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

合集下载

《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1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1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一、填空题1.《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_《孟子》_。

此书是记载_____战国时思想家孟轲言论__的书,由___孟轲及其弟子__编成。

内容涉及____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_,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鸿门宴》节选自__《史记·项羽本记》_。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3.羁鸟恋旧林,_池鱼思故渊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烟寒橘柚,__秋色老梧桐____________________。

5.《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_《孟子》_。

此书是记载_____战国时思想家孟轲言论__的书,由___孟轲及其弟子__编成。

内容涉及____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_,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选自《王右丞集》_,作者王维,字__摩洁__,世称__王右丞__。

7.狗吠深巷中,__鸡鸣桑树颠___________________。

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___________。

9.盈盈一水间,_脉脉不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赤壁赋》选自__《经进东坡文集事略》_卷一。

苏轼字__子瞻__,号__东坡居士__,宋代__文学__家。

11.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赋”是_直陈其事_,“比”是__打比方____,兴是__感物起兴___。

12.开荒南野际, _守拙归原田。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 。

1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琵琶行并序》选自__《白氏长庆集》__。

行,一种__乐府_诗,音律__自由多样__,每句字数不拘,便于___吟诵、传唱__。

16.韩愈,字_退之__,世称__“韩昌黎”_。

他是_“唐代古文运动”_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_”之首。

17.榆柳荫后檐,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一、单项选择题(下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请选择出来填在题中的括号里)1、风格豪迈、无所拘束的词被称为( b )A.婉约词B.豪放词C.委婉词D.闲适词2、文辞简约、风格柔美的词被称为( a )A.婉约词B.豪放词C.委婉词D.闲适词3、李清照是( a)派的词人A.婉约B.豪放C.委婉D.闲适4、苏轼是( b )派的词人A.婉约B.豪放C.委婉D.闲适5、柳永是( a )派的词人A.婉约B.豪放C.委婉D.闲适6、辛弃疾是( b )派的词人A.婉约B.豪放C.委婉D.闲适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 b )的名句A.柳永B.贺铸C.吴文英D.李清照8、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作者是( a )A.柳永B.苏轼C.辛弃疾D.李清照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的作品A.柳永B.苏轼C.苏洵D.苏辙10、“放翁”是下列()的号A.陆游B.苏轼C.苏洵D.苏辙11、“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A.柳永B.贺铸C.吴文英D.张先12、“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于()A.柳永的《八声甘州》B.宴殊的《蝶恋花》C.苏轼的《定风波》D.苏轼的《念奴娇》13、《江城子》“十年生死”是()的作品A.陆游B.苏辙C.苏洵D.苏轼14、“东坡居士”是()的号A.陆游B.苏轼C.苏洵D.苏辙15、“易安居士”是()的号A.陆游B.苏轼C.李清照D.苏辙1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的()中的句子A.《声声慢》B.《如梦令》C.《武陵春》D.《蝶恋花》17、喜用典故的词人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18、“白石道人”是()的号A.陆游B.苏轼C.李清照D.姜夔19、《钴鉧潭西小丘记》是下列()的作品A.柳宗元B.苏洵C.韩愈D.王安石20、《祭十二郎文》是下列()的作品A.柳宗元B.苏洵C.韩愈D.王安石21、欧阳修的号是()A.放翁B.醉翁C.欧翁D.永叔22、中唐时,韩愈、柳宗元以复古相号召,倡导()运动,致力于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A.诗文B.古文C.白话文D.新文化23、《捕蛇者说》是()的作品A.柳宗元B.苏轼C.韩愈D.王安石24、()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A.柳宗元B.欧阳修C.韩愈D.王安石25、《醉翁亭记》是()的作品A.欧阳修B. 柳宗元C.韩愈D.王安石26、《昌黎先生集》是()的作品集A.柳宗元B.欧阳修C.韩愈D.王安石27、《伤仲永》是()的作品A.柳宗元B.欧阳修C.韩愈D.王安石28、《张中丞传后叙》是()的作品A.柳宗元B.欧阳修C.韩愈D.王安石29、《游褒禅山记》是()的作品A.柳宗元B.欧阳修C.韩愈D.王安石30、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论证严密的()文章A.政论B.史论C.传纪D.游记31、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所用的表现方式主要是()A.伸客抑主B.抑客伸主C.贬客伸主D.抑客贬主32、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A.《西厢记》B.《桃花扇》C.《窦娥冤》D.《汉宫秋》33、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是()A.干宝B.刘义庆C.屈原D.蒲松龄34、《莺莺传》的作者是()A.元稹B.曹雪芹C.鲁迅D.施耐庵35、()的出现预示着世情小说创作高峰的到来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36、《红楼梦》的作者是()A.罗贯中B.吴敬梓C.曹雪芹D.白行简37、贾宝玉是()中的主人公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38、“元曲”是元杂剧与()的合称A.元杂剧B.唐传奇C.元散曲D.宋话本39、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作者是()A.干宝B.刘义庆C.屈原D.蒲松龄40、红娘是()的人物A.《西厢记》B.《红楼梦》C.《窦娥冤》D.《牡丹亭》41、《西厢记》的作者是()A.王实甫B.关汉卿C.马致远D.白行简42、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A.元稹B.沈既济C.白行简D.白居易43、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A.蒋防B.沈既济C.白行简D.白居易44、古代小说的主要体例是()A.章回小说B.现代派小说C.自由体小说D.意识流小说45、法家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荀子C.孔子D.韩非子46、《三国演义》的作者是()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47、《西游记》的作者是()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48、“大观园”是()笔下的一个景观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49、《水浒传》的作者是()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50、《聊斋志异》的作者是()A.曹雪芹B.吴敬梓C.蒲松龄D.