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摘要:曾国藩虽为腐朽的清政府高官,但却对却有一定进步的政治思想、经济头脑、军事理论,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着和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受到很多名人的好评。
本论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键词:曾国藩中国近现代内容:一、履历曾国藩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二、平生的成就1、文学成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篇一《立体的曾国藩》【摘要】在我眼中立体的曾国藩是这样一个人:正直又不乏圆通、清廉却也有挣扎、笨拙却又精明。
正直、清廉是正人君子的题中之义,但是圆通、挣扎、笨拙、精明则给他增添人性的质感。
郭嵩焘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曾国藩的“成功”最好的阐释。
在那样一个无望的时代,昏庸的统治,肮脏的官场,黑暗的社会,曾国藩还在奋发图强,期冀重振清廷,只是最后他也只能哀叹“天命”不可违。
曾国藩一生就是一本教科书,他给我们树立起为人处世的榜样,他的思想,他的品质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曾国藩;为人;处事本书的目录分为三大块,讲述了曾国藩传奇的一生。
首先是曾国藩的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
一生坎坷不断的曾国藩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由一个血气方刚、黑白分明的人被迫放下身段,与自己痛恨的“软熟和同”之人把臂周旋。
其次是曾国藩的左侧面: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
一生追求成为圣人的曾国藩面对清政府的昏暗与腐败,在世俗的冲击下他保持着“既清又浊”的为官生涯,他不能阻止他人靠做官发财,但是他在这个黑暗的王朝中要求自己“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分钱寄家用”。
最后是曾国藩的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这一部分讲述了曾国藩从不信风水到信风水再到信天命。
一生的坎坷经历,跌宕起伏使得他对人生,对命运有了深入的思考。
“天命”之说在曾国藩的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曾国藩晚年的心境常常陷入灰心落寞之中。
这既有个人家庭因素,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悲观,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用尽一生精力换来的“同治中兴”不过是一片虚假繁荣。
一、和曾国藩学做人一君子慎独在修身方面,曾国藩一生始终践行着五个字。
首先要“诚”:为人表里如一,坦坦荡荡,待人真诚。
二要“敬”:内心充满敬畏不存邪念,不害人。
三是“恒”:生活工作读书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
四是“谨”:说话做事讲求严谨、求实,不说大话、空话、假话。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作文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作文第一篇:《曾国藩的那些事儿》说起曾国藩,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晚清的一位大官儿,但其实这老爷子的故事多了去了。
他小时候也不是什么神童,相反还因为背书慢被小偷笑话过。
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伙子,后来成了朝廷里的顶梁柱。
曾国藩这个人啊,特别能吃苦耐劳,干起活来就跟不知疲倦似的。
他年轻时在京城当个小官,每天除了处理公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读书,提升自己。
那时候的他,就像现在我们说的那种“拼命三郎”,啥都难不倒他。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闹得风生水起,清朝政府焦头烂额之际,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湘军,硬生生把局势给扭转了回来。
这段经历要是拍成电影,绝对比现在的武侠片精彩得多。
而且他还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人,治理地方也有一套,比如提倡节俭、整顿吏治等措施,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了点。
最让人佩服的是,即便身居高位,曾国藩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
据说他家门前挂了个牌子,上书“求阙斋”三个字,意思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旧十分宝贵。
总之吧,曾国藩这辈子干了不少大事儿,但他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份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始终如一的品格。
这样的人物,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能发光发热,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
第二篇:《曾国藩:从平凡到非凡》咱们聊聊曾国藩,这位历史上的牛人,起初不过是个普通的湖南农村孩子,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故事,就像是励志小说里的情节,充满了奋斗与坚持。
曾国藩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
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挣学费。
这份努力没有白费,最终让他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一步步走向了仕途。
进入官场后,曾国藩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地自我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他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
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胜利之后没有迷失方向,反而更加注重培养人才、改善民生。
与曾国藩相关的近代史论文
