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
教案标题: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教案目标:
1. 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较大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引出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的概念。
知识讲解:
1. 介绍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
函数的诱导公式。
2. 解释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作用,即通过将大角度化为小角度,简化计算过程。
示例演练:
1. 给出若干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问题。
2. 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熟悉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方法。
拓展应用:
1.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总结归纳:
1. 总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和作用。
2. 强调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更多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例子。
教学反思: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五组公式,经历公式的发现、推导和应用的学习过程,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为以后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证明等打好基础.本节共需二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复杂到简单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函数式的求值与化简,提高对数学知识之间(圆的对称性与三角函数性质)联系的认识,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重要的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使用它们.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的对称性推导出诱导公式,会利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与化简.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思想的运用.3.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意识,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二)目标解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原点、x轴以及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内在联系,并且前面学生能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公式一进行三角函数求值,但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间存在的联系还不清楚,或者只有一点模糊的感性认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所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及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发现——归纳——类比”的教学方法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问题驱动,通过诱导公式二至四的探究,概括得到诱导公式的特点,提高对数学内部关联的认识,理解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所体现出来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实现过程:1.利用已有知识导出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以旧拓新的目的.2.由教学案上的特例与-30°与30°,与30°的关系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分析角的终边对称关系,利用定义进行推导得到公式二,再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对“为任意角”的认识自然合理.之后如法炮制公式三、四,通过联想,类比、方法迁移,学生很轻松的发现公式,每小组积极发言并且通过实物展台展示交流,发现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体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3.采用问题设疑,观察演示,步步深入,逐层引导,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在类比、归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公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公式,将发现与证明合为一体,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通过例1和变式,把诱导公式(一)、(二)、(三)、(四)的应用进一步拓广,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例2的扩展让学生认识到公式的实用性和学习的必要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性”、“科学性”与“思想性”,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公式一,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归纳公式二至公式四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多进行归纳与概括.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口述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并用幻灯片展示.问题1:(1)设210°、30°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0,则点P与P0的位置关系如何?设点p(x,y),则点P0怎样表示?(2)将210°用(180°+ )的形式表达为(3)sin210°与sin30°的值关系如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各象限三角函数的符号,对于诱导公式记忆起关键作用.提出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二)探索开发新结论教师引导: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看,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探究一: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3:①与(+)角的终边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则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何?(关于原点对称)③设点P1(x,y),那么点P 2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 ))④sin与sin(+),cos与cos(+),tan与tan(+)的关系如何?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公式二【设计意图】公式二的三个式子中,是第一个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及思路都是未知的,所以采取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办法.通过脚手架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诱导公式二,让学生体验证明猜想的乐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试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给学生传递“由宏观到微观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后两个均由学生类比讨论完成.问题4:公式中的角仅是锐角吗?【设计意图】课前提问的问题是以引入的,之后的讨论只是用代数方法换成了一般形式的角,有些同学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就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师生活动:演示课件,首先作出第一象限的任意角,之后得到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拖动其终边上任意点,再让学生观察每一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对称关系,从而验证了猜想,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个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类比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再来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观察-30°与30°的终边,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探究二: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5:①与(-)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③设点P1(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④sin与sin(-),cos与cos(-) ,tan与tan(-)关系如何?