吴承恩5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A.曹雪芹B.吴敬梓C.蒲松龄D.吴承恩52、薜宝钗是()中的人物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53、西门庆是()中的人物A.《金瓶梅》B.《红楼梦》C.《西游记》D.《三国演义》54、李逵是()中的人物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55、武松是()中的人物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56、曹操是()中的人物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57、诸葛亮是()中的人物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58、“刘姥姥法进大观园”是()中的情节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5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中的情节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60、“武松杀嫂”是()中的情节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61、“桃园三结义”是()中的情节A.《金瓶梅》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62、《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是一个()A.商人B.皇帝C.农民D.官吏63、《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王熙凤是()关系A.兄妹B.夫妻C.叔嫂D.父女64、《红楼梦》中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官吏是()A.贾政B.贾琏C.柳湘莲D.贾雨村65、中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A.《狂人日记》B.《祝福》C.《孔乙己》D.《药》66、下列人物中()不是《祝福》中的A.柳妈B.祥林嫂C.鲁四老爷D.华老栓67、鲁迅的借古喻今的历史小说集是()A.《彷徨》B.《呐喊》C.《朝花夕拾》D.《故事新编》68、鲁迅在()中提出了五千年历史“吃人”的主题A.《祝福》B.《狂人日记》C.《阿Q正传》D.《药》69、《金锁记》中被金钱严重异化的人物是()A.曹七巧B.姜季泽C.姜七巧D.曹大姑70、严家炎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A.鲁彦B.鲁迅C.叶圣陶D.冰心二、多项选择题(下列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准确的,请选择出来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三苏”指的是()A.苏永B.苏洵C.欧阳修D.苏轼E.苏辙2、倡导了古文运动的作家有()A.韩愈B.曾巩C.欧阳修D.王安石E.柳宗元3、下列作家中是“唐宋八大家”的有()A.韩愈B.苏洵C.欧阳修D.王安石E.柳宗元4、韩愈的作品有()A.《醉翁亭记》B.《捕蛇者说》C.《师说》D.《祭十二郎文》E.《张中丞传后叙》5、柳宗元的作品有()A.《阿旁宫赋》B.《捕蛇者说》C.《师说》D.《钴鉧潭西小丘记》E.《张中丞传后叙》6、“元曲”是()的合称A.元杂剧B.唐传奇C.宋元话本D.南戏E.元散曲7、“元曲四大家”指()A.白朴B.白居易C.马致远D.郑光祖E.关汉卿8、古代“四大名著”指()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E.《金瓶梅词话》9、古代“四大奇书”指()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E.《金瓶梅词话》10、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有()A.王熙凤B.贾宝玉C.林黛玉D.薛宝钗E.貂蝉11、对《红楼梦》分析正确的有()A.作者是曹雪芹B.是一部爱情悲剧C.作者是蔡鄂D.贾宝玉的贵妃姐姐叫薛宝钗E.共有一百二十回12、20世纪20年代的三大小说流派是()A.人生写实派B.“自叙传”抒情小说C.新写实派D.寻根小说E.乡土文学作家群13、20世纪30年代的四大小说创作潮流是()A.社会剖析派B.“自叙传”抒情小说C.京派小说D.左翼小说E.海派小说14、下列作家属于左翼作家的有()A.张天翼B.丁玲C.柔石D.师陀E.沈从文1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有()A.《家》B.《春》C.《雾》D.《雨》E.《电》16、下列作家属于京派的有()A.萧乾B.老舍C.废名D.师陀E.沈从文17、下列作家属于海派的有()A.张资平B.穆时英C.张爱玲D.师陀E.沈从文18、下列作品中是沈从文有()A.《围城》B.《边城》C.《萧萧》D.《骆驼祥子》E.《寒夜》1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有()A.《家》B.《春》C.《雾》D.《秋》E.《电》20、下列作品是老舍的有()A.《离婚》B.《四世同堂》C.《二马》D.《骆驼祥子》E.《寒夜》21、下列作品中属于“伤痕文学”的有()A.《伤痕》B.《班主任》C.《蹉跎岁月》D.《骆驼祥子》E.《大墙下的红玉兰》22、下列作品中属于“现代派小说”的有()A.《伤痕》B.《你别无选择》C.《现实一种》D.《岗底斯的诱惑》E.《大墙下的红玉兰》23、下列作品中是鲁迅的有()A.《祝福》B.《长恨歌》C.《伤逝》D.《药》E.《家》24、下列作品中是赵树理的有()A.《李家庄的变迁》B.《小二黑结婚》C.《二马》D.《骆驼祥子》E.《寒夜》25、下列作品是“十七年文学”的有()A.《创业史》B.《红旗谱》C.《山乡巨变》D.《青春之歌》E.《野火春风斗古城》26、下列小说中属于“新写实小说”的有()A.《风景》B.《班主任》C.《一地鸡毛》D.《骆驼祥子》E.《烦恼人生》27、下列人物是鲁迅小说中的有()A.柳妈B.祥林嫂C.华老栓D.高觉新E.吴荪甫28、“三美”包括()A.绘画美B.建筑美C.结构美D.音乐美E.歌舞美29、下列作品是郭沫若的有()A.《天狗》B.《女神》C.《恢复》D.《星空》E.《呐喊》30、下列作品中是艾青的有()A.《北方》B.《向太阳》C.《火把》D.《星空》E.《瓶》31、下列作品中是舒婷的有()A.《致橡树》B.《双桅船》C.《火把》D.《星空》E.《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32、下列作品属于报告文学的有()A.夏衍的《包身工》B.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C.艾青的《火把》D.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E.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33、下列作品属于鲁迅杂文集的有()A.《三闲集》B.《南腔北调集》C.《华盖集》D.《彷徨》E.《呐喊》34、周作人散文特点有()A.题材上亲切平凡B.风格上强调沉郁有力C.注重写实D.风格上强调闲适的趣味E.语言上讲究“简单味”与“涩味”并重35、冰心体散文特点有()A.白话文言化B.表达母爱、亲情、自然之美C.注重俗趣D.风格上强调闲适的趣味E.语言上讲究“简单味”与“涩味”并重36、下列作品中是朱自清的有()A.《荷塘月色》B.《背影》C.《给亡妇》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E.《绿》37、下列散文属于沈从文的有()A.《边城》B.《湘西》C.《湘行散记》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E.《绿》38、下列剧作中属于夏衍的有()A.《压迫》B.《白毛女》C.《兄妹开荒》D.《上海屋檐下》E.《法西斯细菌》39、下列剧作中属于曹禺的有()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E.《法西斯细菌》40、下列作者属于现代派的有()A.戴望舒B.何其芳C.卞之琳D.徐志摩E.闻一多41、巴金的散文风格主要有()A.抒情性强B.文风热烈酣畅C.风格飘逸洒脱D.沉郁顿挫E.多用文言语42、余光中的《白玉苦瓜》中的象征意义有()A.象征生命的现实B.包含了诗人艺术生命的自况C.是整个民族文化的象征D.是共产党的象征E.象征了革命的胜利43、下列作家中属于“朦胧诗人”的有()A.郭小川B.艾青C.北岛D.舒婷E.顾城44、下列作者属于现“九叶派”的有()A.辛笛B.穆旦C.袁可嘉D.郑敏E.唐湜45、“桥的种种变形,在不同的外因作用下而产生的”这些外因有()A.车辆驰过B.气温骤变C.狂风暴雨D.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E.地震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问题的正误,并用×或∨标在题后的括号里)1、鲁迅又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

