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反映幼儿教育的纪录片。
该片以幼儿园为背景,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目标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对幼儿园的观察和采访,该片揭示了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幼儿园中的环境、资源和教学方式。
首先,片中展示了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的布局和装饰。
这些布局和装饰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探索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片中还展示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绘本、玩具和游戏设备,以及教师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这些环境和资源中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小组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育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片中展示了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自由玩耍的场景,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幼儿园教育还关注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和自主性。
片中的教师们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育注重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幼儿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观众还可以从中获得对幼儿教育更深入的认识,并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和讨论的平台。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由导演赵宁执导,于2024年上映。
该片记录了中国城市中一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情况,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
该片选取了幼儿园中四个孩子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
首先,片中呈现了中国现代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幼儿园》中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业人士,他们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将他们都托付给了幼儿园。
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以及工作压力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该片着重描述了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系统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以游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表达。
片中展示了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她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此外,片中还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包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以及家长的过高期望等。
在片中,幼儿园老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不断与家长沟通,解释教育理念,并努力平衡孩子们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此外,片中也探讨了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片中提到的“小学化”教育。
在中国,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学习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在学校拥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趋势导致了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游戏和个性的发展。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选取几个孩子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并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中种种问题的思考。
该片展现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关键的教育问题,如过度重视学术成绩、过早学习的趋势等。
通过呈现这些问题,该片旨在引起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方面进行与探讨。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篇一还原本质真实以往的纪录片大豆停留在表现孩子的天真,烂漫上,而《幼儿园》在成功的反映孩子应有的童心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人性的暗淡,童真的沦丧。
让人感概让人叹息,更让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多的担忧。
张以庆(纪录片的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孩子的另一面世界,在一双双近乎透彻的明眸下,我们透过镜头看到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
带给给我们的震撼不只一点点。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家长,创作者摒弃了这些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人,把主角真正给予了孩子们,不需要老师去解说,没有通过老师去了解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通过上课的情景或者户外活动去表现主题。
因为这些场面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机械的,是孩子们进入角色参与的的是所有孩子共同的表象。
创作者在内容上进行很好的选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选择了画面中的细节,选择了细节中的动人之处。
像吃饭,洗澡,睡觉,孩子的饭泼了,到处都是,他们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大声的喊老师,像是孩子在睡觉那田震的脸庞,蹬开被子时得姿势。
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慢慢铺开,为之动容,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那个曾经有过的童年,拍摄时同样选取了孩子打仗的场面,透过孩子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带着一种嘲讽的笑。
这些内容很好的反映了主题,相信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二、无声胜有声大家可以发现在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里我们尽然没有看到一句解说词,这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成为了不可缺少甚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结构整个片子的作用。
然而张以庆却用了大胆的创新,舍去了一切外部的声音,让孩子的声音去诠释一切,解释一切,去说明一切,让观看者去明白一切。
也正因为是这样,它更好的还原了孩子们的世界,给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灵魂。
只要有外人的参与,都会让大家认为这带上了主观色彩,,《幼儿园》让大家知道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来至孩子的心底。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
《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 了五次。 初听《茉莉花》时,是一种轻松的、快意的、欣赏的心境,看 到的也会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场景。但随着孩子们幼 儿园真实生活画卷的一幕幕揭开,《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变味 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到后来,尤其是孩子们的 对话部分完成之后,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 料不及,更使人思绪沉重。最后再来感受《茉莉花》,音乐的氛 围顿时变得压抑而凝重,甚至可以听出里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深 沉诉说,仿佛前面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独自冥思苦想的孤苦状, 以及第三次心算卡壳那样让人心里发涩。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 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 社会特性;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愁绪与忧伤。
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 大会评语: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 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 片的主题。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如 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这部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 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 年人的责任。
讨论: 本片如何结构的?这样的结构有 何特点?
