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报告年级班姓名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器材:电池(含电池夹)、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日期2014年10月13日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0.12 0.18 0.30量第二次测0.15 0.18 0.33量第三次测0.15 0.12 0.27量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日期2014年10月14日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练习使用电压表实验目的: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器材:电池(含电池夹)、开关、电压表、小灯泡(灯座)、导线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实验结论:L1两端的电压U1/V L2两端的电压U2/V 总电压U/V第一次测量 1.5 1.2 2.7第二次测量 1.5 1.8 3.3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和。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物理实验记录.doc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实验记录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九年级()班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实验进度表九年级全册时间课题实验项目分类所用主要仪器和材料随堂探究分组探究九月份第十三、十四章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分子间的作用力√铅块、弹簧球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瓶、烧杯、乙醚、水、打气筒、塞子、金属棒、酒精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秒表、水、煤油若干热机的原理√试管、水、酒精灯、胶塞、内燃机模型、铁架台十月份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电荷之间的作用√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碎纸屑。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十一月份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用电压表测电压√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源、导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定律演示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十二月份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电源、导线、灯泡、开关、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一月份第十八章、十九章电功率探究不同规格的灯泡在相同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规格不同的灯泡、电能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保险丝的作用√保险丝、导线、铜丝、滑动变阻器二月份第二十章电与磁磁场的方向√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电流的磁效应√小磁针、导线、电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螺线管、磁针、导线、电池、开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大铁钉、漆包线、导线、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大头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电源、导线、开关、、蹄形磁体电动机√电动机模型、电源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导线、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发电机√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三月份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工作原理演示器、电源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收音机、电源、导线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演示实验记录学科:物理班级________ 九年级(全一册)序号实验内容随堂探究实验日期实验器材备注(器材损坏情况等)1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2 分子间的作用力√铅块、弹簧球3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瓶、烧杯、乙醚、水、打气筒、塞子、金属棒、酒精灯4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秒表、水、煤油若干5 热机的原理√试管、水、酒精灯、胶塞、内燃机模型、铁架台6 电荷之间的作用√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碎纸屑。
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物理分组实验报告物理分组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物理分组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物理分组实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验技能。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和材料有:弹簧,质量块,滑轮,绳子,计时器等。
实验一:弹簧的伸长与负载的关系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质量块挂在弹簧的一端。
2. 测量质量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质量块从平衡位置下垂,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并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质量的负载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弹簧的伸长与负载的关系是线性的。
即负载越重,弹簧的伸长越大。
这符合胡克定律的描述,即弹簧的伸长与负载成正比。
实验二:滑轮的力学原理实验步骤:1. 将滑轮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质量块挂在滑轮上。
2. 通过绳子将质量块与另一个质量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悬挂系统。
3. 测量悬挂系统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 用计时器测量悬挂系统下降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质量的负载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滑轮的力学原理: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所需的力的大小。
这是因为滑轮可以将重力分散到不同的方向上,从而减小了对悬挂系统的影响。
实验三: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步骤:1. 将两个小球放在水平台上,让它们靠近并接触。
2. 用手指轻轻推动一个小球,观察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3.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质量和速度的小球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碰撞过程中,两个小球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一个小球的动量增加,另一个小球的动量减小,它们的总和保持不变。
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3. 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高物理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 物体的重力;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平抛运动;4. 简谐振动。
三、实验原理1. 物体的重力: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运动合成即为平抛运动。
4. 简谐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运动方程满足简谐振动方程。
四、实验器材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2. 弹簧秤:用于测量力的大小;3. 水平面:用于保证实验过程中的水平;4. 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速度;5. 砝码:用于平衡弹簧秤;6. 秒表:用于测量时间;7. 振子:用于研究简谐振动。
五、实验步骤1. 物体的重力: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读取质量m,根据公式F=mg计算重力F。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两个力分别作用于物体,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计算合力F合和分力F1、F2。
3. 平抛运动:将物体从一定高度抛出,测量物体落地前的时间和水平位移,根据平抛运动公式计算初速度v0和水平位移x。
4. 简谐振动:将振子固定在平衡位置,测量振子振动周期T,根据简谐振动方程计算振动频率f。
六、实验数据1. 物体的重力:m=0.2kg,F=1.96N;2. 力的合成与分解:F合=5N,F1=3N,F2=2N;3. 平抛运动:v0=10m/s,x=20m;4. 简谐振动:T=0.5s,f=2Hz。
七、实验结果分析1. 物体的重力: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结果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成立,合力等于分力之和。
九年级物理全册分组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答案

