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纪录片《幼儿园》

合集下载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反映幼儿教育的纪录片。

该片以幼儿园为背景,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目标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对幼儿园的观察和采访,该片揭示了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幼儿园中的环境、资源和教学方式。

首先,片中展示了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的布局和装饰。

这些布局和装饰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探索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片中还展示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绘本、玩具和游戏设备,以及教师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这些环境和资源中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小组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育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片中展示了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自由玩耍的场景,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幼儿园教育还关注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和自主性。

片中的教师们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育注重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幼儿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纪录片《幼儿园》,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观众还可以从中获得对幼儿教育更深入的认识,并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和讨论的平台。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幼儿园》这部纪录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华丽的特效,却以最真实、最朴素的镜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时而欢笑,时而沉思,时而感动得热泪盈眶。

影片开篇,一群孩子初次踏入幼儿园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有的哭闹着不愿离开父母的怀抱,有的则好奇地四处张望,还有的一脸懵懂,不知所措。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情景,那种既害怕又期待的复杂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看着这些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份纯真和无邪,是如此的珍贵。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世界简单而直接。

他们会为了一块饼干而争吵,会因为一个拥抱而和好如初。

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没有丝毫的掩饰和伪装。

有一个场景让我忍俊不禁,一个小男孩因为不会穿衣服而急得大哭,旁边的小伙伴们却在一边偷笑。

这就是孩子,他们不懂什么是嘲笑,只是单纯地觉得有趣。

但当老师过来耐心地帮助小男孩穿好衣服后,他又破涕为笑,继续开心地玩耍。

这种简单的快乐,是成年人世界里越来越稀缺的东西。

然而,在这个小小的幼儿园里,也并非只有欢笑和快乐。

孩子们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冲突。

比如,两个小女孩因为争抢玩具而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

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批评谁对谁错,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反思,去学会分享和互相尊重。

通过这件小事,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影片中,孩子们午睡的场景也让我感触颇深。

他们安静地躺在床上,有的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有的则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看着他们可爱的小脸,我不禁想到,在他们的梦中,或许有着五彩斑斓的世界,有着无尽的想象和憧憬。

而这片刻的宁静,对于忙碌的成年人来说,是多么难得。

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在重复着相似的节奏,但孩子们却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画画。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由导演赵宁执导,于2024年上映。

该片记录了中国城市中一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情况,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

该片选取了幼儿园中四个孩子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

首先,片中呈现了中国现代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幼儿园》中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业人士,他们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将他们都托付给了幼儿园。

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以及工作压力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该片着重描述了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系统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以游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表达。

片中展示了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她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此外,片中还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包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以及家长的过高期望等。

在片中,幼儿园老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不断与家长沟通,解释教育理念,并努力平衡孩子们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此外,片中也探讨了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片中提到的“小学化”教育。

在中国,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学习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在学校拥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趋势导致了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游戏和个性的发展。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选取几个孩子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并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中种种问题的思考。

该片展现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关键的教育问题,如过度重视学术成绩、过早学习的趋势等。

通过呈现这些问题,该片旨在引起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方面进行与探讨。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幼儿园》这部纪录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刻意营造的冲突,却以一种最真实、最朴素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也让我们反思了自己的成长。

影片开篇,一群孩子初次踏入幼儿园,他们有的哭闹着不愿离开父母,有的则充满好奇地四处张望。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天上学的情景,那种既害怕又期待的复杂心情,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习、玩耍、吃饭、睡觉,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却充满了无数的细节和瞬间,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与无邪。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是那么的天真无邪。

他们会因为一块饼干而争吵,也会因为一个拥抱而和好如初。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两个小男孩为了争抢玩具而互不相让,最后在老师的调解下,他们不仅互相道歉,还一起分享了玩具。

这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纯真,他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简单,没有成人世界里的勾心斗角和利益纷争。

然而,孩子们的世界也并非完全无忧无虑。

纪录片中有一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其他孩子玩耍。

当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时,她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也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

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要教导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影片中的老师们非常有耐心和爱心,他们会细心地为孩子们梳头、穿衣,也会耐心地教导孩子们认字、画画。

但是,老师们也有疲惫和无奈的时候,面对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会忍不住发脾气。

这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辛苦和不易,他们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起了教育的本质。

