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试分析贺兰山岩画保护政策不到位的环境因素

试分析贺兰山岩画保护政策不到位的环境因素

试分析贺兰山岩画保护政策不到位的环境因素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艺术珍品。

它反映了早期游牧民族的审美观念和他们的社会活动、生活情况及宗教信仰,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致使大部分岩画遭到破坏,加速了这些珍贵文物的毁灭速度。

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我们对贺兰山岩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贺兰山岩画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为:没有实施严格的行政区域管制措施;缺乏系统科学的监测网络,尤其缺少石质文物保护专业队伍;资金投入十分匮乏,且数量少得可怜;保护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等。

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地方各级政府对包括贺兰山岩画在内的文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府职责模糊。

一个国家或地区文物种类多样,都需要纳入相应机构进行妥善管理。

就目前而言,公安消防、工商税务、卫生检疫等行政执法部门只能针对某些特定事项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而对非文物本身的一般性违规事件,却往往将涉案者拒之门外,此举也难免引发公众对公权力机关不作为的强烈批评。

因此,亟须对贺兰山岩画保护制定新的合适的行政管辖办法,以避免行政机关权限交叉和冲突,明确各自所负担的责任范围,协调配合好文物保护工作。

其次,长期以来缺乏一支技术全面、知识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对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已陷入窘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日益认识到文化遗产价值,纷纷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如财政补贴奖励、税收减免等手段促进文物修缮工作持续推进。

然而从当前整体形势看,贺兰山岩画保护依旧处于“边缘化”地位。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关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村组干部、乡镇派驻单位甚至当地居民参与。

其中一些干部群众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工作效率低,履职尽责意识淡漠,缺乏基础设备、专业知识等。

第三,资金短缺导致贺兰山岩画抢救性维修工作迟缓。

贺兰山岩画的危险性较高,虽经部分解剖清洗,仍存有较厚的尘土残留。

贺兰山岩画研究综述

贺兰山岩画研究综述

中 国是 岩 画诞 生最 早 、 分 布最 广 、 内容最 丰 富 的 国家 代断定的方法 , 尤其是 自然科学的方法。 但时至今 日, 我们
之一 , 而贺兰山又是华夏土地上遗存最集 中、 题材最广泛、 仍依靠传统 的考古学方法来进行岩画断代研究 。所 以, 在 保存最完好的岩画地区之一。 贺兰山岩画是 中国重要 的岩 岩画的形成时间上 , 众说纷纭 , 认识不一。 贺兰山岩画的断 画景点之一 , 也是我 国和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分 代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 需要我们后人继续努 布相对集 中, 在 中国岩画中最有代表性。贺兰山位宁夏银 力探索 。 川市西北处 , 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 山坡地带的山口
内容的同时 , 不断对贺兰 山岩画的断代问题进行探索 。
汤惠生的《 宁夏大麦地岩画的时代及相关问题》 重点 的 山壁 上 和 沟 口外 洪积 扇坡 地 上 。 在1 6 6 2 . 6 2 公 顷的范 围 分析了岩画研究 中测年、 时代 的科学估测 、 与汉字起源 的 内, 共发现有岩画组 2 1 9 4 组, 单体岩画 5 5 0 9幅。 按贺兰口 关系等问题。 刘贻清的《 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 ⑦ 认为 , 金 的地貌特征及岩画的分布 , 可分为六区。 李详石的《 贺兰山 属器产生于春秋战 国时代 , 所以将贺兰山岩画断代的上 限 新发现岩画述评》 提到 , 最近在贺兰山大、 小西伏沟 和苏
轰 定 ≯ 1 鼍 2 5
化遗产名单 , 并且督促我们尽快完成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 到岩 画 是 “ 人 类 童年 时代 ” 产 生 的一 种 不 同于 文 明人 艺 术
从 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来看 , 目 前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研 的《 贺兰山岩画知多少 提到贺兰山口岩画人面像 图案只占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一)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一)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一)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研究背景贺兰山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其海拔高度峻峭,峰峦起伏。

而贺兰山的岩画,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早期文明的重要记录,被认为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

因此,我们决定前往贺兰山对其岩画进行研学考察。

考察过程我们在前往贺兰山的道路上,看到了贺兰山脉独特的山体地貌和其蜿蜒曲折的山路。

一路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窗户看到贺兰山闻名全国的各种花卉种植和养殖。

在贺兰山岩画的研学考察中,我们先是到了岩画所在地的博物馆,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我们了解到了贺兰山岩画的风格、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岩画特点经过对贺兰山研究的发现,其岩画不仅保存的时间较长,而且描绘的人物或者动物形象非常细致且精致,同时还印证了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观看贺兰山的岩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会当时人们的风俗和生活方式,从而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文化魅力。

学习收获通过此次的研学考察,我们对贺兰山的岩画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尽一份力。

总结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闪光点,它充分印证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这次的研学考察,我们不仅对贺兰山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提升了我们的人文修养,这无疑是我们的又一次收获,值得反复回味。

