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讲义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
3. 学前教育目标: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道德和身体等方面。
4.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以及因材施教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 使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意义。
4. 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学前教育学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前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
3.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学绪论2. 板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
(2)请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请列举三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学前教育学完整版教学精品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学前教育学完整版教学精品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学核心内容。
根据教材第三章“儿童发展与学习”,我们将详细讨论儿童心理发展基本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我们还将聚焦于教材中第五节“游戏与玩具”,探讨游戏在儿童学习中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玩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基本阶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设计适合儿童发展教学活动实际操作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游戏在儿童学习中重要性,并能合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设计合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基本阶段和游戏在儿童学习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儿童在幼儿园活动视频,引发学生对儿童发展思考。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儿童教学活动,并提供反馈意见。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并分享设计思路和预期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五大阶段2. 教学活动设计要点3. 游戏在教学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36岁儿童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完整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解儿童心理发展,为今后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教育领域发展动态,将最新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环节在实践操作环节,我要求学生分组设计针对特定年龄段儿童教学活动。
这一环节重要性在于,它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前教育学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它是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讲义将介绍学前教育的概念、目标、原则、方法及影响因素等内容,为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它包括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身体协调等各方面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智力、动手能力、情感、社交等方面。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学前教育的原则学前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2. 综合发展,注重智育、体育、德育的统一;3. 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促进幼儿主动参与;4. 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5. 尊重幼儿的个人差异,因材施教。
四、学前教育的方法学前教育主要采用游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具体方法包括:1. 游戏角色扮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培养其表达和想象能力。
2. 图画故事:以图画为媒介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身体游戏:通过运动和体能训练,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4. 探索实验:通过让幼儿亲自实践和观察,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五、影响学前教育的因素学前教育的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师素质、教育资源等。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 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的教育观念、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资源等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情感等都对幼儿的学前教育质量产生影响。
3. 教育资源: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等也会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 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刘晓晔•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和形式•胎儿学校幼儿班•托儿所儿童福利院•幼儿园SOS国际儿童村•托幼园所一体化家庭教育•*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起源:古代欧洲——哲学著作•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儿童教育: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学前分为三阶段,出生前胎教、出生-5岁婴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捷克,夸美纽斯,强调感官教育•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法国,卢梭《爱弥儿》,教育要适应儿童•瑞士,裴斯泰洛奇《母亲读物》,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福禄培尔•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的勃兰根堡诞生•观点:(1)学前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2)学前教育要全面。
教育内容广泛,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3)学前教育机构要帮助家庭教育子女(4)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
“花草和园丁”(5)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操作“恩物”•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杜威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热歌发展的四阶段论•陶行知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教育理论*•(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简介•意大利学前教育家,《儿童的发现》《童年的秘密》•创办了“儿童之家”◆蒙台梭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儿童心理的特点:有吸收力;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教育就是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活动。
使儿童、环境、活动三者结合起来。
包括:生活活动和感官练习活动•重视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即“自动教育”,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不干涉儿童的活动•(二)陈鹤琴的教育理论◆陈鹤琴简介•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教育思想*•指出学前教育对个体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尊重幼儿。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经典版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经典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学》第三章“幼儿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内容,详细涵盖幼儿生理、心理、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
具体包括:幼儿生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能力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心理、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热爱,提高职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认知能力的阶段性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生理、心理、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行为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知识讲解:a. 讲解幼儿生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结合PPT进行展示。
b. 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c. 阐述幼儿认知能力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教材进行讲解。
d. 探讨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引导学生思考。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幼儿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幼儿发展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2. 幼儿心理发展规律3. 幼儿认知能力特点4.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位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深入了解幼儿发展特点与规律,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学讲义-推荐下载
