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 息 纵 横
高 校 信 息 化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构 建
徐 敬 洁① 钟 佐 彬 ②
( 重 庆 师 范 大学 ② 重 庆 电 子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①
摘 要 高校信息化 在发展 过程 中缺乏一个可行与合理的评 价方案 ,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基础之上 ,选取 了一条 与以往 不同的指
用包括综合力 自动化系统 的应用水平 、校园一卡通系统 建设 水平 、 公 数字化校园系统 、远程教育情况 、 信息服务 、教务管理 系统 、 科研管 理 系统 、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 教学方式信息化 水平9 项指标 ;信息 安 全和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 、 章制度 、 规 信息
标体系构建途径 ,通过隶属度分析 、信度和 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 ,确定评价指标体 系。 关键词 高校 信息化 指标 遴选
高校信息化建没是当前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何评价和 比较高 校信息化水平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制定可行 与合理 的评 价 方案 ,提高 我国高校信 息化 水平是观阶段 高校信 息化研究 的重要课
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1 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信息技 术获关威果 占总成果的 比例
组织机构
在 评价指标体系 中,各项指标通常还存在着一定的相 关性 ,这种 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 ,从而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问的相关分析 , 删除一些
题。
评 价指标 ;反之 ,如果该元素不适合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应当删除 。 根据 对回收问卷 的统计 ,计算 出每个指标的隶属度后 , 将明显不 适 合作 为对高饺信息化 水平评价的指标删除 ,为了降低对指标删除的 误删率 ,对于各个指标隶属度 低于5% ,视 为该 因素 不适合作为评 0的 价指标 ,予 以删除。 根 据高校信 息化水平 评价指标 的隶 属度分析结 果显示 ,总共有
评价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的综合 指标体 系、评价模 型以及评 价标 准 。
关键 词 :信 息化 ;评 价 指标体 系 ;评 价标 准 中图分类 号 :T 3 1 P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码 :17- 2 12 1 )4 03- 6 62 65 (000 -0 10
Re e r h o I ia o y t m f I f m a iato a ua in s a c n nd c t r S se o n or tz i n Ev l to
数法 和企业信 息评价法 。以下仅对马克卢普 法 、波拉 特法和信息化指数法做简要的阐述 。
信息化建设 的角度 出发 。信 息化建设有 以上六个方 面 的内容 :①信息技术 的广 泛应用 ;②信息 资源 的开发
( )马克卢普法 ,又称信息产业 G P算法 ,主要 1 N 是通过从宏观 上测算 信息产业在 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 占 的比重 、信息部 门就业人数 的比例 以及信息部 门的收
e it y tm f saitc ndc t r s r frnc ,a c mp e n ie i d x o no ain—b s d v lain yse x s ng s se o ttsia i iaos a eee e o rhe sv n e fif r to i l m a e e au t s tm,e au t n o v lai o mo la d e au to rtra we ed v lp d. de n v l ain ci i r e eo e e Ke r :no maiain v lain i dc trsse ; v u t n cie o y wo dsi r tz t ;e au to n iao y tm e a a o rtr n f o l i i
基于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为 了使高校 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更好 的建立和发展 , 更有
政策 的制定选 取合理的方向 。第 四是客观性原则 , 在评价 指标体 系的构建上应 当尽可 能的实现客观性原 则 , 站在客观 、 全 面的角 度看 问题 , 减少主管判断对其 的影 响。第五是实用性 原则 。在评 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上应 当尽 可能的满足学校的需要 D U C A T I O N Ma r c h
基 于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 系与方法研究
王海青
摘要: 本 文主要 就建立 高校信 息化评 价指标体 系的 目的和原 则 , 高校信 息化 评价体 系的影响性 因素 , 以及 高效信息化评价体 系的 方 法进 行 研 究 , 以使 得 高校 信 息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可 以 更好 的构 建和 完善 。 关键词 : 高校 信 息化 指 标 体 系
校 的发展要求 。 2 影响高校信息化评价的 因素分析 高 校信息 化评 价指标 体 系的建立 应 当全面考 虑各 个 因素。 因为高校 的评价指标体 系的建立应 当与国家要 求相联系 , 因此应 首先考 虑 国家信 息化 中所涉及 的指标信 息。 同时也应 注意到高 校 的建设 是一个 庞大 的复杂 的过程 , 他在宏 观上涉及 学校 的发 展、 教育教 学和管理工作 ; 在微 观上涉及 学校教学资 源和人才 队 伍的构建 。所 以评价指标还应涉及到学校 的需求 。 所以总体来看 , 高校的信心化建设主要涉及一下六点 : 第一,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7 文 献标 识 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0 6 . 0 7 2
