔效应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在工业上,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制作出一些特殊的材料;在艺术上,丁达尔效应也可以被用来制作一些有趣的灯光效果。

总之呢,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虽然看起来很高深莫测,但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东西。

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它们,就一定能够发现它们的美妙之处!。

水凝胶丁达尔效应

水凝胶丁达尔效应

水凝胶丁达尔效应嘿,朋友!你听说过水凝胶丁达尔效应吗?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现象。

咱们先来说说水凝胶。

你可以把水凝胶想象成一块超级能吸水的海绵,只不过它的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

它能吸收大量的水分,然后保持一种柔软又有弹性的状态。

那丁达尔效应又是啥呢?这就好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突然有一束光从门缝里照进来,你能看到那束光里有无数的小颗粒在飞舞。

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它能让我们看到原本看不见的微小颗粒。

当水凝胶遇上丁达尔效应,那可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瞬间变得魅力四射!在水凝胶中,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成分,当光线穿过时,就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你想啊,平时咱们看到的水凝胶可能就是一块普普通通、半透明的东西。

但是一旦有光线恰到好处地照过来,哇塞,那美丽的光路就出现了!就好像水凝胶内部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而这束光就是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

这丁达尔效应在水凝胶里出现,可不是随便玩玩的。

它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水凝胶内部结构的秘密呢!比如说,通过观察光路的粗细、明暗,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水凝胶里面的孔隙大小、分布情况。

这就好比我们通过看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就能猜到他心里在想啥。

而且啊,这水凝胶丁达尔效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大用处。

在医学领域,医生们可以利用它来观察药物在水凝胶中的分布和释放情况,就像是在地图上追踪宝藏的行踪一样,能更好地控制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材料科学里,它能帮助科学家们优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让水凝胶变得更强大、更有用。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不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开的一扇小窗户,让我们能窥探到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

所以说,别小看这水凝胶丁达尔效应,它虽然不像明星那样耀眼,但在科学的舞台上,绝对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也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可能。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吗?。

对丁达尔效应的研究

对丁达尔效应的研究

对丁达尔效应的研究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将一个单值不饱和键转化为另一个单值不饱和键。

这个反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杀虫剂、药物等领域。

对丁达尔效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机理的研究:丁达尔效应涉及到自由基的产生、传递和反应,其反应机理非常复杂。

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该反应以产生加成自由基为特征,反应中的氢气和氯原子是最常用的参与反应的试剂。

2.反应条件的优化:丁达尔反应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来保证反应的高效率和高选择性。

在研究中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反应物比例等条件都对丁达尔效应产率和选择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3.反应类型的发展:随着对丁达尔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该反应具有很大的反应类型可塑性,可以应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

因此,人们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不同类型的丁达尔反应,如局部丁达尔反应、不对称丁达尔反应等,为有机合成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之,丁达尔效应是有机合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反应之一,其研究在化学研究和实际生产应用上都有着广泛的意义。

fe(oh)3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fe(oh)3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Fe(OH)3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研究背景 (1)2.实验原理 (2)3.实验器材 (2)4.研究过程 (2)5.研究成果 (4)6.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Fe(OH)3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摘要:本实验研究,探究改进了Fe(OH)胶体的制备,探究出了观察丁达尔现象的新方法,3并成功研制出了丁达尔效应观察仪。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使用仪器更简单,操作更简捷方便,大大缩短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成功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关键词:Fe(OH)胶体制备丁达尔效应竖直路径观察仪31.研究背景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便是丁达尔现象[1]。

这是因为云,雾,烟尘都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如图1所示)。

丁达尔现象从森林来到化学课本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26页[2],涉及Fe(OH)3胶体的制备[3]及丁达尔效应现象的观察实验,教科书上是这样描述实验步骤的: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2、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2所示)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13饱和溶液;(如图3所示)4、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5、把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观察。

(如图4所示)根据上述实验操作,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以下不足:1、用烧杯作反应容器,容积大,所需蒸馏水用量较多;2、由于蒸馏水较多,加热所需时间也较长(约需8~10分钟),课堂效率不高;3、两次加热,实验步骤繁琐,制取Fe(OH)3胶体的成功率不高;4、观察丁达尔现象不明显。

