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实验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热学实验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热学实验

热学实验【熔化与沸腾】1、如图1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小文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

(1) 他用温度计测量萘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萘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萘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萘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萘熔化过程中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由图象可知萘熔化用时min,第6min时试管内的萘处于态。

通过萘的熔化实验图象可知萘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

(4)3分钟与9分钟相比,哪一时刻萘的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0分钟~3分钟与9分钟~12分钟,从如图1乙所示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

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变化规律(2)图2中所示的温度是℃。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如图3所示的坐标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5)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6)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甲、乙所示。

则图4中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4中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热学实验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像描述规律等。

一、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规律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且继续吸(放)热。

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持续吸(放)热。

3.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持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温度不断变化.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固体熔化(凝固)实验的掌握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同时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同),若物质固态时温度升高多,而液态时升高少,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就越小.例1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实验时,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初中物理:几个热学知识点复习

初中物理:几个热学知识点复习

一、热现象1.液化:①天嘴里呼出"白气"② 戴眼镜的人灌开水,水蒸气冲到眼镜上,眼镜片变得模糊③夏天,剥去冰棍的包装纸,看到"白气"④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⑤早晨有浓雾 露水的形成⑥夏天,自来水管“出汗”2.升华:①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②碘加热,产生紫色碘蒸气③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3.凝华:①冬天看到屋顶有白色霜② 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练习题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2.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B .把饮料瓶放进热水中,饮料的温度升高C .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D .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3.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丁C .甲和丙D .丙和丁4.我们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看到“白气”。

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夏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春天里冰雪消融 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B C A D 丁.草叶上出现露珠甲.屋檐上的冰棱消融 乙.铁丝网上出现霜 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 图3(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练习: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实验室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B.用笤帚把地板砖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用电吹风机吹刚洗过的头发二、内能与内能的利用1.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核心考点解析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

(2)观察现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冰的熔点为℃.在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图乙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B点的内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的内能。

(4)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4.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及答案 热学实验(4个考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及答案   热学实验(4个考点)

考点一:物质熔化和凝固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______,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______,第9min时海波处于______(填物质的状态)。

2.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________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________;(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_____态。

A.固 B.液 C.固液共存3.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t1时刻的内能______ t2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 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4.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复习(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复习(物理化学)

A W We Wf
即A的下降比物系做的功要大,最多相等;(可逆过程做最大功(总 功). A W 时自发,相等时可逆.
等温等容(即We=0)时:
A Wf
自发;相等时可逆(或平衡).
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即W=0)时: 自发,等于零时可逆或平衡.
A 0 即 A 0
△S,△G,△A设计过程求.
W U Pex dV
Vi
Vf
节流过程,又名等焓过程:△H=0;
W流动 Pf Vf PVi i
实际气体经节流过程后有T>,=,<0; 理想气体节流过程:△T=0;Q=0;W=0
因为△H=△U+△PV=f(T)=0,T不变,U不变;
S nR ln(V2 / V1 ) nR ln( P / P2 ) 1
r Hm (i C Hm )反应物 (i C Hm )产物
r Hm i C Hm ;
其它温度反应焓的计算:
r H m,T r H m,298 T
Cp,m iCp,m,i
p ,m
298
C
dT
反应能达到的最高温度Tmax的计算; 对于一放热反应而言,如果反应热没有传给环境,这部分热量全部用 来使自身温度升高,达到的温度就是最高温度.
C-C方程:
(1)微分式:
d ln P vap H dT RT 2
P H 1 1 1 ln [ ] P2 R T1 T2
多用于求气化热
(2)积分式:
实验室中还有其它经验式: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 注意:在一个大气压下(101.325kPa)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 并非是100KPa时的沸点.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五(热学)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五(热学)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五(热学)实验专题五(热学)1.小文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甲杯水温/℃ 25 27 29 32 34 36 38 乙杯水温/℃ 25 26 27 28 29 30 31 他实验时组装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

(1)安装、调整实验器材,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固定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

(选填“A”或“B”)(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初温、水的。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加热相同时间甲装置吸收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装置吸收的热量:理由是。

(4)小文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酒精灯中燃料的质量。

井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

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

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

理由是。

2.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塞子冲出试管后,因为继续向前运动;(2)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转化成能,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与热机中的冲程相同。

3.(1)图甲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冲程的示意图,其能量转化情况与(选填“乙”或“丙”)图相同,此过程中通过方式改变汽缸内燃料混合物的内能。