法等 。在评 价方法上 , 可 以根据 所要评价 的内容 、 评价对 象的类 型和性质 、 所要评价事物 的要求度和特点等来进行评级方法的选 信 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 以使得 高校的信 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可 以建 择 。下面主要分析对加权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 立 在更加完善 、 科学 、 实际的基础上 。 3 . 1 加 权 平 均法 1 建立高校信 息化评价指标体 系的 目的和原则 这是一种 基础性 的评价 方法 , 它的极端方法简单 易行 , 思路 1 . 1 建立 高校 信息化评 价指标体系的 目的 明了清晰 , 容易被运用和掌握 。几圈平均法主要有加法和乘法 规 高校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是高校建设的导 向, 他还有 则 两种形式 。在乘法规则 的运用 中要求其 中的各项评价指标 都 以下两点原 因 : 一是 可 以更加客 观 、 全面的分析 高校 的信息化 管 达 到 良好 的水平 , 这样才可 以使加权平均法的结果更 加精 确。同 理水 平 , 令 国家 和有 关部 门更好 地了解学校建设 和学 习发展 , 以 时因为乘法 规则 中运 用的是乘法 , 因此任何一个低水平的指标都 便更好地制定关 于学校 的方针政 策 ; 另一方 面就是可 以使 高校 的 会使结果发展较大 的偏差 。 信息化建设更加 的合理 、 有效 , 更 加的具有规划性。在宏观上 , 高 3 . 2 主成分析法 校 的信息 化评 价指 标体 系可以指导学校的建设 发展 , 提高学校 的 主 成 分 析 法 是 一 种 较 为 成 熟 的 多 元 化 的分 析 方 法 。在 评 价 信息化 评价水平 ; 从微 观上 , 它可 以使学 校更好地掌握 学校管理 中 , 为 了使评 价全面 的反 映评价 中的各个影 响性因素 , 所 以评价 动态 , 建立 全面的 、 具体 的实施 细则 , 制定更好地管理方案 。 者会尽可能 的将各个方 面的影 响因素进行选择 , 构成评价指标体 1 . 2 建立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 系的原则 系 。这 样的评价指标 体系一般都 具有 多维性和各指标 间 的联 系 高校 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本着科学 、 实用 、 高效 、 客观 性 。这在全面考虑的 同时也易引起评价指标的重复性 , 造成评价 为原则 , 具体来 看主要从 以下几点 出发 。第一 , 目的性原 则。建 指标选择的不便 。主成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方式 , 通过研究评价体 立高校评价指标体 系是高校 和政府有关部 门的共 同要求 , 建立高 系 中的内在 结构关 系来 找出各个评价 指标 体系 中的相关 性 。主 效评价指标 体系可 以促 进学校 的发展 , 使 学校更好地 管理 , 同时 成分析 法用 较少 的指标体 系来取 代较多 的 、 较为复 杂的指标 体 高校信息 化指标体 系的构架可 以使 政府有关 部门对学校 的发展 系 , 使这些较少 的指标更 可能的替代并包含原本 的较多的指标体 状况进行一个 了解和分析 , 从 而引导高校更 好地建设和发展。第 系 , 并且彼此互不相关 。这样一是可 以有效减少在研究 中的指标 二 是全面性 原则 。评价 指标体 系的构建应 当尽 可能 的反 映学 校 的个 数 , 减少工作量 ; 第二是可 以使各个 指标彼此 之间相互独立 , 的多个方面 , 对学校 的建设发展进行统 筹考 虑。第 三是科 学性 原 互 不影响 , 减少之变之 间的多余性和信息的交叉性 ; 第三 , 它可以 则 。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指标体系应 当可 以客观 的、 科 学的反映学 较 为有效 的避免主观 因素对最终结果 的影 响 , 提 高精准度 , 减 少 校 的发展和实际工作情况 , 以便 为国家 的高校研究 和下一 步方针 复杂度。 效地指导 高校的信息 化发展 , 应注意建立 一整套科 学的 、 完善 的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是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它能够量化评估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果,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的角度,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等。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备数量、网络带宽等指标,以便全面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状况。
2. 教学应用指标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在线课堂的建设等。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校教学应用的多样性、覆盖范围、参与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贡献。
3. 学生学习效果指标学生学习效果是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否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标志。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生学业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影响。
4. 师生满意度指标师生满意度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衡量标准。
应考虑教师对信息化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满意度、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师生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
二、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1.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是基于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的评估方法,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测试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结果。
2.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基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和专业知识的评估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量化的指标。
可以通过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评估者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感知和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绩效评估结果。
3. 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评估的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表现,更是国家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中国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更有助于找出短板,进一步提升中国信息化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信息化水平的基础。
