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下山虎白珠树

合集下载

瑶山瑶药好 遍栽“摇钱草”--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下种药产业勃兴

瑶山瑶药好 遍栽“摇钱草”--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下种药产业勃兴

共注森林瑶山瑶药好遍栽“摇钱草”—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下种药产业勃兴文、图/广西林业记者蒋林林山上种有“摇钱树”,树下再种“摇钱草”。

金 秀瑶族自治县引导群众林下大种中草药,再造瑶药新 优势,产业勃兴,“两山”梦圆。

据统计,截至2020年7月,全县林下种植中草药 总面积10.93万亩,其中1192个贫困户种植4.33万亩。

2019年全县林下种植中草药产值2.8亿元,亩均年产 值约2562元,相当于速丰林亩均年产值约600元的4倍 多。

全县9600户3.37万人受益,其中贫困户2578户1.03 万人,人均年增收3800多元。

宝山名药渐少林下再造优势三角乡甲江村瑶族妇女冯凤兰对瑶医药感情深下图:长垌村杉木林下灵芝种植已成为群众的脱 贫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厚她年轻坐月子时,家里老人卜.山采集草珊瑚、鸡 血藤、黑老虎等中草药,熬水给她药浴,帮她身体 迅速复原。

期间,还挖回一种名为黄花倒水莲的中草 药,跟鸡肉煲汤为她滋补在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 年代,瑶医药成了瑶族同胞防病强身的护身符,遇到 突发急病还是救命法宝。

金秀瑶族自治县总人口约16万人,土地面积370.3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51%,位居全区第二,接近全 国平均水平的4倍<:全县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 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 植物资源县域内已知维管束棺物2335种,其中1351 种属于药用植物,占58%。

T•&年来,金秀瑶族同胞熟知大瑶山丰富的中草 药资源,形成独特的瑶族医药文化,归纳了五虎、九牛、丨•八钻、七十二风等丨()4种常用瑶药:10多年前,随着公路向大瑶山深处延伸,药商在 每个H•设置收购点,将中草药大车运往山外冯凤兰回忆说,以前,黄花倒水莲、草珊瑚、黑 老虎等中草药,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她曾见过灌木 类的黄花倒水莲被人整株连根挖起,重达200多斤。

不 少长成百年古藤的黑老虎,也被连根挖起,重达1000 多斤许多生长数卜年乃至上百年的中草药,最终没 能逃脱灭顶之灾。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8.23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8.23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瑶族长期以大山为依托,生活、生产于大山,长期过着靠山吃山,与世无争的生活,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不懈斗争。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其中使用的各种中草药被归类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五虎上山虎(少花海桐);下山虎(滇白珠);入山虎(两面针);毛老虎(羊踯䠱);猛老虎(白花丹)九牛黑九牛(威灵仙);蓝九牛(三叶木通);白九牛(尾叶那藤);青九牛(宽筋藤);黄九牛(蝉翼藤);紫九牛(翼核果);红九牛(毛杜仲藤);橙九牛(尖山橙);绿九牛(山牵牛)十八钻麻骨钻(买麻藤);大钻(黑老虎);大红钻(异形南五味子);小钻(南五味子);小红钻(冷饭藤);黄钻(东南五味子);白钻(绿叶五味子);铁钻(瓜馥木);九龙钻(龙须藤);槟榔钻(大血藤);铜钻(定心藤);六方钻(翅茎白粉藤);四方钻(翼茎白粉藤);黑钻(柠檬青风藤);双钩钻(钩藤);葫芦钻(石柑子)七十二风浸骨风--藤石松;龙骨风--桫椤;石上风--长叶铁角蕨;麻骨风--小叶买麻藤;鸡爪风--假鹰爪;牛耳风--黑风藤;假死风--山胡椒;金线风--粉叶轮环藤;冷骨风--萍蓬草;大肠风--苎叶蒟;小肠风--山蒟;四季风--丝穗金粟兰;九节风--草珊瑚;慢惊风--金线草;牛膝风--土牛膝;暖骨风--毛瑞香;保暖风--结香;红节风--北酸觉杆;独脚风--薄叶红厚壳;半边风--翻白叶树;金骨风--算盘子;入骨风--常山;鬼刺风--莓叶委陵菜;扭骨风--榼藤;七爪风--深裂锈毛藤;南蛇风--喙荚云实;鸭仔风--大果油麻藤;金钱风--排钱树;五层风--野葛;九层风--密花豆;半荷风--半枫荷;五爪风--粗叶榕;追骨风--薜荔;刺手风--珠芽艾麻;过山风-过山枫;黄骨风--多花勾儿茶;倒丁风--雀梅藤;扁骨风--扁担藤;走血风--飞龙掌血;大散骨风-灰背清风藤;小散骨风--簇花清风藤;八角风--八角枫;九季风--白簕;三角风--常春藤;阴阳风--树参;鸭脚风--鹅掌柴;鹞鹰风--通脱木;竹叶风--百两金;血风--走马胎;走马风--心叶紫金牛;酸吉风--酸藤子;破骨风--清香藤;羊角风--羊角拗;爬墙风--络石;大白背风--球兰;水浸风--风箱树;鸡场风--牛白藤;急惊风-白马骨;鹰爪风--钩藤;黑节风--接骨草;白面风--羊耳菊;细接骨风--小驳骨;大接骨风--黑叶小驳骨;粘手风--尖尾枫;穿骨风--大叶紫珠;过墙风--臭牡蛎;红顶风--鎮平;五指风--黄荆;钻地风-活血丹;来角风--山姜;过节风--开口箭;穿心风--穿心藤。