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招生入学考试备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招生入学考试备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2014年一.单项选择题(计96题。

)1.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A: 曹操B: 谢灵运C: 韩愈D: 欧阳修2.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A: 豪放飘逸B: 慷慨悲凉C: 自然平淡D: 沉郁顿挫3.“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这首诗的作者是()A: 柳宗元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4.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是()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借代5.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是()A: 《声声慢》(寻寻觅觅)B: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C: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D: 《永遇乐》(落日熔金)6.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A: 塞上长城B: 江南游子C: 千骑拥高牙D: 龙城飞将7.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因听到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的关于人生无常的观点,表现了作者()A: 悲观的人生态度B: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理想C: 寄情诗酒,放浪山水的人生追求D: 尽情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祝愿是()A: 能找到称心的伴侣B: 过隐逸的生活C: 健康长寿,祈求团圆D: 仕途发达升迁9.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A: 关汉卿B: 马致远C: 张养浩D: 王实甫10.“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A: 夸张、比喻、用典B: 夸张、比喻、对偶C: 对偶、比喻、拟人D: 用典、比喻、对偶11.《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A: 诗人B: 戏曲家C: 小说家D: 诗文家12.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聊斋志异》13.《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表达的情感是()A: 怀才不遇的幽怨B: 愿为新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C: 奴仆的谦卑心态D: 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爱恋14.“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出自()A: 《炉中煤》B: 《发现》C: 《我爱这土地》D: 《再别康桥》15.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的主张是()A: 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B: 格律美、音韵美、语言美C: 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D: 思想美、形式美、节奏美16.《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A: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B: 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C: 遇事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D: 夏天吃饭不点灯17.《风波》中,赵七爷听说皇帝要坐龙庭了,就把原本压在箱底的宝蓝色竹布长衫穿起来,把原本盘在头顶的辫子放下来。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第一篇: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部分(一)1、学习目标:本章共14篇文章,其中文言文8篇,白话文6篇;其中精读文章8篇,泛读文章6篇。

通过14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是从这两部分的内容出的;(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3、难点与重点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

历年来学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寄一分析与论述的基本观点。

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学生一看到“该文的论据是什么?”的问题时,脑子里就要马上闪现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这样两种情况,然后“两选一”,再来判断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论证:论证分为两大类:立论: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驳论:反驳别人的观点;有三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论证的方法有:(重点,难点)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比较法对比法对于论证的方法的学习,学生要高度重视。

一,问题一问道“下列文章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脑子里先闪出“归纳,演绎,比较”三种方法;二,“三选一”,再从三种论证方法中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

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时,凡是涉及到论证方法的内容时,务必要认真对待,弄清弄懂。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课文)《作家作品》《论语》主要掌握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注意:要与后面“李将军列传”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及“冯谖客孟尝君”的《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相区别)。

