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普法小知识
合同法重点知识

一、合同的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一)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二)合同是一种合意,即双方意思表达一致。
(三)合同存在于创立法律关系、变更已有的法律关系。
终止已有的法律关系的阶段。
注意: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身份关系的协议。
一、要约(一)概念在许多场合又称为发价、发盘。
《合同法》第14条第1款定义:要约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二)要约的条件第14条第2款:(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三)失效《合同法》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四)要约的撤回:发出后,生效前《合同法》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
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五)要约的撤回:生效后,承诺前《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
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合同法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六)要约邀请1、含义:又称为要约引诱,,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2、要约邀请的常见表现形式寄送的价物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二、承诺(一)概念: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二)条件1、承诺是对要约同意的意思表示2、承诺必须是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答复3、承诺必须是不附条件地同意要约的各项条款4、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三)生效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合同法重点知识

合同法重点知识
1. 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内容和合同形式。
在撰写合同范本时,需要明确当事人的
身份和权利义务,清晰描述合同标的和内容,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
合同形式。
2. 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必
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在合同范本中,需要详细规定
合同的成立程序和条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合同一旦成立,当事人就应当按照约定
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当事人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变更。
在合同范本中,需要明确约定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权利,以及变更
合同的程序和条件。
4. 合同的违约和解除,当事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履行
义务不符合约定标准时构成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
责任。
在合同范本中,需要规定违约责任和解除合同的条件,保障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合同法的重点知识,在合同范本撰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合同法口诀记忆大全

合同法口诀记忆大全合同法作为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和保护市民间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
对于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来说,熟悉合同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整理了合同法的一些口诀,以帮助读者记忆和理解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一、合同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签订合同要自愿,解释合同要诚信•消除合同障碍,保护当事人利益二、合同的成立•双方意思表示,要实质和形式一起•要达到一致性,内容明确性•书面形式合同,在三日之内三、合同的效力•能力、合法、真实•审慎、明确、真实、保密•双方合意,合同生效•一方违约,解除合同的首选•协商、仲裁、诉讼•客观原因,不需违约方同意•违约方出资,赔偿受损方五、合同的履行•预期效果是重要•优先的履行,不得迟延•接受交付,支付货款•提供帮助,并催促•合同生效,当事人有权要求•撤销、解除、修改、完善•违约责任,根据实际行为七、合同的变更•不变相损害,约束诚信原则•变更的同意,合同有效•范围限定,不得随意八、合同的转让•债权转让,两付同意•转让需通知,债务变更无须九、合同的附条件•隐含条件生效力•习惯行为自然约束•相对人权益必须保护•揭示附条件,否则无效十、合同的保证•双管齐下,保证有力•一方违约,保证人负责•抗辩权利,也应给予以上合同法口诀旨在帮助读者记忆合同法的重要内容。
根据个人需求,可结合具体案例和法条细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应注意合同法的实时变化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发展,以确保在商务活动中合法合规。
遵守合同法,提高自身商务能力,对于保护自身权益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都有重要意义。
注:以上内容仅为口诀,具体合同法规定以有效法律文本为准。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大全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大全引言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如租房合同、购物纠纷、劳动合同、交通事故等等。
无论我们是否有法律背景,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这些常识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合同法1.1 合同的定义和要素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建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合同包括合同的要约、承诺、交付、接受和履行等要素。
要约是合同的首要条件,即一方向他方提出的明确意思表示,要约经对方接受后,双方即形成了合同关系。
1.2 合同的无效和解除合同无效是指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不具备法律效力。
合同可以因以下原因被宣告无效: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共利益、违反社会公共秩序、欺诈等。
此外,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严重损害了对方合法权益,对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1.3 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互相履行合同义务。
如果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履行义务、解除合同等。
2. 劳动法2.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的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内容。
劳动合同是双方约定权益的重要依据,双方应根据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
2.2 劳动报酬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对于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加班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2.3 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应得到保护。
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和安全。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1 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商品和服务具备适用的质量。
合同法基础