后续工作在了解了贺兰山岩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后,我们也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历史文化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事情,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未来我们也将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向更多人宣传和普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总之,贺兰山岩画的研学考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为后世留下更多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

基于深度学习的贺兰山岩画检测识别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贺兰山岩画检测识别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贺兰山岩画检测识别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贺兰山岩画检测识别研究摘要: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岩画所处环境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贺兰山岩画的保存状况日益严峻。

本文旨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贺兰山岩画的自动检测与识别,从而为其保护与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1. 引言贺兰山岩画是贺兰山脉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遗产,记录了贺兰山一带古代人们生活、宗教与艺术的图景。

由于其独特性与历史价值,贺兰山岩画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保存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贺兰山岩画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传统的岩画检测与识别方法依赖于专家的目视判断,效率低下且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因此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2. 贺兰山岩画数据集构建为了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与评估,我们首先需要构建贺兰山岩画数据集。

该数据集由贺兰山岩画区域的正面图像和背景图像组成。

正面图像包括了岩画的各个细节与特征,背景图像则作为负样本,不包含任何岩画信息。

通过在贺兰山不同地区采集岩画图像,并结合人工标注,可以构建出高质量、丰富多样的贺兰山岩画数据集。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画检测方法在贺兰山岩画检测中,我们使用了目标检测算法YOLOv3来实现岩画的自动检测。

YOLOv3是一种高效的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其通过将检测框下的图像划分为较小的网格,实现对岩画的定位与识别。

为了适应贺兰山岩画的复杂环境与特征,我们在YOLOv3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调整。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方法在贺兰山岩画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画识别方法在岩画的识别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来提取岩画的特征。

通过将岩画图像输入网络,学习并提取出与岩画相对应的高层抽象特征。

我们利用大规模的贺兰山岩画数据集进行训练,并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网络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岩画识别方法在准确度和鲁棒性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贺兰山研究报告的结论

贺兰山研究报告的结论

贺兰山研究报告的结论
贺兰山研究报告的结论可能因具体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根据贺兰山的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气候特点等常见研究方向,可能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贺兰山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2.贺兰山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峡谷、峰丛、丘陵等多
样景观,地质构造复杂,丰富的矿产资源。

3.贺兰山的气候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
降水量较少。

4.贺兰山的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有野生灌木、草原植被和落叶
阔叶林等类型。

这些植被物种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土壤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5.贺兰山的动物种类丰富,包括珍稀保护类动物如贺齿兔、大
鲵等。

同时也有一些濒危动物如野牦牛等,需要进行严格保护。

6.人类活动对贺兰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采矿、水土流失等。

因此,保护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论只是一个假设,并不代表实际的贺兰山研究报告的具体结论,具体的结论需要参考具体的研究报告。

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发展策略研究

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发展策略研究

学年论文题目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发展策略研究二级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11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目录摘要 (I)一、贺兰山岩画旅游发展现状 (1)二、贺兰山岩画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3)1.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设施建设落后 (3)2. 岩画景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有待加强 (4)3. 观念滞后 (4)4. 体制问题 (4)5. 交通问题 (5)(二)产品结构单一化 (5)三、加快贺兰山岩画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5)(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5)(二)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旅游设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6)(三)以市场导向为原则进行开发 (6)参考文献 (7)摘要贺兰山岩画作为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风景区,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旅游开发与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还很不相称。

本文在分析贺兰山岩画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贺兰山岩画旅游业发展并将其培育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宁夏;贺兰山岩画;旅游业一、贺兰山岩画旅游发展现状贺兰山岩画位于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

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

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

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

文物201501--贺兰山苏峪口岩画调查简报_郭晓红_陈志炜

文物201501--贺兰山苏峪口岩画调查简报_郭晓红_陈志炜
第⑤组 位于第④组东侧 2 米处,是从第④ 组所在 崖面上脱落下来的岩石 , 岩 面 长 3、宽 0.82米,刻 2 匹马。 上面的马呈奔跑状(图八 ∶ 8)。 下面的马呈行走状,马上有 1 个骑士,头戴三 角形帽,上身前倾(图八 ∶ 12)。
第 7 地点 位于第 6 地点北约 130 米处泄洪沟西侧的 崖面上。 画面距地面 2.8 米。 岩面陡直平整,高 2.2、宽 1.8 米,共刻 7 匹马。 其中,2 匹马以阴线刻出轮廓(图九 ∶ 4、7)。 2 匹马为通体敲凿,但只刻出马头和身躯,没有 刻出马腿和马尾(图九 ∶ 2、3)。 其他 3 匹马为通
第④组 位于第③组左上方, 在距地表 9 米处的长方形石块上刻 2 个面向东南的人面。 两个人面大致相同,右侧人面呈椭圆形,头顶 较尖,长眉大眼,面部颧骨较大(图四 ∶ 1)。
第⑤组 位 于 第 ④ 组 西 侧 20 米 处 , 在 高