104味瑶药(上)

104味瑶药(上)

104味瑶药(上)⼗⼋钻——⽩钻别名:⾎藤、⽩背铁箍散来源:五味⼦科边缘罗裙⼦(SchisandrahenryiClarkeVar.marginalisA.C.Sm)的⼲燥藤茎功效:风药。

祛风、利湿、消肿、舒筋活⾎、⽌痛⽣肌、拔毒、强筋⾻⼤⾎藤⼗⼋钻——铁钻?别名:笼藤来源:番荔枝科⽠馥⽊(Fissistigmaoldhamii(Hemsl.)Merr.)的根功效:打药。

祛风除湿、镇痛消肿、活⾎化瘀⼗⼋钻——黄钻别名:铜罗紧、过⼭标、黄⽪穿破⽯来源:蔷薇科梨叶悬钩⼦(RubuspirifoliusSmith.)的⼲燥根、藤茎功效:风药。

活⾎⽌⾎、祛风散寒、消肿⽌痛⼗⼋钻——黄红钻别名:青⽵藤、胆草来源:⽊犀科厚叶素馨(JasminumpentaneurumHand.-Mazz.)的⼲燥全株功效:风药。

清热解毒、祛瘀⽣新、驳⾻⽌痛⼗⼋钻——⿇⾻钻别名:六节藤、⽩钻、⿇⾻风、⼭花⽣、⼤叶买⿇藤来源:买⿇藤科买⿇藤(GnetummontanumMarkgr.)的⼲燥全株功效:祛风除湿、活⾎散瘀、消肿⽌痛⼗⼋钻——葫芦钻别名:爬⽯蜈蚣、藤菊、巴岩⾹、上树葫芦来源:天南星科⽯柑⼦(Pothoschinensis(Raf.)Merr.)的⼲燥全草功效:打药。

清热解毒、凉⾎⽌⾎、利尿消肿⼗⼋钻——⿊钻别名:⿊风藤、⼤发散、三天出⼯来源:清风藤科⽑萼清风藤(SabialimoniaceaWall.Var.ardisioides(Hook.etArn.)L.Chen)的⼲燥茎、叶功效:打药。

祛风除湿、散瘀⽌痛、利湿消肿⼗⼋钻——槟榔钻别名:过⼭风、梅花钻、红藤来源:⽊通科⼤⾎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燥藤茎功效:打药。

活⾎祛瘀、消肿⽌痛、通经活络、杀⾍⼗⼋钻——⼤钻别名:⼊地麝⾹、过⼭⾹、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冷饭团来源:五味⼦科冷饭团(Kadsuracoccinea(Lem.)A.C.Smith)的根⽪或根功效:风药。

下山虎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下山虎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下山虎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

那么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

那么对于下山虎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别名】小叶石仙桃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物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

【原形态】广西芒毛苣苔攀援小灌木。

茎长约1m,无毛,不分枝或有少数短分枝。

叶对生,无毛;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 2.2-5cm,宽 1.4-2.4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或楔状圆形,全缘。

花1-2朵簇生于腋生和短枝上;花萼5裂;花冠2唇形,长2-2.3cm;花萼和花冠外面无毛或近无毛;能育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上部,稍伸出;雌蕊子房线形,柱头近球形。