与曾国藩相关的近代史论文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与曾国藩相关的近代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与曾国藩相关的近代史论文篇一《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学以立志学以致用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
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
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
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
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
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
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
“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
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中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
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
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
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
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
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
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
在家书中他这样写道:“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公共管理学号:L01214001 姓名:王洁星期三上午三四两节课老师叫我们写一个关于近代史人物的评论,我的脑海中迅速出现了曾国藩的身影,最近看了曾国藩传记,内心很受震撼。
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曾公身上的浩然正气,看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毁誉参半。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很高的。
我想曾国藩不愧为一代枭雄,人中豪杰,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书上介绍了曾国藩的身世,他是一个生在贫寒之家,却靠着自己的实力和奋斗登上了权利的巅峰,这正是我所渴望的,因此对曾国藩的经历内心充满了羡慕与敬佩,我想那是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才一步步完成的。
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发现很多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很高,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前一年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
”曾国藩极力推崇儒家文化,特别注重自我内心的修炼,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继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孔学的圣哲:建功树业,转移世运的伟大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在中国历史上,曾国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人物。
他平定太平天国,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同时他善于识拔人才,引用之能,更时时以转移社会风气建立廉能政治为己任。
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我眼中的曾国藩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摘要:《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
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
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
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
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
老儒宿学,群归依之。
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
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关键字:生平事迹功过影响评价参考文献:《清史稿·曾国藩传》纪录片《百家讲坛之曾国藩》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每次提及这个历史人物,听到的是大家对他不同的看法,有说他是成功的,也有说他是个坏人,卖国贼之类的:直到后来上了历史课,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曾国藩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才渐渐了解他的事迹,能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网上搜了不少节目讲诉曾国藩历史的,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在当政时所做的事,以使自己能正确的看待这个人物。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赞扬他的的居多,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不仅如此,“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的人是他;还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的人;在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
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
