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作者:张一平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期张一平1,2(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 528436;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71000)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的核心,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许多原则意见。

基于此,从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过程管理、条件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见解,并对在教学管理实践过程的具体问题进行释疑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1-0181-0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等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做出了许多具体明确的规定,把实践教学作为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环节。

高职院校要按照“理论够用、侧重实践”的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按照职业岗位(群)要求,确定能力结构框架,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活动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学徒合一”“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的教学模式,形成“课证相融、训赛相通、教学相长”的实践教学机制;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把学生融入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实习)环境中。

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项目化教学是许多高职院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按照学习目标将课程综合、细化成若干操作性强的项目,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同时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围绕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

项目化教学走进课堂,使课堂效果有了极大改善。

对于学生而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全面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生对社会及企业的认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极大转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到快速提高,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得到充分积累,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但这种新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具体实施,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对高职学院的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能力素质及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项目化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1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

一是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现场指导能力欠缺;二是缺少管理经验,不少教师针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对项目化教学课堂掌控能力和经验不足,造成时间、人员、资源等分配不当,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三是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专兼职教师合作机制未能很好落实,课程改革团队没有或较少有企业专家进入,项目实施中的现场指导多由本校教师而非兼职教师担任;四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人未能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伙伴这一地位认识不到位,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

1.2部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不够适应。

尽管项目化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学生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不少学生还习惯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的意识不强,主动去作者简介:高玉萍(1967-),女,甘肃省白银市人,本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研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优化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优化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优化路径研究作者:张小丽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2年第03期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全球各国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对外贸易交易额也在日益增长,而英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需要拓宽视野,了解国外相关行业的教育前景、发展趋势,阅读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并能在后续的学习与工作中与国外关联行业进行合作交流。

因此,很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中外营销专业、国际物流专业、应英国际专业等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等专业英语课程,以期学生能进行相关方向的进一步深造,以及未来在國际贸易中可无障碍地进行交际和应用,提升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到处行走”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该课程教学采用双语授课,是中外营销专业、国际物流专业和应英国际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和惯例,掌握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在进出口贸易中具备分析、解决一般国际贸易实务问题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外贸岗位工作的需要。

相对于公共英语教学,专业英语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意义重大。

首先是对后续进一步学习国际化的专业课程做了很好的铺垫,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生涩难懂、抽象的专业知识,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生活工作需求,同时对于一些学生的创业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

以我校与澳大利亚堪培门政府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为例,英语课程(包含雅思类英语和专业英语)占据了50%的比例,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出现在书本以及课堂上是一种必然。

XX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2X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XX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2X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XX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2X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一、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4、高职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5、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以XX专业为例6、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7、产学研结合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8、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9、“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10、高职院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1、高职院校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12、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3、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14、校企文化融合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15、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二、高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16、高职院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7、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与专业评估研究18、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9、高职院校教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1、高职院校精品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2、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3、高职院校实训体系建设与实训项目开发的研究与实践24、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与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5、高职院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6、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7、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实践与研究28、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9、教学基层组织(项目团队、教研室、课程组)设置及其运行模式的实证研究30、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1、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32、高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33、高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4、教学质量管理及保障机制的应用研究35、以提高服务水平、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研究36、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的创新与实践37、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管理的实证研究38、关于加强“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管理的研究39、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40、关于项目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41、关于定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42、关于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43、关于x x专业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研究与实践

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研究与实践

一、高职课程管理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课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9年高新建在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出版了一本专著—《课程管理》[1]。

至90年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实施,课程管理才真正引起重视。

由于高职教育课程本身发展的不成熟性,在课程管理的研究上存在“外在现象研究较多,内部生成和实践过程研究较少”的现象,关于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体系及策略的研究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十分欠缺。

在我国,课程管理研究被教学管理研究所取代,高职院校管理的重点是“教学管理”。

这种教学管理反映出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立关系,表现出对于行政手段的过分依赖[2]。

高职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职业能力要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契合,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趋势。

而学生的认知水平、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要求等都是动态因素,在这种变化状态下要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体系对课程建设实时监控。

目前,这种仅限于课程内容的执行管理—教学常规管理难以有效地实现这种全面全过程的监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突破原来教学管理的框架,建立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新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项目化课程管理的内涵(一)高职项目化课程的内涵项目化课程是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它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用典型的职业工作内容和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理实”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主体队伍应该是多元化的,由项目课程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企业界代表、学生代表和学校教学管理者组成。

(二)课程管理的内涵美国学者斯塔克认为课程管理(curriculum management)是为确保成功地进行课程的编制、协调、实施、支持、评价和改进而履行的责任和行使的权力[3]。

即课程管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有监督地协调人、物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使之达到设定目标的过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研究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研究
202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 校课程结构优化研究》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x证书制度概述 •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研究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的实施路
径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1+x证书制度的提出
国外研究现状
要点一
国外职业教育政策与 实践
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政策 ,以及在课程结构优化方面的实践经 验。
要点二
国外1+x证书制度的 研究
探讨国外类似1+x证书制度的实施情 况,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元制等 。
要点三
国外课程结构优化的 研究
介绍国外在课程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 成果,如模块化教学、学分制等。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和案例,确保课 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课程结构合理
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和衔接,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避免重复和 脱节现象。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丰富
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 设计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
1+x证书制度特点
强调职业技能培养
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学生不仅掌 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学历与职业能力并重
在1+x证书制度下,学生既要完成学历教育,又要获得相应的职 业能力证明,两者并重。
多元化的证书获取方式
1+x证书制度的证书获取方式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学习、 参加培训、自学等多种方式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①——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①——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①———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朱露琴(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023)一、引言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教育教学领域发生很多变革,网络技术平台、应用软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多教育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变革,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新的技术平台也让现代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类慕课、直播课等线上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不断丰富。

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线上课程教学与传统的线下课程教学的混合模式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的趋势。