合同法基础引言合同法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从买卖商品到提供服务,都离不开合同法的规制。
了解合同法的基础,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 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2. 公平原则:合同内容应当体现公平,不得显失公平。
3. 诚信原则:合同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 合法性原则:合同目的和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主体资格:合同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
- 合法的标的:合同的标的应当是合法的,且能够确定。
- 形式要求:根据合同的性质和法律规定,可能需要书面形式或其他特定形式。
合同的效力合同一旦成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包括:- 约束力:合同当事人应受合同内容的约束。
- 履行力:当事人有义务按照约定履行合同。
- 保护力:国家法律对合同的履行给予保护。
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 协作履行原则:当事人应相互协助,共同解决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 经济合理原则:履行合同的方式应当经济合理,避免浪费资源。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协商一致: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 法定情形:如不可抗力、一方显著违约等情形下,法律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
违约责任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结语合同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掌握合同法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与生活中的知识点总结

法律与生活中的知识点总结一、合同法知识合同是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可能会和他人签订合同,比如租房合同、购买商品合同等。
了解一些合同法知识对我们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非常重要。
1. 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形式、合同目的是合同的基本要素。
在签订合同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2. 合同的效力:合同应当是自愿订立的,并且应当具有合法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合同违反法律规定,就会影响合同的效力。
3. 合同的解除: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或者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但是在解除合同时,需要注意合同中的解除条款,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二、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雇主的基本义务。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了解一些劳动法知识对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非常重要。
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关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等内容的协议。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要认真阅读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2. 工资支付:用人单位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拖欠或者无故扣减工资。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3. 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的相关规定,包括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等。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它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经营者的基本义务。
在我们的消费生活中,了解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对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非常重要。
1. 商品质量: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有权要求商品符合质量要求,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向经营者要求退货或者换货。
2. 服务质量:消费者在享受服务时有权要求服务质量符合要求,如果服务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向经营者要求退款或者赔偿。
合同法律知识讲座

2、合同不规范,权利义务不 明确,缺乏必要的书面形式。有 的土地承包多是发包方“画地为 牢”或“指河为界”,条款不完 善,表述不准确,对土地的面积 或位置没有明确规定,致使许多 情况下双方发生纠纷案件事实很 难查明。
3、发包程序不合法。集体土地所有权 主体的概念模糊,“农民集体”没有明确的 法人代表,在行使具体权力时,作为所有权 人的农民集体的真实意愿难以得到真正体现, 对于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在发包土地时, 并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村民小组会议决定,一 些农村干部利用其地位,充当所有权代言人, 为自己牟取利益,一旦发生争议,又以合同 订立程序违法为由进行抗辩,使农民长期而 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实现。
增设预期违约制度。 《合同法》第108条规定:“当事人 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 履行合同事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 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这是 英美合同的特有制度,分为明示违约和 默示违约。是在合同有效成立至履行期 满前,对对方不履行合同的补救措施。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也有 同样规定。
二、农业承包合同
农业承包合同又称农村土地承包 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 民委员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方之 间就集体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 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 然资源所订立的承包经营合同。因承 包方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还是外 部成员的不同,农业承包合同可分为 内部承包合同与外部承包合同两种。
有效合同的条件: ①行为人要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要真实 ③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④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从合同法理论看,合同无效 主要有五个方面:主体不合格、 客体侵犯法律保护的对象、内容 不合法、外部形式不合法和无权 代理。附条件的合同,条件不成 就;附期限的合同,期限未届满。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不同.
合同法普法题