(效果如图4所示)2.实验原理1、2、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摘要:在自然界中,阳光从窗隙射入暗室;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在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这些现象都是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

对溶液来说,因分散质(溶质)微粒太小,当光线照射时,光可以发生反射,绕过溶质,从侧面就无法观察到光的“通路”。

因此可用这种方法鉴别真溶液和胶体。

关键词:光路,胶体,波长,粒子,溶液,散射,分散体系引言:暑假里,我来到了青海。

无意中,我看到了高原上的丁达尔现象。

阳光透过云层,形成了一束束光柱,洒向地面。

通过询问,我了解到这是丁达尔现象,但这些并没有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先研究丁达尔现象的概念与解释,然后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最后再通过实验验证丁达尔出现时的现象与必备条件。

在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在书中或是上网查阅资料,然后汇总、归纳,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最后,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种现象。

在自然界中,丁达尔现象随处可见,那么,它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呢?丁达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呢?它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呢?丁达尔现象产生的条件是唯一的么?它在生活中又是如何被应用的呢?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②。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溶液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40~9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5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实验教学种类繁多,按实验进行的形式可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并进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等。按实验所需结果又可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探究实验等等。目前,现有的实验仪器虽然可以完成这些实验,但是,有些实验问题的解决若只是通过现有仪器往往难以实现或效果不好。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并解决这类问题,或让使用现有仪器完成收效不好的实验得以完善,很多教师往往通过自制教具或实验改进来解决这些问题。
分子之间有间隔实验改进:
取两根50mL酸式滴定管,一根中装约20mL水(加入几滴红墨水),另一根中装入约20mL酒精,记录好体积。将酒精加入水中(总体积小于50mL)。观察混合后体积。
说明:用25mL滴定管做此实验有同样效果。
2、分子之间有间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取5-6个火柴头放入试管中,塞上带软胶囊的塞子,放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做一个放试管的硬质纸支架)。取下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火柴头在试管内燃烧。燃烧结束后放回天平左盘,天平仍然平衡!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和创新应遵循的原则是:
01
02
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规范性,简约性和创造性。
小结:
二、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法
1、引入法 根据特定需要,灵活地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方法引入到实验改进与创新中。运用此法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各类事物的类似性,再从中寻求启发。例如:用作电子教鞭的激光笔用于丁达尔实验的入射光源时,可在明亮教室里进行演示丁达尔现象,解决了丁达尔现象实验只有在暗光条件下才能完成的问题。
启示: 当前,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中,使用的方法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有:一物多用法(17.5%)、缩放法(16.2%)、移植法(15.0%)、组合法(15.0%)、简化法(11.2%)、综合法(10.0%)、替换法(7.5%)强化法(6.25%)、变换输出法(1.25%)。研究者在该方面灵活运用了各种设计方法,但是各种方法比例不一。主要问题是设计与改进比例失调,创新永远少于改进;装置改进的重复研究过多;为改进而改进,反而使装置复杂化!因此,实验的设计、创新应该遵循简化性、实用性原则,使设计更为科学。(摘自中学化学)

丁达尔效现象

丁达尔效现象

丁达尔效现象
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物理现象,那就是丁达尔效应。

哈哈,我知道你们可能会觉得这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像超市里那熟悉的味道一样。

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拿出我的小瓶子,里面装着一些蓝色的液体,看起来像稀释了的颜料。

然后我找来一束手电筒光,朝着瓶子照射,结果瓶子里的液体竟然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像一个微型彩虹!
我小伙伴小王过来一看,惊讶得嘴巴都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问我:“你这液体是啥啊,咋那么神奇?”我嘿嘿一笑,告诉他:“这叫丁达尔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光通过胶体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小王好奇地问:“那胶体是啥啊?”我端起瓶子说:“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物质,就像牛奶,里面的脂肪颗粒就是胶体。

