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论文 浅谈《幼儿园》
纪录片《幼儿园》的解析

新纪录运动的崭新书写
1.叙事形态的多元和融合 2.叙事结构——妮故事化的选择 3.镜像元素——乘着歌声的翅膀,让能指尽
情播撒 4.叙事风格:如小河般明朗、清新而流畅
二、镜像世界的文化学分析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反思 进入幼儿园,意味着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孩子
被抛弃到一个全然陌生和不断被规则的既定 社会框架之中。 童稚的天性会不会早夭于含苞。
2.公共领域表象下的社会学反刍 时代进步,资讯发达,造成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
像人的羞涩观念的形成、男性与女性的性别 认知,凡此种种,又具在消逝,而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释这 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因此,本 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 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 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 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 们各自的传播条件是什么。第二部 分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 示从谷登堡(Gutenberg)的印 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Morse)的电报密码世 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 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 经没有意义。
纪录片《幼儿园》的解析
解析的书
张以庆(1954- )北京人。湖 北电视台纪录片独立制片人、高级 记者、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 主要代表作有纪录片《舟舟的世 界》、《英和白》、《幼儿园》等, 分别被译成英、法、德、日、荷兰 语等,进入欧美主流媒体。近年来, 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方面共获中 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个、国家 级政府一等奖3人、中国电视“金 鹰奖”2个、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 最高奖2人、国际大奖4个、国际 大赛提名奖8个。其主要代表作有 《红地毯上的日记》、《舟舟的世 界》、《英和白》等。曾获“湖北 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新闻名 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 作者”称号,并在第五届全国范长 江新闻奖评选活动中成为9位范长 江新闻奖得主之一。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反映幼儿教育的纪录片。
该片以幼儿园为背景,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目标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对幼儿园的观察和采访,该片揭示了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幼儿园中的环境、资源和教学方式。
首先,片中展示了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的布局和装饰。
这些布局和装饰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探索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片中还展示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绘本、玩具和游戏设备,以及教师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这些环境和资源中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小组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育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片中展示了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自由玩耍的场景,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幼儿园教育还关注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和自主性。
片中的教师们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育注重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幼儿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观众还可以从中获得对幼儿教育更深入的认识,并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和讨论的平台。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于20XX年5月开始在武汉一所全托幼儿园历时两年拍摄完成的作品。
作品荣获了“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等。
作品之所以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导演不管是从纪录片的选题上、拍摄技巧上、还是结构安排上贯穿着个人的思考和判断,使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所创新。
第一、从影片的选题和主题上讲作为一个记录片的创作者,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拍什么”?这个“拍什么”就是纪录片的选题。
选题对于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相当于建设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打牢,才能在上面建设摩天大厦。
张庆利编导最终确定以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选题对象,也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从生活中的素材到作品的题材,这是一个艰难抉择和痛苦筛选的创作过程,而《幼儿园》的主题就是在不断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的。
观看影片是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就是这样一行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这句话恰恰点明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借幼儿园中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折射大人们的世界。
第二、从影片结构上讲由于纪录片经常时以正在发展变化的或尚未发生的事件作为表现对象,因此在结构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构思不能一次完成。
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材料,会不断充实和修正原来的构思,甚至会完全推翻最初的构想,产生出全新的结构来。
因此结构问题贯穿整个纪录片的制作过程。
《幼儿园》也是在不断的拍摄与材料的充实中慢慢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结构形式。
结构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影片的结构特征。