蒴果近线形。

花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石灰岩山林中的树上、石上或悬崖上。

【功能主治】止咳;止痛。

主咳嗽;坐骨神经痛;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下山虎的功效和作用,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的食用下山虎,以便于缓解病症带来的痛苦。

白珠树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白珠树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白珠树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白珠树的作用有哪些?白珠树作为传统的一味中药,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平时可以和一些其他药材相搭配,做成药膳,对于调理人体具有非
白珠树的作用有哪些?白珠树作为传统的一味中药,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平时可以和一些其他药材相搭配,做成药膳,对于调理人体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白珠树。

【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
【来源】为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Rehd.,以全株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寒疼痛。

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面介绍了白珠树的一些基本常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于白珠树的了解会更多一些。

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其它药材还有很多,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瑶药上山虎崖花海桐

瑶药上山虎崖花海桐
生态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或灌丛中。产于广西藤县、贺州、钟山、富川、昭平、蒙山、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树皮、叶,味苦、辛,性温。种子,味苦,性寒。
功效
根、树皮、叶,祛风活络,散瘀止痛,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种子,涩肠固精,清热消肿。
化学成分
药理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药理参考文献
附注
与本种效用近同,形态相似亦称上山虎的有光叶海桐PittosporumglabratumLindl.,不同在于其子房无毛,蒴果卵形,长达2.5厘米;少花海桐Pit-tosporumpauciflorumHook.etArn,不同在于其叶狭长圆形或狭倒披外形,最宽2.5厘米,萼片较长,4~5毫米,果柄较短1~1.5厘米。
瑶药上山虎崖花海桐、来了亮、满药物
一级分类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二级分类
五虎
分类
上山虎
年份
faauxgemhndomhmaauh
别名
崖花海桐、来了亮、满山香、五月上树风
来源
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illicioidesMakino的根、茎、叶。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1~6米;小枝轮生,无毛。单叶互生,近集生于枝项,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民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波状。伞房花序项生,有花1~12朵;花5数,淡黄白色,萼片长约2毫米,花瓣长8~10毫米;子房上位,密生短毛。蒴果圆球形或呈三角状球形,长约1.5厘米,果柄长2~4厘米,种子暗红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传统应用
治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产后风瘫、坐骨神经痛、牙痛、胃痛、高血压、哮喘、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疔疮、过敏性皮炎。

瑶药“猛老虎”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概述

瑶药“猛老虎”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概述
植物 白花丹( lm aozy nc ) Pu bg el i L 的地上 部分 , a a 其标 准收 载在
比例与 白花丹醌呈剂量 依赖性 效 应关系 ( 0 0 ) P< .5 。首次证
实白花丹醌能够 抑 制 急 性早 幼 粒 细 胞 白血 病 ( P 细胞 系 A L) N 4的增殖 、 B 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 期进程 。 13 保肝作用研究 、 赵铁建等 应用四氯化碳建 立化 学性肝
Hale Waihona Puke d, ) 对小 鼠体重 、 行为 、 进食 、 皮毛 、 眼和黏膜 、 呼吸 、 四肢活动均 肝纤维化 的作用。认为 肝纤维 化减轻 主要与 本方药能 增加肝
0 ) 神经癌细胞 ( - ) 肺癌细胞 ( uO 有较好 的抑制生长 细咆的作用关系更大。 4、 N0 、 4 L- M) Ⅱ 、.6 Ⅱ 、.9 d0 234 d 0461 Ⅱ ; 14 抗炎与致炎作用 不 同剂量 的 白花丹醌可分别产 生抗 炎 d . 对肝癌细胞 H p 2抑制作用差 , , 09 79mgml eG I 。 .3 / 。白花丹 和致炎两种截然不 同的作用 , C为 其原 因与 抑制花生 四烯酸 ( ) 从 石油醚提取部位对乳 腺癌 细胞 ( r-4 、 Be ) 神经癌 细胞 ( -4 、 0 N0 ) 肺 癌 细 胞 (L -M ) u O 、肝 癌 细 胞 H p 2 的 I 分 别 为 eG C
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 0 0 ) P< . 1 。与治疗组 相 比, 差异 无显著
组肝汇管区周围可见个别肝细胞小灶性坏死 。刺激性试验 : 家 性( 0 0 ) P> .5 。提示 白花丹 水煎液 对 C I 导致 的小 鼠急 、 CA 慢
兔经 3个月滴眼未发现病 变。黄琳 芸等 白花 丹全草 水提物 性化学性肝损 害均 有一定 的保 护作用 。覃贵 伦等 报道 , 用

