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

合集下载

神经解剖实验报告(3篇)

神经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其功能。

3. 学习神经系统的表面解剖和深部解剖。

4. 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人体神经系统解剖模型、显微镜、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

2. 实验步骤:- 神经系统表面解剖:观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脊神经、脑神经等表面结构。

- 神经系统深部解剖:使用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器械,进行神经系统的深部解剖。

- 观察和分析:观察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记录其形态、位置、功能等信息。

- 绘图:绘制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图,标注其名称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表面解剖:- 大脑:分为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

- 小脑:位于大脑后方,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

- 脊髓:位于脊柱内部,负责传递信息,控制下半身运动和感觉。

- 脑神经:共有12对,负责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 脊神经:共有31对,负责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2. 神经系统深部解剖:- 大脑:分为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负责神经元的细胞体,白质主要负责神经纤维的传导。

-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

-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负责反射弧,白质主要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 脑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 脊神经:包括前根和后根,前根负责运动,后根负责感觉。

五、实验讨论1.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 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在形态、位置和功能上具有密切的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总结 表12-至2大脊脑髓皮层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纤 2.脊髓小脑束 维 束 3.脊髓丘脑束
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深感觉信息经小脑传至大脑皮层,与 运动和姿势的调节有关
感觉传导通路的重要部分,传入后根的痛温觉、触压觉分
别经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上传至丘脑,进而上传至大脑皮

下 1.皮质脊髓束

的 2.红核脊髓束 纤
结构
功能
前角 主要参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
后角 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
侧角
灰质 连合
C8-L2侧角:脊髓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血管、内脏及腺 体的活动 S2-4:脊髓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灰质前连合:主要为左右相互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及 一部分触觉纤维 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后角
结构
功能 脊髓
上 1.薄束与楔束 传导深感觉、皮肤的精细触觉至薄束核和楔束核,进而传
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1)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楔束核 中缝核 下橄榄核 黑质 红核

2.白质—纤维束构成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 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皮质延髓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3.网状结构

3.网状结构
功能: 1)对睡眠觉醒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2)对肌张力的调节 抑制区 易化区 高位中枢 去大脑强直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产生加压素、催产素、促垂体激素,释放入血, 进而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

下丘脑主要功能
1)神经内分泌中心 2)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3)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 活动的调节 4)与人类昼夜节律的调节有关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第八节神经系统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模式图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 脑
神经

脊髓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分源自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
横断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脊髓和脊神经根
神经系统解剖学
1、颈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1)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2)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神经系统解剖学
2、臂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纵隔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皮质分区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底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岛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的正中矢状切
神经系统解剖学
海马和穹窿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基底核
神经系统解剖学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 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 分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1、大脑半球外侧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中的控制中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在解剖学中,学习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大脑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控制中枢,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外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大脑皮质,负责思维、记忆、情感等功能。

大脑内部包括脑室系统、灰质和白质,其中脑室系统是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的地方。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

小脑的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小脑蚓,有助于增加表面积以提高功能。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起到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的作用。

脊髓通过脊神经与全身各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5.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的集合神经细胞体的地方,包括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

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站点。

6.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分为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指令传达到全身各部分。

通过了解以上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基础,对于揭示人体神经系统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愿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

