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反映幼儿教育的纪录片。
该片以幼儿园为背景,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目标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对幼儿园的观察和采访,该片揭示了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幼儿园中的环境、资源和教学方式。
首先,片中展示了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的布局和装饰。
这些布局和装饰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探索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片中还展示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绘本、玩具和游戏设备,以及教师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这些环境和资源中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小组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育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片中展示了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自由玩耍的场景,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幼儿园教育还关注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和自主性。
片中的教师们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育注重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幼儿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观众还可以从中获得对幼儿教育更深入的认识,并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和讨论的平台。
幼儿园纪录片赏析(推荐)
幼儿园纪录片赏析(推荐)第一篇:幼儿园纪录片赏析(推荐)《幼儿园》纪录片赏析从纪录片题材选择上看: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如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这部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本片风格纯朴自然,全世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关注主流群体、民生、教育责任与良心真诚与人性从纪录片拍摄过程看:音响的处理纪录片多为纪实性的风格,非常注意同期声的采制。
在纪录片的拍摄中,声音的采制是非常重要的。
夜里孩子们睡觉时沉重的呼吸声反衬出宁静,在嘈杂的声音中凸显出被拍摄孩子声音。
做的很精细。
背景音乐:茉莉花。
以北方曲调的《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
这种变化着的感觉与不同阶段渲染主题的《茉莉花》旋律交织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
起初,我在听到《茉莉花》音乐响起时,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快意的、欣赏的心境,看到的也会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场景。
但随着孩子们幼儿园真实生活画卷的一幕幕揭开,《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变味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
到后来,尤其是孩子们的对话部分完成之后,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料不及,更使人思绪沉重。
通篇不用解说词。
全部用表达能力强、内涵极其丰富的画面语言来展示所要承载的一切。
镜头的运用通过一系列的分切镜头来往成一个段落的叙述,更多的是采用长镜头的语言。
长镜头调度的非常到位,完整地记录了整个场的关系,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且有丰富的镜头内部语言的变化,以及准确的节奏感。
镜头的叙述能力。
得漂亮讲究用光、注重构图。
以庆经常在片子当中出现一个孩子独处的场景,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但是在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
空镜头。
制造意象。
与别的画面配合起来,例如门外的雨、阳光。
镜头常常由细节到全景。
直接找出最冲突的视觉点,再拉远镜头,看清事件发生的环境。
比如夜里睡觉时,先大特写了两只握在一起的小手,然后拉远镜头,看到两个熟睡的孩子,在到一个屋里熟睡的孩子们。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由导演赵宁执导,于2024年上映。
该片记录了中国城市中一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情况,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
该片选取了幼儿园中四个孩子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
首先,片中呈现了中国现代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幼儿园》中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业人士,他们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将他们都托付给了幼儿园。
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以及工作压力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该片着重描述了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系统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以游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表达。
片中展示了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她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此外,片中还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包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以及家长的过高期望等。
在片中,幼儿园老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不断与家长沟通,解释教育理念,并努力平衡孩子们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此外,片中也探讨了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片中提到的“小学化”教育。
在中国,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学习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在学校拥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趋势导致了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游戏和个性的发展。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选取几个孩子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并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中种种问题的思考。
该片展现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关键的教育问题,如过度重视学术成绩、过早学习的趋势等。
通过呈现这些问题,该片旨在引起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方面进行与探讨。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以记录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幼儿园一年的生活为主线,通过镜头记录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玩耍、学习、成长的点滴瞬间。
下面是对其中片段的详细分析。
首先,片段开始以一个宽阔的画面呈现出幼儿园整体的建筑和环境。
镜头穿梭在教室、操场、图书室等各个场景之间,让观众对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和构造有了一定了解。
同时,音乐的搭配增强了整个片段的视听效果,给人一种轻快、活泼的感觉。
随后,片段切换到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耍的场景。