瑶药入山虎入地金牛

瑶药入山虎入地金牛
7.抗菌作用两面针的乙醇提取液(1:1),对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6]。
8.其他作用香叶木甙有明显抗炎作用,腹腔注射给药抗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的ED50为100mg/kg[17]。两面针结晶-8对小鼠血浆cAMP和cGMP的含量无明显影响[18]。两面针根水提取物用于腹部浸润麻醉时,2~6min出现局部麻醉作用[19]。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HisashiIshii,etal.《药学杂志》(日),1984,104(10):1030.
[2]FangShengDing,etal.JOrgChem,1993,58(19):5025.
[3]黄治勋等:《化学学报》,1980,38(6):535。
[4]王玫馨等:《药学通报),1981,16(2):114
[5]陈元柱:《化学学报》,1989,47(11):1048。
[6]Arthur HR,etal.JChemSoc,1956:632.
[7]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7。
药理参考文献
[1]曾雪瑜等:《中草药》,1980,11(5):220。[2]曾雪瑜等:《药学学报》,1982,17(4):253。[3]洪庚辛等:《药学学报》,1983,18(3):227。[4]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759。[5]曾雪瑜:《中草药》,1988,19(6):266。[6]王玫馨:《药学通报》,1981,16(2):114。[7]Hamlin RL,etal.CA,1997,87:145670z. [8]Addae-Mensah,etal.CA,1990,112;48468s. [9]樊亦军等:《中国药理学报》,1981,2(1):46。[10]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4,772。[11]黄治勋等:《化学学报》,1980,38(6):535。[12]SethiV S.C A,1976,85:137193q. [13]SethiV S.C A,1977,87:145564t. [14]Tang SD,etal.JOrg Chem,1993,58(19):5025. [15]Wang LK,etal.ChemRes Toxicol,1993,6(6):813. [16]温尚开:《中草药》,1995,26(4):215。[17]ParrmarNS,etal.CA,1970,90:97620w. [18]曾雪瑜等:《广西医学》,1987,9(5):260。[19]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二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88。[20]Cheng CC,etal.CA,1978,88:98964g.

瑶药上山虎崖花海桐

瑶药上山虎崖花海桐
化学成分
药理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药理参考文献
附注
与本种效用近同,形态相似亦称上山虎的有光叶海桐PittosporumglabratumLindl.,不同在于其子房无毛,蒴果卵形,长达2.5厘米;少花海桐Pit-tosporumpauciflorumHook.etArn,不同在于其叶狭长圆形或狭倒披外形,最宽2.5厘米,萼片较长,4~5毫米,果柄较短1~1.5厘米。
上山虎
年份
faauxgemhndomhmaauh
别名崖花海桐、Βιβλιοθήκη 了亮、满山香、五月上树风来源
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illicioidesMakino的根、茎、叶。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1~6米;小枝轮生,无毛。单叶互生,近集生于枝项,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民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波状。伞房花序项生,有花1~12朵;花5数,淡黄白色,萼片长约2毫米,花瓣长8~10毫米;子房上位,密生短毛。蒴果圆球形或呈三角状球形,长约1.5厘米,果柄长2~4厘米,种子暗红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传统应用
治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产后风瘫、坐骨神经痛、牙痛、胃痛、高血压、哮喘、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疔疮、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
根10~30克,树皮9~6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方例
1.风湿骨痛、跌打损伤上山虎(海金子)、入山虎(两面针)、凡这紧(穿破石)、双钩钻(钩藤)、麻骨钻(买麻藤)、四方钻(四方藤)、小钻(南五味子)、巴卡紧(五加皮)、浸骨风(灯笼草)、九层风(鸡血藤)、大肠风(光轴苎叶蒟)、五爪风(粗叶榕)、金线风(粉叶轮环藤)各适量,米双酒浸没七天后每服15~30毫升,并外搽。贫血加肥心使(茜单)根、谋见亮(把天门)、九节风(接骨金粟兰)、小白背风(芒毛苣苔)。腰痛加红九牛(毛杜仲藤)。2.抗旱孕上山虎(海金子)树皮30克~60克,每天1剂,水煎取汁冲酒分2次服。3.闭经上山虎(海金子)30克,下山虎(白株树)30克,扁化(金耳环)15克,大肠风(光轴苎叶蒟)30克,毛老虎(黄杜鹃)15克,大红钻(异形南五味子)30克,米双酒1000毫升浸泡,每服30毫升,每天3次。4.坐骨神经痛 上山虎(海金子)30克,入山虎(两面针)15克,歇紧衣垂(清风藤)15克,大肠风(光轴苎叶蒟)15克,九层风(鸡血藤)15克,红弱亮(对叶榕)15克,水煎服。并用上山虎(海金子)、紫九牛(翼核果)、下山虎(白珠树)、九节风(接骨金粟兰)、过山风(南蛇藤)、仁同紧(鹰不朴)各适量,水煎外洗患肢。5.撞红上山虎(海金子)、干紧咪(地桃花)各15克,结公旁(鸡冠花)6克,烈亮使(铁树)叶6克,元心亮(苏木)9克,水煎服。用勤人旁(金银花)30克,配猪瘦肉蒸服。如病初起可先用荣元(雄黄)1.5~3克,研末冲酒服。