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公式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由角的终边点的对称性得到公式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和体验的欲望,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与形的关系,尝试自主探究的乐趣.教师引导:那,我们须知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同学们继续发挥聪明才智解决它吧!探究三: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6:①与(-)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y轴对称)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何?(关于y 轴对称)③设点P1(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④sin与sin(-),cos与cos(-) ,tan与tan(-)关系如何?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公式四【设计意图】与探究二的教法相同,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公式,教师巡视,及时反馈、矫正、讲评.采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观察的多种方式的呈现,通过学生多角度的观察所得到结论的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和发现规律(公式)的喜悦,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去寻找规律、认识规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做个有心人,发现规律并非难事.(三)总结概括新结论师生活动: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忆牢靠,师生共同大声朗读这四组公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说明:公式中的指使公式两边有意义的任意一个角.问题7: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公式一、二、三、四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公式,通过幻灯片展示,猜想验证,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公式特点:“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设计意图】逐步理解十字口诀含义,并且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四) 例题讲解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师生活动:学生板书讲解,教师辅助,纠正错误.(1);(2);(3);(4)分析:先将不是0~范围内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利用诱导公式一)或先将负角转化为正角然后再用诱导公式化到~范围内角的三角函数的值. 解:(1).(2).(3).(4) =.学生口答拓展1拓展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1)35cosπ =__________ (2))21sin(π+=____________ (3))6-sin(π=____________ (4))(3-cos π=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得到诱导公式后,在此让学生独立去实践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1、2小题都能很快解决,只是到了第3、4小题时,条件变化稍复杂一些,同学们就会出现思维障碍,需及时引导他们去进行角的转化,在实践中体会诱导公式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使任意一个角都转化为他们所熟知的锐角,体会从未知到已知的化归思想,从而为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埋下伏笔.变式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中角的任意性而设立.例2 化简. (学生板书) 解:,,所以原式=.拓展2、化简并求下列各式的值: (1) 421tan 619cos 4sinπππ;(2)sin 420°cos 330°+sin(-690°)cos(-660°).【设计意图】在例题的选取与设计上,主要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的想法,例1体现在求值上,例2主要体现在化简上,使学生明白公示的应用所在.变式需要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一下变形再求值,对于初学者有点难度,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练习是递进,体现化归思想、整体思想、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初步掌握知识应用的目的.当堂检测:1、42sin()2sin 3sin 333πππ-++等于( ) A .1 B.21 C .0 D.1- 2、化简sin(2)cos(2)tan(24)-+-π⋅-π所得的结果是( )A.2sin 2B.2sin 2-C.0D.-13、已知53sin -=α,且α是第四象限的角,则cos(2)απ-的值是______. 4、tan300°+tan765°的值是_______.5、化简:23sin ()cos()tan()cos ()tan(2)ααααα+π⋅π+π+⋅--π⋅--π (五)课堂小结总结反思【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已有知识,发现知识规律及其结构特征,形成知识系统;深化对诱导公式内涵和实质的理解,挖掘知识形成过程中所体现归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六)作业布置:1、27页练习12.27页练习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学情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基于任意角三角函数值得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学生掌握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记忆方法。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诱导公式的特点与记忆规律。
(3)会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化简求值。
2、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单位圆推导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2)先推导α锐角时的诱导公式,再推广到α为任意角情况,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
(2)培养学生辩证联系的观点,科学记忆数学规律的本质。
(3)让学生感受公式体现出来的数学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诱导公式的推导及应用【难点】利用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研究问题预习案<预备知识>一,复习回顾: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α终边上任一点P(x,y),r=__________ 则sin α=______cos α=______ tan α=_________若p 点是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则sin α=______ cos α=______ tan α=_________2、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 用弧度制可写成(其中k ∈Z)sin(α+2k π)=__________,cos(α+2k π)=___________,tan(α+2k π)=________3、点M(x,y)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N( , ),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N( , ),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N( , ), 关于直线y=x 的对称点是N( , ).二.探究1:阅读完课本P23―24以后,完成以下内容(1)角α与角π+α的终边关于_______对称;(2)设角α与角π+α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 ˊ,设点P(x,y),那么点P ˊ的坐标为_______。
(3)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sin α=______, sin(π+α)=_______ cos α=______, cos(π+α)=_______tan α=______, tan(π+α)=________ 归纳公式二: sin(π+α)=_______cos(π+α)=_______tan(π+α)=________ 知识点随练:sin210º=_________tan 5π4=_______ 探究2:(1)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_______对称。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3. 能够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