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

1.细胞膜(cellmembrane)
神 经 元 的 细 胞 膜 又 称 神 经 元 膜 ( n e u r o n a l m e m b r a n e ) ( 图 4-2),同其他细胞膜一样作为屏障紧密包裹着细胞质,也是由 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神经细胞通过神经元膜进行神 经冲动的发生、传导、物质运输、代谢调控以及细胞外物质识别 等多种功能。神经元膜是可兴奋膜,刺激后能产生明显的电位变 化,进行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元膜在某些部位形成特化结构, 如在突触部位增厚形成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
(5)线粒体(mitochondrion)
线粒体几乎分布于整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以及最 小的突起分支和末梢(图4-2)。线粒体是神经元氧化供能的中 心。多数神经元缺乏储存糖原的能力,其能量主要依赖于循环的 葡萄糖供给,因此,人脑的血液供应被阻断几秒钟就会失去知觉。
线 粒 体 是 动 物 细 胞 中 除 细 胞 核 以 外 唯 一 含 有 线 粒 体 D N A (mtDNA)的细胞器,而且含有蛋白质合成系统(mRNA、 rRNA及tRNA)等,但仅有少数蛋白质由mtDNA编码翻译,大 多数线粒体蛋白质还是由核DNA编码。神经元内线粒体有储存钙 的功能,对钙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 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 病等密切相关。
滑 面 内 质 网 ( s m o o t h e n d o p l a s m i c r e t i c u l u m , S E R ) 在 神 经细胞中也很多,由不规则分支和融合的管或池组成,不仅分布 于神经元的胞体,还延伸到树突和轴突内。有的神经元滑面内质 网紧靠细胞膜下,形成较宽的扁平囊,称膜下池 (hypolemmalcistern),可能与膜的离子调节运输有关。滑 面内质网具有多种功能,除运输蛋白质、合成脂肪和胆固醇外, 还可调节细胞内物质(如钙)的浓度,也是细胞所需膜脂的主要 合成场所。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神经系统总论复习1、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如何划分?端脑间脑脑(颅腔内)中脑脑桥脑⼲延髓⼩脑脑神经(12)躯体神经或交感神经脊神经(31)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灰质、⽩质、⽪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纤维束、神经和⽹状结构的定义?灰质:泛指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处(脊髓灰质)⽩质:泛指神经纤维的集聚处(脊髓⽩质)⽪质:灰质在脑表⾯成层配布(⼤、⼩脑⽪质)髓质:在脑内,⽪质深⽅的⽩质神经核:(在⽪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成⼀团纤维束:起⽌、⾏程和功能基本上相同的⼀束神经纤维⽹状结构,RF: 灰质和⽩质混杂的部位,即神经元胞体夹杂于神经纤维之间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神经节有感觉神经节和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成,由结缔组织被膜包裹1、⽩交通⽀与灰交通⽀的区别。

⽩交通⽀:由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细胞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有髓鞘⽽发亮⽩⾊。

连于胸1~腰3脊神经前⽀与对应的交感⼲神经节之间灰交通⽀:灰交通⽀是由椎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缺乏髓鞘⽽呈灰⾊。

连于31对脊神经前⽀与交感⼲之间三、中枢神经复习1、脊髓的位置、脊髓两个膨⼤、脊髓圆锥、终丝的概念。

两个膨⼤颈膨⼤:C4 - T1 节段,发出臂丛,⽀配上肢肌腰骶膨⼤:L2 - S3节段,发出腰骶丛,⽀配下肢肌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

终丝:圆锥以下,⾮神经组织,在第2骶椎⽔平以下,硬脊膜包绕终丝⽌于尾⾻背⾯2、脊髓的内部结构都包括什么?脊髓内部结构包括:灰质、⽩质和⽹状结构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见于脊髓后索的全长(T5以下占据整个后索),楔束位于外侧(仅见于T4以上)传导躯⼲、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肤的两点间距离辨别觉和物体的纹理觉)4、脑⼲内脑神经核团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掌握相关核团的名称、位置、主要功能。

(1)⼀般躯体运动核①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阶段,中脑⽔管腹侧。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调节。

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神经学的基本解剖名词。

1. 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组成部分。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2.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殊连接点。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突起(axon terminal)和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突触前膜上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突触后膜,从而实现神经元之间的通信。

3. 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

它是由多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构成,通常分为髓鞘纤维和非髓鞘纤维。

髓鞘纤维由髓鞘包裹,速度更快,能够传递更快的信号。

非髓鞘纤维则没有髓鞘覆盖,传递速度较慢。

4. 神经节(Ganglion):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体的集中区域。

它通常位于神经纤维的路径中,起着整合和调节信号的作用。

常见的神经节包括脊髓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等。

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

大脑通过皮层、脑干和丘脑等结构实现信息处理和决策,而脊髓则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6.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