瑶药传统理论初探

瑶药传统理论初探

瑶族用药 , 本上 采用 瑶 山盛产 的草 药及 动物 药 , 物 基 药 以 鲜用 及 饮 片 为 主 , 分 经 特 殊 炮 制 后 使 用 。 瑶 山独 特 的 药 部 材 历史 极其悠久 , 声甚 著 , 名 药效 颇高 。瑶医 用药 品种 总计 达千余 种 , 每个瑶 医( 门诊部 、 所 、 诊 药摊 ) 掌握并经 常使 用 的 品种 一 般 在 20— 0 0 30种 。各 族 系 瑶 医 所 用 品 种 及 名 称 并 不 完全一致 , 但在实践 中根 据药物 的性 味功能及 治疗疾病 的特 点 总结 出 独 具 一 格 的 “ 虎 ” “ 牛 ”、 十 八 钻 ”、 七 十 二 五 、九 “ “ 风 ” 14味药物 , 等 0 则在 大多数瑶家 的用 药实践 中广为流 传。
民 族 医 药
Et n me i i e a d h o d c n n Et n p a ma y h o h r c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l o tn m dcn n t n p am c hn s o ma f e o e i e a d eh o h r a y h i ・ ・ 9
剂 、 剂的不同要 求 , 制 所采取 的一 项制 药技 术 。瑶 族用药 来 源 于 自然 界 的植 物 、 物 、 物 , 些 天 然 药 物 , 质 地 坚 硬 、 动 矿 这 或 粗大, 或含有 杂质 、 沙 , 泥 或含有 毒性成 分等 , 以都要 经过 所
加 工炮制后才能应用 。
药物 炮 制 的 目的及 方法 有 以 下几 方 面 : 提 高药 物 净 度 , ① 确保用药质量 。如种子类药物需去掉沙土 、 杂质 , 根类药物要去 掉 芦 头 , 类 药物 要 去 掉 粗 皮 , 物 类 药 物 要 去 掉 头 、 、 等 。 皮 动 足 翅

白珠树

白珠树

【拼音名】Bái Zhū Shù【别名】老虎尿、老虎面、满山香、牛头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白珠树的根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leucoarpaBl,var.cumingiana(Vidal)T.Z.hsu(G.cumingianaVidal;G.lecocarpaBl.f.cumingicna(Vidal)Sleum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1.5m。

小枝细长,多弯向一侧,幼时绿色,老时紫红色,常具纵纹。

单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厚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8cm,宽2-3.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矮钝锯齿,两面均无毛,主脉和网脉均明显隆起。

总状花序腋生,长达5cm,有花1-5朵,花梗长4-5mm;苞片小,卵状披针形,渐尖头;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边缘稍有睫毛;花冠白色,钟状,口部5裂,裂片稍张开;雄蕊10,花丝扁平,被微柔毛,药室先端伸长成2芒;子房扁球形,微5裂,花柱长4mm。

浆果状蒴果扁球形,具宿存的花柱,宿粤深紫色,肉质。

种子多数,细小。

夏季开花。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灌木丛中,喜砂质壤土。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湖南、广东、海南等地。

【性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30-60g;或浸酒。

外用:茎、叶适量,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临床应用】满山香冲剂满山香根1000g,糖粉适量,取满山香根,按水提取乙醇沉淀法,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低温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热测)。