二、教学内容:1. 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3. 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三、教学重点:1. 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 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教学难点:1. 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 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诱导公式的概念、推导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
六、教学准备: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三角函数表格、图像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练习题及答案。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2. 新课:讲解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展示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诱导公式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八、课堂练习:a. sin(π/2 α)b. cos(πα)c. tan(3π/4 α)a. sin(5π/6)b. cos(7π/4)c. tan(11π/6)九、课后作业:a. sin(3π/4 α)b. cos(5π/6 α)c. tan(9π/4 α)a. sin(π/3 + π)b. cos(2ππ/6)c. tan(3π/2 + π/3)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课前预习】1、 若角α的终边和单位圆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可表示为2、 若角α和角β的终边相同,则β=3、 求0390的三角函数值 【课堂导学】问题1:若角α和角β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同名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 公式一:问题2:(1)设6πα=,如果β的终边与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能用α表示β吗?这时sin β与sin α,cos β与cos α有什么关系?(2)请你自己举出类似的例子,看看有没有同样的结论?(3)一般地,设α为任意角,β的终边与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用α表示β,并求sin β与sin α,cos β与cos α的关系。
公式二: 问题3:(1)设6πα=,将α的终边逆时针旋转2π得β,你能用α表示β吗?这时sin β与cos α,cos β与sin α有什么关系?(2)一般地,设α为任意角,将α的终边逆时针旋转2π得β,用α表示β,并求sin β与cos α,cos β与sin α的关系。
公式六:归纳总结: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类变换:(1)关于x 轴对称的轴对称变换1T :θθ→-,单位圆上的点(,)x y 经1T 变为 , 也就是cos()α-= ,sin()α-= 。
(2)将α的终边逆时针旋转2π的旋转变换2T :2πθθ→+,单位圆上的点(,)x y 经2T 变为 ,也就是cos()2πα+= ,sin()2πα+= 。
问题4:经过两次2T 变换,就有α→ ,探求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公式四:问题5:经过一次1T 变换,再经过一次2T 变换,就有α→ → ,探求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公式五:问题6:利用已有的公式,你能推导出33,,22παπα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吗?公式三:问题7:怎样求这些角的正切值?归纳总结:公式一、二、三、四、五都叫做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教案
课 题: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四的推导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2)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四的应用,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恒等式证明;(3)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直观进行观察、感知、探究、发现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通过诱导公式的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借助单位圆推导诱导公式,特别是学习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 ,πα- ,π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内在联系),提出研究方法(利用坐标的对称性,从三角函数定义得出相应的关系式);(2) 体会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发现、证明及运用诱导公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终边分别与α的终边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的角与α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提出研究方法。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导合作探究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4.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利用单位圆表示任意角α的正弦值和余弦值;2.画出一组特殊角的图象(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二)新课讲解:问题1:360?k αα+⋅角与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有什么关系公式一: ααsin )360sin(=︒⋅+k ααcos )360cos(=︒⋅+kααtan )360tan(=︒⋅+k (其中Z ∈k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0º―360º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其方法是先在0º―360º内找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再把它写成诱导公式(一)的形式,然后得出结果。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示范课教案【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运用有关诱导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推导出四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难点: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称美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在三角函数中-α、π±α、2π-α等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对称,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是否也存在对称美呢?引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板书:7.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问题1:当角α分别为30°,390°,-330°时,它们的终边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它们的终边重合.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它们的三角函数值相等.诱导公式一:sin(α+k·2π)=sinα,cos(α+k·2π)=cosα,tan(α+k·2π)=tanα,其中k∈Z.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问题2: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1(cos(π+α),sin(π+α))与点P(cosα,sinα)呢?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P1与P也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二: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问题3: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2(cos(-α),sin(-α))与点P(cosα,sinα)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P2与P也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三: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问题4: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3(cos(π-α),sin(π-α))与点P(cosα,sinα)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P3与P也关于y轴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四: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追问1:如何记忆这四组诱导公式呢?预设的答案:2kπ+α(k∈Z),-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可以简单地说成“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函数名不变”是指等式两边的三角函数同名;“符号”是指等号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看象限”是指假设α是锐角,要看原三角函数值是取正值还是负值,如sin (π+α),若把α看成锐角,则π+α是第三象限角,故sin (π+α)=-sinα. 