它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主要负责连接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脊神经起源于脊髓,负责连接身体其他部分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名词解释解剖学

神经名词解释解剖学

神经名词解释解剖学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的科学,它涉及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和器官之间的关系。

在神经解剖学中,重点研究和描述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结构和组织。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和神经节组成。

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脑解剖学,研究大脑的结构、脑叶、脑回、脑室以及不同脑区的功能。

这包括大脑皮层、白质纤维束、基底节等。

2. 脊髓解剖学,研究脊髓的结构、分段、灰质和白质的组成,以及脊髓神经的起始和终止点。

3. 神经节解剖学,研究神经节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细胞集群,如脊神经节和颈神经节等。

4. 神经通路解剖学,研究神经系统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和通
路。

这包括感觉通路、运动通路、自主神经系统等。

5. 神经血管解剖学,研究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和血管解剖。

这包括脑动脉、脑静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等。

6. 神经发育解剖学,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期和婴儿期的神经发育。

通过神经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和神经外科等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基底核
位置
位于大脑髓质深部、背侧 丘脑上外侧的灰质团块
组成
尾状核 豆状核 屏状核 杏仁体
尾状核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尾状核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基底核示意图
内囊前肢 最外囊 内囊膝 外囊
内囊后肢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示内囊)
内囊模式图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 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皮质红核束
听辐射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 央辐射)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
视辐射
1.脊髓的位置
6个沟裂
前正中裂1 后正中沟1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脊髓结构示意图
前正中沟 前外侧沟
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2.脊髓的形态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膨大。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特点
颈膨大 C4-T1 2个膨大 腰骶膨大 L2-S4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1、髓节、体节、骨节、皮节、肌节概念:①、髓节(脊髓节段):从脊髓发出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被称为脊髓节。

②、体节: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沿身体前后轴形成一定数目的暂时性结构称为体节。

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每个体节分化成为生骨节、生皮节和生肌节。

③、体节腔:体节的横断面呈三角形,中央有一腔隙称为体节腔。

④、生骨节:为体节腔的内侧壁和腹侧壁。

其细胞迁至脊索和神经管并包绕这些结构,分化为脊椎骨。

⑤、生皮节:为体节腔的外侧壁。

将分化为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

⑥、生肌节:在生皮节分化之前,在其内侧产生一层新细胞,称为生肌节。

将分化为四肢和体壁的骨骼肌。

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

因此: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

2、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在脊髓对应一个脊髓节段。

2.1、脊髓外观:①脊髓位于椎管内,全长约42-45cm,外观为前后扁圆形柱状,上端较大,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续,脊髓下端变尖成为脊髓的圆锥,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再向下为终丝(由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条无神经组织的细长索状物,其上段悬浮于蛛网膜下腔内,称为内终丝;下段被硬脊膜包裹,称外终丝。

外终丝与硬脊膜一起附着于尾骨)。

L1以下无脊髓,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穿出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下行较长一段距离,它们围绕终丝成为马尾。

②脊髓全长粗细不均,有两处膨大:•颈膨大(C5-T2)由控制上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腰膨大(L2-S3)由控制下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2.2、脊髓的被膜:•软脊膜:脊髓末端延续为终丝。

软脊膜向两侧伸出的三角形结构被称为齿状韧带,冠状位介于前后根之间。

•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在L1-S2椎体之间高度扩大称为终池,内容马尾和终丝。

•硬脊膜:向外侧延续为脊神经鞘。

2.3、脊髓的内部大体结构:①、脊髓前角:•脊髓灰质横切面呈“H”型,两侧前段膨大部称前角(柱)。

神经解剖的研究和应用

神经解剖的研究和应用

神经解剖的研究和应用神经解剖学作为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神经解剖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解剖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神经元形态和结构以及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等。