影片采用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
首先,从纵向结构来看,影片由一个孩子刚进幼儿园引出,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从刚上幼儿园不停的哭、闹以及第一顿饭发生的事情到孩子们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后影片以幼儿园孩子们的毕业照结束。
从横向结构来看,导演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班、中班、大班各个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特征。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由导演赵宁执导,于2024年上映。
该片记录了中国城市中一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情况,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
该片选取了幼儿园中四个孩子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
首先,片中呈现了中国现代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幼儿园》中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业人士,他们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将他们都托付给了幼儿园。
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以及工作压力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该片着重描述了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系统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以游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表达。
片中展示了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她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此外,片中还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包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以及家长的过高期望等。
在片中,幼儿园老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不断与家长沟通,解释教育理念,并努力平衡孩子们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此外,片中也探讨了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片中提到的“小学化”教育。
在中国,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学习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在学校拥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趋势导致了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游戏和个性的发展。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选取几个孩子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并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中种种问题的思考。
该片展现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关键的教育问题,如过度重视学术成绩、过早学习的趋势等。
通过呈现这些问题,该片旨在引起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方面进行与探讨。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以记录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幼儿园一年的生活为主线,通过镜头记录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玩耍、学习、成长的点滴瞬间。
下面是对其中片段的详细分析。
首先,片段开始以一个宽阔的画面呈现出幼儿园整体的建筑和环境。
镜头穿梭在教室、操场、图书室等各个场景之间,让观众对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和构造有了一定了解。
同时,音乐的搭配增强了整个片段的视听效果,给人一种轻快、活泼的感觉。
随后,片段切换到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耍的场景。
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活力四溢,组织着各种游戏和活动。
镜头快速的切换,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和活跃的身影,给观众一种好奇和期待感。
通过这些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片段转入到教室中的学习场景。
孩子们端坐在桌椅前,老师在黑板上写着字,向他们讲授知识。
镜头聚焦在孩子们认真听讲的面部表情上,展现了他们专注学习的一面。
同时,片段也展现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些镜头表达出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进一步,片段切换到了幼儿园外的社区环境。
老师带领孩子们去社区公园游玩、认识大自然。
大家手牵手,排成队伍,开始一次愉快的郊游。
镜头记录了孩子们在天然草地上奔跑、嬉戏的场景,他们快乐的面庞和笑声填满了整个画面。
这些镜头传达了幼儿园教育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而是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最后,片段回到了幼儿园内,孩子们在图书室看书、画画、玩游戏。
镜头记录了孩子们摆弄书页、翻书的精彩瞬间,他们手指灵活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态令人印象深刻。
随之,镜头切换到孩子们画画的场景,他们用彩笔在纸上涂鸦,互相欣赏、交流。
通过这些片段,观众可以感受到幼儿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们开展艺术创造和兴趣培养。
总体来说,《幼儿园》这部纪录片通过生动、细腻的画面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观众深入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与成长。
例题纪录片《幼儿园》作品分析文档

例题纪录片《幼儿园》作品分析文档
纪录片《幼儿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作品。
该片以幼儿园为主题,通过讲述一群幼儿和他们的老师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幼儿教育过
程中的喜怒哀乐,反映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该片首先通过老师们的自我介绍,介绍了他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资历和经验。
这些老师都是有着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寓教于乐,让孩
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片中通过不同的场景和角色的刻画,让观众了解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孩子容易发生分离焦虑,需要老师给予安慰和引导;一些孩子情绪不
稳定,需要老师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在孩子生活