1.5、 宽 1.2、 距 地 表 3.3 米 的 向 西 不 规 则 石 面 上刻 5 个图像。 右上方为 1 组人面,其中最上 方的人面头顶尖,有竖起的头发 6 根,双眼为 单线下弯,与双线表示的鼻子连在一起,嘴部 为两个相连的圆形(图四 ∶ 10)。 中间为 1 个菱 形人面(图四 ∶ 9)。 右 下 角 为 一 个 椭 圆 形 人 面,头顶有头发。下方是 1个手印和 1 个脚印 (图四 ∶ 6、2)。
体敲凿的静立状马匹(图九 ∶ 1、5、6)。 仅以阴线 刻出轮廓的马创作时间可能较晚。
第 8 地点 位于冲水沟北约 200 米处的山峰上, 分布 在面南和面东的岩面上。 岩面高 0.8、宽 1.2 米。 刻 有 1 头 驴 (图 一 〇 ∶ 1)、1 只 回 首 的 羊 (图一〇 ∶ 2)和 1 只长角的鹿(图一〇 ∶ 3)。 第 9 地点 位于第 8 地点东北 70 米处的山体上。画面 高 0.65、宽 0.9 米(图一六)。 刻有 1 株小树、2 只羊、3 株草, 其中小树 与羊连接在一起(图一 一 ∶ 1),前面为 1 株草 (图 一 一 ∶ 2), 再 前 面 为 2 株 草 连 接 在 一 起 (图一 一 ∶ 3)。 第 10 地点 位于第 9 地点西约 500 米处的泄洪沟河床 上。 画面东西长 3.5、高 1.5 米,能看清楚的有 9 个图像。 画面上刻 1 株较高的植物 (图一二 ∶ 1)、6 个人面和 2 个图案。 人面的轮廓有圆形和椭圆 形两种。 其中 1 个人面仅在面部以 4 个圆点表 示双眼、鼻、嘴(图一二 ∶ 2)。 另外 5 个人面较复 杂,均有一根发髻竖立于头顶,有的颌下有胡 须(图一二 ∶ 4~6、8、9)。 2 个图案其一类似带冠 的鸟头 (图一二 ∶ 3), 另一个类似动物的双角 (图一二 ∶ 7)。 第 11 地点 位于苏峪口内 5 公里处的土其沟中。 刻在 距山根 30 米处一块巨石向东的南北长 5、 高 3 米的石面上,能看清楚的有 17 个图像。 画面上刻有 13 个人面, 面部轮廓有椭圆形 和圆角长方形两种。 有的面部刻交叉线或平行 线,有的头顶竖有发髻(图一三 ∶ 1~8、12~15、17)。 另有 1 头静立的牛 (图一三 ∶ 10)、1 只静立的 羊 (图 一 三 ∶ 11)、1 只 奔 跑 的 羊 (图 一 三 ∶ 16) 和 1 个类似脚丫的图案(图一三 ∶ 9)。 第 12 地点 位于第 11 地点西 侧 约 500 米 处 泄 洪 沟 北 岸台地上南北长 1.6、 高 1.2 米的向东岩面上。 刻 2 个图像。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腹地,在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中,贺兰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史前文化和岩画群,是研究我国史前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贺兰山岩画的研学活动中,我们先是到了贺兰山岩画群的展览馆参观。

它分为“遗迹展示区”和“岩画展示区”。

在遗迹展示区,我们了解到贺兰山岩画的形成是与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看到了丰富的遗址和化石。

在岩画展示区,我们欣赏了贺兰山岩画丰富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奔马、日月、神话传说等,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我们来到了贺兰山岩画群实地的观摩和考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岩画,许多岩画的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尤其是马与人物、神话传说图像等,更是令人震撼。

而岩画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也是独具特色,如刻画于山洞各处的马群,显得鬼斧神工,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

贺兰山岩画的研学活动是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性和学术性的,通过实地考察、文物欣赏、学术交流等方式,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伟大性。

