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导学案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雨霖铃》教案1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尝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纵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进展有确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把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留,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心情;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动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注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消沉,楚地的天空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哀痛。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靠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四、全词内容概括这首词描写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苦痛心情。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雨霖铃,又名《临安遗恨》,是北宋诗人柳永咏怀临安的诗篇。

这首词写了柳永对故都临安的怀念和不舍之情,既有寄托深情,也有对乡愁的思念。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雨霖铃不仅在文学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文学名篇。

一、背景介绍雨霖铃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多以爱情为题材,饱含深情。

雨霖铃是柳永为怀念自己的故乡临安而创作的,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岁月的沧桑。

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将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写得淋漓尽致。

二、词意解析雨霖铃一词中“雨霖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深情怀恋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雨霖铃的声音悠扬清脆,如同故乡的回忆萦绕心头,让人无法忘怀。

全词通过对雨声和寒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学习导向雨霖铃这首词,不仅在意境描写上别具匠心,更在情感表达上展现了柳永纯真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之情。

作为学习者,我们应当通过深入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情感的真挚和文学表达的技巧。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欣赏、吟咏这首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境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1. 听音乐:可以选择专门根据雨霖铃词谱曲的音乐进行欣赏,体验音乐和词的结合带来的美妙感受。

2. 朗诵对词:可以邀请同学或朋友一起进行雨霖铃词的朗诵对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词意交流。

3. 写作学习笔记:通过观看相关解读视频或阅读批注,可以对雨霖铃这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将学习心得写成学习笔记,进行复习巩固。

四、总结雨霖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通过深入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共振,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让这份美好的文学遗产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合作探究】1、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并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4、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5、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6、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7、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

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

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第三课时《雨霖铃》导学案2【合作探究】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雨霖铃》导学案6

《雨霖铃》导学案6

《雨霖铃》导教案 6《雨霖铃》导学教案学习目标:1、频频朗读,品鉴特点,体悟作者感情。

2、拓展延长,剖析比较,掌握赏析方法。

学习方法:朗读与鉴赏相联合。

预习纲要:一、知人论世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

由于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

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描绘城市风采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二、解题《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原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

根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离合悲欢的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流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局势,不得已在马嵬( w éi)坡缢死杨玉环。

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旧事,于是创作此曲哀悼杨贵妃,寄望哀思。

曲调自己就拥有悲伤的成分。

三、写作背景柳永才思卓著,但一世宦途崎岖,更多的时间跟歌伎们一同,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认识歌伎们的生活,深切怜悯她们的不幸遭受。

在他的作品中,好多是反应同她们在一同的离合悲欢。

《雨霖铃》即是此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走开国都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感人的分离情形。

四、走进文本朗诵(掌握节奏,感觉感情)雨霖铃柳永寒蝉 /凄凉,对 /长亭晚,骤雨 /初歇。

都门 /帐饮 /无绪,迷恋处,兰舟 /催发。

执手 /相看 /泪眼,竟 /无语 /凝噎。

念 /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 /沉沉 /楚天阔。

多情 /自古 /伤分别,更 /那堪 /冷淡 /清秋节!今宵 /酒醒 / 哪处?杨柳岸 /晨风 /残月。

此去 /经年,应是 /吉日良辰 /虚设。

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 /说!(一)初读★提示:联合课下说明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文义,初步掌握感情。

(二)品读★思虑:读《雨霖铃》,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作者的“伤分别”是怎样表现的?请找出详细诗句进行剖析。

(内容 +手法 +感情)(三)拓展悟读★思虑:拓展鉴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两首词的感情同样吗?请在《蝶恋花》中找一处句子进行鉴赏。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2、体味情感。

【学法指导】1、以读带析,心临其境,品读诗歌语言。

2、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体味诗歌情感。

【预习案】★读一读、想一想(自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歌)一、初读..作品,整体把握:1、把下面加点字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

雨霖铃..骤.雨都.门留恋处.凝噎.暮霭.良辰.更那堪...寒蝉2、参照注释,通释全词大意。

3、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1-2个词来概括);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探究案】★理一理、悟一悟(合作探究,深入发掘提升)二、赏读..作品,总结方法: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请从情与景,实与虚的角度进行分析。

【练习案】★辨一辨,练一练(以点带面,掌握同类内容)《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和的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三、悟读..作品,涵泳玩味。

(配乐)★动一动,写一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离别”的主题写一首小诗,或是推荐有关离别的歌词)四、欣赏..歌曲《雨霖铃》【相关连接】1.题解:《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2.作者:柳永,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

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3.背景:《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

《雨霖铃》教案15篇

《雨霖铃》教案15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素养目标】1.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意象等基础知识。

揣摩语言,体味词的思想感情和独特意境。

2.体会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背诵整首词;理解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二.【知识储备】(一)、题目注解“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相传,唐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入蜀。

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缢死后,玄宗日夜思念。

入斜谷后,遇上连日霖雨,在栈道中,又听见铃声阵阵,倍感凄凉哀婉,于是作《雨霖铃曲》,寄托思念之情,曲调极其哀怨。

有前人称“一曲霖铃泪数行”,可见一斑。

(二)、作者名片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不是七十二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就是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柳永的声音,可见他在当时也是词坛大腕儿。

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他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又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特别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在他之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慢词132首)。

他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他的词深受市民喜爱,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柳永也是倍加推崇地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无限惆怅。

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与笔力所咏叹的主题。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着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凤栖梧》等较有名。

三、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四、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一)整体感知,领会文中情1、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2、听配音朗诵。

(投入理解)3、把握总体基调——————伤感凄切。

文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述离别情形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相见时难别亦难。

