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地理真题试卷

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地理真题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国庆期间,日照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附近山区进行野外研学。
下图为研学区域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2题。
1.休整点甲()A.位于山谷部位B.海拔约330米C.位于乙点正西D.距乙点约20千米2.研学途中,同学们可以()A.远眺雪山B.滑冰比赛C.体验麦收D.采摘苹果30°N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附近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地理景观。
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和30°N线附近两幅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点()A.位于东半球B.向北可到达北美洲C.位于(30°N,120°W)D.所在纬线长度约4万千米4.甲、乙两地的景观及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甲——图一纬度因素B.甲——图二海陆因素C.乙——图一纬度因素D.乙——图二海陆因素下表为某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A.全年炎热,分旱雨两季B.属于地中海气候C.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D.可能是巴西利亚6.受气候影响,该地()A.多落叶阔叶林B.传统美食是糌粑C.民居为平顶房D.绿洲农业分布广日本和美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既有其各自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长江经济带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
其中,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自然成为了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长江经济带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一、什么是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指以长江流域为主体,以高速公路、包括水路和铁路等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贯穿中国东部地区,总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跨越11个省份,人口总数约3亿。
长江经济带拥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人口密度等,这些优势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
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现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2016年,国家正式下发《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一体化、经济化、绿色化”发展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措施。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数据显示,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8.7万亿元,占全国的36.8%;人均GDP达到了1.25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长江经济带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环境污染。
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发达,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地下水和河水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城市和乡村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长江经济带与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与区域一体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东部地区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必然会成为整个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同时,区域一体化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开发共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实现,长江经济带作为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中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长江经济带内,可以实现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物流协作、产业互补和人才流动等。
通过这些互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四、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中国,长江经济带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它包括了长江流域的一些省份和城市,这些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地理位置优势。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非常明显,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
首先,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为繁华的地方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之一。
长江经济带地处中国的东部,紧邻着中国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贸易和物流发展都十分发达。
长江经济带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城市,例如上海、南京、武汉等等,这些城市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很多的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了不同的科技和技术优势。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煤炭、水力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也是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之一。
然而,长江经济带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快速。
这导致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等。
环境问题对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长江经济带的贸易和物流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虽然位于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交界地带,但是由于其他地区也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长江经济带的贸易和物流竞争力相对较弱,长江经济带的部分省市有着较高的物流成本。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长江经济带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们采取了许多措施。
第一,环境保护成为了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任务之一。
各级政府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关闭高耗能污染企业、加强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等等。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竞争力。
第二,长江经济带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们也加大了对于科技和技术的投资。
这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第三,长江经济带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们也同样加大了对于物流和贸易的投资。
这有助于降低物流和贸易成本,提高长江经济带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十分明显。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其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其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其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促进其经济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的概述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又是升级改造的主阵地。
长江经济带横跨了中国的十个省份,占地面积达到了63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超过5亿的人口。
这个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理位置独特,交通、资源、市场等优势明显,可以说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人口等资历的聚居地。
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口。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长江经济带的优势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这里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国东部地区,拥有10个省份、685个政府单位。
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的环渤海、沿海、长江黄河流域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节点。