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_李陇堂

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_李陇堂

第22卷第4期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月 Vol.22No.4 Journal of Ningxia Uni 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 tion)Dec.2001文章编号:0253-2328(2001)04-0430-03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李陇堂1,吴玲娜2(1.宁夏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宁夏银川 750021; 2.宁夏大学图书馆,宁夏银川 750021)摘 要:在概述贺兰山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画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关键词:岩画;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分类号:(中图)F592.3 文献标识码:A在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地分布着数千幅、上万个岩画,这些岩画是古代生活在宁夏的各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表现.贺兰山岩画自8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贺兰山已成为中国北方岩画分布最为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但是,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一直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1 贺兰山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1 对岩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进行科学规划与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根据目前专家的研究推断,贺兰山岩画的最早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1-2],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可追溯到距今1~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3],并一直延续到西夏王朝.这些岩画是研究古代宁夏各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和经济活动等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文字出现之前代替文字记录先民们社会历史、生活的载体,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4];同时,岩画也是具有较高观赏性的人文旅游资源.贺兰山岩画跨越时代长,内容夸张,想象丰富,历史悠久,分布广,从贺兰山北端一直延伸到卫宁北山西端,数量多而集中.目前,在贺兰山发现的岩画相对集中的有黑石峁、龟头沟、大西峰沟、贺兰口、口子门沟、四眼井、黄羊湾、苦井沟和大麦地等,这些地方均有上百幅岩画.尤其是贺兰口和苦井沟等地岩画分布极为密集,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民俗研究、科学考据和教育价值.由于对岩画宣传的力度不够,人们普遍对岩画缺乏了解,认为岩画只不过是古代 牧童 的信手之作,仅限于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范围之内,出现了广大群众,包括各级领导对岩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 内热外冷 现象.因此,至今没有进行科学的岩画保护规划,更没有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方案,使岩画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十分薄弱.1.2 贺兰山岩画破坏严重岩画的破坏包括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两方面.自然损坏有岩画自然风化,岩画表面裂隙的发育,山崩、洪水、泥石流冲刷等.岩画大多数分布在贺兰山、卫宁北山海拔1100~2200m的范围内,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一般只有200mm左右,岩石裸露,植被稀疏,物理风化强烈,岩屑发育较快,致使许多岩画表面脱落,刻痕模糊,图像不清.贺兰山岩画大多刻于杂色砂岩岩面上,砂岩较坚硬,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发育,裂隙逐渐延深加长使岩画破裂、崩落.沟谷是岩画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每到暴雨洪水季节,洪水携带泥砂,猛烈冲刷着岩画,使岩画遭到严重损坏.其次,更为严重的还是人对岩画的破坏.贺兰山岩画距离城镇、村落等居民点较近,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强度的提高,岩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例如,贺兰口等地修路、修渠时使许多岩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贺兰山北段等地的岩画因开矿取石而消失.收稿日期:2001-02-28基金项目: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02302)作者简介:李陇堂(1959-),男,副教授,研究资源开发、环境整治与区域发展.另外,近年来文物盗窃分子也盯上了岩画,贺兰山和卫宁北山地区的部分岩画已被人为盗撬.据估计,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破坏,贺兰山中的岩画大约有三分之一已残缺不全或完全损坏.1.3 岩画旅游资源数量不清,未得到应有的开发贺兰山岩画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是,截止目前对这一旅游资源还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价,也没有开展岩画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研究,对其资源功能、等级、开发条件等摸底不清,开发思路不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岩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岩画分布较为密集的众多地区中,只有贺兰口一处进行了初步开发,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线路设计,景区内道路较差,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和促销力度不够,游人稀少,平均每年接待的游客仅数千人.其他地区的岩画仍处于自然状态.2 贺兰山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2.1 坚持岩画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岩画是人类早期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将永远从地球上消失,如北魏郦道元在 水经注 中曾记录到的中原地区的岩画,目前在许多地区已没有了.因此,要进行全面的岩画保护规划和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岩画进行严格而科学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利用,在保护好岩画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开发;而通过有效地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保护,保护扩大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例如,非洲的纳米比亚野生动物极为丰富,过去当地土著人以捕杀野生动物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政府曾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均未取得明显效果.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游客的到来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现在,当地土著人不仅不捕杀野生动物,而且主动保护野生动物.另外,我区中卫沙坡头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使沙坡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也使周围的群众从旅游中获利.因此,要使岩画能得到充分地保护,长久地被人类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2.2 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开发的原则贺兰山岩画分布于贺兰山和卫宁北山等地的30多个沟谷、洪积扇和山脊中,涉及石嘴山、银川、吴忠3市的7个县(区).岩画的旅游开发应在宁夏旅游总体格局下,结合各市县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各主要景区(点)的条件进行统一规划.岩画旅游开发要防止一哄而上,必须在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按开发的难易程度,兼顾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关联程度,坚持突出重点,分期开发,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原则.例如,第一期应开发岩画分布相对集中、数量多、代表性强的贺兰口和中卫苦井沟等两处.这两处岩画分别距银川市和中卫县城仅20km和5km,而邻近的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苏峪口森林公园和沙坡头等相关旅游资源已得到较好地开发,为这两处岩画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应做好景区的开发规划工作,重点建设好景区内道路、配套服务等设施,加强促销力度,保证开发一处,成功一处,见效一处.2.3 坚持突出岩画文化特色的原则岩画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它的保护与资源开发应突出岩画的文化特色,充分揭示和发掘岩画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民族、地域、美学、艺术和宗教等特色.有特色就有生命力,有的学者认为贺兰山岩画将是我区旅游文化中最具爆发力的产品,是我区文化旅游的一张王牌.中央已把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旅游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战略,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开发贺兰山的岩画旅游资源.3 贺兰山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3.1 开展岩画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规划工作对贺兰山岩画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岩画学专业角度进行的,而将岩画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要使岩画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经济效益,需要经过包括岩画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在内的一系列开发建设过程,其中岩画旅游资源的全面调查分析,科学评价,是岩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5].岩画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应在全面调查岩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岩画旅游资源的价值、特征和环境氛围及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价值等进行综合评定.岩画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不仅涉及历史、民族民俗、艺术、宗教和经济,而且还涉及自然、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方面,因此,岩画旅游资源的评价必须依靠各个领域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岩画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工作.岩画旅游规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考虑岩画本身的价值、开发条件等因素外,还应将岩画开发放到宁夏总体旅游体系,甚至全国的旅游体系中进行规划.同时,岩画的旅游规划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应与宁夏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协调,保证规划的科学性,431第4期 李陇堂等: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合理性和可持续利用性.3.2 加强岩画的保护与管理岩画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因此,岩画的保护与管理是岩画研究与资源开发的基本前提.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目前,岩画损坏已十分严重,所以,岩画的保护与管理已成为岩画工作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岩画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主要有: 建立保护区(点)是保护自然与人类文化遗迹最有效的措施,已被国内外普遍采用,如将属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岩画纳入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内容之中,把位于卫宁北山,以及贺兰山北段等地的岩画,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岩画保护区(点); 制定有关岩画保护与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法规应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依法管理,使岩画的保护与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坚决制止对岩画的破坏和违背科学的开发; 建立岩画博物馆,一方面可作为岩画研究、人员培训的中心和基地,开展岩画的有关专业研究和岩画的管理与保护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宣传岩画,传播岩画知识的窗口; 贺兰山岩画分布于3市7县,管理涉及文物、旅游、林业、环保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当地政府等诸多部门,因此,岩画的保护应首先理顺管理关系,克服条块分割,形式上谁都管,而实际上无人管的状况,建立由一个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 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保证岩画保护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政府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保障,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3.3 岩画旅游开发的基本构想3.3.1 建立岩画公园 在岩画保护区(点)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岩画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岩画公园,进行岩画旅游资源的系列开发.可根据游客需求层次,开展 岩画观赏 、 岩画科考 、 岩画与探险 、 西夏文字探秘 等活动,增加参与性和娱乐性,并充分利用相邻旅游资源,使其内容更丰富,形式多样化.发挥岩画博物馆的作用,宣传岩画研究成果,普及岩画知识,开展科普参观、岩画观赏等活动.3.3.2 充分利用岩画研究成果,为旅游开发服务 古文化遗存开发与遗存的发掘研究紧密相关,研究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和突破,都会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在一定意义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如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祖舍利子的发现与研究带动了法门寺,乃至整个扶风县的旅游业.因此,应充分利用岩画研究成果,如岩画与游牧民族、时代、美学、艺术风格,岩画与文字,岩画与民族变迁,岩画与人类迁徙,岩画与宗教信仰,岩画与环境等研究成果,促进和带动岩画的旅游.同时,应大力开发与岩画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如岩画拓片、岩画明信片、岩画挂历、岩画画册、岩画微缩品、岩画仿制品等.3.3.3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开发岩画旅游资源的步伐 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初期投入大,但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岩画资源开发除政府投入资金外,还应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鼓励集体、个人投入资金,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政策机制,加快岩画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发几个有代表性、潜力大的景区(点),逐步带动整个岩画旅游的发展.另外,要利用报刊、广播和影视等新闻媒体,宣传介绍岩画,可将贺兰口或中卫苦井沟岩画,作为岩画旅游的形象代表,制作专题片,大力宣传促销,提高岩画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要开展国际间文化交流,举办 岩画文化节 、 岩画旅游节 等活动,以此吸引国内外学者、游客.参考文献:[1] 许成,卫忠.贺兰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2-130.[2] 李祥石,朱存洪.贺兰山与北山岩画[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10-250.[3] 周兴华.中卫岩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1-10.[4] 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6-230.[5] 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25.The p rotection o f rock art and theexp 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 rces in Helan MountainLI Long -tang 1,WU Ling -na 2(1.Department of Geography,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 2.The Library of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Abstract:Based on anali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rock art and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HelanMountain.Basic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the protection of rock art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re discussed.Key words:rock art;protection;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责任编辑、校对 王岳昭)432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2卷。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摘要: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体具不甚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