历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辅导精选课件.ppt

历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辅导精选课件.ppt
1.
• 下列作品中表述错误的是 • 《五代十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 • 《谏逐客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 《马伶传》是一篇人物传记; • 《论毅力》是一篇议论文; • 标准答案:B;
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B;李白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
主义传统; • C,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 • D,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
1.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
1,考试大纲是考生与命题教师的一座桥梁,沟 通考生的学习与命题教师的命题;
2,考试大纲是考生掌握《大学语文》知识的唯 一依据;
3,对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不能够有遗漏, 都要认真掌握。
4,考试大纲规定课文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 5,注意考试大纲对语文知识的要求;
1.
• 《张中丞传后叙》考试大纲要求掌握 • 1,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 2,理解“后叙”的含义。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 3,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并重、文章前半部分
1.
对作家作品的掌握
• 1.唐代诗人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
• A.王维 ; • B.白居易; • C.柳宗元 ; • D.韩愈; • 标准答案:B;
1.
•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 的是( )
• A.钱钟书——《论学问》、《围城》 B.茅盾——《香市》、《选择与安排》
• A.桓温、伊尹、薛灵云 • B.吕尚、薛灵云、伊尹 • C.薛灵云、桓温、吕尚 • D.伊尹、吕尚、桓温 • 标准答案:B;
1.
请考生自己判断
• “贻笑大方”、“开柙出虎”、“信誓旦旦”三个成 语依次出自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大纲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5、复习参考书为成人高考复习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

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

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内部资料)适用专业:专升本层次各文科专业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7.1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7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考试目标: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学,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及外国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当今中外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1.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的文字。

2.文字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3.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代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三)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1.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

(2)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

3.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四)作品的分析与鉴赏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鉴赏。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1)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鉴赏。

(2)史传文学与小说,侧重于人物,结构、语言的鉴赏。

(3)诗词、散文,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意象、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鉴赏。

(五)作文1.议论文2.记叙文二、考试选用的教材: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考试篇目:1.《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2.《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3.《钱》梁实秋4.《心灵的灰烬》傅雷5.《再别康桥》徐志摩6.《雨巷》戴望舒7.《拾麦穗》张洁8.《纪念傅雷》施9.《不朽》胡适10.《风波》鲁迅11.《断魂枪》老舍12.《苦恼》契珂夫13.《绳子的故事》莫泊桑14.《麦琪的礼物》欧·亨利15.《沙滩上的足迹》茅盾16.《爱尔克的灯光》巴金17.《先秦诸子语录一、二》18.《秋水》庄子19.《陈情表》李密20.《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21.《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22.《李将军列传》司马迁23.《张中丞传后叙》韩愈24.《氓》《诗经》25.《短歌行》曹操26.《归园田居》陶渊明27.《饮酒》陶渊明2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9.《山居秋暝》王维30.《从军行》王昌龄3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2.《蜀道难》李白33.《无题》李商隐34.《虞美人》李煜35.《八声甘州》柳永36.《江城子》苏轼《水调歌头》苏轼37.《声声慢》李清照3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39.《扬州慢》姜夔40.《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四、试卷结构与题型一、实体类型1.单项选择2.多项选择3.判断正误4.名词解释5.填空6.文言文翻译7.作文二、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占40%,难题约占20%。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专科升本科)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前言本资料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2007年版)编写(教材篇目附后),旨在为参加我校远程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指点复习门径,使考生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全面准确地理解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程,提高应试能力。

一、考试目标: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及外国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当今中外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1、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的文字。

2、文字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3、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代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三)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1、考纲涉及的古今各文体知识。

2、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

(2)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

3、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四)作品的分析与鉴赏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鉴赏。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1)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鉴赏。

(2)史传文学与小说,侧重于人物,结构、语言的鉴赏。

(3)诗词、散文,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意象、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鉴赏。

(五)作文1、议论文2、记叙文二、考试选用的教材:吴相洲主编的《大学语文》)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考试篇目:议论文知识一、季氏将伐颛臾《论语》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三、秋水(节选)《庄子》四、大同《礼记》五、谏逐客书李斯六、陈情表李密七、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八、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九、论毅力梁启超十、灯下漫笔鲁迅十一、谈时间梁实秋十二、论快乐钱钟书十三、选择与安排朱光潜十四、论学问培根记叙文知识十五、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十六、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十七、李将军列传(节选)《史记》十八、张中丞传后叙韩愈十九、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十、报刘一丈书宗臣二十一、马伶传侯方域二十二、往事(一之十四)——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二十三、背影朱自清二十四、故都的秋郁达夫二十五、香市茅盾二十六、爱尔克的灯光巴金二十七、箱子岩沈从文诗词曲赋知识二十八、氓《诗经》二十九、国殇屈原三十:陌上桑汉乐府三十一:短歌行(其一)曹操三十二、饮酒(其五)陶渊明三十三、从军行(其四)王昌龄三十四、山居秋暝王维三十五、行路难(其一)李白三十六、蜀相杜甫三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十八、杜陵叟白居易三十九、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四十、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游四十一、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四十二、发现闻一多四十三、再别康桥徐志摩四十四、我爱这土地艾青四十五、门槛——梦屠格涅夫四十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十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四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四十九、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五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五十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五十二:前赤壁赋苏轼小说知识五十三、宝玉挨打曹雪芹五十四、风波鲁迅五十五、断魂枪老舍五十六、米龙老爹莫泊桑五十七、苦恼契诃夫五十八、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戏剧知识五十九、长亭送别王实甫六十、日出(节选)曹禺四、试卷题型与难易比例1、试卷题型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2、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占40%,难题约占20%。

