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技术创新
02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研究将
更加精准和高效。
应对全球挑战
03
地理环境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
生态保护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差 异性的关系
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地域差异性的影响
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球上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整体关联性和制约性。它强调地理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地域差异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地理环境整体性决定了地域差异性 的存在。由于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都受到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地 域差异性必然存在。其次,地理环境整体性决定了地 域差异性的特征。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 受到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而形成独特的区域特征。
如何平衡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
• 为了平衡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 平衡。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从而维护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平衡。其次,因地制 宜,发挥地区优势。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势和特点,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和 措施,从而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地区发展。最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应该加强地区之间的合 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资源过度开发
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导致资源 枯竭和环境破坏。
污染与排放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
B
C
D
陆地自然带:
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景观。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松鼠、黑熊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黄羊
荒漠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草原
双峰驼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TITLE
演讲人姓名

地理环境各要素
土壤

相互联系
地貌

相互制约
生物

相互渗透
点击添加正文

大气
点击添加正文


点击添加正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含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内部的整体性特征
表现: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变化着。所以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学习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实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A.宇宙演化C.生物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2·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B.水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C.气候变干B.水源减少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C.稳定性答案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B.差异性D.脆弱性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整体性在我国最早提出整体性概念的李春芬教授,他在?南美洲地理环境的构造?〔科学出版社,1962〕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所谓地理环境构造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络性,它们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此后,广阔学者对这一概念不断充实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好的理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络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根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互相作用、互相联络,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该属性是整体性最根本的内容。

〔2〕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展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构造。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3〕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开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开展的过程中。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现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澳大利亚大陆,首先,南回归线中贯的纬度位置以及东西长、南北窄的大陆轮廓等原因,使大陆各组成要素均导致气候具有干热的特点,因此,感热就成为各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络性。

其次,山地偏于东侧沿海的地形构造以及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等原因,使该大陆自然带呈半环状〔或马蹄状〕构造,即空间组合性。

第三,作为原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以及所经历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形式,遂使该大陆的生物界具有古老性、原始性和特有性,总的可视为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之所以具有整体性,这是因为: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发生的事物〔或现象〕,依普遍联络的法那么而发生的互相作用那么是事物开展的真正原因之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说课稿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说课稿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各个地理要素的属性及其在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过程和方法: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理知识有限,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以感性知识带动理性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效果会更好。

2、教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景观图、分布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创设情况,利于学生对自然带的空间把握,从而培养学生感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

3、学法:
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思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如下:
具体展示上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共同认识自然带的位置。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温带落叶阔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北极圈
理想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苔原气候;冰原带:冰原气候
北极圈以上
许多山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垂直自然带谱不完整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似,但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图表加深对自然带分布的记忆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形成受热量条件影响,也受水分条件制约
规律: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显著地区:中纬地区
分布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形成原因
热量
形成基础
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规律 显著地区
分布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干扰和 破坏了地带性分异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水分的变化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局部地热异常
概念 形成因素
非地 带性 分异
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北回归线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形成原因
水热组合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规律
形成基础
山地垂 直地域 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高山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区域差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

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

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

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温带荒漠带陆性温带草原带气亚候亚热温热带带温带常落带季绿叶季风阔阔风气叶叶气候林林候带带355000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50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练习: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
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
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
A.整体性特征 不稳定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基本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什么景观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 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 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 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地理环境体系。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自然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影响着水圈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2. 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也带动了地貌形态的变化。

地壳运动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气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形成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分异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分异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土壤分异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各有特点。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等特征对植被的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貌分异地球上的地貌形态千奇百怪,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具特点。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各具特色,对当地的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 经济发展分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优化教案设计: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优化教案设计: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优化教案设计: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制定教案,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如何优化教案设计,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教师应当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掌握教学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融入到教学中去。

比如,在教学板块运动时,应当让学生知道不同地理环境对板块运动的影响,如海岸地区易发生板块运动等,并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形对板块运动的影响。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关联性。

不同地理环境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生学习地球环境时也需要考虑不同地形和气候的相互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不同地理环境进行比较、联系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指各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特点。

教师应了解教学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因为地理环境差异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以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为例,南方气候湿润多雨,而北方气候干燥少雨。