岩石类型复杂,以黑云母英云闪长岩、二云母英云闪长岩为主,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次之,蚀变较强烈。

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呈中酸性,岩浆分异强烈。

化学类型属钙性—钙碱性岩系,具壳源型(S)花岗岩特征。

综合分析表明,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成因类型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环境,具有汇聚、离散、扩张的强力就位特点,形成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晋宁期)。

关键词:长城纪花岗岩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构造环境贺兰山地区1 综合地质特征黄旗口岩体分布于贺兰山中段南水、黄旗口、白寺口沟一带,呈近南北向长卵形展布,北部被断层切割,东边为第四系覆盖,西与青白口纪黄旗口组不整合接触,未见侵入于其它地质体中,呈岩基状产出,南北长约20 km,平均宽约4.5 km,出露面积约81 km2。

岩体中普遍含深灰色细粒黑云母变粒岩、暗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变质岩捕掳体,见有灰白色斜长伟晶岩、伟晶岩脉(团块),尚见有后期辉绿岩贯入其中。

岩体具不甚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

岩体大体可分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

自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岩体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捕虏体由无到有,由少而多;矿物粒度由粗变细,斜长石斑晶消失;由似斑状结构变为中粗粒结构;酸度逐渐增高,石英含量增大;斜长石由中长石(An=33)变为更长石(An=29)。