(2)科学家设计了一款单缸六冲程汽油机,它的构造和工作循环的前四个冲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相似,在第四冲程结束后,再完成两个冲程。

①第五冲程中,向汽缸内喷水,水在汽缸内迅速汽化成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活塞再次做功,则第五冲程为(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

②第六冲程中活塞向运动。

(选填“上”或“下”)4.老师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发现试管上方的小风车,开始不停地转动;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大一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大一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大一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一热学是理工科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为我们打下了热力学和热传导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且实用的热学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热力学基本理论1. 热力学系统与界面:介绍了热力学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与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引入了系统和界面的平衡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守恒。

3. 热力学第二定律:介绍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力学第二定律给出了能量转化的限制条件。

4. 热力学第三定律:阐述了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凝固熵趋于零。

二、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介绍了卡诺循环的理论基础和性能优化原则,卡诺循环是一个理想的热力学循环,它是用来衡量热机性能的标准。

2. 斯特林循环:讲解了斯特林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斯特林循环是一种利用气体的等温膨胀和等温压缩来完成工作的热力学循环。

3. 蒸汽动力循环:介绍了蒸汽动力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锅炉、汽轮机、冷凝器和泵等。

三、热传导1. 热传导基本原理:解释了热传导的基本机制,包括传热的方式和传热速率的计算方法。

2. 斯特法定律:说明了温度梯度与热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是热传导领域中常用的定律之一。

3. 热传导方程:描述了热量传导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热传导问题。

4. 材料的导热性质:介绍了导热系数和热导率等与材料导热性能相关的物理量,并讨论了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特性。

四、热学实践1. 热学实验:描述了一些常见的热学实验,如测量热导率和比热容等实验方法和步骤。

2. 热机性能评价:介绍了评价热机性能的一些指标和方法,如热效率和热机循环图等。

3. 热力学计算:讲解了热力学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如功和热的计算方法。

总结:通过学习大一热学,我们对热力学基本理论、热力学循环、热传导和热学实践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热学复习-初三物理(光华)

热学复习-初三物理(光华)

2.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c.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 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树 枝 上 的 “ 雾 凇 ”
d.冰棍外表 的“白霜”
钨丝
吸 热
固态
升华 气态
钨蒸气
放 热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一、温度
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a.把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b.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热水
冷水
= 冷水分子数 热水分子动能 ﹥ 冷水分子动能 热水内能 ﹥ 冷水内能 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 结论1: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热水分子数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
问2:同温度时,一大杯热水与一小杯热水 谁的内能大?
热水 800c 分子数
热水 800c
﹥ 分子数 每个分子动能 = 每个分子动能 每个分子势能 = 每个分子势能
1. 下表是水表面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2. 请说出高压锅在设计上利用了什么热学原理?
沸点/℃
100 101
105 1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0 143
112 154
114 163
116 175
118 187
120 199
122 211
气压
/kPa
3.如果把这种高压锅拿到哪些地区销售更容易?
液化
——放热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 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它的原
测量体温的工具叫做 体温计 ,它的测量范 围是 35~42℃ ,最小刻度是 0.1℃ 。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37 ℃,人感到比较舒适 的温度是 25 ℃左右,

第十一章 热学11-1(新课标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 热学11-1(新课标复习资料)
2.热力学第二定律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1)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低温 高温 (2)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 不产生其他影响.
选修3-3
第十一章 热学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选修3-3
第十一章
热学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2.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物体的体积为V,物质的质量 为m,物质的密度为ρ,摩尔体积为Vmol,摩尔质量为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mol-1 2.分子的热运动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选修3-3
第十一章
热学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1)布朗运动
无规则 ①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剧烈 ②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 剧烈 ③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位置连线 ④运动轨迹不确定,只能用位置连线确定微粒做无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②r<r0时,F引<F斥,分子力F表现为斥力; 斥力
引力 ③r>r0时F引>F斥,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
0 ④r>10r0时,F引、F斥迅速减为零,分子力F=0.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3)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

九年级物理热学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热学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热学复习知识点一、导言物理热学是研究热量的传递、转化和量度的科学,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回顾九年级物理热学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理解。

二、热量的传递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热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系数、长度和温度差有关。

2. 热辐射:热辐射是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一种方式。

辐射的强弱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

3.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方式。

对流传热受到流体性质、速度和温度差的影响。

三、热力学基本概念1. 热量:热量是指能够传递热量的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

2. 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3. 内能:内能是物体分子运动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变化等于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对外做功之和。