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范文:毁誉参半曾国藩,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全文如下: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或嗟叹或敬仰。
曾国藩,这个功高可以盖主,过繁问鼎一时的人物是怎样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呢?从很多现代人的角度看来,曾国藩不过是清朝末年众多军阀中的一个而已,或许他的道德文章可以冠冕一代,但在普通人的眼里,那不过是他为官从政、上下其手的手段。
然而,在当时,曾国藩的为人做官之道可谓尽人皆知,无人不佩服之至。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胡雪岩其人白手起家,到晚年终老之时富可敌国,甚至靠自己的财力资助左宗棠将新疆收回清政府版图,将曾国藩与其相提并论,可见世人对曾国藩为官之道的尊崇。
《曾国藩家书》130余封,是历史上家书流传下来最多的,曾国藩在家书中推心置腹的言谈,对子侄兄弟们的教导,堪称典范,曾家传承一百余年未出纨绔子弟,未曾家道中落,能人辈出,不得不说曾国藩家教之成功,堪为后世之楷模。
曾国藩作为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其深厚,文章写作自成一家,阳刚与阴柔并济,行文流畅,思想深刻,振聋发聩。
作为清末重要的军事力量,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是清政府最后一道保命屏障,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了社会安定的夙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就尽忠报国而言,曾国藩的做法无可非议。
他的一生是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毁誉参半,且各趋极致,毁至卖国贼,誉则冠冕一代。
世人眼中,曾国藩功过相抵,但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将功与过扯平来计算,而是既看到他的长处,又看到他的缺点,由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成就大业。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然而曾国藩是第一个完美的将家国天下都治理的很好的人,誉其为楷模一点也不过分。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2)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2)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二《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摘要:曾国藩在理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突破传统理学的束缚,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提倡汉宋交融,调和二者矛盾;二、“义理经世之学”;三、阐发礼学与理学的关系。
曾国藩的努力为理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曾国藩理学汉学经世礼学湖南湘乡曾国藩(1811~1872年),字涤生。
他生活在中国清朝的中后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4个朝代。
当时正处于清朝从强盛逐渐衰落的拐角点,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帝国正面临着轰然倒塌的危险。
在这种艰难的岁月中,也不乏曾国藩这样的仁人志士。
“时势造英雄”,苦难中曾国藩不忘修身养性、以求上进。
他27岁中进士,之后,就如芝麻开花一样连连晋级,历任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又通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清皇帝给他的谥号为“曾文正公”。
曾国藩曾经被人推许为继孔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在儒学诸多方面的学术趋向,他毕生研究和服膺的是理学,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有“一代儒宗”的美名。
曾国藩的理学突破了传统理学狭窄范围,开创了理学新篇章。
以下是关于曾国藩理学的特点的浅析。
一、提倡汉宋交融,调和二者矛盾汉学又称为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的学问,是与宋学相对的儒学流派。
汉学以儒家经典作为说经者的对象,为经书中的名物、制度作注释,它与以星、理解经的宋学迥然不同。
清代中叶之后,汉学和宋学各铸壁垒,长期对峙并相互攻讦,“党同妒真,判若水火”。
曾国藩以理学为自己言行的依归和标准,但是却“不废汉学”,对于汉宋之争采取超然态度。
他反复指出:宋学在孔门为德行之科,汉学在孔门为文学之科。
“言道则宋师为大”“言艺则汉师为勤”,各有短长[1](P250)在平息汉学与宋学争论的基础上,曾国藩力图求得二者的融会贯通。
比如他对“实事求是”的阐释:关于“实事求是”,较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论曾国藩
我认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睁眼看世界,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在曾国藩老家,屋里墙上有过这样一幅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怀天下。
这给我们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也许这就是他的守则把,说守则而不用别的词描述是有原因的,曾国藩从一出生,走的就是一条官僚道路,官僚就是要显得高人一等,因此他骨子里都有一种贵族的大气。
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让你觉得和他心灵有些疏远。
我粗略看了一点曾国藩写的书籍,写的一般是官场守则或者是做官必读的东西,种种利益和谋略之类的文章,相对比较少去讨论了民生之类的文字,这有一点是重要的原因是他并不是出身平民,而是一个实在的官僚,身处的环境不同自然对平民的感觉没有身处平民世家的人更加强烈,这是我不太喜欢曾国藩的一点,就是他的那种官僚气让我觉得没那么容易接近。
还有一点不太喜欢的是他年轻时候的轻率,没作战经验。
咸丰四年的时候,曾国藩治太平军,却中了太平军的“引君入瓮”之计。
在那个时候,曾国藩可以算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士,在实战方面缺乏了解,于是他一时间找不到解决办法,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亲自率领部队进行突围。
可是当时湘军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水军方面,而天气不利,大风大浪之际又岂是水军的用武之地,指挥船因大风遭到了重创,其余的船也都残风败柳了,于是他们躲进港口避风。
