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主义的哲学思考 (1)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研究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研究作者:徐欢何义珍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摘要:伊壁鸠鲁哲学是以快乐主义为中心,以获得幸福快乐生活为目的的哲学。
伊壁鸠鲁的快乐强调肉体的无痛苦,但是更追求精神上的无纷扰,与亚里斯提卜追求的快乐有本质上的不同。
他的快乐主义以自由为核心,注重正义与友谊,帮助人们摆脱心灵的恐惧。
本文讨论了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理论基础-原子论,再在理论基础上探究其快乐主义的内涵、原则、以及其局限性,以求为当今社会风气的改善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伊壁鸠鲁;原子论;快乐主义一、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伊壁鸠鲁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这一原子论的自然学说是其哲学体系的基础部分,也是对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继承。
在伊壁鸠鲁看来,原子不但有形状,而且这些形状的种类还是有限的。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么不可避免有些原子就会个头大到无限。
”[卢克莱修著.物性论[M]. 蒲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0:82.]另外,伊壁鸠鲁主张原子是有重量的,这样就合理地解释了原子能够运动的原因。
但是伊壁鸠鲁对原子的运动方式又有新的发现:“它们会在无法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稍稍偏离其常轨,那一点偏移刚好够得上被称为运动的改变。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 包利民、刘玉鹏、王纬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97-98]这就是原子的偏斜运动。
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还能用来解释生物的自由意志。
只有自由意志才能驱使我们趋向快乐的地方。
我们才能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与地点,可以跟随自己的意志偏转自己的运动。
因此,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志来自于原子的偏斜运动。
而意志的自由正是通往快乐之路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原子论是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一)快乐主义的内涵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概述起来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M]. 马永翔、赵玉兰、祝和军、张志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1:577.]伊壁鸠鲁对快乐内涵的表述离不开对欲望问题的分析。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一.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快乐是幸福人生的开端也是其终结,因为快乐是唯一的生而为善的东西。
由快乐出发,人生开始了各种选择和取舍,并把快乐的感觉作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所以,快乐也是人生的全部归宿。
但是,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依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持久的,不伴随或较少伴随痛苦的快乐,即心灵的快乐。
他所说的快乐我们的一种“自然的快乐”,指身体健康和灵魂平静。
伊壁鸠鲁从理性出发,他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欲望:第一类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
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的,但是却是不必需的欲望,如性欲的满足,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欲望,而是由虚幻观念产生的。
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
如虚荣心、权利欲的满足,当然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的又必要的欲望可以解除痛苦,例如渴的时候想喝水。
自然而非必要的欲望则是指仅能使快乐多样化而不能消除痛苦。
同时,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归结为: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自然欲望带来的痛苦是可以祛除的,而社会欲望则是无止尽的,使人陷入无边的痛苦。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在区分三类不同快乐的同时,伊壁鸠鲁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他认为,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
,心灵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才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作者:赵泊静来源:《理论观察》2022年第04期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节制;消费主义中图分类号:B50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067 — 04伴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社会战火频发,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被打乱,终日担惊受怕,惶惶度日。
由于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无法消解,因此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国家、社会这样的宏大主题转移,开始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获得个人幸福与保持快乐宁静的问题讨论之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條件之下,人们需要一种哲学思想拯救他们痛苦的生活境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快乐应当是人们生活追求的主要目的。
他曾经买下一座花园建立自己的学院,庭院的入口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自此在这一世外桃源中,开启了伊壁鸠鲁一系列的哲学理论探寻。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是一生应当追求的梦想。
那么什么是快乐?对于快乐的标准不同的人给予其不同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会获得快乐,并且快乐的获取需要外部的条件。