追问2:诱导公式一、二、三、四的作用是什么?预设的答案:公式一的作用在于把绝对值大于2π的任一角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为绝对值小于2π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公式三的作用在于把负角的三角函数转化成正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公式四的作用在于把钝角或大于180°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90°之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巩固练习】例1. 求值:(1)sin (-60°)+cos 120°+sin 390°+cos 210°;(2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1) 原式=-sin 60°+cos (180°-60°)+sin (360°+30°)+cos (180°+30°) =-sin 60°-cos 60°+sin 30°-cos 30°1122=+=(2 cos1012cos102︒=︒.反思与感悟: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步骤: (1)“负化正”——用公式一或三来转化;(2)“大化小”——用公式一将角化为0°到360°间的角; (3)“小化锐”——用公式二或四将大于90°的角转化为锐角; (4)“锐求值”——得到锐角的三角函数后求值.设计意图:掌握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方法。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是一节基础性课程,课本中主要包含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常见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相应的推导方法等内容。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教材的组织结构、难易程度及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诱导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用方法及其相关定理,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常见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够对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求解。
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诱导公式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诱导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情况。
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对于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求解题目的讲解和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相互替换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方法逻辑的分析和运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延伸,对于新生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加深对于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以及图像的呈现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三角函数概念以及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方法需要注重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可以通过练习习题,讲解案例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2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活动:1.学生们通过手写练习纸,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和图像;2.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有哪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知,而另外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不易计算;3.通过引导,学生们提出了需要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需求;4.老师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含义和作用,引发学生们兴趣。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分析:
( 1):借助单位圆推导诱导公式,特别是学习对称性与角终边对称性中,发现问题。
提出研究方法
( 2)能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并从中体会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提高对数学内部的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圆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对称性)与三角函数的联系,特别是直角坐标系内关于直 y=x对称的点的性质与的诱导公式的关系
3、教学基本流程:
4
一、教学反思
通过这课,我学习到如下的东西:
1.要认真的研读新课标,对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把握要到位
2.注意板书设计,注重细节的东西,语速需要改正
3.进一步的学习网页制作,让你的网页更加的完善,学生更容易操作
4.尽可能让你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的思考,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上课的生动化,形象化需要加强。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示范课教案高中数
三角函数图像及变换
三角函数图像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的图像分别呈现为波浪形、余弦
波和正切曲线。
图像变换
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图像进行平移、 伸缩和对称等变换,可以得到其 他类型的三角函数图像,如余切 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等。
相位与周期变换
通过改变三角函数的相位和周期 参数,可以实现图像在坐标系中
04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Chapter
例题选取原则及分类
01
02
03
针对性
针对教学目标,突出诱导 公式的应用。
层次性
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 难度。
多样性
包括不同角度、不同形式 的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灵 活性。
典型例题详细解析
1. 例题一
求$sin(135^circ)$的值。
• 解析
利用诱导公式,可将$135^circ$表示为$45^circ + 90^circ$,因此$sin(135^circ) = sin(45^circ + 90^circ) = cos(45^circ) = frac{sqrt{2}}{2}$。
和提高解题能力。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Chapter
小组讨论:诱导每组选取一 个诱导公式进行应用举例, 并讨论其在实际问题中的 意义。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 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 果,包括诱导公式的应用 实例、解题思路等。
互动交流
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展 示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补充, 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下节课预习提示
预习内容
下节课将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包括正弦、余弦函数在角度加减π时的变换规律。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案概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学习三角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学案将介绍什么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以及其应用,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一、引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道问题引起学生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兴趣。
假设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请问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高是多少?通过引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和回顾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特性。