合同法普法题协议文本协议条款 2.1 参与方信息如下: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密条款 4.1 参与方不得泄露任何在本协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机密信息。
法律适用与管辖 5.1 本协议受法律法规保护,任何争议应提交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
效力与修订 6.1 本协议一经签署即生效,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修改。
责任限制 7.1 参与方应承担因违反本协议条款而导致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通知方式 8.1 双方同意以书面形式发送通知,并通过______________进行联系。
争议解决 9.1 如有任何争议或索赔,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如无法达成一致,应提交至第五条规定的法院管辖。
协议终止 10.1 本协议可由任何一方提前___________天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
其他条款 11.1 除本协议另有约定外,未尽事宜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签署 12.1 参与方在本协议指定地点签署,且签署视为对协议所有条款的确认和接受。
弃权与放弃 13.1 参与方同意在本协议下的任何权利或义务未能行使或执行,并不构成对该权利或义务的放弃。
完整协议 14.1 本协议构成参与方之间就本协议主题的完整协议,取代一切先前的口头或书面协议。
有效期 16.1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________________。
各方声明 18.1 参与方声明其有权签署本协议,并保证其签署的文件为真实、合法和有效的。
解释权 19.1 本协议的解释权归属于签署方,如有争议,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予以解释。
签署 20.1 参与方在协议文末签署,并于协议生效之日起具有法律约束力。
修改与修订 21.1 本协议的修改或修订须经参与方书面同意,并以书面形式进行。
不可抗力 22.1 如因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战争、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各方不承担责任,但应尽力减少不可抗力事件对本协议履行的影响。
《合同法》期末考试知识点小结

一、名词解释1.【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订立】指缔约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意思状态。
3.【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4.【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5.【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6.【承诺的撤回】是指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7.【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8.【缔约过失责任】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者不被追认,当事人一方因此受有损失,对方当事人对此有过错时,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这种责任就是缔约过失责任。
9.【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既没有代理权,也没有令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所为的代理。
10.【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法律规定本人应负授权责任的无权代理。
11.【实际履行】也称继续履行、强制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责任形式。
12.【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13.【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14.【不安抗辩权】因双务合同负担债务并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的财产于订约时明显有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者提出担保之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该权就是所谓不安抗辩权。
15.【债权人的代位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16.【债权人的撤销权】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合同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合同法基础必学知识点1. 合同的定义和要素: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指当事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生成、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内容和形式、合同目的和合同效力。
2.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需要准备、商议、表示和接受四个步骤。
具体而言,合同需要当事人之间互相准备,并在商议过程中确定合同内容及其约束效力,最后通过表示和接受达成共识。
3.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分为相对效力和绝对效力。
相对效力指合同对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而绝对效力指合同对第三人的产生效力。
4. 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包括履行方式和履行期限。
合同的履行方式可以是以物品、行为或者财产权利作为履行方式,而履行期限可以是约定的期限或者根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确定。
5. 合同的违约责任: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合同条款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赔偿责任和履行责任,具体责任的承担也取决于违约的情况和合同约定。
6. 合同的无效和撤销: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在成立时就违反法律规定,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合同的无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而合同的撤销是指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一方自愿要求解除合同的行为。
7. 合同的解除和变更: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依法或者依约终止合同关系的行为。
而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通过协商、修改或者补充合同的条款。
8. 合同的特殊制度:合同法中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合同制度,如担保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这些合同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特殊的法律效果。
以上是合同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合同的成立、履行、违约以及无效和变更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合同法宣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宣讲一下我国的合同法。
合同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将从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原则、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等方面,为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合同法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分为书面合同、口头合同和其他形式的合同。
书面合同是指以文字形式表达当事人意愿的合同;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口头交流达成的协议;其他形式的合同是指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合同,如行为表示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法律优先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对方签订合同或者履行合同。
平等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法律地位平等,互不隶属。
公平原则是指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体现公平,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变更、解除合同。
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或者惯例。
那么,如何订立一个有效的合同呢?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合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 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 合同的目的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此外,根据不同的合同类型,还需要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如房地产买卖合同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等。
合同法基本知识