根据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层面和发展阶段,可以从技术、应用、政策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一般可以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设备、数据中心等。
这些设施是信息化的基础,对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2.信息化技术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情况。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3.政府信息化水平:包括政府数字化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化等。
政府信息化的水平与政府管理效率、便民利民程度密切相关。
4.企业信息化水平: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转型等。
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数字经济发展: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支付、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的兴起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分析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网络覆盖面广,网速快,数据中心规模大。
123453.政府信息化水平:中国政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数字服务、政务信息公开等逐步完善。
910114.企业信息化水平: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大中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1213145.数字经济发展:中国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规模庞大,数字支付、数字金融等行业蓬勃发展。
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探究
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对于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对于衡量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指导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究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估方法是对学校信息化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发现学校的信息化优势和不足,为学校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定性评估通过采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和效果,定量评估则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方法还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程观摩等形式,以获取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评估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标杆校评估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参考指南。
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学校的信息化进行评价,例如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
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等,教学资源包括数字教材、教学软件等,教学管理包括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教师发展包括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等。
评估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
科学性要求评估指标科学合理,能够反映学校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要求评估指标具备实际可行性,方便学校实施;可比较性要求评估指标具有可比较性,能够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比。
评估指标体系还应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相衔接,并根据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
在建立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整体性,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追求某个指标的提高。
其次,要注重可操作性,评估指标应具备实际可行性,学校能够根据指标体系开展具体的改进工作。
再次,要注重科学性,评估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最后,要注重实效性,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应具备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意义,帮助学校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高校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①用 户管 理 : 用户注册 、 电子身份 、 身份认证 . ②信息管理 : 教学资源 、 办公信息 、 管理 信息 、 图书资源 、 档
案信 息 、 科研数据 .
化 的重复建设 , 强统一管理 , 加 协调发展 ; 有利 于在 学校 内部 数
来 的对教学 、 科研 、 管理 、 技术服务等校 园信 息 的收集 、 处理 、 整 合、 存储 、 传输 和应用 , 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 优化利用 的一种虚 拟教育环境 _ . 3 通过实现 从环境 ( j 包括设 备 、 室等 ) 资源 ( 教 、 如 图书 、 讲义 、 件等) 课 到应用( 包括教 、 、 学 管理 、 服务 、 办公等 ) 的 全部数字化 , 在传统校 园的基 础上 构建一 个数 字空 间 , 过信 通 息技术手段 , 以拓展现 实校 园的时 间和空 间纬 度 , 升传 统校 提 园的运作效率 , 扩展传统 校 园的业 务功能 , 便地 实现学 校 的 方 教学 、 研 、 科 管理 、 服务 等活动 的全 部过程 , 终实 现教育 过程 最 的全面信息化 , 从而 达到提 高教 育管理 水平 和效率 的 目的[ 引.