线性叙事
层叠叙事
插叙
总结:叙事模式
纪录片一般是采用线性叙事, 而《幼儿园》没有完全采用 线性叙事,而是以时间先后 为叙事方式,采用层叠式的 方式来表现。同时又用采访 有代表性的孩子来插叙,使 整个影片丰富而真实,让人 记忆深刻。
《幼儿园》是创作者通过选择、摄取具有 “承载力”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的生存状态, 依着主观的心绪去超越直接纪录到的纪实影像, 在清醒充分运用影像“表意功能”的前提下,经 过重新建构,组合出流淌着创作者个人心绪的、 记录着创作者独到认识空间的无故事化的纪录片 作品。这种“主观的重构”便成为了真实影像下 的“虚构的表意”,以呈现创作者的“情绪真 实”。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特点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探索记》后,我对幼儿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在这部纪录片中,展现了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种种行为表现,让我对幼儿的行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看过程中,我将观察到的幼儿行为特点进行了整理,并综合分析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
以下是我的观察和分析报告:观察一:好奇心旺盛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幼儿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会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对各种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纪录片中,有一位女孩子看见了一只小昆虫,便主动靠近并用手去触摸,展现了她对昆虫的好奇心。
观察二:表达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善纪录片中还可以看到,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有些幼儿在和其他同伴交流时会用手势、眼神和一些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虽然表达的内容可能并不清晰,但是他们依然努力地进行着交流。
在活动中,我也看到了一些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情绪激动。
观察三:独立性的培养在观察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在纪录片中,老师们会给予幼儿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玩具、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
这种培养独立性的做法可以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自理能力。
观察四:情绪表达丰富在纪录片中,我还观察到幼儿的情绪表达非常丰富。
有的幼儿在玩耍时会兴奋地大声笑出声,有的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低落,有的则会因为和其他小朋友玩得不开心而发脾气。
这些情绪表达的多变性,反映了幼儿的情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得到引导和关爱。
综合而言,通过对《幼儿园探索记》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幼儿的行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幼儿在幼儿园中展现出的好奇心、表达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善、独立性的培养以及情绪表达丰富等行为特点,都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
这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幼儿成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对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行为特点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幼儿园》,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以记录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
本片通过镜头的捕捉和编辑的技巧,勾勒出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奇以及成长的点点滴滴,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的种种细节,以及孩子们在其中的成长与变化。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视角、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幼儿园》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日常的镜头捕捉,展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各种生活场景,如上课、游戏、午休等。
影片以每天孩子们进入园所到离开的日常活动为主线索,穿插其中的是孩子们间的互动、老师们的故事,以及家长们的故事,使得整个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种线性叙事结构,观众能够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其次,在视角呈现上,《幼儿园》采用了孩子们的视角作为主要视角。
通过孩子们的视角,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这种视角得以真实地展现。
同时,影片也会切换到老师和家长的视角,展现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互动的点滴。
通过多角度的呈现,影片在描绘幼儿园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孩子们和他们周围成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最后,在细节描写方面,《幼儿园》通过捕捉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比如在上课环节中,孩子们专注聆听老师的讲解;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在午休环节中,孩子们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入睡。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片中情节更加生动,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种种生活片段。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影片呈现出了一幅关于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通过叙事结构、视角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幼儿园生活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例五:《幼儿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作者开篇提纲携领的这句话,也许我们仅仅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关于“孩子”的片子,而不会想到“我们”。
——幼儿园,一个充满童稚和天真、欢笑和幸福、纯洁和温馨的地方,而“我们”,远离那方天地已经太久太久,曾经的已经遗忘了,未来的将越走越远……《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片中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成人眼里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妈妈走了,饭泼了,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玩具被伙伴弄坏了……那么多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哭叫、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挫折、他们的苦恼,何尝不是曾经的你我所经历所体验的?多少熟悉的画面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
《幼儿园》是一部关于孩子的作品,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