四、比热容1. 比热容定义:物质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单位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比热容计算: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物质的比热容,ΔT 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实验测定:可以通过加热实验或混合实验来测定物质的比热容。

五、相变1. 相变定义: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到另一种物态的现象。

2. 相变过程:常见的相变有凝固、熔化、升华和凝聚等过程,它们伴随着特定的温度和热量的变化。

3. 相变潜热:相变潜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固定质量的物质的相变潜热与物质的种类相关。

六、温度计1. 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2.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利用水银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通过读取水银柱上的标度来确定温度值。

3. 电子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温度,通过测量电阻值来确定温度值。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7热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7热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

专题07热学实验一、探究熔化和凝固规律: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的物质;(1)常见晶体: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缺一不可);(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4)处于熔点的物质状态:固态、固液共存和液态;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1)常见非晶体的物质:蜂蜡、松香、沥青、玻璃、塑料等;(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熔化凝固图像:【冰熔化成水后,水的比热容更大(水的升温图像斜率比冰小)】【例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于态;在DE段,锡处于态。

(3)锡的熔化用了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态。

【答案】(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3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变式1】(一)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九年级热学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热学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热学实验知识点热学实验是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热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热学实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实验一:测量材料的比热容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比热容来了解物质的热性质。

实验材料:热量计、电热器、实验器材(如水杯、铜块、铝块等)。

实验步骤:1. 将热量计放置在干燥的水杯中,读数清零。

2. 将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记录所加热的热量。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铜块和铝块的比热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比热容的测量结果应当准确,实验数据应具备一定的规律性。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线热膨胀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线热膨胀系数,了解物体受热时长度的变化。

实验材料:直尺、膨胀块(如铝块、铜块等)、铜指示器等。

实验步骤:1. 在直尺上确定刻度,测量膨胀块的初始长度。

2. 将膨胀块加热,记录温度增加时的长度变化。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线热膨胀系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得到物体的线热膨胀系数,验证其与理论值的一致性。

实验三:研究空气的热传导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热传导性质,了解空气的热导率。

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棉花、瓶盖等。

实验步骤:1. 将烧杯内部涂有一层蜡烛油,构建一个隔热层。

2. 在烧杯内放入一定量的水,并测量初始水温。

3. 在水的表面放置一个瓶盖,瓶盖上放置一层棉花。

4. 点燃瓶盖上的棉花,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的热传导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得到空气的热传导率,验证其与理论值的一致性。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比热传导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比热传导率,了解物体的热传导性质。

实验材料:电热器、温度计、实验器材(如铜棒、铝棒等)。

实验步骤:1. 将电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将温度计放在物体一端。

2. 记录下温度计的初始温度。

3. 通过一定时间的传导,记录下温度计在物体另一端的温度。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比热传导率。

新课标初中物理热学复习课件

新课标初中物理热学复习课件

经典例题解析与解题技巧分享
例题一
一个电热水壶装有1.5L的水,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1100W 。求电热水壶装满水后,在额定电压下烧开一壶水需要多长时间?
解题技巧
根据电功率公式和热量计算公式,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所需 时间。
例题二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消耗汽油1.2kg。求该汽 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05
热量传递方式及其影 响因素分析
热对流原理及影响因素探讨
热对流定义
影响因素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媒质的运动 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
影响热对流的主要因素包括流体媒质 的性质、温度差异、流动速度等。
热对流原理
热对流是由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 的。当流体受到加热或冷却时,其密 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流动。
汽化、液化与湿度变化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 收热量。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 式,蒸发是吸热过程,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吸热过程,可以使液体沸腾 汽化而从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 出热量。液化的方法包括降低温度和 压缩体积两种。
升华、凝华与物质状态变化
升华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有限性,它说明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对于我们理解和利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熵增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熵定义
熵增原理
熵是表示系统混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它表示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化过 程。
熵增原理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 熵总是不断增加的,即系统总是朝着 更加混乱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能量 转化过程中,总会有部分能量以热的 形式散失,导致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系统的有序性也随之降低。

热学实验复习

热学实验复习

热学实验复习■复习思路:初中热学实验内容分为:八年级第11章――看不见的运动和九年级第12、13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机。