线上课程教学经历了早期的萌芽、发展和激增时期后,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显露,成为制约线上课程教学有效开展、优质发展的瓶颈。

因此,本文在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PDCA 循环理论为研究基础理论,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线上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研究案例,基于PDCA 循环理论,提出提升高职院校线上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的建议。

从现实出发,基于理论视角分析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扩展PDCA 循环理论的应用实践,研究结论为现阶段的我国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二、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一)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理论,又称为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结合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远程教育的元素,将面对面充分互动的优势与线上资源海量、自由灵活、个性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

国内外学者都有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技术将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线上加线下,而是充分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互通、融合,发挥整体合力,达到“1+1>2”的效果[1]。

Proctor 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将多种知识输送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结合。

以PLC项目课程为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PLC项目课程为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PLC 项目课程为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与实践呼延永江,刘冬冬(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新郑451191)摘㊀要: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的要求,选取自动化生产线单站的PLC 典型应用为例,从教学基本情况㊁教学整体设计㊁教学实施过程㊁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反思改进5个部分进行阐述,介绍了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探索职业院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思路㊂关键词:教学能力比赛㊁PLC 典型应用㊁自动化生产线单站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 :10.14031/ki.njwx.2024.02.033Taking PLC Project Courses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HUYAN Yongjiang,LIU Dongdong(Henan Mechanical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Xinzheng 451191,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plan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Skills Competition,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PLC for single station of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 is selected as an example,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expounded from the five parts of teaching basic situation,o-verall teaching design,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student learning effect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improvement,and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explored,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Keywords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PLC typical application,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single station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2023年度调研课题(SKL -2023-427);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JYB2023236)作者简介:呼延永江(1982 ),男,陕西延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和机械工程㊂0㊀引言教学能力比赛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赛事,参赛教师热情日益高涨,参赛作品质量逐年提升[1]㊂2023年教学能力方案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升级,要求强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继续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 四个促进㊁三个赛出 ,四个促进即以赛促教㊁促学㊁促改㊁促研,三个赛出即赛出高风格㊁真水平㊁基本功,促进 三全育人 三教改革 岗课赛证 ,课程思政和国家标准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㊁技能成才[2]㊂本文以自动化生产线单站的PLC 典型应用教学项目为例,从教学基本情况㊁教学整体设计㊁教学实施过程㊁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反思改进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展示本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情况㊂1㊀教学基本情况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㊂自动化生产线单站的PLC 典型应用教学项目参照教育部相关专业和教学标准为依据,以车用连接件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以该生产线中各单站PLC 设备装调和运行中应知㊁应会的核心技术为主线,以 创业引领㊁项目驱动 为理念,对接智能制造设备装调岗位群和中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㊁汲取中国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工作过程项目化㊁任务化整合重组㊂通过教学策略应用㊁教学资源组织和教学过程实施,使学生能独立装调生产线PLC 设备㊂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实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养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3]㊂2㊀教学整体设计2.1㊀遵循工作过程导向,重构项目任务课程依据智能设备调试工程师职业能力,本课程选用 十三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西门子S7-1200PLC 应用技术项目教程“,该课程开设在2022 2023学年第二学期,共计64学时㊂课程以初始系统㊁对接岗位㊁综合实践 三层逻辑为线索,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将课程整合为四个项目㊂其中,本次教学实施的内容为项目三:自动化生产线单站的PLC典型应用,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将7个生产线单站PLC设备装调的装调任务整合为8个任务㊁16个学时的教学内容,8个任务包括运料小车㊁物料供应㊁视觉检测㊁轴承装配㊁端盖装配㊁激光打标㊁成品检测和产品分拣,是8个单元PLC的典型应用,实现教学任务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㊁创新创业与课堂教学对接㊁教学过程与PLC设备装调工作过程对接㊂在课程思政系统设计中,深度挖掘本项目所蕴含的团队意识㊁安全意识㊁责任意识㊁规范意识㊁劳动教育等,提炼为 六心 教育(细心㊁耐心㊁专心㊁诚心㊁用心㊁尽心),潜移默化传授给学生,科学合理地拓展教学广度㊁深度和温度[4]㊂2.2㊀多维研判学情基础,客观精准分析学情本项目的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智能制造装备技术20级3班学生,共24人,学情如下㊂2.2.1㊀知识和技能基础经自动化生产线PLC控制系统的认识和基本操作学习后,23名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㊁基础控制电路和常用编程指令有一定的掌握,能正确㊁规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21名学生能正确规划㊁选择可编程控制系统器件;19名学生能绘制基本的可编程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线路图; 15名学生能独立完成PLC基本操作,总体学习基础较好㊂2.2.2㊀认知和实践能力16名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4名学生思维活跃,但多数学生对整体设计可编程控制系统不熟悉,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经验,编程能力有待提高,对生产线单站调试存在困难㊂2.2.3㊀学习特点22名学生对生产线单站的PLC典型应用项目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习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形式㊂2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特别关注㊂2.2.4㊀学习组织构建与调整根据学情分析,教师从学习基础㊁主动性㊁性格特点㊁兴趣等出发,采用 组间同质㊁组内异质 的方式,将全班分为6组,每组推举1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员承担编程员㊁调试员㊁工艺员的工作岗位㊂通过8次课前学情测评㊁小组协作㊁实操练习㊁课后拓展作业情况的数据收集分析,及时调整分组,确保教学实施和学习效果㊂2.3㊀基于任务立足学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本项目教学,对接专业教学㊁课程和电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自动控制和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员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岗位群需求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结合生产线装调流程规范和8次课前学情分析,科学预判教学难点,将生产线单站的PLC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㊁能力㊁素养三维目标㊂知识目标为能够说出PLC 