”说完,我故意把瓶子晃了晃,小王瞪大了眼睛,只见瓶子里的液体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问我:“你这瓶子里装的是啥啊,怎么那么乱?”我一边给她看瓶子,一边说:“妈,这是胶体,我正在演示丁达尔效应呢!”妈妈听了,感慨地说:“哎,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我得意地笑了笑,心想:丁达尔效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色彩,还让我们学到了知识。

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不过,说真的,这丁达尔效应还挺考验人的耐心和观察力的。

有一次,我和小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为了捕捉到最佳的丁达尔效应,我们俩差点把眼睛盯瞎。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还是成功捕捉到了那一抹美丽的彩虹。

哈哈,现在你们也知道了丁达尔效应,不妨也试试看,在家里的瓶子里找找它吧!说不定,你们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哦!。

胶体达尔文效应实验报告(3篇)

胶体达尔文效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胶体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丁达尔效应的观察方法及其在胶体研究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胶体与溶液区别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

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从而产生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滤液、氢氧化铁胶体溶液、蒸馏水、氯化铁溶液。

2. 试剂:氢氧化钠、氯化铁。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溶液: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向沸水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继续煮沸。

然后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溶液。

2. 制备氯化铁溶液:称取适量的氯化铁,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

3. 观察丁达尔效应:a.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铁胶体溶液。

b. 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

c. 从烧杯的侧面照射一束光线,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4. 观察溶液的丁达尔效应:a.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氯化铁溶液。

b. 从烧杯的侧面照射一束光线,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观察,看不到光亮的“通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铁胶体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2.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胶体与溶液在丁达尔效应上的明显区别,从而加深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溶液,并观察到了丁达尔效应。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胶体的基本性质,掌握了丁达尔效应的观察方法及其在胶体研究中的应用。

同时,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胶体与溶液区别的理解。

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

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

丁达 尔效应常用 于快速鉴别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的红色光 柱 ( 见图2 ) 。 一般有烟蚊香 燃烧 所产生的烟
在 苏教版 高中 《 化学 l 》 教材 中, 胶体 的丁达 尔实验 又
是高 中生接触到 的第一 个高中阶段 的教材 探究实验。
气气溶胶 粒子的粒 径都 比较小 , 粒 径集 中分布 在小粒
图 1 方案 1图示
方案 2 蚊烟 一 空气胶体 先预处理好无色透 明的矿泉水瓶 ( 方 法同方案 1 ) 。
白酒过 程中饱 和食 盐水中形成大量 细小的食盐胶粒 。
需要注意的是, 酒精加入 量要把握好, 加入 量过 多会产 生白色的氯化钠沉 淀1
点 燃一圈蚊香 ( 也可用其 他熏香代 替) , 将矿泉水瓶 竖
线等 ) 。 取洁净 的、 无色 透明玻璃杯, 加入 约 1 0 0 m L自
来水, 用激 光笔 照射 杯 中水 , 从与光 线垂 直 的方 向观 察, 没有 明显现 象。向玻璃 杯 中逐 滴加 入约 1 - 2 m L水
选 取其 中几组 操作简捷 、 现 象明显并富有创 意的方 案
与大家探讨。 1 气溶胶的丁达尔实验 方 案 1 水雾 一 空气胶体 将一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截去 瓶底 、 取下瓶 盖。 打
方 案 4 食盐 一 酒精胶体 用 洁净的 、 无 色玻璃杯 取 1 0 0 mL饱和食 盐水 ( 也 可用纯 碱 、 小苏打等生活 中常见盐 的饱 和溶液 ) , 用激


光笔从一侧 照射, 在 照射方 向垂 直 的角度观 察并 没有
保 …

图 2 方 案 2图示 2 01 4年 第 4期
径 的纳米区间段 … 。 2 液溶胶的丁达尔实验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摘要:在自然界中,阳光从窗隙射入暗室;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在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这些现象都是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