《学前教育学》讲义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二战前)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2.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幅提高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4.创新幼儿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5.学前教育课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6.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一、经济与学前教育二、政治与学前教育三、人口与学前教育1.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 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 人口生育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文化与学前教育五、家庭与学前教育六、妇女与学前教育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全套完整课件)精品课课件
探讨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如从 翻身、坐、爬到站立和行走的过 程,以及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感知能力
研究儿童如何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 ,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感 知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
探讨儿童如何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以及语言能力 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列举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对策建议
提出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介绍一些成功的学前教育实践案例,总结其经验和启示。
谢谢
THANKS
学前教育学(全套完整课件)精 品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改革
01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CHAPTER
学前教育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学前教育的 定义与性质
学前教育是针对0-6岁 儿童的教育活动,旨 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 展、培养良好的行为 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
03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CHAPTER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选择
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强调 游戏化学习,结合家庭与社区资源。
选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 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注重生活化 和趣味性。
课程目标设定
培养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领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学习 和生活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还应积极与家庭、社区 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儿童 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讲义
一、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中外学前教育目标异同点解释首先,各国都很重视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国外则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降积极态度。
再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于;而国外却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
最后,我国较为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国外却更注重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一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学前教育观概念: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手段、方法等观点的总和,正确教育观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
现代科学教育观的内涵或树立科学学前教育观教师要做到:理解并明确一、热爱儿童:爱是儿童发展的精神食粮。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一视同仁。
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儿童。
再次,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
二、尊重儿童:第一,要信任儿童。
第二,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第三,要鼓励儿童,帮儿童建立自信心。
第四,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第五,要杜绝体罚儿童。
三、全面教育儿童:可单出简答或与因材施教一起出需理解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体育是儿童生长发展之本,重视学前儿童的体育,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的体育和德育有密切关系,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开成。
学前儿童的智育也和体育有着紧密关系,发展语言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卫生习惯形成。
学前儿童的美育和智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
学前儿童的美育还和体育、德育有密切关系。
比如舞蹈做为综合艺术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对举止行为,形象思维、创意能力及毅力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五、寓教于活动之中: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是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完成的。
学前教育学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学》讲义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二战前)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2.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幅提高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4.创新幼儿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5.学前教育课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6.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一、经济与学前教育二、政治与学前教育三、人口与学前教育1.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 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 人口生育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文化与学前教育五、家庭与学前教育六、妇女与学前教育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是指为儿童在进入正式学校之前提供的教育。
它是一种早期教育形式,旨在帮助幼儿发展基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孩子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学前阶段是孩子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社交关系、探索世界,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因此,优质的学前教育能够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认知、社交、情感和身体能力。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经验,帮助儿童发展解决问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 社交技能的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与同龄人和成人互动的机会,促进儿童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发展的支持:学前教育关注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 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运动和户外活动,学前教育帮助儿童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常见的学前教育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学前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互动、探索和体验的机会。
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
2. 观察教学法: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兴趣和行为,确定他们的学习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导。
3. 合作学习法:学前教育鼓励儿童与同龄人和成人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4. 基于儿童兴趣的教学法:教师根据儿童的个体需求和兴趣设置教学活动,使儿童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四、学前教育的评估与监测评估与监测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评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了解儿童的学习进展,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学前教育学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的幼儿进行全面、系统、协调、持续地教育,促使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得到平衡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在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特长和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讲义将介绍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及学前教育的实施方法等。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阶段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个体、社会、情绪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早期的综合教育,幼儿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1. 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体态和协调的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耐力,提高幼儿的日常自理能力。
2.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判断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3. 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应对能力。