孔子承认人的自然欲求与追求快乐的合理性,但是要求个人对于快乐的追求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节制的生活。
而在物质欲望与道德准则相矛盾时,人必须服从道德准则,放弃物欲。
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是实现道德的前提标准,追求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梦想。
伊壁鸠鲁所强调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快乐。
快乐不是毫无控制的吃喝玩乐,也不是单纯满足生理的基本需求,更不是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尽管物质的满足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层面的享受,但如果缺乏理性的节制,那么就会异化为金钱的奴隶。
伊壁鸠鲁强调精神的快乐比身体的快乐更为重要。
一旦忽视精神层面的补给,被过多的物质欲望所围绕,就会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2021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范文3
2021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范文 伊壁鸠鲁出生于希腊萨摩斯岛,父母是雅典人,从小就开始接触不同的老师及学派,他熟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及皮浪的怀疑论学说。
在各城邦讲学后,于公元前305 年在雅典创立了“花园”学园,他敞开大门欢迎妇女及奴隶前来学习,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他的学生们也同样给予了他强烈的忠诚感,他们着书立说,以膜拜自己的老师。
伊壁鸠鲁生活在希腊化时代,当城邦失去了依靠,心灵便无所归依。
动荡的生活让他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向内转移,为心灵找寻安身之处。
他以原子本体论为哲学基础,发展出快乐主义伦理学,使伊壁鸠鲁学派成为希腊化时代最为着名的派系之一。
一、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诚然,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成,但其中的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背景 “在亚历山大病逝后,将领们便掀起了瓜分帝国的狂潮,形成了三大王国。
”[1]人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口中学习到的以城邦为本体的古典伦理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使人们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城邦的破坏让人们的心灵家园也无所归依,人们不再从参与公共生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要考虑如何在个人与庞大帝国中来寻找自己的处世之道。
文德尔班就曾将这一时期的希腊定义为“探讨伦理的时期”[2],如何在大变化的时代下寻求自身的幸福便成为人们的不断思考的问题。
伊壁鸠鲁哲学就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
可以说,伊壁鸠鲁的伦理观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哲学治疗”,将人们从彷徨迷失中解救出来。
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同时,研习伊壁鸠鲁提出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寻求内心的愉悦和灵魂的宁静。
许多人在探讨伊壁鸠鲁哲学时仅仅认为这是单纯追求享乐与自我感受的学派,在我看来,这是片面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伊式哲学的提出,有其内在深厚的社会积淀,伊壁鸠鲁只是在时代变革的转折点上积极寻找着救世良方。
(二)理论背景 与外部大时代背景相适应,此时的新的政治结构成为时代变革的表征之一。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第四章 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人用整个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不管是年青时还是年老时,都不应放弃追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要求。
伊壁鸠鲁告诉我们“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
所以一个人思考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
”①伊壁鸠鲁派感受幸福应是享受快乐时,快乐要求我们心灵宁静无扰,然而,扰乱我们心灵的事情却很多。
尽管自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东西,人类自己也已经尽其所能获得安全保障,但是人类仍然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无止境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将人类的生命消磨掉。
人类盲目地把年华消磨在虚幻的焦虑中,这种焦虑恶毒地折磨着他们的生命,一刻都不停息,以至于他们被压抑得无法忍受,愤怒而痛苦地抱怨。
伊壁鸠鲁认识到人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被一些错误意见占据、污染了,心灵好比容器,容器被污染弄脏了,进入容器的东西不管好坏都会被污染坏。
心灵如被污染了,则对一切事情的看法就都不正确,心灵则沉浸在恐惧中,而人类没有理由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内心烦扰的悲伤中。
因此,伊壁鸠鲁为了净化心灵,为心灵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
针对世人生活在宗教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恐惧死亡,伊壁鸠鲁确立的原则一:相信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
原则二:相信死亡是和人毫不相干的事。
这两个原则是幸福生活实现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4.1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伊壁鸠鲁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
神是存在的,居住在这些世界之间的地方,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中。
神的本性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质,他们是极为精细的,人类的感官是感觉不出的,人的心灵理智也察觉不到神。
神由于其本性十分精细,因此不会像灵魂似的会死、消失,而是会永恒存在,神在他居住的地方无忧无虑,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最平和的状态下享受着不朽的生命。
他们的资源极为富足强大,他们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因此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永远幸福的生活着。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09243213滕鹏飞摘要:弗里德里希·尼采自我定义为一个快乐主义者,快乐的前提是要对于生命有一种悲剧意识。
他的一生是贫穷、潦倒的,他不满足任何一个幸福的客观条件,但他活在一套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中,我们无法将他置于一个一般的标准之下去评判他是否是一个快乐主义者。