1.1 岩石学特征岩体岩石类型复杂,以黑云母英云闪长岩、二云母英云闪长岩为主,次为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蚀变较强烈。

岩石为灰色、浅灰绿色,块状构造,中—粗粒花岗结构,部分具似斑状结构,净边、蠕虫、缝合线等交代结构明显。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31.7%~60%)、钾长石(1.3%~18.5%)、石英(25%~35%)、黑云母(10%~13.7%)。

斜长石为中长石(An=25~38,平均An=31),板状半自形晶,普遍绢云母化;钾长石以微斜长石为主,条纹长石次之,呈不规则的板柱状;石英它形粒状,充填在长石间隙中。

宁夏贺兰山岩画群岩画病害调查及保护策略探究

宁夏贺兰山岩画群岩画病害调查及保护策略探究

宁夏贺兰山岩画群岩画病害调查及保护策略探究作者:雷敏军李慧何贤元张永科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4期【摘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众多不可移动的室外物质文化遗产中,位于银川市贺兰县的贺兰山岩画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文物群体之一。

这些岩画都刻于裸露的山体之上,所处的岩石材质各不相同,病害成因多样,病害程度严重,岩画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岩画,在调查岩画病害及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或几种方式综合治理岩画所在岩土的地质病害和外部病害等,阻止岩画的继续风化。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岩画病害;化学腐蚀;风沙磨蚀;物理化学作用0 引言距银川市区大约60公里的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是全国著名的文物群体旅游景点之一,处于宁夏贺兰山东麓中段,岩画分布从北到南,绵延250余公里。

这些岩画有的处于地质结构复杂地带;有的刻于风化严重,岩土酥松的岩体之上;有的处于常年地表水冲刷地带,岩画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工业活动,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岩画风化、破坏严重,图像,刻痕日渐模糊,部分岩画刻痕已经到了难以辨认的程度。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岩画,在调查岩画病害及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或几种方式综合治理岩画所在岩土的地质病害和外部病害,阻止岩画的继续风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贺兰山岩画的主要病害1.1 自然破坏霜冻雨淋、石面风化、植物生长、动物踩踏,人为破坏等。

贺兰山西侧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而且集中在7到9月份;贺兰山东侧因地理位置降水量相对较多,因此中部山沟的泉水常年不断,而且贺兰山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山洪,山洪暴发时快速的水流夹杂大量的沙石,直接撞击在岩体上,强大的冲击力对岩面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贺兰山受来自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西北风,因地理位置及地貌原因,风多且风速很大,导致该地区多沙尘暴危害,岩画长期暴露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发生了严重的风沙剥蚀;分布在石质酥松的岩体上的岩画都不同程度的生长了植被,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扎入极小的空隙,从而扩大空隙和裂纹,植被根部腐烂产生的植被酸,对岩面造成腐蚀;野生动物的踩踏也对岩画的刻痕造成很大的破坏。

贺兰山地质实习报告

贺兰山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山脉东西走向,全长约350公里,主峰敖包疙瘩峰海拔3556米,是宁夏境内的最高峰。

贺兰山地质构造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地质学研究和地质实习的重要基地。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贺兰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成矿规律以及地质环境问题,提高我们的地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为贺兰山地质公园。

四、实习内容1. 贺兰山地质构造贺兰山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体系。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贺兰山的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地质构造特征。

2. 贺兰山地貌特征贺兰山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贺兰山的山体形态、谷地、河流等地貌特征。

3. 贺兰山成矿规律贺兰山富含优质煤炭、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黏土岩等矿产。

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贺兰山成矿规律,学习了矿产勘查的基本方法。

4. 贺兰山地质环境问题贺兰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

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贺兰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了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五、实习过程1. 第一阶段: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贺兰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成矿规律以及地质环境问题等理论知识,为实习奠定了基础。

2.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分别对贺兰山的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地貌特征、成矿规律和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3. 第三阶段: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整理了实习成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六、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贺兰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成矿规律以及地质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2. 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贺兰山岩画研究综述

贺兰山岩画研究综述

贺兰山岩画研究综述作者:王雅洁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从前辈学者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研究成果出发,分别对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空间分布情况、内容分类以及贺兰山岩画的美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原始崇拜;断代研究;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8-0025-02中国是岩画诞生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贺兰山又是华夏土地上遗存最集中、题材最广泛、保存最完好的岩画地区之一。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重要的岩画景点之一,也是我国和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相对集中,在中国岩画中最有代表性。

贺兰山位宁夏银川市西北处,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山坡地带的山口悬崖峭壁之上和贺兰山腹地的山石之上,主要岩画点自北向南有20余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贺兰山岩画一经发现,即在国际岩画界引起极大轰动。

目前,关于贺兰山岩画的研究比较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

在国内,较早研究贺兰山岩画的是李祥石。

1969年,李祥石在贺兰山口无意中发现了山石上的岩画,1979年和1983年先后到贺兰山地区对岩画进行考察和研究,并将相关成果整理成册递交给了国家相关部门,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掀起了国内研究贺兰山岩画的高潮。