在学生们给出答案之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概念讲解1. 三角函数的定义回顾-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正弦函数的值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sinθ = 对边/斜边。
-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余弦函数的值等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cosθ = 邻边/斜边。
-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正切函数的值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tanθ = 对边/邻边。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cosθ = sin(90° - θ)。
- 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的关系:tanθ = 1/ta n(90° - θ)。
三、诱导公式的引入通过分析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诱导公式。
1. 正弦函数诱导公式根据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我们可以推导得到sin(90° + θ) = cosθ。
2. 余弦函数诱导公式利用sin(90° - θ) = cosθ,可以推导得到cos(90° + θ) = -sinθ。
3. 正切函数诱导公式利用tanθ = sinθ/cosθ,可以推导得到tan(90° + θ) = -cotθ。
四、诱导公式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实例演示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角度取值来计算诱导公式的结果,以加深学生对诱导公式的理解。
- 设θ = 30°,则sin(90° + 30°) = cos30° = √3/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够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规律;(2)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引导学生推导出诱导公式;(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教学难点:(1)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诱导公式解决复杂三角函数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已学的三角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2)提问:如何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2. 探究与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规律;(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推导出诱导公式。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示范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讲解诱导公式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4. 练习与交流:(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3)讲解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1)评价学生对诱导公式的运用和计算能力;(2)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1)展示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呈现练习题和解答过程。
2. 练习题:(1)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材:在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单位圆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内容约4课时,下面笔者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4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简单应用.承上,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比值定义、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启下,学生将学习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包括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等内容.同时,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对称等知识,对几何图形的对称等知识相当熟悉,这些构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诱导公式的作用主要在于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归成锐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把一般化特殊、复杂化简单、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二)目标定位诱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但是随着计算器的普及,上述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认为,诱导公式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感受探索发现,通过几何对称这个研究工具,去探索发现任意角三角函数间的数量关系式,即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乃是圆的几何性质(主要是其对称性质)的代数解析表示.第二,学会初步应用,能够选用恰当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并求解.第三,领悟思想方法,在诱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第四,积累数学经验,为学生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既是一个起源于圆周运动的周期函数又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周期变化现象的“最有表现力的函数”做好准备.二、教学设计分析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有以下两条典型教学路线可供选择:(1)两个角的终边有哪些特殊的对称关系?(2)怎样把非第一象限的角转化为第一象限的角?笔者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尊重教材的编写方式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来定位,力图在单位圆中借助对称性来考察对应点的坐标关系,从而统整各组诱导公式.教材的编写处理体现了教材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版本教材的一贯特色,教师应该努力体会和把握,不宜轻率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二)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熟悉的圆及其对称性研究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单位圆及其对称性的表象对学生推导诱导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记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问题提出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cos(α+k·360°) = cosα, (k∈Z)tan(α+k·360°) = tanα.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cos(α+2kπ) = cosα, (k∈Z) (公式一)tan(α+2kπ) = tanα.【设计意图】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将角的概念从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自然地会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去求.于是,先安排求特殊值再过渡到一般情形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求三角函数值时抓坐标、抓角终边之间的关系.同时,首先考虑α+2kπ(k∈Z)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被看成刻画现实世界中周期性变化的数学模型的确切含义.(二)尝试推导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π-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公式二)tan(π-α) = -tanα.【设计意图】对问题2的提问方式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研究它的逆命题、否命题、等价命题等.事实上问题2可以看成是“若两个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正弦值相同”的逆命题,即“若两个角的正弦值相同,则两个角的终边相同”.但这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实际上教会了学生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因为与角α终边关于y 轴对称是角π-α,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设计意图】阶段小结,让学生将对称作为研究三角函数问题的一种方法使用.