4. 促进幼儿道德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道德观念、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1. 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童谣、益智游戏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科学探究与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交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分享和互助,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 艺术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学前教育的实施方法1. 游戏教育法: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学前教育学》讲义
苏罗金娜《学前教育学》和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内容比较苏罗金娜著,高天浪译,朱智贤校订:《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15000册,1955年第2次印刷5000册,是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的教材。
该书根据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出版社1951年莫斯科俄文版翻译而出。
该书共24章,目录如下:第一章苏维埃教育学研究的是什么第一节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第二节苏联青年一代的教育第三节教育学上的几个基本概念:教育、教养和教学第四节教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五节苏维埃学前教育学第二章苏联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论儿童社会教育第二节列宁论妇女地位和儿童社会教育第三节斯大林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第四节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指:幼儿园、疗养幼儿园、夏季露天幼儿园、幼儿之家)第五节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第六节马卡连柯(1888-1939)第三章先学前期儿童的教育第一节教育在儿童最初几年生活里的意义第二节三岁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组织第三节托儿所大班儿童的教育(1岁8个月至三岁)第四章苏联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第一节论共产主义教育目的的学说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第三节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第四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指:《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中的内容,含体育、游戏、本族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泥工及其他使用材料的作业、音乐、计算)第五章幼儿园的教养员第一节幼儿园教养员的工作第二节幼儿园教养员的个人品质第三节教养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六章体育第一节体育的意义第二节幼儿园的儿童生活组织第三节动作的发展和培养第四节儿童身体的发展和培养第五节对家长宣传儿童体育的方法第七章儿童的作息制度和文化、卫生习惯的培养第一节作息制度的意义第二节文化、卫生习惯的养成第三节实施作息制度的方法第八章游戏第一节游戏的理论基础第二节作为共产主义儿童教育手段的游戏第三节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论游戏第四节创造性的游戏及其指导第五节表演游戏及其指导第六节建筑游戏及其指导第七节玩具第八节幼儿园各班儿童玩具的选择第九节有规则的运动性游戏第十节教学游戏第九章幼儿园里的作业第一节学前教育体系中作业的意义第二节作业的内容及对作业的主要要求第三节必修作业的准备和实施第四节幼儿园各班儿童必修作业的若干特点第五节选修作业的实施第六节单班幼儿园的作业第十章德育的基础第一节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第二节学前期中的道德教育第三节以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教育儿童的原则第四节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第十一章热爱苏维埃祖国的教育第十二章集体主义和友爱的教育第十三章儿童的纪律性和文明行为的教育第十四章意志和性格的教育第一节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第二节性格上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第三节儿童的发脾气、固执及其克服第十五章劳动教育第一节儿童劳动的教育学基础第二节儿童劳动的内容第三节劳动教育方法的一般问题第十六章智育第一节智育的概念第二节幼儿园儿童的智育第三节儿童对环境生活的认识第四节智育的方法和手段第十七章本族语言第一节本族语言对于儿童教育的意义第二节教导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基本方法第十八章儿童初步的数学观念的发展第一节小班儿童数学观念的发展第二节中班儿童数学观念的发展第三节大班儿童数学观念的发展第十九章美育第一节美育的概念第二节美育的主要方法第三节美育的条件第二十章纪念节日和娱乐第一节纪念节日的教育意义第二节儿童娱乐第二十一章幼儿园和家庭第一节家庭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第二节幼儿园和家庭对教育儿童的要求的一致性第三节父母的威信第四节幼儿园对家庭引进新的工作第五节在居民中的教育宣传第二十二章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计划和检查第一节对教养员作计划的要求第二节逐日计划的编制第三节一日教育工作的检查第二十三章幼儿园的组织及其领导第一节幼儿园章程第二节幼儿园的组织第三节幼儿园的领导第四节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第五节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学前教育的领导第二十四章幼儿园和学校在教育工作上的衔接第一节幼儿园和学校在教育工作上的一致性第二节儿童入学的准备教育比较:苏罗金娜著《学前教育学》和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的内容。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
未来学前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育 理念,促进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学前教育学也将更加关注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02
儿童发展与教育原则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
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和 特点,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 等方面的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体系结构
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注重领域均衡与整合。
五大领域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
语言领域
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和 交流能力,促进早期阅读习惯 的养成。
科学领域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
健康领域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 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社会领域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人际交 往能力、社会规则认知等。
专业技能
具备观察、分析幼儿行为 的能力,有效组织教育活 动的能力,以及与家长沟 通合作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阶段划分
初级阶段
新入职教师需通过岗前培训,熟 悉幼儿园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
逐步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发展阶段
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应积极 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 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知识,并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主意识。
03
情境模拟法的注意事项
在情境模拟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卫生,同时要关注幼儿的心理
变化,避免过度刺激和压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应用前景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多媒体教学、智能玩具等。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学》的第三章“幼儿发展”和第四章“幼儿园课程”,详细内容包括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 学会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合适的教育活动。
3.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应用,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发展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过程细节: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实例分析。
3. 实践应用: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分组设计教育活动。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活动,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分析成功案例。
过程细节:结合PPT课件,讲解课程设计原则,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设计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幼儿园课程。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2. 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3. 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幼儿园课程。
答案:学生需提交课程设计文档,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2.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成功的幼儿园课程案例。
答案:学生需提交分析报告,从课程设计原则、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幼儿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关注幼儿园实践中的优秀案例。
2.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前教育学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开展的教育工作。
它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的定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工作。
它是由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或幼儿园进行组织和实施的。
