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作业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1.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答案D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A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它们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C正确;兴奋经过突触在神经元间传递时,前后神经元的兴奋有时间差,D错误。

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答案C解析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三者构成突触,④为线粒体,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A、D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非双向,C错误。

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b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A错误,B、C正确;b处是突触结构,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D正确。

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答案B解析因为该递质为兴奋性递质,该神经递质的分解受阻,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对点强化]强化点1兴奋的传递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

[答案] B2.a、b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是a→b,则这两个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是()A.a的轴突末梢与b的轴突末梢B.a的轴突末梢与b的树突末梢C.a的树突末梢与b的轴突末梢D.a的树突末梢与b的树突末梢[解析]由于a、b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是a→b,所以这两个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应是:a的轴突末梢与b的树突末梢或细胞体相联系。

[答案] B3.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跨膜运输;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者细胞体膜;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细胞直接接触识别,而两个神经元是通过递质间接进行联系.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失活或被移走,否则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

[答案] C4.如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②和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兴奋只能由③传递到④,而不能反过来C.⑤内的液体是组织液D.⑥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解析]兴奋只能由④突触前膜传递到③突触后膜,而不能反过来,B错误。

[答案] B5.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因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含羞草的小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这个过程()。

A.是反射,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B.是反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不是反射,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不是反射,只有人有反射[答案] C[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含羞草没有神经系统,这种反应是应激性,不是反射。

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4.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5.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脊髓胸段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4.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强度B.中枢突触的数目C.感受器的兴奋性D.效应器的兴奋性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刻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6.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rray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7.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8.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9.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10.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11.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兴奋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反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6.(2013·四川高考理综)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7.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8.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 训练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习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 训练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习题

训练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基础过关1.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2.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着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3.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4.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5.科学家破解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6.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7.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8.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能力提升9.γ­氨基丁酸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图)。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 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 C[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3.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 D解析学习和记忆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也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所以与脑内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还与某些蛋白质合成有关,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 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同步练习并附有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同步练习并附有答案

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章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鱼类B.家兔C.鸟类D.草履虫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 D.纤维素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渗透压和酸碱度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10.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13.分布在血管和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淋巴、淋巴B.血浆、血浆C.血浆、淋巴D.淋巴、血浆14.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16.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血浆B.淋巴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17.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二、非选择题18.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海洋环境,故血浆渗透压较高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高中生物必修3精练: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精练: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含解析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属于应激性,A项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B项错误;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属于趋光性,C项错误;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属于反射,D项正确。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4.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能由①经②传向下一个神经元,但不能由下面的神经元传向①B.兴奋在②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所以反射弧中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所需的时间越长C.神经元①产生的神经递质由②处向下传递,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D.②处兴奋的传递过程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①产生的神经递质经过②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后再转变为电信号,使兴奋得以向下传递,而不是传递神经递质。

5.现象Ⅰ:小红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Ⅱ:小红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Ⅰ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现象Ⅰ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Ⅱ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1.2.突触小体不能3.4.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在的量不变。

试推注入不同浓度的进兴奋在神经述,正确的是(甲突触前抑制结构示意图乙电位图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位变化的情况是。

A.a→dB.b→cC.c→bD.d→a1参考答案1.D 解析: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而右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右侧电极的膜电位会变成外负内正,而左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整个电位变化过程中两个电极的膜电位差变化是:0→右电极大于左电极→0→左电极大于右电极→0。

2.D 解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3.D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能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即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故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单向的。

4.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其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

5. C 解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因此A、B两项均正确;兴奋传导方向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在膜内侧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项正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所以C项错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章 第1节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章 第1节

第二章第1节一、选择题1.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由神经末梢直接构成的B.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解析]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B项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项正确;一个完整的反射动作最起码应该由两个神经元来共同承担完成,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D项正确。

2.(2019·黑龙江实验中学期中)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

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C)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Cu2+能抑制Ca2+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抑制,因此减缓了神经冲动的传递,C 正确。

3.(2019·湖北武汉二中模拟)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记忆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和讲话,但不能写字[解析]本题考查人脑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个神经中枢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A项正确;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但是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是下丘脑,B项错误;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C项错误;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及会写字,但不会讲话,D项错误。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 .树突T突触T神经元细胞体B .轴突T神经元细胞体T树突T突触C.树突T神经元细胞体T轴突T突触D .树突T突触T轴突T神经元细胞体[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一O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 •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 .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3•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 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D解析学习和记忆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也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所以与脑内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还与某些蛋白质合成有关,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C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答案]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 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 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含解析】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B正确;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C正确;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4.如图是没有绘完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框中没有绘出的结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果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如果A受到损伤,则反射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受测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