他通过解构一系列旧的价值体系来满足他的破坏欲,这种破坏欲是基于一种扩张、侵略、攻击的生命本能(权利意识)。
一、从尼采的生平来看,分析他是否具备快乐的一些客观条件1)财富2)地位3)健康4)家庭5)社会关系二、从尼采的哲学思想分析1)“权利意识”——生命的扩张本能《权利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2版》2)游戏概念——世界游戏、艺术游戏以及哲学游戏a)世界游戏世界游戏,主宰力量,混淆真假,作弄我们,永不停歇。
——《快乐的科学》,P351b)艺术游戏《偶像的黄昏》尼采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概念:一方面,艺术对他来说似乎完全是一种无目的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艺术又是一项有目的的、支撑着生命。
改善着生命的任务。
c)哲学游戏《全集》批判研究版《快乐的科学》《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描绘中,提出的哲学即游戏的观点3)尼采悲剧观的阐释——悲剧的基本基调是乐观主义《尼采:一个快乐主义的悲剧观》三、尼采的快乐主义1)尼采有一套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他将幸福归为一种“权力感”2)尼采的快乐是一种以满足自我的破坏欲为基础的。
他对束缚人的道德、宗教进行了批判,甚至还将矛头指向了真个形而上学。
尼采认为形而上学设定了一个彼岸世界对此岸世界进行诽谤,因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悲观主义的发展史文献参考:1、《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集修订版》(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快乐的智慧:尼采精品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3、《快乐的科学》(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4、《权利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2版》(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5、《快乐的知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黄明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6、《权利意识:战争、释放和美学》住民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年第一期第23卷。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在伊壁鸠鲁看来,学习哲学真正的目的在于让人过上快乐的生活,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伊壁鸠鲁哲学体系的,欢迎阅读参考。
伊壁鸠鲁出生于希腊萨摩斯岛,父母是雅典人,从小就开始接触不同的老师及学派,他熟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及皮浪的怀疑论学说。
在各城邦讲学后,于公元前305年在雅典创立了“花园”学园,他敞开大门欢迎妇女及奴隶前来学习,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他的学生们也同样给予了他强烈的忠诚感,他们着书立说,以膜拜自己的老师。
伊壁鸠鲁生活在希腊化时代,当城邦失去了依靠,心灵便无所归依。
动荡的生活让他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向内转移,为心灵找寻安身之处。
他以原子本体论为哲学基础,发展出快乐主义伦理学,使伊壁鸠鲁学派成为希腊化时代最为着名的派系之一。
一、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诚然,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成,但其中的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背景“在亚历山大病逝后,将领们便掀起了瓜分帝国的狂潮,形成了三大王国。
”[1]人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口中学习到的以城邦为本体的古典伦理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使人们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城邦的破坏让人们的心灵家园也无所归依,人们不再从参与公共生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要考虑如何在个人与庞大帝国中来寻找自己的处世之道。
文德尔班就曾将这一时期的希腊定义为“探讨伦理的时期”[2],如何在大变化的时代下寻求自身的幸福便成为人们的不断思考的问题。
伊壁鸠鲁哲学就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
可以说,伊壁鸠鲁的伦理观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哲学治疗”,将人们从彷徨迷失中解救出来。
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同时,研习伊壁鸠鲁提出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寻求内心的愉悦和灵魂的宁静。
许多人在探讨伊壁鸠鲁哲学时仅仅认为这是单纯追求享乐与自我感受的学派,在我看来,这是片面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伊式哲学的提出,有其内在深厚的社会积淀,伊壁鸠鲁只是在时代变革的转折点上积极寻找着救世良方。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当今社会的现实启示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摘要】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行。
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它。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从古至今都不乏信奉者,对后世哲学、理学、政治经济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笔者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理解和思考,将以突出的当今社会现象为佐证,试阐述狭义上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当今社会;现实启示我国现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当经济持续增长,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这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不容忽视的思潮,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伊壁鸠鲁作为晚期古希腊的哲学家,这一时期哲学有着伦理化倾向的显著特征,哲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幸福,不再是追求智慧。
关怀个人心灵健康和幸福生活为中心的个体道德成为时代关注点,哲学发生了一次由“外在”到“内在”的转变。
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就是提倡关注个体,关注人生问题。
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强调的快乐,是以人的精神快乐为主题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
