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品种结构
• 全国解放以后,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蓬勃发展, 在畜种杂交、改良、新品种推广和地方良种选
育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
品种改良和引进工作的速度还不够快,发展也
不平衡,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禽品种结构以
低产品种为主,良种畜禽所占比重较小.

从生产数量上讲,现在上市的肉猪基本上是二元杂种猪。从质量上讲, 二元杂种猪的血缘成分是本地猪和外国猪各半,其瘦肉率不够高,仅为50 %稍高,肉质也不够鲜美。现在讲养猪不赚钱,就指养这种二元杂种猪。 这种猪不划算的原因,就是它的生产数量大,肉质差,低消费者吃不完, 高消费者又不想吃。今后该养什么猪,目标是养三元、四元杂种猪。三元 杂种猪的父母代,或者是一个本地母猪品种,两个外国公猪品种,或者是 三个品种全是外国品种。前者为“两洋一土”,如杜长花(太原花)、大 长北,后者为“外三元”,如杜长大。四元杂种猪或者为“三洋一土”, 如大杜长北、长大杜花,或者为两土两洋或者为“外四元”,如美国迪卡。 “外三元”和“外四元”虽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肉质差。目前一些 商品猪场多饲养这种猪。土洋杂交的三元、四元猪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经 济效益均高于二元杂种猪,肉质也鲜美,是以后养猪业推广的方向。
建立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
•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 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我国 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以饲料、饲草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的推广 应用为手段,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 力。 • 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在决不放松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存栏、提 高猪肉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努力扩大耗料少、转化率高 的家禽和草食家畜饲养规模。逐步降低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 提高禽类及草食类畜产品的产量和比重。 • 支持引导发展优质适销的特种经济畜禽,建立我国节粮高效的合理的 畜牧业生产结构,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畜 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促进畜牧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
3648. 85.54 415.4 4
9.74 201.5
4.72 5.67 5.62
934.7 17.97 1207. 19.97 1467 18.91
4031. 2000 83.32 532.8 11.01 274.0 4 2005 5010 64.70 711 9.18 435
• (二)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 很不协调
1978-2004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
农业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年份 亿元
1978 1980 1397.0 3214.1
亿元
1117.6 2380.1
%
80.0 74.1
亿元
48.1 161.6
%
3.4 5.0 5.2 4.3
亿元
209.3 587.3 798.31 1967.3
%
肉牛
近年,牛肉消费在国内也逐渐增长。发展肉牛在销 路上没有问题,进可以上国际市场,退可以转国内市 场。因此,发展肉牛要用外国品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去 杂交本地母牛,以提高杂一代的生长速度和牛肉品质。 夏洛来、海福特、西门塔尔、皮尔蒙特等是现在多用
的外国优种公牛品种。
(五)畜群结构 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 牛:我国约为39% 猪:我国在7%左右 羊:我国平均为50.6% 我国目前的畜群结构还存在着适龄母畜比重偏 低、繁殖成活率不高、老龄公母畜比重过大、 商品畜明显不足等问题.