的常用指令及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熟知PLC的硬件组态及控制系统的综合调试;能力目标为能运用PLC编程设计方法进行PLC常用控制程序编写调试,根据生产线各站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素养目标为培养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增强安全意识㊁规范意识和创业意识㊂2.4㊀优化教学策略,落实 线场 教学模式以创新创业带领项目驱动,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岗位需求,设计如下教学策略㊂1)虚实结合㊂运用西门子PLC㊁博图TIA和斯沃电气仿真软件,真实工作流程与实操训练结合,解决安全问题,提高教学效率㊂2)线上线下结合㊂运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实现线上测评㊁学习交流㊁考核评价与线下分组研讨㊁合作探究㊁练习实操㊁考核评价结合,提升教学效果㊂3)课上课下结合㊂课前发布学习资料㊁学情测评,课后巩固强化;课上按实施任务式教学,课上课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㊂4)以学生为中心,构建 三段六步六融合 的教学模式㊂三段即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学生自学提升;课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㊁流程㊁操作规范和企业评价等实施教学;课后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提升学习效果㊂六步即课中提出任务㊁分析任务㊁计划任务㊁实施任务㊁考核任务㊁总结任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㊂六融合即在教学过程中,将 岗课赛证 标准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㊂2.5㊀实施全程评价,及时反馈达成教学目标参照 岗课赛证 标准,设计五维立体化评价方案(即教师㊁小组㊁学生㊁企业和学习系统),多元主体评价:教师㊁学生及企业评价相结合;多方式评价:诊断评价㊁过程评价㊁增值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手段多样:线上平台㊁软件工具㊁信息技术等㊂运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各项考核项目评价,分析数据以便及时掌握学情变化,调整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目标,使评价更直观精准,评价考核更科学有效㊂3㊀教学实施过程3.1㊀项目驱动任务实施,紧扣工作流程根据校企合作单位智能设备安装调试运维的创新创业项目,教师下发‘自动化生产线单站的PLC 装调项目任务书“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学情特点,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组内设定组长㊁编程员㊁调试员㊁工艺员等工作岗位㊂教师对学生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通过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大数据采集功能加以分析,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诊改课堂教学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把 六心 教育的育人元素融入教学始终[5]㊂3.2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达成教学目标每个教学任务都以明确的工作导向实施教学㊂教学环节包括提出任务㊁分析任务㊁计划任务㊁实施任务㊁考核任务㊁总结任务,构建教学与工作双闭环㊂以任务五端盖装配单元的调试为例,课堂教学环节如下㊂3.2.1㊀课前准备,学情测评学生登录学习通教学平台观看双轴联动轴组态㊁物料搬运的控制方法和操作微课,完成知识测评㊂教师通过 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 测评数据, 50%的学生双轴联动搬运物料的控制方法知识正确率为63%,58%的学生物料搬运的位置操作知识正确率为67%,结合岗位需求,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调整教学策略㊂3.2.2㊀课中任务,层层推进1)提出任务㊂教师播放生产线搬运端盖视频,运用学习通教学平台,提出双轴联动搬运物料任务,发放立体化电子任务书,引发学生思考㊂2)分析任务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预习内容,复查预习情况,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与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结合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程重点为双轴联动搬运物料的控制方法,分三步解决㊂步骤一:对比单轴控制(上次课)和双轴联动(本次课)的区别和联系,实现知识能力迁移;步骤二:教师和学生代表示范双轴联动任意两点间搬运操作;步骤三:小组练习,教师针对学生操作问题,指导共性问题,辅导个性问题㊂3)计划任务㊂学生分组研讨,合作探究,小组分工,填写‘工作书“,确定6S管理㊁实操顺序㊁时间把控㊁操作要点和规范等㊂学习通教学平台展示各小组任务书,组间讨论,教师点评,查偏纠错㊂4)实施任务㊂培养操作技能和保障操作安全分两步解决㊂步骤一:小组代表在实训室分享工艺流程图,确定关键位置点,示范双轴联动固定两点间搬运操作,小组成员编程㊁调试,仿真操作程序,教师查看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解决问题,完善程序;步骤二:教师在生产线车间解决取放料位置不准确和物料掉落的问题(难点),讲解示范,并对操作不规范㊁工作态度不足等问题进行解决,后观看 大国工匠 高铁接线员姚智慧 分拣单元PLC输入输出设备接线与调试 视频,培养学生 一日接线,终身负责 ,用榜样的力量,培育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㊂5)考核任务㊂教师回放操作视频,采取企业㊁小组及教师评价结合,从任务完成㊁操作过程和工作态度实施过程评价㊁增值评价㊁结果评价,即时反馈,查缺补漏,正向引导,提升能力㊂在评价中,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㊂6)总结任务㊂任务评分排名前两名的小组分享操作经验,教师课堂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作业㊂3.2.3㊀课后强化,巩固拓展学生查找分享双轴联动轴组态㊁物料搬运的控制方法和操作最新进展㊁大国工匠视频及感悟心得,强化专业㊁拓展新知和思政教育㊂1)课程思政设计融入,提升职业素养㊂坚持 三全育人 ,实施 六心 教育㊁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加强实操现场6S管理,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㊁安全意识㊁责任意识㊁规范意识㊁增强劳动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㊂每次实训课结束后,学生都能做到及时清理实操现场㊁物品归位㊁摆放整齐㊂2)全程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㊂结合8次授课任务,根据合理分配各项评价权重指标,运用多元化㊁系统化㊁全程化评价,运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实时收集各项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㊂3)多种教学手段使用,提高教学成效㊂采用了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场景和氛围,使抽象知识形象化㊁技能训练场景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发现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4㊀学生学习效果4.1㊀校企合作与三全育人相结合,职业素质更高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苏州赛腾精密电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建立瑞德国际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以共同研发的企业车用连接件自动化生产线为教学载体,项目实施后,学生能独立装调生产线单站PLC设备,为承接合作企业生产线装调的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学生对智能制造行业和工作岗位有了更深的了解,加深了对 创业引领㊁项目驱动 的理解,实现了 入学即入职㊁学习即上岗㊁毕业即就业 的办学目标㊂学生通过生产线装调过程中诸多岗位的学习实践,感知各岗位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对爱岗敬业㊁团队协作㊁安全生产㊁规范意识有更深的领悟,同时通过大国工匠们一日接线终身负责㊁乐观坚韧㊁勇于创新的精神所打动,培养了学生挑战困难㊁坚忍不拔的精神㊂4.2㊀学习过程与装调流程相对接,知识基础更牢课程对接 1+X 证书和行业标准,对接智能制造设备装调岗位要求,8个教学任务与生产线8个单站的装调任务一致,依次为运料小车 物料供应 视觉检测 轴承装配 端盖装配 激光打标 成品检测 产品分拣㊂任务实施过程与企业真实的装调流程相一致,按照入场验收 机械装调 电气装调 模拟调试 工作调试5个阶段装调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能,有效突破重难点㊂4.3㊀真实工作任务与竞赛相结合,专业能力更强学生从工程实践中实现了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检验的升华㊂采取仿真练习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 三段六步六融合 教学模式,成功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㊂在检测评价中,生产线PLC设备一次装调合格率达到88%,二次装调合格率达到96%,表明学生能按照规范的岗位要求,独立装调生产线单站的PLC设备,交付客户㊂5㊀教学反思改进创业引领,项目驱动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㊂以企业真实的创新创业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施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无缝对接㊂把真实的企业项目操作流程和规范带入课堂,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体验㊂融入 六心 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㊂通过创业引领㊁对接岗位㊁教师示范,每次课程引导学生结合任务内容悟生活㊁悟岗位㊁悟社会㊂考核评价融入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考核点,全方位内化知识,将 六心 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 严 育人,以 匠 筑人,培养学生严谨细致㊁合作高效㊁精益求精㊁热爱劳动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6]㊂采用 三段六步六融合 