中缺乏关注,甚至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影响了孩子的自主性。
另外,该片也展示了一些孩子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如身体残疾、语言障碍等。
这些孩子需要特别的支持和照顾,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仅要为他们提供特别的教育,还需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理解。
除了展现问题和困难,该片也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成功的案例。
通过一些孩子在成长和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观众可以看到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深入剖析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教育的实际操作,点滴描绘出了幼儿园里孩子们与老师们的千丝万缕关系,让观众有更
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该片从幼儿及家庭的角度出发,展现了现代教育中的某些问题,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启示和参考,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作品。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幼儿园》这部纪录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刻意营造的冲突,却以一种最真实、最朴素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也让我们反思了自己的成长。
影片开篇,一群孩子初次踏入幼儿园,他们有的哭闹着不愿离开父母,有的则充满好奇地四处张望。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天上学的情景,那种既害怕又期待的复杂心情,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习、玩耍、吃饭、睡觉,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却充满了无数的细节和瞬间,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与无邪。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是那么的天真无邪。
他们会因为一块饼干而争吵,也会因为一个拥抱而和好如初。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两个小男孩为了争抢玩具而互不相让,最后在老师的调解下,他们不仅互相道歉,还一起分享了玩具。
这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纯真,他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简单,没有成人世界里的勾心斗角和利益纷争。
然而,孩子们的世界也并非完全无忧无虑。
纪录片中有一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其他孩子玩耍。
当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时,她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也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
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要教导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影片中的老师们非常有耐心和爱心,他们会细心地为孩子们梳头、穿衣,也会耐心地教导孩子们认字、画画。
但是,老师们也有疲惫和无奈的时候,面对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会忍不住发脾气。
这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辛苦和不易,他们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起了教育的本质。
我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孩子们的呢?是过早地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还是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探索世界、发现自我?我想,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教育应该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纪录片赏析

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这句勾起了我许多回忆的话语,“这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是我们自己”,确实,从他们身上看见了许多童年时的影子。
纪录片《幼儿园》记录了一批孩子从刚进学的第一天到幼儿园毕业的这段时期间的最为真实的表现,它将这个影片分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部分交替穿插播放,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表现和差异就显而易见。
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尤其是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声音赋予了画面真实性。
同样一种声音跟不同的画面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本纪录片的同期声,从不小心露出的话筒可以看出。
还有喧闹的教室里,夹杂哭声,争吵声,和老师的讲话声,就连睡觉时都能清晰听见孩子们的呼吸声。
同期声使得影片更具真实性,达到一种纪实的目的。
在本片中,音乐对感情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孩子们形态各异的躺在小小的床上香甜的睡着时,摄像机捕捉着每一个孩子的睡颜,背景音乐就放着《茉莉花》,暗示着孩子们的无邪,纯洁。
在孩子们睡觉时,一首茉莉花使得睡觉的氛围十分安静,一个小男孩等着妈妈来接他时,可怜的来回看着前后门,也响起了茉莉花,表现出小男孩的期盼,让观众产生一种怜悯,共鸣和思考。
当新年来临时,孩子们天真的念着新年祝词时,背景音乐又一次放着《茉莉花》。
最后一次使用这个音乐是在孩子们毕业时。
《茉莉花》的旋律在影片播放过程中不时地响起,其目的在于暗示孩子如茉莉花一样的纯洁,也勾起了观众对孩提时代的怀念,这样一来打破了纪录片播放的连贯的节奏,让它有起有伏,有紧凑有舒缓。
背景音乐的奏起,也给观众留有了可以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只在看纪录片。
童声演唱,不禁让观众回忆起了幼儿园时,这就达到了拍摄者的目的------使观众产生共鸣。
当几个孩子朗读完四季后,画面变得模糊,悠扬的音乐响起,隐约看见孩子们奔向雪地的场景,暗指我们模糊的儿时记忆,很好的起到一个抒情性的作用。
《幼儿园》整部片子在角度的选取、画面的展示、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上无疑都是很成功的。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篇一还原本质真实以往的纪录片大豆停留在表现孩子的天真,烂漫上,而《幼儿园》在成功的反映孩子应有的童心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人性的暗淡,童真的沦丧。
让人感概让人叹息,更让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多的担忧。
张以庆(纪录片的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孩子的另一面世界,在一双双近乎透彻的明眸下,我们透过镜头看到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