①仔细分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启示:一、忠诚的快乐伊壁鸠鲁明确指出“肚子的快乐是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源,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
”②这样的论调曾让其快乐主义被打上享乐主义的烙印,但从根本上讲,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强调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纯粹的精神层面的快乐。
但比起纯粹追求精神快乐而忽略现实生活的观点来说,伊壁鸠鲁无疑是一个真实的忠诚的哲学家,这使其快乐主义成为真正的哲学——走进生活。
没有物质存在、物品生产与物质消费, 就没有精神存在与精神满足。
亦即如果没有物质这个手段,精神快乐这个最终目的与欲望本质就无法实现。
伊壁鸠鲁没有否认也没有夸大物质需求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为报酬和获取的不断努力奋斗,社会为谋求发展的不断寻求经济利益,都是合理且必要的。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46_50
苦,并不能真正使人寻求到心灵宁静的幸福家园。
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反对宗教神话,坦然对待死亡,以及提倡自由、友谊、正义的人生观对后来的时代甚至现代意义都非常重大。
两千多年前的他提出这些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说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有种观点认为“伊壁鸠鲁把人看作是孤立的、自足的、自我中心的个人,较多的体现了一种个人主义。
”①这种观点有所偏颇,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伊壁鸠鲁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强调人的个体性并不是否认人的社会性的,而只是让长期忽略自身个体性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这些人长期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学说的熏陶,渐渐忽略了个体的自由性。
伊壁鸠鲁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自由,以自我为人生的目的,但是伊壁鸠鲁并不否认人的社会性,他重视人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他非常重视人的友谊以及社会的正义,即契约精神。
自由是人的天生的要求,是无前提条件的,自由本身是快乐的前提。
关于自由的内涵和外延,思想史中有诸多不同的论述,伊壁鸠鲁的自由观比较中庸,对现代人有较大的启示。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真正树立自由精神,自由意味着意志独立,独立思考,独立作出判断。
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上真正保持独立,不依赖于宗教神灵以及现实中的任何实体,不盲从任何鼓动人心的言论,理性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真实的评价。
例如面对近些年国内外媒体的各种各类谣言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矛盾的宣传,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摇摆不定,这才是真正自由精神的体现。
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界限的无限自由,因为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依据,以自我为人生目的,而这独立个体的个人并不生活的孤立的封闭的空间内,如同原子与原子之间会发生冲撞一样,那么,个体的自由就可能与他人的自由相冲突,个人与个人之间可能会在现实利益上发生冲突。
所以,个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能破坏别人的自由。
为此,人们应该学会调和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此,每个个体都要放弃一部分绝对自由,以换取大家共同的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自由。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尹力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9期摘要: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享乐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倘若我们以积极批判的哲学态度来审视其伦理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当代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当代启示;幸福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044-03“伊壁鸠鲁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可惜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符号:平庸的享乐主义、粗浅的唯物主义等等”[1]。
事实上,仔细阅读伊壁鸠鲁留下的书信、文稿,就会发现对伊壁鸠鲁的误解长期地阻碍了人们对其学说的正确认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并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鼓吹单纯追求感官的快乐和欲望的满足,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以人们获得幸福生活为主要目的,将其哲学学说看成是一种净化灵魂的医术。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伊壁鸠鲁(Epiko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雅典伽格特村的一个平民家庭。
父亲奈奥克勒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凯勒斯特拉特是一个女巫。
自幼聪颖,喜爱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的潘菲劳和德谟克利特学派的脑西芬尼等人,并熟悉亚里士多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早期哲学家的哲学。
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阿里斯底波的快乐主义学说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从而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约公元前306年在雅典的一座花园里创办了自己的“花园学校”。
此后他一直在学校里潜心研究哲学。
据说伊壁鸠鲁一生撰写的学术著作达达300多卷,其中主要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
现仅存题为《格兰集》和《学说要点》的残篇和第欧根尼·拉尔修收录在其《名哲言行录》第10卷中的三封信,成为后人研究其思想的基本史料。
