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一、教学目的

了解柳永慢词的特点和风格

2、学习本词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

二、学习要点:

本词的艺术技巧

三、教学安排:

1、词的简介

词:随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乐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联系。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最长的不超过二百四十字,如《莺啼序》,有人按字数多少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或一片,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如《西湖》、《卜算子》等。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清平乐》、《沁园春》等。凡是下片开头的字数平仄,句式与上片有不同的,叫“换头”,换头与

不换头都是曲,乐曲的节奏变化决定的。

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种。单调不分片,多为小令,双调分二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

从乐曲性质分,词调有令、引、慢、等,舒缓的乐曲叫“慢词”依慢词填的词叫慢词。有的词调名下加慢“慢”字,如《木兰花慢》是由小令演化成的慢词。柳永是慢词的奠基人,他开创了词的新局面,宋以前的词,主要是小令,柳永依慢词填词后,慢词才得发展。柳永对词的贡献不反在于创意,而且在于创调。他通晓音律。(见作者介绍后部分)

1、题解:《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原为唐代边塞曲,后用为词调。《词谱》说:“此调前后八韵,故名‘八声’,上下阙,九十七字,是慢词,上下个四平韵。这首词写的是游子失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羁游行役之苦)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祖两代都中举作官,在京城开封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养成了一种放荡的性格,整日与伶工歌妓为伍,写过一些风月歌词,自道是“白衣卿相”,据说柳永科场失意的主要原因是他生活浪费,不像一个正流文人。他曾写过一收《鹤冲知》其中有一句话是“忍把浮名挨了浅斟低唱”。后来应进士考试,到发榜的时候,宋仁宗勾掉了他的名字,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去填词!”以为他作官是不够格的,从此

受到上层社会的白眼,而他则索性自称为“奉旨填词刘三变”,无所顾忌地去纵游娼馆酒楼,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刘词。到了五十岁左右,虽然该名柳永,考取进士,做了几任小官,但政治上可说是终身潦倒,了无成就。他的生活境遇也相当困苦,死时还是一贫如洗,只得有伶工当时的平民、各妓凑钱办了丧事。

柳永毕生从事词的创作,所作词主要反映了当时的平民生活,透露着封建社会大部分知识分子在仕途失意后的悲愤和苦闷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人,他在词的创意和词调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辉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

有《乐章集》

1、范读

2、分析讲解

此词上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着意于凄冷秋景的渲染,借以表达词人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面对着傍晚潇潇的秋雨洒在秋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秋景变得格外晴朗。“对”字领起,把词人自己形象写进画里。

潇潇,雨落之声洒,雨势江天,雨洒之广清

秋,清凉的秋天

“洗”字用的巧,不仅照应了“潇潇”而且点出了“洒”的效果,洗却尘土,天气格外晴朗。原本“秋”是不能洗的。词人意念上以为秋清皆因雨洗,使人更感形象真切,而雨后秋空清朗状,如在目前,故“洗清秋”构思新颖。

总:第一句写出秋雨的声势,时间,背景。展现出一片凄冷、昏暗、迷茫、阔大的景色

②渐霜风凄紧,关沙冷落,残照当楼

渐,渐渐;霜风,下霜时节的风

凄紧,凄冷而急剧关河,关塞,河防,这里指山河

当楼,面对~一映照在楼上

~(秋雨过后,傍晚江边)感到寒风渐冷渐急,放眼望去,山河一派沉寂荒凉,夕阳的余辉回照在游子眺望的搂头。

用“渐”字领起,突出渐冷渐紧的秋风,读时略作停顿,再读下面四字

霜风(写感觉)极言秋风之凉

凄紧突出其凄冷、紧迫、寒气袭人

关沙冷落(写所见)――写关塞要津沉寂荒凉景色

残照当楼――写落日余辉当楼回照,有凄凉之色

这三句所写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大气磅礴。点染出“无处不堪愁”的意境。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美,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这几句不仅形

象解明,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是词中稀有的。

③“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木凋零

苒苒,渐渐,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这里红花枯萎了,绿叶凋落了,时光苒苒而逝,美好的景物也渐渐衰减下去。这两句写近景,即楼头所见衰、减、休,承前两句,描绘了在凄冷的秋风之下,花木万物凋零的凄凉景象,诗人此时的心情悲秋之感深入一层,万物都在无情的衰变,都无法抗拒大自然的法则,词人此时感触颇多,却没说明。

④唯有长江水,无语东留

只有长江三水,默默无语的向东流去。这两句原本高瞻《秋日北固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惟有”将一切排开,言他物无可比拼,在诗人看来,只有浩渺无际的长江才是永恒的,不枯竭的,始终不衰的。也只有他才能抗衡那使万物凋零的无情秋风。用长江做唯一能抗衡秋风的景物,更突出物华之难驻了。词人的满腹忧愁,用写长江的无语而隐下,这也是为下片的抒情蓄势。长江无语是拟人手法,暗含词人的无限惆怅,并表示词人是目送长江东去,暗示远望,引起下片:

下片:直抒思乡怀人的心情。

①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