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管理学》PPT课件)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管理学》PPT课件)
识地进行选择的范围内排除情况反复”的作用。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1. DHS模型——由丹尼尔、赫什利弗尔和苏布拉马尼亚姆等学者于1998 年提出的模型,分析决策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时,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 的自我归因。
归因偏差
决策 反应
过度自信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2. HS模型——由宏和斯坦于1998年提出的模型,研究重点在不同作用者 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
“精英决策模型”:忽略公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把公共政策看成反 映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认为是他们决定了政策。
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理性在决策中究竟发挥何等程度 的作用?
目的 理性
价值
工具
理性
理性
情感 理性
价值 理性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一)决策背景的性质分析 决策背景具有不稳定性,并对决策工作产生复杂的影响,给决策者认知
对行业内部要分析主要竞争者的基本情况、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原因以 及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SWOT 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由哈佛大学的安德 鲁斯等人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情境分析法
、适应和改变环境带来困难。
决策背景具有复 杂性
决策背景具有整 体性和综合性
决策背景具有动 荡性
决策背景 不稳定性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二)决策背景的不确定性模型
在决策背景的各种性质和特点中,核心是环境中蕴含的高度不确定性。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马尔萨斯人口论: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两个级数假设: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限制原理);(2)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增殖原理);(3)占优势的人口增加,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均衡原理)两种抑制:积极抑制: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长;预防抑制:通过禁欲、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

马尔萨斯人口论四个结论:(1)“人口法则”是永恒的绝对法则,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2)“人口法则”的作用造成失业、贫困甚至是罪恶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实施“救贫法”是错误的;(3)“人口法则”的作用是把工人的工资压到最低水平;(4)“人口法则”使任何试图通过实现财产平等等来消除失业、贫困的社会改革趋于失败。

马克思: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还有环境的再生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对人口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表现在马克思关于不同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的著名论点中;其次,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经济是决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决定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三,经济决定人口的社会构成,决定人口的各种社会规定性,如阶级、职业、部门的规定性;第四,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经济决定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

相对过剩人口:由于可变资本对不变资本的比例相对下降而产生的劳动力人口叫做“相对过剩人口”。

主要变现为:(1)流动的过剩人口(近代产业中的失业者,随着景气循环的局面反复出现暂时失业和暂时就业);(2)潜在的过剩人口(经常等待着流向城市的农村人口);(3)停滞的过剩人口(现役劳动军的最底层,劳动条件最差);(4)需要救济的贫民(失业的工人,绝对过剩人口)。

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对此,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必须对此仔细分析并将其作为拟定在该国开展 业务决策旳主要构成部分。
第三节 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分析
(三)劳动力市场
企业旳一种外部人员贮备,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旳外部原因。
这个企业人力资源外部“贮备”旳构造(年龄、性别等)、质量决定 企业能否寻找满足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旳合适人选。
(2)潜在竞争对手研究
规模经济旳存在、技术和专业诀窍旳获取能力、学习和经验曲线 效应、品牌偏好与顾客旳忠诚度、资源要求、分销渠道旳建立等原因 决定了潜在竞争对手将面临旳进入壁垒。
进入该行业旳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该行业旳前景怎样,行业增长率 高表白将来旳获利性强,而眼前旳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
对潜在竞争对手研究,还必须研究其退出障碍。一般而言,其影 响原因有固定资产专业化程度、退出成本过高、协同关系亲密程度、 感情障碍以及政府和社会旳限制。
法律原因涉及各国国内法以及国际公约旳有关要求等。(英国旳劳公法:企业 必须雇佣得到工作许可旳人,有关工会和就业旳法律,平等就业旳政策等)
因为存在差别,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时,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应首先对改正旳政治 法律环境进行全方面考察。
第三节 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
主要指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旳多种外部经济条件。主要涉及一国或地域旳:
三、对环境不拟定性旳分析与处理
环境旳不拟定性按两种特征可组合四种情况:
简朴
复杂
稳 定
不拟定程度低:分析 过去环境对现状旳影
不拟定有所增长:在环境 分析中要考虑众多原因,
响有一定实际意义 但因为稳定,故可预测
不 稳