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㊂运用该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工作闭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突破重难点,快速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㊂为保持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后形成定期诊改和反思机制,及时调整后续课程教学策略,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深化创业引领㊁项目驱动和线场模式,挖掘更多合作企业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更多创业引领㊁项目驱动课程,派遣更多师生深入企业合作㊁建功立业㊂加强个性化学习内容和任务定制,教学内容的设置默认为学生在同一个起点,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定制㊂下一步将结合学生特点和创业就业岗位,建立学习内容和任务库,将学习内容系统化,实现个性化培养㊂6㊀结语本教学项目依托学校自主研发的车用连接件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对接岗位需求,将 课程思政 与 岗课赛证 分解落实在8次课中,教学设计由易到难㊁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㊂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教学团队提升了教学能力,加深了对国家文件和比赛方案的理解,为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㊂参考文献:[1]㊀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2]㊀曾天山,陈永,房风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历程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17-22.[3]㊀陈炎炎.PLC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3(5):37-39.[4]㊀何亚福,李留现,路续.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23,58(4):83-84.[5]㊀缪秋芳.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J].电子技术,2022,51(8):142-144.[6]㊀曾天山,陈永,房风文.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总结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1):10-20.(02)。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基金项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党建与思政课题 三全育人 理念下新时代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机制研究(2023DJSZ34)㊂作者简介:卓晓如(1993-),女,江苏徐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㊁汉语国际教育㊂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卓晓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㊀要:在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实施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关键是要协同多个育人主体和多种育人资源,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㊂通过充分调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现状,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制度㊁发挥其作用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㊁实现 三全育人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㊂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7.079㊀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㊁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意见“,全国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㊂2019年秋季学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实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管理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获得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㊂1㊀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现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典范,他们把 第二课堂 作为开展一系列工程训练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方法㊂在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利用 第二课堂 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㊂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由教师团队建立平台,通过平台上真实业务的实践等学习场景的构建,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彰显办学特色㊁落实实践训练㊁充实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制度开展4年来, 坚持一个认定办法㊁依托一个职能部门㊁卡牢一条毕业红线㊁开发一个线上平台 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模式,不断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德育㊁美育㊁劳育等育人实效㊂1.1㊀坚持一个认定办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出台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管理办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认定范围包括思想品德㊁创新创业㊁社会服务㊁身心健康㊁文化活动等5个大类,例如:思想品德方面,学生参加党校㊁团校培训㊁思想引领类活动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均可被认定;创新创业方面,学生参加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㊁考取大学生英语A 级证书等均可被认定;社会服务方面,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㊁担任学生干部等均可被认定;身心健康方面,学生参加运动会获奖㊁参加勤工助学项目等均可被认定;文化活动方面,以下内容均可被认定:学生参加微型团课比赛㊁校史馆讲解比大赛等㊂1.2㊀依托一个职能部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是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的主管部门,为使 第二课堂 的运行规范化㊁科学化,各二级学院团委在校团委指导下,分别成立工作组,制定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的具体方案,做好统筹协调㊁监督及裁决相关工作,做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㊁各部门工作协同统一,从而推进 第二课堂 制度的有效实施,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诉求㊂二级学院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出台本学院认定的其他第二课堂项目㊁审核记录式学分㊁下发认定式学分㊁数据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等㊂1.3㊀卡牢一条毕业红线‘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第二课堂 学分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㊂在校期间,三年制学生须修满6个学分㊁两年制学生须修满4个学分,为了便于与第一课堂学分区分和统计, 第二课堂 学分以 微学分 为计量单位,每20个 微学分 折合1个学分,三年制学生毕业前须修满120微学分,两年制学生毕业前须修满80微学分,各 第二课堂 项目匹配的 微学分 数值参考‘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认定表“,每个项目根据类别㊁难易程度等区别可以认定的微学分从5分至40分不等㊂该办法也是深化学分制改革㊃032㊃2024年第7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的重要内容,是对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规定的细化和落实㊂1.4㊀开发一个线上平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 PU口袋校园 APP实施 第二课堂 工作的信息化运行管理㊂学生登录该APP,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在 活动计划 列表中的活动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报名,在活动开始时签到,结束后经审核认定便可得到相应的 微学分 ;学生加入自己所属部门的 部落 中,便可以收到 部落 活动提醒,及时收到相关的活动信息;在 校园生活 模块中发布自己的动态并可以给他人的动态点赞㊁评论等㊂学生可以在APP中查询相关记录㊁报名情况㊁签到人数㊁ 微学分 认定信息等,实现了信息公开,确保了 第二课堂 的公平公正㊂2㊀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中的不足目前, 第二课堂 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各高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育人形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㊂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建设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亟须解决㊂2.1㊀第二课堂 运行机制缺乏部门协同目前 第二课堂 仅靠校团委主要负责,二级学院也只有负责团学工作的辅导员一人在统筹,运行主体单一,故形成了 第二课堂 项目策划㊁组织实施㊁验收审校㊁学分发放等流程全部由团委负责, 第二课堂 毕业学分是否达标的审核也由团委定稿后再转交教务处㊂当前,教务处㊁学生处㊁就业处等部门缺乏 第二课堂 培养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形成上下一致㊁分工配合的良好局面㊂虽然在制度文件组织保障中要求学校㊁二级学院㊁班级成立工作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参与其中,但是文字表述的工作职责较为模糊,未进行自上而下的责任划分㊂2.2㊀ 第二课堂 实践活动缺乏形式创新在调研的湖职院经济管理与电商学院1384名学生中,有超过73%的学生认为 第二课堂 