Ah ta : fa il v lainidc ss s m w t eal lai o me s r g t eq a t a v v lainmeh d ss g e td b s d o h eiv s g . sr  ̄ A e sbe e au t o n ie yt e i d ti ne / f au n - u n t e e au t h s i h i t i o to si u g s a e nt n e t a e i t n o a y c l g s a ig te a v na e fc u t n nep i s aiu e r n to so v l a o ifmu ia o i fm n o e e ,t n d a tg o o nr a d e tr r e ’v r st o e a d meh d e a t n o n o d z d n o k h s y s o h i s f ui f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信 息 化 的发 展模 式 可 以参 照 社 会 信 息 化 的发 展 模 式 ,
也 分 为多个 阶 段 , 即第 一 步 , 息 技 术 应 用 阶 段 , 购 计 算 机 , 信 采
安装 多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教 室 , 校 园 网 及校 内 Fr ; 二 步 , 校 信 息 化 建设 P第 高
( ME 共同启动 的“ NI ) 亚洲校 园信 息化 调查项 目( C S ” te A S ) (h
A inC mp sC mp t gS re ) sa a u o ui uv y 。 n
产业 ; 三步 信息 经 济 的推 进 阶 段 , 主要 特 点 是 电 子商 务 及 第 其
化 。高校信 息 化 是实 现 高 等教 育 现代 化 的 必 由之路 。
社会 信息 化 的发 展 过 程大 体 可 分 为 四个 阶 段 : 一 步 信 息 第
技术应用阶段 , 其表现形式是采购设备, 构建网络; 第二步信息
产业 发展 阶段 , 主要 特点 是 发 展 有 我 国 自主 版 权 的 软 、 件 其 硬
*
关 键 词 高校 信 息 化 指 标 体 系 量 化 分 析 综合 评 分 法
高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 化的一部分 。高校信息 化是 指利
用先进 的 计算 机 技 术 、 络 技 术 、 网 多媒 体 技 术 实 现 高 校 校 园 网 络化 、 管理 科 学信 息 化 、 信息 资 源 数 字 化 , 以达 到 教 学 科 研 现 代
助 和参 考 。
b 日本 。高等教育信息化 的主要 目的很 明确 , . 高校也很重
视信 息 化 的 投人 和 规划 , 注重 帮 助 I T人 员 掌 握 新 技 术 . 用 户 对 更 多 的支 持 、 发基 于 网络 的 教 学 系 统 , 分 地 利 用 现 有 资 源 。 开 充 但是 由于 成本 、 乏技 术 支 持 人 员 、 师 对 使 用 信 息 技 术 缺 乏 缺 教 积 极 的态 度 这三 个方 面的 障碍 , 得 日本 高 校 信 息 化 建 设 的实 使 际状 况与 其 目标 仍 有 较 大 的 差 距 , 在 亚 洲 仍 然 处 于 领 先 地 但
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回归分析
“ 域教 育信 息化 实践应 用 的 绩 效研 究 ” 题 组 1 城 课 , 2
( . 山科 学 技 术 学 院 信 息 与 教 育 技 术 中 心 ;. 山 市 教 育 局 , 东 佛 山 5 8 0 ) 1 佛 2佛 广 2 0 0
摘 要 : 学校 教 育信 息 化 的水 平和 绩 效 , 受到 多方 面 因 素的 影 响 , 组 织 管 理 、 件 投 入 、 源建 设 、 息化 应 如 硬 资 信 用 、 息化 人 才等 等 , 些 因素 对教 育信 息化 水 平和 绩效 的 影 响是 当前 研 究 的热 点 问题 , 多 学者提 出 了各种 有 效 信 这 许 的研 究 方法 。 过 对佛 山市 中小 学教育信 息化 水平评 价指 标体 系的 定量 分析 , 用 多元 线性 回归分 析 方法建 立 了学 通 利 校教 育信 息化 水平 关 于各二级 指 标 的线性 回 归数 学模 型 , 析 了各 种指 标对 学校 教 育信 息化 水 平 的影 响 . 分 并给 出 了 提 高学校教 育信 息化水 平 的参 考 意见 。
信 息 技 术 与学 科 课 程 整 合 ( 。 x )
1 学校 教 育 信 息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学校 教育 信 息化 水 平评 价 指 标体 系 的基 本 框架 由组织 与 管理 、 基础 设施 建设 、 学 资 源建 设 、 息 化应 用 、 息 化人 才 教 信 信
等 5个 一 级 指 标 组 成 , 中 包 含 2 其 7个 二 级 指 标 和 7 4个 三 级 指
学生 ( ) X 教 育 技 术 培 训 ( x )
收 稿 日期:0 0 0 — 0 2 1— 5 2 基 金项 目: 中央 电化教 育馆 全 国教育技 术研 究“ 十一 五” 重点课 题 “ 域教 育信 息 化 实践 应 用的绩 效研 究 ” 城 资助 ( 电馆 研0 3 l 16v) 教 6 6 19 - s - 作者简 介:城 域教 育信 息化 实践 应 用的绩 效研 究’ 题组 , 课题 由佛 山市教 育局 总 负责 , “ ’ 课 本 由佛 山科技 学 院信 息 与教 育技 术 中心主任 朱珍教 授 为 首 的 课 题 组 具 体 实施 。 课 题 组 成 员 包 括 : 叉 叉 ( 级 工 程 师 ) 张 润 晶 ( 级 工 程 师 ) 钟 敬 堂 ( 师 ) 岑 健 林 ( 究 员 ) 胡 铁 生 ( 学 高 本 张 高 、 高 、 讲 、 研 、 中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及方法 。
一
首先 由专家对 6个一级指标 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 比较 , 用 判断尺度进行判断 , 以确定矩阵元素。判断尺度的定义见 表 1 :
表 1 判断尺度定义衰
判 断足 度 定 义
笔者把这六大要素作为一级 指标 , 并且给每个一级指标分配 了若干个二级指标( 总计 3 个)其具体构成如下 : O 。 战略地位包括组织地位 、 信息化规划和预 算、 人均经 费、 经费 增长 率、 目标定位 、 建设 思路 等 6 二级指标 ; 个 基础设施包括 网络
设 备 、 联 速 率 、 络覆 盖 率 、 作 用 计 算 机 、 媒 体 教 室 、 星数 上 网 工 多 卫 字 传 输 系 统 、 务 设 施 等 7个 二 级 指 标 ; 用 状 况 包 括 OA 系 统 服 应
近 年 来 。 校 信 息 化 建 设 如 火 如 荼 , 多方 面 都 取 得 了 很 大 高 许 的进 步 。但 也 还 存在 诸如 “ 硬 轻 软 ”“ 建 设 轻 应 用 ” “ 目攀 重 、重 、盲 比 ” 问题 . 规 范 、 导 高 校 的 信 息 化 建 设 工作 快 速 、 康 的发 等 为 引 健 展 . 需 建 立 一套 科 学 完 整 的高 校 信 息 化 水 平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及 相 亟
次 分 析 法 、 术 平 均 等 数 学 方 法 确 定 各级 指 标 及 其 权 重 。具 体 操 算
作步骤如下 :
有所尝试 , 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也很 多。国外比较典型的有 日本 的信 息化指数法和美 国的波拉特方法 ,但都侧 重于社会 信息化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加剧,使
人们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需求。
尤其是在高中、大学等高等教育阶段,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北京地区高校积极开展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为学生的信
息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括信息文化素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三个方面。
信息文化素质包括对信息的认知与态度、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则强调对各种信息技
术的熟练运用。
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则是强调如何更好地获取和处理
信息。