不拟定性进一步增长, 影响原因不多,但极 难预测
不拟定性最高。企业面对 原因众多且变化频繁。当 原因同步变化时,环境会 发生剧烈动荡

资源的概念

资源的概念

第一章:资源的概念广义: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自然物质(人需要,加以利用)-----有价值(经济技术能力)----开发利用其价值-----资源物质的:土地、水、生物、大气等,自然资源;非物质的: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及信息等,社会经济资源。

要深刻理解非物质性资源的重要性。

因为资源能否为人类所用取决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人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资源利用随社会而不断发展。

洪水--拦坝----防洪、发电、灌溉;石林、土林、险峰--开发为旅游景观;沙漠、裸岩、孤岛、深海--贮藏着大量现不能开发或未开发的资源;废水、废渣--循环再利用,资源化开发利用;狭义:仅指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自然资源的一般特征:(1)资源在空间上的共生性与整体性自然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各类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同等重要性。

决定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管理的综合性(不能用一损百)。

常出现资源整体性与资源管理立法单一性之间的矛盾。

⑵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地域性;社会经济资源也有地域性;⑶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对无限性自然资源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的辩证统一⑷多宜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的特征资源所有的多宜性功能不具有同等重要性!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在资源开发、区域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时,需全面权衡!⑸全球性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后果往往会超过其主权范围而波及其它地区b.全球资源分布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导致了资源区域上的优势互补。

c. 有些资源是全球共享的。

资源开发利用需国际合作⑹利用的层次性1.1 人地关系演变与资源科学的产生1.1.1 人地关系的发展人地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03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03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2、用生态经济效益的理论指导加强生态经 济管理
(1)充分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 (2)要看到生态经济问题影响的远程关联性。 当前世界上出现很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 益而影响全面生态经济效益的问题,而且它们 许多也都是具有远距离的地域渊源的。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四、生态经济评价
(一)、生态经济评价的内容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1、经济分析类方法
(1)效益——费用分析法
效益费用分析是判别和度量一个建设项目或规划对象 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是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对经济——环 境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其评价过程可分四个步骤:
首先确定开发项目对各种重要的环境影响; 其次,对环境影响加以量化; 第三,对这些数量变化进行估价,并以货币价值表示, 最后,才是经济分析,即用某种形式的效益——费用分析进行综 合评价。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而言,目标并不单 一,而是多目标的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三) 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 由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综合评价目标的多重性 ,完全恰当而适用的评价方法,目前尚未问世。但是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人的 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结合不同 的生态经济系统类型和问题,现代的一些评价方法和 技术,还是可以选用的。本节介绍下列三类方法:第 一类是以经济分析为特点的方法,如效益费用分析法 ,投入产出法和效益风险法;第二类是以系统分析为 特征的方法,重点介绍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和动力学方 法;第三类为熵值分析法。这些评价方法的共同特点 是:理论性较强,应用范围广和比较全面综合。
3、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其风险最小
这是衡量生态系统结构有序或优化的原则,也是衡量生态经济综 合效益好坏的另一标志。一定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生态经济系统 的发展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系统风险最小的原则, 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靠程度,也是生 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必要条件。 •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可概括为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三统一,即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和生态 环境风险小。将它们综合在一起,便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 最大。