浅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浅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作者:李昌娟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9期摘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有别于现世流行的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也是生活的目的,而他所追求的快乐并不仅仅是现世的庸俗的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快乐,使灵魂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以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其哲学基础,将快乐与德行结合,强调人生的幸福就是获得快乐——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安宁。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精神;幸福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64-02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萨摩斯,著作据说多达三百多卷,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论目的》、《问题集》、《格言集》和《书信集》等,这些我们都只能从其他著作中得到考证,现存的伊壁鸠鲁的学说文献只有他的三封书信(《致皮索克勒的信》、《致美诺寇的信》和《致希罗多德的信》)、《格言集》和《学说要点》的一些残篇。
伊壁鸠鲁的哲学可以分为物理学、准则学、伦理学三个部分,其伦理思想主要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和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相结合,沿着自然哲学的路线,发展成探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及人生的幸福和目的的伊壁鸠鲁式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快乐主义伦理学的创立者,他的伦理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的《致梅瑙凯的信》中,在这一封信里,伊壁鸠鲁解释了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描绘了他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及如何获得这种生活的方法。
在伊壁鸠鲁的言辞中,他让人坚信他能带着世人找到幸福,指导人们过快乐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就是保持灵魂的无纷扰和宁静。
提到哲学家,很多人想到的是仰望星空的思辨家或者理论家,但伊壁鸠鲁显然有所不同。
在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中透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在他那里,哲学不仅仅是理论和思辨,更是这种哲学理论和思辨对现实的人的帮助,是哲学如何帮助人们获得美好的生活。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摘要】伊壁鸠鲁建立的是以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为目的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人们通常把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主义”理解为享乐主义,认为他追求的是一种肉体上的愉悦。
“事实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遵从理性和德性指导的快乐。
他将生理学意义上的快乐提升到了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1】不管后人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是否存在误解,但伊壁鸠鲁以准则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提出的这套伦理学体系,对后世西方伦理学的发展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阿里斯提波;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感觉论;原子论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一)感觉论哲学基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感觉论哲学基础上的。
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都是产生于感觉。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感觉,因为感觉是最可靠的,“一切感觉都是真理的报道者”。
离开了感觉,一切事物都会失去判断标准。
当然,这里所说的感觉既是指人的身体、肉体的感觉,又是指人的心灵的感觉与体验,而快乐就是人们唯一的真实的感觉和体验。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2】。
从感觉出发来判断快乐与痛苦,成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思想的鲜明特征。
既然“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那么人们就应大胆地去追求快乐。
但是横亘在人们心灵中的两大障碍——对神的恐惧和对死的害怕——阻碍了人们对快乐的追求,要破除人们的这种恐惧心理,就必须从根本上颠覆其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原子论哲学基础首先,伊壁鸠鲁从根本上否定了神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习惯中,认为神是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的一种绝对力量,神始终干预人们的生活,它具有神圣性。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快乐思想探析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快乐思想探析作者:张玲玲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15期摘要: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理论是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基础,与快乐相关的理论也是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阐述了自己对快乐的理解,他认为快乐是某种善,包含在幸福之内,是不断完善的。
他把快乐与善、幸福、实现活动、好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分别论述了快乐與它们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快乐思想遵循了理性主义,他用德行来判定正常品质的快乐,建议人们应追求适度的快乐。
他认为快乐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正常活动,学习快乐理论有助于人们获取真正的快乐。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快乐;幸福;沉思中图分类号:B502.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151-03亚里士多德一生中写过许多伦理学著作,其中《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文笔简洁流畅,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在现有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中,这是唯一本由作者本人亲自定稿完成的著作。