曾国藩眼见水军的艰难形势,就带领陆军一路拼杀,想要从敌人的背后反抄。
可是,当陆军绕出敌人的包围圈的时候,并没有见到太平军的营地。
这并不是空城计,而是早已经设计好了,正在湘军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早就埋伏在附近的太平军突然发起进攻,湘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乱之中死伤无数,损失惨重。
当时曾国藩率领的部队大都死的死,跑的跑,正因为这些人一般是农民组成的队伍,曾国藩也很失落,就一下子往河里跳,幕僚看到曾国藩跳进了湘江,就赶紧找了水里功夫好的人将他救了上来。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场的楷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篇一《试论曾国藩的票盐制思想》摘要: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
他在淮北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做法可谓是秉承了陶澍的票盐思想。
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图借助殷商的“辘轳转运”来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课厘收入。
关键词:曾国藩;票盐制;思想一有清一代,实行的盐法的主要是纲盐制,即清政府每年根据盐的产量、销售量的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商人按照所请引数缴纳正杂课额。
在这种纲盐体制下,引商都有专门的引地,“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当始认时费不赀,故承为世业,谓之引窝。
后或售与承运者,买单谓之窝单,价谓之窝价。
”[1]清政府为保障财政收入,采取“恤商裕课”的政策,保护大盐商的利益,授予盐商世袭垄断的特权。
在纲盐体制下,与盐政有关的所有人都“视盐务为利薮”,官商勾结,互相依托,牟取私利,导致盐价日昂,私盐泛滥。
嘉道年间,纲盐制日益败坏,道光十二年,两江总督陶澍遂在淮北废引改票,试行票盐制。
陶澍的票盐法,将淮北畅岸仍归商运,其余无盐济售的滞岸则仿照山东、浙江票引兼行之法,由运司刷印三联票,一留为票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行运,于海州所属之中正、板浦、临兴三场设局收税,听任小民投行购买运往销售,在各场的要隘之地设立税局给以照票,上面注明民贩姓名、籍贯、运盐引数、往销州县、并按路程远近立限到岸,凡无票及越境者仍以私论。
陶澍在其《淮北票盐试行有效请将湖运各畅岸推广办理酌定章程折子》中说:“查票盐自试行以来,海属积滞之盐贩运一空,穷苦场民藉资苏活,即游手闲民亦得以转移执事,是以上年海州灾务极重,而地方尚称安帖,实得票盐之济。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曾国藩一生潜心于治学,博览经史子集,深究宋明理学,治学成就斐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篇一:《谈曾国藩的治学之道》摘要:曾国藩求学问业,“无学不窥,默究精要”,以经史为根,以宋学为宗,涉猎儒家的各个学派,以及老子、庄子、墨子之学等。
曾国藩有自己的为学之方,如虚心有识、主敬有志、博而有约、专精有恒等。
在经过了充满艰辛的治学之路后,曾国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他的治学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中国近代士大夫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曾国藩;治学之道;近代士大夫曾国藩一生潜心于治学,博览经史子集,深究宋明理学,治学成就斐然。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他的著有《经史百家杂钞》、《求阙斋文集》、《诗集》等。
曾国藩一生的学术成就来源于“治学”,他的治军为官之道也来源于“治学”。
曾国藩家书中有关治学的众多言论,反映出他严谨的治学思想与品格。
一、曾国藩的治学方法众所周知,不管是何人,如果想要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那么就需要讲求方法。
曾国藩所创立的治学方法,即使到了现在,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仍然有借鉴的意义。
曾国藩的治学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内容―“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
对此,他在给其子曾纪泽的书信中作了详尽的阐释:“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缺一不可。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明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咪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
既要求好,又要求快。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小论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自豪;作为一个娄底人,我们听的最多却是曾国藩。
他雄韬伟略,夫近代之中国,内罹发捻之乱,外受夷狄之侵,此方危急之秋也。
一时豪杰并起,内乱迭生,天下趋于不治,黎民现乎不生,国藩之出也,剿灭洪逆,实安民之急需;倡行洋务,奠强国之根本,此皆垂世之勋功,历来世人称之。
然人多以为曾国藩好杀,遂以“曾剃头”谓之,亮不以为然也。
何也?盖曾国藩出诸书生,有异武将,不杀无以树威,不杀无以慑逆,且发逆{太平军]多不屈,不杀等乎聚敌也。
曾国藩善用人,其幕府人才济济,如左宗棠,胡林仪,彭玉嶙,塔其步等,皆一代将才,曾国藩遇之如子弟,用人不疑。
至于荡尽洪逆,拥精兵数十万,控江山近半壁,苟听谋士之言,则可南面称王,朝廷莫能制也。
曾国藩耻曹莽之为,拒其教言,将湘军尽数解散,乃成忠名处世炼猾,城府至深,喜怒不形于色,纷扰不累于怀,处,与发逆每战多北,数殆覆军,更朝臣构怨,军父猜测,此时也,曾国藩习老子之术,请心寡欲,自勉自励,使之无此坚志,何期后时之功?自律极严,不耽声色,不爱金钱,不逞奢华,行军起居唯麻衣竹器也,为当代官府罕见也,教子以慈,督弟以严,家法缕析,虽行军匆忙之间,尤弥而不废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其文也称于时也本人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的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之上。
换句话说,只是总体地知道那是个这样的年代,大中华帝国就像一只垂死的肥猪,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秃鹫们抢着来瓜分这只基本没有反抗能力的肥猪。
