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

合集下载

宁明花山岩画介绍

宁明花山岩画介绍

宁明花山岩画介绍
宁明花山岩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属于中国岩画艺术的珍品。

它集中国传统绘画、雕刻、篆刻、诗词、历史文化等元素于一身,表现了宁明地区在不同时期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神秘信仰。

花山岩画因位于宁明县花山村而得名,其岩画分为悬崖式和洞壑式两类。

先人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或深邃的山洞中刻画或涂色,用精湛的技艺和鲜艳的颜料描绘了众多的动植物、人物、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展示了岩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深刻内涵。

花山岩画修建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时期,演变成当地百姓信仰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仍为当地民间传承和欣赏,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它已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名片》之一。

广西花山岩画介绍

广西花山岩画介绍

广西花山岩画介绍
广西花山岩画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处重要史前岩画遗址,位于广西南宁市西南约20公里的花山乡。

这些岩画是在岩石壁上刻画和绘制的,时间跨度从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14世纪的明朝。

这些岩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

广西花山岩画分布在花山的三个不同地点:东山、西山和中山。

每个地点都有数十幅岩画,总共超过300幅。

这些岩画描绘了人物、动物、植物和各种图案。

其中最著名的是描绘了狩猎场景的岩画,可以看到人物手持弓箭、驾车和打猎的场景。

这些岩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展示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还揭示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广西花山岩画的艺术风格独特,结合了当地土著文化和汉族艺术的元素。

岩画的线条简洁流畅,色彩鲜艳,体现了史前人类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追求。

花山岩画还采用了浅浮雕和浅刻的技法,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花山岩画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史前文化和人类进化具有重要
意义。

这些岩画证明了广西地区在史前时期就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和艺术活动。

它们也是中国岩画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后世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为了保护广西花山岩画的独特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和保护岩画,限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等。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也是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总之,广西花山岩画是中国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能为今后的研究和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源。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业(花山岩文化)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业(花山岩文化)

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探究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探究花山岩画文化的历史背景花山岩画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现存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之一。

花山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花山岩画是中国岩画艺术中的瑰宝,它的艺术风格兼具北方和南方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花山岩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壁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花山岩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与佛教艺术的结合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花山岩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化保护,而是开始将其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从花山岩画文化的历史背景、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以及创新设计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通过探讨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为花山岩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在探讨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模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意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

在这种产品中,文化是产品的核心,而创意则是产品的灵魂,市场则是产品的目标。

因此,文化创意产品需要在文化内涵、创意性、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平衡,才能真正成为一款优秀的产品。

花山岩画文化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资源。

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非常丰富,同时它也具有广泛的市场接受度。

在花山岩画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衍生品、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艺术品等多个领域。

在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三步走”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对花山岩画文化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们需要将花山岩画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意性的文化产品。

最后,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市场测试和推广,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在广西的一处悬崖峭壁上,有这样一幅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

在广西的一处悬崖峭壁上,有这样一幅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

在广西的一处悬崖峭壁上,有这样一幅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广西的一处悬崖峭壁上,有这样一幅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它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开幕画惊艳了世界。

这便是广西宁明县的花山岩画!说到广西宁明县的花山岩画,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如果说到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第一幅画,看过的人可能还会有点印象。

在这幅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巨幅长卷中,最先出现的这组大气磅礴、神秘莫测的人形图案就是广西宁明的花山岩画,这些精彩丰富、粗犷跃动的图案惊艳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幅惊艳了全世界的画,到底是什么来头?凭什么能做为奥运会开幕上的第一幅画?今天就来聊一聊,广西左江的花山岩画!花山岩画在哪?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画面临江,高44米,宽170米。

花山岩画图像有1900多个,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以人物为主。

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气势之宏、创作之难无岩画能出花山岩画之左右。

花山,即壮语称为pay laiz(岜莱),即画得花花绿绿的山,在2016年,花山岩画被评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岩花类世遗项目的空白,也是广西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距今两千多年,如今岩石上的颜色依然很鲜艳,遥远而神秘!花山岩画到底有多神秘?岩画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是指在洞窟、崖壁、岩壁和独立岩石上进行的色彩丰富的绘画、雕刻、雕刻的总称。