在北京地区高校中,各院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定位,开展了
各自的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例如,北京大学通过制定多个信
息素质能力课程,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能水平和需求,提供能力培训;清华大学则通过委员会制度进行教师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实
现全院(系)信息化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则依托多媒体教室、计算机
房等场所,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信息素
质和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未来的就业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有助于促进学
生信息能力的提升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未来,高校还需不断
完善这一指标体系,根据时代的发展,推出更加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
和项目,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
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瑚8.远(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从评价角度来说.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的方法、手段、目标以及主要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
同时也更加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了一个本质的飞跃。
关键词:信息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有机地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于培养社会综合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简单分析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评价体系的作用与广泛价值,并针对性地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1.1教学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
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学活动过程。
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而教学评价主体应以教师同行和教学专家为主.因为他们熟悉教学全过程,可以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教学,而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教学评价.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也可参与教学评价。
1.2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的评价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外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人手,定性的方法常用的有评议法。
即由评价小组成员通过听课进行集体评议.对其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量表评价法,即在听课的基础上。
由评课人员填写评价量表。
对授课人按照评价表中的指标内容逐一打分,然后,汇总所有韵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
而问卷调查法是兼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一种评价方法,即可以通过学生了解他们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通过其他教师了解该教师较长时问的教学情况。
1.3确定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1.3.1全面性原则:指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从整体出发,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高校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研究
Ke wo d E u a in i o maiain y rs d ct r t t o n f z o
T r e se a g t y tm s
F zy e au t n u z v l ai o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蓬勃发展 ,教育信 息化 已成 为各 国研 迅 速 的 判 断 。 究者竞 相关 注的一个热点课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 是指高等学校
信息化的综合效果 ,因此应该选择企业 网络营销过程 中具有代 和信息化人员 比率 。
三、 高校教 育信息化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 ,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根据资料数 高校教育信息化 受到各种 因素所产生 的综合影响 ,不能依 据 、 专家意见 和分析人员 的认识 , 分别 构造判断矩阵 , 进行层次 据单一因素进行评价 。因此 , 必须采取系统设计 、 系统评价 的原 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到所需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得 然后对各个评 则, 才能得 出全面 、 客观的评价 。
3 代 表 性 原 则 、
价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1 层 次 分 析 法 的应 用 、
评价指标的设计 应该尽量 与现实相符 ,同时注意指标 的代 表性和清晰性 , 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一个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与支撑。
本文将介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一、现状分析1.发展历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当时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应用为导向。
随着网络技术和云计算的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注重基础建设和综合应用,这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开始兴起。
2.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建设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但是这些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所达到的效果。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逐渐发展为以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和服务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