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活力四溢,组织着各种游戏和活动。
镜头快速的切换,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和活跃的身影,给观众一种好奇和期待感。
通过这些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片段转入到教室中的学习场景。
孩子们端坐在桌椅前,老师在黑板上写着字,向他们讲授知识。
镜头聚焦在孩子们认真听讲的面部表情上,展现了他们专注学习的一面。
同时,片段也展现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些镜头表达出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进一步,片段切换到了幼儿园外的社区环境。
老师带领孩子们去社区公园游玩、认识大自然。
大家手牵手,排成队伍,开始一次愉快的郊游。
镜头记录了孩子们在天然草地上奔跑、嬉戏的场景,他们快乐的面庞和笑声填满了整个画面。
这些镜头传达了幼儿园教育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而是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最后,片段回到了幼儿园内,孩子们在图书室看书、画画、玩游戏。
镜头记录了孩子们摆弄书页、翻书的精彩瞬间,他们手指灵活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态令人印象深刻。
随之,镜头切换到孩子们画画的场景,他们用彩笔在纸上涂鸦,互相欣赏、交流。
通过这些片段,观众可以感受到幼儿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们开展艺术创造和兴趣培养。
总体来说,《幼儿园》这部纪录片通过生动、细腻的画面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观众深入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与成长。
例题纪录片《幼儿园》作品分析文档
例题纪录片《幼儿园》作品分析文档
纪录片《幼儿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作品。
该片以幼儿园为主题,通过讲述一群幼儿和他们的老师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幼儿教育过
程中的喜怒哀乐,反映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该片首先通过老师们的自我介绍,介绍了他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资历和经验。
这些老师都是有着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寓教于乐,让孩
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片中通过不同的场景和角色的刻画,让观众了解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孩子容易发生分离焦虑,需要老师给予安慰和引导;一些孩子情绪不
稳定,需要老师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在孩子生活
中缺乏关注,甚至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影响了孩子的自主性。
另外,该片也展示了一些孩子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如身体残疾、语言障碍等。
这些孩子需要特别的支持和照顾,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仅要为他们提供特别的教育,还需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理解。
除了展现问题和困难,该片也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成功的案例。
通过一些孩子在成长和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观众可以看到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深入剖析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教育的实际操作,点滴描绘出了幼儿园里孩子们与老师们的千丝万缕关系,让观众有更
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该片从幼儿及家庭的角度出发,展现了现代教育中的某些问题,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启示和参考,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作品。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篇一还原本质真实以往的纪录片大豆停留在表现孩子的天真,烂漫上,而《幼儿园》在成功的反映孩子应有的童心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人性的暗淡,童真的沦丧。
让人感概让人叹息,更让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多的担忧。
张以庆(纪录片的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孩子的另一面世界,在一双双近乎透彻的明眸下,我们透过镜头看到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
带给给我们的震撼不只一点点。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家长,创作者摒弃了这些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人,把主角真正给予了孩子们,不需要老师去解说,没有通过老师去了解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通过上课的情景或者户外活动去表现主题。
因为这些场面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机械的,是孩子们进入角色参与的的是所有孩子共同的表象。
创作者在内容上进行很好的选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选择了画面中的细节,选择了细节中的动人之处。
像吃饭,洗澡,睡觉,孩子的饭泼了,到处都是,他们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大声的喊老师,像是孩子在睡觉那田震的脸庞,蹬开被子时得姿势。
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慢慢铺开,为之动容,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那个曾经有过的童年,拍摄时同样选取了孩子打仗的场面,透过孩子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带着一种嘲讽的笑。
这些内容很好的反映了主题,相信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二、无声胜有声大家可以发现在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里我们尽然没有看到一句解说词,这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成为了不可缺少甚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结构整个片子的作用。
然而张以庆却用了大胆的创新,舍去了一切外部的声音,让孩子的声音去诠释一切,解释一切,去说明一切,让观看者去明白一切。
也正因为是这样,它更好的还原了孩子们的世界,给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灵魂。
只要有外人的参与,都会让大家认为这带上了主观色彩,,《幼儿园》让大家知道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来至孩子的心底。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特点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探索记》后,我对幼儿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在这部纪录片中,展现了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种种行为表现,让我对幼儿的行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看过程中,我将观察到的幼儿行为特点进行了整理,并综合分析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
以下是我的观察和分析报告:观察一:好奇心旺盛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幼儿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会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对各种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纪录片中,有一位女孩子看见了一只小昆虫,便主动靠近并用手去触摸,展现了她对昆虫的好奇心。