对日本人“狠得流鼻血”,“开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个王八蛋”,“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这高的”,“爱就是把你抱着”……听到这些话从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我们笑过以后,又有谁不会从心底涌出无尽的悲痛呢!是谁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谁教会了他们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思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真实的,但这真实所展现的却是社会和人性恐怖的黑洞。
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人之初,性本恶?幼儿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的“童稚世界”,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言行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是外界给了孩子太多成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媒介。
作者把一个幼儿园拍成了与常规思维下的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幼儿园》,可见作者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标准在里面的。
换言之,《幼儿园》中看似零散的镜头,是作者甄别和取舍的结果,是作者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孩子的画面在寓示着成人的世界。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1. 在观看纪录片《幼儿园》时,我对幼儿们的行为和互动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
幼儿园是孩子们进行社交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这里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行为表现。
2. 我观察到幼儿们在幼儿园中展现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有的孩子会主动去观察花草树木,有的则喜欢玩耍各种玩具。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3. 幼儿们的社交行为也是我观察的重点之一。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会一起玩耍、共享玩具,还会互相帮助和安慰。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4. 我还观察到幼儿们在幼儿园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绪和表达能力。
有的孩子会因为受到想念家人而哭泣,有的则会因为受到鼓励而笑容满面。
这表明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安全和关爱的环境,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得到关怀和支持。
5.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在幼儿园中展现出的行为和特点。
他们的好奇心、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都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和共享,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玩耍和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以上是对观看纪录片《幼儿园》的观察分析报告,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您提供对幼儿行为的更深入理解,并对幼儿园教育有所启发。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初的几年,这段岁月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在这个阶段展现出的行为和特点,同时也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幼儿园中,幼儿们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园〉观后感》《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也让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没想过的事儿。
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小朋友特别可爱。
他们一个个小小的,就像一群小团子在幼儿园里滚来滚去。
有的小朋友刚进幼儿园就哭个不停,那哭声就像警报器一样,哇啦哇啦响个没完。
我就想啊,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我哭得可比他们还厉害呢。
这时候我就觉得,哎呀,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这么个“哭鼻子”的阶段啊。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相处特别有趣。
有个小男孩,他想跟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可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
小男孩就说:“我们一起玩嘛,这个玩具可好玩了。
”可那个小朋友还是摇摇头。
小男孩就有点生气了,他皱着眉头说:“你不跟我玩,我也不跟你好啦。
”这就像我们平常和小伙伴闹别扭一样。
我就想啊,小朋友之间的感情可真单纯,高兴就一起玩,不高兴就说不跟你好,哪像大人有时候心里不高兴还得忍着。
还有那些老师,她们就像一群大管家,照顾着这些小不点们。
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就赶紧过来,一边给他换裤子一边说:“哎呀,下次要提前跟老师说哦。
”那声音又温柔又耐心。
可是有时候小朋友太调皮了,老师也会有点头疼。
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就大声说:“都坐好啦,这样很危险的。
”这就像我在家里,有时候调皮妈妈也会大声说我一样。
我想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啊,得又温柔又严厉才行。
纪录片里还展现了小朋友们的午睡时光。
有的小朋友一躺下就呼呼大睡,那睡相可好玩了,有的还流口水呢。
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是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睛睁得大大的。
老师走过来轻声问:“怎么啦,宝贝?睡不着吗?”小朋友点点头。
老师就坐在他床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妈妈哄我睡觉一样。
看到这我就觉得,幼儿园就像小朋友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大家。
再说说吃饭的时候吧。
那些饭菜看起来可香了,有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青菜。
纪录片《幼儿园》的解析
新纪录运动的崭新书写
1.叙事形态的多元和融合 2.叙事结构——妮故事化的选择 3.镜像元素——乘着歌声的翅膀,让能指尽
情播撒 4.叙事风格:如小河般明朗、清新而流畅
二、镜像世界的文化学分析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反思 进入幼儿园,意味着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孩子
被抛弃到一个全然陌生和不断被规则的既定 社会框架之中。 童稚的天性会不会早夭于含苞。
2.公共领域表象下的社会学反刍 时代进步,资讯发达,造成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
像人的羞涩观念的形成、男性与女性的性别 认知,凡此种种,又具在消逝,而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释这 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因此,本 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 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 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 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 们各自的传播条件是什么。第二部 分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 示从谷登堡(Gutenberg)的印 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Morse)的电报密码世 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 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 经没有意义。
纪录片《幼儿园》的解析