比较重要的热学实验共有12个以上,其中物态变化和比热容的实验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如何有效地复习,才能让我们尽最大的不要走老的“题海”方法,又能让学生在众多科目中爱学、爱做物理,下面就如何复习《热学实验》谈谈我的做法:第一轮系统复习,各章节“基础知识回顾”采用“导学案”式。

就是让学生上课前先复习并完成老师精心设计好的周练或直击中考专题,课堂上先完成某个知识点或某个专题的重要内容回顾或重要知识梳理,再让师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或相关问题,若完不成的,在课外完成,最好在上下次课之前交与给老师批阅,上晚自习时在班级内进行订正。

根据本节内容上特点,同学已经在老师布置下事先复习并完成一些习题,所以复习时就分为两部分内容来进行。

第一部分:实验重现,逐步深入,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中考要求;第二部分:直击中考,师生共同探讨典型例题,巩固学到的知识。

在训练中要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强化理解,要对学生的复习起到导向、有的放失的作用。

■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各实验知识点,根据试题的要求学会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

2、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图表、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物理实验问题,培养学生专题信息收集、加工、输出的能力。

2、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4.灵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专题的分析,使学生建立解决综合实验题的信心,消除畏惧心理。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3、感悟物理原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学会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中考实验题的特点,总结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核心考点解析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

(2)观察现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冰的熔点为℃.在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图乙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B点的内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的内能。

(4)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4.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热学实验专题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热学实验专题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专题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和凝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①温度计①石棉网①装水的烧杯①酒精灯①装有海波的试管(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______(选填“AC”“AB”或“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4)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①时,其状态是______。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小丽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和温度计的读数,如图所示。

(1)该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①;(2)实验时选用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3)从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①,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______。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实验中将试管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该示数为______①;(3)记录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并绘制其关系图像如图丙a,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4)若选用质量较大的该种物质做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或“c”)。

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甲组设计如图A、B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

(1)你选用方案______,理由是:______;(2)下表是甲组的测量数据;时间/min01234567…温度/o C﹣4﹣200001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甲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温度一时间”的图象______。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 热学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 热学

总复习:热学(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熔化和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三)解答热现象问题的一般步骤1. 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确定研究对象。

2. 分析过程,确定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

3. 表述结果,表述顺序是现象、过程、依据、结论。

(四)解物态变化习题的两种方法1. 观察比较法用观察比较法解答物态变化问题的步骤是:(1)认真观察或回忆观察到的现象(2)对题目中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环境、条件、吸放热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3)与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 (4)得出结论 2. 图像法用图像法解决物态变化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弄清坐标上最小分格的数字、单位 (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像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五)分子动理论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实验复习
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玻璃泡不能触碰容器底、容器壁;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中;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温度计的读数(先判断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上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的示数相平,仰视偏低,俯视偏高)
3.搅拌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选用小颗粒固体(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
固体充分接触;均匀受热)
4.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5.水浴加热(受热均匀;固体物质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6.记录多组数据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7.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熔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C水>C冰)
8.验证固体熔化时需要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过一会观察固体能否继续熔化)
9.同一实验装置得到的两组图像中加热至熔化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同)
10.减小实验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小固体物质的质量、提高固体的初温、减小热量散失等)
11.熔化过程中内能变化(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12.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是否会沸腾(不会,因为烧杯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与烧
杯中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持续吸热)
13.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非
晶体熔化时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再变稀,温度持续上升。

实验二、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2.如何确定石棉网的高度(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3.验证水沸腾时持续吸热的方法(移走酒精灯或停止加热,稍等一会,观察水是否持续沸腾)
4.水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沸腾前:气泡上小下大;沸腾时:气泡上大下小)
6.沸腾过程中烧杯口产生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温度计上部出现小水珠(液化)
7.水的沸点不等于100℃(当地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被扣的盖密封较严实,导致
水的沸点高于100℃)
8.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升高水的初温;加热过程中在烧杯口盖纸板)
9.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烧杯还可以从石棉网上吸热)
10.沸腾过程中内能变化(沸腾时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11.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沸腾(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12.实验结论;水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三、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被加热物质的选择(选择初温相等且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
2.选择相同的热源或加热装置(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较方法:(转换法)
○1升高相同温度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2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4.温度-时间图像开始不是直线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原因:烧杯刚开始吸收热量;改进:先将烧杯进行预热)
5.为了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而引入的物理量(比热容)
6.实验改进: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与酒精灯相比,更容易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内部
加热,热量损失少)
7.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