所以说,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于是,时势造英雄地,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
也因此,历史课本让我们知道了晚清“同治中兴”的制造者,曾国藩。
曾国藩,其名,如雷贯耳。
从书店里地摊上满摆着的他自己写的书籍、有关于他的书籍、甚至于某些人为求销量生拉硬套地为自己的书命名《曾国藩与XXX》。
不能不看出他对我们当今现代的影响。
其人。
没见过。
对其之了解,真只是略懂。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诸多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思考与借鉴的东西。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篇一《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
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成功;读书中图分类号: B2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6)02-0064-04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对曾国藩非常赞服:“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1]青年毛泽东曾经在致友人的信中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2]。
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曾国藩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这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读书储识自曾国藩的祖父起,曾氏家族形成了“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从8岁起在父亲曾麟书“晨夕讲授,指画耳提”督教下有过一段扎实刻苦的读书生活。
这种读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身。
1836年,曾国藩在“恩科”会试落第后返家途中典卖衣服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曾麟书知悉后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推荐文章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热度: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评价论文3000字热度:中国近代史的结课论文范文热度: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4000字范文热度: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热度: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篇三:《试析曾国藩的经世思想》摘要: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曾国藩,为清朝三大中兴名臣,其经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经世的内容、思想渊源以及简要的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对曾国藩的经世思想加以分析。
关键词:曾国藩经世思想评价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
曾国藩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整饬吏治方面曾国藩从整顿吏治入手,转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
面对清朝吏治的严重弊端,曾国藩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为柔靡为荣”。
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退缩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琐屑者,斤斤计较,不顾大体。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国家一旦有事,则满廷皆疲沓泄,相与袖手”。
在曾国藩主政一方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吏治腐败的恶果,深以吏治腐败和民心不满为忧。
认为要从整顿吏治,挽回民心入手,“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简述曾国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姓名:博格李学号:201150692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是思想引起无数人深思学习,李鸿章说——有大人如糟糠,我一扫之,但他不然;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其人。
他虽生在晚清,但力挽狂澜,使晚清基业得以延长。
勤学励志,饮誉士林,他的智慧、他的处世之道、他的思想都让后人连声叫绝。
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人(今湖南省双峰县)。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曾国藩堪称完美。
从荷叶塘的湖南湘乡农家走出,一生热爱文章、热爱理学,自律严谨的道德楷模傲立于世,“不做圣贤,变为禽兽”是他的自勉词,获得当时和后人的肯定。
会读书、会做人、会做官,赢得了后人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我认为提起曾国藩,不能不提他的成功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没有人愿做一个失败者。
而想做一个成功者,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其真谛。
1、德智修身,前瞻蓄才,为以后打好基础。
修、立、蓄、养,是他的早期的有力奠基。
修身。
诚、敬、静、谨、恒是其必修课。
诚恳,所有想法都可以展现给世人。
敬畏,胆小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因为他们的细心能想到你所想不到的。
心静,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
谨慎,谨慎的做事冥冥之中增大了事情的成功率。