在广西左江及其支流、岷江沿岸及附近的枫林峡谷,分布着79处岩画遗址,星罗棋布,绵延数百公里,造就了一座岩画艺术长廊。

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所罕见。

它长约172米,高50米,面积8000平方米,所辨认的图像有1951个,。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单体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

岩画为赭红色,图像以人物肖像为主,以动物、器物符号为辅。

绘制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从山脚下2米处开始,以5至20米高的中部最为多。

距地面约40米,整个斜坡向外弯曲,崖顶到地面和岩壁的垂直距离有20多米。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一大瑰宝,是骆越文化的具体示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畔、岑溪市南部,花山岩画以其丰富、瑰丽的内容和优美雄伟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这些岩画是骆越文化的标志,展现了古代骆越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花山岩画的雕刻年代较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和青铜时代的早期。

它们分布在花山、寨脚、崇安、红岩、小蝎岩、划水、北大桥、平良、宝山、柳麻、沙土、沙峪等地,现存着的岩画主要有人、兽、鱼、鸟、树、花等内容,以及文字和图案。

这些岩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古代骆越人的生产活动、水稻种植、狩猎和战斗、宗教信仰等,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证。

岩画中的骆越稻成为了古代骆越文化的标志,它呈现出古代骆越人对稻作文化的极大热爱和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

岩画中描绘的骆越稻,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古代骆越人的农业生产生活。

通过这些岩画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骆越人在大片土地上耕种水稻的场景,其农耦耕作的情景历历在目。

在岩画中还描绘了人们以及牲畜,共同耕种、种植,这些内容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农业劳作,有力地证明了古代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农业文化。

骆越稻的种植不仅展示了古代骆越人的农业文明,更彰显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古代骆越人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和利用地理环境的能力,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勤劳。

花山岩画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内容,反映了古代骆越人对农业文化的推崇和崇敬,展现了古代骆越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是中华民族与农业文化的结晶。

除了对农业文化的热爱和表达,骆越稻也反映了古代骆越人的社会伦理和宗教信仰。

在花山岩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古代骆越人将骆越稻与祭祀文化相结合,赞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岩画中人们举着稻穗,携手跳舞的绘画场景,表达了对神灵的膜拜、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内容充分展现了古代骆越人的精神追求和信仰观念,为我们解读古代骆越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广西花山岩画名词解释

广西花山岩画名词解释

广西花山岩画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广西花山岩画吗?那可不是一般的神奇画作呀!
想象一下,在那高高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巨大的岩画就那么展现
在眼前,哇塞,那场面简直震撼极了!就好像是古老的先人们在跟我
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呢。

你看,那些红色的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动
物还有各种神秘的图案,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这可不比你在博物馆里
看到的那些画逊色分毫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看花山岩画,站在下面仰头看,心里那个惊叹呀!这不就是时间留下的宝藏吗?就好比是一本写满了历史的大书,等着
我们去翻阅。

那些画里的人物,有的好像在跳舞,有的像是在狩猎,
难道不是吗?这不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旁边有个游客还在那感叹呢:“哎呀,这得花费多少功夫才能画出
来呀!”可不是嘛,这可是先人们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呀!它可不是简
单的几幅画,它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啊!你说,我们要是能穿
越回去,是不是就能亲眼看到他们作画的场景了?那该多有意思呀!
广西花山岩画,那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艺术的
瑰宝!它就那样静静地在那里,向我们展示着过去的辉煌与神秘。


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魅力呀!。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位于中国福建省宁明县的花山岩画是世界上最古老而著名的岩
画之一,具有超过5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岩画之一,拥有众多巨大的山峰和悬崖,犹如窗户一般,可以看到花山岩画的精彩景色。

花山岩画以小溪和流水围绕而成,山石沿山脊错落有致,可见岩画上造型多姿精致,而且有几百幅图案,其中有勇士与猛兽,古代宗教和社会场景,牧羊人及其作物,自然生活物等,而它们的图案绘制古朴自然,表达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虔诚;有的图案精细动人,如精美的头饰,抽象的符号和简单的线条,反映出古人对美的审美观和文化境界。