从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研究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一、贺兰山岩画的断代研究成果概述20世纪60年代,李祥石发现贺兰山岩画以后,关于贺兰山岩画身世的各种猜想就不绝于耳。

学术界更是在研究岩画内容的同时,不断对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进行探索。

汤惠生的《宁夏大麦地岩画的时代及相关问题》①重点分析了岩画研究中测年、时代的科学估测、与汉字起源的关系等问题。

刘贻清的《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②认为,金属器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所以将贺兰山岩画断代的上限定为春秋战国。

但这种推测存有疑点,贺兰山岩画也有可能是用石头或是其他尖锐的工具刻上去的,不见得使用金属器具。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们分布在宁夏、内蒙古和陕西等地,是我国北方岩画的代表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贺兰山岩画,我参加了一次研学活动,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研学活动内容
1. 参观贺兰山岩画
我们先参观了贺兰山岩画群中的“白马寺”岩画,这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岩画群,包括了人物、动物、植物等多种图案。

我们仔细观察了岩画的细节,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2. 学习岩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参观岩画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岩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贺兰山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岩画中的图案多为人物、动物、植物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3. 体验制作岩画
为了更好地了解岩画的制作过程,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岩画制作体验。

我们用石灰石和炭笔在石头上画出了简单的图案,体验了古人制作岩画的艰辛和技巧。

二、研学活动收获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对贺兰山岩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岩画是古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我还学习到了岩画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深刻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此外,这次研学活动还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
和利用。

关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拍卖岩羊狩猎权的调研报告

关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拍卖岩羊狩猎权的调研报告
1、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地理特征;
2、贺兰山岩羊的生物学特征;
3、贺兰山岩羊的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环境容纳量等;
4、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人类经济活动概况;
5、贺兰山岩羊在贺兰山岩画中的文化内涵;
6、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学者专家和周边民众对狩猎岩羊的态度认识;
当然,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以及这也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进行的研究也只是初步的,这些信息如果能够为个案的分析奠定实证的基础,为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提供一些视野和思路,引发人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取得更深入的认识的话,笔者认为,便达到了此项研究的基本目的。
注:调查范围和调查样本根据岩羊活动的范围界限、生境类型、开展调查的时间、人力等因素确定。抽样调查力争科学合理,以期样本数据的分析吻合总体状况。
四、基本信息和初步结论
1、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理特征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比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是一座地质历史比较古老的山脉,南北长约250千米,整架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势,主体险峻宽阔,南北两端渐缓,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位于内蒙古境内,海拔3556.1米,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宁夏平原的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开展野生动物狩猎,这种在国外曾经得到实践证明并被广泛推行的自然保护区经营模式,在中国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在合理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启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经营新思路,促进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推行野生动物合理狩猎初期,出现的种种思想冲突与矛盾,是否说明野生动物合理狩猎在我国没有发展的前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该走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超出环境承载量的野生动物又当如何处理;而地处祖国西部的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面临以上问题又当如何,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动机。

宁夏贺兰山岩画群岩画病害调查及保护策略探究

宁夏贺兰山岩画群岩画病害调查及保护策略探究

0引言距银川市区大约60公里的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是全国著名的文物群体旅游景点之一,处于宁夏贺兰山东麓中段,岩画分布从北到南,绵延250余公里。

这些岩画有的处于地质结构复杂地带;有的刻于风化严重,岩土酥松的岩体之上;有的处于常年地表水冲刷地带,岩画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工业活动,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岩画风化、破坏严重,图像,刻痕日渐模糊,部分岩画刻痕已经到了难以辨认的程度。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岩画,在调查岩画病害及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或几种方式综合治理岩画所在岩土的地质病害和外部病害,阻止岩画的继续风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贺兰山岩画的主要病害1.1自然破坏霜冻雨淋、石面风化、植物生长、动物踩踏,人为破坏等。

贺兰山西侧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而且集中在7到9月份;贺兰山东侧因地理位置降水量相对较多,因此中部山沟的泉水常年不断,而且贺兰山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山洪,山洪暴发时快速的水流夹杂大量的沙石,直接撞击在岩体上,强大的冲击力对岩面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贺兰山受来自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西北风,因地理位置及地貌原因,风多且风速很大,导致该地区多沙尘暴危害,岩画长期暴露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发生了严重的风沙剥蚀;分布在石质酥松的岩体上的岩画都不同程度的生长了植被,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扎入极小的空隙,从而扩大空隙和裂纹,植被根部腐烂产生的植被酸,对岩面造成腐蚀;野生动物的踩踏也对岩画的刻痕造成很大的破坏。

1.2人为破坏炸山取石、开矿挖料、当地居民及游客乱踩乱画乱刻、随意攀爬。

快速的城镇化步伐需要足够的石料。

因而,贺兰山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料厂,为银川及周边地区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石料。

在石料的炸取过程中,有一部分岩画被彻底破坏,永久消失;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贺兰山观光游览,这些游客及当地居民缺少保护意识,无视岩画点的警示语,对岩画进行随意踩踏乱刻乱画,导致刻痕逐渐模糊,原有刻痕被覆盖无法辨认;有的岩画被村民捡回家当地基,有的被随意撬下收藏,有些人缺乏专业知识,使用不当的涂料导致岩画变色、脱落,或者在岩画上拓片,拓印,导致岩画二次破坏。