将上述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得出“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的研究路线图.(三)自主探究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π+ α,-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了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有:sin (-α) = -sin α,cos (-α) = cos α,(公式三)tan (-α) = -tan α.角π +α与角α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有:sin (π +α) = -sin α,cos (π +α) = -cos α,(公式四)tan (π +α) = tan α.上面的公式一到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设计意图】从两个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情况进行自然过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再次经历公式的研究过程,从而得出公式三和四,并将问题2研究方法一般化.(四)简单应用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 (2) 2cos 3π;(3) . 7sin()6-π31cos 6-π【设计意图】初步熟悉诱导公式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这几组公式.此外,引导学生注意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诱导公式,启发学生这些公式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五)回顾反思【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设计意图】开放式小结,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这些问题的提出,侧重于诱导公式推导方法的回顾和反思,侧重于个体情感体验的分享和表达,从而区别于侧重公式规律的总结和记忆.(六)分层作业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2.必做题:课本20页A组1, 6,21页B组 1;3.选做题:(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2)角α和角β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分层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课本旨在引导学生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阅读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回归课本的学习习惯.而出现选做题目,目的是提供多元化和挑战性选择,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探究几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七)板书设计。
《诱导公式》课例分析及教学评价
《诱导公式》课例分析及教学评价一、呈现方式(说课)--诱导公式说课稿基于2017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说课标:三角函数是一类最典型的周期函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标准(2017版)》把三角函数内容安排在必修课程“主题二函数”中。
对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要求能借助单位圆的对称性的几何直观,探索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得诱导公式(数)与单位圆(形)得到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提升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素养。
2.说教材:本节课选自2019版普通高中教科书A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启下”是对以后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证明以及后续学习三角函数得图像和性质打下基础。
在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复杂到简单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已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对利用单位圆研究三角函数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并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对诱导公式的结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初中掌握的特殊的角的三角函数也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对单位圆的对称性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还不能够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对于数形结合与归纳转化推导公式的思想方法还需要加强训练。
基于以上教学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四基四能)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
在借助单位圆的对称性对诱导公式进行探究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方法。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实录与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实录:主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间:2024年10月10日地点:XX中学高中数学教室参与者:高中数学老师A,高二学生30人教学内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其应用1.开场导入A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角函数基本概念,你们对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有什么认识和了解?学生A:正弦函数表示角的正弦值,余弦函数表示角的余弦值,正切函数表示角的正切值。
学生B:三角函数是我们在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中经常会遇到的。
A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2.理论讲解A老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指通过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将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转化为简单的形式。
我们以正弦与余弦的和差公式为例,来推导正切的诱导公式。
A老师:设角A和角B的正切值分别为tanA和tanB,根据和差化积公式有: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A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合理运用和差化积公式,如何化简开方等。
A老师:通过这些推导,我们可以得到正切的诱导公式,也可以推导其他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便利。
3.案例演练A老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实际例题来练习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老师:请大家计算sin75°的值。
学生C:sin(45°+30°) = sin45°cos30° + cos45°sin30° = (√2/2 * √3/2)+(√2/2 * 1/2)=√6/4+√2/4=(√6 + √2)/4 A老师:很好,学生C对于使用诱导公式计算sin75°的值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单位圆,推导、识记和应用诱导公式;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习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和理解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在课程中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以及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诱导公式的探究,利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和化简;2.利用四组诱导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二)教学难点发现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坐标的联系,及诱导公式的合理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角α与角α的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通过公式一,我们就可以把绝对值大于2π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 为研究绝对值小于2π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二)、热身小试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38sin()1(ππ+ .319cos )2(π (三)、合作探究 变式、求 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进行探究探究1: 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联系。