同时,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廊道相当发达,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长江沿线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起来,实现了较为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
长江经济带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油气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的分布非常平衡,可以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市场优势。
长江经济带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其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齐头并进,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这里的市场行情十分活跃,各种主要产业都能找到市场,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多样性。
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月球表面覆盖有深厚的月壤,促使月壤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 风化作用B. 风力作用C. 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2.2020年10月6日,火星运行至最接近地球的地点。
超级明亮的火星,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该日,地球上看到火星的时段为()A. 仅上半夜可见B. 仅下半夜可见C. 整晚可见D. 白天可见3.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用于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变化。
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A. 恒星日B. 太阳日C. 恒星年D. 回归年4.如图为某年3月20日(春分日)上海一位地理老师拍摄的日落景观图片,图中太阳悬挂于道路尽头。
图中道路的大致走向为()A. 东西走向B. 南北走向C. 东北-西南走向D. 西北-东南走向5.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
下列岩层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的是()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6.近期,沉睡了六千年的冰岛西南部雷克雅内斯半岛的火山熔岩喷发,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赏。
与此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板块是()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大西洋板块④美洲板块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7.古诗词中“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8.为获得大量种质资源,丰富本地的园林景观,近年来上海园林部门不断从国外引进树种。
从气候条件的相似性考虑,上海最适宜引进树种的地区是()A. 非洲中部B. 欧洲西部C. 北美洲东南部D. 南美洲北部9.沙尘天气受风力、沙源等因素影响,并且持续暖干的天气容易造成土质疏松,地面沙尘粒子容易起沙。
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0.我国某河流源于高山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1. 引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2. 长江经济带的背景长江经济带位于中国东部,横跨11个省份,总面积约106.2万平方公里。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集中、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很大比重,拥有众多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江经济带的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再次,在环境保护方面,长江经济带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果。
4. 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长江经济带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再次,加强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应该加强合作,形成联动发展,共同促进整个经济带的发展。
5. 政策建议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政策。
首先,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壮大。
其次,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建设进度,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
再次,加强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加大对环境监管的力度,确保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加强跨省合作,建立起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带的发展。
6. 结论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分析---------分析背景----------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优势分析(Strength analysis)1.区位条件优势:1)自然地理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涵盖“一江两湖”。
(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2)交通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沿长江两岸相连,京九京广连通南北,黄金水道和沪昆高速贯穿东西,形成了”井”字型的交通网络,全方位地立体地形成了大交通网络格局。
从武汉出发,沿线经过22座县以上城市,平均不到五十公里一座。
京港澳,大广二广,福银,济广,沪昆,沪蓉,沪渝,杭瑞等高速国道穿境而过,再加上随岳高速,长张高速,长株高速,衡邵高速,漳吉高速等交通通道,长江中游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为汉长昌核心城市扩大经济辐射范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武广高速和在建设的沪昆客运专线以及即将建设的武九专线使三大城市圈形成城际交通圈。
3)科技水平优势:首先,现代农业优势突出。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中国的鱼米之乡,现代农业发达,产业化水平较高,农业特色和优势突出。
其次,制造业优势明显。
长江中游城市群拥有一大批老工业基地,如武汉、黄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等,制造业基础雄厚,特色和优势突出。
第三,高新技术优势凸显。
长江中游城市群拥有武汉、南昌、长沙和株洲4个国家级高新区。
4)人力资源优势:该区域科教文化优势显著,有高校260余所,在校大学生277万,两院院士120个。
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教师批改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江经济带的概念、发展目标等关键知识。
1.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对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范围、发展现状和潜力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学生在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观点分歧,教师应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区域协调等问题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长江经济带的时事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长江经济带的地图,标注出其主要城市、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加深对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
5.选择一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城市,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为该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梳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复习和巩固。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科知识和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一、规划背景与意义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连接东中西、南北互动、海陆统筹的重要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发展目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重要。
三、主要任务1.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推进长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2.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3.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4.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5.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增进人民福祉。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事项。
2.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 强化法治保障: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依法有序进行。
4.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长江经济带发展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五、区域协同与产业合作长江经济带涉及多个省市,区域协同与产业合作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途径。
肖金成:“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

