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原文及翻译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柳宋朝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赏析《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古诗《咏柳》作者:曾巩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洞仙歌・咏柳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翻译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
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
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
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清减的绿叶。
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的日渐削瘦了。
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看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骨体:骨架躯体。
永丰坊:地名。
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
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
“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
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
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
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
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
贺知章《咏柳》古诗赏析及翻译
贺知章《咏柳》古诗赏析及翻译贺知章《咏柳》古诗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贺知章《咏柳》古诗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如“小家碧玉”。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不表示确切的数量。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月,在江南正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古诗今译】像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亭亭玉立、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
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万千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
“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的美。
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自问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
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
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一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咏柳注释和译文
咏柳注释和译文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贺知章《咏柳》全诗翻译赏析
贺知章《咏柳》全诗翻译赏析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曾巩《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曾巩《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 《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 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 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 第四句以“不 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 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 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 人深思。
早年经历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
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 父亲元宽也曾 经担任过兵部郎中。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
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
前 母所生的几个哥哥, 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
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 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 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 他的童年。
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 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 谓冠古今矣”。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创作。
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作品原文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品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作品译文一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作品译文二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
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作品鉴赏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
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咏柳》原文及译文
《咏柳》原文及译文《咏柳》原文及译文《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柳》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原文及译文篇1《咏柳》原文:曾巩〔宋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咏柳》赏析:《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咏柳》原文及翻译
原文:
咏柳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咏柳》原文及译文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柳树为题材,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柳树像用碧玉装扮成的高高耸立,无数柳条垂下,如同绿色的丝带。
不知道这些细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巧妙的剪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贺知章在春天欣赏柳树时的即兴之作。
诗中的“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生机勃勃;“绿丝绦”则比喻柳条的柔韧和飘逸。
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春风拟人化,赋予了春风以剪刀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春风对柳树的塑造作用,同时也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咏柳古诗的原文意思及注释
咏柳古诗的原文意思及注释
关于这首诗的意识想必大家有的都知道了,但是小朋友们还不太清楚呀。
不知道的快来和我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柳古诗的原文意思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古诗的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古诗的意思: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咏柳古诗的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咏柳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古诗翻译
咏柳古诗翻译《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下面给大家分享咏柳的古诗翻译,欢迎借鉴!咏柳宋代: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赏析《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翻译】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8篇)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
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赏析《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洞仙歌·咏柳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翻译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
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
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
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
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的日渐削瘦了。
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看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骨体:骨架躯体。
永丰坊:地名。
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
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
“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
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
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
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
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
《咏柳》贺知章原文及翻译
《咏柳》贺知章原文及翻译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
该诗以写柳树为主题,通过对柳树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柳树的柔美姿态和坚韧精神。
下面将分别介绍《咏柳》的原文和翻译。
一、《咏柳》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咏柳》翻译
柳树婀娜多姿,晶莹碧玉装点成一树高耸,以其万条万叶垂下绿色的丝带。
这些细致娇嫩的叶子,仿佛被谁以剪刀般突然削去,只剩下了干净利落的形态,被春风轻抚缓缓摇曳。
春风轻吹,花儿纷纷飘落,一时之间满天飞舞,花瓣一个接一个地飘在了地上。
这些颜色艳丽的花儿已经凋零、消逝,芬芳的香气已经逝去,但却没有人来珍惜。
这种情感只能等到时间的流逝去证明它的价值,想要重温那样的感觉却只能黯然若失,成为回忆,只有那些当时在场的人才能心领神会。
三、结语
《咏柳》是贺知章为柳树写下的一首优美诗篇,凭借对柳树姿态的娴熟描绘,深刻表现了柳树的优美气质和坚韧精神。
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现出对生命力和坚韧的赞美和敬畏,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诗意的追求,更让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到“诗歌是人类灵魂的鸟语”的真正含义。
咏柳的文言文翻译
柳者,木之弱者也,然其生命力顽强,虽经严寒酷暑,仍能春回大地,绿叶重生。
春来,柳枝初发,嫩绿如碧玉,映日生辉。
风拂柳丝,如烟如雾,飘逸不定,宛若仙子起舞。
噫!柳之美,美在轻盈,美在柔韧。
其身虽柔,却能随风摇曳,不屈不挠。
余想,此乃柳之精神,亦为吾辈之楷模。
柳枝垂地,似在低头沉思,又似在向世人诉说着千言万语。
春风吹拂,柳絮飞扬。
柳絮轻柔,如梦如幻,飘散于天地间,仿佛是柳的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
彼时,柳树若隐若现,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令人陶醉。
柳之色,绿意盎然,清新脱俗。
夏日炎炎,柳荫下,微风拂面,清凉宜人。
柳树如同一把天然绿伞,为行人遮风挡雨,给人以慰藉。
余尝在柳荫下漫步,听鸟语花香,赏绿意盎然,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仙境。
秋至,柳叶渐黄,秋风扫过,柳絮如雨,纷纷扬扬。
此时之柳,虽已失去春日的生机,却依然顽强地挺立着。
其叶虽黄,但其精神不减,仍似在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冬日,柳树秃枝,披霜挂雪,傲然挺立。
寒风吹过,柳枝摇曳,似在诉说着一年四季的变迁。
余观此景,不禁想起古人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柳树之美,美在四季,美在变化。
柳之姿,亦令人赞叹。
其枝条细长,婀娜多姿,如少女之腰,柔美动人。
其叶细长,如丝如缕,随风而动,宛如碧波荡漾。
柳树之形,如同一把优美的折扇,展开时,绿意盎然;合拢时,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柳之情,更令人感慨。
其生命力顽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顽强生存,不屈不挠。
柳树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百态,让人在欣赏其美的同时,感悟人生。
总之,柳之美,美在四季,美在精神。
其生命力顽强,令人敬佩;其形态优美,令人陶醉;其情感丰富,令人感慨。
余今日赋咏柳,旨在表达对柳之赞美之情,亦以此抒发自己对生命、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噫!柳也,余心向往之。
愿吾辈如柳,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顽强生命力,勇敢面对人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翻译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翻译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迎着微风轻轻地拂过脸庞,不觉间已经到了初春。
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大茂盛的柳树长满了翠绿色的新枝条,就像万千条轻柔美丽的丝带在随风飘扬。
不知道是谁把它们裁剪成这么漂亮的一幅图画?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最令人感受春天气息的,莫过于刚脱离冬季的寒冷,却又乍暖还寒的早晨。
此刻虽然只有柳絮才飘落如雪,但杨柳的枝干依旧笔直,在风中摇摆,随风飘舞,婀娜多姿。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6年),贺知章任龙标尉(即县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