对溶液来说,因分散质(溶质)微粒太小,当光线照射时,光可以发生反射,绕过溶质,从侧面就无法观察到光的“通路”。

因此可用这种方法鉴别真溶液①和胶体。

关键词:光路,胶体,波长,粒子,溶液,散射,分散体系引言:暑假里,我来到了青海。

无意中,我看到了高原上的丁达尔现象。

阳光透过云层,形成了一束束光柱,洒向地面。

通过询问,我了解到这是丁达尔现象,但这些并没有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先研究丁达尔现象的概念与解释,然后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最后再通过实验验证丁达尔出现时的现象与必备条件。

在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在书中或是上网查阅资料,然后汇总、归纳,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最后,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种现象。

在自然界中,丁达尔现象随处可见,那么,它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呢?丁达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呢?它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呢?丁达尔现象产生的条件是唯一的么?它在生活中又是如何被应用的呢?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②。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溶液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40~9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5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三则新设计的胶体实验

三则新设计的胶体实验

三则新设计的胶体实验作者:曾德琨韩佳睿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8期摘要:利用生雞蛋卵壳膜透过选择性的特点做水和蛋白质微粒大小的对比实验,发现生鸡蛋浸泡在水中,一周可增重37%。

灌在动物肠衣中的豆浆遇到盐卤发生凝聚,可制作豆腐灌肠。

用自然光照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体系,可以看到溶液、胶体、悬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渐变过程,自然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被散射,表现出丁达尔现象的光路是蓝色的,波长较长的橙光透过分散系在纸上留下光斑。

关键词:胶体实验; 鸡蛋卵壳膜; 胶原蛋白肠衣; 丁达尔现象 ;实验探究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8006304中图分类号: G633 8文献标识码: B高一必修课程中“物质的分类”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初、高中化学知识有承上启下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其中对胶体分散系的学习,和初中化学的溶液、悬浊液体系有平行对比的关系,完善了物质按微粒大小进行分类的知识架构。

胶体是一种具有重要实际应用的分散系,影响其性质的关键点是其分散质的颗粒直径在10-9~10-7m,介于溶液与浊液分散质颗粒直径之间。

在教学中设计方案将微粒大小呈现出来,可使学生深刻理解胶体具有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特殊性质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材中用红色激光笔分别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以区别胶体与溶液。

本文利用家庭常见素材,设计以下3个生活实验让学生体验胶体分散质的大小。

1 实验一鸡蛋卵壳膜的选择透过性1.1 实验步骤(1)轻轻敲碎鸡蛋底部(气室的部分),保证鸡蛋卵壳膜完整(见图1)。

(2)在鸡蛋顶部凿出小孔,将毛细管从小孔处插入鸡蛋适当深度。

(3)用熔融石蜡将毛细管与蛋壳间缝隙进行蜡封,保持密封性良好。

(4)将此插有毛细管的鸡蛋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上,保证露出气室的鸡蛋底部接触烧杯中的蒸馏水(见图2),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1.2 实验现象及解释观察到鸡蛋液从毛细管中上升。

禽类的蛋壳内贴有一层可透水的卵壳膜。

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

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

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作者:陆燕海姚红英来源:《化学教学》2014年第04期摘要:丁达尔实验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高中教材探究实验,而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仅设置了液溶胶的丁达尔实验。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弥补教学时意犹未尽的缺憾,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了几组切实可行的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

新的实验方案操作简捷、现象明显并富有创意。

关键词:丁达尔效应;家庭实验;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4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丁达尔效应常用于快速鉴别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1》教材中,胶体的丁达尔实验又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高中阶段的教材探究实验。

根据分散剂状态不同,胶体一般可细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而教材设置的实验方案只涉及液溶胶,实际教学时师生常会有意犹未尽之感。

为弥补缺憾,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并交流各自成果,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化学生活,在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积累中也收集并创新了很多相关的学生家庭实验素材。

现选取其中几组操作简捷、现象明显并富有创意的方案与大家探讨。

1 气溶胶的丁达尔实验方案1 水雾-空气胶体将一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截去瓶底、取下瓶盖。