九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实验用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试管夹、温度计2只、秒表、冷水、食用油实验步骤:(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通过温度计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实验结论:物质种类质量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水60 20 45 25 6 多食用油60 20 45 25 3 少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小组成员:教师评分:九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用品:学生电源灯座及灯泡单刀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实验结论:串联并联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不变__.2、在并联电路里有多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单独(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所在之路上的____用电器。
小组成员:教师评分:九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目的: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灯座及灯泡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校零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没有则用螺丝刀调节校零螺母让指针回到零刻度处2、按电路图把电流表与用电器(小灯泡)串联,并注意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九年级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二、实验原理: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三、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四、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绝热杯、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规格相同的热得快、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温度计五、实验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绝热杯内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用热得快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六、实验数据质量初温末温温度变化水煤油七、实验结论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二、实验原理:物质导电的现象三、实验电路:四、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灯泡、导线若干、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五、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连接电路2、分别把、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等接入AB两端,观察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六、实验记录:电流表读数灯泡亮度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七、实验结论: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原理:四、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路图电路图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并联电路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电路图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a.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电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2、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初三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四、活动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活动内容:1. 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不同材质的接触面(如木板、塑料板、橡胶板等)、直尺、记录本。
(2)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实验操作(1)每组选取一个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重力,记录在记录本上。
(2)将木块放置在木板、塑料板、橡胶板上,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改变木块与接触面的材质,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
(4)在直尺上标记不同位置的力值,分析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 数据分析(1)每组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材质的关系图。
(2)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 总结与反思(1)各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数据分析方法。
六、活动总结:1. 本次教研活动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七、改进措施: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2. 增加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3. 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初三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初三物理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四、参与人员:初三物理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课题研讨3. 课例分析4. 经验分享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张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提高初三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2. 课题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提高初三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2)研讨内容:张老师首先提出了本次研讨的主题,并引导大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1. 初三物理教学现状分析;2. 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策略;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索。
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1. 初三物理教学现状分析:教师们认为,当前初三物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高;(2)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3)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4)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
2. 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索:教师们分享了以下创新与探索经验:(1)开展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3)组织学生参与物理竞赛,激发学习热情;(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 课例分析张老师选取了一节优秀课例,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分析。
课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 经验分享教师们纷纷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等,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分析4. 结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敲击一个铃铛,铃铛发出声音,是因为铃铛振动产生了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实验器材(如一个铃铛、一个鼓等)。
学生通过敲击、摩擦等方式使器材振动,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4. 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声音的影响。
例如,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5.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幅度和频率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如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铃铛、鼓等。
2. 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六、教学建议1. 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物理实验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实验操作、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教学能力。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针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题,教师们共同讨论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实验操作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教学反思实验结束后,教师们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原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2)实验步骤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学生操作?(3)实验器材是否充足?是否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避免?(5)如何将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三、教研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和实验操作,教师们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教学能力。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了物理学习成绩。
四、教研总结1.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优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物理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

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二、活动地点:初中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参与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内容: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集合2. 研讨主题3. 分组讨论4. 交流分享5. 总结发言6. 散会三、活动内容1. 集合活动开始,全体物理教研组成员按时到达实验室,签到后进行集合。
2. 研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 分组讨论教研组将全体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3)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
以下是各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实验、生动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 开展物理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 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 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4. 交流分享各小组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
大家一致认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多方面入手。
5.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大家在讨论中的积极表现,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九年物理上分组实验记录(28-42页)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2节干电池及电池夹,小灯泡及灯座,开关,滑动变阻器(20欧)1个,电流表,若干导线。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实验过程:
3、检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位置,观察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并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保持电阻不变,改变滑片位置三次,分别将电流表I和电压表U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3节干电池及电池夹,3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实验名称: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比热容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过程:
1.用温度传感器与等质量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
2.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相关数据并得到实验图线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过程:
1、根据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2、根据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并联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开关控制总电路。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摩擦力”现象四、活动目的: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物理教师对“摩擦力”教学的认识和理解;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摩擦力”教学的有效方法;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持人:XX老师(2)内容:对“摩擦力”这一章节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3)讨论要点: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② 教学重难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③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实验探究、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
2. 课堂教学展示(1)展示教师:XX老师(2)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3)教学过程:① 情景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②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④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3. 教学反思与交流(1)主持人:XX老师(2)内容:针对课堂教学展示,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
(3)讨论要点:①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②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③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4. 教学经验分享(1)主持人:XX老师(2)内容: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摩擦力”教学经验。
(3)分享要点:①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②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③ 教学评价的制定与实施。
六、活动总结:本次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与交流、教学经验分享等环节,教师们对“摩擦力”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以下为活动总结:1. 教师们对“摩擦力”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2. 教师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4. 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与内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
3、换上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
A点电流I A/AB点电流I B/AC点电流I C/A1 L1、L22 L3、L4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即 . 实验小组组员签字:实验小组组长签字: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关系P50指导教师柳老师实验目标认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器材或药品电池(含电池夹)、开关、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导线实验设想I A=I B+I C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记录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
3、换上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
A点电流I A/AB点电流I B/AB点电流I C/A1 L1、L22 L3、L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即: .实验小组组员签字:实验小组组长签字: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年月日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目标认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或药品电池(含电池夹)、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实验设想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9八年级物理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

9八年级物理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八年级序号实验名称及内容教师学生数日期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XXX - -2 探究速度的变化 XXX - -3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XXX - -4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XXX - -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XXX - -6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XXX - -7 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 XXX - -八年级序号实验名称及内容教师学生数日期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XXX - -9 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XXX - -10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XXX - -11 探究扛杆平衡的条件 XXX - -1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XXX - -13 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XXX - -九年级序号实验名称及内容教师学生数日期1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XXX -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XXX - -3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XXX - -4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XXX - -5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探究测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XXX - -6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XXX - -7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XXX - -8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 XXX - -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XXX - -10 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力的作用 XXX - -11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XXX - -以下是八、九年级学生的物理实验记录表。
记录表包括实验名称及内容、教师、学生数以及日期。
八年级实验记录表: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表测量时间的实验;2.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4.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6.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7.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分组实验记录
学科:物理班级________ 九年级(全一册)
序号实验内容分组探究实验日期实验器材备注(器
材损坏
情况等)
1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池、小灯泡、开
关、导线。
2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压表、电源、导
线、灯泡、开关
3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
度√
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滑动变阻器
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
压的关系√
电源、导线、开关、
滑动变阻器、几个
定值电阻
5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滑动变阻
器、电压表、电流
表
6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滑动变阻
器、电压表、电流
表
*本记录由任课老师做完一个演示实验后填写,学期结束时交实验室装订成册,保存。
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