恒心,一天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难,但是好几年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很不易。
立志。
曾国藩立的“澄清宇内”之志,便是安邦、治天下。
蓄才。
翰林院清闲,他发奋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为以后储备大量的知识。
养声望,做诗文和上书是来养望的主要方式。
曾国藩的修、立、蓄、养的努力,使人格、才干、声望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充分的准备,才有以后的成功。
2、抓机遇,固本增实。
咸丰二年底,曾国藩看到了绝大机遇,这就是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论文—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111234108张战威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圣相”?而又是什么造就了以及如何造就我们自己?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
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
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
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
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
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一、成长经历说起曾国藩没有人应该感到陌生,那个被骂“满清走狗”,被章炳麟说成是“誉之则为圣相,獻之则为元凶”的人,就是曾国藩。
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很关心,而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那曾国藩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祖父是农民,爸爸却当了教书先生,曾国藩从小也就勤勤奋奋地读书了。
曾国藩20岁考的秀才,比他爸爸早23年考得,不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天资在此可以瞥见一二。
他喜欢读史,曾经用一年时间读完《二十三史》,之后进京在翰林院做事。
对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老师必定比我有更多了解,故在此只是简略叙述一下。
我在看了他的成长经历后有所感悟的是:人成功确实需要天赋。
而天赋从何而来?一是打娘胎以来的智商、情商,二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
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论文:我看近代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
论文:我看近代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我想了好久,才键入曾国藩这三个字。
毕竟我的修为有限,眼界更是不够开阔,不知道怎样才能中肯地评价这位被后人褒贬不一的历史传奇人物。
曾国藩(1810-1872)是位典型的颇受历史争议的历史人物,章太炎曾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正传》作者马东玉在文中提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有阶级性的,历史学家是分属于不同阶级的。
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即使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也会得出不同以致截然相反的论断。
评价曾国藩出现的大毁大誉,就是由于论者出于阶级的、政治的目的和人为的需要,对曾国藩进行任意改塑的结果。
”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曾国藩自然是位功过兼有的人,孰对孰错,我们得以历史的眼光来全面看待一个人。
记得我最早接触到曾国藩的历史事件是在初中时学到太平天国中曾国藩靖港兵败欲投水自裁的一段。
那时候也就是对清政府怀着一种简单的“腐败”的负面印象,当然也就想拍手称快了。
可现在但就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看来,曾国藩可绝不是位简单代表清政府利益的钦差大臣的形象了。
现在我觉得,他绝对堪称一位血肉丰满,刚柔并济的才学之士。
我没法全面地看待曾国藩这位历史名人,因为我既没有足够的资料,也没有分析事物的足够透彻的洞察力与概括力,也就分别从一些不同的事件上来“断章取义”一下吧!曾国藩绝对可称一位饱学之士,他到28岁考中进士并进翰林院,他“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他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
他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从他的文才上看,他的仕途畅通一个重要起点就是他好学,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在发展到风建社会末期的晚清王朝中,理学堪称乱世之臣之宝典。
有了足够的学历资本,他便打通了官场之路。
在翰林院他苦攻理学,他六年后出来,再过六年便能升到二品内阁学士,中央六个部他便担任了五个部的副职,由此可见咸丰帝对他的器重。
【最新文档】曾国藩评价-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曾国藩评价篇一: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一)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有关论文指出,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湘军的建立和治军作战的过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个特色,就是在军队内部强化封建意识。
他以孔孟的“忠义”为建军的宗旨,要求湘军绝对效忠清王朝的封建政权,绝对忠于自己。
在“忠义”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在湘军的编制上主张先设官,由官自招士兵,各军内部以各级将领为核心,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为惟一信条;全营归属营官,营官归属统领,全军归属大帅。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私属性质的上下级关系。
曾国藩选择将领以“忠义血性”为标准,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效忠清王朝,才能绝对服从自己。