资源环境经济学_第4章 公共品

资源环境经济学_第4章 公共品
均衡的价格为P*(=PA+PB),均衡的产量为Q2。
图 纯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混合物品的供给
具有私人物品性质的个人A、B的需求曲线:DPA 、DPB ;社会需求曲线是 其横向加总: DPA+B ;见图(1)
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个人A、B的需求曲线:DGA 、DGB ;社会需求曲线 是其纵向加总: DGA+B ;见图(2)
图(1)
图(2)
混合产品的均衡
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由DPA+B和DGA+B垂直相加即DM ; P为市场价格,T为税收。
三、公共品的提供方式
(一)政府提供公共品 政府不能直接经营公共品
政府生产和经营公共品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 争造成效率低下;
缺乏利润动机的刺激,不能实现高效率; 政府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会扩大预算,形成
如果在纵轴定下一点t1,这代表个人A要负担t1的税 收比例,于是A就只愿意要G1的公共产品数量,即只 会同意G1规模的公共开支,而在t1点,B要承担1—t1 的税负比例,这种税负使B愿意要G2的公共产品数量, 也就是会同意G2规模的公共开支,A与B两人没有达 成一致,这时实力较强的那个人就会获胜。为了解决 这种不确定性,林达尔假定两个人势均力敌,双方会 继续较量下去,直到税负分配处于t*点。AA’与BB’线 相交在t*点,双方都会同意公共支出的规模为G*,曲 AA’线、BB’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均衡状态就是林达尔 均衡。
如何分摊?按船只大小、按捕鱼量大小、按人头?
搭便车
搭便车的说法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一个故事 一批中世纪的骑士行车路上踫到路障,要想通过必须先清
除路障,但是这批高傲的骑士誰也不愿意充当清除路障的 角色。争执许久,无法解决。最后一位骑士找附近的村民 清除路障,借着村民的帮助,这个骑士过去了,其他骑士 也便一起得以通过。 后来这批不愿自己劳动而只想着借别人光的骑士被人们称 作“自由骑士” 经济学家把这一典故借用过来,称这种行为为“搭便车”, 把这种人称为“搭便车者”或“免费乘客”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资产,顾名思义是有价值的物质或者服务。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自然资源有无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特殊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无价的观点曾经居支配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后来居上。

重塑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承认和重视自然资源价值是客观认识和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

不难想象,否认自然资源价值,极其不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之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提出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制度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重大转变,从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向同时也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向同时也注重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处置。

因此,极有必要搞清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衡量或者如何评估?可以说,搞不清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就搞不清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立足点。

具体来说,认识和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功用:其一,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从而有助于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自然资源总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或者作为评估自然资本总量的重要基础。

其二,有助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特殊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实物量表向价值量表的演进和深化,进而有助于从经济核算结果中扣除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核算”。

其三,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辟、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各用途间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其四,有助于(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以出售、出租、入股、抵押、担保等形式参预合理经营,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并确保自然资源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与增值。

3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1)

3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1)

关于理念的观点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 先进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哈佛校训)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理念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过分强调正确与错误的人 将会一事无成,因为事物是不停变化的,理念也不是一 成不变的的,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理念,不管什么理念, 都要经过实践不断完善,要不断的融合实际情况,融合 周围的物质环境,不断的磨砺和完善,才能不断的进步 与成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理念进化,同时也会延伸 理念的范围和深刻理念的内涵。
人类中心主义
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 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 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 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 2、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 思想,最早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是康德, 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 3、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 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 归宿。
台湾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这是一部综合性动物保护 法律,具有全新的视野和明晰完善的规定,值得借鉴。 2001年11月,中国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改工作已经启动, 进入修改稿征求专家意见的阶段,增加了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 两个章节。 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公园条例》(在公园中惊吓、 殴打、伤害动物要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 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2004年12月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 理条例》,规定对动物实验必须进行伦理审查。 2005年,中国首次举办“动物福利与肉品安全国际论坛”。在这 个论坛上,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IWF)首席执行官席尔瓦 女士介绍了欧盟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场动物的福利标准。 2007年12月16日,“中国人道屠宰计划启动仪式”在河南举行, 河南省成为中国首个人道屠宰试点省份。

管理决策中的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管理决策中的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管理决策中的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管理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决策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场景,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型,以便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

一、决策树模型在决策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种模型就是决策树模型。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从各种可能性中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决策树模型的核心思想即为逐步迭代地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直至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决策树模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决策树来帮助招聘经理在众多应聘者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在市场营销中,我们可以通过决策树来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决定产品的价值定位和销售策略等方面。

二、投资回报率模型投资回报率模型是管理决策中常用的另一种模型。

它可以帮助企业均衡地考虑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资回报率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房地产投资中,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回报率模型来评估不同房产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水平,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房产。