带给给我们的震撼不只一点点。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家长,创作者摒弃了这些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人,把主角真正给予了孩子们,不需要老师去解说,没有通过老师去了解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通过上课的情景或者户外活动去表现主题。
因为这些场面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机械的,是孩子们进入角色参与的的是所有孩子共同的表象。
创作者在内容上进行很好的选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选择了画面中的细节,选择了细节中的动人之处。
像吃饭,洗澡,睡觉,孩子的饭泼了,到处都是,他们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大声的喊老师,像是孩子在睡觉那田震的脸庞,蹬开被子时得姿势。
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慢慢铺开,为之动容,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那个曾经有过的童年,拍摄时同样选取了孩子打仗的场面,透过孩子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带着一种嘲讽的笑。
这些内容很好的反映了主题,相信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二、无声胜有声大家可以发现在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里我们尽然没有看到一句解说词,这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成为了不可缺少甚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结构整个片子的作用。
然而张以庆却用了大胆的创新,舍去了一切外部的声音,让孩子的声音去诠释一切,解释一切,去说明一切,让观看者去明白一切。
也正因为是这样,它更好的还原了孩子们的世界,给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灵魂。
只要有外人的参与,都会让大家认为这带上了主观色彩,,《幼儿园》让大家知道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来至孩子的心底。
纪录片赏析论文浅谈《幼儿园》

纪录片赏析论文浅谈《幼儿园》纪录片赏析期末作业作业名称:浅谈《幼儿园》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班级:_______学院:_______指导教师:____得分:________浅谈《幼儿园》一、简介《幼儿园》是一部以孩子为主的纪录片, 导演张以庆在这部中影片纪录了一所在武汉的寄宿制幼儿园里14个月的生活。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语言和行为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随着影像的深人, 我们发现这个小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成人世界, 一切有关人类的主题,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都赤裸裸地展示出来。
二、分析从这部《幼儿园》的主题到它的表现方式我都非常的喜欢。
首先,这是一部以表现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为主题的纪录片。
它通过儿童的世界的各种现象对照出成人世界,来表现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一部富有寓意的作品。
虽然我不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从手法上也拍得很好,在观看过程中就可以感知到张以庆所花的功夫。
其时间顺序是从孩子们开始入园到最后拍毕业照,中间的部分则是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情景。
《幼儿园》中有两条线索,一条就是从小班到大班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的喜怒哀乐的这种情绪,另一条就是采访段落。
这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感受我相信每个人都上过幼儿园,但是它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好的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那从来就是强行将你从父母的温暖怀抱中带走的地方,就是你要去面对现实世界第一步的地方。
世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你要去和外面的人外面的世界接触,这也许意味着成长,但是在那复杂的人际交往当中,是得是失谁也说不清楚。
四五岁的孩子需要这种独立吗?离开父母的生活,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吗?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即使不上幼儿园,对于他的人生也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国外很常见。
可这里是中国,也许父母这样做也不开心,也不忍心,但是为了家,为了养活家里的人而别无他法,于是就有了这样全托的幼儿园于是就有了开头孩子们扯着家长的衣服哭泣的一幕。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例五:《幼儿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作者开篇提纲携领的这句话,也许我们仅仅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关于“孩子”的片子,而不会想到“我们”。
——幼儿园,一个充满童稚和天真、欢笑和幸福、纯洁和温馨的地方,而“我们”,远离那方天地已经太久太久,曾经的已经遗忘了,未来的将越走越远……《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片中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成人眼里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妈妈走了,饭泼了,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玩具被伙伴弄坏了……那么多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哭叫、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挫折、他们的苦恼,何尝不是曾经的你我所经历所体验的?多少熟悉的画面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
《幼儿园》是一部关于孩子的作品,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
对日本人“狠得流鼻血”,“开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个王八蛋”,“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这高的”,“爱就是把你抱着”……听到这些话从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我们笑过以后,又有谁不会从心底涌出无尽的悲痛呢!是谁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谁教会了他们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思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真实的,但这真实所展现的却是社会和人性恐怖的黑洞。
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人之初,性本恶?幼儿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的“童稚世界”,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言行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是外界给了孩子太多成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媒介。
