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总结
人性假设
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性观点假设有以下四种:1、“经济人”的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4、“复杂人”假设一、经济人假设1、概念经济人(希腊语:homo oeconomicus),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这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2、来源来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之后,西尼尔定量地确立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约翰·穆勒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济人假设”,最后帕累托将“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这个专有名词引入经济学。
3、假设描述:“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2)“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内容(3)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措施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任务管理管理”的主张就是在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经济人”理论代表代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
二、社会人假设(一)、假设描述该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
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
因此,“社会人”的假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等。
(二)、"社会人"假设的依据"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是由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来的,之后又经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再度验证。
人性假设的分析
人性假设的分析人性假设,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建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
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
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所以说,X理论是性恶论,Y理论是性善论。
下面是X和Y理论的分析。
一、性恶论——X理论一般认为,性恶论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继而为法家代表韩非所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其深远影响。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
如果顺着“好利”的本性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放纵人的本性,就必定会危害社会,致使天下大乱。
所以,“人之性恶”。
荀子又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可见,人之性恶又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办法将之变成“善”的,因此必须进行教育,用礼义对一般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使之向善、从善、为善,进行赏罚分明的治理。
韩非也认为,人生来就“好利避害”,人与人之间总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利”乃人们行为的实际动力,“故赏罚可用”。
荀子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可见荀子理想的国家管理模式是“礼义之治”,“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管理者要制定礼义,提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调节人们的欲望,以礼义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国家,推行刑罚以限制百姓,使社会达到安定而有秩序。
性恶论和义利观是相联系的,它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
无独有偶,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是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就是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方法。
现代“性恶论”即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的“X理论”,它是对西方传统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的概括。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人力资源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理论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3.自我实现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
(1) 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多 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 个层次,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层次,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 意义。 意义。 (2)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 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 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 (3)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外部的控制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 会对人产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 会对人产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 (4) 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而是能 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 够达成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 够达成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地调整自己的目 标并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标并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行为科学的进步之处: 行为科学的进步之处
强调工人不是机器,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 人,他们是有需要、有动机、有个性的企 业组织成员。除了经济因素,工人的需要、 动机、个性与企业组织的因素,均会影响 工人的行为,因此应当对人的行为进行积 极的引导或激励。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第1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人性假设理论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2.社会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这种假设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倡导者梅奥等人提出的,它最初的 这种假设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倡导者梅奥等人提出的, 依据就是历时长达 8 年之久的霍桑实验所得出的一些结论。按 年之久的霍桑实验所得出的一些结论。 照社会人的假设,管理的重点就是要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照社会人的假设,管理的重点就是要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沙因将社会人假设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四点: 沙因将社会人假设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四点: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 (1)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人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 工作氛围,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工作氛围,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同事 的关系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的关系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2)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 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3)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因此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4) 人们对领导者的最强烈期望是能够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 需要。 需要。
人性假设有哪几种
人性假设有哪几种
人性假设是一种用于描述普遍人类行为特性的假设。
人性假设非常
多样化,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假设:
一、自利性假设:自利性假设认为人们通常行事是追求自己的自身利益,它主要是围绕着人类在利益关系网络中的行为进行描述的。
二、贪婪性假设:贪婪性假设认为个体通常更关注短期利益,而不是
持长期观点。
它主要通过调控行动获得更多收益来描述,而不考虑长
远利益。
三、情感偏见假设:情感偏见假设认为,个体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自
己的情感和主观观点的影响,而无法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虑。