观察二:表达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善纪录片中还可以看到,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有些幼儿在和其他同伴交流时会用手势、眼神和一些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虽然表达的内容可能并不清晰,但是他们依然努力地进行着交流。
在活动中,我也看到了一些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情绪激动。
观察三:独立性的培养在观察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在纪录片中,老师们会给予幼儿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玩具、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
这种培养独立性的做法可以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自理能力。
观察四:情绪表达丰富在纪录片中,我还观察到幼儿的情绪表达非常丰富。
有的幼儿在玩耍时会兴奋地大声笑出声,有的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低落,有的则会因为和其他小朋友玩得不开心而发脾气。
这些情绪表达的多变性,反映了幼儿的情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得到引导和关爱。
综合而言,通过对《幼儿园探索记》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幼儿的行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幼儿在幼儿园中展现出的好奇心、表达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善、独立性的培养以及情绪表达丰富等行为特点,都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
这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幼儿成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对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行为特点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用心理学分析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用心理学分析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讲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故事。
影片很客观,没有加入过多地个人情感。
正因为这样的客观,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童真,却也感受到了淡淡地忧郁。
首先,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
孩子们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孩子们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慢慢地孩子们成了标准产品,一旦不符合老师的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需要"整风",需要"反省"。
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
老师们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饭还是穿衣,甚至是摆放小凳子,孩子们缺失了大人的关爱。
而在全托的幼儿园里,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
当电影中响起《茉莉花》的背景音乐时候,淡淡地忧伤爬上我的心头。
孩子们真的适合在这么小的时候长时间的离开自己的父母吗?大班的一个孩子在被问起"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时说:"我妈妈忙着做美容,我的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
"我想,工作是很重要,但是,钱真的比陪伴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吗?难道,大人们真的不能抽出一丁点儿时间来给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吗?其次,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但是又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世界。
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小孩带走;在他们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是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在这个快乐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地感到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前很开心地聚在一起:"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
饭要吃,就是会来得晚些。
户外活动可以去外面紧玩紧玩。
户外活动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每个孩子在这个时候都笑得非常开心,对他们来说,上了幼儿园不是总能有这么自由玩耍的时间,这些时间对他们来说变得少而珍贵。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例五:《幼儿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作者开篇提纲携领的这句话,也许我们仅仅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关于“孩子”的片子,而不会想到“我们”。
——幼儿园,一个充满童稚和天真、欢笑和幸福、纯洁和温馨的地方,而“我们”,远离那方天地已经太久太久,曾经的已经遗忘了,未来的将越走越远……《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片中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成人眼里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妈妈走了,饭泼了,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玩具被伙伴弄坏了……那么多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哭叫、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挫折、他们的苦恼,何尝不是曾经的你我所经历所体验的?多少熟悉的画面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
《幼儿园》是一部关于孩子的作品,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
对日本人“狠得流鼻血”,“开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个王八蛋”,“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这高的”,“爱就是把你抱着”……听到这些话从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我们笑过以后,又有谁不会从心底涌出无尽的悲痛呢!是谁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谁教会了他们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思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真实的,但这真实所展现的却是社会和人性恐怖的黑洞。
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人之初,性本恶?幼儿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的“童稚世界”,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言行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是外界给了孩子太多成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媒介。
作者把一个幼儿园拍成了与常规思维下的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幼儿园》,可见作者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标准在里面的。
换言之,《幼儿园》中看似零散的镜头,是作者甄别和取舍的结果,是作者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孩子的画面在寓示着成人的世界。
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效果分析