在招募士兵的问题上,曾国藩主张应招“以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以便使他们树立“愚忠”的思想,能够充当炮灰,为清王朝卖命。
同时,曾国藩主张采用原籍招募的办法,由统兵将领亲自筛选,通过私人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情谊,在军队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以此维系军队的协调和稳定。
第二,以“礼、诚”为本,以“勤、恕、廉、明”为要义的治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整治军队的第一要务是“礼”治,即以礼自治,以礼治人;他整治军队的另一要务是“诚”,即把“诚”看作“物之始终”,是维系国家和民族之命运的纽带。
同时,曾国藩认为,治军还要以“勤、恕、廉、明”为要义,做到“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
所谓“勤以治事”,就是要求湘军改变八旗、绿营的积弊,各级将领对待一切问题要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治军之道以“勤以治事”为先,正是由于他要求下属做到勤劳,力戒懒散作风,才大大提高了湘军将领的指挥和决策能力。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近代史人物的论文篇三:《近代著名儒将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作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中兴”的第一名臣,拜相封侯,全国景仰;也是湘乡近代最知名的大人物,号称曾湘乡。
他自幼熟读经史,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又点翰林,学问相当了得,可以说是一位传统的高级知识分子。
正当曾国藩在仕途上不断攀升的时候,太平天国起义势如破竹,攻克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天国政权。
于是,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办团练,组建统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几经反复曲折,艰苦奋战,终于取得镇压太平天国的全面胜利。
他可以说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一名儒将,值得研究。
我对本县这位先贤没有专门研究过,却也颇感兴趣,颇为敬仰,或亦有些惋惜。
个人有几点粗浅认识,提出来就教于学者方家。
一、保卫传统与学习外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斗争,原是农民起义与封建王朝两个对立政权的斗争;而曾国藩却从文化的角度,说他所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的战争,是保卫传统文化——儒家名教与学习外国文化——拜上帝教的斗争。
在《讨粤匪檄》中明白指出: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之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为之所也。
[1]曾国藩又揭示太平军“焚彬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
嗣所过州县,先毁庙宇。
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
此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
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代表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第四,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因此,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是功大于过的。
其次,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发挥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积极的倡导者,甚至被誉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热情的实践者。
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
其实,1863他全力支持李鸿章开办江南制造总局,在共同苦心经营之下,江南制造总局规模空前,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再者,曾国藩具有世界眼光。
他见洋人造机器是根据数字推算而来,一切照着图纸的标准。
要精通此道,唯有靠翻译。
因此,1867年,他设立“翻译馆”,聘请洋人主持译务。
这个翻译馆堪称中国由政府创办的历史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心。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译著可是居功至伟的。
它不仅为启迪和培养中国近代科技人才以及许多科学奠定了基础,尤其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一方面来看,曾国藩所倡导的作为近代化运动的洋务运动,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自强、求富”,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
他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兴办起中国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工业基地、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如此而享有“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也是实至名归,并被载入史册。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所谓的“自强之道”,不过是为已露末世相的清政府借洋务运动寻找政治出路。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洋务运动不可能成为救国良方,更不可能使国富民强。
最后,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大结局。
不论曾国藩,还是李鸿章,都无法挽回大清覆灭的命运。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曾国藩的外交方式评析他。
曾国藩的外交,过去多少年内一直被简单地认定为是妥协、投降的外交。
10多年来,史学界开始提出异议。
此次会议论及外交的文章也不少。
