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专题7.2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
高三历史时政热点复习改革开放30年专题及精选试题
20XX年时政热点复习改革开放30年专题及精选试题一、改革开放成为复习热点的原因1、时政热点:30周年纪念、十七大、历史地位2、高考特点:不回避热点,史鉴功能20XX年山东文综试卷关注社会现实和时政热点(1)第27题“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和谐社会;(2)第12题“抗日根据地”:七七事变七十周年;(3)第16题中美关系;(4)第10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0周年;(5)隐含热点:第33题王安石变法措施涉及民生;35题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成为中日关系的借鉴。
二、专题知识的达标度:1、知识清单2、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例1: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1、战略地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直接影响中国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直接影响社会发展;2、历史原因:人民公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3、现实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安徽等地农民已经成功地自发实行了包干到户实验。
例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②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④影响不同例3: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上的弊端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
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
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过于平均例4:故事1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改革开放史讲解练习
高考历史改革开放史讲解练习一、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史为鉴、以史育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因此,近几年高考十分重视对五史的考查。
其中,改革开放史作为伟大变革中的重要阶段,依然可能是高考考察的重头戏,如考察改革开放时期的工资制度改革、就业情况,如2023年湖南卷第10题通过一张照片考查改革开放等。
二、改革开放史答题术语01体制改革模块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群众的主动探索③得到政府(政策)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2.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和劳动者的积极性②有利于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面貌③奠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基本格局④使农业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⑦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⑧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及应对策略弊端:①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小限制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②以家庭为单位不利于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转移不利于鼓励农业投资者开发农业限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③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成倍增长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不断上涨应对措施: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行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经营方式4.改革开放对推进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①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③国有企业改革④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⑤乡镇企业的发展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⑧科教兴国战略实施5.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①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②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③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①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②是农民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6.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和作用背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②改革开放的实施③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和指导作用:①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其就业问题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③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④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⑤改变经济结构⑥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7.乡镇企业的特点①产供销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②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③与周围农村联系密切,便于利用本地各种资源④分布点多、面广,便于直接为各类消费者服务⑤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各行各业⑥规模较小,能比较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⑦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组织,技术设备比较简陋,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⑧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⑨但也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8.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及原因变化:城市农村对立的二元结构到农村全面的现代化。
高中历史练习题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练习
高中历史练习题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练习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针对高中历史练习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
1. 经济改革的初衷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78年,中国国内面临着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累积,为了引导经济发展,国家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实现了农民多劳多得,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改革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的生产力。
3. 城市工商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工商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国家逐步放开对私营企业的限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允许民营企业的出现,这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开放政策的推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使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打破封闭的经济格局。
这种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
5.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的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对改革和创新的意识逐渐增强。
6. 教育和科技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家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这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提供了支持。
7. 扶贫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深入实施扶贫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通过此项改革,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帮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人民的整体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是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
2019高考历史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精练(含解析)
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苏联盟大联考)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
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 ( )A.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A项符合题意,正确;人大才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与政府无关,B项错误,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2018·河南南阳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表明(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港人治港”保证香港完全独立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后,虽然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中国依然是单一制国家,而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故“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B项正确。
A、C两项表述正确,是对题干的反映,并非是实质,排除。
D项“完全独立”表述错误,排除。
综上所述,答案为B项。
答案:B3.(2018·辽宁重点高中模拟)2014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闽江公园南园隆重举行,活动内容有:民俗文化仪式、两岸民俗展演大舞台、海峡两岸民俗队伍大巡游、传统民俗项目展示、民俗手工活动体验、海峡两岸美食展示、茉莉花茶艺展示等七大板块。
第0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A.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成熟 D.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7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01
Part One
基本考情
5年8考,侧重考察经济建设成就和对外开放水平
课标要求及备考策略
一、课标要求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
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 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二、备考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是高考的长效热门考点,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 立、对外开放历程等经济建设成就的识记和理解。新教材大篇幅的增加了21世纪以来的内容, 史实下限截止党的十九大,但是对应内容的时政敏感度较高和政治学科重复度也较高,在高 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会比较小。在复习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调整的主 要特征和意义,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必然是前途光明的。 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6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答案: B解析: 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新时期的中国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2.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缴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
此规定( )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1984年”“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故A项错误;材料“上缴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并没有说明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可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工人待遇的提高,故D项错误。
3.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
这一修改表明( )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答案: B解析: 1984年国营企业改革说明已经打破“大锅饭”的分配体制,故A项错误;“国营”到“国有”是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促进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B项正确;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的基础都是公有制,故C项错误;企业产权拥有者仍然是国家,故D项错误。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规范训练16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考点规范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选择题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文章,明确指出不能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
已经发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坚决纠正。
这说明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围绕农村体制改革出现分歧C.国家改革开放战略遭到了质疑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2.(2023广东佛山二模)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据此,可知广州()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政府彻底打破了指令性定价格局C.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3.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并发出通知,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
实施上述政策旨在()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D.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4.1981年,上海电机厂成立经营服务部,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地区甘蔗大丰收,但当地糖厂设备陈旧,加工能力跟不上。
于是,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
此后,上海电机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南方市场。
这反映出当时()A.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B.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2023广东深圳二模)1985年,邓小平对外宾表示:“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
”这表明中国()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四川乐山调研)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C项错误;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对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访调查,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故B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湖南常德模拟)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关于“新阶段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解析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山西模拟)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解析根据材料“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指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
年高中历史专训: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带解析)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带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C.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其相关内容。
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下,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两者都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情。
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上述我国政府政策的转变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文字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改变了以往不接受外国贷款的政策,这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结果,答案为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3.英国某学者曾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