花山岩画的绘画技法十分多样,其中包括泥状画法、壁画、和照片绘画等多种。

此外,还有一些精巧的现代技术,如抛光、热熔、喷绘、气动抛光和地热技术,将岩画的绘制进行到极致。

花山岩画的绘画是用黑色的柠檬黄石来表现的,石头的质地是无比细腻,而且石质极其精细,使用的线条简洁明快,细节刻画非常精确。

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也一直在不断推进,它是宁明县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见证,已经作为宁明县内最著名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了它引人入胜的吸引力,成为很多游客朝圣之地。

出石和油泼、旅游摄影和文物赏析等,这些活动均以花山岩画为目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也为宁明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
的社会效益。

花山岩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技艺最精湛、影响最大的岩画之一,它的保护工作得到了世界的关注,成为国际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未来能够持续保护花山岩画,以维护宁明县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的瑰宝,传播历史的智慧,并将它带给更多的人民。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本文介绍了广西崇左花山岩画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画面内容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位于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是广西左江流域的一处著名文化遗产。

整幅画面宽约 172 米,面积 8000 多平方米,共有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制在悬崖壁上的人形、兽形、弓箭等图案 1900 多个。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是研究古代壮族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物。

1988 年,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山岩画位于明江西壁的断岩山上,岩壁上留存有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画。

画面临江,崖壁明显内斜。

据考古专家研究,这些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岩画内容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其中人物画像最多,动物画像以狗、猪、蛇、鸟、兽等为主,器物画像主要有铜鼓、铜锣、弓箭等。

花山岩画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表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花山岩画还反映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岩画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为半裸或全裸,表现了古代壮族人民对自然、生命和性爱的崇拜。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是广西左江流域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是
研究古代壮族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了解古代壮族人民生活、生产和文化习俗的重要依据。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壁画艺术,它发展自战国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尤以东晋时期最为繁盛,一直延续至清代。

花山岩画主要被刻画在山岩附近的岩壁上,这些岩壁多处于高山地区,多在洞穴中,这种岩壁建筑背景为画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构图特征。

从地貌上看,岩壁有自然形成的沟壑、凹陷,以及嵌岩等空间,可以为画家提供各种空间构成的有趣的变化。

并且,岩石本身内部具有一定的色彩纹理,这一纹理可以成为画家灵活地利用,以对比画面中的主题人物,使整幅画更显动感。

在花山岩画中,形象丰富、精雕细琢,制造出一种非凡的视觉效果。

大多集中在叙述历史神话故事,以及记录当时历史人物的故事,有许多传说,叙述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比如地藏菩萨的故事,以及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故事。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花山岩画对记录古代史实有着很大的价值,它不仅把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其后果记录下来,而且有助于对当时的文化、思想的洗礼。

花山岩画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一幅幅雕刻精致的历史神话故事,看的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 1 -。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左江花山岩画,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左州镇。

自唐朝开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花山岩画是壮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五彩斑斓的岩画和铜鼓而闻名于世。

这些岩画和铜鼓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该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在花山群山的峭壁上,面积达数百平方米。

岩画绘制在岩石表面,采用简洁而生动的线条勾画出了各种动物、人物和装饰图案。

岩画的图案繁复多样,包括人物形象、舞蹈、狩猎、战争、农耕、渔猎等各种场景。

这些岩画不仅是壮族人民的艺术创作,也是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和纪念。

岩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作生动自然,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日常生活。

左江花山岩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了特殊的绘画技法。

绘画线条用铁锤和鞋钉在石面上敲打出来,使岩石表面呈现出凸凹纹理,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绘画用的颜料主要是当地自然的矿物质和植物染料,使得岩画的颜色鲜艳而持久。

这种特殊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颜料使用,使得左江花山岩画在绘画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除了岩画,左江花山还是壮族铜鼓的发源地之一。

壮族铜鼓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器乐的珍贵遗产之一。

铜鼓是用青铜制成的乐器,鼓身上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

左江花山岩画和铜鼓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壮族文化的画卷。

岩画上的人物形象在铜鼓上得到了体现,使得铜鼓不仅是一种音乐器乐,还是一种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左江花山岩画和铜鼓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岩画和铜鼓都与祭祀仪式和民间乐舞活动有关。