的活动质量有待提高㊂虽然活动数量繁多,但是内容重复,以特殊时间节点的同质性活动尤为突出,总体来说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 第二课堂 的兴趣㊂例如2022年举办的 花开如愿 女生节活动㊁ 清明追思㊃云祭英烈 线上活动㊁ 相伴成长,感恩有您 母亲节主体活动㊁ 皎皎明月,浓浓师恩 主题活动等,大多数活动的设计浅尝辄止,并未使同学们学到有深层价值的知识㊁经验,不能充分地体验生活㊂学院在举办 第二课堂 活动中能够投入经费的有限,这也给活动升级带来了很大障碍㊂管理 第二课堂 活动的老师同时又要负责学院学生工作的其他众多条线任务,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确保每一次活动的质量,也无法每次都进行精心筹划㊂2.3㊀ 第二课堂 缺乏学生激励机制在调研中的76%的学生更愿意参加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类活动,主要原因是这类活动难度低,花费精力较少,有一定的趣味性㊂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参与较少,因为此类活动时间较长,需要的能力比较全面,多数学生不愿走出舒适圈去挑战新的领域㊂从参与对象的层次来看,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㊂不少学生修满了毕业所需的学分后就不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活动仅仅浮于表面形式,敷衍了事,只在乎活动签到与否,完全不在意活动内容,由于过分在意学分或者学分已达到要求而懒于参加活动等,都会使学校所举办的活动流于形式,指导老师也无法做到一对一指导每一个参与对象,从而忽略了 第二课堂 活动的本质 通过 第二课堂 平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自身兴趣爱好,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㊂2.4㊀ 第二课堂 育人实效缺乏评价机制第一课堂往往采用考试㊁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验收,而 第二课堂 除了参与的学生自行从主观上进行感受之外,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量化的评价机制,所以无法将学期或学年的 第二课堂 育人成效进行清晰记录㊂参与同一个非竞技类 第二课堂 项目的学生,不论参与程度如何所得到的 第二课堂 微学分完全一致,无法促进学生沉浸式参与 第二课堂 项目的纵向发展㊂第二课堂 活动项目开展的准入方式也无固定指标监测,往往是负责老师一人决定活动项目开展的数量和内容,并无监管反馈等机制存在㊂鉴于此, 第二课堂 活动的同质性等问题的出现也不难理解㊂3㊀ 三全育人 理念下 第二课堂 制度改进方向3.1㊀优化 第二课堂 运行保障队伍建设运行保障队伍是 第二课堂 高效运行㊁高质量实施的关键支撑,要着力构建既能统筹协调㊁整体推进,又能分工配合㊁落实到位的组织实施机制㊂党委统筹,团委主导,学生处㊁教务处㊁就业处㊁社团等部门作为主体责任人参与到 第二课堂 制度运行中来,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各自明确其责任,打破团委看似一方全揽实则孤立无援的状态㊂除扩充责任部门外,还应丰富指导教师类型,提升 第二课堂 的丰富性,根据不同的项目设置不同的 第二课堂 指导老师,实地推进 全员育人 ,指导老师可以是具有专业理论背景的教师,也可以是具有相对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食堂厨师㊁后勤园丁㊁安保大叔㊁宿管阿姨等具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校内外工作人员都可以被选聘为 第二课堂 活动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特色针对学生进行 劳育 美育 德育 体育 等个性化项目开展,丰富 第二课堂 育人成果㊂㊃1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3.2㊀完善 第二课堂 课程体系化建设第一, 第二课堂 目标要明确㊂ 第二课堂 活动课程必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造就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在确定目标时,必须使长期目标同近短期目标保持一致,将课程目标写入 第二课堂 培养方案当中形成制度㊂从课程类型来分,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要明确,符合大学生培养规律㊂第二, 第二课堂 项目内容要丰富,从活动的时间㊁空间和参与对象上来看,第二课堂 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是参与主体,所以 第二课堂 项目设置既要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遍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㊂个性化原则的基本特点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不同层次㊁不同个性学生在兴趣㊁能力㊁爱好㊁动机㊁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㊁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用鼓励的㊁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学生个性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发展个性优势的信心和动力㊂要让学生有所选择,因此课程设置必须科学㊁全面㊂第三, 第二课堂 应该完善项目结构,和第一课堂一样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㊂虽然 第二课堂 课程丰富,形式多样,但其中一定包含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中的一些核心活动,如社会实践㊁志愿服务等;还应包含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生活实用技术活动,如劳动技术㊁体育锻炼等;更应涵盖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活动,如艺术欣赏㊁文学创作等㊂可将这些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㊂选修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活动课程㊂3.3㊀提高 第二课堂 参与者的重视程度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一定限度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学校 第二课堂 管理者㊁教师㊁学生对 第二课堂 建设的重视程度㊂ 第二课堂 的培养主体是学生,他们也是最大的参与群体,因此要不断地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参与 第二课堂 ,改变他们参与 第二课堂 的动机,由以往的被动参与转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整体的 第二课堂 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㊂学生不仅是为了修满学分确保毕业,还应该在 第二课堂 学习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㊂3.4㊀建立健全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验证 第二课堂 制度协同育人成效的科学依据,将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运用到 第二课堂 优化升级中,让 第二课堂 这一育人方式动态地发挥育人最佳效果㊂在建立健全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各个部门的自评数据,又要结合参与对象的他评结果,还要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重视学生的描述性反馈,更直接地激励学生的参与感,将 第二课堂 育人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深入总结,推进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模式有序㊁高效运行㊂3.5㊀深化 第二课堂 与第一课堂的全方位协同模式将第一课堂拓展到 第二课堂 ,将 第二课堂 项目的设计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从而推动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 实现1+1>2的育人效果㊂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 目标一致,服务对象相同,在育人过程中坚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反思同步推进,协同育人效果将快速显现㊂在课程设计环节,充分考虑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 各自优势,将适合在第一课堂开展的理论讲解等内容和适合在 第二课堂 体验㊁实践等内容进行分头梳理,在内容的展示形式上做到扬长避短㊁长短互相补充,在互补共进中强化㊁深化育人成效㊂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充分做好保障工作,保证落地与设计不变形㊂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强化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高校 第二课堂 育人理念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新时代 第二课堂 育人功能,尤其是要重视 第二课堂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科学地去构建 第二课堂 育人体系,形成 第二课堂 与第一课堂育人的有效合力,推动形成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的 三全育人 新局面㊂参考文献[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2]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喻晨玲.新时期江西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4]陈文娟,袁大伟.新时期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深化与创新研究 以江苏高校共青团为例[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03):44-49.[5]杨伟国,宋洪峰,许馨月,等.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索[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3):18-22.[6]李发武.高校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94-96.[7]陈玲,陶好飞,谢明昊,等.论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一一以高校一二课堂学习联动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3-23.[8]李丽,周广,臧欣昱,等.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9]周国桥. 三全育人 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52-54. [10]李娇楠.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在实践育人中的运用与启示 以武汉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87-89.㊃232㊃。