加适量糖粉与糊精,制软材,制颗粒,低温干燥,整粒,分装,每袋重6.5-7.5g,约相当于满山香根8g。

功能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口服或鼻饲,每次:岁以下半袋,2-4岁1袋,5-10岁1袋半,11岁以上2袋,每日2次,[《中草药通讯》1979,(7):22////。

瑶族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瑶族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瑶族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瑶族先民由于居处深山老林,气候寒冷潮湿,海拔高,低纬度,暑湿相搏,山林石洞,猛兽毒蛇潜居,鸟道羊肠,虫螫外伤难免。

风湿痹痛、痧、瘴、蛊、毒等为常见病、多发病。

瑶民生活在上述环境之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与疾病伤痛作斗争以及抵御虫蛇猛兽的侵袭实践过程中,瑶族人民逐渐熟悉和掌握动植物的属性及功能,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不少治病医伤的有效诊治方法和方药,瑶医对这些病症的治疗,以草药内服、外敷、外洗为主,配合药浴、拔罐、药垫、火攻、杉刺、陶针、针挑、刮痧、挟捏、蛋灸、艾灸、油火灯灸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往往取效迅捷。

特殊病因瑶医中有“中邪致病”这种说法,比如说“放蛊”,实际上它包含一种心理致病的问题。

另外还有:痧气、瘴气、蛊、毒、风、痨、瘟疫、虚等八种。

特殊病理瑶医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平衡是根本,平衡是关键;一旦平衡被破坏,疾病便会发生。

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瑶医审症治病的方法是根据机体不平衡之所在,采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调整或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从而使病体恢复正常。

另外还有:症同疾异论、三元和谐论、气一万化论、心肾生死论、鼻关总窍论、诸病入脉论、百体相寓论。

瑶医优势(一)、瑶族医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了瑶医优势:瑶医瑶药是千百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它有自己的认识原理,有独到的诊病方法和原则,更有特殊的疗法和药物。

据史书记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外出行医售药的瑶医专业队伍,数百年来经久不衰。

时至今日,仅广西金秀、荔浦仍有数百名瑶医在全国城镇摆摊售药或挂牌开诊行医,他们利用瑶山特产药材或祖传良方医技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而深受好评。

群众往往用“极验”“辄效”“颇效”“奇效”“多验”等来评价瑶医的疗效。

例如: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植物志,晋.嵇含(263-30 6年)著《南方草木状》记载“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

104味瑶药(下)

104味瑶药(下)

七十二风——金钱风
• 别名:风龙鳞草、 金钱草、钱排草、 叠钱草 • 来源:豆科排钱 草(Phyllodium pulchellum (L.)Desv.)的地上 部分 • 功效:风利水、 散瘀消肿

七十二风——冷水风
• 别名:红蓼子、想蓼 • 来源:蓼科蚕茧蓼 (Polygonum japonicum Meissn.)的 Meissn.) 全草 • 功效:打药。祛风散 寒、活血止痢
七十二风——鸡肠风
• 别名:巴戟天、兔子 肠 • 来源:茜草科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 功效:风药。补肾阳、 壮筋骨、祛风湿
七十二风——鹞鹰风
• 别名:大通草、大通木、大叶五加皮 • 来源: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Koch)的根、茎 髓 • 功效:泻肺、利小便、下乳汁
七十二风——急惊风
• 别名:六月雪、凉粉 草、细牙草、白点称 • 来源:茜草科白马骨 (Serissa serissoides (DC.)Druce)的全草 • 功效:祛风、利湿、 清热、解毒
七十二风——保暖风
• 别名:金腰带、打结花、 梦冬花、喜花 • 来源:瑞香科结香 (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全株 • 功效:养阴安神、明目、 祛障翳(yi第四调)
七十二风——鬼刺风
• 别名:稚子筵、满山 红、毛猴子、菜飘子 • 来源:蔷薇科莓叶委 陵菜(Potentilla (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带茎的 根 • 功效:补阴虚、止血
七十二风——麻骨风
• 别名:乌骨风、黑藤、 鸡节藤 • 来源:买麻藤科小叶 买麻藤(Gnetum (Gnetum parvifolium (Warb.)C.Y.Cheng ex Chun)的茎叶或根 • 功效:祛风除湿、活 血散瘀