在壮族传统的祭祀仪式中,人们常常会演奏铜鼓和跳舞表演,以祈求丰收和幸福。

而岩画则是人们表达对祖先和自然的崇拜和敬意。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使得左江花山岩画和铜鼓成为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左江花山岩画和铜鼓不仅对壮族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古代文明和人类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岩画和铜鼓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图案,反映了古代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简介一、花山岩画概述花山岩画位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花山区,是中国重要的岩画艺术遗产之一。

花山岩画是中国古代岩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岩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花山岩画的历史1.起源和发展–花山岩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大约距今6000年左右。

当时的人们利用石器在花山岩石上刻画各种形象,表达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山岩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古代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艺术特点–花山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它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动物图案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花山岩画的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

3.文化内涵–花山岩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三、花山岩画的保护与传承1.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花山岩画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受损的岩画、建设保护设施、加强监管和管理等。

–同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法规,限制了游客的参观和接触,以减少对岩画的破坏。

2.传承与研究–为了传承和发扬花山岩画的艺术,中国政府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和研究岩画艺术,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

–同时,还组织各种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促进花山岩画的传承和交流。

3.旅游开发–花山岩画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旅游开发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花山岩画的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四、结语花山岩画作为中国古代岩画艺术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能够将其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花山岩画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性,更在于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山岩画遗产概述

花山岩画遗产概述

花山岩画遗产概述
花山岩画是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花山村的一处石刻艺术遗产。

它是中国北方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彩石岩画的重要实例之一。

花山岩画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刻画和修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特色。

岩画主要位于花山脚下的悬崖峭壁上,距离地面约50至200米不等。

岩画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主题的岩画,包括佛像、菩萨、罗汉和神兽等形象。

这些岩画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尤其是细腻的彩绘技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花山岩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于1982年被列为中
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岩画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如今,花山岩画已成为游客们瞻仰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热门景点之一。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岩画景观,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亲身感受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花山岩画特点介绍

花山岩画特点介绍

花山岩画特点介绍花山岩画是中国北方山区最具风格特色的石洞画之一,分布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花山乡的百丈崖和菩萨崖两处。

它具有着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内外考古研究的热点之一。

花山岩画的特点:一、图案丰富多样。

花山岩画的风格独特,图案丰富多样,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其中,象征性的符号与动物形象最为突出,包括人物、鸟类、野兽、龙、鱼等各种形象。

其色彩神秘、典雅,构思匠心独具、技法精湛,或呈现出柔美的线条和精确的图案。

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情趣和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二、历史文化价值高。

花山岩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

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与文化,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研究古代艺术、哲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保存状况较好。

花山岩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

现在,花山岩画的保存状况较好,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品。

四、与其他石洞画不同。

和其他中国石洞画不同的是,花山岩画没有特别明显的宗教色彩,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原始文化。

花山岩画的画面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景色。

综上所述,花山岩画被誉为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并成为世界上最具有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石洞画之一、它展现的文化、历史、艺术特点都非常突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宁明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宁明县的花山岩画是其独特的文化气息的体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花山岩画是宁明县的著名文化之一,它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宁明县里的花山上,这里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花山岩画紧紧围绕着宁明县文化的核心,其图案包括各种人物、花朵、鸟类、鱼类、虎鹤、兽及其他形象。

这些图案是当时人们对他们生活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他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描绘,而画风平实稳健,笔触流畅,完美的表达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感受。

花山岩画的制作日期可以追溯到元代,经历了明清时期的精髓和发展,当时的宁明县繁荣昌盛,花山岩画的制作者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明花山岩画风格,它也成为宁明县文化的代表之一。

随着宁明县的发展,花山岩画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宁明县文化振兴的不断推进,花山岩画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当地居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围观,使花山岩画的名字变得更加出名。

这些绘制的岩画位于低山和悬崖上,分布在各处,可以被称为宁明县的文化地标,为宁明县的文化景观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花山岩画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它既属于过去,又属于现在。

有必要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让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宁明县人都珍惜这些宝贵文化遗产。

宁明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花山岩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
这些形象的表达,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走近这个地方的文化,充分感受它的神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宁明县历史文化注入活力,把它传承下去,使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图像的造型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图像的造型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图像的造型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宁明县,有一处独特的文化遗产,那就是花山岩画。

