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韩国语第六册 第2课 学问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学问的目的
1、作家介绍
朴钟鸿[1903年-1976年],号:热岩,韩国的哲学家、教育家。
历任首尔大学教授、成均馆大学儒教大学院长,汉阳大学文理专科学院院长等职务。
历任学术院终身会员,哲学会会长,韩国思想研究会会长,担任总统教育文化特别助理。
2、作品欣赏
学问的目的在于通过伦理修养和实践活动,最终成为圣人。
对人类的现实生活是有益的和有帮助的。
在探索真理以外现实目的为首要目标时,通过笔者提出的‚学问的本质被歪曲和恶意利用‛的批判性观点,当时的大学和学问深入参与到了相当多的现实问题中。
从笔者的观点,可以看出错误的学术风气正在流行。
在逻辑展开方面,引用古代圣贤说过的话或者主张,提高了说服效果,而且包括东西方的例子,也获得了论据的普遍性。
3、思考问题
①试划分文章的绪论、正文和结论,思考文章的展开和结构。
②试思考关于学问的实用性目的和终极目的。
③试思考文章中关于见解论据的效果。
④试思考关于学问的纯粹性和实用性。
我们的小学、中学和高中,一直到大学,从小时候就开始,少年、青年时代几乎都是在读书过程中度过的。
学者更不用说了,普通人结束学校学习后也并不是都停止读书。
一生中,虽
然有专门和专注差异,但是,离开学问的生活那不是生活,学习应该持续到死亡那天。
没有学问的地方人生就谈不上高贵。
老子的《道德经》说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说的是知识也好,学问也罢都不是必需的。
但令人尴尬的是,说知识不需要,知道的是一个‘知识’。
后人读《道德经》一书时,都可以了解老子的思想,老子说的‚知‛蕴含着反省自身的意图。
苏格拉底是知道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可好像那些无知的人却是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人。
老子知道拥有知识的不必要,真理是不可言状的,用语言是无法表述的,用知识传递知识是不必要的,结果,超出知识范畴的东西也只有通过知识来获得。
孔子15岁时就立志做学问,从那以后持续不断地专心致志地学习,以至于‚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只用来思考,但发现没有任何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可是,像他那样的学习,是想要做什么呢?儒教曾说过,做学问的终极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观察孔子自身修养的过程,‚即使按照50岁知天命、60岁耳顺、70岁随心所欲的意图,也不会超越法度。
‛结果天理就是不费力、自然而然地达到合理的生活态度,天理和人欲达到融为一体的境地。
这不是别的,就是圣人。
对于儒学来说,学问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圣人,这一点毋庸臵疑。
青年栗谷也在他的自警文第一章里写道:‚首先应该有一个大的抱负,以圣人为榜样,哪怕距离圣人有一毫的差距,我的工作也不能算完成。
‛东方的学者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也是一样的说法,不管怎么说,理多、气多、晦涩难懂的,都是一样的道理,最终在成为圣人这一点上,大家是一致的。
庄子的思想不仅排斥人为的东西,更是提倡天人合一,那
样天人合一的境界无疑也就是儒教圣人的境界。
因此说,在东方,学问的首要目标是放在道德修养层面。
希腊的苏格拉底主张知识与品德的一致性,认为拥有了知识后必然会体现在行动上,这无疑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对于他来说,学问是不能离开道德实践的,它们具有相关性。
可是,学问的目的难道就这样停留在道德层面?加之只在道德层面寻找现代科学的目的是困难的。
我们说到科学,就联想到现代机械文明,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它使我们的生活便利、有效和更强大。
科学的应用多亏了各种技术的急速发展,‚知识就是力量。
‛这是弗兰西斯〃培根的话。
今天的科学本身证明这一点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现代来说,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都是重要的科学发达国家,现代战争也被说成是科学战争。
不仅战时,即使在和平年代,在科学方面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这是有目共睹的。
说到科学的目的,它变得更有实用性。
首先,即使为了目前国家的尊严,切实感觉到科学的必要性,因此,无论哪个国家每年都在增加经费预算,增加的额度惊人。
民用产业就不用说了,在国防方面,科学的重要性占多少份额没有说,军人也要了解科学,才能进行战争,再加上,越是领导层的责任,缺乏科学性知识,只有勇猛的话,要履行职责也变得更困难。
这样想的话,学问的目的分明好像就是有它的实用性。
现代人似乎像太空人一样神气,说不是去月球就是去火星。
在不久的将来,巨大的转折,梦想成真,所有这些都应该被认为是新的学问的力量。
可以想见,学问在人类实际生活中发挥的惊人作用。
即使不等待美国的实用主义,学问的目的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发展是理所当然的,自古以来因为人类文化所做的
贡献,国家和民族不兴盛的例子从来没有。
作为个人,说为了立身成名、享受富贵功名而做读书,不能说他不好。
缴很多学费去学习,过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这种希望都有可能实现。
优秀的政治家和实业家梦想着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所以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还有,难道在农村的父兄的期待不是这样的吗?关于做学问,近一点的首先是为了高考,再有就是为了简单的就业,也不能说这与做学问的目的背道而驰。
法学和商科,还有理工等系统学科的入学竞争率正在日益提高,这么说也不为过。
作为国家来说,是否也在谋求振兴科学技术的政策?