瑶族“产后三泡”常用瑶药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瑶族“产后三泡”常用瑶药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瑶族“产后三泡”常用瑶药组方用药规律研究作者:廖璐婕黄玉金梁梦婷黄金伍黄北兰陶彬锋欧桂冯秋瑜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摘要】目的:對瑶族不同配方“产后三泡”的药物组成、功效、用药特点进行比较,整理高频次药物,分析瑶族“产后三泡”的配伍特点及应用规律,为瑶族“产后三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方法:通过实地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瑶族聚居地展开田野调查,收集瑶族“产后三泡”组方37首,药物134味,对其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瑶族“产后三泡”以维持机体盈亏平衡为目的,以“盈则消之,亏则补之”为治疗原则,高频次用药以祛风湿药、温性药、“七十二风”、风药为主。

结论:瑶族“产后三泡”治疗产后诸症,基于“盈消亏补”的原则,遵循温平并用、攻补兼施、风亏打盈治则,喜用风药,善用祛风湿药以散寒利湿,活血化瘀药以舒筋通络,辅以补虚药以调理气血,培补元气与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关键词】瑶族;产后三泡;药浴;数据分析;用药规律【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21-0001-05Study on the Rule of Yao Nationality’s “three postpartum baths” PrescriptionsLIAO Lujie1 HUANG Yujin1 LIANG Mengting1 HUANG Jinwu1 HUANG Beilan1TAO Binfeng1 OU Gui2 FENG Qiuyu1,3*1.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200,China;2.Guangxi International Zhuang Medical Hospital,Nanning 530201,China;3.Guangxi Zhuang Yao medicine and medical care combined talent small highland,Nanning 5302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Compare the drug composition, efficacy, and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postpartum baths” formula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sort out the high-frequency drugs,analyze th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rules of the Yao nationality’s “three postpartum baths”,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hree postpartum bath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Method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s, 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ettlements of the Yao ethnic group in Guangxi,37 pieces of the Yao ethnic group’s “three postpartum” prescriptions and 134 flavors of drugs were collected,and their frequency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e Yao nationality’s “three postpartum baths” is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body’s balance, and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is “to eliminate surplus, and to ma ke up for loss”. The high-frequency medications are anti-rheumatic drugs, warm drugs,and “72 winds”. “Feng” medicine mainly.Conclusion The Yao nationality’s "three postpartum" treatments for postpartum symptoms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loss and replenishment”,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combined use of warming and ping,both attacking and replenishing, and wind-deficiency and surplus treatment, preferring to use wind medicine, and making good use of rheumatism. To dispel cold and dampness,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drugs to relax muscles and collaterals, supplemented with tonic drugs to regulate qi and blood, to cultivate vitality and activating blood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hroughout.Keywords:Yao Nationality; Three Postpartum Baths; Medicated Bath; Data Analysis; Medication Rule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世居深山密林,气候多变,瘴气弥漫,常年与猛兽、毒虫及各种瘟疫疾病作斗争。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瑶族长期以大山为依托,生活、生产于大山,长期过着靠山吃山,与世无争的生活,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不懈斗争。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其中使用的各种中草药被归类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五虎上山虎(少花海桐);下山虎(滇白珠);入山虎(两面针);毛老虎(羊踯);猛老虎(白花丹)九牛黑九牛(威灵仙);蓝九牛(三叶木通);白九牛(尾叶那藤);青九牛(宽筋藤);黄九牛(蝉翼藤);紫九牛(翼核果);红九牛(毛杜仲藤);橙九牛(尖山橙);绿九牛(山牵牛)十八钻麻骨钻(买麻藤);大钻(黑老虎);大红钻(异形南五味子);小钻(南五味子);小红钻(冷饭藤);黄钻(东南五味子);白钻(绿叶五味子);铁钻(瓜馥木);九龙钻(龙须藤);槟榔钻(大血藤);铜钻(定心藤);六方钻(翅茎白粉藤);四方钻(翼茎白粉藤);黑钻(柠檬青风藤);双钩钻(钩藤);葫芦钻(石柑子)七十二风浸骨风--藤石松;龙骨风--桫椤;石上风--长叶铁角蕨;麻骨风--小叶买麻藤;鸡爪风--假鹰爪;牛耳风--黑风藤;假死风--山胡椒;金线风--粉叶轮环藤;冷骨风--萍蓬草;大肠风--苎叶蒟;小肠风--山蒟;四季风--丝穗金粟兰;九节风--草珊瑚;慢惊风--金线草;牛膝风--土牛膝;暖骨风--毛瑞香;保暖风--结香;红节风--北酸觉杆;独脚风--薄叶红厚壳;半边风--翻白叶树;金骨风--算盘子;入骨风--常山;鬼刺风--莓叶委陵菜;扭骨风--榼藤;七爪风--深裂锈毛藤;南蛇风--喙荚云实;鸭仔风--大果油麻藤;金钱风--排钱树;五层风--野葛;九层风--密花豆;半荷风--半枫荷;五爪风--粗叶榕;追骨风--薜荔;刺手风--珠芽艾麻;过山风-过山枫;黄骨风--多花勾儿茶;倒丁风--雀梅藤;扁骨风--扁担藤;走血风--飞龙掌血;大散骨风-灰背清风藤;小散骨风--簇花清风藤;八角风--八角枫;九季风--白簕;三角风--常春藤;阴阳风--树参;鸭脚风--鹅掌柴;鹞鹰风--通脱木;竹叶风--百两金;血风--走马胎;走马风--心叶紫金牛;酸吉风--酸藤子;破骨风--清香藤;羊角风--羊角拗;爬墙风--络石;大白背风--球兰;水浸风--风箱树;鸡场风--牛白藤;急惊风-白马骨;鹰爪风--钩藤;黑节风--接骨草;白面风--羊耳菊;细接骨风--小驳骨;大接骨风--黑叶小驳骨;粘手风--尖尾枫;穿骨风--大叶紫珠;过墙风--臭牡蛎;红顶风--鎮平;五指风--黄荆;钻地风-活血丹;来角风--山姜;过节风--开口箭;穿心风--穿心藤。

