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况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初读本诗, 你有怎样的感受?
知识补充
杜甫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 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 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 非常冷。 既有身体 的,又有 心灵的。 更主要是 心的 。
用四个字概括每一联的情感
首联 颔联 颈联
哀婉孤独 沉郁 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尾联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 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 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 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 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 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 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 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 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 用已达圆通之境。
他看到了一幅清浅的山水风景,“江作 青罗带,山如碧玉篸。(zān,同簪) 每个人看见山水,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象。 我们说的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 有一点是相似的——它们都是诗人真切 地将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会产生的印象。 个人生命找到了山水这个载体。水阔山 高之间,人被山水托举,自然之美和主 体之美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完 成人与自然交融的审美。
显得天底下 的人很渺小, 这 不 是 一 只 很孤单。 快乐的鸟,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非常 悲凉。
是一只孤独 痛苦的鸟。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 尽长江”有什么意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 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 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我们生活在都市中,住在高楼里。我们 还能够“开窗放入大江来”吗? 最好,我们走得远一点,再去上几座山, 再去看看临绝顶之后那一番气象。楼头 山巅,只要登临,人心就会被唤醒高旷 气象,带着这样的一份空间感再来我们 的凡间,我们的心一定会拥有一片更广 阔的气概,一定能够释放眼前细小的忧 伤。这就是登临带给我们的意味。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 使我两鬓斑白了。
(2)苦,是什么意思?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 病而无法实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因为 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晚年),且浑身是 病,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是自己艰难的一 生。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登高,有人抒怀悼故,有人怀远思乡; 无所望的人看见深沉的生命意义。钱钟 书先生评价中国古人登高望远说:“忧 来无向,悲出无名”。这种忧伤不一定 有具体的理由,“极目而望不可即,放 眼而望未之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于是人“惘惘不甘,忽忽若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山水,成为人寄寓和滋养心灵的所在。
中国人对山水的审美,有着悠久的传统。 庄子曾经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怎么样同往共来呢?在庄子那里有着几 个层次。最高级的时人和天地的完全融 合,所谓“天地合一”,这是“造物者” 的境界;次一级的,御风而行、遨游天 地,这是“仙人”的境界;
再次一级,对于凡尘俗世的普通人来说, 如果存在着脱俗忘我的追求,有着对 “逍遥”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可以采取的途径就是 登山临水。 魏晋时期,世事无常,玄学盛行,人们 一方面渴求庄子的“逍遥”,一方面认 识到人生不自由的局限性,渴望超越, 登临山水寄托怀抱就是最便利的方式。
水阔山长。先说一组大家熟悉的诗。
李白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的荆门山 送别朋友时看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 王维泛舟汉江的时候说:“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那一刻的山水。 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到的山水。 而韩愈呢?
登临况味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生命是 短暂、有限的,他们才幻想着在有限的 生命里,去追求无限的价值;在相对的 存在中,去追求绝对的意义。千百年来, 这种追求生生不息,无数诗人将对人生 意义的寻寻觅觅,寄托在山水之间,踏 遍千山,寻找一个俯视生活的视点。个 体生命找到了这种载体,于是,他们开 始走向山巅水涯。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 寻,使中国诗人登临远眺的诗篇中表现 出一种强烈的时空意识、宇宙意识和生 命意识的融合。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 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 一种宏大的气势。
•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漂泊它乡,流浪它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 去。
宋代罗大经 曾说颈联的 十四个字中 含有八层意 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 对偶又极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