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高中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高中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段话告诉我们。
学生心灵深处是非常渴望获取学习的成功,拥有自主权,就等于拥有了成功的基石,想想看,学生在宽松的气氛里自由轻松地写作、思考、计算、绘图……,他们所学的知识会比“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方式掌握更牢固。
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大多数教师仍一直沿用传统教育模式来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这种被称为“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应该被淘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最根本就是要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在实际教学中,为达到这一目标,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逐步解决的:一、师生互动,努力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和谐学习的前提。
多年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威严”的象征,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妨碍了学生“敢想、敢说、活泼好动”的性格发展,我们要改变“严师”形象,就要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去,敞开心扉,与之交流谈心,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改变那种“老师说的话是圣旨,无论对错,都要绝对认可”的状况,所以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神,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又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严肃环节,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关系,也就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记得在上五年级“小数乘法”这一节内容时,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解一道题:3.54×210,学生算完后,我也算出积,但不一样。
学生算的是743.4,而我算出的积是74.34,学生们也感到疑惑,这时我问:“结果有两种,正确的是哪一种?请同学们帮老师检查以一下。
”学生们兴奋地接受了,认真演算起来,那种认真劲真不亚于于一名“小老师”,不一会,几乎全班都举了手,争先恐后要说,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场面,要知道以往可是一问三不知,无人响应。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样本(3篇)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样本《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作者提出的理论和观点的分析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的观点。
他认为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导致孩子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现代社会变化迅速,知识更新飞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作者提到了几种具体的教育方式。
一种是基于任务学习的模式,即通过给孩子提出真实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一种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模式,即通过让孩子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还提到了基于情境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能够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后,作者还就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提出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营造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机会。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和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每组小朋友的学具袋里都有一些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
当我讲完什么是对称图形时,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去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小朋友们一下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其中有一个组小朋友把图形对折起来,“发现”如果两边完全重合起来,这个图形便是对称图形。
还有一组小朋友把图形从中间剪开,然后去比一比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我紧接着问“你们对折起来的的折痕谁知道叫什么?”有的说叫“对折线”,有的说叫“中间线”,有的说叫“分开线”,我告诉他们这条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什么是对称略称,也学会了怎么去画对称轴。
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折、画、剪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从而也发现了对称图形很美。
尽管这节课我没强调什么是对称图形,但他们能在较充足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进行了实验和探索,经历了发现、概括、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观察、验证、思考、操作及与小伙伴合作,难道这不比多做几道题目更有价值吗?一是结束老师占领讲台的时代,让学生走上讲台过去的讲台似乎是老师在一统天下,今天的孩子们也可以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或展示伙伴们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如果走上讲台,不是被抽查上讲台“演板”做习题,便是受批评作检讨。
事实上,学生是可以走上讲台表现自己的。
例如,我们在做启发式教学时,有的学生受到启发而产生了新的“灵感”,有一种迫切表达观点的强烈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允许他们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进行演讲,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巧用学生名提高学生兴趣学生大多有一种“虚荣感”,更具有探索欲。
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会学习”的根本措施。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学行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行动的归宿,它决定着教学行动。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重视创新的社会。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会学习”,目的达到会创新。
一个会学习、会创新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潜力的民族。
从这个意义出发,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具体来说,备课时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课时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方法。
(二)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行动上是要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从怎样启发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怎样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空上设计学习过程。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对我们在教育领域里创新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究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目标,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这一改革的实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锐意探索: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我想,第一要义是在课堂上把主动权切切实实地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主动权学法指导学习习惯1.注重学法指导,重视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拥有掌握课堂主动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用所学会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内容,自己会学习,也就拥有了掌握课堂主动权的能力。
比如在执教《我的母亲》一课时,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反映母亲对作者的“教之严”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来,方法为:找受感动的词句,说自己的体会,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课文。
接下来,学生运用此方法自学描写母亲对作者“爱之慈”的部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泛泛的讲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如,在讲授《故乡》一课时的学法指导可设计得更独特,在导人新课检查预习之后,直接让学生谈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得出本课学习方法为:给课文分段、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有感情朗读。
然后,就指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学习课文内容。
它的成功之处就是方法是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自然能够增强在课堂在课堂中的主动权。
2.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发挥课堂主动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解决语文教学中怎样“放”的问题。
“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动权,其基本做法是:围绕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一至二个主要问题,教学是从这几个问题人手放手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在不断的转变,由从教学生学→学生会学→我要学学习观念的逐步不断更新,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能主动获得知识,思想观念也在转变提升,如何利用好课堂40分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讲授新知识时,必须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链接点及新知识的逻辑规律,在关键处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新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和兴趣。