《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效果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观看纪录片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观看纪录片不仅能够让幼儿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但是,观看纪录片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就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其对幼儿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影响。
一、浅谈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1.观看纪录片的背景和现状在过去,幼儿园教育更注重于游戏和手工活动,而对于观看纪录片这种学习活动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观看纪录片这一学习形式。
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2.观看纪录片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
而观看纪录片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真实的信息和场景,有助于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观看纪录片对幼儿知识积累的影响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学习到动植物的知识,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
这种多样化的知识积累对于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深入分析: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效果1.了解世界:拓宽幼儿的视野观看纪录片能够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让他们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地域意识,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2.激发好奇心:扩展幼儿的认知领域纪录片中涉及的各种奇异景象和生动场景,常常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
3.知识积累:培养幼儿的自然科学素养许多纪录片关于自然、动植物、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一些自然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能力和研究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 分类名称
观察分析幼儿园纪录片中的幼儿行为分析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园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中幼儿的行为特点,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幼儿园的纪录片,并对其中幼儿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幼儿的行为特点及其分类。
二、幼儿行为的分类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社交行为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们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们会一起玩耍、共享玩具,或者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完成任务。
有的幼儿表现出较为外向、善于交际,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的则偏向于内向,不太愿意与他人交流。
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幼儿会选择与特定的小伙伴玩耍,有的则更容易融入到整个园所的集体活动中。
2. 情绪行为幼儿的情绪行为十分丰富多样。
在纪录片中,我观察到幼儿们经常会出现愉悦、兴奋、紧张、焦虑等各种情绪。
有的幼儿在玩耍时显得十分开心,笑容满面,而有的则可能会因为受到所以观察,hu zhi xiaoasjd k,shi坏等原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情绪波动。
他们常常会通过哭闹、愤怒或者主动寻求安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行为规范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会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引导。
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遵守园所的规定和老师的指导,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表现。
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容易出现打闹、争抢玩具、不愿合作等行为,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帮助。
4. 学习行为幼儿园旨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
在观察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教师讲解的知识、绘画、手工制作等。
大部分幼儿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而个别幼儿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三、幼儿行为的分析通过对观察所得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的行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个体差异和园所教育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1. 社交行为幼儿在园所的社交行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纪录片《幼儿园》镜头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镜头分析首先,纪录片运用了多样化的拍摄手法和角度选择,使观众得以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情况。
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中景和远景,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整个幼儿园的环境。
例如,在踏入幼儿园的镜头中,通过远景的选择,展示了幼儿园的整体建筑和周围的自然风景,给人一种宽敞和自由的感觉。
另外,纪录片还使用了特写镜头,将焦点放在幼儿园的细节上,比如孩子们的表情、手势等,使观众能够深入地观察到幼儿园生活的点滴。
其次,纪录片运用了多种剪辑手法,使整个片段更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
片中使用了快速剪辑和平稳剪辑两种手法。
在展示幼儿园的活动时,采用了快速剪辑,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活跃和充满能量。
而在展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时,采用了平稳剪辑,给观众一个稳定和平静的感觉。
通过这种剪辑手法的运用,纪录片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并将观众带入到幼儿园的世界中。
此外,纪录片还使用了一些特殊的镜头效果,以增强片中的情感表达。
例如,运用了慢动作和缩放镜头。
在展示孩子们的游戏和舞蹈时,采用了慢动作,使观众更加专注地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和表情。
而在展示孩子们合唱时,采用了缩放镜头,突出了孩子们的声音和表演的细节,增强了观众的听觉体验。
这些特殊的镜头效果使纪录片更加生动、有趣,并且使观众更加投入。
最后,纪录片还通过运用一些细微的镜头细节,来表现幼儿园孩子们的真实情感和个性特点。
比如,在展示孩子们的绘画活动时,纪录片通过特写镜头展示了孩子们专注于绘画的表情,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另外,在展示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和合作精神时,纪录片通过运用对话镜头和群体镜头,展示了孩子们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幼儿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纪录片《幼儿园》通过精心安排的镜头分析、角度选择、剪辑手法等,真实地展示了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孩子们的成长。