我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孩子们的呢?是过早地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还是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探索世界、发现自我?我想,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教育应该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4篇篇一还原本质真实以往的纪录片大豆停留在表现孩子的天真,烂漫上,而《幼儿园》在成功的反映孩子应有的童心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人性的暗淡,童真的沦丧。

让人感概让人叹息,更让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多的担忧。

张以庆(纪录片的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孩子的另一面世界,在一双双近乎透彻的明眸下,我们透过镜头看到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

带给给我们的震撼不只一点点。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家长,创作者摒弃了这些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人,把主角真正给予了孩子们,不需要老师去解说,没有通过老师去了解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通过上课的情景或者户外活动去表现主题。

因为这些场面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机械的,是孩子们进入角色参与的的是所有孩子共同的表象。

创作者在内容上进行很好的选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选择了画面中的细节,选择了细节中的动人之处。

像吃饭,洗澡,睡觉,孩子的饭泼了,到处都是,他们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大声的喊老师,像是孩子在睡觉那田震的脸庞,蹬开被子时得姿势。

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慢慢铺开,为之动容,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那个曾经有过的童年,拍摄时同样选取了孩子打仗的场面,透过孩子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带着一种嘲讽的笑。

这些内容很好的反映了主题,相信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二、无声胜有声大家可以发现在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里我们尽然没有看到一句解说词,这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成为了不可缺少甚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结构整个片子的作用。

然而张以庆却用了大胆的创新,舍去了一切外部的声音,让孩子的声音去诠释一切,解释一切,去说明一切,让观看者去明白一切。

也正因为是这样,它更好的还原了孩子们的世界,给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灵魂。

只要有外人的参与,都会让大家认为这带上了主观色彩,,《幼儿园》让大家知道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来至孩子的心底。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

《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 了五次。 初听《茉莉花》时,是一种轻松的、快意的、欣赏的心境,看 到的也会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场景。但随着孩子们幼 儿园真实生活画卷的一幕幕揭开,《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变味 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到后来,尤其是孩子们的 对话部分完成之后,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 料不及,更使人思绪沉重。最后再来感受《茉莉花》,音乐的氛 围顿时变得压抑而凝重,甚至可以听出里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深 沉诉说,仿佛前面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独自冥思苦想的孤苦状, 以及第三次心算卡壳那样让人心里发涩。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 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 社会特性;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愁绪与忧伤。
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 大会评语: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 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 片的主题。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如 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这部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 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 年人的责任。
讨论: 本片如何结构的?这样的结构有 何特点?
线性叙事
层叠叙事
插叙
总结:叙事模式
纪录片一般是采用线性叙事, 而《幼儿园》没有完全采用 线性叙事,而是以时间先后 为叙事方式,采用层叠式的 方式来表现。同时又用采访 有代表性的孩子来插叙,使 整个影片丰富而真实,让人 记忆深刻。
《幼儿园》是创作者通过选择、摄取具有 “承载力”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的生存状态, 依着主观的心绪去超越直接纪录到的纪实影像, 在清醒充分运用影像“表意功能”的前提下,经 过重新建构,组合出流淌着创作者个人心绪的、 记录着创作者独到认识空间的无故事化的纪录片 作品。这种“主观的重构”便成为了真实影像下 的“虚构的表意”,以呈现创作者的“情绪真 实”。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影视评论作业纪录片《幼儿园》影评——对孩子的思考《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湖北一所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

即便只是在讲述一帮小孩子的故事,却从中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产生的思考,同时一些社会现象也在这些孩子身上隐隐约约的体现出来。

整部片子结构清晰、主题深刻,将纪录片最大的特色——真实,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开始时画面出现“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简单的点出了主题。

结束时“袁老师孩子生下来了,三年后也会上幼儿园,”照应了开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

”一、对结构、画面和音乐进行分析结构:整部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室内纪实、采访纪实和户外活动纪实。

室内纪实采用实像,画面始终以绿色的墙为背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但孩子的衣服却是以鲜艳的红色、黄色为主,与绿色衬托对比,在冷色调的沉静中又多了些许温暖,同时地板、桌子和床的颜色选用了暗红色,虽是暗淡的暖色,但也可以遇绿色进行对比。

绿色是希望都颜色,也许也体现着编导对孩子们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吧。

采访纪实运用了复古红对画面进行处理,没有出现采访者的形象,大背景下始终只有被采访者的半身像,与室内纪实作区分,在全片中做了完美的切换。

户外活动都是虚景,编导没有将活动进行记录,却让人从花花绿绿的模糊画面中产生无限的遐想,给人以更大的思考空间。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整个空间镜头的运用。