在股票投资中,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回报率模型来衡量不同股票的价值,并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三、工作流模型工作流模型是针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设计的一种管理模型。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增强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工作流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生产流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流模型来规划生产计划、分配生产任务和跟踪生产进度等。

在软件开发中,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流模型来规范开发流程、分配开发任务和管理开发进度等。

四、成本费用模型成本费用模型是管理决策中常用的一种模型。

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成本和费用,并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

成本费用模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比如,在生产成本控制中,我们可以通过成本费用模型来优化物料采购、控制生产成本和管理库存等。

在财务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成本费用模型来规划企业财务预算、控制财务风险和优化财务结构等。

[小学教育]PEST模型分析

[小学教育]PEST模型分析

PEST模型分析一、PEST模型背景分析PEST最初是被称为“ETPS”。

在《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这本书中,作者Aguilar.Francis使用“ETPS”这个词是他对于四种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一种记忆法,即:经济、科技、政治、社会。

这本书发行之后,人寿保险协会的Arnold Brown将之称为“STEP”。

美国学者Johnson·G与Scholes·K于1999年提出了PEST 模型。

由于“Pest”的英译指“害虫”,含意负面,因此依然有人沿用“STEP分析”称呼之,但为数已越来越少。

有些学者认为PEST模型分析已足够应付各种情况,但在之后的发展中,许多学者加入了各种不同的分类,他们认为,加入其他的因素分析能更有效地帮助个人或团队去进行宏观环境扫描。

因此有了PESTLE、STEEPLE等等不同的排列法。

增加了生态因素(Ecological)、法律(Legal)、环境(Environmental)与人口统计(Demographics)。

二、PEST模型简介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 分析法。

三、PEST模型的变量分析1.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Political Factors)(1)政治环境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政府的政策广泛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即使在市场经济中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似乎也是有增无减,如反托拉斯、最低工资限制、劳动保护、社会福利等。

从价值规律角度浅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

从价值规律角度浅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
我国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地将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混同于各级政府机关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并且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问题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成为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是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的主要原因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6
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价值规律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自身 无法克服的缺陷:
(一)价值规律的调节具有盲目性。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因素多种多 样,绝不仅仅是供求关系。所以,仅凭一时的价格变动来导向资源配置就可 能出现盲目性。另外,市场中各个分散的小商品生产者对预期收益的判断 往往基于不完整的信息与主观臆断,难免出现失误,从而增加投资的盲目 性。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积极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其实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 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 格是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 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际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圆] 在现实中商品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不一致则是经常 现象。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仍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影 响着价格的变动。其中主要的就是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供 不应求时,由于商品的购买者的竞争,商品的价格会上涨超过商品的价值; 当种商品供过于求时,由于商品的出卖者的竞争,商品的价格会下降低于 商品的价值。价值规律正是通过这个价格杠杆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发挥 其积极作用的: (一)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社会生产部门之 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 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它的价格高于价值因而有利可 图时,就会有一些商品生产者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这一 部门中来,从而补充了市场上对这一商品需求的空缺;当某种商品供过于 求、它的价格低于价值因而无利可图时,这一商品生产部门的一些生产者 会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投到其他收益较高的部门中去,减少 这一商品的生产,从而有效抑止了供过于求的生产浪费现象。 (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交换的,而各个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个别劳 动时间越低于生产此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个别消耗就越低 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利就越高。生产者为使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都会积极的改进生产技术、改善劳动 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最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价值规律自发地实现优胜劣汰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不同的经 济主体对价格信号的灵敏度高低不同,所占有的技术设备与经营管理水平 也参差不齐,对价格信号反应越快、占有的技术设备越先进、经营管理能力 越强的商品生产者的盈利就越多,反之盈利就会越少甚至亏本破产。在价 值规律的竞争机制作用下,社会资源从盈利少的生产部门中退出来、从经 营管理能力差的生产者手中让渡出来,集聚到优势部门与优势群体中更高 效地运作。 二、价值规律的缺陷与弊端 价值规律通过它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了社会总需求 与总供给的平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