有的论者说,“人们对曾国藩常用‘软弱’、‘妥协’、‘媚外’、‘投降’、‘卖国’等责骂之词,未免有欠公允。
因为曾国藩的羁縻外交思想,实际上是对强敌权且笼络,争取一个和平环境,速图自强,最终达到御侮的目的。
曾国藩能正确地审时度势,知道中外实力悬殊甚大,和列强硬碰,靠武力与之周旋,是不明智、不现实的。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贫穷落后、受人欺侮的国家,要生存,要反弱为强,舍此羁縻外交,别无良策。
曾国藩的外交方针有四个字:‘诚’,推诚相见,‘信’,信守和约,‘争’,据理力争,‘和’,外敦和睦”。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引人注目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但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这位极具神奇色彩的人物做到了,这是值得所有中华炎黄子孙膜拜的。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二:《我眼中的曾国藩》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圣相”?而又是什么造就了以及如何造就我们自己?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
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
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
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
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
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一、成长经历说起曾国藩没有人应该感到陌生,那个被骂“满清走狗”,被章炳麟说成是“誉之则为圣相,獻之则为元凶”的人,就是曾国藩。
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很关心,而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那曾国藩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祖父是农民,爸爸却当了教书先生,曾国藩从小也就勤勤奋奋地读书了。
曾国藩20岁考的秀才,比他爸爸早23年考得,不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天资在此可以瞥见一二。
他喜欢读史,曾经用一年时间读完《二十三史》,之后进京在翰林院做事。
对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老师必定比我有更多了解,故在此只是简略叙述一下。
我在看了他的成长经历后有所感悟的是:人成功确实需要天赋。
而天赋从何而来?一是打娘胎以来的智商、情商,二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一个自不必多说,从仲永、桑弘羊身上就可以看出什么叫“生而知之者”,那东西貌似有点飘忽,却是实在的天赋,普通人学不来,曾国藩却可算是一个,悟性极高。
第二个是可以创造的,像“孟母三迁”似的例子可以略有理解,而曾国藩的农村家庭背景本身造就了他中国农人特有的谦逊、朴实等内在特质。
我认为这即是他性格里所谓“虚怀若谷”的最基础部分,再加上他后来所学的儒家思想,造就了一个真正的曾国藩。
就天赋这一点来讲,我在此处如此重视,并不是想表达“听天由命”的思想,而是想说,我们要认清我们需要什么,是什么造就了别人,什么造就了自己,这些都是因人而异。
当然,如此行动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我们最初的梦想,但是这就是人生,历史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奋斗,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放弃,我想这才是研究历史的本意。
二、真正的曾国藩当名誉装满了衣钵,盗贼就随之而来了。
真正的曾国藩是怎样一个人,我们也只有从其事迹出发,寻找突破口,别人评价都是“二手货”,我们应当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曾国藩在入仕之后在翰林院干得不错,连连升官,在汉人常被排挤的满清朝廷里当了个侍郎的职位。
到后来太平天国起义,才回乡筹办湘军,此后湘军逐步壮大,曾国藩也被推到了权利的巅峰,权倾朝野。
不过,后来他辞去了自己的所有职务,一是因为身体欠佳,二是由于他深谙官场之道。
这就是曾国藩的为官做人之道:中庸。
他知道“月盈则亏”,所以急流勇退。
在官场上,他提拔左宗棠、李鸿章,即使后来二人对他都有批评,却始终公私分明。
在家里,他严加管教自己的家人,关照、爱护他们,却让自己的亲生弟弟为国捐躯。
用一句话可以形容在中庸原则下的曾国藩:“为善坚持,虚怀若谷”。
在剿灭太平天国起义的这15年里,他屡遭挫折,也曾经因为兵败无颜而两次自杀未遂,但是结局是美好的,他赢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漂亮的胜利。
也许没有老师会那样包容学生对自己近乎严厉的批评,但是曾国藩可以。
他以自己的包容之心容纳着万物,天下苍生,金陵一役后,大局已定,看着自己手下的将士死伤多半,他解散了湘军,虽然也带有政治考量,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真正博爱的人。
三、大时代时势造英雄,汉末出了个奸雄曹操,清末出了个忠臣曾国藩。
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只是不早不晚,发生在了曾国藩所在的年代,于是一介书生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治国、平天下,无数英雄人物的未完之梦,曾国藩做到了,是时代选择了他,而也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
当曾国藩回乡办团时,他也许没想过以后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对于他来说,忠君爱国是第一责任。
这个时代的主题词是:动荡,于是谁能给他稳定就会成为英雄。
结语一个真正的曾国藩需要自己体会,这样才会有最深的感受。
而评价一个人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评价,好的抑或是坏的,我在此仅仅提出了曾国藩的好的地方,人品确实是没的说,但也并不是说他什么都好,就作为一个汉人而帮助当时极度腐败的清政府这一点来说,我就觉得就不够“革命”,但是客观上来讲,“居其位而谋其政”,忠君还是举义,这是个人选择,无需作出太尖刻的批评,这也是时代使然,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无奈。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各方面的才华,修身养性。
上天只会把机会赐予有准备的人!在充实了自己之后,步入社会,不求抓住所有的机会,但求抓住最适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