课堂革命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研究

课堂革命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研究

摘 要:以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构建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模型,采用教学视频分析、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近三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中师生行为变化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探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成效。

研究发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在行为互动方面,师生课堂互动数量和行为模式存在较为显著的变化;在认知互动方面,师生认知水平、思维层次和对话质量逐渐提升,但在差异变化上各具特点;在情感互动方面,教师主导的课堂互动逐渐向由学生主导或师生共同主导变化,课堂师生情感氛围和谐顺畅。

基于此提出高职“课堂革命”发展的两大趋势及存在的短板,以期为提升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践方向。

关键词:高职课堂;课堂教学互动;课堂革命;教学行为分析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师范生课堂教学表达能力自主实训与评价模型研究”(项目编号:62177032);2022年贵州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应用课题“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ZJ-Y2022015);2023年度中国电子劳动学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eal2023329)作者简介:吴华君,男,贵州腾云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潘云,女,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本科教育、三教改革与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4-0062-11一、问题提出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家围绕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任务,持续发布系列文件,广泛开展行动计划,如启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开展“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打造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技能型社会”等。

试析“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建设

试析“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建设

试析“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建设作者:宋英秀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第04期摘要: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思想教学工作可以帮助高职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课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呈现显性化的特征,但是其他的课程没有明显的显现特征,大多都是隐性的特征。

但在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还需要克服较多的困难,例如课程中蕴含的各种理念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将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学生,遵循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认真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 优化建设; 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07-002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意识和各种综合能力素质。

在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呈现出孤立化的局面,其本质就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在进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其中涵盖了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模式、课堂氛围等各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就可能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充分重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以往的思政课程教学形式较难充分吸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课程教学时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如果想要不断提高思政教学的水平,就要对学校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重大改变,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一、“课程思政”的现状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相关工作开展作出了重要指导,在他看来:政治教学是高职院校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一定要循序渐进,将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趣味化,也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特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高职院校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高职院校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课堂评价目的“功利化”和评价内容“单一化”的基础上,从融入教师自评和减少领导干部评价的占比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评价目的功利化和评价内容单一化的问题。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师生全面、协同發展为最终目的,但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受行政化的制约,将其用于教师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课堂评教的结果直接与教师个人晋升挂钩,在这种功利性目标的导向下,部分教师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喜好而教,最好导致取悦学生而马马虎虎教的老师评教很好,而真心为学生发展而用心教的老师,却评教一般甚至不好。

这种功利化的评价完全改变了评价的发展型导向。

传统评价体系的内容没有针对不同的学校、学科和课程设置不同的评教内容,而且同一套指标体系却没有统一具体的操作规范,注入了一定的人为干预因素,评教有失严肃性,导致不同学院的学生对同一课程同一老师的评教结果截然不同。

由此可知,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评价内容的设置尤为关键,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源于全面合理、规范标准的评价内容。

一、突破评价目的“功利化”的制约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才培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更好地融入、适应并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受其影响。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应与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匹配,打破评价结果与奖惩晋升绝对挂钩,课堂教学评价要对“教”与“学”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要评价老师教的结果,还要评价老师教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还要评价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

评教的目的重点关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激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天津职业大学)立足规范 、强化创新,系统推进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天津职业大学)立足规范 、强化创新,系统推进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天津职业大学)立足规范、强化创新,系统推进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一、系统推进,构建“四梁八柱一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下设10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建立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形成了专业动态调整、课程实施达标、信息化资源开发和诊断改进等机制,持续做强做优做特。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形成了“全域、精准、实效、灵活”的管理理念。