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时侯,让学生先计算:①17。
2÷4;②16。
8÷28:。
复习一下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接着把①式改为17.2÷0.4让学生尝试计算。
这就使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理背景下,教师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是矛盾得到解决.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欲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学会了知识,就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就会产生厌学,如我在执教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买风筝的情景,由学生买自己喜欢的风筝,能花多少钱,从中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掌握早自己的手中,求知的欲望越发强烈,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景,认识数学的趣味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以及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的学习。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内容和方式由老师安排决定,学生只负责听课、做作业、考试。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记忆不深刻等。
因此,我们需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和发起者。
那么,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没有兴趣,学习也就没有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内心发起学习的欲望。
具体方法可以是:1、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比如文学作品、科普视频、实践经验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
3、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
二、拓展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听课、看书、做题等方式来学习。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具体方法可以是: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音视频、动画、游戏等,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2、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比如实验、观察、调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3、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和参考范围。
三、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不同,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的学习要求和要求来学习,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定制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
具体方法可以是:1、采用智能化教育技术,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学情分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
3、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安排,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收着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很少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我们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自主地探索、思考和学习。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而这些兴趣和特长往往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只有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他们才会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很少有机会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容易产生依赖性和从众心理。
而如果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学习主动权的还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字去 偏旁” “ 拆部件 ” “ 增 减笔 画 数 ” 等
等,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学生大胆
地 提 出 自己 的见解 , 表达 自己 的感受 ,
《小学语 文 教学大纲 》明确规定 :小
学语 文教学 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识 字 、 看
书 、作 文 的能力 。
1 .培养学生 的识 字能力。 我在低年
级 的识 字 教 学 中是 这 样 做 的 :在学 生 学
习 了基 本字 、 基 本 笔 画 、 笔顺 和 常用 的
偏旁部 首之 后 , 上 课 时我首先解 决生 字
问号 ” 一 。
般来说 ,大部分的伟大发现
都应 归功 于 “ 如何 ” 二 字 。 现代心 理 学
学 中我深深地 领悟 到 , 只有那 种能给学 生 疋 够 自主空 间 的教学 , 只有那 些 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的新 的学 习 方 式 的教 学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发展 。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 在 小 学语 文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自学 语 文 的 能 力
诗歌
、
古诗
时
就
,
重
点培
训
学生
的
朗读
及 欣 赏诗 句的 能 力 … … 这 样 常抓 不 懈 ,
积 少成 多 , 学 生 就一 堂课一 堂课地 逐 渐
获得技能 。
古人
说
“
:
授人
以
鱼
,
仅供一
饭 之 需 ;授 人 以 渔 , 则终生 受益 无 穷 。 ”
3 培养学生说话、 写话能力。 我首先
把语文园地 中的看图说话 、写话 内容作为
重点 ,并落实到实处 ,再利用文本训 练学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呼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授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枯燥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失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项目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导读:本文是关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希望能帮助到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魏崇容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中心校(614307)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一点已不容置疑。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主的学习状态和方式。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保证是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有人说每天清晨大街上出现最早的人群是两支队伍。
一是学生,二是民工。
学生从进校开始,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安排得井然有序。
40分钟的课堂教学当然也被辛勤园丁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所占领。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地使用单位时间,课堂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出,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布置。
即使是安排讨论、操作、也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控制着。
在学校,孩子们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家里,按照家长的旨意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课外补充练习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程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孩子们失去了思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的宽松环境,给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去探索。
记得有一次送课下乡,上课的老师所授内容是三年级的“可能性”。
一开课,老师就用有趣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活动中。
通过游戏,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事物存在一种情形—“可能性”。
接着,老师又举例讲解了另外两种生活情形。
那就是“一定”。
〔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地理每天都在转动(一定)〕。
还有“不可能”〔如:石狮子,会在天上飞(不可能),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不可能)〕。
老师讲解清晰、透彻。
学生学的清楚、明白。
可是,就在新知探索完之后,老师给学生呈现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按题里要求分袋子装东西。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减员”工作,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各项功能,已成为广大教师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认为:要科学地揭示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状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过程参与还是全程参与?这是衡量学生主体功能发挥的重要依据。
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主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现状透视,诱发对阅读教学模式的再思考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问题较多,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无度”、“低效”的状态。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常常存在许多心理障碍(1)急于求成,阅读教材只求“新”、不求“深”。
(2)过于信赖,遇到难题不理解,只求“师”不求“思”。
(3)过于迷信老师,盲目崇拜,只当忠实“听客”。
(4)厌倦心理,机械模仿,应付了事。
2.教师走不出自己(1)对学生不放心,讲得多。