西南大学2020春季网络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

西南大学2020春季网络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

西南大学2020 春季网络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 《礼记》是一部( D )A. 法家著作;B.道家著作;C. 墨家著作; D.儒家著作2.1921 年 6 月,郁达夫参与发起成立( B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新月社;D.狂飙社3.《战国策》是一部( D )A.编年体史书;B.笔记体史书;C.纪传体史书;D.国别体史书4.1921 年7 月,发起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的是( D)A.鲁迅B.茅盾C. 闻一多D.郭沫若5.茅盾的《香市》选自( C )A.《闲书》;B.《龙·虎·狗》;C.《话匣子》;D.《印象·感想·回忆》6.老舍的中短篇小说佳作是( C )A.《骆驼祥子》;B.《龙须沟》;C.《月牙儿》;D.《四世同堂》7.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B )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苏轼8. 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 C )A. 《陌上桑》;B. 《行路难》;C.《短歌行》;D. 兵车行》9. 梁启超《论毅力》写于( B )A. 戊戌变法之前;B. 戊戌变法失败后C.五四运动之时;D. 五四运动之后10. 《选择与安排》选自朱光潜的论文集( C )A. 《悲剧心理学》B. 《谈美》C.《谈文学》D. 《诗论》11. 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C )A. 王维;B. 孟郊;C. 王昌龄;D. 贾岛12. 朱自清发表的的第一部散文集是( C )A. 《你我》B. 《踪迹》C.《背影》D. 《欧游杂记》13. 《箱子岩》选自沈从文的( C )A. 《话匣子》;B. 《湘西》;C.《湘行散记》;D. 《长河》14. 《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A. 刘向B. 左丘明C. 司马迁D. 战国史官15. 陶渊明《饮酒》是一首( D )A. 五言律诗;B. 乐府诗;C. 五言绝句;D. 五言古诗16. 1923 年,冰心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B )A. 《超人》;B. 《繁星》;C. 《春水》;D. 《去国》17. 1923 年,闻一多发表的新诗集是( B )A. 《死水》B. 《红烛》C. 《北方》D. 《猛虎集》18. 1921 年,冰心在北京参加的文学团体是( B )A. 创造社;B. 文学研究会;C.新月社;D. 左翼作家联盟19. 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的主张是( C )A. 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B. 格律美、音韵美、语言美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D. 思想美、形式美、节奏美20.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是( A )A. 《声声慢》 (寻寻觅觅) ;B.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C.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D. 《永遇乐》(落日熔金)21. 宋代词坛上开创豪放一派的作家是( D )A. 欧阳修B. 辛弃疾C.柳永D.苏轼22. 柳永的词集是( A )A.《乐章集》;B.《漱玉词》;C.《淮海词》;D.《珠玉集》23.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B )A. 关汉卿;B. 马致远;C.张养浩;D.王实甫24. 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A )A.《骆驼祥子》;B. 《茶馆》;C.《龙须沟》; D.《月牙儿》25. 《陌上桑》是一首( D )A. 五言古诗;B. 词牌名;C.曲牌名;D.乐府诗26. 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B )A. 《左传》B. 《史记》C.《战国策》D.《国语》27. 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A )A. 郭沫若B. 茅盾C.闻一多D.老舍28. 《楚辞·九歌》共( A )AA.11 首B.9 首C.10首D.12首29. 下列作品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是( A )A. 《氓》B. 《国殇》C.《陌上桑》D.《行路难》30. 《饮冰室文集》的作者是( D )A. 谭嗣同;B. 梁实秋;C.康有为;D.梁启超31. 《灯下漫笔》中,鲁迅主张要创建第三样时代就必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即要( C )A. 反对吃人的礼教;B. 批判国民性;C. 反帝反封建;D. 反对复辟帝制32.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C )A. 闻一多;B. 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33. 现代作家郁达夫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主要是( C )A. 诗歌、散文B. 诗歌、小说C.散文、小说D.散文、戏剧34. 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D )A. 豪放飘逸;B. 慷慨悲凉;C.自然平淡;D.沉郁顿挫35. 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团体是( A)36. 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句,所表达的心情是 37.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 A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8.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最具有鲜明对比的一句是 ( B ) 39. 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 B ) A. 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 C.张勋复辟事件D.40. 李白《行路难》 (其 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的诗句是 ( B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1. 《炉中煤》中“我年轻的女郎”指的是 ( D ) A. 心中的恋人B. 古老的中国42. 辛弃疾《水龙吟》中运用典故表达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感伤之情的是 ( D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3. 《风波》中描写七斤:“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 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

《大学语文》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复习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考试要求《大学语文》是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必考课程。

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基础知识,汉语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

1、考生应掌握较为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基本常识,如字词句的运用、语法规律等。

2、考生应掌握教材范围内的文学与文化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社会背景、时代流派等有关知识。

3、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能力,能较为准确地解答教材范围内有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能对指定课文加以赏析。

写出赏析文章。

4、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各种体裁的文章。

二、考试教材黄鹤主编,《大学语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四、考试形式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2、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作文。

3、分值:100分。

4、答题时间:2个小时。

五、考试重点及具体内容(一)考试重点:1、教材课后的“学习要点”。

2、教材课文涉及到的文化文学常识。

3、诗歌的意象,小说的人物形象,散文的写作技巧,戏剧的冲突与人物。

4、作品的主题。

5、议论文的写作。

(二)考试具体考点:1、《诗经》六义;《国风》常识;《蒹葭》的题材。

“风骚”之意。

2、《楚辞》的编者;屈原的文学地位;《离骚》常识;《湘夫人》中写秋之句。

3、《古诗十九首》常识。

4、曹操与建安文学;“建安七子”。

5、《论语》常识;《孟子》常识;《庄子》常识。

6、《大学》的“三纲”与“八目”。

7、《史记》常识;鲁迅对《史记》的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

8、张若虚常识;《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

9、初唐四杰;王维、李白、杜甫常识;岑参与边塞诗派。

10、《长恨歌》的主题分析。

11、背诵晏殊《蝶恋花》。

12、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常识。

13、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三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证技巧。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3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3