农村“带刺草”被称“下山虎”,能治伤却有小毒,解毒方法交给你

农村“带刺草”被称“下山虎”,能治伤却有小毒,解毒方法交给你

农村“带刺草”被称“下山虎”,能治伤却有小毒,解毒方法
交给你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草,它的形状十分奇特,因为在它的叶子上生长着许多刺,这些刺贯穿它的叶面,因此被称为“两面针”,看起来还是挺吓人的。

两面针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有的人叫它“入地金牛”,还有的人叫它“下山虎”,在你的家乡这种草叫做什么呢?
两面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经常被应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牙疼、胃疼等,有的人被烧伤、烫伤的时候也会拿这种草用来治疗。

但是两面针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不能过量服用,尤其是不能与酸味食物一起服用。

但是,一旦不慎中毒了又该怎么办呢?
通常情况下,食用两面针中毒后会引起腹痛、下痢。

这时候可以给病人服用糖水或者注射葡萄糖液,或者采取一定措施使病人通过导泻方式减轻毒素对身体的影响,如若情况过于严重最好还是马上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药下山虎白珠树、满山香、石灵药物
一级分类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二级分类
五虎
分类
下山虎
年份
njiecgemhndomhmaauh
别名
白珠树、满山香、石灵香
来源
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leucocarpaBl.var.crenulata(Kurz.)T.Z.HSsu的全株。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达3米,全株有芳香气味。小枝左右曲折,无毛,红色。单叶互生,卵状长圆形,长7~8厘米,宽3~4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边有钝齿,略背卷。总状花序腋生,花钟状,5裂,绿白色。蒴果球形,包于肉质宿存萼内,呈浆果状,熟时紫黑色。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生态分布
生于山地林绿和荒山草地上。产于广西的上林、马山、那坡、隆林、凌云、乐业、天峨、南丹、罗城、融安、三江、鹿寨、金秀、蒙山、贺州、钟山、兴安、资源等县市;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鲜或阴干备用。
性味
味辛,性温。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健胃消食。
传统应用
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寒疼痛、急性肠炎、痧气、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筋骨疼痛、产后风瘫、尿闭、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9~60克,水煎或配猪瘦肉、猪骨头炖服或浸酒服;外用全株适量,水煎洗。
方例
1.风湿痹痛下山虎(白珠树)、半荷风(半枫荷)、双钩钻(钩藤]、四方钻(四方藤)、九层风(鸡血藤)、大肠风(光轴叶苎蒟)、小肠风(山蒟)各10克,水煎服。2.浮肿下山虎(白珠树)、上山虎(海金子)、片亮(盐肤木)、温罗敌(大芦)根,九层风(鸡血藤)、九节风(接骨金粟兰)、过山风(南蛇藤)、白面风(羊耳菊)各10克,扁化(金耳环)6克,水煎服。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0.5%~0.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
药理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药理参考文献
附注
孕妇忌服。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