可是,说学问会带来那样的结果,做学问的人有必要考虑一下,自身什么时候只以那样的实用性为目的。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一样,只是想知道,因为知道自身感兴趣,而做学问的情况。
与其说是因为预测将来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不如说做学问是因为自身的兴趣,还有,就是喜欢,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儿童为了获得称赞,为了得到多的分数,努力地学习的话,那也是了不起的事情。
只是,按照那样来学习的话,一旦没有兴趣了,就不能忍耐了,如果有这样的儿童的话,这不能不说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学问反而达到一个这样境地的时候,你能说它是纯粹的吗?也许是超脱所有的偏见,以自由的批评精神去追寻真理。
可是,假定把这些看成理想的情况,做学问的人只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这是非常少有的事。
有时候,在逆境时,要恶战苦斗,忍受极度的不适和艰难险阻,凭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多吗?比起兴趣和爱好,因为感到怎样的使命感,忍受着痛苦,勇往直前的情况应该更多。
难不成在克服极度不适的处境,获得成功之时,才会伴随着兴趣和爱好?如果是这样的话,学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学问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自己在追寻的过程中也带来乐趣,所有这些不是学问就是因为探究真理。
实用性也好,乐趣也罢,不是真理的学问,而是因为是真理,因此对人类生活有用,也很有趣。
既有用又有乐趣,在学问上就会有次要的性质,很难说这就是学问的目的性。
学问的目的在于对真理的探索,这么说的话,又不知道探寻真理是什么了,但学问的目的有那些已经够充分的了。
有人指责作为探寻真理,学问的目的好像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背离,可是,反而我们看到,学问在从现实社会开始逐渐游离之时,偶尔会把最丰富祝福多落在现实之上。
世上往往动不动就指责不知道学问以外的事情,就知道在象牙塔里的研究,是躲避现实生活。
也多亏了象牙塔,在所有方面,享受便利的生活都是在所谓现代人之前,为了实现这种可能,反而与那些享乐绝交,埋头于探寻真理的学者们,在象
牙塔里辛苦地工作。
那些为了别人的享乐,自己特意去走艰辛之路,那也不是学者。
学者为了探寻真理而去做学问,不是象牙塔不好,它的不足之处是探寻真理过程中没有发挥正确的作用。
学问在探寻真理以外的其它目的,轻率地站在前列时,担心学问会失去自由和被歪曲。
因为滥用学问,反而做了不好的事情,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吗?真理以外为目的时,学问像一时的海市蜃楼一样,首先不知能不能炫耀灿烂,究竟能不能说成是学问,是个问题。
探寻真理作为学问的唯一目的时,并且在那条路上迈进时,不能被任何束缚的崇高精神,将培养克服困难的气魄,还有这也是我们人格完整的必由之路。
学问的本质有合理性和实证性,学问的目的在于探寻真理作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学问,学问的权威也拥有这样的本质,除了这样的目的之外是不能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