• (一)农牧业结构
• 当今世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中比重的高低,是 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 我国情况:畜牧业产值稳步逐年上升
–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到2015年,肉、蛋、 奶产量分别达到8 500万吨、2 900万吨和5 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十二 五规划目标)
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产高牦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
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 急待调整。
我国肉、蛋、奶产量及其构成变化
年份 肉类 蛋类 奶类
产量
1984 1995 2000
比重
产量
431.6
比重
18.13
产量
259.6 672.8 919.1
比重
10.90 8.84 9.90
1689.6 70.97
第一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 掌握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学习掌握有计划地 调整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提高畜禽、 水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方法和手段。 • 熟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国 畜牧业区划
畜牧业生产结构
• 生产结构: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生产包括 的部门和各生产项目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 外部结构:与同级的生产部门或生产项目存在 的相互关系; – 内部结构:其下级的生产层次
畜类结构决定畜 牧业面貌,大致 可以反映出一个 国家或地区畜牧 业生产发展的方 向。
畜种结构
畜种结构是畜牧 业生产结构的第 二层次,也是决 定畜产品结构的 重要环节。
品种结构
品种结构对产 品率、产品质 量、经济效益 等有着重要影 响 。
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直接决 定一个生产单位 的畜产品产量及 其对饲料、畜舍、 劳力等方面的需 要。
5260.1 69.12 1676.7 22.04 6124.6 65.94 2243.3 24.16
我国主要肉类产量及其构成变化
年份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肉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1444. 1984 93.78 7
1995
37.3
2.42
58.6
3.80
137.5 8.19
• 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 个企业的各种家畜和各种家畜内部组成及其相互 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叫畜牧业产业结构。 – 外部结构: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副业、渔 业的结构。 – 内部结构: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构等。
• 依据家畜的类别、用途、品种及其畜群种类进行 分类:
畜类结构Leabharlann Baidu
• 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通过优化畜牧业生产 结构,能够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畜牧业资源得到 最合理的配臵,从而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水平 的提高。 – “合理”的相对性、发展性
• 标准: – 统筹兼顾 – 以市场为导向 – 依靠科技进步 –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 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
• (三)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 过渡,其消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 的多元化方向转移。 – 畜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 而瘦肉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 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家常菜, 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 – 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 通食物,消费量猛增。 – 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高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 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产供不应求。 – 这些情况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极 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
(三)畜种结构
• 我国畜种结构的特点: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 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 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 • 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65%的比重,远 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 • 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 重仅为15%。
肉鸡
肉鸡消费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国内市 场。我国大部地区饲养的肉鸡的销路是国内市场。目前,肉 鸡所遇到的问题和猪一样,也是一个品种问题。饲养什么品 种好,目标是国内优良肉鸡品种。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饲养 的肉鸡品种是外国品种,如美国AA系。外国肉鸡品种虽然瘦 肉率高、鲜嫩,但鸡肉质差,不符合我国居民厌瘦喜肥的食 鸡口味,因而在国内市场消费不畅。而我国肉鸡品种集肥嫩 于一身,在国内消费市场适销对路。国内肉鸡品种很多,现 在销路较好的有广东三黄鸡,广西麻黄鸡等。
• 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 平状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 奶消费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 • 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 区包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 较寒冷的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 这里既生产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 优越的饲草饲料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 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 • 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 饲养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 还要考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
• 生产力水平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 生产力水平是畜牧业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力量 • 自然资源条件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畜种、品种 和地理分布 • 畜产品市场需求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与畜牧业生产 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 制度和国家政策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
合理生产结构的评价及其标准
–1.国家政策的影响
–2.生产习惯的影响
–3.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域环境的影响 –5.产品价格的影响
• 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同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 猪生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 位,提倡、贯彻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 而凡提出“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件 和政策,因而推动了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 的地位抬高,必然导致草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问里, 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 秆的利用,草食畜发展缓慢,家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 • 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 们将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 饭、农业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 废弃物转化成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 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5 3.8
3.7
6045.0 7393.1
29.7 29.7
1701.3 2712.6
3605.6
8.4 10.8
10.0
2000 24915.8 13873.6 55.7
2004 36239.0
18138.4 50.1 1327.1
12173.8 33.6
(二)畜类结构
• 我国畜类结构变化表(%)
年份 1949 1957 1965 1970 1975 1978 1984 1988 1990 1996 2000 大牲畜 37.50 25.53 21.58 21.09 17.89 16.60 18.90 18.74 18.89 18.21 17.05 猪 绵山羊 36.10 26.43 44.44 30.03 42.78 35.64 46.05 32.86 51.94 30.17 53.30 30.10 53.50 27.60 51.14 30.12 50.63 30.47 49.45 32.34 50.28 32.67
15.0 18.3 22.1 25.7
亿元
22.1 85.1 126.11 410.6
%
1.6 2.6 3.5 5.4
1985 3619.49 1990 7662.1
2506.39 69.2 188.68 4954.3 64.7 330.3
1995 20340.9
11884.6 58.4
709.9 936.5
(四)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 产粮多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 –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不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而 且人均占有饲料粮也最多。特别是作为饲料能量之王 的玉米,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 东北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的优势发展畜牧业,玉米、 大豆、饼粕等大量外运、出口。 • 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生长期长,还有近4亿 hm2左右的草山、草坡,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草食畜 禽的良好场所。但目前这些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利用,南方的草食畜禽发展缓慢。
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 牵制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 各类畜禽对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能量、蛋白质的转化
率高低顺序依次为: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猪
– 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倒金字塔” 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化率低的产最高,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