镜头近景、中景配合镜头的摇、拉等手法,成功的将房间给人的压抑感和户外给人的释放感表达出来。

让人们充分的感觉到了,这幼儿园真的如同牢笼,如同监狱。

不仅束缚着孩子们的自由,而且束缚着孩子们的天性。

画面:开片时,一个大人带着一帮小孩向前行进着,背影用了模糊效果,把人带入了故事,接着是“幼儿园”三个字的出现,从雪花状的模糊慢慢拼成了完整的字,从雪色变成蓝色胖字体,有点调皮,又把人从虚拟带入了现实。

小托班入学的第一天,一个小男孩尖叫着喊着“不要抢我”,真实体现了孩子第一次独立于家庭以外的情感世界。

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

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

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论电视纪录片《幼儿园》的探索视角及其独特品质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

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幼儿园》选择人们最为熟悉的学龄前儿童为记录对象,通过对幼儿生活状态的跟踪拍摄,渗入张以庆对个体生命历程、生命本质意义以及人的社会化模式的深层思考。

《幼儿园》中体现出的强烈的自我与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忧患意识,凸显了传播媒介的社会批判功能。

一、《幼儿园》从一个新维度透视我国幼儿园生活的特定情境与本质内涵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电视节,张以庆导演的电视纪录片《幼儿园》获得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

这是此次获奖的7部纪录片中惟一的一部中国作品。

之后,《幼儿园》于2004年9月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获大奖。

《幼儿园》选择武汉市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用了14个月的时间分别对幼儿园里一个大班、中班和小班进行跟踪观察、拍摄。

这部纪录片,既不是讲述幼儿故事,也没有选择欢快的六一儿童节以及慈爱的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游戏讲故事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画面。

它避开长久以来定型于人们心中的幼儿园模式,以一种独特的思路和视角,选取阶段性的幼儿集体生活图景,从一个崭新的维度透视我国幼儿园生活的特定情境与本质内涵。

张以庆说,他拍摄《幼儿园》,最明白的就是知道:“…不拍什么?比…拍什么?更重要,我知道我不拍什么。

”①张以庆不愿意轻而易举地落入常人思维的窠臼,简单而表面化地重复记录某种生活现象。

事实上,早在张以庆的成名作《红地毯上的日记》中,就已经显露出他别具一格的创作思路。

《红地毯上的日记》原本准备拍摄世界跳水冠军伏明霞,但张以庆在苦苦追寻了3年之后,改弦更张,决定拍摄一群永远成不了冠军的为艺术体操而献身的女孩子们的故事。

赏析纪录片《幼儿园》

赏析纪录片《幼儿园》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纪录片《幼儿园》由湖北电视台出品,导演张以庆在2001年筹备拍摄。

在拍摄之前,张以庆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幼儿园进行观察,9月份开始正式拍摄。

之后用了14个月的时间拍摄了近5000多分钟的影像。

2003年9月该片进入后期剪辑阶段,2004年3月修正完成,于是将进70分钟的精华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

该片以武汉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为背景,记录了幼儿园中小班、中班、大班14个月的生活状态。

导演张以庆打破了传统纪录片拍摄的界限,将小朋友们的生活碎片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片中并没有儿童类题材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上课、过节、游戏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影像。

在看完该片之后观众不可避免地审视片中的孩子,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幼儿园》的成功也带来了许多荣誉,如2004年获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年中国横店杯纪录片大奖金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最佳编导、最佳摄像单项奖;中国电视彩虹二等奖。

《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 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 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

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的评委们认为,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子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片的主题。

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知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影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正如圣埃克苏佩里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纪录片《幼儿园》则以写实的手法呈现了真实的童年。

诚如片头所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记录片吸引观众的两个主要因素是:1、提示的现实生活与观众经验中的现实相距甚远,对观众产生触动,并促使观众去思考其间的差距。

2、通过片子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以及可以感受到的作者的责任感,会引发观众去思考或触动他们的良知。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PPT课件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PPT课件

