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类结构决定畜牧 业面貌,大致可以 反映出一个国家或 地区畜牧业生产发 展的方向。
畜种结构
畜种结构是畜牧 业生产结构的第 二层次,也是决 定畜产品结构的 重要环节。
品种结构
品种结构对产 品率、产品质 量、经济效益 等有着重要影 响。
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直接决 定一个生产单位 的畜产品产量及 其对饲料、畜舍、 劳力等方面的需 要。
畜牧业生产结构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重点 五、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指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包 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他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 料结构、所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本章主要阐述畜牧业内 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畜类结构
畜 群 结 构 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但不同 的畜类,同一畜类不同的饲养目的,其对母畜所占比重的要 求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母畜多,繁殖快,淘汰更新周转也 快,更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畜类结构 畜类 结构
畜类结构
第一阶段(1949—1956年): 第二阶段(1957—1961年): 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 5年中,羊的数量和比重基 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是 畜类结构 本上继续稳定上升,到 稳定上升的,到 1956 年羊的数 畜 类 结构 畜类结构 1961年羊的比重曾占到 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大牲畜 46.1%,是新中国成立以 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的,但其 第一阶段 (1949 — 1956 年 ): 第三阶段(1962 1979 来羊的比重最高的年份。 60 比重则略下降。猪的数量在前 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 第四阶段(1979年以后): 年代初期,我国提出“以养 而大牲畜的数量在这个时 6年稳定增长,其比重前 4年略 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 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 期不断下降。我国各种牲畜的发展和结 1961年与 有上升,后4年则下降。 是稳定上升的,到1956 年羊 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的方针,猪的数量从 1961 年 年相比,大牲畜头数 1956 的数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 其特点是:大牲畜和羊稳 的7 552万头,猛增到1979 年 1824万头。 减少了 大牲畜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 步上升,而猪的头数和比 的31 971万头,使我国成为 的,但其比重则略下降。猪 重略有下降,尤其足1985 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猪 的数量在前 年稳定增长,其 年以后,猪肉在肉类产品 的比重,自6 1964 年以来一直 比重前 4年略有上升,后 4年 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禽 在 40%以上, 1971年突破了 则下降。 类的发展加快。这说明了 50%,1978年达到53.3%的 我国的畜类结构正向合理 最高点。在这个时期,其他 的方向转变。 牲畜的数量虽有不同程度的 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远不及 猪,比重也显著下降。
品 种 结 构 使用优良畜禽品种是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重 要基础。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品种优点主要在于适应低水平的饲养 条件,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与这些特点相联系的缺点则是个 体畜禽的生产性能低,主要表现为生长期长,生长缓慢,耗料多。 而在国外,畜牧业中的良种比例不断提高,有的已达100%。
Ⅱ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同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猪生 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位,提倡、 贯彻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而凡提出“一人 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百度文库和政策,因而推动了 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抬高,必然导致草 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问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 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畜发展缓慢,家 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结构农牧业
逐步调整和建立合理的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 业所占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的客观要求。畜牧业生产状况如何,不仅直接 影响人民生活,而且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的一个重要因素。
畜种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 水平的提高,所需役畜的绝对数将要大幅度下 降,但作为商品畜禽使用则应逐渐增加,特别 是奶牛、肉牛的增长速度应当比别的牲畜增长 更快。
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Ⅰ
畜 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 “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 化率低的产最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 产高牦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不到充 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 急待调整。
Ⅱ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平状 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 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 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区包 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 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这里既生产 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优越的饲草饲料 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 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 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 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 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们将 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饭、农业 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弃物转化成 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 的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畜种结构
畜种结构是畜牧 业生产结构的第 二层次,也是决 定畜产品结构的 重要环节。
品种结构
品种结构对产 品率、产品质 量、经济效益 等有着重要影 响。
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直接决 定一个生产单位 的畜产品产量及 其对饲料、畜舍、 劳力等方面的需 要。
畜牧业生产结构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重点 五、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指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包 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他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 料结构、所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本章主要阐述畜牧业内 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畜类结构
畜 群 结 构 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但不同 的畜类,同一畜类不同的饲养目的,其对母畜所占比重的要 求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母畜多,繁殖快,淘汰更新周转也 快,更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畜类结构 畜类 结构
畜类结构
第一阶段(1949—1956年): 第二阶段(1957—1961年): 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 5年中,羊的数量和比重基 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是 畜类结构 本上继续稳定上升,到 稳定上升的,到 1956 年羊的数 畜 类 结构 畜类结构 1961年羊的比重曾占到 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大牲畜 46.1%,是新中国成立以 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的,但其 第一阶段 (1949 — 1956 年 ): 第三阶段(1962 1979 来羊的比重最高的年份。 60 比重则略下降。猪的数量在前 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 第四阶段(1979年以后): 年代初期,我国提出“以养 而大牲畜的数量在这个时 6年稳定增长,其比重前 4年略 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 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 期不断下降。我国各种牲畜的发展和结 1961年与 有上升,后4年则下降。 是稳定上升的,到1956 年羊 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的方针,猪的数量从 1961 年 年相比,大牲畜头数 1956 的数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 其特点是:大牲畜和羊稳 的7 552万头,猛增到1979 年 1824万头。 减少了 大牲畜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 步上升,而猪的头数和比 的31 971万头,使我国成为 的,但其比重则略下降。猪 重略有下降,尤其足1985 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猪 的数量在前 年稳定增长,其 年以后,猪肉在肉类产品 的比重,自6 1964 年以来一直 比重前 4年略有上升,后 4年 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禽 在 40%以上, 1971年突破了 则下降。 类的发展加快。这说明了 50%,1978年达到53.3%的 我国的畜类结构正向合理 最高点。在这个时期,其他 的方向转变。 牲畜的数量虽有不同程度的 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远不及 猪,比重也显著下降。
品 种 结 构 使用优良畜禽品种是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重 要基础。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品种优点主要在于适应低水平的饲养 条件,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与这些特点相联系的缺点则是个 体畜禽的生产性能低,主要表现为生长期长,生长缓慢,耗料多。 而在国外,畜牧业中的良种比例不断提高,有的已达100%。
Ⅱ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同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猪生 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位,提倡、 贯彻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而凡提出“一人 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百度文库和政策,因而推动了 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抬高,必然导致草 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问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 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畜发展缓慢,家 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结构农牧业
逐步调整和建立合理的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 业所占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的客观要求。畜牧业生产状况如何,不仅直接 影响人民生活,而且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的一个重要因素。
畜种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 水平的提高,所需役畜的绝对数将要大幅度下 降,但作为商品畜禽使用则应逐渐增加,特别 是奶牛、肉牛的增长速度应当比别的牲畜增长 更快。
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Ⅰ
畜 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 “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 化率低的产最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 产高牦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不到充 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 急待调整。
Ⅱ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平状 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 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 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区包 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 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这里既生产 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优越的饲草饲料 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 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 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 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 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们将 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饭、农业 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弃物转化成 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 的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