神经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以及神经节等部分。

通过对这些部分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神经元和关键功能区的分布和连接情况,这对于深入探究神经系统的原理和故障机理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过程中,先进的成像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磁共振成像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它们为神经解剖学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和方法。

特别是在神经元形态和连接方式研究方面,电子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带来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空间。

神经解剖的应用领域也涉及到许多方面。

医学上,神经解剖学可以用来定位和诊断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肿瘤、瘤样病变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通过神经解剖学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准确和全面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同时,神经解剖学的知识也可以为神经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提供支持和指导。

除此之外,神经解剖的研究还可以应用到生物研究、脑机接口等领域。

生物研究中,神经解剖可以提供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用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和认知等问题。

而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神经解剖学能够帮助建立生物和机器之间的连接。

利用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制造更加有效的脑机接口,使生命质量得到更大提高。

综上所述,神经解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在人类对神经系统认知不断加深的同时,神经解剖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我们相信未来神经解剖学会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变和创新。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2、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 肾上腺素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
合的受体。
2、中枢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导:沿一个方向单向传导 2)传导延搁:突触传递时间较长 3)中枢兴奋的扩散和集中
*
39
18
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 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
39
19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中枢兴奋的集中:不同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最 后集中传递到中枢比较局限的部位。 中枢兴奋的扩散:某一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 常常并不只局限于中枢的某个部位发生兴奋,而是兴 奋在中枢内由近到远进行广泛传播。
*
39
41
4)中枢兴奋的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 和,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 总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
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 和生殖等功能。
*
39
33
第二节 神经生理
一、神经纤维生理
1、神经纤维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①感觉神经元,也称传人神经元,可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向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调节其活动。 ③中间神经元,也称联络神经元,介于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人 类神经系统中,中间神经元数量最多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 复杂网络。
电镜下观察,化学性突触包括3部分:
1.突触前部 是轴突末端的球形膨大部分,该处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侧胞 质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2.突触后部 是与突触前部相对应的树突或胞体的部分,其中,与突触前膜相对的细 胞膜为突触后膜,膜上具有特异性的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3.突触间隙 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 宽约15~30nm。 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 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化学性突触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是单向性的,即只能由 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不能逆向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神经元的功能,但对神经无起支持、保护、绝缘、营 养等作用。
一、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圆形、星形、梭形、锥体形等多种形态,是神经元的 代谢和营养中心。
(1) 细胞膜: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和信息处理的功能。
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一般较神经细胞小,有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 根据分布的位置,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胶质细 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脑屏障构成,功能,意义答: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正常活动,需要其周围的微环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维持这种稳定性的结构称为脑屏障。

脑屏障由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脊液脑屏障三部分组成。

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结构基础:①脑和脊髓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使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②毛细血管基膜;③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型胶质细胞终足围绕,形成胶质膜。

血--脑脊液屏障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结构基础主要是脉络丛上皮与上皮之间有闭锁小带相连,但是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窗孔,该屏障有一定的通透性。

脑脊液-脑屏障: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结构基础: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脑膜下胶质。

室管膜上皮没有闭锁小带,不能有效限制大分子通过,软脑膜和它深面的胶质膜屏障作用也很低。

功能:正常情况下,脑屏障能够使脑和脊髓免受内,外环境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脑干内与运动有关的神经核团,位置,功能。

躯体运动核一般躯体运动核,位于脑干中线两侧,共有8对,它们分别是:①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②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平面,发出的纤维组成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③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中下部,相当于面神经丘的深面,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④副神经核:位于延髓并下续至脊髓的第5-6颈节,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脊髓根,支配胸锁乳头肌和斜方肌。

⑤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相当于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发出的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特殊内脏运动核⑥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中下部,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

⑦疑核:位于延髓上部,此核上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支配咽肌;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下部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颅根,再经迷走神经至喉内肌。