通过多样化的拍摄手法和特殊的镜头效果,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并且通过细微的镜头细节,展示了孩子们的真实情感和个性特点。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幼儿园》,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以记录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
本片通过镜头的捕捉和编辑的技巧,勾勒出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奇以及成长的点点滴滴,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的种种细节,以及孩子们在其中的成长与变化。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视角、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幼儿园》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日常的镜头捕捉,展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各种生活场景,如上课、游戏、午休等。
影片以每天孩子们进入园所到离开的日常活动为主线索,穿插其中的是孩子们间的互动、老师们的故事,以及家长们的故事,使得整个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种线性叙事结构,观众能够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其次,在视角呈现上,《幼儿园》采用了孩子们的视角作为主要视角。
通过孩子们的视角,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这种视角得以真实地展现。
同时,影片也会切换到老师和家长的视角,展现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互动的点滴。
通过多角度的呈现,影片在描绘幼儿园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孩子们和他们周围成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最后,在细节描写方面,《幼儿园》通过捕捉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比如在上课环节中,孩子们专注聆听老师的讲解;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在午休环节中,孩子们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入睡。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片中情节更加生动,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种种生活片段。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影片呈现出了一幅关于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通过叙事结构、视角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幼儿园生活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例五:《幼儿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作者开篇提纲携领的这句话,也许我们仅仅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关于“孩子”的片子,而不会想到“我们”。
——幼儿园,一个充满童稚和天真、欢笑和幸福、纯洁和温馨的地方,而“我们”,远离那方天地已经太久太久,曾经的已经遗忘了,未来的将越走越远……《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片中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成人眼里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妈妈走了,饭泼了,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玩具被伙伴弄坏了……那么多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哭叫、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挫折、他们的苦恼,何尝不是曾经的你我所经历所体验的?多少熟悉的画面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
《幼儿园》是一部关于孩子的作品,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
对日本人“狠得流鼻血”,“开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个王八蛋”,“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这高的”,“爱就是把你抱着”……听到这些话从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我们笑过以后,又有谁不会从心底涌出无尽的悲痛呢!是谁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谁教会了他们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思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真实的,但这真实所展现的却是社会和人性恐怖的黑洞。
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人之初,性本恶?幼儿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的“童稚世界”,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言行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是外界给了孩子太多成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媒介。
作者把一个幼儿园拍成了与常规思维下的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幼儿园》,可见作者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标准在里面的。
换言之,《幼儿园》中看似零散的镜头,是作者甄别和取舍的结果,是作者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孩子的画面在寓示着成人的世界。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以幼儿园为背景的纪录片,通过对幼儿园生活的真实记录,展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方式和家长们的关注与参与等方面。
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影像、音乐、剪辑等手段,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场所。
首先,纪录片《幼儿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观察记录的方式。
导演通过跟踪镜头,记录下了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日常活动、游戏、学习等情景,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互动。
观察记录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看到真实的场景和表演的孩子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其次,该纪录片运用了访谈手法。
导演不仅观察了孩子们的生活,还采访了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情况,以及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关注。
访谈的内容使得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此外,在音乐方面,纪录片也用了合适的背景音乐。
音乐的选择恰到好处,既能够突出幼儿园的活泼和温馨,又不会过于显眼,不会干扰观众对幼儿园生活的感受。
音乐的节奏和曲调与画面相协调,能够进一步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所展示的幼儿园世界。
此外,剪辑是这部纪录片中的重要手法之一。
导演通过剪辑手法,将孩子们的活动和教师的评论、家长的反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叙事布局。
剪辑的韵律感和合理安排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运用观察记录、访谈、音乐和剪辑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观众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成长和家长们的参与。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部纪录片更加丰富生动,引发观众对幼儿园教育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幼儿园纪录片启蒙教学:影视作品分析与教学参考
知识专题:幼儿园纪录片启蒙教学:影视作品分析与教学参考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常常被用于幼儿园的启蒙教学。