3.欠缺虽然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欠缺。
一方面,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不同高校之间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考核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另一方面,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主要从传统课堂教育的角度出发,不能很好地反映创新型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教学肯定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教学效果也是衡量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因此,教学效果指标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1)E-learning平台使用率,反映了E-learning平台的使用情况和使用量;(2)打卡率,虽然打卡有时显得不那么重要,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管理情况;(3)在线测试效果,通过在线测试效果,可以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考察教学效果;(4)MOOC受众及覆盖率,MOOC飞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MOOC受众及覆盖率也能反映学校的教学效果。
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数据指标体系
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数据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数据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指标体系包括网络带宽、网络覆盖范围、网络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网络带宽是评估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高校网络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网络覆盖范围是指高校网络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区域。
网络稳定性是指高校网络的稳定运行程度,包括网络故障率、网络中断时间等指标。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将教学资源数字化,方便师生获取和利用。
该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资源数量、教学资源质量和教学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指标。
教学资源数量是指高校拥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文献等。
教学资源质量是指教学资源的内容质量和技术质量,包括教学视频的清晰度、教学课件的完整性等。
教学资源利用率是指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包括教学资源的下载量、观看量等。
三、学生信息管理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学生信息管理的数字化。
该指标体系包括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数据准确性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是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所覆盖的学生群体范围,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
数据准确性是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信息的准确程度,包括学生基本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
数据安全性是指学生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措施。
四、教学管理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还需要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该指标体系包括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教学管理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指标。
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是指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程度,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资源的分配等。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旨在研究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学术研究。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则是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效果,以提供决策参考。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该研究包括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以及对新的评价指标的开发和研究。
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实现对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评估和监测,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应用程度、师生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客观反映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和质量,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确保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总之,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优化,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定 不 仅 要 考 虑 国 家信 息 化 指 标 体 系 及 信 息 化 的 要 素 ,
层 次 分析 法确 定 了 各指 标 的权重 ,最后利 用所设 计的 指标乖 系对 四 川
检 糖 体 系 许峨聃 哮牲 与可糠氍 性 设 | . l _ 罄
■文/ 雷 当 今 世 界 ,信 息 化 浪 潮 席 卷 全 球 , 知 识 经 济 初 见 端 倪 ,对 人 类 社 会 的 经 济 发 展 、生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中都 应 遵 守 的 最 基 本 原 则 ,任 意 一 个 指 标 体 系 都 要 有 其 理 论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测 度 指 标 体 系 的设 计 以信 息
一
、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 系的构建思想 、原则
1 .指导思想
( ) 符 合 国 家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方 针 政 策 。教 育 信 1