(2)对学生不放手,牵得多。
“一种答案,一种形式,一种模式”仍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凡此种种都严重削弱了阅读教学的训练功能。
所以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激活主体意识,全员参与强烈的主体意识,是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的前提,但它不能自发地产生,需要激活,唤醒。
1.教师要变“教”为“导”。
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转换角色,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为“导”。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从学生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参与程度不同的人,要因势利导。
学生中往往有四种情形:主动参与,被动参与,有时参与,基本不参与。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板《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让孩子建立起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依赖师生之间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孩子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这本书则提倡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者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实例,例如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培养思考能力、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等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
知识的获取只是教育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育者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达者,更要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再次,这本书提醒我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也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作者提到了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例如让孩子参与到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以致用等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也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最后,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思考。
当前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仅仅依靠考试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变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而言的,也就是改善传统的教师“灌”学生“记”的模式。
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体精神开始。
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自主性和主动权都没有,何谈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一过程应当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策略很多,这里,略举几例说明,用以指导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克服师源性伤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应做到:①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
把课堂变成学生好“问”爱“问”的场所。
②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45分钟既是教师教学时间,也是学生的学习时间。
这一段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用多了,学生就用少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一言谈”是非常普遍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不可能很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克服和改变这一现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和途径。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本书的出版,将教育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学习主动权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下面,我将根据书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由老师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提倡的学习主动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过程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主动权的实现方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中提出了许多实现学习主动权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权的实现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的选择性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学习主动权的实现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4. 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近年来,很多人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权的争议不断加剧。
有人认为学生学习主动权已经被剥夺,应该尽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学习主动权的交给学生可能会导致混乱,需要适度控制。
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潜力。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时,他们会更有兴趣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
否则,如果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只是接受老师的指示而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将更有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出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时,他们将更有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新的思路。
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促使他们去思考和尝试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而是需要教师和学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担任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创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这样可以维持教学秩序的确保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得到充分地发挥。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这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希望未来的教育中,能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实践和探索。
试析怎样把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试析怎样把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新的教学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育教学,以生为本,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教师亦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做课堂小主人?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一、交给学生“想”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学。
每篇课文我都让学生先自学,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想”的时间。
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可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
学生们需要体现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等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
而读书不只是读一两遍就能理解、表达的,它有一个对文本的内化过程。
解剖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阅读中,各种相关知识与生活体验被作品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把文本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使文本语言形象地在脑中“立体化”,并转变为自己的思想。
这就需要时间,特别是思考的时间。
与文本的“磨合”时间越长,思考就越充分,个性感受才会越深入。
阅读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也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反复想,更要重视学生的读后静心深思。
如果学生长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渐钝化。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多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水平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既要面向全体,也要面向个体,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想”的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自己主导和完成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在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是主体,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种模式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结果使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情绪不断增长,教育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
所以,我们提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为将来的创新打下基础。