这些岩画分布在明江两岸的花山山脉上,其独特的图像造型和古老的寓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

本文将对这些岩画的图像造型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其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等信息。

花山岩画的图像造型丰富多彩,包括人物、动物、物品等元素。

人物图像是花山岩画的主要部分,它们有的呈站立姿势,有的呈舞蹈姿势,造型生动。

动物图像主要有马、狗、鹿等,这些动物形象栩栩如生,似乎寓言着人们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

物品图像主要有刀、枪、棍等武器,以及盆、罐等生活用品,这些物品的描绘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

花山岩画的图像造型不仅具有生动逼真的艺术美感,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信息。

人物图像中的舞蹈造型表明了当时人们对舞蹈的热爱和崇尚,而动物图像则揭示了人们的狩猎和游牧生活。

物品图像中的武器表现出当时战争的频繁,而生活用品则显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和习惯。

所有这些图像构成了一个整体,呈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信仰体系。

花山岩画是广西宁明地区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生动且富有深意的图像造型,揭示了这个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息。

这些岩画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也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中国岩画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信仰。

其中,原始农业文化在中国岩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岩画中的原始农业文化,本文旨在探讨原始农业文化在中国岩画中的表现、传播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岩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文化内涵丰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的调查和发掘,大量的岩画遗址被发现,这些岩画记录了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信仰。

原始农业文化作为岩画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生产实践。

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岩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解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而对于原始农业文化的研究尚显不足。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崇左花山岩画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花山镇境内,是中国南方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岩画群之一。

岩画群分布在花山的山腰和山谷之间,被誉为中国的“石窟艺术之镇”。

崇左花山岩画群始建于唐代,延续到明清时期,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然保存较为完整。

岩画群中的岩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寺庙洞窟中的佛教题材岩画,另一类是分布在山腰和山谷中的民间题材岩画。

佛教题材岩画主要描绘了佛教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如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

这些岩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技法而闻名,展现了唐代至明清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与佛教题材岩画不同,民间题材岩画更加丰富多样。

它们描绘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场景、交通工具、农田景象以及神话传说等。

这些岩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

除了岩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崇左花山岩画还具有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价值。

岩画群所在的花山一带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岩画记录了古代交通路线、商贸活动以及文化交流等信息,对研究古代丝
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崇左花山岩画,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复和加固岩画、设立保护区等。

同时,还推出了相关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崇左花山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广西地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

花山岩画介绍

花山岩画介绍

花山岩画介绍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东岸,画面临江,高44米,宽170米。

古人用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这些神奇的壁画。

花山岩画图像1800多个,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以人物为主。

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不见五官和其他细部。

动物图像主要是狗,皆侧身,作向前小跑状。

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羊角纽钟。

其中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高大魁梧、身佩刀剑的正身人为中心,脚下有一狗,胯下或身旁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或左右两侧有众多的、形体短小的侧身人。

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场庄严而又欢快的祭祀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巫术文化的遗迹。

此外,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1988年1月13日,花山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7月15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广西花山岩画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

广西花山岩画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

广西花山岩画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广西花山岩画是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它是广西地区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

这些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介绍广西花山岩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对研究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广西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花山村,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

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花山的山洞和岩壁上,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多种图案。

这些岩画是石器时代人类在生活和信仰活动中创作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面貌和文化内涵。

二、艺术特点广西花山岩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绘画技法广西花山岩画采用了独特的绘画技法,包括线条勾勒、填充色彩和阴影处理等。

这些技法使得岩画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多样的题材内容广西花山岩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石器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3. 神秘的宗教意义广西花山岩画中的一些图案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

例如,一些岩画中出现了人类和动物的混合形象,被认为是当时人类对于神灵的崇拜和信仰的表达。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三、对研究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广西花山岩画对于研究石器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其次,岩画中的图案和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最后,广西花山岩画的存在证明了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这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广西花山岩画是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岩画之一,被誉为中国岩画艺术的“活化石”,也是中国南方岩画的代表作之一。

而铜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古乐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画和铜鼓的考古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化,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左江花山岩画是中国南方岩画的代表作之一,被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左江花山岩画的主要特点是构图复杂精致、图案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宗教、祭祀、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画面中有人物、动物、工具等形象,线条简练流畅。