这本著作是西方伦理学思想研究的基础,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伦理学的专著。
该书中有关快乐的阐述主要分布在第七卷和第十卷。
在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快乐定义为人们的正常品质在没有遇到阻碍时的实现活动;在第十卷中,他既不赞同快乐是至善,也不赞同快乐是恶的意见,他认为快乐属于某种善,使每一个实现活动都更加完整。
一、关于快乐的基本内容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快乐时把快乐与善、幸福实现活动好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分别论述了它们与快乐的联系。
第一,快乐与善。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七卷中写道:“有的人认为,快乐都不是善;还有的人认为,有的快乐是属于善的,尽管大部分快乐是不好的;还有种观点是快乐是一种善,但也不属于最高级别的善。
”根据这三种看法,亚里士多德提出快乐不是一个过程,也不是所有过程都伴随着快乐,快乐与人们的实现活动相关联,具体表现为人们的情感不受到阻碍的实现活动,仅向感性情感回应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善的一种形式。
快乐主义
快乐主义:该学说倾向于用纯粹生物学的或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行为与需要,认为人们以求得快乐为生活目的,快乐包括肉体与心灵的快乐。
趋乐避苦、追求快乐是道德的基础和内容,是善,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也是人生的目的。
李萍(人大哲学系):古希腊后期出现的快乐主义是一种自然主义伦理观,源于对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
快乐主义经过了由强调感觉快乐向心灵快乐的发展,复活了个体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为古罗马伦理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也成为西方经验主义伦理学的最早形态。
处世哲学,继希腊哲学之后,变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快乐主义是这样的个人伦理学的重要代表,居勒尼学派和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快乐的种类:亚里斯提卜认为,只有现实的、眼前的、感性肉体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因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强烈,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
但是,他也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得快乐,必须善于辨别和避免痛苦。
为此,知识还是必要的。
把知识当作手段,知识的价值只在于它能使人更加充分地享乐。
后期居勒尼学派开始强调理智的快乐,弱化了感觉的快乐,甚至走向了悲观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与居勒尼派的意见大不相同,后者并不承认静止的快乐,而只承认动的快乐。
伊壁鸠鲁则相反,无论是来自灵魂的还是身体的两方面快乐(即静的与动的) ,他都承认。
此外,居勒尼派认为肉体的痛苦比灵魂的痛苦更恶,理由是:犯了过错的人所接受的惩罚都是体罚—针对身体的,伊壁鸠鲁却主张灵魂的痛苦更恶,因为身体只在惩罚来临时才感到痛苦,而灵魂在惩罚完了之后、在惩罚时甚至接受惩罚前都感到了痛苦,伊壁鸠鲁据此还认为,在快乐方面,灵魂的快乐也更深刻和持久.从苏格拉底的理性态度,走向居勒尼学派的感觉论立场,再到伊壁鸠鲁的“自然”主张,快乐主义的哲学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居勒尼学派一反理性主义传统,注重感觉、感性的真实性,以至走向相对主义,后期虽然得到修正,却因缺少方法论支撑,滑向了悲观主义。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最新版)目录1.快乐主义的定义与起源2.快乐主义的主要观点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4.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5.快乐主义的评价与未来展望正文1.快乐主义的定义与起源快乐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主张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他们认为人类的幸福和快乐是追求的终极目标。
快乐主义在近现代哲学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伦理学说。
2.快乐主义的主要观点快乐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快乐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所有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快乐。
(2)快乐有高低贵贱之分。
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并非简单的感官享受,而是有层次、有品质的。
精神的快乐、道德的快乐和审美的快乐等高级快乐,远比物质的、短暂的感官快乐更为可贵。
(3)实现快乐需要道德和智慧。
快乐主义强调,要实现快乐,个体需要具备道德品质和智慧。
道德品质可以帮助个体在社会中与他人和谐相处,智慧则能让个体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价值论和方法论。
(1)价值论:快乐主义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
人类应当根据快乐的程度来评价行为的价值。
换言之,能够带来更多快乐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
(2)方法论:快乐主义提倡人们应当寻求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快乐。
这包括培养道德品质、提高智慧、调整心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
4.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快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它鼓励人们追求快乐,关注个体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强调道德、智慧和爱心等品质的培养。
这些观念有助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幸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快乐主义的评价与未来展望快乐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挑战,如过于强调快乐,忽视道德和责任等。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重新研读
伊壁 鸠鲁把 快乐 看成 是人 生最 高的善 和 目的 , 但这 按 照感 觉 主义 的原 则 , 坚持 快乐 为 善 , 痛苦 为恶 , 这样 快 乐主 义无 和追求 的快 乐 。
、 快 乐 主义伦 理思想 产生 的 时代背 景
、
伊 壁鸠 鲁 生活 在古 希腊 时期 , 身处 希腊 刚 沦亡 于马 其顿 的乱 摆脱社 会环 境束 缚 、 求个人 幸福 与价值 的一 种反 映 , 追 因此不 能把 世 , 会 动荡 不安 , 社 人们普 遍 过着 颠 沛流 离 的生活 。 … 它与享 乐 等 同起 来 。 壁鸠鲁认 为 , 正确 选择 和追求 实现人 生幸 伊 要 其 次 ,心 灵 的快 乐 、静 态 的快 乐 才是 一 种最 高 的快 乐 、最 首先 , 长期 的经济 衰退 和社 会 动乱 , 得 许多 人失 去 了对从 福 的快 乐 , 使 首先 就要 学会对 不同 的快乐进 行 区分 。