”作者的观点主要立足于()A.民主政治的建设B.思想的大解放C.发展生产力D.推进全球化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2014年广东文综,39,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明确1978年、1992年、2001年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由此判断1992年的角度是“经济改革”,2001年的角度是“对外开放”。
“说明”指出两者的历史意义即可。
答案: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及体制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题思路:材料“农民远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主动实施的某种制度。
由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自主地闯出了一条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路子,故本题选择D项;A、B、C三项中农民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结论:第一阶段名称:参与创建。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十二单元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考点清单
考点一 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与外交成就
一、民主法制走向健全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 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不久,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
(二)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
时间
主要表现
影响
1982年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 “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 的基本路线
会议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 概括,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① 包产到户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② 平均主义 弊端,极大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影响 (2)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 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3)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教材知识补遗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 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邓小平复出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 点。1978年5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为标志,全国范 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 束缚。这次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教条主义局面,形成 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宁德模拟)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该决议()A.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D拨乱反正的本质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开始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刘少奇平反是其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不能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排除A、B、C三项。
2.(2014日照检测)1991~1993年,全世界共有23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其中22个国家集中分布在两个大洲。
这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B.欧洲、美洲C.非洲、美洲D.亚洲、欧洲解析:D“冷战”时期,亚洲、欧洲许多国家受苏联、美国两个大国的影响,不敢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亚洲、欧洲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3.“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D.不同的生活习惯解析:B两岸是同一个国家,A项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内容,“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说明相同的是“一国”,不同的是社会制度,故B项正确;两岸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故C、D两项错误。
4.(2014珠海调研)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特训--2025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特训一、单选题1.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土地权力归置的变化。
该变化( )时期土地权力归置效果改革开放初期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进入21世纪后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并行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A.推动了城乡发展的均衡化B.促进了农村改革深入发展C.旨在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D.开启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2.1992—2002年,我国各文化部门之间的职能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实现了部分职能的分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部门效率低下的问题,充分激发了文化市场的活力。
这可以用于说明( )A.人民大众文化修养提升B.经济与文化实现了协调发展C.国家文化职能得到转变D.经济发展助推文化领域改革3.回顾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属于中共十八大重要决策的是( )A.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B.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C.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D.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在1978年初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被村支书称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最终被地区革委会下达指示坚决制止。
这折射出( )A.改革开放受到一定阻力B.人民公社体制已被打破C.农民对农村改革的探索D.拨乱反正步伐亟需加强5.许小年在谈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时说,它们一个是高度集权,另一个是最大限度的简政放权;一个是节制管控资本,重农抑商,另一个是搞活资本,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一个是汲汲于富国强君,另一个是改善民生为本。
“这两次改革”分别指( ) A.商鞅变法和改革开放 B.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C.孝文帝改革与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与三大改造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截至到2005年,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不同形式文化交往,文化交流数量达1360多项,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5倍,涉及到文学、科学、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默写训练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978年5月,的讨论,解放了思想观念。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党和国家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
另外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3.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起来。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随后,我国按照建立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角度2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Ⅲ·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来源:学|科|网Z|X|X|K]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来源:学*科*网Z*X*X*K]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从表中可以看出,1988年相对于1982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农业企业数量减少,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
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故A项正确。
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表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并不能看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2019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题干材料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结合1990年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必然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C项正确。
题干材料包含计划与市场两层信息,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涉及计划,故A项具有片面性。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故排除B项。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故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故排除。
3.(2019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句:“1980年与1975年相比”。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1980年相对于1975年粮食产量获得了大幅度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使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结果,故A项正确。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故B项错误。
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
1985年,国家决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购统销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故D项错误。
4.(2019天津·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高频词会议社会[来源:ZXXK]主义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国家中国领导①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②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③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68[来56④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源:]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本题需要综合四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内容加以分析。
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1969年的中共九大召开于“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必然强调革命与阶级斗争;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是在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的前提下,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则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召开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认可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由此推断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九大,故B项为正确答案:。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9江西南昌一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者开始探讨专制主义、封建特权、世袭制等问题,其中以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探讨影响最大。
可知()A.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要性B.根除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C.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来轨道D.进行政治改革是当务之急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探讨”等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后思想界的潮流,也印证了还要进一步打破思想束缚,故A项正确;探讨无法体现根除封建势力,故B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不能说是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来轨道,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2.(2019山西太原期末)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故B项正确;平反冤假错案与工农业产值的快速增长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82年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广州测试)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
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
这些决议旨在()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3.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突出强调发展轻工业,调整经济产业结构,A 项正确。
1981年、1982年,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加快轻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无直接关联,C项错误;工业布局不仅涉及结构性问题,还涉及地域等问题,D项错误。
4.(2019吉林长春二模)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传统的农业对经济的发展是做不出很大贡献的,但是现代农业则可以,给予农业足够重视的国家都取得较大的成绩。
”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这主要得益于()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 A解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土地所有权不发生变变化的前提下,农民获得土地的经营权,生产的自主权扩大,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故A项正确;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 项错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取得成绩的表现,故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是题干所强调的,故D项错误。
5.(2019湖南怀化期末)从1985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
材料表明当时()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答案: D解析:据材料“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知农民无法自由销售粮食,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开始确立,故C项错误;据材料“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知打破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故D项正确。
6.(2019江西五市联考)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官倒”一度泛滥,一吨石油计划内价格是100元,计划外价格是644元,“倒”出来的利润非常可观,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B.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了中国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渐成社会共识答案: B解析:材料“官倒”一度泛滥是由计划经济的弊端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双轨制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还未解体,故C项错误;上述现象是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导致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渐成社会共识,故D项错误。
7.(2019吉林长春二模)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这一分配政策()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答案: B解析:这一分配政策有利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不能推断是开始,故A项错误;这一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分配政策强调“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故C项错误;中共十三大召开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
8.(2019河南豫南豫北联考)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绝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