学前教育的主要受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1.全面性:学前教育注重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使幼儿能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2.针对性: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的。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3.趣味性: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趣味活动等形式来进行教育,使幼儿对学习充满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4.示范性:学前教育通过为幼儿搭建合理的环境和提供积极正面的榜样,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三、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发展幼儿的身体、智力和社交能力,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基本的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塑造幼儿的良好品德,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友爱精神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5.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活动:通过讲故事、唱歌、诗歌朗诵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游戏活动: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艺术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学--第⼀、⼆章讲义+笔记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童,也就是从胎⼉期到进⼊⼩学前的⼉童所进⾏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园)对幼⼉实施的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义和狭义两⽅⾯全⾯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个分⽀,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学前教育规律的⼀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婴⼉(0-3岁)和幼⼉(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童游戏、学前⼉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法,是收集⼀⼿资料最直接的⼿段,是其他研究⽅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为进⾏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种⽅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法有:实况记录法、⽇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为检核法。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幼儿园教师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教师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 凝聚力。
07 家庭、社区与学 前教育机构的合 作共育
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
幼儿园课程类型与特点
分析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课程,如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 ,及其各自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
探讨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如课程整合、生活化、游戏化等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与步骤
介绍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目标导向、儿童中心、趣味性 等,以及具体的设计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阐述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 以及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实施过程与策略
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导入、展开、结束等,以及相 应的教学策略。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游戏活动的分类与价值
探讨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学前教育学概述 •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 •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 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共育
01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 现象、揭示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 一门科学。
原则 以儿童为中心。
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差异。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注重儿童的体验和参与。 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教育。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学前教育学》的第三章“幼儿发展”和第四章“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实践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 掌握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3. 学会运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策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将这些规律应用于教育实践。
重点: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实践策略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园所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论讲解:(1)讲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发展的科学知识。
(2)阐述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3. 实践案例分析:(1)以某幼儿园为例,分析其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2)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理论知识,提出改进幼儿教育实践的建议。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发展与教育原理》2. 主要内容:(1)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基本规律(2)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3)实践策略: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幼儿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3)以某幼儿园为例,分析其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 答案:(1)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基本规律:个体差异、阶段性和连续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相互关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中外学前教育目标异同点解释首先,各国都很重视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国外则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降积极态度。
再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于;而国外却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
最后,我国较为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国外却更注重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一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学前教育观概念: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手段、方法等观点的总和,正确教育观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
现代科学教育观的内涵或树立科学学前教育观教师要做到:理解并明确一、热爱儿童:爱是儿童发展的精神食粮。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一视同仁。
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儿童。
再次,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
二、尊重儿童:第一,要信任儿童。
第二,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第三,要鼓励儿童,帮儿童建立自信心。
第四,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第五,要杜绝体罚儿童。
三、全面教育儿童:可单出简答或与因材施教一起出需理解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体育是儿童生长发展之本,重视学前儿童的体育,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的体育和德育有密切关系,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开成。
学前儿童的智育也和体育有着紧密关系,发展语言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卫生习惯形成。
学前儿童的美育和智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
学前儿童的美育还和体育、德育有密切关系。
比如舞蹈做为综合艺术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对举止行为,形象思维、创意能力及毅力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五、寓教于活动之中: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是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完成的。
第一,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
第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
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
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第五,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六、教育要儿童化: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学前教育的儿童化首先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
其次还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