.
28
《茉莉花》作为该片的一个音乐符号在片中反 复出现,它舒缓、轻柔的乐调将景象隔绝在幼 儿园嘈杂的吵闹之外,并且每次音乐的响起都 配以缓慢的画面。特别是最后一次运用一组经 处理泛黄的画面来配背景音乐,可见导演的别 有用心。画面和音乐的完美配合,进一步渲染 和烘托了片中的氛围和环境气氛。这首唱响在 维也纳的中国名曲,透过孩子的喜怒哀乐,揉 进了人们的心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结合,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却完美的演绎在这 部纪录片中似乎只有这首曲调最合适别无他曲
整部影片总共出现了5次《茉莉花》的背景音乐。 平均差不多每十分钟出现一次,可见导演的安排意 图。第一次出现是在幼儿园开学那天,小朋友的爸 爸妈妈送他们到幼儿园离开后。每个小朋友都眼含 泪水的坐在凳子上,或站着,或透过门缝看看离去 的爸妈。音乐《茉莉花》此时响起,它让孩子们第 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时的无助和不舍的情感展现得 一览无余,极大额的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
20
撇开结构样式的说法, 张以庆没有过多地谈及黑白手法究竟 “ 负载着”哪些“非常多义的、丰富的、多功能的内涵” 。
诚然, 从一部近70 分钟的大片来说, 如果不充分考虑片子的 结构形式, 张以庆500 分钟的幼儿园“碎片” 是很难粘贴在一 块的。因此, 没有前面心算数学题的的介人, 后面的对话就显得 唐突和刻意主观。同样, 如果没有前面常态性的心算学习场面 出现, 就不会衬托出后面对话的精彩。这种结构样式, 不仅体现 了《幼儿园》别具一格的结构美学, 更巧妙地避开了故事化纪 录片的情节高潮—因为《幼儿园》是无故事化的纪录片。
.
5
那么, 在张以庆的眼里, 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感 性的呢? 首先, 他采取了平视的手法, 以孩子们的 视野来看待幼儿园。这样, 自然就要剔除成人眼中 的概念化的元素, 并进而筛选出鲜活的、极富感染 力的符号。在这里, 张以庆将对拍摄内容的取舍变 成了一门艺术。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范例《幼儿园》,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以记录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

本片通过镜头的捕捉和编辑的技巧,勾勒出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奇以及成长的点点滴滴,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的种种细节,以及孩子们在其中的成长与变化。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视角、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幼儿园》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日常的镜头捕捉,展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各种生活场景,如上课、游戏、午休等。

影片以每天孩子们进入园所到离开的日常活动为主线索,穿插其中的是孩子们间的互动、老师们的故事,以及家长们的故事,使得整个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种线性叙事结构,观众能够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其次,在视角呈现上,《幼儿园》采用了孩子们的视角作为主要视角。

通过孩子们的视角,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这种视角得以真实地展现。

同时,影片也会切换到老师和家长的视角,展现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互动的点滴。

通过多角度的呈现,影片在描绘幼儿园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孩子们和他们周围成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最后,在细节描写方面,《幼儿园》通过捕捉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比如在上课环节中,孩子们专注聆听老师的讲解;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在午休环节中,孩子们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入睡。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片中情节更加生动,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种种生活片段。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影片呈现出了一幅关于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通过叙事结构、视角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幼儿园生活画面,让观众更加贴近这个特殊环境中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纪录片分析《幼儿园》

例五:《幼儿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作者开篇提纲携领的这句话,也许我们仅仅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关于“孩子”的片子,而不会想到“我们”。

——幼儿园,一个充满童稚和天真、欢笑和幸福、纯洁和温馨的地方,而“我们”,远离那方天地已经太久太久,曾经的已经遗忘了,未来的将越走越远……《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片中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成人眼里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妈妈走了,饭泼了,衣服总也穿不好,鞋带系了个死结,摞不上板凳,玩具被伙伴弄坏了……那么多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哭叫、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挫折、他们的苦恼,何尝不是曾经的你我所经历所体验的?多少熟悉的画面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追忆和无尽的思念。

《幼儿园》是一部关于孩子的作品,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

对日本人“狠得流鼻血”,“开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个王八蛋”,“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长这高的”,“爱就是把你抱着”……听到这些话从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我们笑过以后,又有谁不会从心底涌出无尽的悲痛呢!是谁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谁教会了他们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思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真实的,但这真实所展现的却是社会和人性恐怖的黑洞。

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人之初,性本恶?幼儿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的“童稚世界”,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言行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是外界给了孩子太多成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媒介。

作者把一个幼儿园拍成了与常规思维下的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幼儿园》,可见作者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标准在里面的。

