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安卡拉”——“心包积液综合征—腺病毒”| 禽病防控

近段时间,在家禽--鸡群体中出现了一种以“心包积液”为主要表观症状的疾病,伴有大量伤亡,严重者死亡80%以上,接近全军覆没的结果,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多方实验室的诊断、化验证实,该症状是有安卡拉病毒即“腺病毒”引起,主要感染者就包括禽类。

一、疾病、腺病毒概况

“心包积液综合症”是由禽腺病毒属的I群腺病毒中特定血清型感染引起的。禽腺病毒属有I、II和III群,Ⅰ群主要是传统的禽腺病毒,代表株是鸡胚致死性孤儿病毒(CELO),它们共享有一种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Ⅱ群禽腺病毒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大理石脾病毒和鸡大脾病毒,它们与Ⅰ群禽腺病毒无抗原相关性;III群禽腺病毒目前只有一个成员,即降蛋综合征病毒(EDSV),与部分I群病毒有共同抗原。其中Ⅱ群和III群的腺病毒与疾病的关系明确,I群腺病毒作为病原的角色不是很确定。

病毒间的血清关系根据中核实验,目前感染鸡的有12个血清型,归属与A/B/C/D/E共5个形式,致病性毒株间在基因型上存在相关性。

二、I群禽腺病毒传播途径

该病毒可以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腺病毒大部分为长期潜伏病毒,引起无症状的感染,其中部分可以引起致病。Ⅰ群禽腺病毒存在于多种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作为原发病原引起发病,往往与其他病毒CAV(传贫)、IBDV等混合感染致病。引起鸡包涵体肝炎的腺病毒病原已经确定,多为Ⅰ群禽腺病的几个血清型混合感染所致。

病毒主要存在于鸡的眼、上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但大多呈隐性感染不发病。病毒主要在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内复制,粪便、肠道、病变肝脏、肾脏和咽等均含有病毒。病毒主要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从感染鸡群的鸡胚或雏鸡所制备的细胞分离物中可使病毒暴露出来。

三、临床特点

临床上,发病急、病鸡突然性的精神沉郁,羽毛蓬松,腹泻,贫血,消瘦,最后死亡。

白羽肉鸡发病有两个高峰期:7-14日龄、3-5周龄,最早的在4日龄即可发病。

蛋鸡、种鸡、有色羽肉鸡主要集中在25日龄左右发病,4-5周龄达到高峰。

病程短的4-8天逐渐恢复,一般7-10天,也可以持续2-3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发病后8-24小时内死亡,鸡群死亡高峰多持续4-8天,死亡率5-60%不等,甚至更高。

病鸡群的正常个体采食量没有变化,增重正常。

四、剖检特征

剖检发现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肝周炎;肝脏和骨骼肌、腿肌和胸肌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心包积液,胶冻样;脾脏有白色坏死点;气管有出血和粘液、肺脏淤血;有的鸡群肌胃和腺胃严重交界处有褐色坏死灶,肌胃糜烂或溃疡,个别病例腺胃有出血点;法氏囊全部有乳白色干酪样物;肾脏呈现树枝状充血。五、实验室诊断

根据实验室的PCR鉴定(来源瑞普生物实验室数据),从阳性样品中发现5株具有代表性的毒株(SD130124株HeB120924株、SD150922株、NMG15092株、

SD150918株),这5个毒株从进化树得出存在两个血清型:前两个属于8a/b型,后3个属于血清4型,表明目前我国至少有两个血清型毒株流行,且近段时间流行面广、致病性大的是血清4型。

六、防治策略

由于Ⅰ群禽腺病毒的12个血清型交叉保护性较差,所以在防控上必须选用与流行株匹配的疫苗株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但是,目前市场上没有商品化的疫苗,一些厂家和个体养户生产的自家苗存在严重的散度风险,通过我们对市场病料的检测,发现几乎90%的鸡群存在腺病毒、法氏囊、白血病、网内两两,三三混合感染,所以自家苗在使用的同时也起着传播病原的作用,当时虽然控制住了病情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免疫抑制病的出现,后期一些列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不建议使用腺病毒疫苗进行该病的防控,最好使用正规生产的精制卵黄抗体,它不散毒,起效快,方便使用,是控制腺病毒的首选。

1、谨慎引种,防治通过引种引进病鸡或带毒鸡。

2、增强鸡体非特异性抗病能力。

3、加强IBD的免疫,减轻免疫抑制因素的干扰,同时要加强MD、ND、AI和IB

的免疫,并确保免疫效果;同时要控制饲料原料和环境的霉菌污染。

4、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舍内部温度、湿度、通风等的环控。

“心包积液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处理;注射特异性抗体;保肝护肾;强心利尿;提高免疫力;加强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