解析的书
张以庆(1954- )北京人。湖 北电视台纪录片独立制片人、高级 记者、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 主要代表作有纪录片《舟舟的世 界》、《英和白》、《幼儿园》等, 分别被译成英、法、德、日、荷兰 语等,进入欧美主流媒体。近年来, 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方面共获中 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个、国家 级政府一等奖3人、中国电视“金 鹰奖”2个、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 最高奖2人、国际大奖4个、国际 大赛提名奖8个。其主要代表作有 《红地毯上的日记》、《舟舟的世 界》、《英和白》等。曾获“湖北 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新闻名 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 作者”称号,并在第五届全国范长 江新闻奖评选活动中成为9位范长 江新闻奖得主之一。
观看纪录片(幼儿园),写观察分析报告,主要分析幼儿行为 分类名称
观察分析幼儿园纪录片中的幼儿行为分析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园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中幼儿的行为特点,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幼儿园的纪录片,并对其中幼儿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幼儿的行为特点及其分类。
二、幼儿行为的分类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社交行为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们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们会一起玩耍、共享玩具,或者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完成任务。
有的幼儿表现出较为外向、善于交际,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的则偏向于内向,不太愿意与他人交流。
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幼儿会选择与特定的小伙伴玩耍,有的则更容易融入到整个园所的集体活动中。
2. 情绪行为幼儿的情绪行为十分丰富多样。
在纪录片中,我观察到幼儿们经常会出现愉悦、兴奋、紧张、焦虑等各种情绪。
有的幼儿在玩耍时显得十分开心,笑容满面,而有的则可能会因为受到所以观察,hu zhi xiaoasjd k,shi坏等原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情绪波动。
他们常常会通过哭闹、愤怒或者主动寻求安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行为规范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会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引导。
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遵守园所的规定和老师的指导,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表现。
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容易出现打闹、争抢玩具、不愿合作等行为,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帮助。
4. 学习行为幼儿园旨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
在观察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教师讲解的知识、绘画、手工制作等。
大部分幼儿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而个别幼儿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三、幼儿行为的分析通过对观察所得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的行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个体差异和园所教育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1. 社交行为幼儿在园所的社交行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赏析纪录片《幼儿园》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纪录片《幼儿园》由湖北电视台出品,导演张以庆在2001年筹备拍摄。
在拍摄之前,张以庆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幼儿园进行观察,9月份开始正式拍摄。
之后用了14个月的时间拍摄了近5000多分钟的影像。
2003年9月该片进入后期剪辑阶段,2004年3月修正完成,于是将进70分钟的精华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
该片以武汉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为背景,记录了幼儿园中小班、中班、大班14个月的生活状态。
导演张以庆打破了传统纪录片拍摄的界限,将小朋友们的生活碎片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片中并没有儿童类题材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上课、过节、游戏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影像。
在看完该片之后观众不可避免地审视片中的孩子,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幼儿园》的成功也带来了许多荣誉,如2004年获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年中国横店杯纪录片大奖金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最佳编导、最佳摄像单项奖;中国电视彩虹二等奖。
《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 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 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
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的评委们认为,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子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片的主题。
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知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影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正如圣埃克苏佩里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纪录片《幼儿园》则以写实的手法呈现了真实的童年。
诚如片头所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记录片吸引观众的两个主要因素是:1、提示的现实生活与观众经验中的现实相距甚远,对观众产生触动,并促使观众去思考其间的差距。
2、通过片子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以及可以感受到的作者的责任感,会引发观众去思考或触动他们的良知。
纪录片幼儿园贾哲毅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研究
幼儿园案例研究:贾哲毅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1.1 纪录片《幼儿园》简介纪录片《幼儿园》是由导演韩晓鹏执导,纪实拍摄了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幼儿园的真实生活情况。
该纪录片以真实客观的镜头记录了幼儿园中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日常生活和互动,向观众展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真实面貌。
1.2 贾哲毅案例简介在纪录片《幼儿园》中,贾哲毅是一位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小男孩,他的家庭教育和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贾哲毅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和性格成长有着自己的看法,而幼儿园老师也对他的行为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评价。