第四讲4环境经济评价ppt课件

第四讲4环境经济评价ppt课件

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
• 它是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整个社会 的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 济的净贡献的大小,包括对就业、收入分 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比所评估项目(规划、 政策)的费用和效益,对项目可行与否进 行决策,根据净效益的大小对不同项目进 行排序,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其作出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具有保护
环境资源的愿望。
• 选择价值同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 未来之用的支付意愿的数值有关,包括未 来的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 被保护的栖息地等)。
• 选择价值取决于环境源供应与需求的不 确定性的存在,并且依赖于消费者对风险 的态度,因此,选择价值相当于消费者为 一项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 仅仅是为了避免在将来失去它的风险。
(3)非使用价值
•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 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 对于内在价值到底应该如何界定以及应该包括什 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种被普遍接 受的观点认为,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 主要形式。
• 存在价值是指从仅仅知道这种资产存在中获得的 满足,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 在经济学中,项目评估与费用效益分析是两个可 以相互替代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有时又称为成 本效益分析、效益费用分析、经济分析、国民经 济分析或国民经济评价。
• 狭义的费用效益分析只对直接的资源投入 和产出效益进行评估;
• 广义的费用效益分析还要考虑对自然系统 和环境资源造成的直接后果以及对社会、 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间接影响。
二、环境经济效益评价
• 根据信息的可得性,有三种环境评价方法: 1、费用效益分析 2、费用效果分析 3、影响分析

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模型建立

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模型建立

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模型建立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现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环境生态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建立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模型。

首先,生态系统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物种、种群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

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生态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生态系统理论,如Meadowlark理论、生态位理论和维管束论等。

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模拟和预测。

其次,模型在环境生态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型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简化,以数学方式来描述和解释真实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的工具。

环境生态学模型包括统计模型、动态模型、网络模型等多种形式。

统计模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推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动态模型可以模拟生态系统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和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则可以研究生物网络中的物种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

这些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环境生态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环境因子、物种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等。

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的影响。

物种的适应性则决定了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能力和扩散能力。

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决定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生态功能。

在建立环境生态学模型时,科学家们常常采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

系统生态学是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研究系统中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系统生态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的行为。

但是,环境生态学模型的建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生态系统是复杂的、自然的系统,充满了不确定性。

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

3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2、模型的分类 (1)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 (2)抽象模型:主要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 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3、模型的特点



(1)相似性和真实性
(2)抽象性和简单性 (3)模拟性和关联性
4
第 1节

23
(二)评 价


合理性 :
1.客观上,现今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总是少数 人统治着多数人; 2.在任何社会中,政治精英对政治参与的态度 可能是影响该社会政治参与性质的一个最具决定 性的因素,大众的参与是消极的、有限的; 3.人类政治民主的理想形式是最广大的人民直 接管理国家,但政治民主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由社 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只要代议制民 主制依然是现阶段人类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精 英决策就不可避免。


2、意义: (1)提供了“力求最优”的指导思想。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 斯下矣。” (2)适于简单而时间宽裕的问题。 (3)可以与其他决策方法结合应用。
11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 德布洛姆提出。



(一)渐进决策提出的社会背景 1.分立制衡的权力构架; 2.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及其活跃的利益表 达; 3.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 共 政 策 学
第11章

公共政策模型
本章要点


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精英模型 集团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2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²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发展经济学——第七章

发展经济学——第七章

24
(一)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中对于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环 境污染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
25
1.水污染
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 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水污染极大地减少了人类的饮用 水资源,由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将是今 后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 要因素之一。
15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16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 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
17
2.分类
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部分不可再生,部分可再生资 源); 流动资源(利用效率)。
34第二节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一增长极限论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四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一增长极限论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四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35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来说就是资 源配置的最优化。
21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的状态有以下标志: (1 )资源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或者说资 源的“机会成本”处处相等。 (2)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
( 3 )任何一种资源在任何两种产品的生产中 所达到的边际产量的比等于这两种产品在任何 一个消费者那里的边际替代率。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综述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综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综述姓名:洪丽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张卫东20070606摘要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价值及其定价方法是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就目前自然资源定价理论与定价方法产生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经济学意义上进行了理论综述。