如何“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值得深究并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县曾组织教师学习,我校率先尝试杜郎口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尝试课堂结构的改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求按10+30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40 分钟时间要把30 分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仅用10 分钟时间实施点拨、引导,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且把这个要求作为评价一节课成败的标准,这是我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真正落实。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一、转变教学观念多年来,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教学的主宰,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教师要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中,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课堂40 分钟,应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时间,如果教师占得太多,一讲到底,学生就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只能被动地“接收”。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和总结。
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就不是一句空话,而且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大脑,减少疲劳。
为了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我校提倡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按10:30 的时间比例尝试教学,努力把30 分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仅用10 分钟时间实施点拨、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数学2013·12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方式,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承认和尊重学生,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把学生们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出来,让他们乐于参与活动,教师要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需要有能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才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去探索数学。
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这种欲望的激励与唤醒,并能促使他们保持更长时间的学习热情。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达成他们的愿望,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从而轻松地理解数学,学得自然、学得轻松。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先创设了一个热烈的校运会场面,播放了一个个运动场景,之后把镜头停留在运动员跳远的激烈场面上,让学生根据运动员每次跳的结果,读出他们的成绩,同时把两个运动员的成绩列表显示在屏幕上。
当学生正沉浸在愉悦的情境中时,笔者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当裁判员,你能告诉大家这两个运动员哪一个运动员的有效成绩好?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习“小数比较大小”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要主动去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堂课在引入阶段创设了问题情境,营造了主动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的观念、认知要求达到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有效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并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求,使数学学习更有价值,探究的过程就是一种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了主导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会使学生变得过于依赖教师,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应该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掌控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的权力。
通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确定、课堂的互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的还给学生应该从设定学习目标开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只需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完成任务。
而这种方式有时候会使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过于关注,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设定中,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确定学习目标。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热衷于学习,对学习目标的达成也会有更大的动力和责任心。
课堂的互动也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讲解者的角色,学生们则是被动地接受内容。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也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扮演了评价者的角色,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使他们更加关注分数而非真正的学习。
我们应该尝试一些新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制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
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反思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摘要:语文教学以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变以“教师讲为主”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权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自主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
”如果老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大大激发。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时,其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
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
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如教学《麻雀》一课,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的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
”我表扬了这们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看法。
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
二、鼓励学生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我们的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
1、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氛围。
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让学生勇敢真实地表现自己。
2、建立小组,提供合作伙伴。
在合作学习中,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进行反思或批判,来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自主探究之前,先组织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能力、态度、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小组,促使合作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
在讲《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读诗句,观察插图、联系注释想诗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再让学生组成三人小组按伙伴学习法进行学习,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画家、翻译家、朗诵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
当画家的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诗意,当翻译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当朗诵家的以朗诵的形式来朗诵诗句;然后让学生推荐汇报学习结果,班中其他学生当小评委,与汇报的同学进行自由交流,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拔、调控。
这样,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流中,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体现。
三、放手学生实践,品味探究的过程
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
如:教学《暮江吟》一课,在学诗句“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时,同学提出“辅”字能否用其它动词呢?“瑟瑟”的意思是“碧绿”,能把“瑟瑟”换成“碧绿”呢?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自主探究。
一篇篇看似浅近的语文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
我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文句、插图、空白、结尾等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
有时,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中的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否则,学生会慢慢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也要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只有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