二、贾哲毅案例分析2.1 家庭教育与个性发展贾哲毅在纪录片中展现了强烈的个性和意志力。
从他和父母的互动中可以看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尊重了他的个性,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教育方式使得贾哲毅在幼儿园中展现出了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他在幼儿园中不畏困难,勇敢尝试,这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2.2 幼儿园教育与成长环境在幼儿园中,贾哲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影响,逐渐学会了与他人相处、共享和合作。
幼儿园为贾哲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与他家庭教育中的理念相呼应。
2.3 教育争议和思考贾哲毅案例引发了社会对教育模式的思考和争议。
贾哲毅展现出的独立自主性格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另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个案例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的思考,也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讨论。
三、启示与展望3.1 个性发展与教育平衡贾哲毅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个性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培养。
家长和老师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配合,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同时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3.2 教育者的思考和努力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个性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孩子成长特点的教育模式,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
幼儿园纪录片启蒙教学:影视作品分析与教学参考
知识专题:幼儿园纪录片启蒙教学:影视作品分析与教学参考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常常被用于幼儿园的启蒙教学。
本文将对幼儿园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幼儿园纪录片的特点1. 视觉直观:幼儿园纪录片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来了解世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2. 语言简单:纪录片的解说词通常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符合孩子的口语表达水平,易于理解和接受。
3. 主题多样:纪录片可以涵盖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三、纪录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拓展知识:通过展示纪录片中的丰富内容,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
2. 情感沟通:纪录片中的温馨、有趣的场景和故事情节,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情感交流和共鸣。
3. 启发思考:纪录片中的精彩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思考、提问,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影视作品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选择和运用1. 选择原则: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内容简单、形象鲜明、富有启发性的纪录片作为教学资源。
2. 运用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巧妙运用纪录片资源,以小组观看、讨论、提问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五、结语幼儿园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和应用潜力。
在教育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纪录片资源,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拓展幼儿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期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六、作者观点个人认为,幼儿园纪录片在启蒙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视听体验,还能够为他们带来知识上的启发和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在使用纪录片时,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巧妙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七、纪录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和操作方法1.案例分析:比如可以选取一部关于动物世界的纪录片,让幼儿们通过视频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行为习性,从而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近年来,纪录片已经成为了电影界的一匹黑马,以其真实、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人物。
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片——《幼儿园:探索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
这部纪录片以明快的节奏、真实的画面和亲密的观点,带领观众走进幼儿园,探索儿童在成长和学习中的种种奇妙。
一开始,纪录片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温馨和亲切。
在片中,镜头下有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开朗。
他们在幼儿园里尽情地玩耍、学习,他们的笑声和欢声笑语洋溢在整个片子中。
这种纪录片的温馨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过程。
当然,在《幼儿园:探索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里,不仅仅只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有一群幕后的老师们默默耕耘。
他们是无比专业和有爱心的,他们倾注了很多心血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们。
纪录片中展现了他们耐心教导、细心关爱的情景,让人对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充满敬意。
而且,纪录片中还揭示了幼儿教育的种种细节和启蒙方法,这无疑为广大的家长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经验。
除了带给观众一种深情厚意的感受外,纪录片还以科学的视角呈现了儿童的成长。
片中,通过卓越的剪辑和音效,赋予儿童的独特视角和想象力,同时,展示了他们脑海里故事的旅程。
纪录片拍摄者将镜头对准了幼儿园中的每一位宝贵的小朋友,用非常细腻的手法记录下了他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片段。
通过观察、记录和呈现,纪录片给观众描绘出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成长的故事。
此外,纪录片还以非常有趣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了更多关于幼儿园的知识和相关情境。
通过映射出孩子的情感表达和观察他们的行为,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幼儿园的重要性和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这种活学活用的方式,使纪录片不仅仅成为一部娱乐片,更是一个传递知识和启迪心灵的窗口。
《幼儿园:探索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不仅在纪录片中拥有突出的表现,它也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深度思考的空间。
这部纪录片将观众从生活的角度带入幼儿园,观察和思考我们作为成年人和孩子的共通点。
观看幼儿园纪录片观察报告幼儿园教育