作者把一个幼儿园拍成了与常规思维下的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幼儿园》,可见作者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标准在里面的。
换言之,《幼儿园》中看似零散的镜头,是作者甄别和取舍的结果,是作者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孩子的画面在寓示着成人的世界。
《幼儿园》影评

《幼儿园》影评幼儿园影评引言概述:《幼儿园》是一部以幼儿园为背景的电影,通过展现幼儿园的生活场景和教育方式,探讨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该影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一、幼儿园的环境设施1.1 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幼儿园》中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简洁而温馨,色彩明亮,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
建筑内设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活动室、游戏区等,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1.2 幼儿园的教具设备影片中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教具设备,如积木、拼图、画板等。
这些教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所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所宽敞开阔,有各种各样的游戏设施,如滑梯、秋千等。
这些场所为孩子提供了锻炼身体、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2.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园》中的幼儿教育注重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们通过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2.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影片中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教师们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2.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们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新思维。
三、幼儿园的教育方法3.1 游戏教育《幼儿园》中的幼儿园采用了游戏教育的方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和技能。
3.2 观察教育教师们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观察教育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3.3 情景教育情景教育是《幼儿园》中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方法。
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教师们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影视评论作业纪录片《幼儿园》影评——对孩子的思考《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湖北一所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
即便只是在讲述一帮小孩子的故事,却从中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产生的思考,同时一些社会现象也在这些孩子身上隐隐约约的体现出来。
整部片子结构清晰、主题深刻,将纪录片最大的特色——真实,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开始时画面出现“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简单的点出了主题。
结束时“袁老师孩子生下来了,三年后也会上幼儿园,”照应了开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
”一、对结构、画面和音乐进行分析结构:整部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室内纪实、采访纪实和户外活动纪实。
室内纪实采用实像,画面始终以绿色的墙为背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但孩子的衣服却是以鲜艳的红色、黄色为主,与绿色衬托对比,在冷色调的沉静中又多了些许温暖,同时地板、桌子和床的颜色选用了暗红色,虽是暗淡的暖色,但也可以遇绿色进行对比。
绿色是希望都颜色,也许也体现着编导对孩子们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吧。
采访纪实运用了复古红对画面进行处理,没有出现采访者的形象,大背景下始终只有被采访者的半身像,与室内纪实作区分,在全片中做了完美的切换。
户外活动都是虚景,编导没有将活动进行记录,却让人从花花绿绿的模糊画面中产生无限的遐想,给人以更大的思考空间。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整个空间镜头的运用。
镜头近景、中景配合镜头的摇、拉等手法,成功的将房间给人的压抑感和户外给人的释放感表达出来。
让人们充分的感觉到了,这幼儿园真的如同牢笼,如同监狱。
不仅束缚着孩子们的自由,而且束缚着孩子们的天性。
画面:开片时,一个大人带着一帮小孩向前行进着,背影用了模糊效果,把人带入了故事,接着是“幼儿园”三个字的出现,从雪花状的模糊慢慢拼成了完整的字,从雪色变成蓝色胖字体,有点调皮,又把人从虚拟带入了现实。
小托班入学的第一天,一个小男孩尖叫着喊着“不要抢我”,真实体现了孩子第一次独立于家庭以外的情感世界。
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

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论电视纪录片《幼儿园》的探索视角及其独特品质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
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幼儿园》选择人们最为熟悉的学龄前儿童为记录对象,通过对幼儿生活状态的跟踪拍摄,渗入张以庆对个体生命历程、生命本质意义以及人的社会化模式的深层思考。
《幼儿园》中体现出的强烈的自我与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忧患意识,凸显了传播媒介的社会批判功能。
一、《幼儿园》从一个新维度透视我国幼儿园生活的特定情境与本质内涵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电视节,张以庆导演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获得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
这是此次获奖的7部纪录片中惟一的一部中国作品。
之后,《幼儿园》于2004年9月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获大奖。
《幼儿园》选择武汉市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用了14个月的时间分别对幼儿园里一个大班、中班和小班进行跟踪观察、拍摄。
这部纪录片,既不是讲述幼儿故事,也没有选择欢快的六一儿童节以及慈爱的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游戏讲故事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画面。
它避开长久以来定型于人们心中的幼儿园模式,以一种独特的思路和视角,选取阶段性的幼儿集体生活图景,从一个崭新的维度透视我国幼儿园生活的特定情境与本质内涵。
张以庆说,他拍摄《幼儿园》,最明白的就是知道:“…不拍什么?比…拍什么?更重要,我知道我不拍什么。