岩画中的形象面部都比较生动,姿态自然,躯体比例适中。

岩画中还有大量的图案,有波浪纹、螺纹、几何形等,这些图案构成了画面的背景。

岩画的色彩鲜艳,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画面的轮廓,给人以美的享受。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左江花山岩画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并不断有新的岩画被发现,这些岩画为人们研究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左江花山岩画进行考古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左江花山岩画所处的地域环境十分重要,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对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在左江花山岩画保护工作中,对岩画周边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

人们应该严格控制游客进出的通道和范围,设立专门的拱门、护栏等设施,建设遮阳棚、步道等便民设施,减少人为因素对岩画的影响。

对于周边的环境治理,要加强植被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岩石风化,保持岩画周边的生态环境。

由于左江花山岩画所处地域的人文环境复杂多样,加之长期的自然风化作用,岩画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

因而,有必要对岩画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首先要对岩画进行护岩处理,采用专业的防护技术和材料,对岩画进行适度的修复,防止其受到风化、日晒、雨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宁明花山岩画保护措施

宁明花山岩画保护措施

宁明花山岩画保护措施
宁明花山岩画是中国宁明县境内保存完好的一处岩画遗址,经过千年风雨依然保存较为完整。

为了保护宁明花山岩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加强监测和巡视:对宁明花山岩画进行定期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任何破坏或者变化,确保其保持原始面貌。

2. 设立警示牌和围栏:在宁明花山岩画的周围设立警示牌和围栏,提醒游客不得触碰或刻画岩画,保持一定的距离。

3. 控制人流量:限制宁明花山岩画的游客数量,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避免大规模游客的涌入对岩画造成过度压力。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宁明花山岩画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5. 建立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宁明花山岩画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6. 环境治理:加强宁明花山岩画周边环境的治理,保持周围生态环境的整洁和干净,减少岩画受到污染和侵蚀的风险。

7. 定期修复和维护:对宁明花山岩画进行定期修复和维护,及时处理岩画表面的杂草、油污等,防止进一步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山岩画的由来》宁明是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县城,一条江水绕城而过,就在江边高耸的峭壁上,分布着数不清的怪异图案。

他们当中最大的有3米高,他头插雉尾,手执匕首,横刀立马,俨然是一位首领。

在他的周围,分立着许多高约1米的人物,他们体态粗圆,手臂向两侧平伸,肘部弯曲上举。

有的头部呈粗方型,头上有倒八字形饰物,腰佩长刀;还有一种,身体侧立,双手托举,显得恭敬肃穆,仿佛虔诚的信徒在向神灵膜拜。

他们围绕着三米高的人像,起舞跳跃,挥刀持盾,画面非常鲜活。

然而,似乎从来就没人知道,这些神秘的图案是从哪里来的。

祖辈生活在花山的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人会注意峭壁上那些奇异的图案,更不会有人去猜度它们的来历,只有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祖上流传下来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花山上生活着一对兄弟,平时依靠打猎和捕鱼为生。

哥哥犀,酷爱画画,看到什么都喜欢照着临摹下来,不论是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见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

久而久之,竟然练就了一双过目不忘的好眼力,画画的技巧更是达到了乱真的境界。

弟弟利,喜欢习舞弄枪,最隐密的山林,最幽深的江面,许多别人不曾到过的地方,他都能来去自如。

日复一日,兄弟俩在花山过着悠闲的生活,一晃儿就是很多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外乡人来到宁明,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当时,广西民族研究所正在对区内的岩画进行普查,花山上的怪异图案正是考察的重点。

覃圣敏,原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退休前长期从事民族历史的研究工作,在八五年的普查中,他担任考察队的副队长,负责田野考察和文字记录工作。

李桐,覃圣敏当年在考察队的队友,主要负责给考察过的岩画拍照,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保留影像资料。

当年考察开始不久,覃圣敏就发现,别说是外界,即便在宁明当地,也很少有人能够说清这些岩画的来龙去脉。

壮语中,花山被称为“岜莱”,“岜”是山,“莱”则是斑驳的麻点。

原来,花山并非开满鲜花的山,而是由于岩壁上的红色岩画而得名。

在清末编写的《宁明州志》中,我们找到这样一段文字:“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

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黯淡。

又沿江一路两岸,崖壁如此类者多有。

”可是,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是谁留下了这些震撼世人的伟大遗迹呢?覃圣敏发现,花山岩画的主人,很可能是若干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先民。