⑧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展神经核的外上方,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内脏运动核,位于躯体运动核的外侧,共有4对核团,它们分别是:①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上端的背内侧,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②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由此核发出的纤维进入面神经,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③下泌涎核:位于脑桥上部的网状结构,由此核发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支配腮腺的分泌。

④迷走神经背核nucleus dorsalis nervi vagi: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核的外侧,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胸腔和腹腔大部分脏器的活动。

3:与视器相关的神经的纤维成分组成,分支,支配。

视神经感觉神经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及其分支眼球外肌由第三四六对脑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

视神经: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递视觉冲动。

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发出三个分支,分别为①额神经 a 框上神经:分布于额和上睑部的皮肤;b滑车上神经:分布于鼻背和内眦附近的皮肤②泪腺神经:泪腺和外呲部的皮肤,传导泪腺及附近区域的感觉。

动眼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由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组成,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由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组成的运动性脑神经,支配外直肌。

4:大脑联合皮质概念功能。

答:大脑皮质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感觉皮质,运动皮质和联合皮质。

联合皮质包括前额叶联合皮质,顶叶联合皮质,颞叶联合皮质﹑枕叶联合皮质和边缘联合皮质,约占整个大脑皮质的75%。

联合皮质共同涉及脑高级功能的许多方面,包括随意运动﹑感觉感知,认知情感行为﹑记忆﹑语言。

前额叶联合皮质参与运动调控,感知过程。

顶叶联合皮质参与躯体感觉信息及运动信息的处理,并参与运动﹑注意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颞叶联合皮质与听觉,视觉,记忆和情感相关。

边缘联合皮质主要涉及情感行为和记忆。

5:突触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答:在神经系统科学中,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即突触,其连接强度可调节的特性。

突出可塑性可表现为突触结合的可塑性和传递的可塑性。

前者指突触的反复活动引起突触形态的改变,新的突触联系的形成和传递功能的建立,是一种持续时间长的可塑性,在长时记忆中发挥作用。

后者指突触前神经元的反复兴奋引起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或抑制。

反复的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增强,而且突触前活动与突触后活动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引起突触传递的效能改变。

6.与脊髓相比,脑干内部结构有何特点?答:脑干各部的相同点:①脑干的内部结构较脊髓复杂,但都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脑干的灰质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合成神经核,断续地存在于白质中。

脊髓灰质形成连续的细胞柱贯穿脊髓全长。

脑神经核有三种,第一种是与脑神经相连的神经核:起核,终核,中继核,第二种是网状结构核团,第三种为脑干的固有的神经核团中继核。

如薄束核等。

②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素走行在脑干的腹侧并进入脊髓,从脊髓上行的纤维束或合并或交换神经元后形成新的束路。

③脑干出现新的纤维束。

脑干与脊髓的区别:①长传导束的变化,绝大多数需交叉到对侧再下行。

②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在脑干组成了小脑下脚,脑桥基底和小脑中脚,还有一部分的纤维与小脑发出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联系小脑和中脑。

③脑干发出第ⅲ--Ⅻ对脑神经,它们由一种或几种功能不同的纤维组成,每种纤维与相应的神经核联系。

④脑干内有发达的网状结构,具有许多重要的纤维联系的生理功能。

7.试比较中央前回﹑下托﹑齿状回皮质的层次结构特点。

答:中央前回含有大量的神经细胞,由浅入深分为六层,依次为:分子层,外粒层,外锥体层,内颗粒层,内锥体层,多型层。

分为主要有海马,下托﹑齿状回属于古皮质,海马和海马旁回之间的移行区称下托。

海马在室管膜下由浅入深可分为:室床(含椎体细胞轴突)多行细胞层(各种形态小细胞),锥体细胞层(大小椎体细胞),辐射层(含椎体细胞顶树突近﹑中段)﹑腔隙层(含椎体细胞树突远段),分子层。