本文将对幼儿园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幼儿园纪录片的特点1. 视觉直观:幼儿园纪录片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来了解世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2. 语言简单:纪录片的解说词通常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符合孩子的口语表达水平,易于理解和接受。
3. 主题多样:纪录片可以涵盖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三、纪录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拓展知识:通过展示纪录片中的丰富内容,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
2. 情感沟通:纪录片中的温馨、有趣的场景和故事情节,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情感交流和共鸣。
3. 启发思考:纪录片中的精彩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思考、提问,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影视作品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选择和运用1. 选择原则: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内容简单、形象鲜明、富有启发性的纪录片作为教学资源。
2. 运用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巧妙运用纪录片资源,以小组观看、讨论、提问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五、结语幼儿园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和应用潜力。
在教育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纪录片资源,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拓展幼儿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期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六、作者观点个人认为,幼儿园纪录片在启蒙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视听体验,还能够为他们带来知识上的启发和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在使用纪录片时,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巧妙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七、纪录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和操作方法1.案例分析:比如可以选取一部关于动物世界的纪录片,让幼儿们通过视频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行为习性,从而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1. 在观看纪录片《幼儿园》时,我对幼儿们的行为和互动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
幼儿园是孩子们进行社交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这里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行为表现。
2. 我观察到幼儿们在幼儿园中展现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有的孩子会主动去观察花草树木,有的则喜欢玩耍各种玩具。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3. 幼儿们的社交行为也是我观察的重点之一。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会一起玩耍、共享玩具,还会互相帮助和安慰。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4. 我还观察到幼儿们在幼儿园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绪和表达能力。
有的孩子会因为受到想念家人而哭泣,有的则会因为受到鼓励而笑容满面。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安全和关爱的环境,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得到关怀和支持。
5.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在幼儿园中展现出的行为和特点。
他们的好奇心、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都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和共享,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玩耍和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以上是对观看纪录片《幼儿园》的观察分析报告,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您提供对幼儿行为的更深入理解,并对幼儿园教育有所启发。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初的几年,这段岁月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在这个阶段展现出的行为和特点,同时也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幼儿园中,幼儿们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园〉观后感》《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也让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没想过的事儿。
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小朋友特别可爱。
他们一个个小小的,就像一群小团子在幼儿园里滚来滚去。
有的小朋友刚进幼儿园就哭个不停,那哭声就像警报器一样,哇啦哇啦响个没完。
我就想啊,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我哭得可比他们还厉害呢。
这时候我就觉得,哎呀,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这么个“哭鼻子”的阶段啊。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相处特别有趣。
有个小男孩,他想跟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可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
小男孩就说:“我们一起玩嘛,这个玩具可好玩了。
”可那个小朋友还是摇摇头。
小男孩就有点生气了,他皱着眉头说:“你不跟我玩,我也不跟你好啦。
”这就像我们平常和小伙伴闹别扭一样。
我就想啊,小朋友之间的感情可真单纯,高兴就一起玩,不高兴就说不跟你好,哪像大人有时候心里不高兴还得忍着。
还有那些老师,她们就像一群大管家,照顾着这些小不点们。
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就赶紧过来,一边给他换裤子一边说:“哎呀,下次要提前跟老师说哦。
”那声音又温柔又耐心。
可是有时候小朋友太调皮了,老师也会有点头疼。
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就大声说:“都坐好啦,这样很危险的。
”这就像我在家里,有时候调皮妈妈也会大声说我一样。
我想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啊,得又温柔又严厉才行。
纪录片里还展现了小朋友们的午睡时光。
有的小朋友一躺下就呼呼大睡,那睡相可好玩了,有的还流口水呢。
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是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睛睁得大大的。
老师走过来轻声问:“怎么啦,宝贝?睡不着吗?”小朋友点点头。
老师就坐在他床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妈妈哄我睡觉一样。
看到这我就觉得,幼儿园就像小朋友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大家。
再说说吃饭的时候吧。
那些饭菜看起来可香了,有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青菜。
例题纪录片《幼儿园》作品分析文档
纪录片《幼儿园》作品分析题目1:你喜欢《幼儿园》这部片子吗?为什么?考生答卷范例提要:这部《幼儿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它的主题到它的表现方式我都非常的喜欢。