如果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考虑南北差异,将北方的气候知识直接引入南方地区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气候形成原因和规律。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地理差异性,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探究当地的地理差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优化教案设计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将地理环境融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真正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1-02-23
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2、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number {01}
目 录
• 地理环境整体性 • 地域差异性 •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的
关系 • 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 地理环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01
地理环境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01
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相互影响,形 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例如, 不同气候区的土壤类型、植被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都有所不 同。
经济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和资 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社会文化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 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不同地区的方言、饮食文化、社会 组织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地理 环境的自组织和自调整能力, 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有助于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有助于预测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地域差异性
地域差异性的概念
02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 依存,维持系统的稳定。
03
各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影 响整个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01
02
0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趋势一 致,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 他要素。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 境的平衡和稳定,某一要素的 破坏会导致整个环境的失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
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H12河2县((论 (河 ())分12主2(冬水M))城分据流)分分要春河水处附)析析源:沙发位季谷位附MH近地处 县源节延生于季近为及城附集盛伸在半节的河附近流中行方冬湿变)近沙谷河经分西向春润化源冬交流地布北与季区春较大汇从区季丰在季盛节,,降)之黄植富节枯河风 行)水;地土风的树(水床风(2较偏力原,高分造季(与向形因强丰北原)林节河基劲。成富风携保河的(边本风6,)带风;原分持床,一口面大因)沙水裸致,积。导量发露土;(较(致泥3生8;((分使分小2狭沙季)分河),管,节在)流风效短河搬沙应边运在)。、的此(河3泥沉分床沙积)沉量。积减(1;(少分3分)); (形观不 位3成 点)足于某了A:课以山两M外处形区种活沙成,不附动丘同面小近群的积组规有观的模较水点同会大。库学扩的选,对大沙择沙。M丘你处丘支的群群持沙难;的丘(以2一群分向种规)周观模点是围否,扩为会其展扩提。大供(产2论分生据了)。争(论8分,) 观(每点名B:考M处生沙选丘群择规一模种不观会点扩大作。答,所提供的论据
6.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热量 为基础的,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 (A:①→②
→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 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海陆位置,即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
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 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5.该区域位于 (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
的基础是(B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是(C )
A .光照 B .热量 C . 水源 D .土壤
考点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技巧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 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山地阳坡高于阴坡。 若知阴、阳坡的南北方位,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
举一反三
(2013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H县图城3所)附观示近点区是域A著:中(名M,的M处处风沙发口育丘,了冬群规春规模季模较节会小风的力扩沙尤大丘为)群强劲;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2012--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整体性
历城五中 董长虹
整体建构
考点1 地理环境各要素整体性的体现
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
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
示:
(见下图)
典例分析
【典型例题】1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高纬度地区

北极圈66°34N



中纬度地区



北回归线
23°26N
低纬度地区
赤道 0°
自 东岸 然
带 分 布
地 表 自 然 要 素 呈 带 状 分 布
考点二:举例说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32 1
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链接高考 (09年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依纲梳理,夯实基础 2、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在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而在另一个方向表现出差异性
依纲梳理,夯实基础 3、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
地带性 具体表现(变 分布较明
主要成因
规律 化方向)
显的纬度
纬度地 带性
经度地 带性
垂直地 带性
规律
具体表现(变化方向)
分布较明 显的纬度
主要成因
从赤道向两极
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
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2012--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差异性
历城五中 董长虹
依纲梳理,夯实基础 1、自然带
纬度 太阳 位置 辐射
海陆 距海 位置 远近
热量 影响 水分
决 定
气候
影 响
植被 土壤
自 然 带
各自然要森草林素原带状分布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 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 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带 温草 带
阔叶林带 地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
中纬度地区
荒原 漠

亚热带常 带带 亚热带常 自
风气候
绿硬叶林 带
绿阔叶林 然 带要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23°26N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低纬度地区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带
赤道 0°
热带雨林带
状 分

考点一:自然带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变式训练3】
下面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中,与北半球暖温带
山地相吻合的是(D )
【课堂总结】
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 理 环
差 异
地域分 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境性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布: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等
3.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 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1)~(2)题。
(1)甲(、3)乙乙、地丙山三脉地为纬度我按国由两高大到自低然排区列,分正界确线的,是则(乙A地可)能是 A_.__秦甲__、岭__乙_、(山丙脉)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4)某甲高地度雪上线,南北坡坡高为针于叶北林坡带的,原南因坡是为什灌木么草?甸带,可能是
因为(5()丙D地)东A西.两南坡为垂向直阳自坡然带B基.带北坡不为同向的阳原坡因是什么?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2.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 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 生一定的影响。
典例分析 (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变式训练】
读右面某区域自然状况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地形差异
B、水分差异
C、热量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C )
A、热带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答案】 (1)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2)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受地形(武夷山走向东北——西南)影响。 受地形影响图中甲气温较低; 受海陆位置影响丙气温较低。 (3)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主要原因是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 夏秋多暴雨。
参考答案】1.A 2.B 3.B 4.B 5.(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 (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 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 ,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
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
当堂达标
2.[2013重庆文综,13(1),12分]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6分) 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6分)
答案 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 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 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 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1.(2013安徽文综,32,4分)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2013安徽文综,33,4分)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2.判断山体所在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通过基带的名称 确定所在位置。(山体的基带与其水平自然带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