现在生活在左江流域的,除了壮族,还有苗族、瑶族等等,而历史上曾在广西生活过的少数民族数量更多,哪一支才是岩画的主人呢?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关于花山岩画的记录中,最早见于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祖考”,也就是祖先。

原来早在宋代,这里的百姓就把岩画上的形象看作是自己祖先的神灵,经常前来祭拜。

这也就是说,花山岩画的创作年代必然要早于宋代很久。

那么,这个“很久”会是多少年呢?在随后的研究中,考察队发现,要弄清岩画的具体年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时,大家也发现,在分布广泛的岩画中,描绘有许多典型的器物形象。

经过讨论,考察队决定,先从岩画中描绘的特有图像入手,如果能够找出年代明确的典型器物图像,然后与现有考古发现中的同类器物进行比对,或许就能推断出花山岩画的创作时间。

这天,哥哥犀听到一个可怕的消息,一些从北边逃过来的人说,有好多全身包裹着厚鳞甲的怪人闯进了他们的家,他们的刀无比锋利,箭也射得很远,很多族人都被杀死了。

对于这个坏消息,哥哥犀显得有些担心,他从没听说过有全身长着厚鳞甲的人,他们是谁,为什么要闯进别人的家里。

弟弟利倒是不害怕,他更关心的似乎是什么刀比他的更锋利,谁的箭会比他射得更远更准。

其实早在考察队之前,也曾有学者提出过相似的断代方法。

有人说,画面上随处可见的环首刀应该是汉代的器物,因此推断岩画的年代是汉代。

采访覃圣敏:环首刀作为一种依据可以,但是作为唯一依据就有问题。

铁制环首刀,的确只在东汉墓中出土过。

但铜制环首刀在战国就出现了。

于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产生了。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风蚀日晒,岩画上的图案大都难辨细节。

那么,画面上的环首兵器,是刀还是剑,是铜制的还是铁制的呢?这个问题不解决,岩画的年代自然也就无从判定。

因此,要获得比较准确的年代信息,就必须选取画面中最具代表性的图像。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经过反复寻找,考察队终于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图像。

这是编号为花山第一处,第五组中的一个图形。

经过辨别,考察队认为,这很可能是羊角钮钟。

目前为止,只在云南、广西、广东发现过它的踪迹。

根据这条线索,考察队推断,花山岩画的创作年代,大约是在战国至西汉时期。

此外,还有另一种钟形图像,同样是花山岩画中极为典型的图像,它与羊角纽钟有些相似,这又会是一种什么器物呢?覃圣敏想起,越南出土过一种细纽钟,它与岩画中的钟形图案非常相似,只是岩画中的钟没有倒八字形细纽。

如果挂在架子上,细纽的确不易看出。

而在岩画中,细纽钟恰好与羊角纽钟悬挂在同一个钟架上。

或许是被挡住的缘故,细纽钟都看不到细纽。

细纽钟的年代要略早于羊角纽钟,后来又和羊角纽钟共存。

据此推断,花山岩画的年代大约在春秋战国之时。

沿着这条思路,考察队找到了第三个典型图像。

在花山第一处13组,出现了一幅渡船图像。

船身被描绘成一条粗弧线。

船上的侧身人头部都装饰着倒八字形的头饰。

考察队回忆起,广西普驮西汉墓出土的铜鼓,刻画有相同形制的渡船纹。

由此推断,岩画的创作年代在战国到西汉间。

随后,考察队发现了扁茎短剑和交媾图,岩画的创作年代指向了战国中期至汉代。

经过反复观察,考察队发现了一个现象。

在花山的岩层上,生长着许多钟乳石。

有的钟乳石把岩画遮住了,这种情况,被称为“石压画”,而有的岩画则画在钟乳石上,被称为“画压石”。

石压画,说明先有人画了岩画,然后才被后来形成的钟乳石所遮盖,岩画的创作年代也就早于钟乳石的形成年代;而画压石则正好相反,说明先有钟乳石,然后才有人在上面创作岩画,作画的年代必定要晚于钟乳石形成的时间。