大学语文(本科)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全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寡人之于国也》的线索是()A. 民不加多B.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C. 王无罪岁D.寡人之于国尽心也2. 《谏逐客书》反复采用的论证方法。

A. 例证B. 正反对比C. 归纳D. 演绎3.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针对反面论点“侵官、生事、争利、拒谏、致怨”所运用的反驳方法是()A. 归纳法B. 反驳论据C. 以新法的实绩逐条进行反驳D. 反驳论证4.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试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诘问B. 设问C. 反问D. 疑问5. 冰心的《往事》中,“我”的弟弟是这样描绘大海的:“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待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此段抒情方式属于()A. 直接抒情B. 寓情于事C. 寓情于理D. 借景抒情6. 下面不属于《氓》中的诗句是()A. 将子无怒B. 二三其德C. 信誓旦旦D. 周公吐哺7.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名句:“春风又江南岸”。

()A. 到B. 绿C. 人D. 满8.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格调为()A. 委婉储蓄B. 激昂慷慨C. 缠绵悱恻D. 低沉幽怨9. 下面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澣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D.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10. 《杜陵叟》的人称转换是()A. 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三人称B. 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C. 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D. 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11. 《炉中煤》分四节,每节起始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这种修辞手法属于()A. 反复B. 重复C. 象征D.比喻12. 在《一句话》中,“一句话”隐喻()A. 民众革命B. 火种C. 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D. 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1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A.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转不动,许多愁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4.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A. 套数B. 诸宫调C. 小令D. 连套15.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性格特征是()A. 敢于反抗,大旦追求B. 软弱怕事D. 刚烈如火 D. 趋火附势16. 《石崇与王恺争豪》中点晴之笔是()A. 二人互比B. 石崇击碎珊瑚树C. 石崇示已之珊瑚树D. 王恺以珊瑚树示石崇17. 《米龙老爹》的社会背景是()A. 南北战争B. 英法战争C. 普法战争D. 日俄战争18. 李清照的词集为()A. 《李清照词集》B. 《漱玉集》C. 《漱玉词》D. 《乐章集》19. 下面“所”字词组不作定语的是()A.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B.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C. 视驼所种树D. 守前所为而已20. 《红楼梦》以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

R14《大学语文》入学测试复习指导.doc

R14《大学语文》入学测试复习指导.doc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入学水平测试《大学语文》复习指导一、教材使用本次入学水平考试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主编:张继缅、王习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二版。

二、基本要求通过复习,要求掌握中外语言文学方而的一些基木线索、基本知识、重要的名词术语; 能够掌握一般知名度较高的作家概况,并能知哓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止确观点,根据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进行议论文、记叙文写作。

三、考试题型词语辨析(40%);作文(60%)。

具体参见福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入学水平测试《人学语文》模拟试题四、重要内容例举(-)词语辨析1.“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中的“不君”、“厚敛”、“以”各怎样解释?提示:不君,不行君道。

厚敛,加重赋税。

以,连词,当译作來。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屮的“而”,怎么解释?提示: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腼熊躍不孰,杀Z,真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

”中的“宰夫”、“过朝”的解释。

提示:宰夫,厨子。

过朝,经过朝廷。

4•“善莫大焉”的意思?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5.“晋侯饮(yin)赵盾酒”中的“饮”的解释。

提示:晋灵公赐赵盾酒喝。

饮:给酒喝。

意动用法。

6.“斗口出”中的“且”的解释?提示:且,连词,—•边……一边。

7.“提弥明死Z”中“死Z”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厉而死。

8•“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9.“淹留以观之”中的“淹留”的解释。

提示•海留,长久停留C10.“襄王流(yan)于城阳”中的“流”、“搶”的解释。

提示:流,流亡。

捋,困窘。

“流搶”在这里是藏匿的意思。

11.“岂特百里哉?”中的“岂特”的解释。

提示:岂特,是岂但,岂止的意思。

12.“黄雀因是以”中的“因是以”的解释。

提示:因是以,同“犹此矣”,可解释为“也是这样”。

13.“以天下Z美为尽在己”中的“以”的解释。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入学测验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入学测验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大纲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5、复习参考书为成人高考复习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R14《大学语文》入学测试复习指导

R14《大学语文》入学测试复习指导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入学水平测试《大学语文》复习指导一、教材使用本次入学水平考试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主编:张继缅、王习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二版。

二、基本要求通过复习,要求掌握中外语言文学方面的一些基本线索、基本知识、重要的名词术语;能够掌握一般知名度较高的作家概况,并能知晓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根据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进行议论文、记叙文写作。

三、考试题型词语辨析(40%);作文(60%)。

具体参见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入学水平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四、重要内容例举(一)词语辨析1.“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中的“不君”、“厚敛”、“以”各怎样解释?提示:不君,不行君道。

厚敛,加重赋税。

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中的“而”,怎么解释?提示: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

”中的“宰夫”、“过朝”的解释。

提示:宰夫,厨子。

过朝,经过朝廷。

4.“善莫大焉”的意思?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5.“晋侯饮(yìn)赵盾酒”中的“饮”的解释。

提示:晋灵公赐赵盾酒喝。

饮:给酒喝。

意动用法。

6.“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7.“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8.“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9.“淹留以观之”中的“淹留”的解释。