管理涵盖全部过程、全部场所、全部人员,精准对接国家-学校-专业-课程四级教学和管理标准,以问题导向、质量监控、持续改进为三个遵循路径,体现尊重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化管理。

学校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了“四梁八柱一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

“四梁”指专业、课程、师资和基地,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基地建设为保障;“八柱”指专业调整、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课程达标、制度建设、管理手段、管理队伍与质量诊改;“一中心”指以服务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密切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建设的需要,不断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发展规划、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学训基地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六类67项制度,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将教学过程与管理各环节的流程、标准,上升为学校管理制度,保障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严格制度执行,保证制度严肃性。

新时期,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出台《天津职业大学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建设2020行动计划》和七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际化、信息化和产教融合为抓手,系统推进世界先进水平职业院校和优质骨干专业建设。

将德育要素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素质教育和第二课堂纳入毕业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I 科技与创新| 2021年第0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 ) 04-0113-0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金: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课题“协同视阈下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精准帮扶对策研究”(编 号:2019SJB310); 2019年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无锡 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19kt113)郑素晓,王力伟(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206)摘 要: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为出发点,围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展开研究。

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现状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在此基 础上对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找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服务就业 创业,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为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大三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共38学时,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 发展,并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同时在大二学生中开设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共32学时”针对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校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力开设了SYB 创业课程。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运行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运行研究

收稿日期:2023-11-09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运行研究”(课题编号:2022GZHTZY107B)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云宗(1989-),男,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云宗(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563000)摘要:“第二课堂成绩单”自全面实施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育人作用,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增强它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吸引力,第二课堂的参与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如何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运行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综合素质;提高;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25-04“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结合学校实际、专业特色、行业企业要求,深度挖掘“政行企校”资源,合力构建学生需要、企业认可、学校认同的教学制度[1]。

“第二课堂成绩单”自实施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为更大限度地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育人作用,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增强它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吸引力,第二课堂的参与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部分教师出现疲惫心理,部分学生也产生审美疲劳。

因此,如何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从量变上升为质变,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化新模式,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育人功能是从事第二课堂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参与学生应该积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模式优化研究
科 内 部 知识 的组 合 关 系 。部 分 高 职 院校 在 《 饮 服 务 与 管 理 》 餐 这 门课 程 中只 开 设 理 论 课 程 , 师 按 章 节 层 层 推 进 , 解 释 概 念 . 教 先 再 介 绍 要 点 , 后 强 调 要 领 , 师 讲 . 生 听 , 期 结 束 以 书 面 最 教 学 学 试 卷 的形 式 . 由教 师 命 题 , 生 作 答 . 卷完 成 . 师 批 改 考 卷 学 闭 教 的得 分 即 是 学 生 的 学 期 成 绩 。 由一 个 专 业 教 师 跟 班 走 . 师 和 教 学 生 关 系 固 定 . 优 点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双 方 适 应 性 强 . 教 与 学 其 对 的 特 点 把 握 度 高 , 点 是 新 鲜 感 、 情 容 易 淡 化 , 易 产 生 疲 劳 缺 激 极 感 。 部 分 院 校 做 了部 分 调 整 . 由传 统 教 学 向 餐 饮 实 训 中心 和 课 堂 理论 教学 两方 面构 成 转 变 。实 际操 作 部 分 由教 师 讲 解 、 示 . 演 学 生模 仿 、 练 , 后 逐 个 考 试 , 师 监 考 、 分 , 束 课 程 。这 操 最 教 评 结 实 际 上 仍 然 是 沿 用 原 有 的教 学 思 路 . 只 是 增 加 了部 分 实 训 内 容 。在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下 学生 学 习积 极 性 不 高 。 学 、 学 情 绪 明 怕 厌 显, 以各 种 方 式 投机 学 习 、 付 检 查 。 试 突击 复 习 , 动 敷 衍 , 应 考 被 即使是 动手实际操作 , 以达标 为度 . 讲精准 . 求 熟练 , 也 不 不 知
21. 01 2 1
专 业教 学研 究
基 项目 教 高 餐 服务 管 》 模式 化 于 化 学的 职《 饮 与 理 课程 优 研究

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

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

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以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课堂教学工作责任,规范师生课堂行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励教师以高尚师德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教师课堂教学职责(一)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身先示范。

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须严格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原则,严禁传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坚决杜绝庸俗、不健康的内容进入课堂。

(三)教师应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互动,创新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重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积极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特征,积极探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要坚持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岗位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有机融入课程,并借助数字化平台及资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期盼及热情,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一)课前1.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地位,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衔接。

2.结合专业特点,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为导向的高职空乘专业管理类课程优化方案探析

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为导向的高职空乘专业管理类课程优化方案探析

文化视野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为导向的高职空乘专业管理类课程优化方案探析郭珍梅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理念的升级,旅客在满足快速位移需求的同时对民航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民航专业院校在空乘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是在专业课程,更要在民航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以满足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加强同行业的关联度,对课程模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提升民航服务质量;教学模式;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5-0405-02民航作为最具国际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海外来宾体验中国服务的“第一印象”,民航服务就是中国服务的名片。

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不仅是落实民航发展重要目标,更是塑造国家形象必然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民航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航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

为适应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18年1月,民航局在《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强化‘三基’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水平”。

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员工的服务技能水平?培养准一线基层员工的服务素养和服务能力是关键。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民航职业院校学生培养阶段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时刻以民航一线员工的标准开展教学。

一、新时代民航发展对空乘专业人才的需求今年初发布的《2017 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境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 11 亿人次,完成 114786.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2.9%。

由此可见现阶段民众出行频次增加,乘机出行需求旺盛,但与此数据不匹配的是旅客对民航服务的评价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