观看幼儿园纪录片观察报告概述1. 本观察报告是针对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所做的观察报告,通过观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环境观察2. 在观看纪录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十分整洁、明亮,教室内摆放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具和玩具,墙上张贴着孩子们的作品和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到温馨和快乐。
3. 幼儿园的活动室设有各种不同的角落,如角色扮演区、图书角、做饭角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区域参与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师生互动观察4. 教师在纪录片中展现出了很强的耐心和爱心,她们会细心地倾听孩子们的言语,并对其进行鼓励和指导,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关爱。
5. 孩子们在和老师的互动中显得十分开朗和快乐,他们愿意跟老师共享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时也会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与老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观察6. 在课堂上,老师们采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听故事、唱歌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认知等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7. 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会配合老师的教学,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展现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家园合作观察8.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家长会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与老师一起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9. 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们有机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教育情况,同时也能够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育意义和展望10. 通过观看纪录片,我们深刻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师生互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1.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结语12. 通过对幼儿园纪录片的观察,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意义,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人关注、支持幼儿园教育,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以幼儿园为背景的纪录片,通过对幼儿园生活的真实记录,展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方式和家长们的关注与参与等方面。
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影像、音乐、剪辑等手段,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场所。
首先,纪录片《幼儿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观察记录的方式。
导演通过跟踪镜头,记录下了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日常活动、游戏、学习等情景,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互动。
观察记录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看到真实的场景和表演的孩子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其次,该纪录片运用了访谈手法。
导演不仅观察了孩子们的生活,还采访了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情况,以及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关注。
访谈的内容使得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此外,在音乐方面,纪录片也用了合适的背景音乐。
音乐的选择恰到好处,既能够突出幼儿园的活泼和温馨,又不会过于显眼,不会干扰观众对幼儿园生活的感受。
音乐的节奏和曲调与画面相协调,能够进一步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所展示的幼儿园世界。
此外,剪辑是这部纪录片中的重要手法之一。
导演通过剪辑手法,将孩子们的活动和教师的评论、家长的反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叙事布局。
剪辑的韵律感和合理安排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运用观察记录、访谈、音乐和剪辑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观众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成长和家长们的参与。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部纪录片更加丰富生动,引发观众对幼儿园教育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效果分析
《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效果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观看纪录片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观看纪录片不仅能够让幼儿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但是,观看纪录片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就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其对幼儿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影响。
一、浅谈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1.观看纪录片的背景和现状在过去,幼儿园教育更注重于游戏和手工活动,而对于观看纪录片这种学习活动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观看纪录片这一学习形式。
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2.观看纪录片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
而观看纪录片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真实的信息和场景,有助于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观看纪录片对幼儿知识积累的影响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学习到动植物的知识,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
这种多样化的知识积累对于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深入分析:幼儿园观看纪录片学习活动效果1.了解世界:拓宽幼儿的视野观看纪录片能够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让他们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地域意识,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2.激发好奇心:扩展幼儿的认知领域纪录片中涉及的各种奇异景象和生动场景,常常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
3.知识积累:培养幼儿的自然科学素养许多纪录片关于自然、动植物、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一些自然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能力和研究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纪录片《幼儿园》思考