”①张以庆不愿意轻而易举地落入常人思维的窠臼,简单而表面化地重复记录某种生活现象。
事实上,早在张以庆的成名作《红地毯上的日记》中,就已经显露出他别具一格的创作思路。
《红地毯上的日记》原本准备拍摄世界跳水冠军伏明霞,但张以庆在苦苦追寻了3年之后,改弦更张,决定拍摄一群永远成不了冠军的为艺术体操而献身的女孩子们的故事。
《幼儿园》记录片从教师角度看作文

《幼儿园》记录片从教师角度看作文示例文章篇一:《从教师角度看〈幼儿园〉纪录片》当我第一次看《幼儿园》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
嘿,这可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呀,它就像是一扇大大的窗户,让我能清楚地看到幼儿园里的那些事儿,从教师的角度看,那里面的门道可多啦。
在这个小小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作为教师,刚见到这些小家伙的时候,那心情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盒子。
有些孩子一进来就哭得稀里哗啦的,那哭声简直能把屋顶都掀翻啦。
我就想啊,这可咋整呢?就像你面对一群迷路的小羔羊,得把他们一个个引到安全的地方去。
你得轻声细语地跟他们说:“宝贝呀,幼儿园可好玩啦,有好多好多的玩具呢。
”这时候,就像在黑暗里点亮一盏小灯,慢慢地,孩子的哭声就会小一点啦。
你看那些孩子们玩耍的时候,那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有的孩子特别霸道,抢别人的玩具。
这时候教师就像一个裁判一样,要公平公正。
我会蹲下来,眼睛看着那个霸道的孩子,说:“宝宝,抢别人的东西可不好哦,要是别人抢你的玩具,你也会不开心的呀。
”这就好比在花园里除草,如果不管那些不好的行为,那这个小花园可就乱套了。
还有午睡的时候呢,那可真是一场大战。
有些孩子像小猴子一样,根本就不想安静地睡觉。
我就得像哄小猫一样,轻轻地拍着他们的背,唱着摇篮曲。
有时候我会想,这午睡就像一场魔法,要把这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们带入安静的梦乡。
我会对那些不睡的孩子说:“宝贝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城堡里,是不是很舒服呢?”在幼儿园里,教学也是个大事情。
就像种小树苗一样,你得小心翼翼地浇水施肥。
当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就像小星星一样闪着光。
可是也有调皮的孩子,就像一阵小旋风,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这时候教师可不能生气,要像放风筝一样,把他们拉回来。
我会说:“小调皮,故事里有好多好玩的事情呢,你不听可就亏大啦。
”我还记得有个孩子特别胆小,总是躲在角落里。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幼儿园》,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以记录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
本片通过镜头的捕捉和编辑的技巧,勾勒出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奇以及成长的点点滴滴,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的种种细节,以及孩子们在其中的成长与变化。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视角、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幼儿园》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日常的镜头捕捉,展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各种生活场景,如上课、游戏、午休等。
影片以每天孩子们进入园所到离开的日常活动为主线索,穿插其中的是孩子们间的互动、老师们的故事,以及家长们的故事,使得整个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种线性叙事结构,观众能够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其次,在视角呈现上,《幼儿园》采用了孩子们的视角作为主要视角。
通过孩子们的视角,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这种视角得以真实地展现。
同时,影片也会切换到老师和家长的视角,展现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互动的点滴。
通过多角度的呈现,影片在描绘幼儿园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孩子们和他们周围成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最后,在细节描写方面,《幼儿园》通过捕捉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比如在上课环节中,孩子们专注聆听老师的讲解;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在午休环节中,孩子们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入睡。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片中情节更加生动,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种种生活片段。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影片呈现出了一幅关于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通过叙事结构、视角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幼儿园生活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例五:《幼儿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作者开篇提纲携领的这句话,也许我们仅仅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关于“孩子”的片子,而不会想到“我们”。
——幼儿园,一个充满童稚和天真、欢笑和幸福、纯洁和温馨的地方,而“我们”,远离那方天地已经太久太久,曾经的已经遗忘了,未来的将越走越远……《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片中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成人眼里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妈妈走了,饭泼了,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玩具被伙伴弄坏了……那么多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哭叫、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挫折、他们的苦恼,何尝不是曾经的你我所经历所体验的?多少熟悉的画面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
《幼儿园》是一部关于孩子的作品,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
对日本人“狠得流鼻血”,“开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个王八蛋”,“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这高的”,“爱就是把你抱着”……听到这些话从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我们笑过以后,又有谁不会从心底涌出无尽的悲痛呢!是谁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谁教会了他们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思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真实的,但这真实所展现的却是社会和人性恐怖的黑洞。