探索 ・ 课题研究
导 机 构 和 教 育 活动 等在 教 育 信 息 化 推 进 过 程 中 的辨 证 统 一 的 关系 。各 个 指标 应 按 不 同 层 次 进 行 排 序 , 而且
赋 予 各 个 指标 不 同的权 重 。 ( ) 可 操 作 性 原 则 。 实 用 性 ( 可 操 作 性 )是 3 即 指 标 体 系 的 生 命 ,理 论 上 再 全 面 、 再 精 致 的 指 标 体 系 ,如 果 没 有 实 用 性 , 等 于 形 同 虚 设 。 可 操 作 性 具
信息化现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化现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摘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建立信息化现状评估指标体系,是信息化项目切实有效措施的关键,政府和企业通过借助于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对已有的信息系统的运作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议和考核,从而合理定位信息化新建项目的实施范围,节约项目的建设投资,提高政府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绩效,更好地引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规范项目的管理,从而保证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估研究1 现状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信息化是从传统工作方式向科学化、现代化工作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过程[1];是基础设施重建改造、技术应用、结构优化、资源拓展、管理方式再造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是提高政府活力、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核心业务渗透的过程;最终在信息化工作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规划的总体目标应是遵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运用科学体系化的方法论,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最佳实践经验,编制一个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长效性、指导性、高水平的信息化总体规划,以满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社会和公共服务的需要,满足政府自身发展及在市场经济中的监管能力。
作为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起点和依据,首先需要对本单位的信息化整体现状进行了解、分析、评估。
这种评估有助于准确认识和定位单位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目的,以便正确制定单位信息化战略,科学规划单位信息化的未来,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状评估分析要经过详细了解、综合分析单位实际特点,将信息化的普遍性评估指标进行有借鉴性的修改,形成具有单位特色的评估指标体系,本文将介绍一种通用的信息化现状评估指标体系。
2 普适性现状评估指标体系信息化现状评估常用的普适性指标体系,包含基本指标和效能指标,笔者认为普适性评估指标体系基本分为7大类,即:战略地位指标[2]、灵敏度指标、适宜度指标、基础建设指标[2]、人力资源指标[2]、应用状况指标[2]、信息安全指标[2]。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摘要:在认真参考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应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本文提出一套完整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内涵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近年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在校园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等许多方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也还存在诸如“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盲目攀比”等问题,为规范、引导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朝着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测度及评价方法,以便对不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合理的测度和评价,进而指导其下一步的信息化实践。
国内外对信息化程度的分析和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所尝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也很多。
国外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和美国的波拉特方法(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但都侧重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分析。
国内近年来对信息化水平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信息产业部推出了统一的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并且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试行,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今后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须严格按照构成方案的统一规定进行。
1 指标体系初步方案的确定为贯彻执行信息产业部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今后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须严格按照构成方案的统一规定进行”的相关指示精神,笔者在设计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时重点参考了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经过分析,发现: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都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香港 – 日本 – 中国大陆
12
国内外高校信息化现状(小结)
• 通过国内外高校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 – 共同点:
• 国内外高校都普遍重视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
– 不同点:
• 国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更多的是考虑如 何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注重信 息化的管理和服务
58 36
610 328
685 518
发放 回收 发放 回收 1发放 回收
领导问卷 管理人员问卷 教师问卷
发放 回收 学生问卷
学生 2486
管理人员 328 教师 518
15
教师版分类指标评分
排 序
分类指标