四、不可预测性假设:不可预测性假设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行动是不
可预测的,这意味着人们很难准确地预测他们的行为。
五、最小化努力假设:最小化努力假设认为,人们往往宁愿利用现有
的机会,而不愿耗费更多精力去寻找更多选择。
六、依赖性失败假设:依赖性失败假设认为,人们往往不能成功地达
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因为他们依赖于别人的帮助,缺乏自己的努力。
七、犯错偏好假设:犯错偏好假设认为,人们往往易钻牛角尖,错失
机会。
它着重指出,人们往往宁可违背决策理性集中注意力于控制和
消除风险,而不是抓住机遇。
以上便是许多常用的人性假设,它们比较有助于描述和预测人类行为,既可以用于心理学研究,也可以用于商业决策等其他领域。
他们的研
究和使用对于正确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及案例运用课件(1)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及案例运用课件(1)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及案例运用人性假设理论指的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基本假设,即人的自我利益是主导行为决策的重要动因。
这一理论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下面,将从理论概述、应用案例和局限性三个方面对人性假设理论进行总结。
一、理论概述人性假设理论主张每个人都是自利的,即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时,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来赚取更多的回报和福利。
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取决于其对不同行动的预期结果,如回报、成本、风险等,以及受到历史背景、心理因素等的影响。
二、应用案例1.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建立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前提而得以实现的。
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共同利益。
社会保险利用政府的强制手段聚集资源,向整个社会提供风险保障。
人们愿意在政府的保障下,为共同利益付出一部分的利益。
2. 股市交易股市交易是典型的应用人性假设理论的案例。
股市中,每个人都是自利的,追求自身的利益。
股市交易格局的形成,是由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采取的各种具体行动造成的,这些行动受到了投资者在该股市中期望异质的约束条件的影响,使得其个体上投资行动的一个合理部分。
三、局限性人性假设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忽略共同利益人性假设理论主张的是每个人都是自利的,这种思想模式会忽略人们的共同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行动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人们考虑的不只是个体的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的福利和整体的财富增加等。
2. 忽略文化差异人性假设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适用。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些文化因素包括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人际关系等,这些差异对于人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方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忽略道德和责任人性假设理论只考虑了个体行为追求自身利益这个方面。
然而,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并不仅仅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感和责任感也是在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人性假设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人性假设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人性假设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人性假设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性假设教育的内涵人性假设教育是指以人的本性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尊重和发扬人的本性,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的人才。
人性假设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本性:人性假设教育认为,人天生具有善良、友爱、诚实、勤劳等本性,这些本性是教育引导和培养的基础。
2. 人的发展:人性假设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人的价值观:人性假设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4. 人的道德品质:人性假设教育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尊重、关爱、责任感等品质。
二、人性假设教育的实践1. 教师观念的转变:在人性假设教育的实践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性假设教育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的改革:人性假设教育要求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4. 家庭教育的融入:人性假设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参与,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三、人性假设教育的成效1. 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人性假设教育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2.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性假设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及案例运用课件-V1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及案例运用课件-V1人性假设理论(也称“自我实现预言”或“克拉克效应”)是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基于我们关于某个人或团体的假设或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表现。
这意味着我们的期望和信念,往往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他人,甚至在没有知觉地情况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人性假设理论所涉及的核心要点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
一、人性假设理论的核心要点1.人性假设理论源于一个非常基本的信念:人的表现会因他们周围的环境和期望而有所不同。
它是一种认知偏见,指出视角的重要性,强调情境和假设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李·雅克斯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在学生的表现上发现来证实的。
他们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预期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现。
3.人性假设理论表明,我们往往会稳定地预期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它可以占据思维,认知和信仰的各个领域。
例如我们可能会认为某人是友好的,诚实的,鲁莽的等等。
二、案例运用1.教育案例在教育领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显著地影响他们的表现。
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教师普遍对黑人学生期望较低,而对白人学生期望较高。
这种观念偏见最终导致教师在考试中给予白人学生更高的分数,但对黑人学生成绩评价较低,此结果可引起黑人成绩低于白人成绩而不是因其能力差。
2.办公室案例人性假设理论也将在工作场所受到广泛应用。
当一个经理相信他的员工能够克服困难和完成任务时,他们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于完成工作。
同时,如果经理认为员工无法胜任工作,则可能会限制员工的任务范围,并且不那么信任他们。
3.家庭案例在家庭中,父母对他们的孩子的期望也会影响孩子的表现。
如果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动机,孩子们可能会更加努力来达到这些期望。
反之,如果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没有这些能力,则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动力和努力的精神。
三、结论人性假设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自己观念的形成和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四种基本的人性假设的内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四种基本的人性假设的内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四种基本的人性假设的内容:
一、经济人:
1、人本性不喜欢工作;
2、必须被强迫、控制、指挥才去工作;
3、安全需要高于一切;
4、非理性,不能自律,易受他人影响;
5、只有金钱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
二、社会人:
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自我实现人:
1、人性是善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
2、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寻找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复杂人:
随着人的发展与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出多种需要;各种需要互相结合,形成了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掺杂着善与恶的混合。
四种基本的人性假设的管理:
1、经济人: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的措施,如:泰勒制;
2、社会人:注重调动工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3、自我实现人:主张下放权力,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把个人的需要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
4、复杂人: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应随机应变。