一是基本价值理论的发展。

作为价值理论的基础,本文按照历史逻辑顺序主要讨论了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市场价值论和一般意义上(哲学)价值理论的发展。

二是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主要从传统价值理论来解释自然资源价值的源泉,确定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有的坚持劳动决定价值,有的得出自然资源在一段时间没有价值,在当前却有价值的观点,有的试图将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结合讨论自然资源的价值,对于效用价值论一般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有用性来讨论其价值决定。

本文认为,目前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含义,价值的构成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将自然资源存在的巨大非经济价值纳入经济学核算体系也有待解决。

三是自然资源主要的定价方法或模型。

在对自然资源价值理研究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或核算成为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这是对自然资源包括影子价格模型、CGE模型、边际机会成本模型、市场估价模型、能值定价模型等,并从适用的角度对各种方法或模型进行评述。

四是与自然资源定价相关的机制设计,此处主要讨论了具有可行性的一些机制设计方法,主要则重于产权安排、市场与政府混合调控、国民财富核算等方面。

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给出相应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建议,可以加强政府对基础性资源的管制,建立多元化的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机会成本产权制度Abstract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substanti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The theory of value and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s’ pric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theory of resources, the paper intends to offer the research idea which is based upon economy.Firstly, 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value. As the foundation theory of value, according to histo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es Labor theory, Product element theory, Utility theory, Market theory and the Generic theory from the aspect of philosophy.Secondly, it’s the theory of natural resource’ value, emphasizing explaining the source of resources’ value and the contents of nature resource’ value. As to Labor theory of value, some insist on it, some conclude that value is changed along with time, some want to combine the Labor theory and Element theory together. While when it comes to Element theory, economist recognize that the value of resources are rooted from their limited quantity and usefulnes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no consisted conclusion of the meaning and contents of natural resource’ pric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its value upon to the system of economics.Thirdly, it is the primary model of natural resource’ price, including Shadow-price model, Li Jinchang model, Marginal cost model, Market price model etc. Of course, the estimates about their applicability are referred to.Fourthly, discussing some of the mechanism design of resources’ price, it relates to property rights, mixed market mechanism, assessment of Gross National Product etc. Finally, making suggestions practically, it is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government to basic resources, establishing mixed property rights, setting up rewarded exploitation system etc.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 Theory of value Marginal cost Property right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新高中政治高考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6课 第1课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新高中政治高考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6课 第1课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③形成垄断→企业盲目决策→企业一哄而上→破坏市场秩序
④形成垄断→价格信号滞后→影响商品质量→误导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说法错误,垄断并不会使企业盲目决策; ④说法错误,垄断会使价格信号失真,而不是滞后,也不会影响商品 质量。
方法技巧
本题为传导类客观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 性。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起点是否正确,即题干设问的 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 此类题中的推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
提醒
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可用图示表示
③优点: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 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 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 胜劣汰。
提醒
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可用图示表示
2.市场调节的缺陷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不能调: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②不让调: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 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市场 调节
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①_决__定___性__作用
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②_竞__争__等机制来 调节
优点: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 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 ③优___胜__劣__汰__
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
性作用
市场 体系
市场 缺陷
地位:统一开放、④_竞__争__有___序_的市场体系,是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按照国家计划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