解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中C神经元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与其直接相连的E为感受器,则D为效应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2)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A .②④B .①④C .①②2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B .轴突T 细胞体T 树突 3.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 .在③中兴奋传递是单一方向的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 .以上说法都对4•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把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填入括号内(① 若在a 点上剌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 如果给予相同的剌激,剌激 ③ 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剌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 定的 ④ 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 钾离子流入细胞内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D .①③5.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 .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 .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 .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 6. 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7. 分别刺激上图I 、n 、『w 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 I B . n C .川 D . w8•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 (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A.大小便失禁B .触觉完全丧失C .躯干冷温觉丧失D .躯干痛觉丧失9、 右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大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 、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B 、Na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D .②⑤) A .轴突T 树突T 细胞体C .树突T 细胞体T 轴突D .细胞体 T 树突T 轴突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 点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 —C、K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10、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11、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A.神经中B.突触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2、人体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Z n2+13、关于反射弧结构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不包括感觉器官。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学习 目 标核 心素 养1.结合突触的结构图,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2.结合“资料分析”,概述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并能以言语区为例,了解大脑的高级功能1.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①突触由图中的b 突触前膜、c 突触间隙以及d 突触后膜组成(填字母及名称)。

②其他结构a .图中a 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

b .图中e 、f 、g 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

(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传递特点①特点:单向传递。

②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4)常见突触类型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A.轴突—树突,图示为:。

B.轴突—细胞体,图示为:。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①S区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②W区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③V区看不懂失读症④H区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3)学习和记忆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A[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 2.2017年伦敦世界锦标赛上,运动员起跑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导学号:62672044】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B[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则运动员起跑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应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3.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4.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

其原因是()【导学号:62672045】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D[在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后,再对受试者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受试者的大脑皮层则有意识地控制脊髓中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 5.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A.W区B.S区C.V区D.H区B[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损伤后不能写字;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不能说话;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不能看懂文字;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听不懂谈话。

]6.下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D.若c为甘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在e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若c为甘氨酸,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在e处对K+的通透性增强,不易发生兴奋,即突触后膜仍表现为内负外正。

]7.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导学号:62672046】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A[“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活动,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

] 8.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C[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B错误、C正确。

]9.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导学号:62672047】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B.若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处的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C.刺激图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D.图中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B[在图示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即③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④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为④③②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由细胞体传递到轴突,C处的箭头表示的方向错误;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②③任一部位,感受器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引起反射活动;当④受到刺激时,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使人体产生感觉。

]1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 (1)根据反射弧的特点可知,a、b、c、d依次表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人体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的控制。

(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的。

由图可知,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11.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图1图2(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________的变化。

[解析] 图1中A内含有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F(肌肉)和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图2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

对于神经纤维来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到刺激时,转变为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3)外负内正(4)兴奋膜电位12.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

下面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模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导学号:62672048】(1)图中属于神经中枢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处突触较多,反射通过的突触越多,则完成反射所需时间越__________。

在突触的组成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

在膝跳反射中具有__________个神经元。

(3)“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的一部分。

用针刺激图中①处,“渐冻人”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解析] (1)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神经中枢,③是效应器;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其中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

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构成。

(3)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因此肌肉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

从题中信息可知,“渐冻人”有感觉。

[答案](1)②脑干(2)②长突触间隙两(3)效应器有[冲A挑战练]13.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62672049】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C[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14.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

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A[止痛药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又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具有止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失去了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导学号:62672050】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C[由于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A错误;甘氨酸通过胞吐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C正确;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能与使突触膜的Cl-通道开放,D错误。

]16.某人无意间右脚踩在了铁钉上,右腿迅速抬起,左腿迅速蹬直,并“情不自禁”出声尖叫。

图为钉刺反应的反射弧示意图(字母A~E代表不同的神经元,m和n代表反射弧上的位点)。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当铁钉刺入右脚皮肤时,引起右腿抬起和左腿蹬直,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兴奋时m点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变化的电化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由神经元B传向C时,突触后膜将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兴奋由神经元C传向D时,突触后膜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

(4)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