旅游管理考察报告《贺兰山岩画实习考察报告》

旅游管理考察报告《贺兰山岩画实习考察报告》

贺兰山岩画实习报告一、目的与意义岩画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先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古代先民记录在石头上的形象史书。

它反映了古代民族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古代民族的艺术特色,再现了古代先民们生活方式与聚落文化图景,展现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北方岩画的典型代表,尤其贺兰口岩画中的太阳神岩画画幅是世界岩画中反映古代先民崇拜自然祈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敬畏太阳的杰出代表作品,而贺兰口岩画又是贺兰山岩画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开发这一资源,对于进一步推动宁夏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宁夏经济发展和贺兰山岩画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打造“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贺兰山东麓品牌旅游带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西的调整,宁夏成为全国首个内陆型经济特区,宁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以及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和中阿论坛这一国际会议永久会址落户银川的机遇,宁夏注定享誉国际,银川也必将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宁夏,借此机遇将贺兰山岩画推向国际,带动宁夏旅游业成为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势在必得,因此,对于贺兰山岩画进行再探索再开发意义非凡!二、景区概况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

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

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再观贺兰山贺兰山,在我没有去过之前,她就是一位神秘的蒙着纱巾的美少女。

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又因为山的雄浑与沉稳,我又对他充满了敬仰,我就是他的铁杆粉丝。

一切都源于这个专业,这门课,让我有机会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第一次去的时候,是由地质学老师带着我们去了滚钟口,在那里我就感受到了贺兰山的独特,在宁夏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也有巍峨的大山去让我们仰望,他就像这块土地上朴实的农民,用他宽阔的胸怀承载着很多很多。

这次,还是自然地理课的实践,在一次来到了这片土地。

苏峪口,向往很久的山峰,我要一领你的风采。

在距山底还有好几百米的时候,我发现路边有很多石灰色的大岩石块。

老师说,这些石块是由于山体滑坡或坍塌而滚落到此的,因为山势挺拔,所以才能滚到离山这么远的地方。

听着这番话,可想而知贺兰山的高大与峻峭。

随着校车向前推进,一些连绵的小山丘出现在眼前。

小山丘的土壤是沙土型的。

由于山丘地处阳面,降雨量少,蒸发量又大,所以它的表面基本没有植被。

即使有,也是一些耐旱性的小型植物。

因为植物缺水,从远处看,生长这些植物的山坡就像穿上了一件黑色外衣。

来到贺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高且陡,让人望而却步。

要攀登而上,只有寻找迂回之路。

于是,我们来到樱桃谷,又让我耳目一新:这里竟然有灌木,往上还有高大的乔木。

山外沉稳庄重,山里生机盎然。

我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神奇!贺兰山最高峰有三千米左右,里面的植被呈垂直分布,也就是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植物。

我向上攀爬,沿途认识了不少植物。

登山过程中,给我触动最大的还是贺兰山山体岩石上的各种条纹。

途中,我一直仔细观察着岩石上的条纹,不时地用照相机记录下大自然的绝唱。

那些错落有致的断层,看起来好像就要倒塌,其实却牢不可破。

高耸的岩石上,有时出现浅浅的一圈无规则的却煞是好看的图案;有时又突然出现一个各种形状的洞,三角锥形的、正方体形的等;有时山顶上横空出现很有形的石像,如玄奘冠……这是大自然在岩石上作画!刻在岩石上的每一道痕迹都映射出自然走过的沧桑巨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兰山岩调研报告
贺兰山岩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贺兰山岩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岩石地质景观之一。

该区域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和蛇纹岩等,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贺兰山岩的地质特征、生态环境以及旅游开发情况,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该地区的岩石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与结果
1. 地质特征调研
我们对贺兰山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调研。

通过野外实地勘察和文献资料收集,发现贺兰山岩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和蛇纹岩组成。

这些岩石具有坚硬的质地和多样的颜色,且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

此外,贺兰山岩还分布有独特的岩洞,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2. 生态环境调研
为了了解贺兰山岩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植被调查和水质采样等工作。

结果显示,贺兰山岩的植被丰富多样,有多种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同时,山区水源丰富,水质清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然而,部分矿业开采和旅游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控。

3. 旅游开发调研
贺兰山岩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质构造,具备了良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我们调研了贺兰山岩的旅游资源情况和旅游开发项目。

结果显示,目前已经有一些旅游景点如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成功开发并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贺兰山岩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升服务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通过对贺兰山岩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岩石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景观,同时也存在一些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方面的问题。

2. 建议
为了保护贺兰山岩的自然环境和加强旅游开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贺兰山岩的保护,限制矿业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加强对贺兰山岩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打造更多的旅
游景点;
(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4)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旅游开发
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四、展望
贺兰山岩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具备了良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未来,随着人们对旅游环境和文化的需求不
断增长,贺兰山岩的旅游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们对贺兰山岩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持积极态度,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