价值的类型

价值的类型
24
本节小结
价值类型的划分和排列,在理论上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重要的是应该看到,价值分类角度和形式的多样化,反 映了人类需要的丰富性、价值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各种各样的价值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和演变着,彼此相 伴而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无穷无尽的人类价值生活 的网络,这是一个永远以主体尺度为标准,永远随着人 的发展而处于动态演进中的生命网络。
自觉明确目的,敢于坚持目的,积极选择手段为 目的服务,这是价值思维的第一个特征。
坚持“目的决定手段”就是坚持价值问题的实效 原则和唯实立场。
药品好坏是“看广告”还是“看疗效”!
35
2、手段验证目的
一方面,手段实现目的。 ♫目的的具体化、现实化离不开手段,手段是 实现目的的现实的、客观的力量; ♫手段不同,手段价值不同,结果也不同,目 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也不同。
3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的启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一大二公”为社会发 展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确立以“让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发展 战略目标。
可以说,市场经济的探索不仅仅是手段调 整本身,更是通过手段调整目的。
38
3、目的与手段的相互转换
目的与手段的划分是相对性的。有的价值目标 在局部看来是目的,然而“这个目标进而又在 更高的目标中具有自身的理由,对于后者来说, 它又是工具性的了”。
运用主体分析方法,掌握“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活的灵魂,才能对价值类 型做出准确的把握。
25
二、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
目的和手段是一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 目的和手段是人的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环节,
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过程中都存在着目的和手段 的关系,构成了连续不断的具体活动过程。 “手段-目的分析法”是认识实践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马艳1,严金强2,陈张良1(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2.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 200433)本文发表于《清华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2014年)摘要: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价值决定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理论难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作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中价值决定,特别是污染物定价问题的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在联合生产的框架下引入“负价值”概念,在对负价值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联合生产条件下同质厂商和异质厂商情况下的“负价值”决定模型,以此作为污染物定价的基本原则。

本文认为,任何一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被看是会带来污染物的联合生产过程,而污染物的定价基础是清除污染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污染物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价值。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联合生产负价值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政治经济学重大前沿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2AJL003)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风电产业链的新能源价格政策研究”(13YJCZH2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艳(1956-),女,吉林通化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金强(1983-),男,浙江衢州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讲师;陈张良(1988-),男,上海市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引言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在物质资料生产上取得了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的巨大成就,但是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自然的掠夺。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问题。

这些问题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逐步地被一部分有识之士所认识,比如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她撰写的《寂静的春天》(1962)一书引领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

同时在经济学界,以自然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环境经济学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一新兴的经济学科对于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自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伴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地退化。

时至今日,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日益成为妨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环境经济学势必要为我们攻克这一课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学”应该建立在何种理论基础之上,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的“外部性理论”基础上,抑或是建立在激进生态主义的“环境之上论”基础上,还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

我们认为源于中国现实,指导中国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学”只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

原因在于不管是新古典主义或是激进生态主义都不可能为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它之所以不合格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这种带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的经济学不能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性理论。

其次是激进生态主义,激进生态主义者提出的所谓“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政策不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

经济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作为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重要途径,靠限制增长来保护环境不是中国的理性选择。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尝试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分析环境问题。

以美国学者福斯特(J.B. Forster)等人为代表的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Ecological Marxism)就是进行这种尝试的重要力量。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挖掘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生态经济思想,比如福斯特的名著《马克思的生态学》(2000)就是这类研究的典范。

另一方面他们指出由于资本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逐而造成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是造成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症结所在。

(Forster et al. 1999)一些亚洲国家的学者也进行过一些尝试,比如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所著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公害》(1968),《公害的经济学》(1972)两书是他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当时对日本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害问题”(即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工业污染泄漏事件)的理论成果。

在国内研究方面,许涤新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我国的环境问题(1985),并建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开展了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我国生态问题的探索。

刘思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2006)、刘静暖的《自然力经济学》(2010)则代表了我国这一类研究的最新成果。

但是,这些研究从分析方法上看,表现出过度依赖哲学的特点,纯正的经济学方法使用的反而很少,使得这些分析缺乏扎实的经济学基础。

此外,偏重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也是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无外乎这些研究都没有能够真正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即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

缺了劳动价值论这个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就很难获得深入分析、定量分析所必需的理论工具。

不难发现,构建环境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的最大难点在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界定污染物的劳动价值”,或者说“污染物是否具有负价值”。

少数研究者曾尝试对这一问题给出回答,比如刘静暖(2010)1提出“(污染物的)负价值是反效劳动在产品中的凝结,是对人类正价值的抵消。

”但是,这些尝试一般不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它们局限在单一生产的假定前提下讨论问题。

一旦突破单一生产的局限,在联合生产视角下许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

基于此,本文将从联合生产的内涵出发,尝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探讨联合生产条件下“负价值”的决定问题。