8.试述面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并分析其行程中不同部位受损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答: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四种纤维,即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面神经穿内耳道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

向前穿过腮腺,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

1.面神经管段的分支(1)岩大神经:主要含有副交感节前纤维,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和腭黏膜的腺体。

(2)镫骨肌神经:支配镫骨肌。

(3)鼓索:含有两种纤维,即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

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

2.颅外段的分支面神经出茎乳孔出颅后发出数小支,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发出分支呈辐射状,形成五组分支,由上至下依次为:(1)颞支: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等。

(2)颧支:分布于眼轮匝肌、颧肌和提上唇肌。

(3)颊支:分布于口轮匝肌和颊肌其他口周围肌等。

(4)下颌缘支:分布于降下唇肌。

(5)颈支:分布于颈阔肌,并有分支与颈横神经交通。

面神经损伤分管内损伤和管外损伤,管外损伤,出现伤侧表情肌瘫痪,伤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眼,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腮,发笑时口角偏向建侧,眼轮匝肌瘫痪使闭眼困难,患侧角膜反射消失。

面神经管内损伤,除出现表情肌瘫痪的症状外,味觉纤维受损,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副交感纤维受损,伤侧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镫骨肌神经受损至听觉过敏。

9.如何看待锥体外系在运动调控中的作用。

答: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通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结构复杂,包括大脑皮质﹑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和黑质等。

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中继,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协调锥体系的活动,二者协同完成运动功能。

人类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的随意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保持肌张力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完成一切精确的随意运动;而锥体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倚赖性,锥体系是运动的发起者,然后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之下。

10如何理解cerebellar glomerulus?答:小脑皮质的神经元构成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分子层。

颗粒层含大量密集的颗粒细胞。

该层的传入纤维为苔藓纤维mossy fiber。

其终末形成花结样膨大,称玫瑰结,与颗粒细胞树突及该层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Golgi细胞的轴突终未等,共同构成小脑小球cerebellar glomerulus。

颗粒细胞是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其轴突进入分子层,呈T形分叉,沿小脑叶片长轴形成平行纤维。

梨状细胞层由单层梨状细胞,即purkinje细胞构成。

该细胞的树突呈扇形,在分子层内展开,其扇面方向与平行纤维垂直,并与之形成突触。

苔藓纤维为小脑兴奋性传入纤维,主要来自脊髓、脑桥核和脑干网状结构核等处。

来自下橄榄核的攀缘纤维climbing fiber,是小脑的另一种兴奋性传入纤维,与purkinje细胞的树突直接构成突触。

purkinje细胞还接受分子层的另两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一篮细胞和星形细胞的支配。

purkinje 细胞的轴突是小脑皮质唯一的传出通路,它们大部分止于小脑核,小部分止于前庭神经核,并对之起抑制作用。

小脑向外部的传出投射,大部分由小脑核发出。

11.小脑内苔藓纤维﹑攀缘纤维和平行纤维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答:颗粒层此层由密集的颗粒细胞和一些高尔基细胞组成。

颗粒细胞很小,胞体直径与淋巴细胞近似,有4~5个短树突,树突末端分支如爪状。

轴突上行进入分子层呈“T”形分支,与小脑叶片长轴平行,称平行纤维(parallel fiber)。

平行纤维穿过一排排蒲肯野细胞的扇形树突,与其树突棘形成突触。

一条平行纤维可与400多个蒲肯野细胞建立突触,每个蒲肯野细胞与一条平行纤维之间只有一个突触连接;但一个蒲肯野细胞的扇形树突有20万~30万条平行纤维通过,故一个蒲肯野细胞的树突上共有20万~30万个突触。

梨状细胞层由单层梨状细胞,即purkinje细胞构成。

小脑的传入纤维攀缘纤维、苔藓纤维,是兴奋性纤维。

攀缘纤维主要起源于延髓的下橄榄核,纤维较细,它进入小脑皮质攀附在蒲肯野细胞的树突上与之形成突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