简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简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称“实利人”假设,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学理论,是早期管理思想的体现。
这一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企业中,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资本家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才开设工厂,而工人则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才来工作,只要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大家都可得到好处。
“经济人”假设包括如下基本观点:1、职工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去干;2、由于经济刺激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在组织中的地位是被动的,他们的行为是受组织控制的;3、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加以防犯,否则会干扰人们对自己利益的理性的权衡;4、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特别是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又称“社交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最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接受和喜爱等,远比对经济性刺激物的需要的动机更加强烈。
只有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才能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2、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更容易对同级同事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4.员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管理者对下属的归属感、被接受感和认同感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施恩在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麦克雷戈等人的理论后,提出了以下自我实现人假设,并认为这种假设与麦克雷戈的“Y”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组织行为学
【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关系模型】
文化人假设 全面而自由 发展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对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关注呈现出高层次, 整体需要 研究人性“为什么是这样”的 重视人、尊重人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组织行为学
2.需要层次论主要论点
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后,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
人的行为由主导需要决定。对特定的人来说,各种 需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强烈程度不同,形成需要层 次结构。最迫切的需要形成主导需要。
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同一需要对不同人的 重要性、迫切性不同,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并不消失, 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
“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更富于人情味与人道主义 精神。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际需 要的正是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的 合作关系。
Z理论:核心是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企业内部 必须具有共同的意识和责任,而且要造就亲密和合作的人际 关系。
组织行为学
【文化人假设】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自我实现人假设】
假设的提出
Y理论的基本内容
根据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是:
马斯洛提出人是自我
人都是勤奋的, 要求工作是人的本
实现〈人1〉的观管点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潜能的工能作,环境就,如同管游理戏者或的休职息能一应样从自然监;督
、指挥变为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人。们愿意接受职责,而且多数人主动
——管理策略核心强调的是领导、管 理、组织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即 所谓的权变。
人性假设理论有哪些内容
人性假设理论有哪些内容人性假设理论是指对人类行为和动机的一种理论假设,它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动机。
人性假设理论包括多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人性假设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我实现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一系列不同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而这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人性假设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认知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是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人性假设理论中还包括了心理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内在的心理动机驱使的,人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欲望。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内在心理动机的影响,个体的内心需求和欲望会驱使他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和选择。
最后,人性假设理论中还包括了行为决策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刺激和奖惩机制的影响的,人们的行为是为了获取奖励和避免惩罚。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外部刺激和奖惩机制的影响,个体会根据外部奖惩来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
综上所述,人性假设理论包括了自我实现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心理动机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等多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试图解释人类行为和动机的本质,并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人性假设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也对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四种人性假设
一、四种人性的假设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工作目的的基本估计。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雪恩在其名著《组织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及复杂人。
(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管理者们的一种人性观。
“经济人”假设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一己之私利,工作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观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它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相应的管理方式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理论为“x”理论,其相应的管理方式:1.科学管理是从工场作业的研究和分析发展出来的。
他所关心的是生产特殊技术,管理要以效率和生产为中心。
2.为了提高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头等工人,并对工作制定恰当的定额、合理的日工作量;必须对工人进行训练,使之掌握最好的工作方法。
3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工作定额,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以物质刺激作为激发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4.为了提高效率,把管理与实际操作分开。
在工厂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管理。
强调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于是指挥、监督、控制。
5.提出管理中的“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督促权。
评价首先,该理论站在极端主义的立场上,把人看成是天生懒惰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
其次,泰勒采用一系列措施大大改进了过去的混乱管理,明显地提高了工效。
但是,他把人们分成少数的管理者与多数的被管理者,并把这种人为的分类说成是天生的人性,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极端错误的。
再次,泰勒所殷切期待的工人与资本家携手合作的“心理革命”也终于没有出现,因为人不是机器的附属物,更不是机器或愚蠢的动物。
各种人性假设
各种人性假设
1、“经济人”的假设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经济利益决定人的工作积极性。
2、“社会人”的假设
人不仅有经济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人们有一种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
只有人的聪明才智充分表现和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4、“复杂人”的假设