1
图书馆 服务
2
基本信息 服务
3 科研服务
4
教学/教 务服务
子项 数目
8
12
9
11
分类指标 平均值
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非
定量因素进行判断的评价指标 10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 究小结
• 对国家和地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的 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 善
• 而对高校信息化评价的研究才处于起步 阶段
11
国内外高校信息化现状
• 自1990年至今的美国CCP(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评分排名前三位子项及评分
4.338
提供专业学术 资料数据库和 电子期刊,以 及检索功能 (4.693)
在校园之外 访问图书馆 的信息资源 (4.450)
书刊资料网上 查询、图书借 还状态查询 (4.448)
4.237
网络的稳定性 (4.660)
网络安全保 向每位教师提 障(4.596) 供校园e-mail
国 内 外 高 校 信 息 化 现 状
研究基础
项目研究思路
从高校战略目标出发 利用关键因素法,分析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
关键成功因素和主要流程
信息化需求分析 通过座谈,找出高校各类角色在各个流程中的主要活动,分别
调查他们的信息化需求
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框架
基于初步指标体系的进一步调研
针对学生,教师,一般管 理人员和领导的需求问 卷调查
– 依照国家已有和新增的统计报表,以及抽样统计获取的数据测评
信息 国家信 信息技 信息技术 信息化 信息化政策 资源 息网络 术应用 与产业 人才 法规和标准
国家统计报表和抽样统计
8
中国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
• 2002年,《中国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试行)》
•人均GDP
•平均受教育年限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 •政策法规完善程度
• 社会信息化指数 •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 • 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 •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城市信息化
社区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高校信息化
信息化测评 息化指标构成方案》
– 信息化考核的6大要素: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成洪
复旦大学 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信息中心主任
电话:65643208 Email: chzhang@
1
内容提纲
一、项目研究思路和工作内容 二、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三、初步应用情况和结果分析
2
一、项目研究思路和工作内容
高校信息化过程中的一般困惑
专家访谈和问卷获取专家对指 标体系的修改意见
初步确定指标体系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确定指标项 通过专家评分,利用AHP方法获
以及考察因素
取各指标权重
主体思路
高
高
校 信 息 化
校 后信 期息
评
试化
价
测评
指 标 体 系 (
评价
与 调 整
指 标
体
试 评
系
)
5 成果
具体研究工作
• 文献研究
– 获取信息化测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国内外高校信 息化测评现状与趋势
•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还处于建设阶段
13
影响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
14
问卷调查
•帮助确定哪些指标应该包含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调查问卷分为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 共四个版本
• 调研样本的选取
领导 36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950 2486
信息化支 撑环境类 指标
信息化基 础设施类 指标
信息技术应 用水平类指 标
•每万人城域网带宽 •家庭宽带接入比例 •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 •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 •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上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
•中小学每百人在校生拥有计算机数
•市政府门户网站年人均访问次数
• 基于高校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获取战略目标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 问卷调查
– 针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领导的需求调查,意图 获取考察因素并确定指标
• 专家访谈
– 获取专家对信息化测评指标和方法的意见
• 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应用AHP方法确定权重
– 确定指标权重
6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9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2002年,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 系——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适宜度 (战略适宜 度,应用适 宜度等)
2、灵敏度 (组织文化 灵敏度,信 息灵敏度 等)
(效能 指标)
补充 指标
企业信息 化评价
(评议 指标)
基本 指标
1、战略地位 2、基础建设 3、应用状况 4、人力资源 5、安全 6、效益指标
信箱(4.444)
4.230
• 上海市教委从2003年下半年启动该项目 • 项目目标:建立一套适应上海市高校信
息化发展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 系
– 帮助教委正确和客观地评价高校信息化水平 – 引导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向务实高效的方向
发展 – 为高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和
参考
4
信 息 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研 究 现 状
• 高校信息化建设往往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不 是建设投入越高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 高校信息化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如何评估? • 如何权衡建设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 高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有何区别?怎样真正支
持教学和科研? • 高校信息化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投资,还需要什
么样的支持和保障?
3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