肖金成:“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作者:肖金成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03期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京津冀区域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45%;常住人口一亿多人,地区生产总值5万多亿,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最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京津冀区域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京津冀各市应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冀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
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不断寻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京津冀各地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未来发挥持久优势的根本所在。
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与实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与实施第一章概述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对于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围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展开讨论。
第二章战略规划2.1长江经济带的历史背景长江经济带之所以在国家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在国家历史和区域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中国是一个多河流国家,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经济带对于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华南经济区等现有的区域经济带具有巨大的补充和引导作用。
长江流域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左右,森林资源总面积占全国的3%左右,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2.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基础,以“创新、协作、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国家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基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以及制造业供应链、价值链等中枢地带。
长江经济带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培育和壮大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服务业,加快国际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章实施方案3.1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速推进长江口外港工程建设,开发长江航运大通道和海洋经济,加强水运、铁路、公路、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对长江防汛工程、改造水利枢纽工程、推进长江干支流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
3.2 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其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非常重要。
要加强区域生态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开展环保治理,全力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
3.3 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中心,要打造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软件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特征与产业发展

主要经济特征分析
1 2 3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策略
加强区域合作
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互利共赢。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服 务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生态优先
01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面临干旱、洪涝等自
然灾害的威胁。
02
市场竞争压力
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
一定压力。
03
政策支持机遇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
政策机遇。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品质农产品的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雄 厚的产业基础、发达的市场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对全国 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农 业经济到工业化进程,再到现代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主导,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
05
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特点
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__综合训练一A卷含解析

第十单元综合训练一A 卷新题基础练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益9省2市,以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绿色是长江的底色,唯有通过绿色发展,变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相互交融、并行不悖,激荡出高质量澎湃发展的新动能。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长江航运的建设,打造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同时,,必须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
(摘编自特约评论员《奏响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材料二: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优化。
2011至2017年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15年超过长江经济带以外地区。
下游地区仍是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地区;中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比较快,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总体形成了以上海、重庆等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工业转向以创新和质量效益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增长方式。
工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创新驱动指数、质量效益指数呈现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的空间特征,绿色转型指数、协同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呈现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交替领先的空间特征。
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呈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下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下游地区污染型产业布局密集、中上游地区难以摆脱投入型和污染型增长的路径依赖。
导致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对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
(摘编自杜宇等《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材料三:为缩小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区域高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建议构建知识协同创新子网络和技术协同创新子网络。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知识体系导学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 的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意义(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 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2)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 ,转向依据主体功能 、有序开发。
3.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 以上――→决定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 ,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1)划分标准:地理国情和开发状况。
(2)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连线】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战略等。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地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和巨大发展潜力。
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概况: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广阔。
(3)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4)主要措施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海洋的作用:“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3.发展措施:立足于保护海洋,清晰规划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发展能力。
【思考】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

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地位日益凸显。
新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背景进行简要回顾,阐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将分析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为后续的新思路提出提供现实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阐述三大新思路:一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二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促进长江经济带内部各地区协调发展。
每个新思路都将结合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
文章将总结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的重要意义,强调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也将对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新思路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创新驱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平台,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另一方面,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长江经济带重要意义(文档篇)

长江经济带重要意义(文档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长江经济带重要意义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而随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的阶段。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作为比肩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级战略,其中蕴含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不容小觑。
通过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厘清发展思路,提出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产业升级;区域协调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97-01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9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贯穿我国沿海和内陆,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连接着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承东启西,通江达海。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
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一、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我国内陆地区的开放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只有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扩大内陆地区的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开放。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五大关键措施

Five Key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作者: 刘应杰
作者机构: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页码: 65-6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发展 城市群 产业带 绿色生态走廊
摘要: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贯通东中西的战略作用:从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横向轴心作用。
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的作用: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宏图伟业,是一个国家工程,需要上下配合、多方协调、区域联动。
重点是实施五大举措:一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建设现代综合产业体系,三是建设新型城镇化体系,四是建设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五是建设生态环保的示范带。
我国区域环境开发例子