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二)文中景:(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问题: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明确:寒蝉(凄切,“孟秋之月,寒蝉鸣”)点明清秋节长亭(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暗示离别兰舟(催发,客观原因骤雨初歇,天色已晚。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能力目标:提升诗词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感悟作者的离愁别绪,珍惜身边的亲人。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学习难点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

一、自主学习作者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合作探究1.本词是怎样的感情基调?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的什么?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三、当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组是( )A.凄切.(qiè) 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B.凝噎.(yè) 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 恪.守(kè) 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 脑髓.(suĭ) 兰舟催发.(f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A.今宵矍铄再所不惜人情世故B.寒蝉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C.梳妆暮蔼人才辈出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3.下面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

2、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赏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4、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细腻的情感表达。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二、文本助读1、连线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著有《乐章集》。

柳永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际遇坎坷,多次应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专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写词的词人。

从内容上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歌伎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2、探寻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不顺。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3、词牌简介《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大雨连下十数日,栈道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4、朗诵提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⒈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容。

⒉规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二、预习容⒈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A.骤雨(jù)暮霭(ǎi)B.凝噎(yī)都门(dū)C.良辰(chén)舞榭(xi è)D.凄切(qī)将息(ji àng)⒉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节令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三、走近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曾做过屯田令,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终生穷困潦倒。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且以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为特色,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提出疑惑——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探究学案一、课前检测二、认定目标: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结合诗作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课堂展示㈠诵读·感悟⒈初读·划出朗诵节奏。

⒉再读·诗译全词(或播放邓丽君唱《雨霖铃》视频)⒊三读·悟情(提问学生读或读)要求: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并说说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⒋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柳永《雨霖铃》教案(精选八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精选八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精选八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5.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重点与难点:掌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

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简介:明确三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介绍: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

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

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整体感知:(一)自渎诗歌,感知内容,回答问题1.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3.这一首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那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离别之前:勾勒环境离别之时:描写情态离别之后:刻画心理(二)生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指导阅读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的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感情)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三)学生再尝试阅读,老师示范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第1句:写景。

《雨霖铃》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雨霖铃》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雨霖铃》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1、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学情分析】经过必修一至必修三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能够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对意象、意境的分析,通过炼字、炼句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

因而教者的主要任务便成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情感和诗歌主题,挖掘诗歌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质疑(一)知人论词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整体感知1、观赏《雨霖铃》flash,思考:(1)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明确: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2)自由朗读全词,把握全词感情基调。

2、再读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明确:上阕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别的情景,下阕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我的疑问与收获二、合作探究1、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情景,请大家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体味它的妙处?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篇

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篇

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篇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篇柳永《雨铃霖》导学案1【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重点)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法指导】1、查资料了解作者。

2、把握感情基调诵读课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3、品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

(反复诵读,仔细品味)【预习展示】(我敢我能我行)一、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柳永,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宰相晏殊,却不为晏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居。

改名后方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

著有《乐章集》,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词调简介“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3、写作背景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合作探究】一、鉴赏语言(仔细品味,咬文嚼字)鉴赏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体会本词的表现手法。

【探究提高】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答: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答:3.“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答:【预习作业】按照词的一般常识鉴赏《声声慢》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

《雨霖铃》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雨霖铃》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雨霖铃》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作者作品介绍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即开封)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更曲折婉转悠扬动听。

)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本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解题《雨霖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导学案
编写人:江兰芬审核人: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感受词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认真体味词的语言。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4、发挥想象,明白得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育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诵技术,提高朗诵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体验离别之美,伤感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1.把握作者的心境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用以解读其它风格类似的作品,“辨一叶而
知秋”。

2. 了解表现手法。

文章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制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遇。

3.认真品读景物描述,体会其中的妙处。

4.有趣的朗诵,读出一点不舍的味道,读出一点离别的气氛,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知识链接】
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通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旧事,于是创作此曲吊唁杨贵妃寄托哀思。

咱们能够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教学进程】
一、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朗诵指导】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样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
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梗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
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朗诵节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本文中可不能写或易写错的字和读音写在下面的横
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诵课文。

3、指名一名学生朗诵课文,其他同窗对他的朗诵进行评判。

4、全班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试探(预习部份)
(一)注音
参差()堤沙()珠玑()
罗绮()叠巘()箫鼓()
千骑()凝噎()暮霭()
(二)说明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疏通词意
都门帐饮无绪
..
骤雨
..初歇
兰舟
..
凝噎
..
去去
..
(三)文学常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因此又称“”、“”、“”、“歌词”等。

2)词牌和题目: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要紧内容的集中表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58字之内)、(59—90字)(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

(词的段落叫: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提倡者,其词多刻画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融合,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四)写作背景
《望海潮》应是作者早年之作,写于作者在杭州时。

听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去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想要谒见那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给他。

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停留时刻较长的地址。

《雨霖铃》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诉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三赏读课文(展现部份)
一.基础研读1.词的上片作者描述了哪些意象呢?这些意象具有如何的特点呢?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述的作用)
3“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4、归纳上下阕别离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下阕
5.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提示: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
二、深度观看【审问·慎思】
本词表现手法赏
1:从时刻的角度看,这首词能够划分成三个层次,依次
是。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融合,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景语
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融合的境遇。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
虚写
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气氛。

本词情景赏析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提示: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什么缘故?
(3)、现在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事实上有千言万语。

现在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5.(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什么缘故能取得这么高的评判呢?下面请同窗们小组讨论,赏析这两句好在哪里?(提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
三.合作探讨
1.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

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
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

2.想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以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什么缘故?说说你的观点,与大伙儿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