提示:淹留,长久停留。

10.“襄王流揜(yǎn)于城阳”中的“流”、“揜”的解释。

提示:流,流亡。

揜,困窘。

“流揜”在这里是藏匿的意思。

11.“岂特百里哉?”中的“岂特”的解释。

提示:岂特,是岂但,岂止的意思。

12.“黄雀因是以”中的“因是以”的解释。

提示:因是以,同“犹此矣”,可解释为“也是这样”。

1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的“以”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仅适用于专升本层次(大专起点本科)A型题说明:每道习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论语B.礼记C.周易D.论衡2.“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A.庄子B.孟子C.荀子D.列子3.出自《秋水》的成语有A.庖丁解牛B.狐假虎威C.贻笑大方D.守株待兔4.《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A.秦始皇B.秦王嬴政C.汉高祖D.梁惠王5.《陈情表》的作者是:A.诸葛亮B.王粲C.李密D.李商隐6.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A.政教清明、人民安乐的局面B.政治民主、人民富裕的局面C.政教多元、人民安乐的局面D.政教统一、人民富裕的局面7.匪我愆期,:A.人生几何?B.君子好逑。

C.子无良媒。

D.秋以为期。

8.出不入兮往不反,。

A.魂魄毅兮为鬼雄B.首身离兮心不惩C.平原忽兮路超远D.终刚强兮不可凌9.在“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于”指:A.拜见B.鉴于C.接见D.被见10.在“邻国之民不加.少”中,“加”之义是:A.增加B.施加C.更加D.加倍11.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颠”之义是:A.跌倒B.颠倒C.癫痫D.头顶12.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中,“椟”之义是:A.山中B.屋子C.笼子D.匣子13.《庄子·秋水》中的人物是:A.庄子和河伯B.庄子和海神C.河伯和海神D.惠施和河伯14.孟子属于:A.先秦法家B.先秦道家C.先秦农家D.先秦儒家15.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不在天命,而在:A.文化B.军事C.人事D.经济16.王安石字介甫,号:A.东篱B.太白C.半山D.南山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A.沉默是金B.实至名归C.门生遍布D.四通八达18.屈原的代表作是:A.离骚B.怀沙C.送别D.关雎19.《杜工部集》作者是:A.杜审言B.杜牧C.杜荀鹤D.杜甫20.在“弃甲曳兵而走”中,“曳兵”之义是:A.拖着兵器B.拉住士兵C.丢掉士兵D.失去兵器21.在“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中,“绝”之义是:A.揭开B.穿越C.到达D.进入22.在“.渐.车帷裳”中,“渐”之义是:A.逐渐B.漫漫C.流入D.浸湿23.在“首身离兮心不惩.”中,“惩”之义是:A.惩罚B.甘心C.改变D.后悔24.在“既来之,则安之”中,“来”之义是:A.来到B.送来C.召来D.来往25.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吊”之义是:A.吊唁B.伴随C.悬挂D.安慰26.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时”之义是:A.时时B.时候C.生日D.季节27.在“满招损,谦得益”中,“损”之义是:A.减少B.损失C.创伤D.害处28.《论语》的核心思想是A.仁爱B.兼爱C.博爱D.慈爱29.孔子名丘,字:A.子路B.子长C.仲尼D.元化30.《寡人之于国也》选自:A.荀子B.孟子C.老子D.孙子31.庄子是______时期人。

A.春秋B.战国C.秦汉D.商朝3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一文。

A.谏逐客书B.前出师表C.陈情表D.养生论33.《大同》选自:A.《礼记·礼运》B.《孟子•梁惠王》C.《论语》D.《周礼》34.柳宗元是中唐运动的倡导者。

A.古文B.古白话C.诗歌改革D.小品文35.在“是谁之过与.?”中,“与”之义是:A.参与B.同“欤”C.过错D.一起36.在“斧斤.以时入山林”中,“斤”之义是:A.刀B.锯C.锄D.斧37.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大方”之义是:A.懂得医方B.见识广博C.心胸宽广D.慷慨无私38.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中,“赍”的读音是:A.jīB.dìC.tīD.jì39.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当”之义是:A.应当B.承担C.正当D.同“挡”40.在“男有分,女有归.”中,“归”之义是:A.通“馈”B.分别C.出嫁D.结局41.在“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望洋”之义是:A.汪洋B.望海C.仰视D.广阔42.在“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中,“西面”之义是:A.低头B.当面C.西方D.向西43.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中,“儿息”之义是:A.女儿B.子嗣C.儿子D.儿媳44.在“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矝”之义是:A.鳏B.夸C.孤D.寡45.在“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举”之义是:A.列举B.号召C.全部D.推举46.在“.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中,“强聒”之义是:A.勉强请求B.大吵大闹C.罗罗嗦嗦D.努力倾听47.在“.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中,“隧”之义是:A.穿过水泉B.挖到水泉C.挖了地道D.在地道里48.在“孟尝君怪.之”中,“怪”之义是:A.责怪B.好奇C.轻视D.欣赏49.在“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中,“陈”之义是:A.躲藏B.阵地C.列阵D.日久50.在“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中,“仅”之义是:A.仅仅B.才C.接近D.超过51.在“智勇多困于所溺..”中,“溺”之义是:A.淹没B.沉迷C.醉酒D.淹死52.在“爱其母,施.及庄公”中,“施”之义是:A.施加B.延及C.顾及D.带动53.在“千金,重币.也”中,“币”之义是:A.财物B.钱币C.金币D.钞票54.在“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中,“负”之义是:A.夸耀B.辜负C.仗恃D.面对55.在“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中,“鄙人”之义是:A.乡下人B.卑鄙人C.指自己D.轻视人56.在“自我徂尔”中,“徂”之义是:A.阻止B.自从C.前去D.迎接57.在“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中,“少”之义是:A.轻视B.少于C.减少D.嫌少58.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中,“让”之义是:A.推辞B.谦让C.责难D.通“攘”59.在“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中,“无”之义是:A.没有B.不分C.不需D.无限60.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就”之义是:A.接近B.完成C.变成D.探究61.《寡人之于国也》选自:A.荀子B.孟子C.老子D.孙子62.“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列子63.《论语》的核心思想是A.慈爱B.兼爱C.博爱D.仁爱64.《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A.秦始皇B.秦王嬴政C.汉高祖D.梁惠王65.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时”之义是:A.时时B.时候C.季节D.生日66.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A.政教统一、人民富裕的局面。