结论1:角α+π 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结论2: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满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由此得出结论(公式二): 完成变式、求结合公式一,对两个公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直接抛出探究2:角-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论公式三 Zk k k k ∈=⋅+=⋅+=⋅+,tan )2tan(,sin )2sin(,cos )2cos(απααπααπα.310cos π.tan )tan(,sin )sin(,cos )cos(ααπααπααπ=+-=+-=+.310cos π.tan )tan(,sin )sin(,cos )cos(αααααα-=--=-=-由此给出诱导公式的概念(四)、公式应用 例1、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变式1、求 (由变式一启发思维,进行公式三和二的综合应用) 进而推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联系:例2、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公式的综合应用)四、回顾总结(一)、知识小结:1、诱导公式一、二、三、四的推导、记忆和应用;2、诱导公式的应用原则。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利用诱导公式推导三角函数恒等式的方法;3. 熟练运用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题目和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推导过程;2. 利用诱导公式推导三角函数的恒等式;3. 利用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题目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弦、余弦的定义,并鼓励他们尝试将正弦、余弦的变量角分别设置为60°和30°,观察结果。
2. 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师介绍诱导公式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作用和用法。
3. 推导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1)求解正弦的诱导公式:根据正弦的定义,将变量角设置为∠A和∠B,其中∠A = 30°,∠B = 60°,则有:sin(∠A) = sin(∠B)sin(30°) = sin(60°)1/2 = √3/2(2)求解余弦的诱导公式:根据余弦的定义,将变量角设置为∠A和∠B,其中∠A = 30°,∠B = 60°,则有:cos(∠A) = cos(∠B)cos(30°) = cos(60°)√3/2 = 1/24. 运用诱导公式推导三角函数恒等式(1)推导正弦的相反角公式:根据诱导公式sin(π - θ) = sinθ,将变量角设置为θ,则有:sin(π - θ) = sinθsin(180° - θ) = sinθsinθ = sinθ(2)推导余弦的补角公式:根据诱导公式cos(π/2 - θ) = sinθ,将变量角设置为θ,则有:cos(π/2 - θ) = sinθcos(90° - θ) = sinθsi nθ = sinθ5. 拓展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题目和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②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360)的角
的问题。
教学过程
3、学生练习:试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 设计意图:教学欲设:第三题中求 sin1290°,可
能有绝大部分的同学由公式一,
sin1290°=sin(3×360°+210°)=sin210°。至此,
已无法再演算下去了。这样,这样引入容易让学生接受。
角 α 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
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的判断;
知识目标: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和正切
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
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同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以旧带新,以旧
拓新的目的,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拉开了本节课
教学的序幕。
课例研究综
由于学生在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会在新旧知
述
识联系、策略选择、思想方法运用等方面遇到一定的困
难,需要教师指导,故应帮助学生重温与问题解决有关 的旧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共同对(解 题)过程进行反思等,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给予学 生启发和鼓励,在心理上、认知上予以帮助。这样,在 教法上确立的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完整的认知 结构,使学生思维、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称
本节内容是借助单位圆,通过“角的终边”的位置
关系,进一步探究不同象限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相应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
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的判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我们知道,任一角α都可以转化为终边在)2,0[π内的角,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我们对)2,0[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是熟悉的,那么若能把)2,2[ππ内的角β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则问题将得到解决,这就是数学化归思想 研探新知1. 诱导公式的推导由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公式一:)(tan )2tan()(cos )2cos()(sin )2sin(Z k k Z k k Z k k ∈=+∈=+∈=+απααπααπα (公式一)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2,0[π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注意】: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如写成︒=+︒80sin )280sin(πk ,3cos)3603cos(ππ=︒⋅+k 是不对的【讨论】:利用诱导公式(一),将任意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到)2,0[π角后,又如何将)2,0[π角间的角转化到)2,0[π角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角,它们的终边具有某种特殊关系,如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等。
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若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地,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由单位圆性质可以推得:αααααα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二)特别地,角απ-与角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故有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三)特别地,角απ+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故有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四) 所以,我们只需研究απαπαπ-+-2,,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关系即研究了βα与的关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分析:
( 1):借助单位圆推导诱导公式,特别是学习对称性与角终边对称性中,发现问题。
提出研究方法
( 2)能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并从中体会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提高对数学内部的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圆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对称性)与三角函数的联系,特别是直角坐标系内关于直 y=x对称的点的性质与的诱导公式的关系
3、教学基本流程:
4
一、教学反思
通过这课,我学习到如下的东西:
1.要认真的研读新课标,对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把握要到位
2.注意板书设计,注重细节的东西,语速需要改正
3.进一步的学习网页制作,让你的网页更加的完善,学生更容易操作
4.尽可能让你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的思考,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上课的生动化,形象化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