我国区域环境开发例子我国区域环境开发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 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内河经济带,也是全球最大的内河经济带之一。
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长江经济带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京津冀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 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也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 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成渝双城经济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仅是一些例子,实际上我国区域环境开发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我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然,以下是我国区域环境开发的更多例子:1. 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我国设立的一个国家级新区,旨在打造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雄安新区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海南自贸港:海南自贸港是我国设立的一个自由贸易港区,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区域环境开发方面,海南自贸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密度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研究,探讨其历史沿革和经济现态,能够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的战略选择和开发重点,从而为下一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快、更好的发展。
同时,通过近二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内部经济差异的分析,对今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2年长江经济带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价了1992年一201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并对长江经济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现将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区域概况,主要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界定、历史沿革、优势特征和长江经济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从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济拉动力等方面对1992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总体变化及其在全国的地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四章则通过对长江经济东中西部差异、省市间不平衡指数和地区空间经济专题地图等方式,着重分析1992年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变化。
第五章为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讨部分。
第六章为总结部分,主要归纳了本论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第二、第二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偏离和出口拉动不足等问题,与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目前远未达到和“T"型结构的另一条黄金经济带并驾齐驱的水平。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明显,但受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强劲的影响,全区经济差异由区域不均衡扩大向区域不均衡缩小发展。
水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与河流密切相关。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始终与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其发祥地都是在著名的大河流域—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南亚的恒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①。
人类社会文明发源于河流文化,每条河流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点,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从而赋予了人类创造多样化文明的可能性。
在传统农耕时期和产业革命时期,河流沿岸通常是一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河流依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像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西欧的莱茵河流域在治理成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经济轴线。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一条黄金般的自然经济带。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出三峡,进入江汉平原,流经长江三角洲平原注入东海,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全长6300公里。
长江不仅以水质清澈、风光
秀丽、源远流长的“黄金水道”闻名于世,而且沿岸地区物华天宝、经济繁荣、
城镇密布、科技先进、文化昌盛、人才荟萃,构成了中国的一条资源带、能源带、
城市带、产业带和财富聚集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发展潜力巨大②。
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率先实施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上的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而作为我
国除沿海地区之外的另一条发展主轴线的长江沿岸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则相对较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
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
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
由此,长江经
济带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和加速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成为长江经济带新
时期经济发展的始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就整个长江经济带而言,其对外开
发与经济发展的步伐还与我国东南沿海有一定差距,在国家批复的大区域发展规
划中,长江经济带始终没有一席之地。
在新一轮的发展阶段中,如何使长江经济
带更好地协调发展,加快实现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腾飞,已经成为一项函待深入研
究、妥善解决的迫切课题。
长江流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体。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并与人文地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
关系。
地域空间性是地理的核心内涵之一,区域研究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本文将本着地理学注重空间研究和区域研究的优良传统,对长江经济带的
发展进行研究和剖析。
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长江经济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产业
转移、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差异、区域不平衡和协调发展以及对长江经济带发展
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而缺少长江经济带经济演化时间序列上的分析。
因此,正确
分析和认识长江经济带在1992年以后的发展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
既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本论文对长江经济带多年来经济发
展变化研究创造了空间。
1.2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目标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设置如下:
目标1:对长江经济带1992年至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并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和内部差异两个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大致现状和演变过程。
目标2:在达到目标1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回顾长江经济带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和现状态势,对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1.3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以分析1992年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变化为主线,首先对长江经
济带该时段整体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
该时段长江经济带的内部经济差异性和经济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
并依此对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如图1-l o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左异分析│
└──────────────────┘
┌───────┐┌────────┐┌─────────┐
│东、中、西差异││各省市不平衡指数││地级市空间经济分析│
└───────┘└────────┘└─────────┘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
┌───────────────┐
│论文总结和不足之处│
└───────────────┘
图1-1本论文研究路线图
1.3.2研究方法
对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变化的研究属于区域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这两个学科木身就具有交叉融合的特性,从这两个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木论文
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资料调查和数据选取。
由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所以对有关长江经济带的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相关的政府报告、年鉴、出版物、新闻报道、相应网站和专家论坛资料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并选取了1992年一2010年GDP、人均GDP、进出口总额等表征总体经济状况的原始指标。
( 2 ) GIS专题地图的绘制: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区域性和空间性的经济发展
带,将表征空间经济的指标运用Arcgis软件进行GIS专题地图进行绘制,可以
更好的体现长江经济带的时空特性和演变特征,更好地体现长江经济带在近二十
年的发展中的内部空间经济分异。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沿革、近
二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与比较对长江经济带时间序列上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更直接和有力的结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