换言之,《幼儿园》中看似零散的镜头,是作者甄别和取舍的结果,是作者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孩子的画面在寓示着成人的世界。

《幼儿园》影评

《幼儿园》影评

《幼儿园》影评引言概述:《幼儿园》是一部以幼儿园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温馨故事。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情感表达、教育意义和影片风格等方面对该影片进行评述。

一、故事情节:1.1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幼儿园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之间的日常生活和互动。

1.2 故事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展示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和老师们的爱心教育。

1.3 故事情节温馨感人,让观众在笑声和泪水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夸姣。

二、角色塑造:2.1 影片中的老师形象栩栩如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教育理念。

2.2 孩子们的形象可爱活泼,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2.3 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温暖。

三、情感表达:3.1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和老师们的爱心。

3.2 情感表达真实动人,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感动。

3.3 影片中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夸姣,让人对生活充满希翼和信心。

四、教育意义:4.1 影片通过展示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传递了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4.2 影片强调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和支持,呼吁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4.3 影片中的教育意义深远,让人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影片风格:5.1 影片风格简洁清新,没有过多的花哨效果,更注重情感和故事的表达。

5.2 影片节奏明快,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会感到无聊或者疲劳。

5.3 影片风格独特,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

总结:《幼儿园》是一部充满温馨和感动的电影,通过展示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传递了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影片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夸姣和温暖,也让人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纪录片《幼儿园》是一部以幼儿园为背景的纪录片,通过对幼儿园生活的真实记录,展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方式和家长们的关注与参与等方面。

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影像、音乐、剪辑等手段,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场所。

首先,纪录片《幼儿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观察记录的方式。

导演通过跟踪镜头,记录下了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日常活动、游戏、学习等情景,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互动。

观察记录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看到真实的场景和表演的孩子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其次,该纪录片运用了访谈手法。

导演不仅观察了孩子们的生活,还采访了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情况,以及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关注。

访谈的内容使得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此外,在音乐方面,纪录片也用了合适的背景音乐。

音乐的选择恰到好处,既能够突出幼儿园的活泼和温馨,又不会过于显眼,不会干扰观众对幼儿园生活的感受。

音乐的节奏和曲调与画面相协调,能够进一步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所展示的幼儿园世界。

此外,剪辑是这部纪录片中的重要手法之一。

导演通过剪辑手法,将孩子们的活动和教师的评论、家长的反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叙事布局。

剪辑的韵律感和合理安排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运用观察记录、访谈、音乐和剪辑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观众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成长和家长们的参与。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部纪录片更加丰富生动,引发观众对幼儿园教育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

请分析影视作品《幼儿园》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园〉观后感》《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也让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没想过的事儿。

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小朋友特别可爱。

他们一个个小小的,就像一群小团子在幼儿园里滚来滚去。

有的小朋友刚进幼儿园就哭个不停,那哭声就像警报器一样,哇啦哇啦响个没完。

我就想啊,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我哭得可比他们还厉害呢。

这时候我就觉得,哎呀,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这么个“哭鼻子”的阶段啊。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相处特别有趣。

有个小男孩,他想跟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可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

小男孩就说:“我们一起玩嘛,这个玩具可好玩了。

”可那个小朋友还是摇摇头。

小男孩就有点生气了,他皱着眉头说:“你不跟我玩,我也不跟你好啦。

”这就像我们平常和小伙伴闹别扭一样。

我就想啊,小朋友之间的感情可真单纯,高兴就一起玩,不高兴就说不跟你好,哪像大人有时候心里不高兴还得忍着。

还有那些老师,她们就像一群大管家,照顾着这些小不点们。

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就赶紧过来,一边给他换裤子一边说:“哎呀,下次要提前跟老师说哦。

”那声音又温柔又耐心。

可是有时候小朋友太调皮了,老师也会有点头疼。

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就大声说:“都坐好啦,这样很危险的。

”这就像我在家里,有时候调皮妈妈也会大声说我一样。

我想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啊,得又温柔又严厉才行。

纪录片里还展现了小朋友们的午睡时光。

有的小朋友一躺下就呼呼大睡,那睡相可好玩了,有的还流口水呢。

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是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睛睁得大大的。