七、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相互结合,互相补充。
八、因儿童而施教:学前儿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儿童在儿童学习积极性、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具有各自特点。
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要依儿童具体情况,施与教育,扬长避短,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的个性更好地成长。
九、争取家庭配合:首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正确地理解学前教育。
其次,教师要利用儿童入所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再次,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最后,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
此外,老师要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课程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了解概念需掌握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或概念是教育原则与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的结晶,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概念: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特点:1、涉及全体儿童,并利于其全面发展。
2、考虑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3、反映出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种特征与要求。
4、承认人类的知识库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发展起来。
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概念: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
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
两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差异,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教育目标一致,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育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的兴趣了,不仅关注儿童现在的爱好,而且还注意培养儿童新的爱好,并把儿童的爱好当作课程延伸和发展的起点,进而使儿童获得更多的价值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熟悉理解(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卢梭——哲学基础,埃里克森、格赛尔——心理学基石。
特点: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
教育者设计积极、充满社会情感的环境。
创设开展游戏活动的条件,尤其是要巧妙地布置角色游戏的情境,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通过在许多活动中的自由探索,就能较好地了解社会规则,正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要求学前教育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开放性。
(二)教育训练的理论:即行为主义的理论,洛克——哲学基础,斯金纳和班杜纳——心理学基础。
特点: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安排适宜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材料和正确行为的范例。
要求学前教育课程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理论:相互作用理论。
主创人皮亚杰和布鲁纳。
特点: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于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
儿童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儿童认识环境的方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内部,但从阶段间的转化不是自发进行,依赖于儿童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教育者的职责是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以保证环境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课程目标结构理解1、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首先是学科知识,即关于学科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原理。
其次是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再次是儿童的行为、动作。
2、目标的特性水平:3、目标的层次序列近期初级目标、中期中级目标、远期高级目标,相互联系,影响。
第三节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了解见书二、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二、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四、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五、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理解掌握(一)承认儿童的权利: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要,能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与教师及同伴进行相互作用;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潜力。
正确地看待儿童,承认并维护他们作为特殊的人的一切权利,这是科学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前提条件。
(二)反映民族特色:首先,中国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史,有许多优良的教育传统,应当体现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其次,中国是农业大国,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应反映出农村生活特点。
再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课程设计还应注意因陋就科,因地制宜。
此外,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设计要为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打好基础。
(三)面向世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儿童认识到外国儿童的独特性,学会尊重他们权利,与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有利于成为国际型人才。
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五)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首先,要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
其次,要让儿童愉快地学习。
再次,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此外,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求明确(一)全面性:首先,这是实现托细教育任务的需要。
其次,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再次,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哪儿也不必然趋势。
最后,在安排各方面的内容时,也要注意均衡。
此外,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
(二)启蒙性:首先,这是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再次,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社会性: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经过教师的选择、加工而成为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首先,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山川河流、风云景物等都能成为增长儿童知识才干的良好,并对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陶冶儿童的性情气质、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情起独特的作用。
其次,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建筑也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独特内容。
再次,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学前教育课程生动的内容,教师合理加以选择、组织、就能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四)发展性:一方面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还要不断扩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同一年龄班不同时期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同一年龄班同一时期的不同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也不完全相同。
此外,儿童的发展也有着共同的方向与规律,发展的序列是不可逆的。
(五)灵活性: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理解儿童的学习表现形式主要有:1、操作、2、游戏、3、模仿、4、交往。
寻求适合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的最佳课程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发展自我。
再次,要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
最后,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中心同进也尊重每上儿童。
此外,还要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的,施与不同的课程策略。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两种形式及要求理解一、评价儿童的发展: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
其次,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
再次,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首先,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滞以本园、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反映出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最终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适应他们的个体一差异。
其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育什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剂他们未来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