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人之初,性本恶?幼儿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的“童稚世界”,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言行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是外界给了孩子太多成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媒介。
作者把一个幼儿园拍成了与常规思维下的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幼儿园》,可见作者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标准在里面的。
换言之,《幼儿园》中看似零散的镜头,是作者甄别和取舍的结果,是作者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孩子的画面在寓示着成人的世界。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近年来,纪录片已经成为了电影界的一匹黑马,以其真实、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人物。
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片——《幼儿园:探索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
这部纪录片以明快的节奏、真实的画面和亲密的观点,带领观众走进幼儿园,探索儿童在成长和学习中的种种奇妙。
一开始,纪录片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温馨和亲切。
在片中,镜头下有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开朗。
他们在幼儿园里尽情地玩耍、学习,他们的笑声和欢声笑语洋溢在整个片子中。
这种纪录片的温馨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过程。
当然,在《幼儿园:探索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里,不仅仅只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有一群幕后的老师们默默耕耘。
他们是无比专业和有爱心的,他们倾注了很多心血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们。
纪录片中展现了他们耐心教导、细心关爱的情景,让人对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充满敬意。
而且,纪录片中还揭示了幼儿教育的种种细节和启蒙方法,这无疑为广大的家长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经验。
除了带给观众一种深情厚意的感受外,纪录片还以科学的视角呈现了儿童的成长。
片中,通过卓越的剪辑和音效,赋予儿童的独特视角和想象力,同时,展示了他们脑海里故事的旅程。
纪录片拍摄者将镜头对准了幼儿园中的每一位宝贵的小朋友,用非常细腻的手法记录下了他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片段。
通过观察、记录和呈现,纪录片给观众描绘出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成长的故事。
此外,纪录片还以非常有趣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了更多关于幼儿园的知识和相关情境。
通过映射出孩子的情感表达和观察他们的行为,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幼儿园的重要性和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这种活学活用的方式,使纪录片不仅仅成为一部娱乐片,更是一个传递知识和启迪心灵的窗口。
《幼儿园:探索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不仅在纪录片中拥有突出的表现,它也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深度思考的空间。
这部纪录片将观众从生活的角度带入幼儿园,观察和思考我们作为成年人和孩子的共通点。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1. 在观看纪录片《幼儿园》时,我对幼儿们的行为和互动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
幼儿园是孩子们进行社交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这里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行为表现。
2. 我观察到幼儿们在幼儿园中展现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有的孩子会主动去观察花草树木,有的则喜欢玩耍各种玩具。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3. 幼儿们的社交行为也是我观察的重点之一。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会一起玩耍、共享玩具,还会互相帮助和安慰。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4. 我还观察到幼儿们在幼儿园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绪和表达能力。
有的孩子会因为受到想念家人而哭泣,有的则会因为受到鼓励而笑容满面。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安全和关爱的环境,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得到关怀和支持。
5.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在幼儿园中展现出的行为和特点。
他们的好奇心、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都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和共享,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玩耍和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以上是对观看纪录片《幼儿园》的观察分析报告,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您提供对幼儿行为的更深入理解,并对幼儿园教育有所启发。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初的几年,这段岁月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在这个阶段展现出的行为和特点,同时也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幼儿园中,幼儿们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园〉观后感》《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也让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没想过的事儿。
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小朋友特别可爱。
他们一个个小小的,就像一群小团子在幼儿园里滚来滚去。
有的小朋友刚进幼儿园就哭个不停,那哭声就像警报器一样,哇啦哇啦响个没完。
我就想啊,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我哭得可比他们还厉害呢。
这时候我就觉得,哎呀,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这么个“哭鼻子”的阶段啊。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相处特别有趣。
有个小男孩,他想跟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可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
小男孩就说:“我们一起玩嘛,这个玩具可好玩了。
”可那个小朋友还是摇摇头。