老师走过来轻声问:“怎么啦,宝贝?睡不着吗?”小朋友点点头。

老师就坐在他床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妈妈哄我睡觉一样。

看到这我就觉得,幼儿园就像小朋友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大家。

再说说吃饭的时候吧。

那些饭菜看起来可香了,有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青菜。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幼儿园》这部纪录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璀璨耀眼的明星,却有着最真实、最纯粹的孩子们的世界。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触动,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和感慨。

影片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镜头前。

他们初入幼儿园时的哭闹与不舍,适应集体生活后的欢笑与打闹,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童真和无邪。

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或天真可爱,或倔强执拗,让我看到了生命最初的模样。

幼儿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他们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在这里,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遵守规则,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看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穿衣、吃饭、睡觉,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成长的不易和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已经初现端倪。

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很快就融入了集体;有的孩子则比较内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适应新环境。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探索世界。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片中,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会为了一个玩具而争吵,也会在片刻之后又和好如初。

这种纯真的友谊和简单的情感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同时,也让我思考起人际关系的本质。

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利益和复杂的情感而变得疲惫和虚伪。

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却让我明白了真诚和包容的力量。

教育,是贯穿纪录片的一个重要主题。

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他们的耐心和爱心,让我深受感动。

然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个别老师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调皮而失去耐心,采取一些不太恰当的教育方式。

这让我不禁思考,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成长。

此外,纪录片中还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

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

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看《幼儿园》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感觉非常特别。

一开场看到那些小孩子被家长送进幼儿园,各种哭哭闹闹的场景,就仿佛把我带回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里。

当时我就想到,幼儿园入学对小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啊,从熟悉的家庭环境突然来到这么多陌生人中间,自然会很害怕。

我看到有的孩子紧紧抓着家长的衣服不肯撒手,那小脸蛋上满是惊恐和不安,看到这里我感觉很心疼。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男孩在采访中说“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想保卫祖国”。

这么小的孩子,说出这么“高大上”的理想,可又带着孩子还稚嫩的语气,真是特别有趣。

这让我意识到,小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已经开始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而且这些愿望充满了童真也很积极向上。

还有那个一直等爸爸来接的小女孩,她眼睛一直盯着门口,眼神里满是期待。

结果最后她爸爸来晚了,她特别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个场景让我深切体会到孩子对家长的那种依赖。

那一瞬间我就在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或者小时候自己在幼儿园遭遇家人晚接,应该也是这样无助、失落吧。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相处也很真实。

有互相分享玩具的温馨画面,也有争抢玩具时的打闹场景。

有个小男孩被别的孩子欺负哭了,那哭声特别响亮,感觉他满是委屈。

这就这么赤裸裸地在摄像机面前发生,这个画面就这么真实地记录了孩子的社交状态,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鲜活场景一样。

关于吃午饭的画面,我有些不确定的想法。

有些孩子吃得特别香,而有些孩子则很挑食。

这何尝不是家庭饮食习惯的一种体现呢?这也让我思考起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看完《幼儿园》后我明白了,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在记录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生活,更是通过孩子这个小群体,折射出家庭、社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而且也从孩子们简单的行为和想法中,看到了人性最初始、最童真的一面。

它让我从多个角度重新认识了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会”。

【学前教育】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

【学前教育】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

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忽略了那些最纯粹、最本真的美好。

当我有幸观看了纪录片《幼儿园》,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童真记忆,如同被温柔的风轻轻吹开,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孩子们日常生活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成长的酸甜苦辣。

一、初入幼儿园的懵懂与不安记得影片开头,孩子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有的好奇地四处张望,有的则紧紧抓着父母的手,眼中满是不安与不舍。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第一次离开家的庇护,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些小小的身影,在陌生的环境中探索、尝试,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是对勇气的一次小小历练。

看着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适应,我开始思考,成长或许就是从学会放手,到勇敢面对未知的过程。

二、纯真友谊的萌芽与维系影片中,孩子们之间的友谊简单而纯粹。

他们没有成人世界的复杂与算计,只是因为一次共同的玩耍、一个共同的爱好,就能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看着他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我不禁感慨,这样的纯真友谊是多么难能可贵。

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也不需要物质的交换来维持,仅仅是一份真挚的情感,就足以让这段关系长久地延续下去。

三、集体生活的规则与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影片的深入,我注意到了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的变化。

从最初的随心所欲,到后来的遵守规则,他们开始学会在集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

在一次次的尝试与犯错中,他们学会了自我反思,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老师们耐心的引导和鼓励,更是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担当。