究其原因,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理念的升级,旅客在满足快速位移需求的同时对民航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民航局提出“大力推进服务创新”的指导意见,在服务创新的同时着力打造民航企业“中国服务”品牌。

“优化、联动、共享”的高职教学科研耦合模式研究实践

“优化、联动、共享”的高职教学科研耦合模式研究实践

“优化、联动、共享”的高职教学科研耦合模式研究实践作者:林娜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林娜(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256603)摘要:职业院校在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服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围绕区域内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打造专业链,形成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之路。

学校应当把科研与教学更好地结合,把教学科研耦合模式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本文重点研究并探索高职教学中教学科研耦合模式。

关键词:科研;耦合模式;教学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灵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方向、总体路线。

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树立全新育人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实践,讲究创新。

本研究有利于打破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脱轨、重教学轻科研的局面。

一、教学科研耦合模式的初步探索(一)教学科研耦合模式的定义教学科研耦合模式就是教师把正在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学背景和环境,从课题的一个分支与课堂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相关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把科研课题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科研课题讲到教材知识点,再把教材的核心内容联系到科研课题的层面。

可以在一定教学阶段中,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自己设计简单的科研课题,学生动手动脑,查找文献,设计立项报告,动手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

同时改变考核学生的方式,科研设计和报告占总成绩的30%,并且定期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科研学术性报告。

可以把课堂教学和实训课与科研活动统一起来,把教师科研项目拿到课堂上用来教学,同时把教学成果提炼与科研成果融合继续申报科研课题,使之形成教学科研闭合环路并且螺旋上升。

鼓励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突出贡献专家和有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率先将教学科研耦合模式进入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课程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摘要: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背景,在对课堂教学管理进行内涵整理的基础上,从项目课程的视角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优化做了阐述和分析。

项目课程给目前存在困境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需要管理理念、教学组织、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匹配和支撑。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ment,and based on connotation finishing of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t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oject course. the project courses provide new management ideas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existed predicament, and it need the matching and supporting with management philosophy,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ability.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管理;课堂key words: project courses;teaching management;classroo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76-02————————————作者简介:丰静(1985-),女,湖北黄冈人,助教。

0 引言“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的高度关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得到完善,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

据相关统计,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了1100万人,而在校学生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近一半。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而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定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1 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这种目标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内容及标准不仅仅是单纯的动手操作,而是要兼顾理论与职业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让学生在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来解决相关问题。

课堂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以上两大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管理也成了众多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部分教师或者教学管理者将课堂教学管理理解为课堂管理或是秩序管理,但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管理并不简单等于课堂管理。

鉴于课堂教学管理概念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不少学者从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内容等方面着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总结来说,可以将课堂教学管理归纳为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其范围包括了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干关系,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人际关系、教学组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

2 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困境虽然课堂教学管理一直是高职院校管理的重点,但传统课堂教学管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这一问题的产生与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和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特点两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一方面,高职院校鉴于其高等教育的定位,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学习适应不良、学习策略不多、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毅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同时部分学生还会容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自卑、对未来失去希望等情绪。

这对矛盾因素的存在,导致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睡觉、缺课等现象屡禁不止,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围绕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管理沦落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和管理,教学效能大打折扣。

3 项目课程激发的课堂教学管理系统涌现课堂教学管理属于开放性系统,并不仅仅受到课堂参与者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影响,还会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因此,课堂教学管理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培养目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系统内部出现较大的差异和不平衡,整个课堂教学管理系统陷入混沌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及情境学习理论提出的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始兴起[1]。

项目教学是指布置一个实践性强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和具体计划,并逐步实施完成。

这种任务式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导致的学生上理论课没兴趣、上实践课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而且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究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对课堂教学管理这一开放性系统而言,项目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入如同一次巨涨落,推动系统围绕教学目标实现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等实现重构,以提升整体教学效能。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而且是呈线性关系的,教师传授多少,学生在此基础上打一定折扣后接收。

但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不再沿着单一的路径进行,而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呈网状拓展开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参与到信息的发出、传播、接受、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中去。

这种非线性关系,既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同时在信息碰撞过程中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范围,推动课堂教学向着更高的教学效能目标演进。

4 项目课程视角下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的重构虽然项目课程在各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在教学过程中重实践动手,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的设计往往无法兼顾技术与理论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评价无法适应项目课程式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判等[2]。

因此,要顺利开展项目课程,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重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课堂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职业教育的课堂管理属于权威性管理,教师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属于监控者、管理者,这种形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其在课堂中的角色,有监控者转化为引导着,通过问题或者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与提升,在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放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教学组织形式的重构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3]。

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项目课程,对应的组织形式也需要随之变化。

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在干中学,边学边干。

因此,一方面,需要将学生从固定的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学生组成团队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分别占据一方的教与学,而是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的团队之中,打破教与学的分割线。

4.3 教学资源的匹配要成功开展项目课程,教学硬件资源的匹配必不可少。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室,配备了基本的实训器材,但能够让学生充分应用的并不多。

在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动手实践,也就需要为学生配备足够的仪器设备以及资料等,如土建专业所需的测量仪器、各种绘图软件等,保证学生要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使用上这些仪器设备,而不是仅仅让这些仪器设备成为学生可看却不可动的摆设。

4.4 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项目课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咨询服务者,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或者是要求降低了,相反,这些角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不仅仅需要有充分的理论知识,能够熟悉原理,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实际决绝任务或者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对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加以协调,帮助其解决团队合作中带来的人际、沟通等问题。

由此可见,成功实施项目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扮演好项目课程中的多重角色。

5 结论项目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有与之配套的项目课程体系、教材、评价准则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但从长远来看,项目课程的开展又是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同时,从课堂教学管理的需求来看,项目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严峻问题,缓解师生关系,并为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提供条件。

现阶段,项目课程的实施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相信随着项目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项目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通过课程教学的有效管理,让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更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许亚琼.活动:项目课程实施的微观载体——基于技术知识整合的功能意义[j].职教通讯,2009(7):37.[3]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