B.政治民主、人民富裕的局面。

C.政教多元、人民安乐的局面。

D.政教清明、人民安乐的局面。

67. 《陈情表》的作者是:A.诸葛亮B.李密C.王粲D.李商隐68.出不入兮往不反,。

A.魂魄毅兮为鬼雄。

B.首身离兮心不惩。

C平原忽兮路超远。

D.终刚强兮不可凌。

69. 在“既来之,则安之”中,“来”之义是:A.来到B.送来C.来往D.召来70.在“邻国之民不加.少”中,“加”之义是:A.增加B.更加 C施加. D.加倍71.在“.渐.车帷裳”中,“渐”之义是:A.逐渐B.漫漫C.浸湿D.流入72.在“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中,“西面”之义是:A.低头B.当面C.西方D.向西73.在“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中,“仅”之义是:A.仅仅B.接近C.才D.超过74.在“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矝”之义是:A.孤B.夸C.鳏D.寡75.在“孟尝君怪.之”中,“怪”之义是:A.责怪B.欣赏C.轻视D.好奇76.在“.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中,“强聒”之义是:A.勉强请求B.罗罗嗦嗦C.大吵大闹D.努力倾听77.在“.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中,“隧”之义是:A.穿过水泉B.挖到水泉C.在地道里D.挖了地道78.在“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举”之义是:A.列举B.号召C.推举D.全部79.在“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中,“陈”之义是:A.躲藏B.列阵C.阵地D.日久80.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中,“儿息”之义是:A.女儿B.儿子C.子嗣D.儿媳81.在“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中,“绝”之义是:A.揭开B.进入C.到达D.穿越82.在“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望洋”之义是:A.汪洋B.仰视C.望海D.广阔83.在“首身离兮心不惩.”中,“惩”之义是:A.惩罚B.甘心C.改变D.后悔84.在“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于”指:A.被见B.鉴于C.接见D.拜见85.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吊”之义是:A.吊唁B.安慰C.悬挂D.伴随86.匪我愆期,A.人生几何?B.君子好逑。

C.子无良媒。

D.秋以为期。

87.在“满招损,谦得益”中,“损”之义是:A.减少B.损失C.创伤D.害处88.出自《秋水》的成语有A.庖丁解牛B.贻笑大方 C守株待兔. D狐假虎威.89.孔子名丘,字:A.子路B.子长C.仲尼D.元化90.“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论衡B.礼记C.周易D.论语91.在“弃甲曳兵而走”中,“曳兵”之义是:A.拖着兵器B.拉住士兵C.丢掉士兵D.失去兵器9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一文。

A.谏逐客书B.前出师表C.陈情表D.养生论93.屈原的代表作是:A.离骚B.怀沙C.送别D.关雎94.柳宗元是中唐运动的倡导者。

A.古文B.古白话C.诗歌改革D.小品文95.王安石字介甫,号:A.东篱B.太白C.半山D.南山96.在“斧斤以时入山林”中,“斤”之义是:A.刀B.锯C.锄D.斧97.在“智勇多困于所溺”中,“溺”之义是:A.淹没B.沉迷C.醉酒D.淹死98.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中,“赍”的读音是:A.jīB.dìC.tīD.jì99.在“千金,重币也”中,“币”之义是:A.财物B.钱币C.金币D.钞票100.在“男有分,女有归”中,“归”之义是:A.通“馈”B.分别C.出嫁D.结局101.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大方”之义是:A.懂得医方B.见识广博C.心胸宽广D.慷慨无私102.在“爱其母,施及庄公”中,“施”之义是:A.施加B.延及C.顾及D.带动103.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当”之义是:A.应当B.承担C.正当D.同“挡”104.在“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中,“负”之义是:A.夸耀B.辜负C.仗恃D.面对105.在“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中,“鄙人”之义是:A.乡下人B.卑鄙人C.指自己D.轻视人106.在“自我徂尔”中,“徂”之义是:A.阻止B.自从C.前去D.迎接107.在“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中,“少”之义是:A.轻视B.少于C.减少D.嫌少108.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中,“让”之义是:A.推辞B.谦让C.责难D.通“攘”109.在“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中,“无”之义是:A.没有B.不分C.不需D.无限110.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就”之义是:A.接近B.完成C.变成D.探究111.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颠”之义是:A.跌倒B.颠倒C.癫痫D.头顶112.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中,“椟”之义是:A.山中B.屋子C.笼子D.匣子113.《庄子·秋水》中的人物是:A.庄子和河伯B.庄子和海神C.河伯和海神D.惠施和河伯114.孟子属于:A.先秦法家B.先秦道家C.先秦农家D.先秦儒家115.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不在天命,而在:A.文化B.军事C.人事D.经济116.在“是谁之过与?”中,“与”之义是:A.参与B.同“欤”C.过错D.一起1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A.沉默是金B.实至名归C.门生遍布D.四通八达118.《大同》选自:A.《礼记·礼运》B.《孟子•梁惠王》C.《论语》D.《周礼》119.《杜工部集》作者是:A.杜审言B.杜牧C.杜荀鹤D.杜甫120.庄子是______时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