纪录片幼儿园
小中大幼儿的生活,以其独特的视角,抓拍幼儿园存在的特别的现象
1.幼儿被统一的、模式化的训练限制,没有了自由。
统一、单调的训练模式如:拍手、起立、坐下,没有乐趣可言。
不管幼儿需不需要被老师一一叫醒,起来小便,孩子洗澡,只对着水冲,不管水是否冲进幼儿的眼睛耳朵里。
老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显然不恰当,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呢?孩子的一句话“户外活动最好玩的,因为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由此,道出了孩子对自由的向往,希望多点自己安排的时间。
2.幼儿要参加一些特殊的培训班,如心算、英语、语言训练。
高难度的算术题,没有任何意义的绕口令,背诵小学生的课文,这些学习的难度普遍较高,跟幼儿此时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我觉得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可能导致幼儿对今后的学习失去兴趣。
3.幼儿间的冲突,教师应该如何解决?送小班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吗?
4.爱是什么意思?你会对什么人说我爱你?不好意思说,恶心。
难道对自己爸妈说爱也恶心吗?盼望父母的到来,不也是渴望一种父母的爱。
5.幼儿话语中的可爱之处。
“我恨日本人,有一回,恨得我流鼻血”。
你跟哪个女孩子最要好啊?这个要保密。
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深度观察幼儿成长的观察分析报告
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深度观察幼儿成长的观察分析报告1. 主题简介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是一种深度观察幼儿成长的方式,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情绪表达和认知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和需求。
本文将对观看幼儿园纪录片的观察分析进行深入探讨,探讨观察的主要观点和深度分析。
2. 观察对象幼儿园纪录片中的观察对象通常为3至6岁的幼儿,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较为敏感,对外界刺激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
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特点。
3. 观察内容在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时,应该重点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表达、情绪体验和社交互动。
这些方面的观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成长状态。
还可以观察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的表现,以及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情况。
4. 观察分析在观察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综合评价。
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情绪体验,可以分析其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通过观察幼儿间的互动和社交情况,可以评估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观察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状态和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
5. 个人观点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是一种有益的观察方式,通过深度观察幼儿的成长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
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达。
应该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6. 总结回顾通过观看幼儿园纪录片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和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
在观察分析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观看幼儿园纪录片是一种有益的观察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视听天地】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
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片的主题。
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如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这部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本片风格纯朴自然,全世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2004年,当张以庆的新作《幼儿园》连续捧得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唯一“纪录片大奖”的时候,张导这个纪录片领域的“领跑者”和“颠覆者”,自然又一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有关他和他作品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在见仁见智的文章中,不乏精到中肯的褒奖,也不乏诘难质疑的“商榷”。
在《幼儿园》中,张以庆立足于客观纪录的“生活碎片”,大胆采用了一系列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最终臻于完美。
某种程度上说,《幼儿园》的成功,就是电视综合艺术手法充分调动、巧妙运用的成功。
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1. 拍摄--从“不拍什么”拍起在《幼儿园》中,张以庆在经历了最初的茫然无措之后,确立了该片的拍摄原则:就是“不拍什么”比“拍什么”重要--我知道我不拍什么。
他的所谓“不拍什么”,即舍弃“概念性的东西”:不拍上课,不拍老师,不拍家长,不拍室外实景,甚至不拍“六·一”……总之,大家熟悉的概念性的东西一概不拍。
张以庆说:一天一天在幼儿园那么待着,于是有一些东西我们就可以确定了,就是要从看似常态的生活中,捕捉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态的、生动的东西,捕捉那些异样的、瞬间流露出来的东西。
直觉与感性主导的张以庆,即便面对原生态的纪录,依然是一副叛逆者的姿态。
这种面临着将幼儿园边缘化表现的风险取舍,着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强的审视能力。
惟其如此,才能出奇制胜。
而这,也正是张以庆的理念追求和看家本领。
不拍什么,既是张以庆处心积虑的选择,也是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判断。
在这方面,他的个性特质及另类思维方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张以庆的眼里,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感性的呢?首先,他采取了平视的手法,以孩子们的视野来看待幼儿园。
这样,自然就要剔除成人眼中的概念化的元素,并进而筛选出鲜活的、极富感染力的符号。
在这里,张以庆将对拍摄内容的取舍变成了一门艺术。
幼儿园里每天司空见惯的上课、学习、游戏等等早已被大家所熟知的内容,无论多少台摄像机,都只能拍出同一种意思。
因此,在张以庆的眼里,这些都成了了无生气的画面。
老师和家长,本身就是一系列概念的代表者或制造者,也很难构成幼儿园原生态的东西,因此也只能放弃。
至于室外的场景,在孩子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懵懂的印象,当然可以人为地忽略……如此一来,张以庆的幼儿园顿时就清静了、干净了、纯粹了。
相形之下,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态的、生动的东西,那些异样的、瞬间流露出来的东西就自然地进入了张以庆的视野。
而这些,也正是幼儿园小居民们的生活写真:其实孩子们面临着好多好多的问题,比如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说张以庆独具慧眼也好,匠心独运也罢,反正正是这一艺术化的构思设计,使《幼儿园》一着得手,全盘皆活。
2.外景--虚化处理的艺术价值在《幼儿园》中,外景几乎都是虚化的拍摄、剪辑效果--操场上热闹的活动、大门口人们晃动的身影,乃至哗啦啦的下雨情景……都被刻意虚化。
看到《幼儿园》中诗化般的外景,人们在叫绝的同时,也不禁掠过一丝隐忧:假如张以庆不能突发灵感,没有采用此种艺术处理方式,将会给整个节目带来怎样的损失啊?不过,非常庆幸,张以庆及时发现了它,并成功地运用了它。