合同法基本知识合同法基本知识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基本知识一、【合同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颁布时间1981-12-13 失效时间1999-10-1;已经废除了近20年了;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条款。
二、【合同定义】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此类合同是产生债权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合同,属于债权合同的范围。
合同有时也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的协议。
又称契约。
三、【法律与法规的区别】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起草并由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后颁布实行,如《会计法》 ;法规是由国务院依照宪法和法律制定发布的各类法规的总称;四、【合同无效的条件或情况】1、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果为无效合同,则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该退的退,该还的还,该赔的赔)五、【表见代理】表见代理制度是基于被代理人的过失或被代理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
如张某原为A公司代表,并有A公司授权,与B公司发生交易行为,但当张某离职后,张还冒充A公司与B公司交易,在B公司未得到告知或不知情的情况下,B公司仍视张某为A公司的.合法代表,则发生问题时,法院则认为过错方为A 公司;六、【几个常用概念】1、订金与定金订金是可以返还的;而定金是合同的担保,是不返还的;如定金有可退的情况:要看书面的内容,如果是预约合同,在谈判时没谈成,即双方意见不一致,还可以退;2、罚款、罚金、违约金罚款不是合同中内容,它是行政处罚的方式,只有有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可以行使此权;罚金是刑事处罚的方式,一般做为刑事责任的附加内容;违约金是合同法规定的;违约金的数额可以约定的高一点,但诉诸法律时,双方如有分歧可能会有调整;(原则是根据损失来定;最高不超过损失的130%)七、【实务操作和风险防范之合同订立】1、要事先审查[合同的主体]: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当事人;公司的部门、分支无权对外订立合同;(除非有授权)[资料的收集]:最有效的方式:看营业执照,如有必要可到工商查基础档案;[签约资格审查]:可看第三方机构下发的资质或资格,或内部的授权书、委托书等;[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的审查]:也可查看其银行的往来帐(流水);2、商店买东西属于即时结清3、合同组成:除实际的合同文本外,以下内容也算合同内容:往来信函、电子数据:都属于合同的组成部分,载明的内容,也属于合同;传真、电子邮件、微信:要特别注意加以保存;注意不要用个人的邮箱发,而要用公司的邮箱发,避免此人离职后邮箱无法取证;电子数据要做证据保存;(有一定难度)电子数据最好的方法是事先做公证,这个证据就是铁定了,但实际怎么办法呢,就要启动鉴定程序;在签订合同时,就应把情况表述清楚,尤其文字上要无任何歧义,能使无关的第三方一看也清楚才行,不清楚就会产生麻烦;4、数量:注意写数量时,单位一定要准确,如箱就不好(一箱里东西是12啊,还是24啊,不清楚),要明确;规格:数量相同,规范不一样也不行,25公斤,还是50公斤;250ml,还是500ml等,都要写的清清楚楚;5、质量标准:具体的质量标准是啥(国标、部标、行标等,要写明标准号),要写清楚6、明确质量异议期限:要约定明确具体的时间;没有约定的,如是外部质量,要即时进行检验,及时提出;如是内在质量,如大概三个月,时间也不能太长;如在使用之后才能发现的质量问题,可按约定的质保期进行;如无质保期,最长的时间为两年一句话: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无约定的,按法律办法;7、交付方式是自提或是送货;合同中一定要列明收货方的经办人是谁(此处非常重要);如无约定,则对方有可能不承认;如出现此情况可查社保(也很复杂,因为有代交社保情况)要比对,前面有多少单,都是这个人收的,也行;如收货方的经办人离职了,则很麻烦8、如何看合同已履行了,交易完成;送货:要有送货依据; 货款(税票是证据);仅有税票不能证明,而要组成一个证据链才行,因为现在交易有多元化的情况(如先开税票办抵扣,因在交易中大量存在,不能仅凭税票认定);9、付款方式:一定要清楚条件,日期等如收到货后付款:不行,因为没有约定时间检验合格后付款:不行,也没有时间10、违约责任合同尽量要我方起草,谁起草,对谁有利;约定违约金一定要明确,模糊不行,因为不约定,也得按合同法执行,所以说得模糊,等于没说;11、违约诉讼地合同法规定有两种:合同履行地、被告地;如没约定,则默认被告地;可以在合同直接约定本公司所在地;12、生效条款:可以约定,如果生效条件不具备,叫成立不生效;13、签订合同时的注意几个问题;要加盖公章:如无,则对方要有授权委托书(委托书要由我公司保管,同时授权也要明确;加盖的公章要清晰可辩,如不清楚,根本就能做为证据,同时合同内容也要清晰可辨;如果合同不是最终的文本,中间有改动过的,以没有重新打印,则一定要求对方在改过的地方签字,加盖公章;如果合同有好多页,要加盖骑缝章,不然有把中间页换掉的可能;绝不能在空白合同上签字盖章;14、担保手段这是“保证责任担保”;如觉得对方不靠谱,可要其找担保15、哪些人无权担保:公益为目的的机构(如学校、机关、幼儿园、政府不能充当担保人)企业的分支机构不能担保,除授权外;16、不能担保的财产:土地、公益设施、查封的;八、【合同履行注意】1、要留存过程文件:如收货单等,要签字加盖章;2、要一个月对一次帐,对方赖账则较难;3、接收数据:发票(在实际中会有很多争议,它不单是收款的凭证,根据交易习惯,给发票不一定给货款,发票上不加注内容,就会有异议争议),收到发票要打一个收条,如票号,合同号,货款付或未付等情况;九、【化解风险】1、中止合同的条件(三大抗辩权:经营状况恶化、抽资撤资,良失信誉等)如对方确实想交易,又有风险,则可以要求其提供提保;也可货到付款或先付款后发货,叫先履行抗辩权;2、解除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无约定的,按法律;如自然灾害、对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了(对方要承担责任);当事人:该付款不付款,也可以解除合同,但在解除前要发一个解除函(合同约定中也要有)3、诉讼时效:民法总则时间是三年;要有维权意识;在期间要有主张意识如超过时效,则变成自然债务,法院已经不予强制执行,他该还,但不还也没办法;。
善用法律知识点