四、成长的烦恼与未来的憧憬当然,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影片中,孩子们也会遇到烦恼,比如与小伙伴的争执、对未知的恐惧等。

但正是这些烦恼,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处理情绪,如何面对困难。

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他们逐渐学会了坚强和勇敢,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学前教育】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

【学前教育】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

记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忙于奔波,忽略了那些简单却珍贵的瞬间。

偶然间,一部名为《幼儿园》的纪录片闯入了我的视野,它如同一股清流,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重新拾起了对纯真童年的无限遐想与深刻感悟。

一、初入“小社会”,纯真无邪的笑容影片开篇,一群稚嫩的孩童背着五彩斑斓的小书包,踉跄着步伐,踏入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小社会”——幼儿园。

那一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期待,无邪的笑容仿佛能瞬间融化所有烦恼。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学习分享、等待和解决冲突,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却是他们社会化的第一步。

我被这份纯真深深打动,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那份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劲儿,是多么难能可贵。

二、成长的烦恼,泪水与欢笑交织随着镜头深入,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逐渐展开。

午睡时,有的孩子安然入睡,有的则辗转反侧,思念着家中的温暖;吃饭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大胃口”,偶尔也会因为挑食而引发小争执。

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因小事而哭泣,却又在同伴的安慰下迅速擦干眼泪,重新绽放笑容的场景。

这些泪水与欢笑交织的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挑战,学会自我调整与修复的过程。

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是对生活最真挚的回应。

三、梦想的种子,在稚嫩心中生根发芽纪录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老师问孩子们将来的梦想是什么。

有的孩子说要当警察,保护大家;有的说要当医生,治病救人;还有的梦想成为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些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如同一颗颗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梦想无论大小,都值得被尊重和鼓励。

这部纪录片让我意识到,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

观看《幼儿园》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童年的意义,以及成长路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的瞬间。

《幼儿园》影评大全

《幼儿园》影评大全

《幼儿园》影评大全第一篇:《幼儿园》影评大全《幼儿园》讲述了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故事。

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童稚的世界。

但是,《幼儿园》绝对不是一部少儿作品,它展示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受成人影响的孩子的世界。

或许这就是社会,或许,有一个孩子就是你。

从时间跨度而言,面对着一年时间内众多人物纷繁复杂而又极具不可预期性的行为,片子最终将它们呈现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让我感到杂乱无章,除了日常生活与采访问答的大规模穿插外,还得益于多条线索理顺的叙事顺序和丰富多样的转场方式,而这二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片中以孩子入学为切入点,之后镜头不断在小班、中班、大班之间穿梭。

除了常见的黑场、叠化等特技转场方式外,年级间的切换不乏别出心裁之举。

片子经历了夏天到另一个夏天的跨越。

在季节的过渡上主要以全景虚焦镜头完成。

从夏到秋的“一字之秋”不仅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唯美镜头感,是画面不再枯燥和平淡,更能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慨。

影片中用了一个外景的镜头完成白天与黑夜的变化——用稍微有些仰拍的住宿楼的灯的渐次熄灭来表达夜幕的降临。

从影片色彩上而言,黑白影像的思想深度。

在《幼儿园》里,从练习数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到后来与家庭、生活、理想、情感及至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项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对话,这些画面均采用了黑白艺术处理。

在色彩斑斓的幼儿园,在五彩缤纷的儿童内心世界,为什么要用黑白色调处理孩子心算及展示思想灵魂的场景,让儿童的心灵深处如此地不明朗,甚或灰暗?这确实是颇耐人寻味的话题。

以北方曲调的《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是《幼儿园》又一处成功的妙笔。

起初,人们听到《茉莉花》音乐响起时,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快意的、欣赏的心境,看到的也会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场景。

但随着孩子们幼儿园真实生活画卷的一幕幕揭开,《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变味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

到后来,尤其是孩子们的对话部分完成之后,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料不及,更使人思绪沉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幼儿园》赏析
纪录片《幼儿园》由湖北电视台出品,导演张以庆在20XX年筹备拍摄。

在拍摄之前,张以庆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幼儿园进行观察,9月份开始正式拍摄。

之后用了14个月的时间拍摄了近5000多分钟的影像。

20XX年9月该片进入后期剪辑阶段,20XX年3月修正完成,于是将进70分钟的精华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

该片以武汉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为背景,记录了幼儿园中小班、中班、大班14个月的生活状态。