二、联合生产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含义在经济学中,联合生产(Joint Production)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同时生产两种不同的产品,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不完全相同但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利用,因而同时生产两者的成本低于两个分别生产这两种商品的企业的成本之和。

这是一个涉及企业生产决策的概念。

二是指多个经济主体合作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并按照各自贡献得到相应回报的生产组织形式。

这是一个合作博弈的概念,涉及对不同参与主体所作贡献的测度以及合理报偿机制的构建问题。

三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有两个或以上的产品被生产。

它是对“单一生产”假设(即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只有一种商品被生产)的拓展。

这是一个涉及生产过程的基础性假设。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联合生产”含义的分析。

关于联合生产还有两点应该引起注意:(1)联合生产的各种产品不一定都是合意产品,可能除了合意产品以外,还包含对社会有害的不合意商品,比如在生产电力这种合意商品时,不可避免地要联合生产出各种废气、废水等不合意产品。

(2)联合生产条件下某些产品的生产可能不是出于生产者的原始动机。

利用上例容易理解这一点,作为合意商品的电力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动机,但是,各种污染物显然不是生产者故意为之,而是受制于生产技术的局限。

“联合生产”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羊毛与羊肉、酒与酒糟、钢铁与焦炭等等。

2经济学家也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点,包括斯密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都曾讨论过这一问题(Kurz 1986,Baumgärtner 2000)。

但是赋予这一概念现代含义的是冯·诺依曼(Von Neumann 1937)以及斯拉法(Sraffa 1960)的研究,特别是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激发了经济学家研究联合生产问题的巨大热情。

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具争议的研究是由斯蒂德曼基于联合生产概念提1刘静暖:《自然力经济学》pp. 190-1942更多联合生产的实例可以参见斯蒂德曼(Steedman 1984)出,所谓“负价值与正价格并存”,“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的“斯蒂德曼诘难”(Steedman 1975),这一诘难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为攻击对象,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针对这一挑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包括森岛通夫(Morishima 1976),沃尔福斯塔(Wolfstetter 1976),伊藤诚(Itoh 1981),塔克(Toker 1984)以及国内学者白暴力(2006),张忠任(2006),余斌(2007),冯金华(2011),马艳(2012)从不同角度对“斯蒂德曼诘难”进行的批判。

“联合生产”概念最具现实意义的应用应该是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为环境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由Baumgärtner等人做出。

(Baumgärtner 2000,Baumgärtner et al. 2001,Baumgärtner et al. 2006)Baumgärtner等人的研究通过考虑生产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一切生产活动本质上都是联合生产过程的认识。

Baumgärtner 关于发电厂的实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资料来源:Baumgärtner, Ambivalent Joint Produc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174图1 发电厂的联合生产示意图图1表明:同一个生产过程从不同视角观察,既可以看作“单一生产”又可以看作“联合生产”。

从成本会计的视角,火力发电的唯一产品是电力,其生产过程属“单一生产”范畴,这是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假设。

如果考虑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火力发电的产品除电力以外还包括粉尘、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属“联合生产”范畴。

Baumgärtner等人的研究表明“联合生产”的概念天然地与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活动环境影响的宗旨相关联。

但是,他们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生产技术层面,没有进一步挖掘其更深层析的经济学理论价值。

我们认为“联合生产”概念完全可以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这一概念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扩充和创新,提出“负价值”的概念。

三、资源环境领域中“负价值”的概念界定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负价值”概念虽然已经有学者提出,但是理论界对这些概念却不认可。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概念在逻辑上有自相矛盾之处。

反对者指出:不可能有劳动会创造出“负价值”,或者说商品生产者不可能会花费劳动生产包含“负价值”的产品,因为花费在其中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故而商品生产者也得不到补偿3。

毫无疑问,在单一生产中以上情况的确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联合生产条件下却完全有存在的可能。

比如在Baumgärtner的发电厂例子中,生产者投入原材料和劳动所希望生产的是电力,但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实际生产出的除了电力以外还包括各种污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