小男孩就有点生气了,他皱着眉头说:“你不跟我玩,我也不跟你好啦。
”这就像我们平常和小伙伴闹别扭一样。
我就想啊,小朋友之间的感情可真单纯,高兴就一起玩,不高兴就说不跟你好,哪像大人有时候心里不高兴还得忍着。
还有那些老师,她们就像一群大管家,照顾着这些小不点们。
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就赶紧过来,一边给他换裤子一边说:“哎呀,下次要提前跟老师说哦。
”那声音又温柔又耐心。
可是有时候小朋友太调皮了,老师也会有点头疼。
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就大声说:“都坐好啦,这样很危险的。
”这就像我在家里,有时候调皮妈妈也会大声说我一样。
我想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啊,得又温柔又严厉才行。
纪录片里还展现了小朋友们的午睡时光。
有的小朋友一躺下就呼呼大睡,那睡相可好玩了,有的还流口水呢。
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是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睛睁得大大的。
老师走过来轻声问:“怎么啦,宝贝?睡不着吗?”小朋友点点头。
老师就坐在他床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妈妈哄我睡觉一样。
看到这我就觉得,幼儿园就像小朋友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大家。
再说说吃饭的时候吧。
那些饭菜看起来可香了,有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青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赏析期末作业
作业名称:浅谈《幼儿园》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院: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得分:________
浅谈《幼儿园》
一、简介
《幼儿园》是一部以孩子为主的纪录片, 导演张以庆在这部中影片纪录了一所在武汉的寄宿制幼儿园里14个月的生活。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语言和行为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随着影像的深人, 我们发现这个小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成人世界, 一切有关人类的主题,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都赤裸裸地展示出来。
二、分析
从这部《幼儿园》的主题到它的表现方式我都非常的喜欢。
首先,这是一部以表现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为主题的纪录片。
它通过儿童的世界的各种现象对照出成人世界,来表现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一部富有寓意的作品。
虽然我不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从手法上也拍得很好,在观看过程中就可以感知到张以庆所花的功夫。
其时间顺序是从孩子们开始入园到最后拍毕业照,中间的部分则是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情景。
《幼儿园》中有两条线索,一条就是从小班到大班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的喜怒哀乐的这种情绪,另一条就是采访段落。
这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感受
我相信每个人都上过幼儿园,但是它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好的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那从来就是强行将你从父母的温暖怀抱中带走的地方,就是你要去面对现实世界第一步的地方。
世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你要去和外面的人外面的世界接触,这也许意味着成长,但是在那复杂的人际交往当中,是得是失谁也说不清楚。
四五岁的孩子需要这种独立吗?离开父母的生活,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吗?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即使不上幼儿园,对于他的人生也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国外很常见。
可这里是中国,也许父母这样做也不开心,也不忍心,但是为了家,为了养活家里的人而别无他法,于是就有了这样全托的幼儿园于是就有了开头孩子们扯着家长的衣服哭泣的一幕。
回忆起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哭的死去活来的,还记得那天在幼儿园的第一顿饭是红烧茄子饭,所以至今我没有再吃过茄子了,想想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具有影响力,这也是这部《幼儿园》想要传达的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就在那个小朋友搬个小椅子,准备摞在那里,翻来覆去怎么也放不好。
旁白说:“翻过来。
”他照做了可是依然不行。
直到那个镜头渐渐结束。
一开始看那个镜头时是觉得小朋友的一根筋很好玩很可爱,但是到了后来看她搬来搬去怎么也弄不好的时候突然觉得很感动,也很心酸。
因为这是一种我正在慢慢丢失的坚持。
也许一直坚持同一件事很傻,也许是傻才能一直坚持同
一件事,但是不管是怎样,有时我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算我自己想坚持都无法坚持下去。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有很多类似的努力,失败,不明白,再努力。
这就是“成长”的过程,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
影片开头,是一句话,“他们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前半句是片子中所拍摄的、清晰可见的客观事物,而后半句便是站在摄影机后、坐在剪辑台前的编导想要通过片子来表达的主观思想。
的确,年龄上,我们大他们太多太多,但从性情,从人的本性去看,他们的行为,言语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当我看着这部《幼儿园》时,我一边关注着这群孩子的小世界,一边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有时忽然发现现在的自己还不如小时候的自己,或许真的是越大越没用吧。
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总是希望快点变成大人。
总觉得只要变成大人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买许多的玩具和吃各种好吃的,长大后没有老师的管教和啰嗦,也没有人敢欺负我。
于是,就那么一天一天的盼,终于小孩长成了大人。
长大后的自己发现,成人的世界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美好,而当初那天真的年龄已经回不去了。
于是乎明白了,什么是成长的代价,只是这代价对我来说也许太大了。
其实也不必那么消沉,从别的方面想想,我相信片中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我也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童年都该是相对幸福的,那是种无目的的美好生活。
长大,也许注定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这个世界注定没有妥协,因此我们也只有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了。
不再去抱怨,不再去推脱,勇敢的去面对,这才是我们这些曾经的小孩应该从《幼儿园》中收获的东西。
PS:以上是对《幼儿园》这部影片的感觉,不足之处望老师见谅。
在最后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精彩的纪录片,同时也教会我们许多有关纪录片的知识,老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