善用法律知识点一、合同法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地位平等,权利和义务相对等。
2. 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合同、选择对方当事人、决定合同的内容和方式。
3. 公平原则: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公平合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5. 合法原则: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合同的订立1. 要约:一方向他方明确表示愿意按照一定条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 承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3. 合同成立:要约和承诺达成一致,合同即告成立。
三、合同的效力1. 有效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 无效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自始无效,不产生法律效力。
3. 可撤销合同:存在瑕疵,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4. 效力待定合同:合同效力取决于第三人的意思或法律规定的条件是否成就。
四、合同的履行1. 履行主体: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2. 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按照合同性质、目的、交易习惯确定。
3. 履行期限: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随时履行。
4. 履行方式: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按照交易习惯履行。
五、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 合同变更: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2. 合同解除:当事人可以因对方违约、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原因解除合同。
3. 解除权的行使: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
六、违约责任1. 违约行为: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
2. 赔偿责任:违约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受到的损失。
3. 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违约时支付约定的违约金。
七、争议解决1. 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合同争议。
2. 调解解决:当事人可以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
合同法知识培训PPT课件

➢再次,关于分公司和子公司签订合同的权利问题。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 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但属于“其他组织”的一种,可以签订合同,要确保其有 效的营业执照,与总公司一并进行审查;子公司则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 担民事责任。
防范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
➢合同一定要盖公司的合同章或公章,其中公章的效力高于签字,即使法定代表人或授权 代表的签字系伪造,合同仍然有效。对于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对外签订合同应 有法人的授权委托书,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变更时应有法人重新签发的新的授 权委托书。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并通过一定渠道 予以核实(如到当地工商局网站核对注册信息),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要求对方出 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类型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撤销权的行使
➢时间:自撤销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 ➢须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 ➢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仲裁庭可予以变更,但不能撤销,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
➢应避免合同修改带来新的法律风险。应严格控制和规范合同修改的程序。
➢及时协商变更、撤销或解除合同。根据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及市场的波动变化,对确需对 合同条款进行变更调整的要及时变更,变更合同必须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发现签订合同 时,己方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对方欺诈或胁迫或乘人之危,使 己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则可行使撤销权。注意期限是除斥期间为一年。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发生的 常见诱因
劳动合同法普法知识