人是复杂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一个人本身在不同的年龄、地点、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管理跨度:所谓管理跨度,就是一个上级直接指挥的下级数目。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和案例运用
经济人假设 (X理论)
以金钱 满足其需求
生理旳需要
安全旳需要
社会人假设 (人群关系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 (Y理论)
以工作旳合理安排 满足其需求
以社会认可 满足其需求
自我实现旳需要
受人尊敬旳需要
感情旳需要
复杂人假设 (超Y理论)
• 【案例1】 • 王新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体现突出,对政界有着浓厚旳爱好, 并为自己旳将来设计了一种宏伟蓝图。于是1990年硕士毕业后, 毅然放弃了回自己爸爸控股旳某中型集团企业,考取了xx市海关 公务员。刚进参加工作时,单位领导亲自督促后勤部门安排王新 住进崭新旳单身公寓,并配置了空调、冰箱等生活用具。单位予 以王新旳薪酬也是同等知识水平旳人所羡慕旳:每七天工作35个 小时,假如有时需要加班,额外时间将得到双倍工资,并报销饭 费及出租车费用;第一年有一种周旳带薪假期,后来以每年增长 2天旳时间递增。企业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员工培训,以提升员工 素质;工作期满3年后,假如个人买车,企业将提供购车款旳50% 补贴,并报销30%旳汽油费。在第一年旳时间里,王新虚心向老 同事学习,工作能力有了质旳提升,屡次受到领导旳表扬,并在 年底领取奖金时得到5000元旳额外补贴。王新自己感觉也很满意, 觉得自己旳事业计划正在逐渐实现。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 以上案例,并为校长提出新 旳提议。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一下 事业单位在人事安排时应该注 意哪些方面旳问题?
• 案例2: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听课阐明了什么
• 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 不高,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学生家长反应强烈,领导也有意见。新 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 该校任校长。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 了对提升教学质量旳初步设想,他说“要提升质量,摘掉落后帽子, 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旳检验,尤其是课堂教 学旳检验,因为这是提升教学质量旳关键。我想经过经常性突击听课, 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善教法,提升讲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过 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注重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旳教师混课 甚至旷课,这是突出旳单薄环节。所以,我提议,从明天起,全部校 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 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 会议后旳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 进行不打招呼旳听课。
四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
四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
管理学中四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
1、经济人假设。
把人当做一种‘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欲,工作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社会人假设。
认为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认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需要充分的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从而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4、复杂人假设。
认为就个体而言,潜力和需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假设总结
工商管理学院
营销与策划专业
Z0903班
李春明
1042090318
一,“经济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60年代
2、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美国的麦格雷戈进行总结
3、产生背景: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
义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工厂大量建立,工人数量也随之增加;当时的工人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大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资本主义生产力虽获得大发展,但工人的平均工资仍然较低、工作环境仍然较差,工人劳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存而努力;与此同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对工人加强监督和管理能使生产率有极大提高的空间。
工厂主如何加强对工人的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此时也就成为必要。
以经济人假设加强对工人的管理以提高生产率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可能。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最早提出经济人的观点,认为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随后的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经济人的流氓假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内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的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的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5、管理措施: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
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众多劳动群众无关。
3)在奖惩制度方面,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一方面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消极怠工的工人采取严厉的制度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2、提出者:梅奥
3、产生背景:霍桑试验
4、内容: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人在工作中除了追求物质利益以外,还有强烈的社会需要。
5、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
5)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
2、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家马斯洛;阿吉里斯;麦格雷戈等人
3、产生背景:社会生产发展到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工作工作日益专业化,特别传送带工艺的普遍运用,把工人束缚在狭窄的工作范围内工人只是重复简单而单调的动作,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组织任务的联系,工作的“士气”很低,影响着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
4、内容:
1)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则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实现住址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把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从而完成工作任务。
3)在现实工作目标中,报酬起着作用,而报酬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大的报酬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4)一般的人在适当得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
5)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比较高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5、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改变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3)奖励方式的改变
4管理方式的改变
四、“复杂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2、提出者:美国科学家沙因
3、产生背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开始注意到,无论是“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并不适应于一切人。
因为,人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本省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潜力等,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的。
由此提
出了“复杂人”而假设。
4、内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冬季,他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的普遍人性假设和管理方法。
5、管理措施:
1)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来提高管理效率。
2)应根据组织情况的不同,采取弹性、权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3)应根据客观观察,发现职工们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之间的个别差异,从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和奖罚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