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免疫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6)一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免疫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的内容。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本节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学时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免疫学的应用,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史素材能使教学更生动,避免简单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本学时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课时,是让学生建构调节网络概念的最佳时候。

编排特点

本章教学内容基本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安排,从神经调节到激素调节再到免疫调节。在激素调节这一节中,教材引入了促胰液素的发现这一科学史实,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也使人们认识到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存在。那人们又是从何时开始,因何事件认识到人体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可是教材上没有介绍,能否给学生增加相关的生物科学史素材?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们对调节机制的认识历程,从而主动建构调节网络的概念,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学的应用。

2.教学难点:调节网络概念的建立。

二、教学对象

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建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概念。

2.能力方面

(1)通过课前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引入科学史素材,让学生看到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比如:我们不应向学生灌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这一概念,而应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科学史,真实地看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整体,他们才会主动建构调节网络概念,这是别人不能替代的过程。

生物科学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科学并非是一些既成的事实、定律和理论,而是由理论之间、实验之间、理论和实验之间的一致与矛盾共同推动发展的。科学史教育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理解科学的动态产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通过过程式的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由于免疫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人类社会有着卓越的贡献,学生在一堂课内接受的信息很有限,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资料,学生更能感受到生命科学不息的脉动。

互动式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资料交流时,不能只是听,还应有思考,有问题产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人来解答问题,以互动式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析与归纳 学生好胜好强,讨论容易激烈,内容广泛容易偏离主题,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分析,适时归纳。

(三)教学流程

课前研究性学习

课堂交流讨论小结

建构调节网络概念

小结反馈

课后拓展

六、教学反思

1、整合科学史教育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都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2、教师对科学史素材的搜集、学习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2、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很多,但也不能奢望每一次整合都达到多种教育功能,只要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都不妨试一试,因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