劳动合同法普法知识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劳动合同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把保护伞,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很多人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并不深入,这可能会导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建立劳动关系的起始环节。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一旦订立,双方就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合同法学习记录(3篇)

第1篇一、前言合同法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法律,它规范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我近期对合同法进行了深入学习。
以下是我学习合同法的记录。
二、合同法概述1. 合同法的概念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合同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等方面。
合同法旨在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 合同法的特点(1)平等性:合同法强调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公平、诚信原则。
(2)自愿性: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自愿订立合同,不得强迫或欺诈。
(3)合法性:合同法要求合同内容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明确性:合同法要求合同条款明确,避免产生争议。
三、合同法的主要内容1. 合同的成立(1)合同成立的条件:①双方当事人;②意思表示一致;③标的明确;④合同形式合法。
(2)合同成立的情形:①口头形式;②书面形式;③其他形式。
2. 合同的效力(1)合同生效: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2)合同无效:合同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为无效合同: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②欺诈、胁迫;③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④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3. 合同的履行(1)合同履行原则:①全面履行原则;②适当履行原则;③诚实信用原则。
(2)合同履行方式:①实际履行;②替代履行;③赔偿损失。
4.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合同变更: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合同内容。
(2)合同解除: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
5. 违约责任(1)违约行为: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构成违约行为。
(2)违约责任: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四、学习体会通过学习合同法,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内容:1. 合同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它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民法典合同编普法课件

民法典合同编普法课件一、合同目的1.1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1.1 本合同旨在明确甲方与乙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责任。
1.1.2 通过规范条款,确保双方利益最大化。
1.1.3 促使双方良性互动,提升合作效率。
1.1.4 保护双方合法权益,降低潜在风险。
1.2 合作内容1.2.1 双方同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进行合作。
1.2.2 合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
1.2.3 合作期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签署之日起计算。
1.2.4 任何变更需经双方书面同意。
1.3 合同的适用法律1.3.1 本合同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律。
1.3.2 任何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1.3.3 若协商未果,按法律程序解决争端。
1.3.4 合同的解释及实施均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二、权利与义务2.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2.1.1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支持。
2.1.2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
2.1.3 甲方须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相关费用。
2.1.4 甲方有权获得合作成果的相关信息。
2.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2.2.1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相应任务。
2.2.2 乙方有权请求甲方提供必要的协助。
2.2.3 乙方须遵守甲方的相关管理规定。
2.2.4 乙方应及时向甲方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2.3 双方的共同义务2.3.1 双方应本着诚信原则开展合作。
2.3.2 双方应及时沟通,确保信息对称。
2.3.3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应积极解决问题。
2.3.4 双方应共同维护合同的有效性与执行力。
三、保密条款3.1 保密义务3.1.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商业秘密保密。
3.1.2 任何一方不得将保密信息透露给第三方。
3.1.3 保密义务在合同终止后继续有效。
3.1.4 如违反保密条款,违约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3.2 信息处理3.2.1 保密信息的传递应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法普法小知识
一、合同的形式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对于不即时清结的和较重要的合同,建议采取书面形式,以避免纠纷的产生。
二、合同的条款
合同的条款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要约和承诺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在订立合同时,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必须遵守《合同法》的规定。
四、解决争议的方式
解决争议的方式包括当事人协商和解;第三人调解;仲裁;诉讼等,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五、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法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如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的调整。
政府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关系也不适用《合同法》。
六、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合同法的调整范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具体包括物的买
卖、劳务的提供、工作的成果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合同法来规范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