导演张以庆打破了传统纪录片拍摄的界限,将小朋友们的生活碎片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片中并没有儿童类题材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上课、过节、游戏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影像。

在看完该片之后观众不可避免地审视片中的孩子,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幼儿园》的成功也带来了许多荣誉,如20XX年获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XX年中国横店杯纪录片大奖金奖;20XX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最佳编导、最佳摄像单项奖;中国电视彩虹二等奖。

《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 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 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

20XX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的评委们认为,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片子超越了其他所有纪录片的主题。

片中展现了许多精彩时刻,比知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

影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折射,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正如圣埃克苏佩里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纪录片《幼儿园》则以写实的手法呈现了真实的童年。

诚如片头所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记录片吸引观众的两个主要因素是:1、提示的现实生活与观众经验中的现实相距甚远,对观众产生触动,并促使观众去思考其间的差距。

2、通过片子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以及可以感受到的作者的责任感,会引发观众去思考或触动他们的良知。

《幼儿园》无疑具备了这两个基本条件。

接下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采用外景虚化的表现手法。

张以庆在接受采访时说:“很注重片子要有好的构图、好的影调、好的光效、好的色彩”,我想这是他选择着重拍摄室内画面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起对比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窗外哗哗下雨的场景、操场上热闹的活动、大门口穿流的人群等外景都被虚化,这种创新的表现手法为《幼儿园》的成功奠定的基础,也与幼儿园内真实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1、这种表现手法使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更加真实;2、这种表现手法也烘托出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之实,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3、外虚内实,也是孩子们内心生活的真实写照,外面虚幻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到好奇,所以才会有站在窗边向外看风景的孩子们。

二、穿插黑白影像的对话增加了思想深度。

提到孩子,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想到这样的词语:天真无邪、纯真浪漫、活泼可爱。

但片中却以黑白色调来衬托孩子的语言,将他们的思想成人般的表现出来。

在人们审视的目光中,他们俨然已经是一个小小的思想者了。

而且这种深沉的色调也与人们观念中孩子的概念截然不同,让人深思。

比如当问到“收了钱以后是交给领导还是自己拿回家呢?”,孩子答到:“交给领导分一点,都分一点”,又问:“如果你不分,自己拿回家行不行”,孩子的回答是“不分,那不行,那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这些语在他们奶声奶气的口中说出不得不发人深省。

另外,以黑色为背景也反衬出了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三、“幼儿园”从某方面来说与成人社会是重合的。

现在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长见识的方法与成人基本一致。

而且人生观、世界观也已基本形成,单纯的一个人已经很难影响他们了。

他们被公共媒体影响渗透,还有商业化的东西,外来文化的东西都影响着孩子。

换句话说,这些孩子生活在一个与成人一模一样的社会中,已经不能用概念中的想法来衡量了。

当他们与其他的小朋友发生口角时便会拳脚相向,也会因为烦躁而发牢骚,这与成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当被问到:“世界上有这样几种东西,快乐、有钱,还有一个呢,就是可以到处旅游,这三个作为礼物的话,你选择哪一个?”,孩子回答:“选第一个,快乐,钱买不到快乐”。

回答得毫不犹豫,也可以说明他们对这个事情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所以,我们更应该以成熟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

四、每一个进步都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过程。

片中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小班入托的第一天,孩子们拽着大人的衣角在幼儿院门口声嘶力竭,他们将离开父母的怀抱,吃自己并不喜欢的饭菜,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同处一室,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被完全打破。

第一顿饭,吃的一塌糊涂,孩子们浑身都是饭菜。

午睡结束后,会有一个孩子慢慢地穿着衣服,或者是系着鞋带,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有意无意的掉队了,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中挣扎,走的时候也许会若无其事地打个喷嚏。

也有一个孩子想要将椅子放在另一个椅子上,却怎么也办不到。

但最后他们都做到了,这一个个生活碎片构成了他们成长的历程。

五、家长们奔波忙碌,缺少对孩子的关心,让人感觉辛酸。

家长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我想他们这样努力的活着,也是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实现名利双丰收。

这样就自然缺少对孩子的关心。

当问到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经常来接自己的时候,小胖的回答是:“我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我妈妈忙着要去医院做美容,我爸爸忙着去接别人吃饭什么的,做生意的。

”“我在这里好烦啊!”这是孩子发自肺腑的心声。

这些镜头不免让人感到辛酸,孩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童年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与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孤独日子。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