理论上说,如果知道钟乳石的形成时间,岩画的创作年代也就不难算出了。

考古研究中,检测文物年代,常使用碳十四测年法。

地球上的生物,会持续不断吸收碳元素,死亡后,体内的碳十四开始衰变直至消失。

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碳十四的剩余含量,就能推断它的年代。

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的专家对岩画进行了采样,并带回北京进行测试。

然而,结果却让覃圣敏有些意外。

岩画上的钟乳石,如果在岩画创作不久就形成了,它的年代与作画年代最为接近。

同样的道理,形成不久就有人在上面作画的钟乳石,它的形成年代与作画年代也最为接近。

按照这个逻辑,用上限减去下限,所得的就是作画的年代区间。

但在比对中,覃圣敏发现,以“画压石”样品中年代较晚的2370年为年代下限,而以“石压画”样品中年代较早的2420年为年代上限,虽然同样可以断定岩画的创作年代在战国时期,但作画年代的上下限之间只有短短的50年。

从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花山岩画的规模来判断,整个岩画创作绝不可能是在短暂50年间完成的。

很显然,这个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自从利带回鳞甲人的可怕消息,哥哥犀的心里就一直不踏实,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利却总是嘲笑哥哥胆子小,太懦弱,听到点传言就担惊受怕。

不管传说的鳞甲人有多可怕,只要有他在,谁也别想伤害他们。

利暗自比较,究竟是鳞甲人的鳞甲坚固,还是环首刀更锋利。

这天,因为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犀很早就醒了,一直有些心神不宁。

梦中,犀遇到一个神仙,神仙说,只要他在花山和屋子周围画上足够多的兵马,这些兵马就会时时刻刻护佑他们不受伤害。

这时,有学者指出,钟乳石与画,实际上就相当于考古地层中的上、中、下三层。

覆盖在岩画上的钟乳石相当于上层,岩画本身相当于中层,而被作画于其上的钟乳石相当于下层。

那么,在花山陡峭的岩壁之上,考察队是否能够找到既在同一位置上,属于同一画幅,又与岩画之间存在覆盖和被覆盖两种不同叠压关系的钟乳石样本呢?按照覃圣敏的说法,如果找不到理想状况下的钟乳石样本,自然就无法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难道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花山岩画的创作年代吗。

“石压画”,相当于甲地的上层;而“画压石”相当于乙地的下层。

既然能够测出不同类型钟乳石样本的年代数据,那么,应用地层学知识,自然就能推知岩画的创作年代。

最后,经过数据比对,覃圣敏发现,花山岩画的创作年代集中在战国至西汉年间。

为保险起见,将这个年代向前后推拉一个时段,最终,作画年代被锁定在春秋到东汉之间。

后来,普查结束后,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考察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广西左江流域岩画展览”,并邀请到当时国内众多考古、艺术、民族学和宗教界的专家前来观看。

座谈会上,专家们听取了考察队关于花山岩画“年代推断”部分的报告。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肯定地说:我感到,作者运用的方法是正确而可靠的。

方法正确了,推断出的年代即使有偏差,也不会差得太远。

对覃圣敏和他的同事来说,理清了岩画的创作年代,只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接下来要做的,是在浩繁的史料中循着蛛丝马迹,寻找岩画的主人。

这些天,从北边逃亡过来的人明显多起来,从他们的眼神中,犀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恐惧,据说,鳞甲人总是成群结队,行动迅猛,对手时常还来不及呼喊,就被射来的利箭刺穿了胸膛,转瞬就被吞没在无声无息中。

犀隐隐担心,这场灾祸可能很快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了。

但更让他担忧的,是自己的弟弟利,犀有些捉摸不透,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弟弟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很快,覃圣敏就意识到,查找史料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一番苦找,覃圣敏发现,从先秦到秦汉,在广西境内生活过的族群非常多,有苍梧、句町、夜郎、西瓯、骆越等许多支,如果岩画的主人是曾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先民,会是他们当中的哪一支呢?这样一来,与左江流域关系密切的族群,只剩下西瓯和骆越两支。

这就是说,花山岩画的主人应该是先秦到秦汉时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西瓯和骆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