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镜头虚化(虚焦)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也经常被采用。
但在纪录片这样重大而特定的题材中,将外景几乎全部使用虚焦处理,光靠灵感或者胆识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得看是否能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
除此之外,虚焦画面的巧妙运用,从传播效果上看,还别有一番意蕴:其一,外景之虚,更映衬了幼儿园生活的环境之实,使孩子这一主体元素越发突出。
其二,外景之虚,更加烘托出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之实,使他们真实的另一面得以张显并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其三,外景之虚,更加切合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感觉之实,是他们眼中朦胧而又真实的世界。
因此,经过这样一种艺术手法的处理,可以让孩子们形成一个相对透明的空间,并不受干扰地演绎他们的故事。
当然,虚化的外景,也让张以庆找到了一个仿佛空灵般的圣殿,并顺利地捕捉到了一连串灵动的符号,最终将其变成了一串串成功的果实。
3.对话--黑白影像的思想深度在《幼儿园》里,从练习数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到后来与家庭、生活、理想、情感及至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项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对话,这些画面均采用了黑白艺术处理。
在色彩斑斓的幼儿园,在五彩缤纷的儿童内心世界,为什么要用黑白色调处理孩子心算及展示思想灵魂的场景,让儿童的心灵深处如此地不明朗,甚或灰暗?这确实是颇耐人寻味的话题。
撇开结构样式的说法,张以庆没有过多地谈及黑白手法究竟“负载着”哪些“非常多义的、丰富的、多功能的内涵”。
诚然,从一部近70分钟的大片来说,如果不充分考虑片子的结构形式,张以庆5000分钟的幼儿园“碎片”是很难粘贴在一块的。
因此,没有前面心算数学题的的介入,后面的对话就显得唐突和刻意主观。
同样,如果没有前面常态性的心算学习场面出现,就不会衬托出后面对话的精彩。
这种结构样式,不仅体现了《幼儿园》别具一格的结构美学,更巧妙地避开了故事化纪录片的情节高潮--因为《幼儿园》是无故事化的纪录片。
除了结构的需要之外,黑白影调这种“妙手偶得”,其实还有更精彩的意蕴--它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影像作品里,运用黑白艺术手法处理的作品是最具视觉冲击效果的。
如作为“希望工程”形象代表的“大眼睛姑娘”,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采用黑白照片刊发出来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经典范例。
同样道理,《幼儿园》中黑白色调的表现手法,将孩子们成人般的思想表达出来之后,在人们审视的目光中,他们俨然已经是一个个小小的思想者了。
而且,这种深沉的、成熟的思想表达,是与人们想象中、概念中天真无邪、纯洁浪漫的孩子大相径庭的,由不得不发人深省。
此外,这种深邃的蕴涵,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成年人的童年岁月,由此又反衬出时代的变迁烙在一代人身上深深的印记。
而这,才是纪录片纪录时代、关注人文的真实精神体现和深刻含义所在。
4.解说--画面语言代替“上帝之声”通篇不用解说词,是《幼儿园》新的创作特点。
相对于较早前大量使用解说词的《舟舟的世界》和只用了千把字解说的《英和白》,《幼儿园》在纪录片长期以来多遭病诟的解说词方面,算是来了一次“彻底革命”--全部采用画面语言。
纪录片解说词,作为记录过程中的必要交代和有机补充,往往在节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而恰到好处的旁白,更是被称作“上帝的声音”。
但这一传统的电视艺术创作手法,却因为被质疑记录不真实,或创作者容易导入过多的主观意识而屡屡受到指责。
在《幼儿园》中,向来以“主观表现”见长的张以庆,偏偏这次要彻底地客观一回,全部用表达能力强、内涵极其丰富的画面语言来展示所要承载的一切。
丢弃了“解说词”这根拐杖,对张以庆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其主观创作回归纯客观的一次大胆尝试。
这种极限跨越,尽管是纪录片最原始的追求,但却像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1+2”命题一样,既无比简单,又无比复杂。
值得庆幸的是,张以庆在设法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难题之后,终于涉险过关。
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会长陈汉元说:《幼儿园》没有解说词,但它比有解说更具有说服力。
5.《茉莉花》--生命的咏叹与升华以北方曲调的《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是《幼儿园》又一处成功的妙笔。
由于《幼儿园》所揭示的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思想深刻的领域--人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幼儿世界,因此,随着片子的逐步展开,观众的认知与情绪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着的感觉与不同阶段渲染主题的《茉莉花》旋律交织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
起初,人们听到《茉莉花》音乐响起时,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快意的、欣赏的心境,看到的也会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场景。
但随着孩子们幼儿园真实生活画卷的一幕幕揭开,《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变味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
到后来,尤其是孩子们的对话部分完成之后,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料不及,更使人思绪沉重。
最后再来感受《茉莉花》,音乐的氛围顿时变得压抑而凝重,甚至可以听出里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深沉诉说,仿佛前面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独自冥思苦想的孤苦状,以及第三次心算卡壳那样让人心里发涩。
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社会特性;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愁绪与忧伤。
但是,这就是《幼儿园》,这就是生命的最初交响--我们在审视的同时,我们在反问是谁让这些孩子失去了可贵的童真、童年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接受她,并试着努力地去做些什么。
6.故事--在“碎片”中合成与完美讲故事是一般纪录片最基本的功能,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是创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但是,在《幼儿园》中,我们却看不到明显的故事,也没有完整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的碎片”。
这种无故事、无情节、甚至无主题的“三无”片,要想仅仅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其组接到一块,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片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的确,张以庆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尤其惧怕故事情节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况且一所普通的幼儿园,其故事又从何讲起呢。
在这里,张以庆靠着他敏锐的感悟能力,靠着上述一系列“空中芭蕾”般的高超技巧,成功地又走了一回钢丝。
不过,综观全片,除了一些精致的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使片子结构匀称、画面精美、段落层次分明、思想意境深刻之外,《幼儿园》还是呈现出一个多元的、丰满的故事架构。
传播文化研究学者董子竹说:片子整体感非常好,看似杂乱,却在不经意的结构中,延伸着主题,它穿越了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直抵生命层面。
他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张以庆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幼儿园》是一则成人寓言。
说童年是美好的,只是成人的一厢情愿;说孩子是单纯的,也只是成人的一种预设。
《幼儿园》让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成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