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名的由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兰山名的由来
贺兰山名的由来
沈克尼
蒙古语称马为“毛勒”,漂亮或俊为“高依”,俊马蒙古语称“高依毛勒”。

前年我率队去巴吉丹林,在旗政府的招待会上,我在祝酒辞上用蒙语赞扬一位女歌手“塔依赫高依毛勒”(你是一匹骏马),引得蒙族干部哄堂大笑。

应该说“塔依赫高依拜喏”,即“你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通晓蒙古语的人都知道,贺兰为蒙古语骏马的意思是错误的。

“贺兰”是匈奴的部族名,后来为姓氏。

我在20年前发表的《贺兰山历史概要》中有详细考证,摘录如下:
贺兰山汉代称卑移山。

汉代在今银川地区设廉县,《汉书"地理志》载:“廉县,卑移山在西北。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内蒙古的阿拉旗就得名源于贺兰山。

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赵仲卿传》。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赵仲卿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

当时的贺兰山属弘静县(包括今银川地区)。

贺兰山一称的由来,据唐"杜佑《通典》的突厥条载:“突厥谓驳马为‘曷拉’”。

“曷拉”即“贺兰”。

又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贺兰山在(保静)县西九十三里,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

”此后一些史籍如《读史方舆纪要》、《朔方道志》等相互转抄,均谓贺兰山为驳马或骏马。

更有人将“北人”附会为蒙古人,因而说“贺兰”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和过去的《中国地理》课本就曾这样说:“遥望山脉,宛如骏马,贺兰就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

”(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十月版,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条)。

“贺兰”一词,正象通晓蒙古语的人所知,无论是“骏马”还中“驳马”,蒙古语都不叫贺兰。

至于说贺兰是突厥语驳马的意思,也值得商榷。

那么“贺兰”一词究竟从何而出呢?这要从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说起。

“贺兰”一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书"北狄匈奴传》,西晋太康五年、七年、八年(公元284-287年),由塞北人迁内陆的匈奴人约有十三万余口,“十九中,皆有部落,不相杂错”。

这十九种匈奴部落中,有一种叫“贺赖部”。

“兰、赖语转耳”(见《资治通签》卷一○八胡三省注),贺兰就中贺赖的音转。

晋朝政府纳居十九种北狄匈奴于雍州北部。

雍州当时治在今西安,所辖范围广大,包括陕西大部及宁夏南部。

宁夏北部包括贺兰山区属“雍州徼外地”。

(见《读史方舆纪要》),即雍州北边外之地。

匈奴贺兰部入居之后,即被安排在位于雍州北部、水草丰茂、生态环境放牧的贺兰山地区。

随后贺兰部向东迁移到内蒙古的大青山以北。

公元357年,即十九种北狄匈奴入居七十年后,“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降于(慕容)隽,拜宁西将军云中公,处之于代郡平舒城”(见《晋书"慕容隽载记》)。

匈奴贺兰部与鲜卑贵族慕容部及拓跋部便结成了军事部落同盟。

贺兰既是部族名,也是一种姓氏,如南北朝时,北周鲜卑人贺兰祥,唐朝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宋朝著名道士贺兰栖真等。

贺兰氏随着鲜卑人的逐渐汉化,以后改为贺氏(见《魏书"官氏志》)。

由于匈奴贺兰部曾于晋太康年间驻物于贺兰山地区,这座山便习惯地称为贺兰山了,这种以民族部落命名的山名在贺兰山还有一处,
如宁夏大武口至石嘴山一带的乞伏山便是。

《元和郡县志》记载:“东北抵河,其抵河之处亦名乞伏山”。

这是由于三国时期,乞伏鲜卑人曾驻牧于此,因而这一段山就被称作乞伏山了。

鲜卑、乌桓都是历史上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据史书记载:“鲜卑起于鲜卑山”、“乌桓初时聚居于乌桓山”。

看来,许多山名与少数民族部落名称有很大的关系。

贺兰山只是其中一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