打开装满开水的保温瓶的瓶塞,将处理好的矿泉水瓶竖直放置罩住保温瓶口,使挥发出来的水蒸气充满矿泉水瓶。

由于以水分子团簇(H2O)n形式存在的水蒸气粒径较大,当用激光笔在一侧平射时,从垂直照射方向观察即可见瓶内有一束红色光柱(见图1)。

方案2 蚊烟-空气胶体先预处理好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方法同方案1)。

点燃一圈蚊香(也可用其他熏香代替),将矿泉水瓶竖直罩在上方,使生成的蚊烟进入瓶内。

然后用激光笔在一侧平射,从垂直激光照射方向观察能看到一束清晰的红色光柱(见图2)。

一般有烟蚊香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气溶胶粒子的粒径都比较小,粒径集中分布在小粒径的纳米区间段[1]。

2 液溶胶的丁达尔实验方案3 水果汁-水胶体将新鲜水果(如西瓜、橙子等)榨汁,用纱布滤去未打碎的大颗粒固体后备用(也可直接购买商店在售的水果饮品,如统一鲜橙多、美汁源果汁饮料、营养快线等)。

丁达尔效应在化学中的应用

丁达尔效应在化学中的应用

丁达尔效应在化学中的应用丁达尔效应,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酷吧?其实它简单来说就是光线通过一些小颗粒时的现象。

想象一下,你在阳光下摇晃一杯牛奶,哇,光线在液体中舞动的样子,就像小精灵在跳舞一样。

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在化学里,它可不单单是个花架子,而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帮手。

丁达尔效应在很多实验中能派上大用场,尤其是在检测胶体。

想象一下,你要看看你的果汁里有没有添加剂。

用丁达尔效应来测试,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把光照射在果汁里,观察光的散射情况,如果你看到光束的变化,那就说明里边可能有胶体存在,嘿嘿,科学就是这么神奇。

说到应用,化学家们可是爱不释手。

比如,水处理过程中,丁达尔效应帮助检测水中的污染物。

你能想象在一个水厂,工人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观察水中的光线变化来判断水质。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真是妙不可言。

再看看药物的制造。

在制药工业里,确保药物的纯度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利用丁达尔效应来监测药物中的微小颗粒。

想象一下,一包包药品在生产线上,科学家们像超级英雄一样,运用丁达尔效应保卫药品的质量,让人吃得放心,真是为人民服务啊!这个效应不仅局限于液体。

它在气体中的应用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说,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可能来自尘埃、花粉等等。

通过丁达尔效应,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这些微小颗粒的性质,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

想想你在户外跑步时,看到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芒,那些小颗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简直是大自然的魔法。

丁达尔效应在食品工业里也不甘示弱。

想象一下,果汁厂里的工作人员,用这种效应检测果汁的浓度。

通过光的散射,轻松判断出浓度是否达标。

这样一来,消费者喝到的每一口果汁,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的,真是良心企业啊!丁达尔效应在化妆品行业同样适用。

厂商们可以利用这个效应来确保产品的均匀性,避免那些让人不快的颗粒状物质。

使用时,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丝滑的感觉,简直是美丽的秘密武器。

丁达尔效应不仅在工业上广泛应用,还是科学教育中的好帮手。

丁达尔实验现象

丁达尔实验现象

丁达尔实验现象
丁达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它可以用来研究量子力学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它是在1935年由荷兰物理学家丁达尔(D.C.Date)提出的,他是研究量子相干的先驱者之一。

丁达尔实验的基本内容是:将一对相对的量子力学物体,即一对电子,从平行偏振状态开始,分别把它们置于电网(Grid)的内部和外部,然后在界面通过一个特殊的操作来改变使它们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

这样,两个偏振状态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了相干性,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电场分布。

据此,可以推导出结论:当量子粒子从平行偏振状态进入电网内部或外部时,它们的偏振方向会发生变化,但无论何时,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一种特别的相互作用。

这些结果可以说明,量子力学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真正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实验证明。

因此可以看出,丁达尔实验是解释量子力学的重要实验之一,它的研究工作为其他类似实验的研突破了重重阻碍,并提供了关于量子力学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的新知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