可辩驳 的具有崇高 的价值 。
一
二、 伊壁鸠 鲁 的快乐 主义伦 理观 的基 本 内容 “ 壁鸠 鲁 伦 理 学 的 中心 问 题 是 人 生 问题 ” l因 而 ,他 认 伊 。_ 2
为, 人生的幸福 就是追 求和获 得快乐 。快乐 是幸福生 活的始点 和终 “ 点 。【 乐 同样是 善 的出 发点 和归 宿 。离 开 了快 乐 ,既无幸 福可 ”1 3 快
渴求 一种欢 乐祥 和 , 安康 的生 活 。 壁鸠鲁 在此 现实条 件 的基 幸福 伊 础上 , 继承德谟克利 特的原子论并融 合阿里斯底波 的快 乐主义学说 ,
形成 自己独 特的快乐主义伦理 学。 他的哲学带有 明显 的伦理学色彩 , 突 出的表 现为快 乐 主义 , 并一 直 为许 多流派所 继承 和沿 用 , 至今 仍 有一 定 的影响 。 是 , 但 人们 往往 把他 的快乐 主义 简单 地等 同为享 乐 主 义。 实际 , 壁鸠 鲁考察 了人 类心 理 , 伊 对友 谊进 行科学 地分 析 , 强 调哲学与科 学能把人从恐 惧和迷信 中解放 出来 , 人们获得快乐 , 引导
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新论
有关人生快乐的思考是伊壁鸠鲁学说 的重要 内容 ,论者多把 它称为 “ 快乐主义 ” ,也就是 说 ,在 他们 看 来 ,伊 壁鸠 鲁 是 把快 乐放 在 人 生 的首 位 ,快 乐 高 于 一切 。细 观伊 壁 鸠 鲁 的有 关论
的摆脱痛苦 ,有 的有助于维系生活本身 :在所有这些 中,正确无误的思考会把一切选择和规避 都引 向身体 的健康和灵魂 的无烦恼 ,既然这是幸福生活的终极 目的。我们做 的其他一切事情 , 都是为了这个 目的 :免除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烦恼 。 ” …
他 还说 : “ 当我 们 获得 这 一切 后 ,灵 魂 的 所有 风 暴 就平 息 了 ,人 们 就 不 再被 匮乏 所 驱动 而
会思想史。
一
1 06 —
只有 搞 清 楚 了这 一 层 意 思 ,我 们 才 能读 懂 他 接 下 来 的话 : “ 正 是 因为 快乐 是 首 要 的好 和 天 生 的好 ,
野心 。 ” 持 类 似 观点 的论 者还 有 不少 。这 种 分 类是
不 符合 伊 壁 鸠 鲁 本 意 的 。就 食 欲 即吃 喝而 言 , “ 渴 了喝水”是食 欲 , “ 奢侈的宴饮 ”也是食 欲 , 伊壁鸠 鲁认 为前者是 自然而必要的 ,后者是 自然 而 不 必 要 的 。就 性 欲 而 言 ,不 能 笼 统 地 说 伊 壁 鸠 鲁认为它是 自然而不必要的。伊壁鸠鲁确实说过 , “ 性爱 对 人 并 没有 好 处 ;如 果 不受 其 伤 害 的话 ,那
魂无烦 恼 主义 ” ,而不是 快乐 主义 。 伊壁 鸠 鲁再 接 下来 的一段 话 理解 起 来 较 为费 解 ,要更 加 仔 细 地琢 磨 : “ 正 是 因为此 ,我 们 说快 乐 是 幸福 生 活 的开 端和 目的 ,因为我 们认 为快 乐 是首 要 的好 ,以及 天 生 的好 。我们 的一 切 追求 和规 避都 开始 于 陕乐 ,又 回到快乐 ,因为 我们凭 借感 受判 断所 有 的好 。 ”
快乐需求的满足与欲望的节制--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快乐:需求的满足与欲望的节制-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张晓丹罗兴刚!【摘要】伊壁鸠鲁将“快乐”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认为其是一种没有痛苦、烦扰的身心状态,因此追求快乐就要满足快乐的需求$但人们在追求快乐时要区别于享乐主义,要用理性节制欲望$欲望分为自然而必要的、自然但不必要的与既不自然也非必要的$需求与欲望有根本的区别,只有自然且必要的欲望才是需求$简单地去满足欲望会带来痛苦,痛苦的消除也不是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应当遵循德性的指导,既满足需求又要节制欲望,使心灵获得安宁,这才是最高的善$【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对于人类来说,快乐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伦理学课题。
关于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获得快乐的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就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和欲望有一定的关系,人类的本性决定了其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满足欲望,无疑成为人们追求快乐和幸福生活的目标+虽然欲望的满足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然而并非*张晓丹(1984-),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罗兴刚(1978-),男,辽宁铁岭人,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快乐:需求的满足与欲望的节制111所有的欲望都值得人们追求。
伊壁鸠鲁主张要先把欲望分类,对欲望进行理性的节制,然后再审慎做岀辨别和取舍+一需求与欲望的区别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伟大的幸福教育家伊壁鸠鲁正确而美妙地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①一自然而必要的欲望、自然但不必要的欲望、既不自然也非必要的欲望。
伊壁鸠鲁在对欲望进行分类时,特意强调了是否“自然”和是否“必要”的关系+自然且必要的欲望是人类身体的自然欲望,包括对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
这是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其目的是消除肉体的痛苦+换句话说,这类欲望如果没有被满足,人很快就会死去+比如,人在饥饿、口渴的时候,会产生吃饭、喝水的欲望+当这类欲望得到满足,身体会在根本上产生极大的快乐+自然而必要的欲望是身体健康存活的基本所需,与其说是欲望,不如用“需求”一词表达更为恰当+研究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快乐主义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快乐箱;快乐主义;生活意义
摘要:在哲学史上,快乐主义者提出,好的生活应该是从生活中得到尽可能多
的快乐。
然而后世对此反对声不断。
文章试图以对快乐箱的思考引入,分析后世哲学家对快乐主义的批判,结合老师课堂教学和自身思考,寻找生活真谛。
正文:
快乐主义是解释道德行为与人生目的的一种伦理学说,又称享乐主义。
该学说倾向于用纯粹生物学的或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行为与需要,认为人们以求得快乐为生活目的,而快乐包括肉体与心灵的快乐。
事实上,很少有人是快乐主义者,人活于世上,追求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成功、名望、金钱、权力和自由等等,快乐更多地充当生活的调味剂而非目标。
一、对于是否愿意跨进“快乐箱”的思考
在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奥兹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虚拟的发明——快乐箱。
它是一个装有电极和医疗设备的箱子,只要人走进箱子里,就会体验到一波又一波持续的感官快乐,而且它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变化使你不会失去新鲜感。
但问题在于:一旦进入这个箱子,你就永远不想或者不会被迫从里面走出来。
若干个月后,你的身体就会因为缺少运动而变得臃肿苍白,而且这几个月的时间你完全虚度了,但你一点都不会因此而烦心,因为你一直活在绝对的快乐里——那么请问,你愿意踏进这个“快乐箱”吗?