首先,这是一部以表现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为主题的纪录片。
通过儿童的世界的各种现象观照成人世界,表现成人世界对儿童的影响。
比如说,纪录片展示了孩子对于“爱”的狭隘和漠然;恶人先告状、分派别、占地盘的社会不良习气;以及孩子对于警察、对于金钱的错误理解等。
(得分点1)并且,全篇所突出的表现出来,孩子们的世界并不是像大人们想象的那样单纯且无忧无虑,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烦恼,也懂得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世界上的问题。
像一个孩子谈到日本问题的时候,说到了日本篡改历史书否认侵华历史等事,清楚的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日本鬼子”,而同时又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日本鬼子”,只有他们中最坏的人才是。
(得分点2)单是这一点,就让我们看到了小孩子的思辩能力。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资讯的世界,他们被电视广播甚至网络和商业化、世俗化影响着。
2 看了这个片子,会让人突然发现,生活在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并不是单纯的代名词,他们的世界其实和这个现实的社会是很相似的。
第二,本片在情节的编排上很吸引人。
全片以时间为主轴,情节的变化伴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从小班入学直到大班毕业整个过程也很自然。
(得分点3)循环的展现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场景,并在每个过渡阶段都加入了茉莉花的背景音乐,舒缓而且优美,过渡时加入了慢动作的特技,更加美化了画面,充实了情感。
第三,画面具有美感。
在全片中色彩普遍是充实明亮的,且特别在情节过渡的时候加入了室外自然风光,加以模糊的技术处理,让人仿佛回到了多彩的孩童时代。
另外体现孩子的心理特征,本片也采用了不少特写镜头,盼望父母早点来接的期待的眼神,打架后的怒气未消的脸,睡觉时自然伸展的小手等等,都让人们看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疼爱。
这都是画面色彩和镜头的成功运用所营造的良好效果。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尊敬的评委:我最近观看了一部关于幼儿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通过对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
在观看过程中,我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旨在对幼儿园的观察和分析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以儿童为本,尊重和关注儿童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
同时,幼儿园教育也注重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发展,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为目标。
二、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强调“体验式教学”。
这一方法主张通过生动、具体、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探究、艺术、体育、语言等多种形式,注重幼儿的实践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和成长。
三、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幼儿园的教育效果是“多元发展”,强调“个体差异”。
这一效果主张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技能和语言发展,也要注重幼儿的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同时,幼儿园的教育也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和特长,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四、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价和反思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等,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
这包括加强师资培训、改善幼儿园教育设施和环境、丰富教育教材和活动等。
其次,提高幼儿园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这需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研究,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天地】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
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片的主题。
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如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这部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本片风格纯朴自然,全世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2004年,当张以庆的新作《幼儿园》连续捧得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唯一“纪录片大奖”的时候,张导这个纪录片领域的“领跑者”和“颠覆者”,自然又一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有关他和他作品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在见仁见智的文章中,不乏精到中肯的褒奖,也不乏诘难质疑的“商榷”。
在《幼儿园》中,张以庆立足于客观纪录的“生活碎片”,大胆采用了一系列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最终臻于完美。
某种程度上说,《幼儿园》的成功,就是电视综合艺术手法充分调动、巧妙运用的成功。
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1. 拍摄--从“不拍什么”拍起在《幼儿园》中,张以庆在经历了最初的茫然无措之后,确立了该片的拍摄原则:就是“不拍什么”比“拍什么”重要--我知道我不拍什么。
他的所谓“不拍什么”,即舍弃“概念性的东西”:不拍上课,不拍老师,不拍家长,不拍室外实景,甚至不拍“六·一”……总之,大家熟悉的概念性的东西一概不拍。
张以庆说:一天一天在幼儿园那么待着,于是有一些东西我们就可以确定了,就是要从看似常态的生活中,捕捉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态的、生动的东西,捕捉那些异样的、瞬间流露出来的东西。
直觉与感性主导的张以庆,即便面对原生态的纪录,依然是一副叛逆者的姿态。
这种面临着将幼儿园边缘化表现的风险取舍,着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强的审视能力。
惟其如此,才能出奇制胜。
而这,也正是张以庆的理念追求和看家本领。
不拍什么,既是张以庆处心积虑的选择,也是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判断。
在这方面,他的个性特质及另类思维方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张以庆的眼里,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感性的呢首先,他采取了平视的手法,以孩子们的视野来看待幼儿园。
这样,自然就要剔除成人眼中的概念化的元素,并进而筛选出鲜活的、极富感染力的符号。
在这里,张以庆将对拍摄内容的取舍变成了一门艺术。
幼儿园里每天司空见惯的上课、学习、游戏等等早已被大家所熟知的内容,无论多少台摄像机,都只能拍出同一种意思。
因此,在张以庆的眼里,这些都成了了无生气的画面。
老师和家长,本身就是一系列概念的代表者或制造者,也很难构成幼儿园原生态的东西,因此也只能放弃。
至于室外的场景,在孩子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懵懂的印象,当然可以人为地忽略……如此一来,张以庆的幼儿园顿时就清静了、干净了、纯粹了。
相形之下,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态的、生动的东西,那些异样的、瞬间流露出来的东西就自然地进入了张以庆的视野。
而这些,也正是幼儿园小居民们的生活写真:其实孩子们面临着好多好多的问题,比如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说张以庆独具慧眼也好,匠心独运也罢,反正正是这一艺术化的构思设计,使《幼儿园》一着得手,全盘皆活。
2.外景--虚化处理的艺术价值在《幼儿园》中,外景几乎都是虚化的拍摄、剪辑效果--操场上热闹的活动、大门口人们晃动的身影,乃至哗啦啦的下雨情景……都被刻意虚化。
看到《幼儿园》中诗化般的外景,人们在叫绝的同时,也不禁掠过一丝隐忧:假如张以庆不能突发灵感,没有采用此种艺术处理方式,将会给整个节目带来怎样的损失啊不过,非常庆幸,张以庆及时发现了它,并成功地运用了它。
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镜头虚化(虚焦)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也经常被采用。
但在纪录片这样重大而特定的题材中,将外景几乎全部使用虚焦处理,光靠灵感或者胆识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得看是否能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
除此之外,虚焦画面的巧妙运用,从传播效果上看,还别有一番意蕴:其一,外景之虚,更映衬了幼儿园生活的环境之实,使孩子这一主体元素越发突出。
其二,外景之虚,更加烘托出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之实,使他们真实的另一面得以张显并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其三,外景之虚,更加切合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感觉之实,是他们眼中朦胧而又真实的世界。
因此,经过这样一种艺术手法的处理,可以让孩子们形成一个相对透明的空间,并不受干扰地演绎他们的故事。
当然,虚化的外景,也让张以庆找到了一个仿佛空灵般的圣殿,并顺利地捕捉到了一连串灵动的符号,最终将其变成了一串串成功的果实。
3.对话--黑白影像的思想深度在《幼儿园》里,从练习数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到后来与家庭、生活、理想、情感及至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项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对话,这些画面均采用了黑白艺术处理。
在色彩斑斓的幼儿园,在五彩缤纷的儿童内心世界,为什么要用黑白色调处理孩子心算及展示思想灵魂的场景,让儿童的心灵深处如此地不明朗,甚或灰暗这确实是颇耐人寻味的话题。
撇开结构样式的说法,张以庆没有过多地谈及黑白手法究竟“负载着”哪些“非常多义的、丰富的、多功能的内涵”。
诚然,从一部近70分钟的大片来说,如果不充分考虑片子的结构形式,张以庆5000分钟的幼儿园“碎片”是很难粘贴在一块的。
因此,没有前面心算数学题的的介入,后面的对话就显得唐突和刻意主观。
同样,如果没有前面常态性的心算学习场面出现,就不会衬托出后面对话的精彩。
这种结构样式,不仅体现了《幼儿园》别具一格的结构美学,更巧妙地避开了故事化纪录片的情节高潮--因为《幼儿园》是无故事化的纪录片。
除了结构的需要之外,黑白影调这种“妙手偶得”,其实还有更精彩的意蕴--它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影像作品里,运用黑白艺术手法处理的作品是最具视觉冲击效果的。
如作为“希望工程”形象代表的“大眼睛姑娘”,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采用黑白照片刊发出来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经典范例。
同样道理,《幼儿园》中黑白色调的表现手法,将孩子们成人般的思想表达出来之后,在人们审视的目光中,他们俨然已经是一个个小小的思想者了。
而且,这种深沉的、成熟的思想表达,是与人们想象中、概念中天真无邪、纯洁浪漫的孩子大相径庭的,由不得不发人深省。
此外,这种深邃的蕴涵,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成年人的童年岁月,由此又反衬出时代的变迁烙在一代人身上深深的印记。
而这,才是纪录片纪录时代、关注人文的真实精神体现和深刻含义所在。
4.解说--画面语言代替“上帝之声”通篇不用解说词,是《幼儿园》新的创作特点。
相对于较早前大量使用解说词的《舟舟的世界》和只用了千把字解说的《英和白》,《幼儿园》在纪录片长期以来多遭病诟的解说词方面,算是来了一次“彻底革命”--全部采用画面语言。
纪录片解说词,作为记录过程中的必要交代和有机补充,往往在节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而恰到好处的旁白,更是被称作“上帝的声音”。
但这一传统的电视艺术创作手法,却因为被质疑记录不真实,或创作者容易导入过多的主观意识而屡屡受到指责。
在《幼儿园》中,向来以“主观表现”见长的张以庆,偏偏这次要彻底地客观一回,全部用表达能力强、内涵极其丰富的画面语言来展示所要承载的一切。
丢弃了“解说词”这根拐杖,对张以庆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其主观创作回归纯客观的一次大胆尝试。
这种极限跨越,尽管是纪录片最原始的追求,但却像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1+2”命题一样,既无比简单,又无比复杂。
值得庆幸的是,张以庆在设法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难题之后,终于涉险过关。
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会长陈汉元说:《幼儿园》没有解说词,但它比有解说更具有说服力。
5.《茉莉花》--生命的咏叹与升华以北方曲调的《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是《幼儿园》又一处成功的妙笔。
由于《幼儿园》所揭示的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思想深刻的领域--人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幼儿世界,因此,随着片子的逐步展开,观众的认知与情绪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着的感觉与不同阶段渲染主题的《茉莉花》旋律交织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
起初,人们听到《茉莉花》音乐响起时,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快意的、欣赏的心境,看到的也会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场景。
但随着孩子们幼儿园真实生活画卷的一幕幕揭开,《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变味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
到后来,尤其是孩子们的对话部分完成之后,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料不及,更使人思绪沉重。
最后再来感受《茉莉花》,音乐的氛围顿时变得压抑而凝重,甚至可以听出里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深沉诉说,仿佛前面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独自冥思苦想的孤苦状,以及第三次心算卡壳那样让人心里发涩。
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社会特性;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愁绪与忧伤。
但是,这就是《幼儿园》,这就是生命的最初交响--我们在审视的同时,我们在反问是谁让这些孩子失去了可贵的童真、童年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接受她,并试着努力地去做些什么。
6.故事--在“碎片”中合成与完美讲故事是一般纪录片最基本的功能,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是创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但是,在《幼儿园》中,我们却看不到明显的故事,也没有完整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的碎片”。
这种无故事、无情节、甚至无主题的“三无”片,要想仅仅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其组接到一块,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片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的确,张以庆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尤其惧怕故事情节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况且一所普通的幼儿园,其故事又从何讲起呢。
在这里,张以庆靠着他敏锐的感悟能力,靠着上述一系列“空中芭蕾”般的高超技巧,成功地又走了一回钢丝。
不过,综观全片,除了一些精致的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使片子结构匀称、画面精美、段落层次分明、思想意境深刻之外,《幼儿园》还是呈现出一个多元的、丰满的故事架构。
传播文化研究学者董子竹说:片子整体感非常好,看似杂乱,却在不经意的结构中,延伸着主题,它穿越了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直抵生命层面。
他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张以庆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幼儿园》是一则成人寓言。
说童年是美好的,只是成人的一厢情愿;说孩子是单纯的,也只是成人的一种预设。
《幼儿园》让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成人社会。
对于下一代,我们并不了解。
《幼儿园》是张以庆大胆挑战的又一次空前成功,但同时也是一次有力的证明:她的感性层面是很难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