这是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一直被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所追问和思索。
调查表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否定的,很少有人会愿意成为快乐箱的寄生虫。
陈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尽管快乐箱能让他产生快乐的幻觉,但实际上却会因为缺少活动而使他的身体发胖、虚弱,以致生病和早逝——在现实中,没有谁愿意生病和早逝的,哪怕快乐箱使他感觉不到痛和早逝,但是由于他在思考——即能够区分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那么他宁愿要较少的真实快乐也不愿意较多的虚幻快乐。
是的,一旦我们跨进快乐箱,我们将永远不想或者不会被迫从里面走出来——这是一个可怕的沉溺,犹如吸毒。
我们将在虚幻的世界里获得快乐的绝对满足,但现实中却面临孤独、无为、病痛和早逝——这一清醒认识和衡量让理智尚存的人们对快乐箱却步,就像常人对毒品却步那样。
感官享受能尽一时之兴,但我们会更多地关注长远的真实的利益。
快乐箱只能给我们带来虚幻的短暂的感官享乐,无法替代现实中感情和成功所带来的真正的满足。
二、快乐主义的不同流派和后世哲者对该主义的批判
苏格拉底死后,产生了之后所谓的“小苏格拉底学派”。
以亚里斯提卜为代表的昔勒尼学派认为:个体的感觉是人所能知道的一切,是判断一切的标准和生活的目的。
亚里斯提卜提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强烈,所以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而且他还相信,只有现实的,眼前的,感性肉体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
而与之相比,伊壁鸠鲁则重视精神的快乐,提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反对以快乐衡量生活的经典理论。
他在《伦理学》里提出——有人或许认为,所有人都渴望快乐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都以此为目标,但是生活是动的。
快乐使活动圆满并因此使生活圆满……没有活动就不可能出现快乐,但每个活动有了快乐相伴才圆满。
他认为,好的生活关键在于“令人满意的活动”,而不在于快乐本身。
例如,被社会禁止的强奸暴行会带来一时的感官享受,但是继后的逃亡、被捕、判刑会削弱甚至抵消当时的“快乐”——因此,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这样的行为。
而运动员接受地狱式训练固然痛苦,但若他有了坚定信念的支撑和对未来的憧憬,艰辛的训练也能披上有意义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为快乐本身而行动与为其他目标而行动,目标实现的过程和结果带来快乐。
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而快乐主义属于前者。
快乐本身是好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快乐,尤其是肉体上的快乐,却不能成为行动的根源和好的生活的本身,不能作为唯一的度量衡。
三、对快乐主义和生活真谛的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自制的能手。
会为了苗条体态而减肥节食,为了身体健康而戒烟戒酒,为了良好形象而控制言行,为了考进重点而劳心劳力,为了升职糊口风尘奔波……我们在不断放弃“快乐”而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说,追求这些是在预约未来的快乐。
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否认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例如爱吃甜食的人要减肥,戒了甜食还要天天做自己最怕的运动,终于瘦了。
可以吃甜食了吗?不!为了保持身材防反弹,她还得坚持下去——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亲朋的称赞和自身的满足等等,结果是获得了其他的一些“奖赏”,却离感官的口欲之乐越来越远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短暂快乐并不是人追求的目标。
快乐主义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信条。
那是不现实,不负责任的行为导引。
生而为人,我们都活在真实的群体中,具有社会性,社会、学校、家庭等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责任和要求,我们也有对自己的定位和长远追求。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毫无节制,不负责任地以“快乐”为目标,只追求感性肉体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满足,也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享乐乃致牺牲未来——毕竟,我们生活不是一秒一分一天的事,而是十年甚至百年的事。
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真实和有意义,为别人,为未来创造一份值得回味的价值,才能让生活更充实,让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